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踢开永乐最新章节!
第二日七月二十一日一早,允熥神清气爽的醒来了。他看着身边仍旧酣睡未醒的熙怡,心道:‘果然全身心得到放松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不过也得保证足够的睡眠。’
他随即轻轻从床上起来,走到外间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前往奉天殿上朝。
上朝也没什么新鲜的事情好说,不过是走个过场,允熥等无人说话后马上让侍者宣布退朝。
他随后回到乾清宫批答奏折。他下午还有事情,上午就要将这些奏折全部批答完毕,是以批答十分快速。
可是这些奏折刚刚批答了三成,允熥的笔忽然停了下来,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一份奏折。
“我来也?他到底想干什么?”允熥低声说道。
自从两年前他在上沪市舶司见到我来也将他带到京城,任命为府军前卫的指挥佥事已来,依照锦衣卫的奏报,他一直十分安分,努力学习着大明军中的一切,从未进谏过任何事情。为何今日他会上这么一封奏折?
允熥想不明白我来也要做什么,干脆对王喜说道:“你派人去府军前卫,将我来也叫过来。”
不一会儿,那个瞎了一只眼睛,身材矮小壮实的疑似扶桑人我来也走进来,跪下说道:“臣我来也见过陛下。”
允熥先让他起来,批答完毕手头的这份奏折后拿起他所进的那封折子说道:“我来也爱卿,你这是何意?”
“陛下,臣就是奏折中所说的意思。臣从前在扶桑,有一些相熟的人。这些人有的有武士名分,有的没有武士名分,但不管有没有,都武艺高强。或许他们成千上万人组成军阵战场搏杀比不上大明的士兵,但若是分成小股作战,一个可以对付大明精锐士兵三五个。”我来也使用略微自豪的语气说道。
允熥对此并不怀疑。扶桑的武士和大明的士兵可不是一回事,扶桑的武士类似于西方的骑士或春秋时期的贵族兵,个个都武艺高强,若是街头打架,大明普通士兵十个也未必打得过人家一个。可这种贵族兵体制却并不利于打仗,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就逐渐抛弃了这种制度,并且抛弃的越彻底的国家打仗越厉害。
允熥在一边发散着思维,我来也继续说着:“可现在扶桑国内十分安定,他们这一身的好武艺都无用武之地。所以臣想去扶桑将这些人都召集起来,到安南为大明征战。”
“况且扶桑为大明的附属国,国人百姓为大明效力也是应当。”
允熥定定的看着他,想看出他的真实目的。可他怎么也看不出来。我来也泰然自若的站在哪里,眼睛里只有希望他批准的热切期望,并无其他。
‘这次的对安南之战,朕本来是没想让扶桑人参战的。扶桑作为步兵单兵作战实力东方第一的国家,应该在更大的舞台上表现。不过既然他愿意去叫几个人过来,看起来对大明也没有坏处,不妨就先答应了他。况且还能借此看看他到底为何,出身为何。’允熥心里想着。
所以允熥又过了一会儿后说道:“既然如此,朕就答应你,允许你去扶桑征召武士或者野武士在安南的战场上为大明效力。”
“谢陛下。”我来也顿了顿,又说道:“陛下,既然如此,臣还要求陛下一件事。扶桑国内的太政大臣、征夷大将军等未必愿意这些人离开扶桑,所以臣请求陛下传令横滨镇总兵永安王殿下帮助他们离开扶桑。”
“朕给你写一道手诏,你去扶桑时带给孟烷。”允熥也没有多想就说道。
“臣谢陛下恩典。”我来也又跪下磕了个头,随后退下。
允熥在一旁的书架上写下此事,继续批答奏折。
不一会儿,允熥又批答到一份与安南之战有关的奏折,也是要求帅兵参战的,不过这一份允熥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
“曹彻和昀英要带着台湾的蛮夷去安南打仗?这台湾的蛮夷,不会指的是高山人吧。算了,不猜了,等见到了就知道了。不过即使不是高山人,也是山林之中的民族,能有不小的用处。”允熥低声说道。
终于在午时之前,允熥将奏折全部批答完毕,交给身边的太监去送到通政司,自己站起来伸伸懒腰,又对辅官吩咐了几句,起身去用膳。
下午未时正,允熥按时起来,洗了把脸,对王喜说道:“车驾都安排好了么?”
