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诈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伐清最新章节!
南京,两江总督衙门。几天前接到上游府县的报告后,蒋国柱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邓名依旧像去年那帮贪恋财物,下游府县没有丢失城池,就算是花钱消灾吧;忧的是,上游府县对邓名完全起不到牵制作用,明军可以畅通无阻地兵临南京城下。“当前最紧要之事,就是确保江宁安全。”梁化凤却比蒋国柱要悲观的多,他力主仿效去年郎廷佐的对策,干脆放弃根本无法固守的西部地区,抽调一切兵力支援南京:“去年郑成功、张煌言共计夺取五府之地,他们不得不分兵把守;张煌言不用说,几万兵力全部用来控制上游的四府之地,郑成功也是一样,仅镇江一城就留守四千披甲,其次瓜州也有两千披甲……而邓名与他们不同,全师而来。末将怀疑,他认为只要拿下南京,这些府县就算现在不招降,到时候也是传檄而定,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多派一兵一卒。既然邓名不要这些府县,那我们也不要,让各府城的绿营绕道赶回南京。”“提督过虑了。”梁化凤作为武官不必为失土负责,只要打胜仗就可以,但蒋国柱却有不同的考虑。去年郑成功、张煌言合计大军二十万,郎廷佐撤去全江南的府县防御力量尚有道理;现在为了邓名两、三万军队的威胁就放弃这么大片的领土,蒋国柱感到很难向朝廷交代,而且邓名一大半部下还是绿营俘虏,从江西带过来的本部只有一万多人,这就更说不过去了。听到梁化凤的建议后,蒋国柱当时就把之前说过的那番道理又拿了出来,宽慰梁化凤道:“邓名连武昌、汉阳都不取,又怎么会在距离四川千里之外的江南常驻?再说现在江宁城中也有数万兵丁,邓名凭借一万党羽怎么敢强攻江宁?”两天前,从东线传来新的急报,称张煌言、马逢知率领大批舰队侵入长江口,现在正逆流而上,松江府、苏州府震惊不已,一起向江宁告急,要蒋国柱火速派遣大军增援。得知又有几万明军赶到后,蒋国柱一阵头晕目眩,之前邓名或许没有镇守南京的实力,但现在兵力应该是足够了。而且在蒋国柱看来,张煌言几乎同时发起进攻肯定不是巧合,应该是呼应邓名而来。“难道他真要打江宁吗?”意识到问题严重的蒋国柱再不敢掉以轻心,马上同意了梁化凤的建议,不但没有给面对明军兵锋的苏州府和松江府派去一个援兵,还要他们火速抽调jīng兵增援南京,至于镇江府更是全数抽空——上次郑成功的攻势让瓜州、镇江等地的城防遭到严重破坏,两江总督衙门经费不足,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修复工作,现在还远没有完工。既然防御力不足,蒋国柱和梁化凤也就不打算把兵马丢在那里送死了,全数撤回江宁,任由张煌言去占领,说不定还能利用它们牵制住张煌言的一些兵力。因为忙着处理这些工作,蒋国柱也没有细看其间上游府县送来的报告,等他匆匆给各个知府衙门发出集中兵力于江宁的命令后,才有空闲认真读一遍这些报告。看安庆府的那几份时,蒋国柱还没有感到什么不妥;接下来是池州府的,作为邓名离开安庆后最先抵达的府城,池州知府在与邓名私下达成协议后,也开始专心致志地报告,这些报告统统一式两份发给两经总督衙门和漕运衙门。打开池州府的这封报告才看了两眼,蒋国柱的冷汗就下来了。“糊涂!”蒋国柱拍案大叫一声,急忙唤来幕僚询问,得知手中的这批报告不是唯一的一份,另外一份已经按照正常渠道送去rì夜询问此事的漕运总督衙门后,蒋国柱额头上的汗珠更多了。“都怪我最近实在太忙了。”蒋国柱喃喃地说道,对上游府县到底是如何“守住”城池的,蒋国柱当然心里有数,虽然他默认此事,但并不是他一手主持的,下面各府的知府基本是单独行动。再加上张煌言添乱,让蒋国柱没有及时给这些报告把关。后面还有太平府的报告,虽然邓名还在境内停留,但知府已经迫不及待地报告他的府城万无一失,此事蒋国柱心里还有一丝侥幸心理,但打开报告看了几眼后,蒋巡抚发出一声绝望的长叹声:“从朱国治,到这些知府、县令,我的手下都是猪吗?你们知道做贼,就不知道串下口供吗?