第107章 大秦长寿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太子养歪攻略最新章节!
朝堂之上顿时就如同被人扔了一堆火药似的,彻底地炸开了。
这其中,作为早就知道内情的嬴政的心腹和朝野皆知的公主的宠臣,李斯和甘罗完美地表演出了一个惊讶至极的表情,表示这件事他们也被瞒得很苦啊,在这之前他们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好不好!
众人:“呵呵,你们继续啊!看我们信不信!”
两人摊开双手,无所谓咯,爱信不信嘛,反正我不知道,就别来问我了。
“大王,公主以假名出征,此举未免过于荒唐!”哪儿都少不了这些个老古董,秦国自然也不例外。
嬴政冷哼了一声,“哦,既是如此,那么爱卿倒是不妨告诉寡人,此事哪里荒唐了?”
“这……”率先开口之人嗫嚅了半晌,才又接着说道:“将帅者,除开武艺过人之外,兵法亦需娴熟,公主她并不善于此道,贸然领兵,届时若是中了圈套,又或者贻误了军机,岂不是悔之晚矣吗?”
其实这老头原本张嘴就想说“女子领兵从未有之的,只是还没张嘴就想起了妇好,这才又换了另一个理由,拿谨欢没有经验这一条说事。
“既如此,李信,你来说说公主的谋略如何?”嬴政直接点名道。
李信在旁边听这些个酸腐文人诋毁谨欢早就要憋不住了!
开什么狗屁玩笑,居然怀疑公主殿下的领兵水准?你,你你,你你你,不是我说,这会儿站着的,跟公主比起来,全是垃圾!李信没有将这话直接说出口,但是他合理地运用了一下自己的眼神,无差别扫射,完美地表达出了对在场所有文官的鄙夷,没错,就是所有文官,连带着李斯和甘罗都没有落下。
李斯、甘罗:宝宝好委屈,宝宝心里苦!他们明明就超级相信公主殿下的啊,为什么要说他们蠢!
李信一脸漠然:哦,没什么特殊原因,就是看着你们那张聪明脸不爽。
“公主殿下不仅娴熟弓马,胸中丘壑,我等更是万万不及,什么兵法娴熟之类的,更是废话一堆,公主殿下天生便擅长于排兵布阵,行事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臣与王将军都一致认为,若是武安君尚在,约莫可以与公主一战,臣等却是远远不及的。”
李信这一袭话,不仅大大地抬高了谨欢,更是拿自己和王翦做梯子,帮着把谨欢给架了上去。当然啦,要说跟白起相比较的话,谨欢是远远不及的,废话,杀神白起难道是白叫的嘛。
实际上就算让她真跟王翦李信拼谋略,她也没那个脑子。谨欢真正擅长的,是在对敌之时的随机应变,其种种机灵百变,奇妙计谋,以及远见卓识,这才是李信王翦他们对谨欢心悦诚服的原因。
明明知道公主殿下似乎对兵法什么的一窍不通,但是真正让她领军的时候,她就是无敌的,这是众人一致的想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耳濡目染形成的。
要说黄易对寇仲这个亲儿子当真是没话说的,金手指简直要开到天上去,当年一路征战的时候,谨欢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留守在扬州的大本营里,可是每日一封的战报和各种详细的军情都会到她的手上,包括寇仲的种种应对之策。
而后她又悄摸地去“摸”来了《武穆遗书》,私下里给了华筝。大概华筝真的是铁木真的儿女中最为肖似他的那一个,没有《武穆遗书》,华筝已是万夫难挡,而有了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谨欢自己不打仗,可是她看着华筝打仗。
和聪明人在一起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哪怕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天长日久的,遇到了事情,你下意识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谨欢就是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她能面对各种情况而随机应变,但是让她具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话,她又很容易卡壳。幸而如今有公主这个人设的高冷度加成,只要她不想说,并且摆出一副“你们这群蠢货”的嫌弃脸,也就没人敢追着她问缘由了,当年远征噶尔丹的时候,谨欢就是这么做的。
要说李信都解释成这样了吧,但是然并卵,文官们大约半数成天就看谨欢不顺眼的还是表示,反正我们也没上战场,随你们怎么说咯,难道还让我们去验证嘛?