“启禀陛下,早已安排完毕,护卫的侍卫也都到了。”王喜答道。
“好。传令下去,朕要去城外的渡口看一看。”允熥说道。
王喜对允熥为何要去渡口十分疑惑,并且这份疑惑即使允熥从渡口回来时也没有解开。允熥只是看了看停泊在港口处的水师,亮明身份叫了几个水师的武将过来,问了几句话,就让他们回去了。然后他也返回了宫里,没有再做其他什么。
这让王喜和允熥的侍卫都疑惑不解,不明白允熥想做什么。他们又不敢问,只能憋在心里。
……
……
从七月二十五日开始,驻扎在京城水师护送着载着一个卫陆师的船队就出发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广東省的廉州府,运送陆师的船队会将这一个卫送到那里,之后这个卫再步行前往南宁府,与其他要从廣西境内进攻安南的军队会合。水师则在之后去往雷州府的港口停驻。
同时,南方八省加一直隶一都司其它地方征调参加这次战争的军队也陆续出发了。其中,四川和貴州的军队半水半陆前往雲南,湖广南部、江西南部的军队前往广東之后坐船前往廣西,湖广、江西二省北部,和直隶、悊江、鍢建、广東诸省的军队则全程坐船去往目的地。
而允熥这些日子也不知怎么了,每隔几日就出城,到渡口处看一看从上游湖广开来运送军队的船只,有时候还将一些卫所武将叫过来问两句话。可他又不做别的事情,只是问话,之后就返回皇宫。
大家都十分疑惑不解,各种猜测都有,就连熙瑶都有一天晚上委婉的问他到底想做什么。可允熥只是笑笑说道:“没什么。”
这一日允熥又来到了渡口,仍旧是和平时一样叫了几个路过的卫所武将问话。
但当大家以为今日将完全和平时一样时,允熥忽然指着远处一条船说道:“你们看,那艘船上的人是不是头发的颜色有些奇异?”
王喜等人顺着允熥的手指看过去,果然见到了一艘船,船上的人的头发并非是黑色,而是很多种颜色都有,黄色、棕色、亚麻色、麻黄色等。也有一部分是黑色,但人数并不多。
“李波,你去叫他们的一个千户过来。”允熥说道。他吩咐过后,走到附近渡口衙门掌印官的屋内,一边拿出一个本子看,一边等着他们过来。
李波领命。不一会儿,他带着一个麻黄色头发的男子走了过来。这人见到允熥后马上跪下说道:“臣武昌左卫千户铁成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汉语都字正腔圆,是十分标准武昌话。
允熥在他身上扫视了一遍,一怔,问道:“你身上为何没有什么饰品?”
“启禀陛下,臣并无佩戴饰品的习惯。”铁成说道。
“你难道不信奉天方教么?天方教可是对信徒有规定的。”允熥说道。
“陛下,臣并非是天方教信徒。臣信奉佛教。”铁成十分正经说道。
允熥顿时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崩塌了,左胳膊放在桌子上,撑着额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允熥这些日子一直在码头转悠,其一是看一看即将派往安南附近参战的军队士气如何,是否求战心切;其二,就是在专门等着从武昌等地过来的色目人军队。
允熥原本没有将这一时期的色目人当回事,觉得他们也没多少人,不着急处置;但那一日他听说仅仅在武昌现在就有四五十万色目人,顿时警觉起来。
色目人,顾名思义,指的是眼睛颜色不是黑色的人,色‘目’嘛。既然他们的眼睛颜色与汉人不同,那么其他的体貌特征区别就更大了,即使远远的看过去,一个色目人和汉人并排走也可以一下子分辨出来。
允熥对于不同民族并无什么歧视,不论血统如何,只要行汉礼、说汉话,依照汉人的规矩行事,他就把这个人当成汉人。现在汉族也是这么形成的,其中包含很多历史上的其它民族血统。只不过这些人成为汉人未必是自愿的,从周代在南方加封了许多诸侯国开始,就开始强迫当地的蛮夷当汉人纳税出劳役。这一过程甚至持续到了满清。
但对于体貌特征与汉人差异明显的色目人,允熥却有些排斥。色目人和汉人的长相区别大到了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程度,这样再怎么从文化上融合他们,他们因为长相上的巨大差异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汉人。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色目人毕竟人数太少,进行混血,慢慢的就能让他们的后裔和汉人一样,高鼻深目、栗发碧眼的鲜卑人就是这样消失的。
