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出巡两广——启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踢开永乐最新章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
这一日是允继位后订下的百官休沐日,所以他不必上朝。不过允即将出巡,对朝堂之上的事情并不特别放心,又将六部尚书叫进宫里吩咐了几句话才前往御花园过节。
允来到御花园的时候,所有的妃嫔和其余人等都已经到了,见到他走过来赶忙行礼。
允笑道:“今日是过节,这些礼节都免了,大家都坐下吧。”
“是,陛下。”大家都恭敬的说道,随后坐下。
当然,不恭敬的人肯定有。敏儿从座位上小跑着过来扑到他身边说道:“爹,你怎么这个时候才过来?敏儿都等了你半天了。”
“爹刚才有些事情要处置,所以晚了些。”允弯腰将她抱起来笑道。
“今日不是休沐日,爹爹不用上朝也不用批答奏折么?怎么还有事情?”敏儿问道。
“今天确实是休沐日,不必上朝。可是奏折还得批答,不是完全没有事情可做。”允又道。
一边说着,允已经走进在御花园最高的这座假山顶上的小亭子,将敏儿放回她的座位,在主位上坐下来。
宫女们得到他的允许,将糕点送上来,并且开始演奏乐曲。
允吃了一块糕点,环顾四周。
他很有些感慨。十年前,就是在这里,他提出了设立讲武堂的提议,再一次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也在这一天,他出宫去第一次逛京城,回来后又得到朱元璋的接见,提出了自己有关于宝钞的建议。多年后想起来,发觉自己能当太孙就是在这一天打下的基础。
可是那个人已经看不到了。
允一时间有些想哭,就和上个月八月初八他的生辰那日一般想哭。
坐在允身旁的熙瑶马上发现了他的异样,关切的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一些十年前的事情。”允轻描淡写的说道。
不过即使他如此轻描淡写,熙瑶也一下子明白了他在说什么。熙瑶是允的皇后,入宫后一直在不动声色地打探允过去都做过什么,对于洪武二十五年的这一次重阳节宴饮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熙瑶不能表现的自己对此特别了解,说道:“夫君为皇太孙那一年的重阳节宴饮,夫君是睹物思人,思念皇爷爷了吧。”
“确实如此。若是皇爷爷现在还活着,他一定会高高兴兴的抱着文垣,把在京的所有叔叔兄弟就叫进宫里,一起宴饮。”允说道。他的眼眶有些泛红。
熙瑶没有出言相劝。她从过去七年与允相伴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时候自己来劝说没有用处。不过有人的劝说是有用处的。
“皇兄,是在怀念十年前的重阳节宴饮,怀念皇爷爷吧。妹妹倒不怎么怀念十年前的重阳节宴饮,只记得当时皇兄说了有关讲武堂的事情,还有二哥说了什么,皇爷爷没有接受。但妹妹也很想念皇爷爷。皇爷爷当年……”昀兰也十分伤感地说道。
这个时候,能劝说允的只有朱元璋的后代们,因为允认为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孙都十分照顾,大家一定都很想念朱元璋。而今日来的人中,宝庆今年八岁当时还没有出生;昀芷和允分别是十三岁和十二岁,十年前太小没有参加宴饮;昀蕴今年十五岁,当时虽然参加了但年纪还小不记得什么了;只有昀兰今年十八岁,当时已经八岁,还记得当时的事情,能够劝说。
允听了劝,慢慢收回悲伤的情绪。随后他认真看了看昀兰。这是自从去年他得知她偷偷喜欢上杨峰已来第一次和她这样近距离的接触,之前过年的时候他们都没说几句话。
“昀兰,你现在可还记挂着他?”允问道。
昀兰没有说话。不过允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叹了一声,说道:“但愿你成婚后能幸福。”
“皇兄,谢谢皇兄的嘱咐。”昀兰说道。
允随即不再关心她。不过因为提到了婚姻之事,他又对熙瑶吩咐道:“昀蕴今年也十五了,你看一看京中的人家,有没有年岁在十六以下、十四以上,家世是侯爵到指挥使,不管是勤奋好学还是武艺高强只要自己肯上进的子弟,若是有合适的,挑选为昀蕴的夫婿。”
