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探寻远古秘密】
推荐阅读: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中华秘典最新章节!
回到伏羲氏与龙这个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龙是远古人用各种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拼凑出来的,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像马一样在陆地奔驰,即会兴云降雨,也懂降福助人的万能神物,并且会变形。至于其的组成部分,有马首、蛇尾、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蜥腿、兔唇等详细到让人吃惊的描述,就仿佛龙曾经被仔细的和其它动物对比过那里相似、那里不相似。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众多动物的肢体拼凑起了龙,还是龙的各部分肢体被拿出来单独比较。大胆的科幻一把,如果未来人类灭亡,而猩猩活着,地球上再出现一批智慧生命,它们会怎么描述人呢?不过能飞、能走、能游泳基本会有吧。
对于龙的形象从多样化到一致化的转变相关人士说:“龙最初的形象并不统一,有各种说法,但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融合后,龙的形象被优化组合成为了相同的样式。”这样合情合理的解释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可如果是伏羲为了团结各部族而创造了龙的形象,那它怎会在最初有许多分歧,难道是龙图腾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形象记忆的错误。如果不是伏羲所创,那它又来自何方、何人。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龙图腾和蛇图腾的关系,都预示着龙蛇有非常亲密的联系。首先,蛇是龙主要的集合对象,蛇将自己悠长蜿转的身躯、神秘多变的色彩给了龙,龙最初的不同形象里都离不开蛇身;其次,民间广泛流传着蛇变成龙,龙化为蛇的传说,另外十二生肖里龙可以被称为大蛇,蛇也可以被称为小龙,这些都暗示着两者的相近性。最后从内涵上理解,蛇是龙的模版,龙是蛇的升华,蛇蜕变更新将自己贡献给了龙,而龙则回报给了蛇一个全新的开始。
以此来分析,说伏羲、女娲是“蛇身”、“蛇躯”、“蛇形”,也就等于说伏羲、女娲“是龙身”、“龙躯”、“龙形”。说龙是强大万能的,也就表示在远古人心里伏羲、女娲是强大万能的。如此,伏羲女娲被称为龙、其神性大增,身份更加的尊荣;龙因被伏羲、女娲所称,具有了更多人的气息,进而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伏羲、女娲以龙的形象被后世所追忆,并繁衍了古老的东方民族,使得人祖与龙祖之间画上了等号,人神互尊,相得益彰。
另外古人对龙的记载,还包括“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小者名蛟,大者称龙。”“龙生九子,??痢3の恰2牙巍9?怼7吟选1框蟆9?觥10♀ァ13吠肌薄傲?ξ逯福?闹覆晃??!焙芟晗福?埠苡幸馑迹?行巳さ呐笥芽梢匀タ聪孪喙氐淖柿稀a?魑?桓錾衩氐拇?砦铮?笪幕褂泄赜谒?哪谌荩???说墓适禄乖诩绦??p> 除去畜牧、八卦、龙图腾这三项伟大的发明外,伏羲被后人称道的还有如下几项功绩:
1,伏羲变革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提出并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极大的提高了远古人的人口素质,可算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优生优育。伏羲为什么要大搞婚姻改革呢?除去现实的需要,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太美丽的传说:“宇宙初开之时,(另为人类在遭到洪水后)天地间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住在昆仑山,因为当时的天下没有其它人,伏羲、女娲要想寻找繁衍婚嫁的对象就失去了选择权,于是两个人便产生了在一起的想法。可伏羲、女娲的才智见识都很高,羞于兄妹成亲,便登上昆仑山望着苍天说:“天若让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妇,那么就让烟悉合,若不让,就使烟散。”谁知两人话语放落,烟就悉合在了一起,兄妹二人见此即结为夫妇。”(这里的烟合烟散,笔者理解为云合云散。)
当然这则传说并不太可信,但以此笑谈的话,伏羲、女娲迫于无奈兄妹结亲,虽然上天准许了,可这势必成为两个人心里始终无法消失的痛,并会尽力阻止相似的惨剧上演,由此伏羲定制婚俗礼节便带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笑谈只是笑谈,尽管有伏羲、女娲兄妹成亲的相关考证,可这更像是后人编造的故事。
2、伏羲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的结绳记事。前文说过,结绳记事出自于燧人?m兹氏织女之手,在当时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结绳记事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于是到了伏羲氏这里,最早的系统的文字出现了。为什么说它有系统呢,因为有表述意义的符号很远古以前就有,但那时它只是孤立的、简单的,不能完整表述事物。到了伏羲这里,没说他造字,而说他造书契,这就暗含了伏羲将早期的符号、陶文进行整理后,归纳成了一个体系,使它能完整的记录所发生的事件。
3,伏羲发明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丰富了远古人的文化生活,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娱乐遗产。记得几年前曾经玩过轩辕剑这个游戏,游戏里面所称的中华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就是伏羲琴,说此琴是伏羲以玉石加天丝所制,琴身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琴音能使人感到宁静祥和,拥有支配万物心灵的神秘力量。游戏中对于伏羲琴的说法,充分展现了人的遐想能力,可此能力并不是今人所独有,古人同样会遐想。而古人的遐想比今人的遐想更可怕,它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已经接近真假难辨的水准,比如本文所列举的古代记载,谁敢确保它不是古人想出来的呢?