难道什么事都要我来收拾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位于太平府江对面的合州,同样得意洋洋地宣布保住了城池。哪怕是邓名没有威胁到的庐州府(府城合肥),居然也来凑这个热闹,意识到安庆府和池州府这两个邻居都和邓名达成协议后,庐州府知府唯恐邓名攻入巢湖,或是攻打位于长江边上的无为州等地,给他的政绩抹黑,也派人去与邓名拉关系。和其他府县一样,既然这功劳是花钱买来的,庐州府知府也忙着要向朝廷吹嘘一下他的智谋。“完了。”蒋国柱看完这厚厚一叠的报告后,开始考虑起弃官潜逃、隐姓埋名的可行xìng来。……张煌言率领水师通过松江府,进入苏州府境内,岸边根本看不到清军的部队。在得到南京的命令后,苏州、常州的官员都知道这又是一轮弃车保帅,江宁能不能保住也未可知。苏州、常州等地的官员不得不服从命令派遣一些部队赶去南京,而剩下的都被知府们牢牢地握在手中,聚集在府城中坚守。上次西部府县发生的事情给这些东部官员上了很好的一课,那就是不主动投降,也不拼死抵抗,若是明军强大得无法抵抗就投降,若是江宁最后保住再反正回我大清保住xìng命;若是江宁都失守了,那就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上次固然是被蒋国柱混过去了,可那是因为达素率领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绿营南下增援,前锋抵达扬州邓名才撤兵的,可现在达素被朝廷封为征南大将军,已经兵发福建去了,北方的绿营jīng锐也都跟着一起去了。无论是达素回师,还是朝廷从直隶、辽东蒙古派来更多的援兵,都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南京在短期内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抵抗邓名的进攻——这个天降神人一般的明将、神秘的明宗室可以在一年内击败了所有遇到的清军。现在保持观望主要还不是因为蒋国柱而是因为南京的城墙,如果不是因为对南京的坚固有近乎迷信的信任,这些地方官是绝对不会押宝在蒋国柱身上的。府城固然还有一定自保能力,但周围的县城就显得太可怜了,在明军面前摇摇yù坠。不过张煌言并没有攻打他们的意思,而是继续带领全军向南京进发。“上次抵达镇江时,瓜州已经拿下、长江航路已经打开,延平郡王觉得城小无用、攻之无益,本想绕过镇江直接进攻南京,而我觉得后路还有一支鞑子总是不踏实,就说服了延平郡王进攻。”张煌言回想着上次进攻南京的经过,对马逢知叹道:“延平郡王当时也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大概心里也有和我一样的顾虑吧,被我一劝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先的设想,提兵攻打镇江,虽有镇江大捷,但在镇江耽误了十五天之久,让数万虏丑援兵赶到南京,而且还不得不留下大量部队监视投降的部队。事后我观延平郡王之意,似乎颇有悔意。”想起自己随后在上游府县的分兵行为,张煌言又是一声轻叹,在南京战役进行到紧要关头的时候,郑成功约五分之一的甲士留在镇江府,而张煌言的几万浙兵则分散在上游四府境内,完全没有在决定胜负的一仗中起到作用。“这次我不会犯同样的错了。”张煌言说道,现在他想的就是尽早和邓名兵合一处,如果又有一场决战爆发的话,明军可以投入全部的力量——这样就算是战败了,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běijīng。继江西之后,江南的告急信又如雪片一般飞入紫禁城,让坐在龙椅上的顺治寝食难安。一开始还有一些官员用“孤军深入,势难持久”来形容邓名,但现在这么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邓名肆无忌惮地越过武、汉,进入江西,然后又放弃九江,再次直捣南京,他这一支孤军虽然不断深入清军腹地,但却看不出有什么颓势。九江刚被董卫国收复时,还有部分官员欢呼,认为这是邓名撤兵的前兆,等他们得知邓名还在东进后都把嘴闭上了——无论董卫国如何自吹自擂,大家都很清楚邓名依旧士气高涨,不然他也不会继续长驱直入。