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悦农门最新章节!
张玉凤走了,她最终于也没有等到她想要听的那句话。
顺子望着被血染红的桌角,拿起刨子狠狠地噌了两下……
冬日早晨的空气,凛冽且沁人心脾。太阳照在雪上,白皑皑地刺人眼目。
宋氏下意识地用手掩了下额头,将装好饭菜的篮筐挎在手臂上,牵着四娘的手,刚一转身就看到院子里放着一个又宽又大的崭新的爬犁。
她腾腾地跑出院子四下里张望,不见一个人影儿。回头又去看那爬犁,因为是新的,所以还能闻到清新的木香味。
“娘,你怎么了?”
“啊……家里头,有个爬犁?”
宋氏目光闪烁,看向四娘,见她轻挑了眉,似乎知道它的由来,她的心不禁跟着一跳。
暂短的沉默过后,张四娘笑道:“这真是心想事成,想啥来啥。那咱家就差狗了。等大郎哥来了,咱就托他去弄狗去。”
“嗳……”宋氏有些不知所措的应着,“那这爬犁咱就先放家里?”
“没狗人拉着这个也不方便啊。娘,你想啥呢?快点吧,咱姥娘还没吃早饭呢。”张四娘心中的讶异不次于宋氏,但她能拎得清轻重。
这爬犁是谁做的,已经不重要了。总归跑不出那个人。
总算是一个有心的……宋氏的心境张四娘能够理解,在古代就算合离另嫁,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她只能在心里说一声,顺子叔,你继续加油吧!
三天后,二十缸辣白菜都腌上了。因为是得月楼首次要货,这一千斤的数量不多,合约上已注明第二次供货数量以第一次交货时预定的数量为准,并在此基础上只多不少。另外要货期限也会在第一次交货加以确定。从中也可以看出周正的谨慎。
剩下的十来天,张家人也不能怠工,继续准备辅料。大郎弄来了两条大狗,又给四娘抱来了一个刚出生的小狗崽。也算是给她帮了个玩伴。四娘摸着它小小软软的身子,就给它起名叫元宝。
这个名字叫大家笑了半天,说四娘一心想赚钱,都掉到钱眼里去了。
张四娘才不怕她们笑,作坊总算进入了正轨。就连守作坊的人也找到了。这事儿多亏了里长家的孙媳妇齐氏,她知道宋王氏独身一人守作坊时,回家就与里长说了。里长也是个热心肠,就帮着寻了王二家的小子,刚满十六岁的王青山来守,说好一个月二十文钱。
这对王二家的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又不用做活计,每天只需到作坊里睡一觉,守好东西就能白来这些钱,若不是王二年岁大了,他都想来。
宋家在村子里开作坊的事情很快就传来了。别看这冬日里人不出户,但挡不住这个消息。私下里都在传这宋家母女两人得了送财童女,走上好运了。
别看一个是寡妇,一个是合离的,但这孩子可能是能耐,早就听出高崖村的老张家突然发家的事情,现在看来,都是这孩子带来的财,准没错了。
又有人说,那孩子当年也老张太太捡的。说不定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聚宝盆幻化出来的童女。所以啊,这人一辈子就都得行善积德。你瞧瞧宋家娘俩,老老实实的做人,才会有今天。
所有的舆论都倾向于宋氏一家,自古以为弱小之辈总会多得一些怜惜。尤其像宋氏这样,因无子而合离的,将来想再嫁也应难,总归是得到了大多数女人的同情。
宋家的小作坊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破院墙补上了,新门锁挂上了,屋顶漏风的地方堵住了,再有那裂了大缝的窗棱也不知什么时候换成新的了。
宋王氏去时揣着二百文钱,回来时又揣回来了。她回头望着眼顺子家,忍不住叹气。
这真是业障啊!
里长家的孙媳妇齐氏今天在做工的时候说了一件喜事。西山村的刘郎中要娶亲了,日子订在了春天里。本来想逮住何氏来问问究竟的,却没想到她竟没有来,元娘跑过来说何氏病了。
何氏一向身体强壮,干起个活来像个男人似的,很少生病。宋氏担心,却碍着身份不能去看她,就往元娘手里塞了二十文钱,元娘推辞不要。被四娘一把塞进了她的衣袖里,“这时给婶子的,又不是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又向宋氏道:“娘,我去看看婶子吧。正好不是给爷包了粘豆包嘛,我给爷带过去。”
元娘不同意,雪天路面都还没化,雪被人踩得实实地,根本就不好走,“你就别去了,我把粘豆包给爷带回去也是一样的。”
“不怕,咱有爬犁,快走吧。”
张四娘一点也不想宋氏与张家再有什么联系,这粘豆包蒸的时候,她就打定主意,送豆包的事情由她来做。
村子里长大的孩子,有哪个不会拉爬犁的?