“好的,夫君。”熙瑶答应道。
“还有过几日就是扬和齐泰的女儿的婚礼了,你以我的名义送一份礼物,再以你的名义也送一份礼物,表明对这桩婚姻的赞许。”
“不过你万万不可出宫去参加婚礼。到时候我不在京城,熙怡也不在京城,你千万不能出宫。”允又说道。
“知道了,夫君。”熙瑶虽然心有不甘:当初妙锦的外甥成婚,她就出宫参加婚礼了。不过她也知道妙锦的外甥地位与自己的弟弟不同,现在的情形也和那时截然不同,所以能理解。
“还有夫君明日就要去广巡视之事,她们,”允指了指敏儿他们几个,“还都不知道吧。”
“敏儿还不知。”熙瑶压低声音道:“妾早就叮嘱宫里所有的主子、下人和女子学堂所有的人,不能和她说皇上要出宫巡视之事,违者重处。况且她要是知道了,现在肯定闹起来了。”
“文垣、文、文圻他们几个也不知道,不管是臣妾还是其他人,都没有说。”
“但是思齐臣妾就不清楚了。前几日梁国公去西前,曾经将思齐接出宫住几天,也不知她会不会在梁国公府里知道。”
“思齐不必担心,她即使知道了,也不会说的。”允一边说着,一边看向思齐。
思齐感觉有人在注视她一般,忙抬起头来,就见到允的眼睛正看向她。她马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允于是把思齐叫过来,说了几句话。虽然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谈到关于出巡之事,但允已经明白思齐都已经知道了,并且她不会和敏儿说的。
允有些感慨,为何思齐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要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这么聪明该多好。但又转念一想,思齐能这么聪明,和她的身世有关,和她寄养在皇宫但又不是皇族中人有关,敏儿就算和她的智商情商一样,多半也达不到她的水平。就像宝庆,原来也是笨蛋一个,但这些年却越来越知书达理,与仍旧疯玩的敏儿完全不同。因为敏儿的亲爹已经驾崩四年多了。侄儿的照顾,终究和亲爹的照顾不同。
允随后和所有的嫔妃、兄弟姐妹都说了一番话。轮到和贤琴说话的时候,允忽然想到什么,认真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让她十分莫名其妙。不过也只不过是一小会儿,贤琴自己过后也没有在意。
下午允又处置了几件事情,晚上前往妙锦的延禧宫。
妙锦很舍不得与允分开这么长的时间。虽然允在京里也不是完全属于她,但每个月至少有六天是属于她的;可他离开了京城,就一天也没有了。
“夫君,把臣妾也带上吧。臣妾也想跟着夫君去广。”她说道。
“夫君已经要带着熙怡和莎儿了,再带着你,人太多了;并且你的份位太高,是后宫仅次于皇后的人,不便出宫。”
“夫君已经嘱咐过皇后我不在京里的日子不要出宫了,你也一样,可以宣安王妃、魏国公夫人等人入宫,但是绝对不能出宫。”允说道。
“嗯,妾知道了。”妙锦故意做出不高兴的表情说道。
“你呀,就不要小孩子脾气了。”允笑道。
“那臣妾就不小孩子脾气了。”妙锦扑到允身上,说道:“好几个月见不到夫君,夫君再给妾一个小孩子吧。”
“怎么,你怀了身子就不思念夫君了?”允笑道。
“哪有!夫君你曲解妾的话。臣妾只是想为夫君再怀上一个孩子。”妙锦趴在允身上,紧紧地抱住他,说道。
允也不逗她了,一把将她抱起来,走到床边将她扔到床上。妙锦也知道明日就见不到他了,今晚完全放开了矜持,和他抵死缠绵。
第二天一早,这一晚被妙锦缠着都没有睡多长时间的允睁开想要打架的眼皮,轻轻挪开妙锦的身子,在用早膳的时候又嘱咐熙瑶道:“等后日,你和敏儿说我已经出京巡视了,并且将这封第一封信给她。之后每过两日就将预留的一封信给她看,让她以为是我给她写的信。”
“等预留的信都用完了,我在路上写的信也该到了。你接着给她看就行了。”
“知道了,夫君。”熙瑶有些感动,一个皇帝能对自己的女儿这样,她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有先例,但至少朱元璋都没有做到。
‘敏儿他们能够这样的父亲,真是太幸运了。’
允叮嘱过敏儿之事,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离开了皇宫。