但现在大明的色目人不同,他们不是像鲜卑人那样在进入汉地前就是真真正正的蛮夷,没有自己的文化;现在的色目人拥有至少一千年的信史,拥有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信仰:天方教,或者东方的十字教,想要同化他们非常困难。这一过程到满清末年都没有完成。
所以对这些色目人,不能采用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采用过的办法,必须采用新的办法来对待他们。允熥想实际观察一下色目人,制定对他们合适的策略。但没想到第一个召见的色目人竟然就不按套路出牌。
过了好一会儿,允熥才接着说道:“你祖上来自哪里?为何会信奉佛教?”他忽然对他来自哪里十分好奇。
允熥又上下打量了他一遍,心想:‘不会是从印度过来的吧,印度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长相和西方人差不多。’
“启禀陛下,臣祖上是当年蒙古人拔都西征,从很西面的地方带回来的。至于臣为何会信奉佛教,这是因为臣所在的卫所附近有一座佛寺,臣有一次听寺庙的大师讲经,深受触动所以皈依佛教。”铁成说道。
“西面?”允熥在心里暗想:‘拔都当年从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出发,先后曾经占领乌拉尔、高加索、斡罗斯、乌克兰、白斡罗斯、罗马尼亚等地,最西边曾经到达维也纳和布拉格。这个范围太大了,可不好猜。’
‘不过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个民族了。’
“你还会说你祖上的语言么?”允熥问道。
“启禀陛下,臣还会说一点。”
“你祖上语言的‘你好’一词,还记得怎么说吧。”
“记得。”
“这就好。”允熥笑了笑,忽然说道:“子的拉死为接(音)。”
铁成十分惊讶的抬起头,看向允熥;不仅是他,允熥身边的侍卫也纷纷抬起头看着允熥。
“这是不是你祖上的语言?”允熥却没有注意投注到他身上的目光,问道。
铁成听到允熥的话,意识到刚才自己非常失礼,马上低下头来说道:“启禀陛下,陛下刚才说的,就是臣祖上的语言。”
‘果然是俄国毛子!当年拔都西征,占领时间最长,到现在他的后裔仍旧占领着的就是俄国毛子的地方,俄国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附近还是他们的统治中心。’允熥心里想到。
“可是你祖上既然是斡罗斯人,为何你没有信奉十字教。”允熥说着,拿出一张纸,又拿出一支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十字,接着问道:“就是以这为标志的宗教。莫非你们传了这么多代传丢了?”
“陛下,臣的祖上从未信奉过这样的教,家里有许多一百多年前传下来的物品,并未见过这样的东西。”铁成说道。
第二日七月二十一日一早,允熥神清气爽的醒来了。他看着身边仍旧酣睡未醒的熙怡,心道:‘果然全身心得到放松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不过也得保证足够的睡眠。’
他随即轻轻从床上起来,走到外间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前往奉天殿上朝。
上朝也没什么新鲜的事情好说,不过是走个过场,允熥等无人说话后马上让侍者宣布退朝。
他随后回到乾清宫批答奏折。他下午还有事情,上午就要将这些奏折全部批答完毕,是以批答十分快速。
可是这些奏折刚刚批答了三成,允熥的笔忽然停了下来,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一份奏折。
“我来也?他到底想干什么?”允熥低声说道。
自从两年前他在上沪市舶司见到我来也将他带到京城,任命为府军前卫的指挥佥事已来,依照锦衣卫的奏报,他一直十分安分,努力学习着大明军中的一切,从未进谏过任何事情。为何今日他会上这么一封奏折?
允熥想不明白我来也要做什么,干脆对王喜说道:“你派人去府军前卫,将我来也叫过来。”
不一会儿,那个瞎了一只眼睛,身材矮小壮实的疑似扶桑人我来也走进来,跪下说道:“臣我来也见过陛下。”
允熥先让他起来,批答完毕手头的这份奏折后拿起他所进的那封折子说道:“我来也爱卿,你这是何意?”
