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文武人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踢开永乐最新章节!
允熥利用这件事情成功的处置了一下最烦的都察院,心情舒爽了些。
回到乾清宫的允熥又想起了自己对于地方吏治的担心,下令让蹇义拟旨:‘令都察院十二道御史,除协管在京诸衙门之河難道御史之外,均派出京巡行各地以察地方吏治。’
虽然这次都察院有失察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查出有收受贿赂的事情,其实还是可以信任的。允熥其实这次处置的有些重了。
四辅官听闻允熥下旨让御史巡行天下察验吏治,暴昭顿时就说道:“陛下此旨,甚是合适。虽御史有失察之事,但是毕竟多数御史都是好的,陛下不因噎废食,果然是明君之道。”陈性善与方孝孺也出言赞同。
允熥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下午批答完了今日的折子,虽然天色还早,不过张温就提出早退回家了。若是平时,允熥必然是批准了,毕竟国家的大将,年纪又大了,在乾清宫也其实不亲自批折子的,只是充作允熥的顾问。
但是今日允熥说道:“会宁侯且不忙。朕还有事。”
允熥坐着等了一会儿,一名小宦官来到允熥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允熥抬起头来,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何不与朕一同去侧殿?”
张温肯定不能说不去的,只能跟着允熥过去了。
允熥带着张温来到另一个侧殿。张温仔细一看,十几名年纪较轻、身穿不同等级武将服色官服的人正在殿内等候。他们见到允熥与张温走进来,马上行礼。
允熥说道:“免礼。”然后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也是在京城讲武堂教过的,你看这些人可能成事?可有成为大将的材料?他们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的。”
张温刚才其实已经看出了这些人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只不过不知道允熥想要干什么而已。现在听了允熥的话,虽然允熥的话不清不楚的,但是他也明白允熥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让他看看这几个人值不值得投入精力培养。
张温虽然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不是太差的,统统不开革出去,但是他也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最起码自己有数。
这些人张温都是教导过的,所以瞅一眼就知道了都是谁。等他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心下暗暗点头:确实是历届讲武堂毕业的英才,即使是那些最后的考试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只要是留在了直隶地区为官的也都拉了过来。
所以张温对允熥说道:“陛下,讲武堂之英才,已尽在这里,将兵百万平定天下,臣不敢说;但是将来将兵十万横行天下,都是可以的。”
不过张温又马上说道:“但是这些人现在年纪还轻,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成为人才,现在是不行的。”
允熥笑道:“朕知道。先帝也与朕说过。”
不过允熥还是很高兴,虽然这人并非全部都是他挑出来的,但是现在都是在他手下,培养几年就是他的亲信了。
允熥之后送张温回去,让这些人先在这里等着,他回来还有话要说。
======================================================
站在地下的张辅本来正在老实站着,忽然有人招呼他道:“辅哥。”
张辅回头一看,是和他一同从北平来到京城上讲武堂的刘荣。
与张辅此时还只是雏鹰不同,刘荣虽然只比他大一岁,但是之前却已经打过数年的仗了。他家原是山東宿迁卫所的兵,北伐征调山東诸卫所,刘荣之父生了病,年仅十六岁的刘荣冒父名从军,立功被任命为密云卫百户。
两年多以前刘荣与张辅一起来京城读讲武堂,毕业后也分配到了上十二卫为副千户。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所以关系好一些。
刘荣此时问张辅道:“皇上这是为何把咱们叫过来?刚才还让一位看起来就是大将的人审视审视了咱们,然后这位大将还和皇上说了什么,咱们离得远以听不到。”
张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你不认得会宁候?他可是给咱们上过课的。”
刘荣恍然说道:“原来是会宁候,我说怎么感觉熟悉呢。”
又说道:“我上课的时候哪管上课的人是谁,只要讲得东西有用就行了,从来没有注意过讲课的先生是谁,除了皇上。”
张辅知道刘荣在这方面粗疏,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粗疏。顿时哭笑不得的说道:“你呀你,真是,哎。”
