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三地的粮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踢开永乐最新章节!
“这,这,”听了朱孟烷的话,三浦圭吴额头冒汗,不知该怎么回答。
“放心,本王给钱,不会白要你们的东西。”朱孟烷说道。
“这数量太多了,依照幕府的规矩,不能私下里向外国人售卖货物,大明也是认可了的。”三浦圭吴说道。
“这不是售卖,是本王喜欢相模国的扇子,所以和你要;并且本王体恤工匠,所以出钱购买。”朱孟烷说道。
三浦圭吴怎么可能信朱孟烷的鬼话,若是仅仅要一二十个,他还能认为是朱孟烷自己留用或送给亲友;一下子要五百个,除了走私没有其它的解释了。
三浦圭吴一边在心下冷笑:‘上国的王爷又如何,还不是爱钱,’一边说道:“王爷,这五百个不好弄啊。”
“哈哈,本王和你开玩笑的,那里用得到这么多的扇子?除非是走私。本王只要十五把扇子就好。”朱孟烷忽然笑道,弄得三浦圭吴有些不知所措。
“本王听说,三菱相服前些日子来了小田原城?”朱孟烷又非常生硬地转换了话题。
“啊,是。”三浦圭吴一时有些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进献的黄酒不错,一点儿不像从长崎运过来的,非常清香。”朱孟烷说道。说过了这句话,朱孟烷就不再和他说话,转身离开了三浦圭吴身边。
可三浦圭吴却忽然脸色一变,明白了朱孟烷的意思,看了他一眼,重新坐下来愁眉不展。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展开了眉毛。
……
……
严修和严廷敬站在码头上,一直到船队彻底在视线内消失,才放下挥舞着的双手,转身离开码头。
“房子看好了么?”严修问道。
“爹,房子看好了,从这附近的一个村落买了一个靠近边墙的房子,离着横滨总兵府也不远。”严廷敬说道。
“虽然将来等横滨城建好以后咱们必然要搬到城里去,但城池建好还早着呢,城内可以让百姓居住的房子更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有,所以今后几年咱们都会住在这个房子里,可不能马虎。”严修叮嘱道。
“爹,你放心吧,儿子也明白这个道理,不会马虎的,您看看就知道了。”严廷敬说道。说着,他带着严修前往他看好的房子。
到了村子门口,严廷敬用蹩脚的日语和当地的渔民说了说,渔民放他们进去。见到房子,严修绕着它转了一圈,点点头说道:“嗯,不错,房子看起来很结实,位置也好,屋里再装修装修就成了,这回你没看错。这家的主人是谁,叫过来签约交钱吧。”
好不容易得到父亲夸奖的严廷敬激动地把房子的主人叫了来,双方签约,严修拿出从大明带过来的铜钱付账。
不过之后到哪里登记却出了点问题。严修身在异国他乡,很怕这些扶桑渔民坑他,所以一定要去官府登记,渔民们也同意。
可现在依照义满给明子划定的陪嫁土地范围,这个村子在明子陪嫁的土地范围内,因此好像应该到横滨总兵府登记。
但同时又有规定说横滨总兵府无权管辖扶桑的百姓,所有的百姓仍然归属于相模国所有。这样他们就不知道该去哪里登记了。
“罢了,多花点儿钱就多花点钱吧,两个地方都登记一遍,以防万一。”严修说道。
严廷敬有些舍不得,但出于保险也不反对;可两个扶桑渔民却有问题了。他们本以为是到大明的横滨总兵府去登记,也不害怕;但听说要去扶桑的衙门后却十分害怕。严修不得不安抚了他们半天,才让他们同意去相模国的有关部门登记。
事实证明,这两个渔民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有关部门工作的扶桑人面对着两个普通渔民既贪婪又无耻,要不是看到与他们同行的是两个大明人,他们卖房子得到的钱很可能会被一分不剩的榨走;就是有大明的人陪同,他们也收了很大一笔的登记费。
出了扶桑有关部门的门口后,这两个扶桑渔民撒丫子就跑,仿佛有人要把他们两个抓去**一样。
严修摇摇头。他年纪也不小了,还记得当年父亲和他说过的蒙元的衙门官吏有多么无耻,他当时还不相信。可即使是父亲口中非常贪婪的色目老爷也没有这些扶桑人贪婪。
