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科举新制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踢开永乐最新章节!
四月初八,早朝。允熥等着没有营养的废话说完了以后,站起来说道:“如果朕记得不错的话,今年是乡试年吧?现在,全国各地应该已经开始筛选一二等的秀才了吧。”按照大明的规定,秀才分为六等,只有排在前两等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文官们都没有接话,主要是不知道允熥想说什么,不敢随意接话。现在大明的皇帝权威还是有的,所以在允熥正式下旨之后,虽然上折子进谏的文官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敢在上朝的时候提‘保护军婚条例’的事情。
允熥继续唱着独角戏说道:“朕前几日不由得想起了两年之前的会试。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且心胸狭窄之人还加上了地域之见,真是一团乱麻。”
“好在最后太祖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解决了此事,并且划定了南北榜,以求公平。”
“但是朕这几日想来,觉得即使划定了南北榜,南北各地也是有很多省份,地域之见也是难以消弭。”
“并且即使是乡试,各府、各县的人也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和谐相处。”
“朕又想到,这每省的秀才数是分到各县,每县每科录取多少秀才。”
“所以朕就想了,为何录取举人、贡士不可如此?”
“每科乡试,录取的举人数量差不多。朕决定将每科录取的乡试人数分到各府与直隶布政使司的州,每府与直隶布政使司的州每科录取的人数固定,这样就省得一省之内竞争了。”
“会试同样如此。将每科录取的会试人数分到各省,人数固定,免得激烈的竞争伤了和气。”
“此外,朕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也会有所调整。‘数’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自从宋代已来科举却从未考过‘数’,朕决定今后在科举考试之中增加对于‘数’的考察。”
“不过考虑到乡试将近,所以今年的乡试与明年的会试不会增加对于‘数’的考和内容,等到下一次乡试之时再增添。”
“以上朕所说的,诸位爱卿觉得可妥当?”
‘数’就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古代其实华夏还是很重视数学的,列为了君子六艺之一,所以允熥可以直接了当的提出在科举之中增加数学知识的考核。
若是允熥仅仅只是提出了在科举之中增加数学的考核,少不得在上朝的时候得争辩一番。
但是刚才允熥还说了分片儿录取的事情,一下子就没有人关注是不是在科举考试中添加数学内容的事情了,大家都不顾礼仪在朝堂之上议论开了。
洪武三十年的那次科考大案之后已经分过南北榜了,北方占四成,南方占六成。历史上,满清康熙年间正式施行了分省录取制度,开始了华夏分省录取的开端。
单单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分省录取不是一个好办法。江南的那些科考大省,可能随便一个举人都比北方省份一般的进士还厉害。并且历史上明代中后期,除了有过几个山硒出来的首辅之外,其他的首辅都是南方人,足以说明南方比北方要厉害。
但是科举,或者说选官制度从来不是仅仅是选拔合适的官员。西方国家一直都是封建制度,领地就是封地,所以封到这里的人必然会保护自己封地百姓,哪怕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剥削封地,也会尽量在更为高一级的会议中,比如法国的三级会议,争取利益。
东方从秦始皇已来都是君主独裁,从汉武帝开始更是完全取消了封建,中央也根本没有西方那样的为了调和矛盾而产生的各种会议。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的,大家很快发现了其实官员就可以起到民意代表的作用。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本地出来的官员就会出来在朝堂之上声援,保障本地的利益。而一个地方如果长期没有人出来做官,外地来的县官在压榨地方的时候顾忌就小一些,地方上百姓和大家族受到的压榨就会多一些,所以一个地方有没有人在当官很重要。