然后张辅小声回答他的问题说道:“我猜,多半是陛下要挑选武将侍从了。”
“当年汉武即位后,设立羽林卫,多充青年才俊于其中,陛下多半是要效仿汉武了。”
刘荣没大明白张辅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了大概是他们要到允熥身边当官了。
刘荣虽然粗疏,但是也知道在越大的人物身边,越容易提拔,升的越快。闻言顿时高兴的说道:“这些可好了。我之前是副千户,在陛下身边带一阵子,陛下怎么也得安排一个指挥佥事给我吧。”
此时殿内都是他们这一批人议论纷纷的声音。张辅于是用恨铁不成钢的声音说道:“什么指挥佥事!等过几年从陛下身边出去了,起码一个指挥同知起步!将来当指挥使、参将、副将、总兵,甚至都指挥使,都不在话下。”
张辅可是很清楚历代皇帝身边亲近的武将是升迁多快的。卫青第一次领兵,就是单独率领一万人,搁在现在可是比指挥使还大了,比参将小一些。他是看允熥任命讲武堂的毕业生都是先为副手,然后干个半年再升迁为正职,所以猜的同知起步。
刘荣也不明白张辅为何敢这样猜测,不过他很信任张辅,说道:“那更好。”
这时允熥返回了侧殿,见到面前嗡嗡的说话声,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马上,甚至在他咳嗽之前,大殿就已经安静下来了。
允熥等着他们行完了礼,先是找了个地方坐下,又让他们也都坐下,说道:“诸位爱卿,朕欲仿效中书舍人,设立武职舍人,循古礼,就叫做通事舍人。”
“诸位爱卿都是我大明讲武堂的优秀人才,朕欲以诸位为通事舍人,随同朕于大内中枢,演习兵法,讨论战策,卿等可愿意?”允熥习惯性的问一个是否愿意,目前为止还没有不愿意的。
果然,下边的人马上就说道:“臣等愿意!”开玩笑,皇帝身边的亲近属官,谁不愿意?
允熥也正常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几位今日就回去与所在卫所的上官交接吧。等到交接完了就来皇宫赴任。”
“不必急于赴任,务必将卫所的事情交代清楚了。”
允熥又嘱咐几句,又勉励几句,让他们退下了。
先不提下去的这些人是如何兴奋了,允熥虽然知道这些人中会出现大明武将日后的顶梁柱,但是现在他们还是幼虎,打仗不能指望着他们的。
所以允熥并不是十分激动。他从容的要去开始收取另外一位会成为大明的名臣的人物了。
允熥向乾清宫东边走去,来到一处宫殿。允熥走进宫殿,没多久就听到了郎朗的读书之声,只不过这读书之声十分清脆,却是女子的声音。
这处宫殿就是允熥选择的让昀兰、昀蕴、昀芷她们三个读书的宫殿。本来还让各地的藩王把姐妹也送到京城一起读书,不过现在她们还尚未到来,所以只有昀兰姐妹三人。
允熥走进她们读书的宫殿,在一旁看着杨士奇教导她们。说起来,杨士奇也是确实很厉害,虽然考科举一直没有成功,但是写文章的文采却很好,很多科举上来的文官文章都没有杨士奇写的好。
允熥很疑惑为何这样好的文笔考不中科举,特意派人去他老家寻找他写过的文章,最后发现他对于科举考试题目的理解总是与考官不一样,也与朱元璋定下的大明官方标准不一样,所以一直不中。
不过这样也好,一直考不中科举,让家里穷的杨士奇为了生存到处奔波,比起同岁的文官来要沉稳许多,看事情也不是十分教条。
并且杨士奇不仅诗词歌赋拿手,可以教导昀兰她们,其它的方面也很厉害,甚至兵法也懂一点,全方位的人才,有了杨士奇的教导,昀芷才不去皇家学堂蹭课了。
允熥等着杨士奇交完了一段,说暂且休息一下的时候,上前对杨士奇说道:“先生果然厉害,能让朕这不喜欢读书的公主妹妹认真读书,并且进步也很大。”
杨士奇说道:“陛下谬赞了,三位公主殿下本就天资聪明,也喜好读书,所以三位公主的进步并非是臣的功劳。”
允熥说道:“哎,怎么是谬赞呢。之前也不是没有让她们读书,也曾让她们旁听朕的二位皇弟的先生的课,但是每次都是昏昏欲睡,上了几次课也就不想去了。”
“只有到了先生这里她们才认真的学习起来,如何不是先生的功劳。”
允熥利用这件事情成功的处置了一下最烦的都察院,心情舒爽了些。
回到乾清宫的允熥又想起了自己对于地方吏治的担心,下令让蹇义拟旨:‘令都察院十二道御史,除协管在京诸衙门之河難道御史之外,均派出京巡行各地以察地方吏治。’
虽然这次都察院有失察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查出有收受贿赂的事情,其实还是可以信任的。允熥其实这次处置的有些重了。
四辅官听闻允熥下旨让御史巡行天下察验吏治,暴昭顿时就说道:“陛下此旨,甚是合适。虽御史有失察之事,但是毕竟多数御史都是好的,陛下不因噎废食,果然是明君之道。”陈性善与方孝孺也出言赞同。
允熥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下午批答完了今日的折子,虽然天色还早,不过张温就提出早退回家了。若是平时,允熥必然是批准了,毕竟国家的大将,年纪又大了,在乾清宫也其实不亲自批折子的,只是充作允熥的顾问。
但是今日允熥说道:“会宁侯且不忙。朕还有事。”
允熥坐着等了一会儿,一名小宦官来到允熥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允熥抬起头来,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何不与朕一同去侧殿?”