‘感谢妈祖娘娘让我生在大明。’他在心中默默向妈祖祈祷。
“这两个渔民把房子卖给了咱们,他们住哪里?”严修回过神来,问道。
“他们还有别的房子,也在村子里。”严廷敬答道。
“这就好,省的赖上咱们。接下来,要在这里待上至少半年才能回家了。这半年,看看能不能找出一种扶桑能对大明出口的东西。”严修说道。
之后他们父子就在这里考察,连续考察了几天以后严廷敬对严修说道:“父亲,扶桑能向大明出口的东西我没见到,可大明能向扶桑出口的东西我又发现了一样。”
“什么?”严修问。
“粮食。扶桑的土地太贫瘠了,亩产远低于大明;又到处都是山,适合种地的地方很少,要不是他们四面靠海,百姓大量吃鱼虾,早就有人被饿死了。”
“所以这里粮食的价格非常贵,粗粮的价格和国内的大米一样,大米更是天价,并且还未必能买到。幸亏咱们家之前从国内出发时带的粮食多了点儿现在还没有吃完,要不然只能吃糙米了。”严廷敬说道。
他从小没吃过粗粮,因为年纪小,即使是前一阵子家里最穷的时候也就是吃小米喝稀粥,从来没吃过粗粮;到了扶桑挣了不少钱他更加不愿意吃粗粮了。但现实却是他们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够吃的大米。
严修之前几天还没注意这件事,现在听了严廷敬的话一回想,确实是很少见到普通扶桑百姓吃大米,都是吃粗粮就着烤鱼,若是再有一点盐就是难得的美味了。
“运大米来扶桑贩卖?就是再贵的大米装满一船运到横滨赚的钱也不多吧,若是都能平安到达还好,若是不能平安到达半路上让海盗给劫走几艘船,就得不偿失了。要是想挣钱,还得船足够多,让海盗不敢打主意才行。”严修说道。
“对了,爹,从国内出发前听说有人在宁波府向番商订粮食,要他们运到上沪市舶司去,也不知真假。这南洋的大米难道比江浙还便宜?”严廷敬忽然说道。
“别关心南洋的大米是不是比江浙还便宜了,等回去了再关心不迟。现在先去横滨总兵府附近,看看有没有大米卖。咱们剩下的大米只够两天吃得了,就是像渔民一样多吃鱼虾,也最多坚持五天。必须得买些大米。”严修说道。他自己倒是能接受吃粗粮,但儿子得吃大米。
听了父亲的话,严廷敬也不琢磨南洋和江浙大米谁更便宜的问题了,跟上父亲的脚步前往横滨总兵府附近。
……
……
“哈哈,发财了,发财了。”萧卓看着面前的大米笑道。
刚刚赶到的李泰元则激动地问道:“这些大米多少钱!”
“每石一百文,每石一百文。”萧卓笑道。
“一百文。”李泰元感觉自己要幸福的晕过去了。现在是大明历七月份,江浙地区的早稻已经收割,粮食正是一年当中最便宜的时候,但在市场上购买一石大米也要一百六七十文,即使是大粮商从农民手里收粮食,价格也绝对在一百文一石以上。他们李家也有几百亩地种粮食,从农民手里的收购价格从来不低于一百一十文。
并且那还需要从村里运到仓库里面,花费人力;这直接从他们的船上卸下来,称好放进自家的船里就可以轻松运回去了,节省的不是一点半点。
“泰元,我可提醒你,他们这次可是一口气运了一万多石的大米过来了,咱们要全吃下?”萧卓提醒道。
“一万多石大米,不过是一千多贯钱,有什么吃不下的?”李泰元反问道。
“钱是足够,但地方呢?上沪肯定没有足够的粮仓,你们家现在有足够的粮仓放这些粮食么?反正我们家的粮仓现在都是满的。”萧卓继续问道。
“这,估计是没有。”李泰元家平时又不做粮食生意,粮仓不多,现在又是刚刚收获估计家里的粮仓都装满了。
“你说怎么办?”李泰元反问萧卓。
“这还不好办?找王仁德,他不是上沪当地人?找他联系松江府的粮商,咱们以一百文的价格从这里买下,转手以一百二十文卖给当地的粮商,原地不动就发了财,多好。”萧卓说道。
“我们家得留下一千多石,用作桑田的赋税。一千多石我们家的粮仓还放得下。”李泰元说道。
“我们家也得留下几百石用来交税。”萧卓也说道。
“那我马上去城里找王仁德,萧大哥,你先在这里看着点儿。”李泰元马上说道。
“慢!”萧卓喊道。
“怎么了萧大哥?”李泰元奇怪地问道。
“李泰元,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你还没有意识到么?”萧卓对他说道。