现代人需要娱乐,远古人同样需要娱乐,如果生活只包括工作、睡觉、制造小生命、吃饭,那我想就算是猿人也会疯掉的。因此伏羲创造乐器、歌谣并不奇怪,有需求就会有产生,就算伏羲没有发明,后人也会发明。
4,伏羲在自己统治的域上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伏羲之前的有巢氏、燧人氏等都是以部落联盟首领的身份出现,他们直接的下属就是各个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的产生由自己的部落选举、拥立,和部落联盟首领关系不大,各部落互相间的协调性、分工合作能力近乎为零,极大的制约了原始社会的发展。
而伏羲首创的任命制不但能让一些不是部落首领的人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更好的明确了各级领导的权责,增加了相互间的协调性,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人力资源整合。
5,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被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始祖。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已经深入了人心,可伏羲氏味百药却很少有人知道,但细想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远古人也是人,也会生病受伤,他们生病受伤后同样需要治疗。笔者比较喜欢看动物世界,记得有一期动物世界介绍的就是动物受伤后利用什么方法来治愈伤口,它们有的把自己泡在泥潭里,有的嚼烂树叶放在受伤的部位,还有的会被同伴不停的用舌头舔伤口,虽然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可颇为有实效。
另外笔者也喜欢养猫养狗,在饲养的过程中有两件事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是笔者养的猫有次突然得了重病,经过治疗无效,只好遗憾的将它放在阳台上等死。可到了晚上这只猫的母亲突然来了(笔者家原先是平房,猫为邻居所赠。),接下来第二天早晨,这只猫竟然活蹦乱跳的康复了。时至今日笔者也想不清楚那只猫的母亲用什么方法治疗了让兽医都无能为力的病症,神奇的很,从此以后笔者对这只时常来家串门的老母猫比较善待,经常喂些鱼肉之类的东西。
第二就是一只已经过世的狗,这只狗还没断奶时就来到笔者的家,足足生活了五六年。在这其中的某一年春节,此狗因为服用了过多的肉类而出现了非健康症状,也正是因为这个非健康症状,笔者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狗吃树叶,绪而吃草。观察了几天这只狗的反常行为后,笔者排除了它想从肉食动物转变为素食动物的可能,震惊的发现这只狗竟然是带有目的性的食用树叶、草根来给自己治病,看来笔者对动物的了解真是远远不够。
插一句题外话,几年前笔者在一条小路上与一只流浪狗狭路相遇,无意中笔者发现流浪狗的眼神里似是带有无尽的悲哀,像是对过去的回忆,也像是对现状的无奈,更是有一种对未来的绝望。从体形、品种看,这只狗以前的身份绝对是只宠物狗,但不知道是它的主人遗弃了它,还是它自己走失了,总之它从一个宠儿变成了一个弃儿。失去了为它梳洗毛发的主人,狗的毛从洁白变成了乌黑;失去了为它预备食物的主人,狗开始在垃圾堆里觅食;这是怎样的转变,几年过去了笔者仍然忘不了那只流浪狗的眼神,动物也有情感,请不要随便的伤害。
写这些有关动物的事情,是为了说明疗伤治病是生物界的一种天性,并不是人类所独有。远古人甚至是猿人也有为自己治疗的方法,只不过这些方法并不成系统,很难流传和普遍应用。伏羲‘味百药“跟伏羲”造书契“非常相似,都是将前人零星的发明,归纳整合在一起,为后世留下了一批完整的财富。细加分析伏羲氏的‘味百药“和神农氏的”尝百草“有其本质的区别,对此后文会继续探讨,但针灸是否伏羲所创却值得好好的研究一下。
)《风俗通义》简称《风俗通》,为东汉汝南郡南顿县学士应劭所著,全书原有二十三卷,由于种种原因现只有黄霸、正失、衍礼、过誉、坂、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十卷,及附录一卷存世,甚为可惜。《风俗通义》一书中所著的大部分内容为应劭对前人流传记录的神话异闻归纳整理,并加上了自己的评议所成,是后世有相关兴趣的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女娲造人”有迹可寻的首次出现就是在这本书中。
从《风俗通义》的性质分析,应劭并不像是“女娲造人”的创造者,当然这也不排除他在记录古代神话传说之余,一时兴起自己编造一则故事加入其中的可能,总之应劭创造“女娲造人”的几率接近百分之五十。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否定,是因为应劭自幼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应奉官至司隶校尉为桓帝时名臣;如此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得应劭在青少年时期可以遍览群书、四处周游而不用为生计发愁,在这其中应劭就有可能看过或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
这样分析的话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应劭有可能看过或听过的“女娲造人”故事,怎么消失了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一下应劭在世时中华大地的局势。提起三国纷争,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华人都是知道的,中华历史上虽然也有如战国、楚汉、隋末、五代十国等战火纷飞、群雄割据的时期,但三国肯定是这其中最混乱也是最伟大的一个时代,魏、蜀、吴这三雄我们暂且不提,就董卓、袁绍、刘表、刘璋等失败者,无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从十常侍之乱到晋一统江山,三国风流百余年也混战了百余年,这对三国前文化的毁灭是巨大的。学者们走上了战场,传说的讲诉者客死它乡,古籍在狼烟中化成灰烬,几乎所有的人不是忙着打仗就是逃避打仗,就算存在“女娲造人”的传说,谁还有时间闲暇去传播。