“父王,我观各位大人似有不信之意,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若安排一批人借此机会上了前线如何?反正等到大梁城破,魏国国土尽入我秦国地图之后,还是要派人去处理相关事务,倒是不妨一举两得了。”原本站在一旁默不出声当一个乖乖旁听生的扶苏突然开口说道。
刚刚还叫嚣的欢腾的一帮人:“……”
因为知道今□□堂之上会讨论姑姑的事情,所以扶苏提起跟韩非请好了假,磨着嬴政一起来了。要说大臣们看到扶苏来了心里还有小激动来着,毕竟若是不出意外,这就是未来的王啊。又有传言说扶苏仁厚,虽然跟着韩非这个“暴力分子”学习,但是依旧能在学宫之中传出仁厚之名,可见扶苏公子当真是心地良善之人。对比起稍有不忿就要训斥贬官回家吃自己和完蛋了吧你的嬴政,像扶苏这样能听得进话的,简直就是大家心目之中的明主嘛。
只可惜,他们期待的有点过早了。
光顾着高兴的他们浑然已经忘记了,扶苏除开韩非之外,又是谁在教导。
没错,谨欢。
纵使歹竹能出好笋,但是像谨欢这样的歪脖子树,能种出一棵笔直的小青松来吗?
答案必须是,不可能。
早早扶苏跟着韩非学习之前,这孩子就慢慢从一个白肚子的善良孩子,变成了一个黑肚子的倒霉孩子,而现在呢,他变成了一个黑肚子的腹黑孩子。
原本嬴政就选好了要去前线的文官人选,当然了,不是现在这群唧唧歪歪好像一千只鸭子的蠢货,而是嬴政特意挑选出来的。
废话,老话说的话,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六国说是难灭,但只要兵强马壮,国家富裕,总有朝一日,天下会全部并入秦国的版图之中,可是光并进去有个毛线的用啊,还得治理啊!
在这一点上,儒法两家的人可不是在学宫吃干饭的,在知道了嬴政的用意之后,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将手头上的工作和任务尽数都交接了清楚,而后有意向的就全都去李斯和甘罗那里报了名。
让我去吧,我发自心底地愿意为大秦效力啊!当然了,在我们去之前,能不能申请带一个厨子一起走?在尝过了学宫大厨的精妙手艺之后,谁还能吃得下从前那些个粗糙的饭食呢。
暗地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那些被嬴政“通知”说是准备要出发的人都很高兴,还一个劲儿地鼓动他们多要几个厨子。有好吃的不吃,他们又不是有猫病。
对此嬴政很是哭笑不得,只得让谨欢小厨房里那位他都挖不动的厨子紧急培训除了一批厨子来让这些人给带走。在知道这些厨子是由谨欢专用的厨子培训出来的时候,一时间,众人原本蓄势待发的心情就更加急迫了。
哦哦哦哦哦,早点走早点治理啊,一个劲儿在这儿拖个什么劲儿哦,快让我们走啊!
只是这件事到底还要过明路,嬴政原本是打算在公布了谨欢的真实身份之后再说这件事的,哪知道儿子竟然来了这么一个“神来之笔”,直接一竿子就把这些个倒霉鬼给支走了。嬴政心里乐不可支,面上还要装出一副悉心思索的模样来。
至于那些方才蹦哒地欢快,以至于现在被点名的官员们,一个个的全成了烧糊的鸡,装死去了。
嬴政会让他们如愿吗?
呵呵哒,怎么可能!不背地里打小人就不错的了,还想要留在咸阳,哪里来这样的小事。你们这些讨嫌鬼,乖乖得给我滚蛋去吧,寡人看着就心烦。
眼瞅着大王一副油盐不进,不管你们说什么我都不听不听,全都不听的态度,之前还梗着脖子装逼的这群二百五全都傻逼了。
咦,这故事的发展节奏不太对啊?
远离政治中心什么的,难道他们是被放逐了?不不不不不,这怎么行呢?
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更加悲惨的以后还在等着他们呢,比方说他们千不愿万不愿地离开了咸阳之后才发现,此番去前线的可不止他们这些人,连带着学宫里亦是许多的学子同去。一路跟随大军的痕迹进入魏国境内之后,慢慢就有人以儒法搭配的形式留在了当地,开始战后的各项工作,一路走,人也一路越变越少,等到那帮子傻缺们终于到了大梁城下的时候,原本浩浩汤汤近百人的队伍,只剩下不到三十余人了。
哎?说好的帮着治理魏国呢,为什么学宫里的学子们留了下来,他们却一路到了大梁城外?