而朱国治惨败的消息打破了běijīng最后一丝幻想,相比支支吾吾的两江总督衙门,漕运总督衙门要激动得多,向běijīng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嚎声,称自从朱国治战败后,两江总督就再没有向扬州派来过一兵一卒,本来原定赶赴扬州坐镇的江南提督梁化凤也呆在南京一动不动了。不过今天,顺治倒是收到一个好消息,漕运总督衙门向他报告,安庆保住了。前天,同样是来自漕运总督衙门的消息,顺治得知安庆知府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决定效法郎廷佐和管效忠的故计,向邓名诈降以拖延时间,以争取坚守待援的时间。同时转送朝廷的,还有安庆的知府送去扬州的报告,报告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安庆城的现状——空城一座,知府指出诈降是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对策。顺治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看到漕运总督的报告后,他就已经把朱国治狠狠地痛骂了个把时辰,仍感到不解气:邓名远道而来,利在速战,这要蠢成什么样才能想出空城而出去与邓名决战的主意来啊?更导致顺治把朱国治恨之入骨的是,这厮居然还是靠煽动哗变来完成他决战构想的——蒋国柱在战败消息传来前就把朱国治的请战书送到了běijīng。当时顺治看到朱国治一副猴急的抢功嘴脸,如此轻视邓名这样的强敌,就有种不祥的预感,结果还真应验了。看到漕运总督的报告后,顺治怒极,把朱国治那封请战书又拿出来看了一遍,盯着信末那排名第一的签名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若是邓名一刀宰了你,就算你这狗奴才走运了,朕还真盼着他把你放回来。”顺治担心的是安庆知府的计谋不会成功。就在八个月前,郎廷佐和管效忠就用过这招,听说邓名在在南京城下和郑成功会过面,顺治觉得邓名不可能不对此事印象深刻,安庆知府好像有些低估邓名的智力。而且就算成功,对安庆也没有什么好处,安庆又不是南京,即使能够争取到一些时间,也是为其他城池争取的——不过顺治对此倒是无所谓,他只是简单地认为安庆失守已是定局。想起郎廷佐和管效忠,顺治就感到又是一肚子的火,两个人都是旗人,居然会叛变朝廷!这曾引起běijīng震动,人们一直感到难以置信、议论不休,但几个月前突然平息了很多,人们很少再提起此事,偶然说到时很多人不但不表现出丝毫诧异,反倒会交换着一种“你知我知”的默契眼神。今天看到安庆知府计谋成功,邓名居然相信他后,顺治又是意外又是高兴,报告上说只用了很少的钱粮就诱骗邓名相信了安庆的投降诚意,写这封报告时邓名已经远离安庆而去,知府表示他会抓紧时间整顿城防。“真想不到啊。”顺治开心地笑道,这么明显的拖延时间战术居然也能奏效,看来再厉害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这样时刻明察秋毫啊,总算是赶上一次邓老虎打盹的时候了,也让顺治清楚地意识到,邓名比起他来还是差得太多了,顺治觉得自己就算是喝醉了的时候也不会中这种计。虽然安庆知府没有详细描述,但顺治相信他实施计谋的过程一定很不简单,皇帝拿出一个名册,饱蘸浓墨把安庆知府的名讳认真地记下——这个本子里记着的都是那些小官的人名,还会有一两句简短的评价——顺治手下的官员实在太多,如果不把这些特别出sè的低级官员的xìng命记录在本子上,他很快就会忘记了。刚刚写好对安庆知府的注释,就又有一份报告送到,得知又是江南来的后,顺治当即拆开认真阅读起来。这份报告同样是漕运总督转发的,作者是池州的知府,也正是顺治最关注的地方。“嗯,安庆虽然为他拖延了几天,但时间还是有些仓促,不知道池州的防御布置得如何了。”顺治带着这样的疑虑,细细读着池州知府给漕运总督衙门的报告:“哦,他打算用计……原来是想拖延一段时间……具体方法是诈降……学习的榜样是郎廷佐和管效忠……”“唉。”