对于皇帝来说,至少保证每个省份都有人为官也是很重要的,这可是聚拢人心的好手段。历史上苷肃单独立省以后七十多年都没有人考中进士,玄烨拍板分省录取,然后苷肃全省都呼喊‘圣上天恩’,甘陕绿营也成为了满清最信任的非旗人军队。
现在允熥看向台下站着的大臣。经过这么一会儿,大家也缓过神来了。齐泰等辅官因为是允熥的亲信大臣,算是内臣,所以不便于首先开炮。所以最先说话的是吏部尚书练子宁。
练子宁说道:“陛下,科举之事,本为选拔贤才。众所周知,这贤才不是每个省份、每个州府平均分配的,若是限定了地方,那么将有贤才不能脱颖而出,陛下三思啊!”练子宁是茳西人,茳西也是科举大省,虽然分了南北榜,但是挤占廣西等地的名额还是可以的,所以坚决反对分省录取。
景清马上说道:“陛下此举甚好。虽然科举是要选拔贤才,但是也要注重公平。臣觉得分省录取就是兼顾了公平与选拔贤才,甚好。”他是三秦真宁人(今苷肃正宁县),他们甘陕地区即使是分了南北榜,也很难竞争的过山硒、北平、山東等地的人,所以几乎要举双手欢迎了。
这种利益忧关的事情,人品与品德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大家都死命的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利益。虽然文官们不可能当众大呼小叫的,但是每一个官员都积极为自己的地方争取利益。
像方孝孺、暴昭,这样分别出身南北方的科举大省的人,都反对分省录取;而像巨敬这样同样甘陕一带出来的人支持分省录取。
齐泰身为应天府人,此时两不相帮,不说话;陈性善虽然也是山硒人,但是他的老家山阴县举人出的都少,而这次连举人都是分州府录取,所以支持分开录取。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个早朝就能决定的,有资格上朝的人很多,大家回去了和自己的同乡一说,大家纷纷上折子诉说自己的意见。
总体上讲,支持分开录取的人比不支持的人要多一些。几个科举大省的出来的人,虽然分省录取贡士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举人也是分开录取,所以科举大省偏远地方出来的也转为支持分开录取或者中立。而科举小省却是一边倒的支持分开录取,所以一下子支持分开录取的人就超过了不支持的人,
所以允熥顺利的推行了这个分开录取的制度。
四月初八,早朝。允熥等着没有营养的废话说完了以后,站起来说道:“如果朕记得不错的话,今年是乡试年吧?现在,全国各地应该已经开始筛选一二等的秀才了吧。”按照大明的规定,秀才分为六等,只有排在前两等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文官们都没有接话,主要是不知道允熥想说什么,不敢随意接话。现在大明的皇帝权威还是有的,所以在允熥正式下旨之后,虽然上折子进谏的文官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敢在上朝的时候提‘保护军婚条例’的事情。
允熥继续唱着独角戏说道:“朕前几日不由得想起了两年之前的会试。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且心胸狭窄之人还加上了地域之见,真是一团乱麻。”
“好在最后太祖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解决了此事,并且划定了南北榜,以求公平。”
“但是朕这几日想来,觉得即使划定了南北榜,南北各地也是有很多省份,地域之见也是难以消弭。”
“并且即使是乡试,各府、各县的人也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和谐相处。”
“朕又想到,这每省的秀才数是分到各县,每县每科录取多少秀才。”
“所以朕就想了,为何录取举人、贡士不可如此?”
“每科乡试,录取的举人数量差不多。朕决定将每科录取的乡试人数分到各府与直隶布政使司的州,每府与直隶布政使司的州每科录取的人数固定,这样就省得一省之内竞争了。”
“会试同样如此。将每科录取的会试人数分到各省,人数固定,免得激烈的竞争伤了和气。”
“此外,朕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也会有所调整。‘数’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自从宋代已来科举却从未考过‘数’,朕决定今后在科举考试之中增加对于‘数’的考察。”
“不过考虑到乡试将近,所以今年的乡试与明年的会试不会增加对于‘数’的考和内容,等到下一次乡试之时再增添。”
“以上朕所说的,诸位爱卿觉得可妥当?”