张温肯定不能说不去的,只能跟着允熥过去了。
允熥带着张温来到另一个侧殿。张温仔细一看,十几名年纪较轻、身穿不同等级武将服色官服的人正在殿内等候。他们见到允熥与张温走进来,马上行礼。
允熥说道:“免礼。”然后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也是在京城讲武堂教过的,你看这些人可能成事?可有成为大将的材料?他们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的。”
张温刚才其实已经看出了这些人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只不过不知道允熥想要干什么而已。现在听了允熥的话,虽然允熥的话不清不楚的,但是他也明白允熥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让他看看这几个人值不值得投入精力培养。
张温虽然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不是太差的,统统不开革出去,但是他也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最起码自己有数。
这些人张温都是教导过的,所以瞅一眼就知道了都是谁。等他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心下暗暗点头:确实是历届讲武堂毕业的英才,即使是那些最后的考试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只要是留在了直隶地区为官的也都拉了过来。
所以张温对允熥说道:“陛下,讲武堂之英才,已尽在这里,将兵百万平定天下,臣不敢说;但是将来将兵十万横行天下,都是可以的。”
不过张温又马上说道:“但是这些人现在年纪还轻,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成为人才,现在是不行的。”
允熥笑道:“朕知道。先帝也与朕说过。”
不过允熥还是很高兴,虽然这人并非全部都是他挑出来的,但是现在都是在他手下,培养几年就是他的亲信了。
允熥之后送张温回去,让这些人先在这里等着,他回来还有话要说。
======================================================
站在地下的张辅本来正在老实站着,忽然有人招呼他道:“辅哥。”
张辅回头一看,是和他一同从北平来到京城上讲武堂的刘荣。
与张辅此时还只是雏鹰不同,刘荣虽然只比他大一岁,但是之前却已经打过数年的仗了。他家原是山東宿迁卫所的兵,北伐征调山東诸卫所,刘荣之父生了病,年仅十六岁的刘荣冒父名从军,立功被任命为密云卫百户。
两年多以前刘荣与张辅一起来京城读讲武堂,毕业后也分配到了上十二卫为副千户。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所以关系好一些。
刘荣此时问张辅道:“皇上这是为何把咱们叫过来?刚才还让一位看起来就是大将的人审视审视了咱们,然后这位大将还和皇上说了什么,咱们离得远以听不到。”
张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你不认得会宁候?他可是给咱们上过课的。”
刘荣恍然说道:“原来是会宁候,我说怎么感觉熟悉呢。”
又说道:“我上课的时候哪管上课的人是谁,只要讲得东西有用就行了,从来没有注意过讲课的先生是谁,除了皇上。”
张辅知道刘荣在这方面粗疏,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粗疏。顿时哭笑不得的说道:“你呀你,真是,哎。”
然后张辅小声回答他的问题说道:“我猜,多半是陛下要挑选武将侍从了。”