顺治失望地扔下了这份报告,摇头叹息道:“蒋国柱手下的人不行啊,没有急智,紧急时候只知道学眼前的例子,没有新的办法啊。”顺治知道池州知府的计谋注定要失败,邓名或许一时疏忽,没有想起八个月前郑成功的教训,但就在几天前安庆知府刚刚对他施展过同样的计谋,这可是新鲜的记忆,而且还不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切身体会。就此,顺治对池州不再保任何指望,他估计这还连累到安庆,邓名在发觉中计后,马上会意识到安庆知府也是在骗他。“池州完了,安庆也完了,不过也好,安庆还是拖延了邓名几天,如果不是池州知府刚好用了同样的办法,说不定还能拖得久些。”下一份急报送入后,顺治惊讶地发现邓名居然又中计了,池州知府声称皇上洪福齐天,邓贼已经被骗过,正向下游驶去,池州知府也已经发出了jǐng报。“呵呵,你轻信人言,骄而无备,不过如此罢了。”顺治看着报告上邓名的名字,露出了微笑,在他看来邓名终究是差自己太多了,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就凭你这心xìng智谋,居然还想和朕争天下?真是可笑不自量!”虽然池州知府报告上面是轻描淡写,但顺治知道其中必定有一番惊心动魄的争斗,也不知道池州知府到底是如何释去邓名的疑虑的,但池州知府无疑颇有机变之术。发现自己在智力上的优势是如此之大后,顺治心情非常不错,又一次打开他的名册,把池州知府也添加了进去。心情大好的皇帝在写完了给池州知府的评语后,又拿起同时送来的另外一份报告翻看起来——这是合州的报告。“邓名兵临城下……城池未固,兵马未集……计无所出,苦思再三,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郎廷佐和管效忠对付郑成功的办法……这两个逆贼虽然不足道,但策略不妨效法一番……”顺治看完了合州官员的心路历程后,若有所思地把报告放下了:“邓名到底得蠢成什么样,才能再相信你们?”顺治心里突然又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邓名这次该不会又中计了吧?”T
南京,两江总督衙门。几天前接到上游府县的报告后,蒋国柱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邓名依旧像去年那帮贪恋财物,下游府县没有丢失城池,就算是花钱消灾吧;忧的是,上游府县对邓名完全起不到牵制作用,明军可以畅通无阻地兵临南京城下。“当前最紧要之事,就是确保江宁安全。”梁化凤却比蒋国柱要悲观的多,他力主仿效去年郎廷佐的对策,干脆放弃根本无法固守的西部地区,抽调一切兵力支援南京:“去年郑成功、张煌言共计夺取五府之地,他们不得不分兵把守;张煌言不用说,几万兵力全部用来控制上游的四府之地,郑成功也是一样,仅镇江一城就留守四千披甲,其次瓜州也有两千披甲……而邓名与他们不同,全师而来。末将怀疑,他认为只要拿下南京,这些府县就算现在不招降,到时候也是传檄而定,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多派一兵一卒。既然邓名不要这些府县,那我们也不要,让各府城的绿营绕道赶回南京。”“提督过虑了。”梁化凤作为武官不必为失土负责,只要打胜仗就可以,但蒋国柱却有不同的考虑。去年郑成功、张煌言合计大军二十万,郎廷佐撤去全江南的府县防御力量尚有道理;现在为了邓名两、三万军队的威胁就放弃这么大片的领土,蒋国柱感到很难向朝廷交代,而且邓名一大半部下还是绿营俘虏,从江西带过来的本部只有一万多人,这就更说不过去了。听到梁化凤的建议后,蒋国柱当时就把之前说过的那番道理又拿了出来,宽慰梁化凤道:“邓名连武昌、汉阳都不取,又怎么会在距离四川千里之外的江南常驻?再说现在江宁城中也有数万兵丁,邓名凭借一万党羽怎么敢强攻江宁?”两天前,从东线传来新的急报,称张煌言、马逢知率领大批舰队侵入长江口,现在正逆流而上,松江府、苏州府震惊不已,一起向江宁告急,要蒋国柱火速派遣大军增援。得知又有几万明军赶到后,蒋国柱一阵头晕目眩,之前邓名或许没有镇守南京的实力,但现在兵力应该是足够了。而且在蒋国柱看来,张煌言几乎同时发起进攻肯定不是巧合,应该是呼应邓名而来。