随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后,允登上已经张挂起大明日月旗和龙旗的大船,离开了京城。
九月九日,重阳节。
这一日是允继位后订下的百官休沐日,所以他不必上朝。不过允即将出巡,对朝堂之上的事情并不特别放心,又将六部尚书叫进宫里吩咐了几句话才前往御花园过节。
允来到御花园的时候,所有的妃嫔和其余人等都已经到了,见到他走过来赶忙行礼。
允笑道:“今日是过节,这些礼节都免了,大家都坐下吧。”
“是,陛下。”大家都恭敬的说道,随后坐下。
当然,不恭敬的人肯定有。敏儿从座位上小跑着过来扑到他身边说道:“爹,你怎么这个时候才过来?敏儿都等了你半天了。”
“爹刚才有些事情要处置,所以晚了些。”允弯腰将她抱起来笑道。
“今日不是休沐日,爹爹不用上朝也不用批答奏折么?怎么还有事情?”敏儿问道。
“今天确实是休沐日,不必上朝。可是奏折还得批答,不是完全没有事情可做。”允又道。
一边说着,允已经走进在御花园最高的这座假山顶上的小亭子,将敏儿放回她的座位,在主位上坐下来。
宫女们得到他的允许,将糕点送上来,并且开始演奏乐曲。
允吃了一块糕点,环顾四周。
他很有些感慨。十年前,就是在这里,他提出了设立讲武堂的提议,再一次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也在这一天,他出宫去第一次逛京城,回来后又得到朱元璋的接见,提出了自己有关于宝钞的建议。多年后想起来,发觉自己能当太孙就是在这一天打下的基础。
可是那个人已经看不到了。
允一时间有些想哭,就和上个月八月初八他的生辰那日一般想哭。
坐在允身旁的熙瑶马上发现了他的异样,关切的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一些十年前的事情。”允轻描淡写的说道。
不过即使他如此轻描淡写,熙瑶也一下子明白了他在说什么。熙瑶是允的皇后,入宫后一直在不动声色地打探允过去都做过什么,对于洪武二十五年的这一次重阳节宴饮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熙瑶不能表现的自己对此特别了解,说道:“夫君为皇太孙那一年的重阳节宴饮,夫君是睹物思人,思念皇爷爷了吧。”
“确实如此。若是皇爷爷现在还活着,他一定会高高兴兴的抱着文垣,把在京的所有叔叔兄弟就叫进宫里,一起宴饮。”允说道。他的眼眶有些泛红。
熙瑶没有出言相劝。她从过去七年与允相伴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时候自己来劝说没有用处。不过有人的劝说是有用处的。
“皇兄,是在怀念十年前的重阳节宴饮,怀念皇爷爷吧。妹妹倒不怎么怀念十年前的重阳节宴饮,只记得当时皇兄说了有关讲武堂的事情,还有二哥说了什么,皇爷爷没有接受。但妹妹也很想念皇爷爷。皇爷爷当年……”昀兰也十分伤感地说道。
这个时候,能劝说允的只有朱元璋的后代们,因为允认为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孙都十分照顾,大家一定都很想念朱元璋。而今日来的人中,宝庆今年八岁当时还没有出生;昀芷和允分别是十三岁和十二岁,十年前太小没有参加宴饮;昀蕴今年十五岁,当时虽然参加了但年纪还小不记得什么了;只有昀兰今年十八岁,当时已经八岁,还记得当时的事情,能够劝说。
允听了劝,慢慢收回悲伤的情绪。随后他认真看了看昀兰。这是自从去年他得知她偷偷喜欢上杨峰已来第一次和她这样近距离的接触,之前过年的时候他们都没说几句话。
“昀兰,你现在可还记挂着他?”允问道。
昀兰没有说话。不过允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叹了一声,说道:“但愿你成婚后能幸福。”
“皇兄,谢谢皇兄的嘱咐。”昀兰说道。
允随即不再关心她。不过因为提到了婚姻之事,他又对熙瑶吩咐道:“昀蕴今年也十五了,你看一看京中的人家,有没有年岁在十六以下、十四以上,家世是侯爵到指挥使,不管是勤奋好学还是武艺高强只要自己肯上进的子弟,若是有合适的,挑选为昀蕴的夫婿。”
“好的,夫君。”熙瑶答应道。
“还有过几日就是扬和齐泰的女儿的婚礼了,你以我的名义送一份礼物,再以你的名义也送一份礼物,表明对这桩婚姻的赞许。”
“不过你万万不可出宫去参加婚礼。到时候我不在京城,熙怡也不在京城,你千万不能出宫。”允又说道。