元娘套了狗,宋氏扶着四娘上了爬犁,把装了豆包的篮筐放在两人腿前头,直把她们送过吊水桥这放心。
何氏真的病了。发烧说着糊话。
她的心里一直挂念着她的男人。就在每日往来西山村的路上,她背着人,到供在米仓子里的狐黄二仙面前,为他烧了多少香,嗑了多少头啊!她虔诚的祈祷着,祈求神灵保佑他平安回来,早一点回来。
可日复一日,张义忠仍不见回。大郎前两天刚动身往县城里去,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这一股急火使她健壮的身体再也绷不住了。一头扎倒在炕上。她整整发了一夜的高烧,说了一夜的胡说。
元娘、二娘在她身边守了一夜,直到天亮才把这事件儿告诉了张老爷子。
张老爷子来东屋里看她,见她一夜之间,就病成了这个样子,急得背着手,不断地兜圈子。他的额头浸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那双古井似的眼睛,此刻则更加阴沉、晦暗,没有一点儿光泽。
何氏躺在炕上,像拉风箱似的喘着出气。二娘吓得直抹眼泪。
这时,元娘带着四娘进了屋子。
“呀,四娘,你咋来了?”张老爷子见她来了,忙把篮筐接过来,拉她到炕上坐。
“这是娘特意给你老包的粘豆包。我主要是来看看婶子,病得咋样了?找郎中了没?”
张老爷子在听到宋氏特意给他包豆包时,还有些欢喜,再听四娘是来看何氏的,又有些不大高兴。四娘是他一小看到大的,咋的也不能把他排在何氏后面呐。虽说何氏病着,可他心里也不爱听这话。
他的面上却不露,“准是成天往外跑受了凉,不怕,捂被子,捂出汗就啥事也没有了。”
张四娘一听,就知道张老爷子不打算给何氏找郎中。
“爷,就给娘请个郎中瞧瞧吧。她都烧了一宿了。”元娘也听出了张老爷子的意思,哭求道。
张老爷子叹气,一挥手,“都说不用,你去叫你二婶子回家把她娘喊来。”
张四娘吓了一跳,没想到他要找赵半仙儿来。以往她有病,不管多少银子,张老爷子可都是找到郎中来瞧的。
“爷,你叫她来干嘛!找郎中吧。大不了,瞧郎中的诊金我来出。”张四娘最见不得这种封建迷信,有病就得看病治病,搞这些简直就是胡闹。
张老爷子被四娘说的老脸一红,他确实舍不得花银子。胡郎中的出诊费很贵的。再说,他从来也没把何氏当回事,他认为这头痛脑热的都是些小毛病。没必要浪费银子。
说出诊金,他哪能让四娘掏。他不想失了自己的威严,“你们小孩子懂得啥。元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找你二婶来。”
元娘看了看四娘,却被张老爷子一声暴吼,吓得跑了出去。
张四娘从来不知他竟是这么顽固,她如今也是出了张家这门的人,再与他多说些什么都无益。拄着马杆,下了炕,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老爷子被张四娘的态度给激怒了,冲着二娘发起火来,“哭,哭,就知道哭。好好家,都被你们这些婆娘哭散了!”
元娘真的去找赵氏了,赵氏一听来了买卖,二话不说就去找了她娘来跳大神。
“妹妹,你等我一会儿。我等跳完大神,我再送你回去。”元娘不放心何氏,想要跟着进去。
被张四娘拦住,“大姐,他们是疯子,你也想当疯子不成?你要想救你母亲病,你就赶紧跟我走。”
“妹妹,上哪儿啊?”元娘嘴里问着,脚步不停地跟着四娘上了爬犁。
四娘轻皱着眉头,“上九连洞找刘郎中去。”
“啊?找小姑的……?”元娘惊讶。
张四娘点头,找胡郎中嫌贵,那找刘郎中总行了吧?人家可是你未来的姑爷。这诊金准能让你省了。
元娘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爬犁在雪地上飞驰,有些地方的雪没能盖住地面,爬犁滑过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到了刘郎中院门前时,爬犁上的两人都气喘吁吁的。
元娘下了爬犁,敲了敲院门,颤着声问道:“有人在家吗?”
