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第577章 给齐威王讲道《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庄子的故事最新章节!
现在的庄子,讲道因人因地而讲,不同于上次在漆园讲道,讲的内容大不相同。
这次是给齐国的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齐威王讲道,而且!现场不仅仅是齐威王一个人,还有孙膑、田忌,以及后来历史上有名的田婴。还有其他成年皇子和皇子们的老师。
以前给秦孝公、卫鞅讲道的时候,秦孝公与卫鞅都是对他很友好的,双方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愉快地进行的。与其说是他对秦孝公、卫鞅讲道,不如说是他与秦孝公、卫鞅在进行交流。
给秦孝公、卫鞅讲道的时候,气氛是相当地融洽的。他在咸阳皇宫内住了差不多近一年时间,除了给秦孝公、卫鞅讲道外就是打坐修炼,再就是看书。
在秦国期间,庄子看了不少他感兴趣的书。
与师父杨朱隐居在深山中,他没有看多少书,只是听师父杨朱讲解过许多书,提及过许多书。而在咸阳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这些书。
在秦国咸阳期间,他与秦孝公、卫鞅是那种亦师亦友、忘年之交的关系。
在道学方面,他是秦孝公、卫鞅的老师;在人生阅历、为人处世等方面秦孝公、卫鞅又反过来是他的老师、前辈。
那次给魏国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讲道时,情况又不一样。
魏惠王是一个很实际的君王,那种急功近利的人。再则!给魏惠王讲道的时候,庞涓也在场。有庞涓这个嫉妒别人才能的人在场,可想而知,你想忽悠人是不可能地了。你要是说错了,马上就会遭遇庞涓的陷害。
当时的庞涓,就想陷害庄子。两人之间没有仇恨,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隘,嫉妒别人。
比后世的周瑜还嫉妒得厉害,一样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
在魏国给魏惠王讲道的时候,庄子主要讲治国。主要是劝导魏惠王,不要主动用兵,不要侵略别的国家,要“富民强兵”。先让人民富足起来,再向人民宣扬保家卫国思想。然后!才能谋求拓展。
只有人民富足了,才害怕别的国家来入侵,抢夺他们的财产、毁坏他们的家园。如果别人来入侵他们,毁坏他们的家园,杀害他们的亲人,他们就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家卫国。
一个穷困的国家,人民饭都吃不上,就不愿意去打仗送死。就算你强迫他们去当兵打仗,他们也没有战斗力。就算去当兵服兵役,也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
但是?如果穷困是因为被人迫害,比如说秦国,是被人连连征战而造成的,他们又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有仇恨,他们要报仇。
当时的魏惠王,很是认真地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接受了。不过?魏惠王并没有全面实施。对于魏惠王来讲,攻打别的诸侯国,掠夺财产,比自己国家的人民辛苦种地、经商、发展,来得快。
魏惠王是一个想靠战争发财的君王。
这次是给齐国的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齐威王讲道,背景也不同。也可以说,他不是请来讲道的,而是!被齐国君王押来解释原因的。你要是解释不清楚,齐君把你当成了危险人物,危害到他们齐国安全的人物,就有可能把你给杀掉。
还有!你要是解释得令齐君等人不满意,你也有隐患。一旦别人把你当成了危险分子,你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人家明面上不把你怎样,背后还不知道怎么对你下手?
对于这些!庄子是考虑得很清楚地!
所以!这次给齐国君王后来的齐威王讲道,庄子从另外一个切入面入手,主要讲解道家积极性的一面。从人生观这个角度入手,来讲解道学。
“那?”齐君急切地问道:“怎么才能让人心不乱呢?”
庄子说:“当今乱世!诸子百家,都在宣扬自己的学说观点。其实!也就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几家,在讲如何治世,如何治理人心。
儒家承袭周制,重周礼,主要是从治理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的。他要求大家克制自己、约束自己,遵循周礼行事。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来讲,从表面现象来讲,是有可取之处。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如果这种方法可行的话,我们的大周朝,怎么会走到这个礼崩乐坏的地步呢?是不是?儒家的缺点出现了,错误出在哪里呢?”