============================
感谢书友这尼玛竟然的打赏。
“这,这,”听了朱孟烷的话,三浦圭吴额头冒汗,不知该怎么回答。
“放心,本王给钱,不会白要你们的东西。”朱孟烷说道。
“这数量太多了,依照幕府的规矩,不能私下里向外国人售卖货物,大明也是认可了的。”三浦圭吴说道。
“这不是售卖,是本王喜欢相模国的扇子,所以和你要;并且本王体恤工匠,所以出钱购买。”朱孟烷说道。
三浦圭吴怎么可能信朱孟烷的鬼话,若是仅仅要一二十个,他还能认为是朱孟烷自己留用或送给亲友;一下子要五百个,除了走私没有其它的解释了。
三浦圭吴一边在心下冷笑:‘上国的王爷又如何,还不是爱钱,’一边说道:“王爷,这五百个不好弄啊。”
“哈哈,本王和你开玩笑的,那里用得到这么多的扇子?除非是走私。本王只要十五把扇子就好。”朱孟烷忽然笑道,弄得三浦圭吴有些不知所措。
“本王听说,三菱相服前些日子来了小田原城?”朱孟烷又非常生硬地转换了话题。
“啊,是。”三浦圭吴一时有些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进献的黄酒不错,一点儿不像从长崎运过来的,非常清香。”朱孟烷说道。说过了这句话,朱孟烷就不再和他说话,转身离开了三浦圭吴身边。
可三浦圭吴却忽然脸色一变,明白了朱孟烷的意思,看了他一眼,重新坐下来愁眉不展。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展开了眉毛。
……
……
严修和严廷敬站在码头上,一直到船队彻底在视线内消失,才放下挥舞着的双手,转身离开码头。
“房子看好了么?”严修问道。
“爹,房子看好了,从这附近的一个村落买了一个靠近边墙的房子,离着横滨总兵府也不远。”严廷敬说道。
“虽然将来等横滨城建好以后咱们必然要搬到城里去,但城池建好还早着呢,城内可以让百姓居住的房子更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有,所以今后几年咱们都会住在这个房子里,可不能马虎。”严修叮嘱道。
“爹,你放心吧,儿子也明白这个道理,不会马虎的,您看看就知道了。”严廷敬说道。说着,他带着严修前往他看好的房子。
到了村子门口,严廷敬用蹩脚的日语和当地的渔民说了说,渔民放他们进去。见到房子,严修绕着它转了一圈,点点头说道:“嗯,不错,房子看起来很结实,位置也好,屋里再装修装修就成了,这回你没看错。这家的主人是谁,叫过来签约交钱吧。”
好不容易得到父亲夸奖的严廷敬激动地把房子的主人叫了来,双方签约,严修拿出从大明带过来的铜钱付账。
不过之后到哪里登记却出了点问题。严修身在异国他乡,很怕这些扶桑渔民坑他,所以一定要去官府登记,渔民们也同意。
可现在依照义满给明子划定的陪嫁土地范围,这个村子在明子陪嫁的土地范围内,因此好像应该到横滨总兵府登记。
但同时又有规定说横滨总兵府无权管辖扶桑的百姓,所有的百姓仍然归属于相模国所有。这样他们就不知道该去哪里登记了。
“罢了,多花点儿钱就多花点钱吧,两个地方都登记一遍,以防万一。”严修说道。
严廷敬有些舍不得,但出于保险也不反对;可两个扶桑渔民却有问题了。他们本以为是到大明的横滨总兵府去登记,也不害怕;但听说要去扶桑的衙门后却十分害怕。严修不得不安抚了他们半天,才让他们同意去相模国的有关部门登记。
事实证明,这两个渔民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有关部门工作的扶桑人面对着两个普通渔民既贪婪又无耻,要不是看到与他们同行的是两个大明人,他们卖房子得到的钱很可能会被一分不剩的榨走;就是有大明的人陪同,他们也收了很大一笔的登记费。
出了扶桑有关部门的门口后,这两个扶桑渔民撒丫子就跑,仿佛有人要把他们两个抓去**一样。
严修摇摇头。他年纪也不小了,还记得当年父亲和他说过的蒙元的衙门官吏有多么无耻,他当时还不相信。可即使是父亲口中非常贪婪的色目老爷也没有这些扶桑人贪婪。
‘感谢妈祖娘娘让我生在大明。’他在心中默默向妈祖祈祷。
“这两个渔民把房子卖给了咱们,他们住哪里?”严修回过神来,问道。