“陛下,臣就是奏折中所说的意思。臣从前在扶桑,有一些相熟的人。这些人有的有武士名分,有的没有武士名分,但不管有没有,都武艺高强。或许他们成千上万人组成军阵战场搏杀比不上大明的士兵,但若是分成小股作战,一个可以对付大明精锐士兵三五个。”我来也使用略微自豪的语气说道。
允熥对此并不怀疑。扶桑的武士和大明的士兵可不是一回事,扶桑的武士类似于西方的骑士或春秋时期的贵族兵,个个都武艺高强,若是街头打架,大明普通士兵十个也未必打得过人家一个。可这种贵族兵体制却并不利于打仗,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就逐渐抛弃了这种制度,并且抛弃的越彻底的国家打仗越厉害。
允熥在一边发散着思维,我来也继续说着:“可现在扶桑国内十分安定,他们这一身的好武艺都无用武之地。所以臣想去扶桑将这些人都召集起来,到安南为大明征战。”
“况且扶桑为大明的附属国,国人百姓为大明效力也是应当。”
允熥定定的看着他,想看出他的真实目的。可他怎么也看不出来。我来也泰然自若的站在哪里,眼睛里只有希望他批准的热切期望,并无其他。
‘这次的对安南之战,朕本来是没想让扶桑人参战的。扶桑作为步兵单兵作战实力东方第一的国家,应该在更大的舞台上表现。不过既然他愿意去叫几个人过来,看起来对大明也没有坏处,不妨就先答应了他。况且还能借此看看他到底为何,出身为何。’允熥心里想着。
所以允熥又过了一会儿后说道:“既然如此,朕就答应你,允许你去扶桑征召武士或者野武士在安南的战场上为大明效力。”
“谢陛下。”我来也顿了顿,又说道:“陛下,既然如此,臣还要求陛下一件事。扶桑国内的太政大臣、征夷大将军等未必愿意这些人离开扶桑,所以臣请求陛下传令横滨镇总兵永安王殿下帮助他们离开扶桑。”
“朕给你写一道手诏,你去扶桑时带给孟烷。”允熥也没有多想就说道。
“臣谢陛下恩典。”我来也又跪下磕了个头,随后退下。
允熥在一旁的书架上写下此事,继续批答奏折。
不一会儿,允熥又批答到一份与安南之战有关的奏折,也是要求帅兵参战的,不过这一份允熥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
“曹彻和昀英要带着台湾的蛮夷去安南打仗?这台湾的蛮夷,不会指的是高山人吧。算了,不猜了,等见到了就知道了。不过即使不是高山人,也是山林之中的民族,能有不小的用处。”允熥低声说道。
终于在午时之前,允熥将奏折全部批答完毕,交给身边的太监去送到通政司,自己站起来伸伸懒腰,又对辅官吩咐了几句,起身去用膳。
下午未时正,允熥按时起来,洗了把脸,对王喜说道:“车驾都安排好了么?”
“启禀陛下,早已安排完毕,护卫的侍卫也都到了。”王喜答道。
“好。传令下去,朕要去城外的渡口看一看。”允熥说道。
王喜对允熥为何要去渡口十分疑惑,并且这份疑惑即使允熥从渡口回来时也没有解开。允熥只是看了看停泊在港口处的水师,亮明身份叫了几个水师的武将过来,问了几句话,就让他们回去了。然后他也返回了宫里,没有再做其他什么。
这让王喜和允熥的侍卫都疑惑不解,不明白允熥想做什么。他们又不敢问,只能憋在心里。
……
……
从七月二十五日开始,驻扎在京城水师护送着载着一个卫陆师的船队就出发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广東省的廉州府,运送陆师的船队会将这一个卫送到那里,之后这个卫再步行前往南宁府,与其他要从廣西境内进攻安南的军队会合。水师则在之后去往雷州府的港口停驻。
同时,南方八省加一直隶一都司其它地方征调参加这次战争的军队也陆续出发了。其中,四川和貴州的军队半水半陆前往雲南,湖广南部、江西南部的军队前往广東之后坐船前往廣西,湖广、江西二省北部,和直隶、悊江、鍢建、广東诸省的军队则全程坐船去往目的地。
而允熥这些日子也不知怎么了,每隔几日就出城,到渡口处看一看从上游湖广开来运送军队的船只,有时候还将一些卫所武将叫过来问两句话。可他又不做别的事情,只是问话,之后就返回皇宫。
大家都十分疑惑不解,各种猜测都有,就连熙瑶都有一天晚上委婉的问他到底想做什么。可允熥只是笑笑说道:“没什么。”
这一日允熥又来到了渡口,仍旧是和平时一样叫了几个路过的卫所武将问话。
但当大家以为今日将完全和平时一样时,允熥忽然指着远处一条船说道:“你们看,那艘船上的人是不是头发的颜色有些奇异?”
王喜等人顺着允熥的手指看过去,果然见到了一艘船,船上的人的头发并非是黑色,而是很多种颜色都有,黄色、棕色、亚麻色、麻黄色等。也有一部分是黑色,但人数并不多。
“李波,你去叫他们的一个千户过来。”允熥说道。他吩咐过后,走到附近渡口衙门掌印官的屋内,一边拿出一个本子看,一边等着他们过来。
李波领命。不一会儿,他带着一个麻黄色头发的男子走了过来。这人见到允熥后马上跪下说道:“臣武昌左卫千户铁成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汉语都字正腔圆,是十分标准武昌话。
允熥在他身上扫视了一遍,一怔,问道:“你身上为何没有什么饰品?”