“出在哪里?”齐君问。
大厅中的其他人,也都看着庄子,一副愿闻其详地样子。
孙膑对庄子更是满意,不住地点头。
容儿坐在庄子的身边,一边听道,一边充当护法士。
田忌作为兵家,对如何治理国家、儒家学说等学说他研究的不多。但是!见现场的气氛很好,也是一副认真地样子,耐心听讲。
庄子继续在讲:“儒家的理论出发点就错误在:不是从个体人的角度,不是从人的生存角度来谈人的。儒家要求我们做人要如何如何,如何克制自己,如何遵循周礼,如何如何都是为了一个未来,一个梦想。
儒家的前提是:如果我们人人都这样去做,全国人民一条心,将来就会变得如何美好。
从表面上看,好像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如果我们大家都按照儒家设定的那样去做了,社会就美好了。
这个美好地设定,对于那些头脑简单的人来讲,还真的具有一定地诱惑性。
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别人不愿意那样做呢?如果别人不配合呢?如果大多数人不配合呢?那么?我就跟孔子那样,做到了,社会美好了吗?
我们几个人那样去做了,做君子了。或者!少数人那样去做了,或者大多数人去做了,社会美好了吗?现实改变了吗?
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你只能保证自己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去做一个君子,你无法要求、逼迫别人跟你一样去做。
(用现代的话来讲,你要求别人如何如何,你就是侵犯人/权。)
所以说!儒家设定的只是一个梦想!儒家的理论只是一个愿望!而我们!还必须面对现实!
我们那样做了我们面临的现实环境并没有改变。我们面临的,还是生存危机!我们面临的,还是要如何在这个乱世中让自己生存下去。只有我们生存下去了,未来才不是梦想。
我们连自己都生存不下去了,有梦想又有什么用呢?有一个美好地愿望、理想,并按照这个梦想、愿望、理想去生活,那不是苦了我们自己?
我们为什么不能实际一些?现实一些!活在现实世界里,勇敢、现实、正确地面对现实、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活在梦想、理想里呢?
难道?不觉得儒家的不实际?或者?是在忽悠人?
所以说!我们要活在现实世界里,而不是梦想世界里!
而我们道家!就是来教导生存的!教别人如何生存,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如何在任何环境下生存。”
“那?我们当如何生存呢?”齐国君王后来的齐威王问道。
“道家不仅教我们个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乱世中求生存,在任何环境下求生存,还教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的家庭,如何生存。还教我们的团队如何生存,还教我们的国家,带领自己的子民如何生存……”
现在的庄子,讲道因人因地而讲,不同于上次在漆园讲道,讲的内容大不相同。
这次是给齐国的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齐威王讲道,而且!现场不仅仅是齐威王一个人,还有孙膑、田忌,以及后来历史上有名的田婴。还有其他成年皇子和皇子们的老师。
以前给秦孝公、卫鞅讲道的时候,秦孝公与卫鞅都是对他很友好的,双方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愉快地进行的。与其说是他对秦孝公、卫鞅讲道,不如说是他与秦孝公、卫鞅在进行交流。
给秦孝公、卫鞅讲道的时候,气氛是相当地融洽的。他在咸阳皇宫内住了差不多近一年时间,除了给秦孝公、卫鞅讲道外就是打坐修炼,再就是看书。
在秦国期间,庄子看了不少他感兴趣的书。
与师父杨朱隐居在深山中,他没有看多少书,只是听师父杨朱讲解过许多书,提及过许多书。而在咸阳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这些书。
在秦国咸阳期间,他与秦孝公、卫鞅是那种亦师亦友、忘年之交的关系。
在道学方面,他是秦孝公、卫鞅的老师;在人生阅历、为人处世等方面秦孝公、卫鞅又反过来是他的老师、前辈。
那次给魏国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讲道时,情况又不一样。
魏惠王是一个很实际的君王,那种急功近利的人。再则!给魏惠王讲道的时候,庞涓也在场。有庞涓这个嫉妒别人才能的人在场,可想而知,你想忽悠人是不可能地了。你要是说错了,马上就会遭遇庞涓的陷害。
当时的庞涓,就想陷害庄子。两人之间没有仇恨,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隘,嫉妒别人。
比后世的周瑜还嫉妒得厉害,一样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
在魏国给魏惠王讲道的时候,庄子主要讲治国。主要是劝导魏惠王,不要主动用兵,不要侵略别的国家,要“富民强兵”。先让人民富足起来,再向人民宣扬保家卫国思想。然后!才能谋求拓展。
只有人民富足了,才害怕别的国家来入侵,抢夺他们的财产、毁坏他们的家园。如果别人来入侵他们,毁坏他们的家园,杀害他们的亲人,他们就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家卫国。
一个穷困的国家,人民饭都吃不上,就不愿意去打仗送死。就算你强迫他们去当兵打仗,他们也没有战斗力。就算去当兵服兵役,也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
但是?如果穷困是因为被人迫害,比如说秦国,是被人连连征战而造成的,他们又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有仇恨,他们要报仇。
当时的魏惠王,很是认真地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接受了。不过?魏惠王并没有全面实施。对于魏惠王来讲,攻打别的诸侯国,掠夺财产,比自己国家的人民辛苦种地、经商、发展,来得快。
魏惠王是一个想靠战争发财的君王。
这次是给齐国的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齐威王讲道,背景也不同。也可以说,他不是请来讲道的,而是!被齐国君王押来解释原因的。你要是解释不清楚,齐君把你当成了危险人物,危害到他们齐国安全的人物,就有可能把你给杀掉。
还有!你要是解释得令齐君等人不满意,你也有隐患。一旦别人把你当成了危险分子,你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人家明面上不把你怎样,背后还不知道怎么对你下手?