谨欢嫌弃地打量了来人几眼,用手指了指几个在学宫的熟脸,让他们过来之后随意指派了一个小兵去接待一下咸阳来使。至于说待客规格嘛,就按照没有规格来办好了。
搞什么接风洗尘嘛,没得浪费,还不如大家一起吃顿好呢。
朝堂之上顿时就如同被人扔了一堆火药似的,彻底地炸开了。
这其中,作为早就知道内情的嬴政的心腹和朝野皆知的公主的宠臣,李斯和甘罗完美地表演出了一个惊讶至极的表情,表示这件事他们也被瞒得很苦啊,在这之前他们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好不好!
众人:“呵呵,你们继续啊!看我们信不信!”
两人摊开双手,无所谓咯,爱信不信嘛,反正我不知道,就别来问我了。
“大王,公主以假名出征,此举未免过于荒唐!”哪儿都少不了这些个老古董,秦国自然也不例外。
嬴政冷哼了一声,“哦,既是如此,那么爱卿倒是不妨告诉寡人,此事哪里荒唐了?”
“这……”率先开口之人嗫嚅了半晌,才又接着说道:“将帅者,除开武艺过人之外,兵法亦需娴熟,公主她并不善于此道,贸然领兵,届时若是中了圈套,又或者贻误了军机,岂不是悔之晚矣吗?”
其实这老头原本张嘴就想说“女子领兵从未有之的,只是还没张嘴就想起了妇好,这才又换了另一个理由,拿谨欢没有经验这一条说事。
“既如此,李信,你来说说公主的谋略如何?”嬴政直接点名道。
李信在旁边听这些个酸腐文人诋毁谨欢早就要憋不住了!
开什么狗屁玩笑,居然怀疑公主殿下的领兵水准?你,你你,你你你,不是我说,这会儿站着的,跟公主比起来,全是垃圾!李信没有将这话直接说出口,但是他合理地运用了一下自己的眼神,无差别扫射,完美地表达出了对在场所有文官的鄙夷,没错,就是所有文官,连带着李斯和甘罗都没有落下。
李斯、甘罗:宝宝好委屈,宝宝心里苦!他们明明就超级相信公主殿下的啊,为什么要说他们蠢!
李信一脸漠然:哦,没什么特殊原因,就是看着你们那张聪明脸不爽。
“公主殿下不仅娴熟弓马,胸中丘壑,我等更是万万不及,什么兵法娴熟之类的,更是废话一堆,公主殿下天生便擅长于排兵布阵,行事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臣与王将军都一致认为,若是武安君尚在,约莫可以与公主一战,臣等却是远远不及的。”
李信这一袭话,不仅大大地抬高了谨欢,更是拿自己和王翦做梯子,帮着把谨欢给架了上去。当然啦,要说跟白起相比较的话,谨欢是远远不及的,废话,杀神白起难道是白叫的嘛。
实际上就算让她真跟王翦李信拼谋略,她也没那个脑子。谨欢真正擅长的,是在对敌之时的随机应变,其种种机灵百变,奇妙计谋,以及远见卓识,这才是李信王翦他们对谨欢心悦诚服的原因。
明明知道公主殿下似乎对兵法什么的一窍不通,但是真正让她领军的时候,她就是无敌的,这是众人一致的想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耳濡目染形成的。
要说黄易对寇仲这个亲儿子当真是没话说的,金手指简直要开到天上去,当年一路征战的时候,谨欢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留守在扬州的大本营里,可是每日一封的战报和各种详细的军情都会到她的手上,包括寇仲的种种应对之策。
而后她又悄摸地去“摸”来了《武穆遗书》,私下里给了华筝。大概华筝真的是铁木真的儿女中最为肖似他的那一个,没有《武穆遗书》,华筝已是万夫难挡,而有了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谨欢自己不打仗,可是她看着华筝打仗。
和聪明人在一起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哪怕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天长日久的,遇到了事情,你下意识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谨欢就是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她能面对各种情况而随机应变,但是让她具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话,她又很容易卡壳。幸而如今有公主这个人设的高冷度加成,只要她不想说,并且摆出一副“你们这群蠢货”的嫌弃脸,也就没人敢追着她问缘由了,当年远征噶尔丹的时候,谨欢就是这么做的。
要说李信都解释成这样了吧,但是然并卵,文官们大约半数成天就看谨欢不顺眼的还是表示,反正我们也没上战场,随你们怎么说咯,难道还让我们去验证嘛?