“难道他真要打江宁吗?”意识到问题严重的蒋国柱再不敢掉以轻心,马上同意了梁化凤的建议,不但没有给面对明军兵锋的苏州府和松江府派去一个援兵,还要他们火速抽调jīng兵增援南京,至于镇江府更是全数抽空——上次郑成功的攻势让瓜州、镇江等地的城防遭到严重破坏,两江总督衙门经费不足,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修复工作,现在还远没有完工。既然防御力不足,蒋国柱和梁化凤也就不打算把兵马丢在那里送死了,全数撤回江宁,任由张煌言去占领,说不定还能利用它们牵制住张煌言的一些兵力。因为忙着处理这些工作,蒋国柱也没有细看其间上游府县送来的报告,等他匆匆给各个知府衙门发出集中兵力于江宁的命令后,才有空闲认真读一遍这些报告。看安庆府的那几份时,蒋国柱还没有感到什么不妥;接下来是池州府的,作为邓名离开安庆后最先抵达的府城,池州知府在与邓名私下达成协议后,也开始专心致志地报告,这些报告统统一式两份发给两经总督衙门和漕运衙门。打开池州府的这封报告才看了两眼,蒋国柱的冷汗就下来了。“糊涂!”蒋国柱拍案大叫一声,急忙唤来幕僚询问,得知手中的这批报告不是唯一的一份,另外一份已经按照正常渠道送去rì夜询问此事的漕运总督衙门后,蒋国柱额头上的汗珠更多了。“都怪我最近实在太忙了。”蒋国柱喃喃地说道,对上游府县到底是如何“守住”城池的,蒋国柱当然心里有数,虽然他默认此事,但并不是他一手主持的,下面各府的知府基本是单独行动。再加上张煌言添乱,让蒋国柱没有及时给这些报告把关。后面还有太平府的报告,虽然邓名还在境内停留,但知府已经迫不及待地报告他的府城万无一失,此事蒋国柱心里还有一丝侥幸心理,但打开报告看了几眼后,蒋巡抚发出一声绝望的长叹声:“从朱国治,到这些知府、县令,我的手下都是猪吗?你们知道做贼,就不知道串下口供吗?难道什么事都要我来收拾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位于太平府江对面的合州,同样得意洋洋地宣布保住了城池。哪怕是邓名没有威胁到的庐州府(府城合肥),居然也来凑这个热闹,意识到安庆府和池州府这两个邻居都和邓名达成协议后,庐州府知府唯恐邓名攻入巢湖,或是攻打位于长江边上的无为州等地,给他的政绩抹黑,也派人去与邓名拉关系。和其他府县一样,既然这功劳是花钱买来的,庐州府知府也忙着要向朝廷吹嘘一下他的智谋。“完了。”蒋国柱看完这厚厚一叠的报告后,开始考虑起弃官潜逃、隐姓埋名的可行xìng来。……张煌言率领水师通过松江府,进入苏州府境内,岸边根本看不到清军的部队。在得到南京的命令后,苏州、常州的官员都知道这又是一轮弃车保帅,江宁能不能保住也未可知。苏州、常州等地的官员不得不服从命令派遣一些部队赶去南京,而剩下的都被知府们牢牢地握在手中,聚集在府城中坚守。上次西部府县发生的事情给这些东部官员上了很好的一课,那就是不主动投降,也不拼死抵抗,若是明军强大得无法抵抗就投降,若是江宁最后保住再反正回我大清保住xìng命;若是江宁都失守了,那就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上次固然是被蒋国柱混过去了,可那是因为达素率领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绿营南下增援,前锋抵达扬州邓名才撤兵的,可现在达素被朝廷封为征南大将军,已经兵发福建去了,北方的绿营jīng锐也都跟着一起去了。无论是达素回师,还是朝廷从直隶、辽东蒙古派来更多的援兵,都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南京在短期内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抵抗邓名的进攻——这个天降神人一般的明将、神秘的明宗室可以在一年内击败了所有遇到的清军。现在保持观望主要还不是因为蒋国柱而是因为南京的城墙,如果不是因为对南京的坚固有近乎迷信的信任,这些地方官是绝对不会押宝在蒋国柱身上的。府城固然还有一定自保能力,但周围的县城就显得太可怜了,在明军面前摇摇yù坠。