‘数’就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古代其实华夏还是很重视数学的,列为了君子六艺之一,所以允熥可以直接了当的提出在科举之中增加数学知识的考核。
若是允熥仅仅只是提出了在科举之中增加数学的考核,少不得在上朝的时候得争辩一番。
但是刚才允熥还说了分片儿录取的事情,一下子就没有人关注是不是在科举考试中添加数学内容的事情了,大家都不顾礼仪在朝堂之上议论开了。
洪武三十年的那次科考大案之后已经分过南北榜了,北方占四成,南方占六成。历史上,满清康熙年间正式施行了分省录取制度,开始了华夏分省录取的开端。
单单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分省录取不是一个好办法。江南的那些科考大省,可能随便一个举人都比北方省份一般的进士还厉害。并且历史上明代中后期,除了有过几个山硒出来的首辅之外,其他的首辅都是南方人,足以说明南方比北方要厉害。
但是科举,或者说选官制度从来不是仅仅是选拔合适的官员。西方国家一直都是封建制度,领地就是封地,所以封到这里的人必然会保护自己封地百姓,哪怕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剥削封地,也会尽量在更为高一级的会议中,比如法国的三级会议,争取利益。
东方从秦始皇已来都是君主独裁,从汉武帝开始更是完全取消了封建,中央也根本没有西方那样的为了调和矛盾而产生的各种会议。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的,大家很快发现了其实官员就可以起到民意代表的作用。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本地出来的官员就会出来在朝堂之上声援,保障本地的利益。而一个地方如果长期没有人出来做官,外地来的县官在压榨地方的时候顾忌就小一些,地方上百姓和大家族受到的压榨就会多一些,所以一个地方有没有人在当官很重要。
对于皇帝来说,至少保证每个省份都有人为官也是很重要的,这可是聚拢人心的好手段。历史上苷肃单独立省以后七十多年都没有人考中进士,玄烨拍板分省录取,然后苷肃全省都呼喊‘圣上天恩’,甘陕绿营也成为了满清最信任的非旗人军队。
现在允熥看向台下站着的大臣。经过这么一会儿,大家也缓过神来了。齐泰等辅官因为是允熥的亲信大臣,算是内臣,所以不便于首先开炮。所以最先说话的是吏部尚书练子宁。
练子宁说道:“陛下,科举之事,本为选拔贤才。众所周知,这贤才不是每个省份、每个州府平均分配的,若是限定了地方,那么将有贤才不能脱颖而出,陛下三思啊!”练子宁是茳西人,茳西也是科举大省,虽然分了南北榜,但是挤占廣西等地的名额还是可以的,所以坚决反对分省录取。
景清马上说道:“陛下此举甚好。虽然科举是要选拔贤才,但是也要注重公平。臣觉得分省录取就是兼顾了公平与选拔贤才,甚好。”他是三秦真宁人(今苷肃正宁县),他们甘陕地区即使是分了南北榜,也很难竞争的过山硒、北平、山東等地的人,所以几乎要举双手欢迎了。
这种利益忧关的事情,人品与品德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大家都死命的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利益。虽然文官们不可能当众大呼小叫的,但是每一个官员都积极为自己的地方争取利益。
像方孝孺、暴昭,这样分别出身南北方的科举大省的人,都反对分省录取;而像巨敬这样同样甘陕一带出来的人支持分省录取。
齐泰身为应天府人,此时两不相帮,不说话;陈性善虽然也是山硒人,但是他的老家山阴县举人出的都少,而这次连举人都是分州府录取,所以支持分开录取。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个早朝就能决定的,有资格上朝的人很多,大家回去了和自己的同乡一说,大家纷纷上折子诉说自己的意见。
总体上讲,支持分开录取的人比不支持的人要多一些。几个科举大省的出来的人,虽然分省录取贡士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举人也是分开录取,所以科举大省偏远地方出来的也转为支持分开录取或者中立。而科举小省却是一边倒的支持分开录取,所以一下子支持分开录取的人就超过了不支持的人,
所以允熥顺利的推行了这个分开录取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