“知道了,夫君。”熙瑶虽然心有不甘:当初妙锦的外甥成婚,她就出宫参加婚礼了。不过她也知道妙锦的外甥地位与自己的弟弟不同,现在的情形也和那时截然不同,所以能理解。
“还有夫君明日就要去广巡视之事,她们,”允指了指敏儿他们几个,“还都不知道吧。”
“敏儿还不知。”熙瑶压低声音道:“妾早就叮嘱宫里所有的主子、下人和女子学堂所有的人,不能和她说皇上要出宫巡视之事,违者重处。况且她要是知道了,现在肯定闹起来了。”
“文垣、文、文圻他们几个也不知道,不管是臣妾还是其他人,都没有说。”
“但是思齐臣妾就不清楚了。前几日梁国公去西前,曾经将思齐接出宫住几天,也不知她会不会在梁国公府里知道。”
“思齐不必担心,她即使知道了,也不会说的。”允一边说着,一边看向思齐。
思齐感觉有人在注视她一般,忙抬起头来,就见到允的眼睛正看向她。她马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允于是把思齐叫过来,说了几句话。虽然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谈到关于出巡之事,但允已经明白思齐都已经知道了,并且她不会和敏儿说的。
允有些感慨,为何思齐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要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这么聪明该多好。但又转念一想,思齐能这么聪明,和她的身世有关,和她寄养在皇宫但又不是皇族中人有关,敏儿就算和她的智商情商一样,多半也达不到她的水平。就像宝庆,原来也是笨蛋一个,但这些年却越来越知书达理,与仍旧疯玩的敏儿完全不同。因为敏儿的亲爹已经驾崩四年多了。侄儿的照顾,终究和亲爹的照顾不同。
允随后和所有的嫔妃、兄弟姐妹都说了一番话。轮到和贤琴说话的时候,允忽然想到什么,认真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让她十分莫名其妙。不过也只不过是一小会儿,贤琴自己过后也没有在意。
下午允又处置了几件事情,晚上前往妙锦的延禧宫。
妙锦很舍不得与允分开这么长的时间。虽然允在京里也不是完全属于她,但每个月至少有六天是属于她的;可他离开了京城,就一天也没有了。
“夫君,把臣妾也带上吧。臣妾也想跟着夫君去广。”她说道。
“夫君已经要带着熙怡和莎儿了,再带着你,人太多了;并且你的份位太高,是后宫仅次于皇后的人,不便出宫。”
“夫君已经嘱咐过皇后我不在京里的日子不要出宫了,你也一样,可以宣安王妃、魏国公夫人等人入宫,但是绝对不能出宫。”允说道。
“嗯,妾知道了。”妙锦故意做出不高兴的表情说道。
“你呀,就不要小孩子脾气了。”允笑道。
“那臣妾就不小孩子脾气了。”妙锦扑到允身上,说道:“好几个月见不到夫君,夫君再给妾一个小孩子吧。”
“怎么,你怀了身子就不思念夫君了?”允笑道。
“哪有!夫君你曲解妾的话。臣妾只是想为夫君再怀上一个孩子。”妙锦趴在允身上,紧紧地抱住他,说道。
允也不逗她了,一把将她抱起来,走到床边将她扔到床上。妙锦也知道明日就见不到他了,今晚完全放开了矜持,和他抵死缠绵。
第二天一早,这一晚被妙锦缠着都没有睡多长时间的允睁开想要打架的眼皮,轻轻挪开妙锦的身子,在用早膳的时候又嘱咐熙瑶道:“等后日,你和敏儿说我已经出京巡视了,并且将这封第一封信给她。之后每过两日就将预留的一封信给她看,让她以为是我给她写的信。”
“等预留的信都用完了,我在路上写的信也该到了。你接着给她看就行了。”
“知道了,夫君。”熙瑶有些感动,一个皇帝能对自己的女儿这样,她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有先例,但至少朱元璋都没有做到。
‘敏儿他们能够这样的父亲,真是太幸运了。’
允叮嘱过敏儿之事,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离开了皇宫。
随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后,允登上已经张挂起大明日月旗和龙旗的大船,离开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