不过张煌言并没有攻打他们的意思,而是继续带领全军向南京进发。“上次抵达镇江时,瓜州已经拿下、长江航路已经打开,延平郡王觉得城小无用、攻之无益,本想绕过镇江直接进攻南京,而我觉得后路还有一支鞑子总是不踏实,就说服了延平郡王进攻。”张煌言回想着上次进攻南京的经过,对马逢知叹道:“延平郡王当时也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大概心里也有和我一样的顾虑吧,被我一劝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先的设想,提兵攻打镇江,虽有镇江大捷,但在镇江耽误了十五天之久,让数万虏丑援兵赶到南京,而且还不得不留下大量部队监视投降的部队。事后我观延平郡王之意,似乎颇有悔意。”想起自己随后在上游府县的分兵行为,张煌言又是一声轻叹,在南京战役进行到紧要关头的时候,郑成功约五分之一的甲士留在镇江府,而张煌言的几万浙兵则分散在上游四府境内,完全没有在决定胜负的一仗中起到作用。“这次我不会犯同样的错了。”张煌言说道,现在他想的就是尽早和邓名兵合一处,如果又有一场决战爆发的话,明军可以投入全部的力量——这样就算是战败了,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běijīng。继江西之后,江南的告急信又如雪片一般飞入紫禁城,让坐在龙椅上的顺治寝食难安。一开始还有一些官员用“孤军深入,势难持久”来形容邓名,但现在这么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邓名肆无忌惮地越过武、汉,进入江西,然后又放弃九江,再次直捣南京,他这一支孤军虽然不断深入清军腹地,但却看不出有什么颓势。九江刚被董卫国收复时,还有部分官员欢呼,认为这是邓名撤兵的前兆,等他们得知邓名还在东进后都把嘴闭上了——无论董卫国如何自吹自擂,大家都很清楚邓名依旧士气高涨,不然他也不会继续长驱直入。而朱国治惨败的消息打破了běijīng最后一丝幻想,相比支支吾吾的两江总督衙门,漕运总督衙门要激动得多,向běijīng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嚎声,称自从朱国治战败后,两江总督就再没有向扬州派来过一兵一卒,本来原定赶赴扬州坐镇的江南提督梁化凤也呆在南京一动不动了。不过今天,顺治倒是收到一个好消息,漕运总督衙门向他报告,安庆保住了。前天,同样是来自漕运总督衙门的消息,顺治得知安庆知府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决定效法郎廷佐和管效忠的故计,向邓名诈降以拖延时间,以争取坚守待援的时间。同时转送朝廷的,还有安庆的知府送去扬州的报告,报告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安庆城的现状——空城一座,知府指出诈降是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对策。顺治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看到漕运总督的报告后,他就已经把朱国治狠狠地痛骂了个把时辰,仍感到不解气:邓名远道而来,利在速战,这要蠢成什么样才能想出空城而出去与邓名决战的主意来啊?更导致顺治把朱国治恨之入骨的是,这厮居然还是靠煽动哗变来完成他决战构想的——蒋国柱在战败消息传来前就把朱国治的请战书送到了běijīng。当时顺治看到朱国治一副猴急的抢功嘴脸,如此轻视邓名这样的强敌,就有种不祥的预感,结果还真应验了。看到漕运总督的报告后,顺治怒极,把朱国治那封请战书又拿出来看了一遍,盯着信末那排名第一的签名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若是邓名一刀宰了你,就算你这狗奴才走运了,朕还真盼着他把你放回来。”顺治担心的是安庆知府的计谋不会成功。就在八个月前,郎廷佐和管效忠就用过这招,听说邓名在在南京城下和郑成功会过面,顺治觉得邓名不可能不对此事印象深刻,安庆知府好像有些低估邓名的智力。