“启禀陛下,臣并无佩戴饰品的习惯。”铁成说道。
“你难道不信奉天方教么?天方教可是对信徒有规定的。”允熥说道。
“陛下,臣并非是天方教信徒。臣信奉佛教。”铁成十分正经说道。
允熥顿时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崩塌了,左胳膊放在桌子上,撑着额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允熥这些日子一直在码头转悠,其一是看一看即将派往安南附近参战的军队士气如何,是否求战心切;其二,就是在专门等着从武昌等地过来的色目人军队。
允熥原本没有将这一时期的色目人当回事,觉得他们也没多少人,不着急处置;但那一日他听说仅仅在武昌现在就有四五十万色目人,顿时警觉起来。
色目人,顾名思义,指的是眼睛颜色不是黑色的人,色‘目’嘛。既然他们的眼睛颜色与汉人不同,那么其他的体貌特征区别就更大了,即使远远的看过去,一个色目人和汉人并排走也可以一下子分辨出来。
允熥对于不同民族并无什么歧视,不论血统如何,只要行汉礼、说汉话,依照汉人的规矩行事,他就把这个人当成汉人。现在汉族也是这么形成的,其中包含很多历史上的其它民族血统。只不过这些人成为汉人未必是自愿的,从周代在南方加封了许多诸侯国开始,就开始强迫当地的蛮夷当汉人纳税出劳役。这一过程甚至持续到了满清。
但对于体貌特征与汉人差异明显的色目人,允熥却有些排斥。色目人和汉人的长相区别大到了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程度,这样再怎么从文化上融合他们,他们因为长相上的巨大差异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汉人。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色目人毕竟人数太少,进行混血,慢慢的就能让他们的后裔和汉人一样,高鼻深目、栗发碧眼的鲜卑人就是这样消失的。
但现在大明的色目人不同,他们不是像鲜卑人那样在进入汉地前就是真真正正的蛮夷,没有自己的文化;现在的色目人拥有至少一千年的信史,拥有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信仰:天方教,或者东方的十字教,想要同化他们非常困难。这一过程到满清末年都没有完成。
所以对这些色目人,不能采用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采用过的办法,必须采用新的办法来对待他们。允熥想实际观察一下色目人,制定对他们合适的策略。但没想到第一个召见的色目人竟然就不按套路出牌。
过了好一会儿,允熥才接着说道:“你祖上来自哪里?为何会信奉佛教?”他忽然对他来自哪里十分好奇。
允熥又上下打量了他一遍,心想:‘不会是从印度过来的吧,印度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长相和西方人差不多。’
“启禀陛下,臣祖上是当年蒙古人拔都西征,从很西面的地方带回来的。至于臣为何会信奉佛教,这是因为臣所在的卫所附近有一座佛寺,臣有一次听寺庙的大师讲经,深受触动所以皈依佛教。”铁成说道。
“西面?”允熥在心里暗想:‘拔都当年从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出发,先后曾经占领乌拉尔、高加索、斡罗斯、乌克兰、白斡罗斯、罗马尼亚等地,最西边曾经到达维也纳和布拉格。这个范围太大了,可不好猜。’
‘不过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个民族了。’
“你还会说你祖上的语言么?”允熥问道。
“启禀陛下,臣还会说一点。”
“你祖上语言的‘你好’一词,还记得怎么说吧。”
“记得。”
“这就好。”允熥笑了笑,忽然说道:“子的拉死为接(音)。”
铁成十分惊讶的抬起头,看向允熥;不仅是他,允熥身边的侍卫也纷纷抬起头看着允熥。
“这是不是你祖上的语言?”允熥却没有注意投注到他身上的目光,问道。
铁成听到允熥的话,意识到刚才自己非常失礼,马上低下头来说道:“启禀陛下,陛下刚才说的,就是臣祖上的语言。”
‘果然是俄国毛子!当年拔都西征,占领时间最长,到现在他的后裔仍旧占领着的就是俄国毛子的地方,俄国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附近还是他们的统治中心。’允熥心里想到。
“可是你祖上既然是斡罗斯人,为何你没有信奉十字教。”允熥说着,拿出一张纸,又拿出一支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十字,接着问道:“就是以这为标志的宗教。莫非你们传了这么多代传丢了?”
“陛下,臣的祖上从未信奉过这样的教,家里有许多一百多年前传下来的物品,并未见过这样的东西。”铁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