张四娘柱马杆儿站了起来,拉开元娘,冲着院子里脆生生的喊道:“姑夫在家没?哟,院门没锁啊,那咱们进来了哦。”RS
张玉凤走了,她最终于也没有等到她想要听的那句话。
顺子望着被血染红的桌角,拿起刨子狠狠地噌了两下……
冬日早晨的空气,凛冽且沁人心脾。太阳照在雪上,白皑皑地刺人眼目。
宋氏下意识地用手掩了下额头,将装好饭菜的篮筐挎在手臂上,牵着四娘的手,刚一转身就看到院子里放着一个又宽又大的崭新的爬犁。
她腾腾地跑出院子四下里张望,不见一个人影儿。回头又去看那爬犁,因为是新的,所以还能闻到清新的木香味。
“娘,你怎么了?”
“啊……家里头,有个爬犁?”
宋氏目光闪烁,看向四娘,见她轻挑了眉,似乎知道它的由来,她的心不禁跟着一跳。
暂短的沉默过后,张四娘笑道:“这真是心想事成,想啥来啥。那咱家就差狗了。等大郎哥来了,咱就托他去弄狗去。”
“嗳……”宋氏有些不知所措的应着,“那这爬犁咱就先放家里?”
“没狗人拉着这个也不方便啊。娘,你想啥呢?快点吧,咱姥娘还没吃早饭呢。”张四娘心中的讶异不次于宋氏,但她能拎得清轻重。
这爬犁是谁做的,已经不重要了。总归跑不出那个人。
总算是一个有心的……宋氏的心境张四娘能够理解,在古代就算合离另嫁,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她只能在心里说一声,顺子叔,你继续加油吧!
三天后,二十缸辣白菜都腌上了。因为是得月楼首次要货,这一千斤的数量不多,合约上已注明第二次供货数量以第一次交货时预定的数量为准,并在此基础上只多不少。另外要货期限也会在第一次交货加以确定。从中也可以看出周正的谨慎。
剩下的十来天,张家人也不能怠工,继续准备辅料。大郎弄来了两条大狗,又给四娘抱来了一个刚出生的小狗崽。也算是给她帮了个玩伴。四娘摸着它小小软软的身子,就给它起名叫元宝。
这个名字叫大家笑了半天,说四娘一心想赚钱,都掉到钱眼里去了。
张四娘才不怕她们笑,作坊总算进入了正轨。就连守作坊的人也找到了。这事儿多亏了里长家的孙媳妇齐氏,她知道宋王氏独身一人守作坊时,回家就与里长说了。里长也是个热心肠,就帮着寻了王二家的小子,刚满十六岁的王青山来守,说好一个月二十文钱。
这对王二家的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又不用做活计,每天只需到作坊里睡一觉,守好东西就能白来这些钱,若不是王二年岁大了,他都想来。
宋家在村子里开作坊的事情很快就传来了。别看这冬日里人不出户,但挡不住这个消息。私下里都在传这宋家母女两人得了送财童女,走上好运了。
别看一个是寡妇,一个是合离的,但这孩子可能是能耐,早就听出高崖村的老张家突然发家的事情,现在看来,都是这孩子带来的财,准没错了。
又有人说,那孩子当年也老张太太捡的。说不定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聚宝盆幻化出来的童女。所以啊,这人一辈子就都得行善积德。你瞧瞧宋家娘俩,老老实实的做人,才会有今天。
所有的舆论都倾向于宋氏一家,自古以为弱小之辈总会多得一些怜惜。尤其像宋氏这样,因无子而合离的,将来想再嫁也应难,总归是得到了大多数女人的同情。
宋家的小作坊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破院墙补上了,新门锁挂上了,屋顶漏风的地方堵住了,再有那裂了大缝的窗棱也不知什么时候换成新的了。
宋王氏去时揣着二百文钱,回来时又揣回来了。她回头望着眼顺子家,忍不住叹气。
这真是业障啊!
里长家的孙媳妇齐氏今天在做工的时候说了一件喜事。西山村的刘郎中要娶亲了,日子订在了春天里。本来想逮住何氏来问问究竟的,却没想到她竟没有来,元娘跑过来说何氏病了。
何氏一向身体强壮,干起个活来像个男人似的,很少生病。宋氏担心,却碍着身份不能去看她,就往元娘手里塞了二十文钱,元娘推辞不要。被四娘一把塞进了她的衣袖里,“这时给婶子的,又不是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又向宋氏道:“娘,我去看看婶子吧。正好不是给爷包了粘豆包嘛,我给爷带过去。”
元娘不同意,雪天路面都还没化,雪被人踩得实实地,根本就不好走,“你就别去了,我把粘豆包给爷带回去也是一样的。”
“不怕,咱有爬犁,快走吧。”
张四娘一点也不想宋氏与张家再有什么联系,这粘豆包蒸的时候,她就打定主意,送豆包的事情由她来做。
村子里长大的孩子,有哪个不会拉爬犁的?