而且就算成功,对安庆也没有什么好处,安庆又不是南京,即使能够争取到一些时间,也是为其他城池争取的——不过顺治对此倒是无所谓,他只是简单地认为安庆失守已是定局。想起郎廷佐和管效忠,顺治就感到又是一肚子的火,两个人都是旗人,居然会叛变朝廷!这曾引起běijīng震动,人们一直感到难以置信、议论不休,但几个月前突然平息了很多,人们很少再提起此事,偶然说到时很多人不但不表现出丝毫诧异,反倒会交换着一种“你知我知”的默契眼神。今天看到安庆知府计谋成功,邓名居然相信他后,顺治又是意外又是高兴,报告上说只用了很少的钱粮就诱骗邓名相信了安庆的投降诚意,写这封报告时邓名已经远离安庆而去,知府表示他会抓紧时间整顿城防。“真想不到啊。”顺治开心地笑道,这么明显的拖延时间战术居然也能奏效,看来再厉害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这样时刻明察秋毫啊,总算是赶上一次邓老虎打盹的时候了,也让顺治清楚地意识到,邓名比起他来还是差得太多了,顺治觉得自己就算是喝醉了的时候也不会中这种计。虽然安庆知府没有详细描述,但顺治相信他实施计谋的过程一定很不简单,皇帝拿出一个名册,饱蘸浓墨把安庆知府的名讳认真地记下——这个本子里记着的都是那些小官的人名,还会有一两句简短的评价——顺治手下的官员实在太多,如果不把这些特别出sè的低级官员的xìng命记录在本子上,他很快就会忘记了。刚刚写好对安庆知府的注释,就又有一份报告送到,得知又是江南来的后,顺治当即拆开认真阅读起来。这份报告同样是漕运总督转发的,作者是池州的知府,也正是顺治最关注的地方。“嗯,安庆虽然为他拖延了几天,但时间还是有些仓促,不知道池州的防御布置得如何了。”顺治带着这样的疑虑,细细读着池州知府给漕运总督衙门的报告:“哦,他打算用计……原来是想拖延一段时间……具体方法是诈降……学习的榜样是郎廷佐和管效忠……”“唉。”顺治失望地扔下了这份报告,摇头叹息道:“蒋国柱手下的人不行啊,没有急智,紧急时候只知道学眼前的例子,没有新的办法啊。”顺治知道池州知府的计谋注定要失败,邓名或许一时疏忽,没有想起八个月前郑成功的教训,但就在几天前安庆知府刚刚对他施展过同样的计谋,这可是新鲜的记忆,而且还不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切身体会。就此,顺治对池州不再保任何指望,他估计这还连累到安庆,邓名在发觉中计后,马上会意识到安庆知府也是在骗他。“池州完了,安庆也完了,不过也好,安庆还是拖延了邓名几天,如果不是池州知府刚好用了同样的办法,说不定还能拖得久些。”下一份急报送入后,顺治惊讶地发现邓名居然又中计了,池州知府声称皇上洪福齐天,邓贼已经被骗过,正向下游驶去,池州知府也已经发出了jǐng报。“呵呵,你轻信人言,骄而无备,不过如此罢了。”顺治看着报告上邓名的名字,露出了微笑,在他看来邓名终究是差自己太多了,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就凭你这心xìng智谋,居然还想和朕争天下?真是可笑不自量!”虽然池州知府报告上面是轻描淡写,但顺治知道其中必定有一番惊心动魄的争斗,也不知道池州知府到底是如何释去邓名的疑虑的,但池州知府无疑颇有机变之术。发现自己在智力上的优势是如此之大后,顺治心情非常不错,又一次打开他的名册,把池州知府也添加了进去。心情大好的皇帝在写完了给池州知府的评语后,又拿起同时送来的另外一份报告翻看起来——这是合州的报告。“邓名兵临城下……城池未固,兵马未集……计无所出,苦思再三,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郎廷佐和管效忠对付郑成功的办法……这两个逆贼虽然不足道,但策略不妨效法一番……”顺治看完了合州官员的心路历程后,若有所思地把报告放下了:“邓名到底得蠢成什么样,才能再相信你们?”顺治心里突然又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邓名这次该不会又中计了吧?”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