“他们还有别的房子,也在村子里。”严廷敬答道。
“这就好,省的赖上咱们。接下来,要在这里待上至少半年才能回家了。这半年,看看能不能找出一种扶桑能对大明出口的东西。”严修说道。
之后他们父子就在这里考察,连续考察了几天以后严廷敬对严修说道:“父亲,扶桑能向大明出口的东西我没见到,可大明能向扶桑出口的东西我又发现了一样。”
“什么?”严修问。
“粮食。扶桑的土地太贫瘠了,亩产远低于大明;又到处都是山,适合种地的地方很少,要不是他们四面靠海,百姓大量吃鱼虾,早就有人被饿死了。”
“所以这里粮食的价格非常贵,粗粮的价格和国内的大米一样,大米更是天价,并且还未必能买到。幸亏咱们家之前从国内出发时带的粮食多了点儿现在还没有吃完,要不然只能吃糙米了。”严廷敬说道。
他从小没吃过粗粮,因为年纪小,即使是前一阵子家里最穷的时候也就是吃小米喝稀粥,从来没吃过粗粮;到了扶桑挣了不少钱他更加不愿意吃粗粮了。但现实却是他们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够吃的大米。
严修之前几天还没注意这件事,现在听了严廷敬的话一回想,确实是很少见到普通扶桑百姓吃大米,都是吃粗粮就着烤鱼,若是再有一点盐就是难得的美味了。
“运大米来扶桑贩卖?就是再贵的大米装满一船运到横滨赚的钱也不多吧,若是都能平安到达还好,若是不能平安到达半路上让海盗给劫走几艘船,就得不偿失了。要是想挣钱,还得船足够多,让海盗不敢打主意才行。”严修说道。
“对了,爹,从国内出发前听说有人在宁波府向番商订粮食,要他们运到上沪市舶司去,也不知真假。这南洋的大米难道比江浙还便宜?”严廷敬忽然说道。
“别关心南洋的大米是不是比江浙还便宜了,等回去了再关心不迟。现在先去横滨总兵府附近,看看有没有大米卖。咱们剩下的大米只够两天吃得了,就是像渔民一样多吃鱼虾,也最多坚持五天。必须得买些大米。”严修说道。他自己倒是能接受吃粗粮,但儿子得吃大米。
听了父亲的话,严廷敬也不琢磨南洋和江浙大米谁更便宜的问题了,跟上父亲的脚步前往横滨总兵府附近。
……
……
“哈哈,发财了,发财了。”萧卓看着面前的大米笑道。
刚刚赶到的李泰元则激动地问道:“这些大米多少钱!”
“每石一百文,每石一百文。”萧卓笑道。
“一百文。”李泰元感觉自己要幸福的晕过去了。现在是大明历七月份,江浙地区的早稻已经收割,粮食正是一年当中最便宜的时候,但在市场上购买一石大米也要一百六七十文,即使是大粮商从农民手里收粮食,价格也绝对在一百文一石以上。他们李家也有几百亩地种粮食,从农民手里的收购价格从来不低于一百一十文。
并且那还需要从村里运到仓库里面,花费人力;这直接从他们的船上卸下来,称好放进自家的船里就可以轻松运回去了,节省的不是一点半点。
“泰元,我可提醒你,他们这次可是一口气运了一万多石的大米过来了,咱们要全吃下?”萧卓提醒道。
“一万多石大米,不过是一千多贯钱,有什么吃不下的?”李泰元反问道。
“钱是足够,但地方呢?上沪肯定没有足够的粮仓,你们家现在有足够的粮仓放这些粮食么?反正我们家的粮仓现在都是满的。”萧卓继续问道。
“这,估计是没有。”李泰元家平时又不做粮食生意,粮仓不多,现在又是刚刚收获估计家里的粮仓都装满了。
“你说怎么办?”李泰元反问萧卓。
“这还不好办?找王仁德,他不是上沪当地人?找他联系松江府的粮商,咱们以一百文的价格从这里买下,转手以一百二十文卖给当地的粮商,原地不动就发了财,多好。”萧卓说道。
“我们家得留下一千多石,用作桑田的赋税。一千多石我们家的粮仓还放得下。”李泰元说道。
“我们家也得留下几百石用来交税。”萧卓也说道。
“那我马上去城里找王仁德,萧大哥,你先在这里看着点儿。”李泰元马上说道。
“慢!”萧卓喊道。
“怎么了萧大哥?”李泰元奇怪地问道。
“李泰元,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你还没有意识到么?”萧卓对他说道。
============================
感谢书友这尼玛竟然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