元娘套了狗,宋氏扶着四娘上了爬犁,把装了豆包的篮筐放在两人腿前头,直把她们送过吊水桥这放心。
何氏真的病了。发烧说着糊话。
她的心里一直挂念着她的男人。就在每日往来西山村的路上,她背着人,到供在米仓子里的狐黄二仙面前,为他烧了多少香,嗑了多少头啊!她虔诚的祈祷着,祈求神灵保佑他平安回来,早一点回来。
可日复一日,张义忠仍不见回。大郎前两天刚动身往县城里去,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这一股急火使她健壮的身体再也绷不住了。一头扎倒在炕上。她整整发了一夜的高烧,说了一夜的胡说。
元娘、二娘在她身边守了一夜,直到天亮才把这事件儿告诉了张老爷子。
张老爷子来东屋里看她,见她一夜之间,就病成了这个样子,急得背着手,不断地兜圈子。他的额头浸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那双古井似的眼睛,此刻则更加阴沉、晦暗,没有一点儿光泽。
何氏躺在炕上,像拉风箱似的喘着出气。二娘吓得直抹眼泪。
这时,元娘带着四娘进了屋子。
“呀,四娘,你咋来了?”张老爷子见她来了,忙把篮筐接过来,拉她到炕上坐。
“这是娘特意给你老包的粘豆包。我主要是来看看婶子,病得咋样了?找郎中了没?”
张老爷子在听到宋氏特意给他包豆包时,还有些欢喜,再听四娘是来看何氏的,又有些不大高兴。四娘是他一小看到大的,咋的也不能把他排在何氏后面呐。虽说何氏病着,可他心里也不爱听这话。
他的面上却不露,“准是成天往外跑受了凉,不怕,捂被子,捂出汗就啥事也没有了。”
张四娘一听,就知道张老爷子不打算给何氏找郎中。
“爷,就给娘请个郎中瞧瞧吧。她都烧了一宿了。”元娘也听出了张老爷子的意思,哭求道。
张老爷子叹气,一挥手,“都说不用,你去叫你二婶子回家把她娘喊来。”
张四娘吓了一跳,没想到他要找赵半仙儿来。以往她有病,不管多少银子,张老爷子可都是找到郎中来瞧的。
“爷,你叫她来干嘛!找郎中吧。大不了,瞧郎中的诊金我来出。”张四娘最见不得这种封建迷信,有病就得看病治病,搞这些简直就是胡闹。
张老爷子被四娘说的老脸一红,他确实舍不得花银子。胡郎中的出诊费很贵的。再说,他从来也没把何氏当回事,他认为这头痛脑热的都是些小毛病。没必要浪费银子。
说出诊金,他哪能让四娘掏。他不想失了自己的威严,“你们小孩子懂得啥。元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找你二婶来。”
元娘看了看四娘,却被张老爷子一声暴吼,吓得跑了出去。
张四娘从来不知他竟是这么顽固,她如今也是出了张家这门的人,再与他多说些什么都无益。拄着马杆,下了炕,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老爷子被张四娘的态度给激怒了,冲着二娘发起火来,“哭,哭,就知道哭。好好家,都被你们这些婆娘哭散了!”
元娘真的去找赵氏了,赵氏一听来了买卖,二话不说就去找了她娘来跳大神。
“妹妹,你等我一会儿。我等跳完大神,我再送你回去。”元娘不放心何氏,想要跟着进去。
被张四娘拦住,“大姐,他们是疯子,你也想当疯子不成?你要想救你母亲病,你就赶紧跟我走。”
“妹妹,上哪儿啊?”元娘嘴里问着,脚步不停地跟着四娘上了爬犁。
四娘轻皱着眉头,“上九连洞找刘郎中去。”
“啊?找小姑的……?”元娘惊讶。
张四娘点头,找胡郎中嫌贵,那找刘郎中总行了吧?人家可是你未来的姑爷。这诊金准能让你省了。
元娘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爬犁在雪地上飞驰,有些地方的雪没能盖住地面,爬犁滑过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到了刘郎中院门前时,爬犁上的两人都气喘吁吁的。
元娘下了爬犁,敲了敲院门,颤着声问道:“有人在家吗?”
张四娘柱马杆儿站了起来,拉开元娘,冲着院子里脆生生的喊道:“姑夫在家没?哟,院门没锁啊,那咱们进来了哦。”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