“父王,我观各位大人似有不信之意,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若安排一批人借此机会上了前线如何?反正等到大梁城破,魏国国土尽入我秦国地图之后,还是要派人去处理相关事务,倒是不妨一举两得了。”原本站在一旁默不出声当一个乖乖旁听生的扶苏突然开口说道。
刚刚还叫嚣的欢腾的一帮人:“……”
因为知道今□□堂之上会讨论姑姑的事情,所以扶苏提起跟韩非请好了假,磨着嬴政一起来了。要说大臣们看到扶苏来了心里还有小激动来着,毕竟若是不出意外,这就是未来的王啊。又有传言说扶苏仁厚,虽然跟着韩非这个“暴力分子”学习,但是依旧能在学宫之中传出仁厚之名,可见扶苏公子当真是心地良善之人。对比起稍有不忿就要训斥贬官回家吃自己和完蛋了吧你的嬴政,像扶苏这样能听得进话的,简直就是大家心目之中的明主嘛。
只可惜,他们期待的有点过早了。
光顾着高兴的他们浑然已经忘记了,扶苏除开韩非之外,又是谁在教导。
没错,谨欢。
纵使歹竹能出好笋,但是像谨欢这样的歪脖子树,能种出一棵笔直的小青松来吗?
答案必须是,不可能。
早早扶苏跟着韩非学习之前,这孩子就慢慢从一个白肚子的善良孩子,变成了一个黑肚子的倒霉孩子,而现在呢,他变成了一个黑肚子的腹黑孩子。
原本嬴政就选好了要去前线的文官人选,当然了,不是现在这群唧唧歪歪好像一千只鸭子的蠢货,而是嬴政特意挑选出来的。
废话,老话说的话,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六国说是难灭,但只要兵强马壮,国家富裕,总有朝一日,天下会全部并入秦国的版图之中,可是光并进去有个毛线的用啊,还得治理啊!
在这一点上,儒法两家的人可不是在学宫吃干饭的,在知道了嬴政的用意之后,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将手头上的工作和任务尽数都交接了清楚,而后有意向的就全都去李斯和甘罗那里报了名。
让我去吧,我发自心底地愿意为大秦效力啊!当然了,在我们去之前,能不能申请带一个厨子一起走?在尝过了学宫大厨的精妙手艺之后,谁还能吃得下从前那些个粗糙的饭食呢。
暗地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那些被嬴政“通知”说是准备要出发的人都很高兴,还一个劲儿地鼓动他们多要几个厨子。有好吃的不吃,他们又不是有猫病。
对此嬴政很是哭笑不得,只得让谨欢小厨房里那位他都挖不动的厨子紧急培训除了一批厨子来让这些人给带走。在知道这些厨子是由谨欢专用的厨子培训出来的时候,一时间,众人原本蓄势待发的心情就更加急迫了。
哦哦哦哦哦,早点走早点治理啊,一个劲儿在这儿拖个什么劲儿哦,快让我们走啊!
只是这件事到底还要过明路,嬴政原本是打算在公布了谨欢的真实身份之后再说这件事的,哪知道儿子竟然来了这么一个“神来之笔”,直接一竿子就把这些个倒霉鬼给支走了。嬴政心里乐不可支,面上还要装出一副悉心思索的模样来。
至于那些方才蹦哒地欢快,以至于现在被点名的官员们,一个个的全成了烧糊的鸡,装死去了。
嬴政会让他们如愿吗?
呵呵哒,怎么可能!不背地里打小人就不错的了,还想要留在咸阳,哪里来这样的小事。你们这些讨嫌鬼,乖乖得给我滚蛋去吧,寡人看着就心烦。
眼瞅着大王一副油盐不进,不管你们说什么我都不听不听,全都不听的态度,之前还梗着脖子装逼的这群二百五全都傻逼了。
咦,这故事的发展节奏不太对啊?
远离政治中心什么的,难道他们是被放逐了?不不不不不,这怎么行呢?
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更加悲惨的以后还在等着他们呢,比方说他们千不愿万不愿地离开了咸阳之后才发现,此番去前线的可不止他们这些人,连带着学宫里亦是许多的学子同去。一路跟随大军的痕迹进入魏国境内之后,慢慢就有人以儒法搭配的形式留在了当地,开始战后的各项工作,一路走,人也一路越变越少,等到那帮子傻缺们终于到了大梁城下的时候,原本浩浩汤汤近百人的队伍,只剩下不到三十余人了。
哎?说好的帮着治理魏国呢,为什么学宫里的学子们留了下来,他们却一路到了大梁城外?
谨欢嫌弃地打量了来人几眼,用手指了指几个在学宫的熟脸,让他们过来之后随意指派了一个小兵去接待一下咸阳来使。至于说待客规格嘛,就按照没有规格来办好了。
搞什么接风洗尘嘛,没得浪费,还不如大家一起吃顿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