“当年汉武即位后,设立羽林卫,多充青年才俊于其中,陛下多半是要效仿汉武了。”
刘荣没大明白张辅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了大概是他们要到允熥身边当官了。
刘荣虽然粗疏,但是也知道在越大的人物身边,越容易提拔,升的越快。闻言顿时高兴的说道:“这些可好了。我之前是副千户,在陛下身边带一阵子,陛下怎么也得安排一个指挥佥事给我吧。”
此时殿内都是他们这一批人议论纷纷的声音。张辅于是用恨铁不成钢的声音说道:“什么指挥佥事!等过几年从陛下身边出去了,起码一个指挥同知起步!将来当指挥使、参将、副将、总兵,甚至都指挥使,都不在话下。”
张辅可是很清楚历代皇帝身边亲近的武将是升迁多快的。卫青第一次领兵,就是单独率领一万人,搁在现在可是比指挥使还大了,比参将小一些。他是看允熥任命讲武堂的毕业生都是先为副手,然后干个半年再升迁为正职,所以猜的同知起步。
刘荣也不明白张辅为何敢这样猜测,不过他很信任张辅,说道:“那更好。”
这时允熥返回了侧殿,见到面前嗡嗡的说话声,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马上,甚至在他咳嗽之前,大殿就已经安静下来了。
允熥等着他们行完了礼,先是找了个地方坐下,又让他们也都坐下,说道:“诸位爱卿,朕欲仿效中书舍人,设立武职舍人,循古礼,就叫做通事舍人。”
“诸位爱卿都是我大明讲武堂的优秀人才,朕欲以诸位为通事舍人,随同朕于大内中枢,演习兵法,讨论战策,卿等可愿意?”允熥习惯性的问一个是否愿意,目前为止还没有不愿意的。
果然,下边的人马上就说道:“臣等愿意!”开玩笑,皇帝身边的亲近属官,谁不愿意?
允熥也正常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几位今日就回去与所在卫所的上官交接吧。等到交接完了就来皇宫赴任。”
“不必急于赴任,务必将卫所的事情交代清楚了。”
允熥又嘱咐几句,又勉励几句,让他们退下了。
先不提下去的这些人是如何兴奋了,允熥虽然知道这些人中会出现大明武将日后的顶梁柱,但是现在他们还是幼虎,打仗不能指望着他们的。
所以允熥并不是十分激动。他从容的要去开始收取另外一位会成为大明的名臣的人物了。
允熥向乾清宫东边走去,来到一处宫殿。允熥走进宫殿,没多久就听到了郎朗的读书之声,只不过这读书之声十分清脆,却是女子的声音。
这处宫殿就是允熥选择的让昀兰、昀蕴、昀芷她们三个读书的宫殿。本来还让各地的藩王把姐妹也送到京城一起读书,不过现在她们还尚未到来,所以只有昀兰姐妹三人。
允熥走进她们读书的宫殿,在一旁看着杨士奇教导她们。说起来,杨士奇也是确实很厉害,虽然考科举一直没有成功,但是写文章的文采却很好,很多科举上来的文官文章都没有杨士奇写的好。
允熥很疑惑为何这样好的文笔考不中科举,特意派人去他老家寻找他写过的文章,最后发现他对于科举考试题目的理解总是与考官不一样,也与朱元璋定下的大明官方标准不一样,所以一直不中。
不过这样也好,一直考不中科举,让家里穷的杨士奇为了生存到处奔波,比起同岁的文官来要沉稳许多,看事情也不是十分教条。
并且杨士奇不仅诗词歌赋拿手,可以教导昀兰她们,其它的方面也很厉害,甚至兵法也懂一点,全方位的人才,有了杨士奇的教导,昀芷才不去皇家学堂蹭课了。
允熥等着杨士奇交完了一段,说暂且休息一下的时候,上前对杨士奇说道:“先生果然厉害,能让朕这不喜欢读书的公主妹妹认真读书,并且进步也很大。”
杨士奇说道:“陛下谬赞了,三位公主殿下本就天资聪明,也喜好读书,所以三位公主的进步并非是臣的功劳。”
允熥说道:“哎,怎么是谬赞呢。之前也不是没有让她们读书,也曾让她们旁听朕的二位皇弟的先生的课,但是每次都是昏昏欲睡,上了几次课也就不想去了。”
“只有到了先生这里她们才认真的学习起来,如何不是先生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