对于这些!庄子是考虑得很清楚地!
所以!这次给齐国君王后来的齐威王讲道,庄子从另外一个切入面入手,主要讲解道家积极性的一面。从人生观这个角度入手,来讲解道学。
“那?”齐君急切地问道:“怎么才能让人心不乱呢?”
庄子说:“当今乱世!诸子百家,都在宣扬自己的学说观点。其实!也就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几家,在讲如何治世,如何治理人心。
儒家承袭周制,重周礼,主要是从治理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的。他要求大家克制自己、约束自己,遵循周礼行事。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来讲,从表面现象来讲,是有可取之处。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如果这种方法可行的话,我们的大周朝,怎么会走到这个礼崩乐坏的地步呢?是不是?儒家的缺点出现了,错误出在哪里呢?”
“出在哪里?”齐君问。
大厅中的其他人,也都看着庄子,一副愿闻其详地样子。
孙膑对庄子更是满意,不住地点头。
容儿坐在庄子的身边,一边听道,一边充当护法士。
田忌作为兵家,对如何治理国家、儒家学说等学说他研究的不多。但是!见现场的气氛很好,也是一副认真地样子,耐心听讲。
庄子继续在讲:“儒家的理论出发点就错误在:不是从个体人的角度,不是从人的生存角度来谈人的。儒家要求我们做人要如何如何,如何克制自己,如何遵循周礼,如何如何都是为了一个未来,一个梦想。
儒家的前提是:如果我们人人都这样去做,全国人民一条心,将来就会变得如何美好。
从表面上看,好像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如果我们大家都按照儒家设定的那样去做了,社会就美好了。
这个美好地设定,对于那些头脑简单的人来讲,还真的具有一定地诱惑性。
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别人不愿意那样做呢?如果别人不配合呢?如果大多数人不配合呢?那么?我就跟孔子那样,做到了,社会美好了吗?
我们几个人那样去做了,做君子了。或者!少数人那样去做了,或者大多数人去做了,社会美好了吗?现实改变了吗?
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你只能保证自己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去做一个君子,你无法要求、逼迫别人跟你一样去做。
(用现代的话来讲,你要求别人如何如何,你就是侵犯人/权。)
所以说!儒家设定的只是一个梦想!儒家的理论只是一个愿望!而我们!还必须面对现实!
我们那样做了我们面临的现实环境并没有改变。我们面临的,还是生存危机!我们面临的,还是要如何在这个乱世中让自己生存下去。只有我们生存下去了,未来才不是梦想。
我们连自己都生存不下去了,有梦想又有什么用呢?有一个美好地愿望、理想,并按照这个梦想、愿望、理想去生活,那不是苦了我们自己?
我们为什么不能实际一些?现实一些!活在现实世界里,勇敢、现实、正确地面对现实、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活在梦想、理想里呢?
难道?不觉得儒家的不实际?或者?是在忽悠人?
所以说!我们要活在现实世界里,而不是梦想世界里!
而我们道家!就是来教导生存的!教别人如何生存,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如何在任何环境下生存。”
“那?我们当如何生存呢?”齐国君王后来的齐威王问道。
“道家不仅教我们个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乱世中求生存,在任何环境下求生存,还教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的家庭,如何生存。还教我们的团队如何生存,还教我们的国家,带领自己的子民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