由此笔者想到,中华现有的许多神话,都产生于汉末晋前,这是不是存在某些的必然性呢?顺便提一句应劭最先追随的主公是袁绍。由于各种原因应劭首创“女娲造人”很值得商榷,可以现有的资料也只能追寻到应劭这里。无数的战火和人为的因素,让中华的神话无法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尤其是远古的神话。
翻回头我们再来重温下“女娲造人”的故事,也顺便回忆下首听这个故事时那些天真的日子。
很久很久之前,大地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神名叫女娲,她独自一人在莽莽的原野上行走,望着山岭江河,丛林草木,女娲感到无比的孤单。山川载不走女娲心中的苦恼,岁月冲不尽女娲心中的寂寞,很长的日子过去了,有一天女娲茫然的坐在池塘旁边,凝视池水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使得静止的水面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女娲的影子随着涟漪也微微晃动了起来,这时一道灵光在女娲的脑海中闪过,为什么孤单,如何解开寂寞?女娲有了自己的答案。
想出答案的女娲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一个精致的和女娲差不多的物体便产生了,它有独立的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漂亮极了。女娲望着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可还是感觉它缺少了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后,女娲将行动和智慧的能力赋予了这个用泥捏成的物体。接下来奇迹诞生了,泥捏成的物体像女娲一样的行走了起来,这下女娲满心欢喜,又用泥捏了许多同样的物体,并把这些小东西命名为“人”。
这些仿照女娲的模样造出来的“人”,气概举动与其它的生物很是不同,随着数量的增多它们开始互相交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女娲身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人”慢慢的离开了,它们走向大地上不同的角落,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为了让大地更加的热闹,也为了彻底的赶走孤独的感觉,女娲不停工作着,她捏了一个又一个的人“。但世界太大了,女娲一直忙到了筋疲力尽,她捏出的小人仍然十分稀少。女娲想这样下去很难完成自己的心愿,便顺手从附近折下了一条藤蔓,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点点的泥浆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与女娲用手捏成的“人”模样相似,见这种新方法成功,女娲便越洒越多,很快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
记得小时候听完这个故事,笔者曾天真的问道:”泥捏成的“人”和藤蔓洒出来的“人”有什么区别。当时得到的答案很简单:泥捏成的“人”都是贵人,藤蔓洒出来的“人”都是普通人,这其中贵人的定义就是当官的。由此可见旧社会的统治阶级巧妙的利用各种方式让老百姓甘心被奴役的办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虽然老百姓并不是完全相信,但潜意识里已经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做官的人和普通人就是不同,人要信命。”这可以说是一种心里暗示,非常的高明,虽然不知道它从何时产生,但影响一直到了今日。
细想的话“泥捏成的“人”是贵人,藤蔓洒出来的“人”是普通人”这里面的漏洞非常多,首先人一代一代的迁移繁衍,最初就算有区别,也早就混淆了,无从算起。其次,贵人代表官员,但官员还分三六九等,这要怎么区分?难道是按被捏成的顺序,先成者官大,后成者官小,可还有皇帝呢。最后,那些通过武力或者文才当上官的普通人,是泥捏的还是藤蔓洒的?
这是笔者幼年时脑袋里曾经产生过的疑问,现在写出来觉得有些好笑,您是否也有过相同的疑问呢?幼年的时光总是让人怀念,随着慢慢的长大,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事过去了,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那种感觉。这就仿若曾经你躺在小床上听妈妈讲“女娲造人”的故事,随后孩子躺在小床上听你讲“女娲造人”,再随后孩子的孩子躺在小床上听已经不是孩子的孩子讲女娲的故事,这就是传承,一直会到世界的尽头。
回到伏羲氏与龙这个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龙是远古人用各种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拼凑出来的,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像马一样在陆地奔驰,即会兴云降雨,也懂降福助人的万能神物,并且会变形。至于其的组成部分,有马首、蛇尾、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蜥腿、兔唇等详细到让人吃惊的描述,就仿佛龙曾经被仔细的和其它动物对比过那里相似、那里不相似。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众多动物的肢体拼凑起了龙,还是龙的各部分肢体被拿出来单独比较。大胆的科幻一把,如果未来人类灭亡,而猩猩活着,地球上再出现一批智慧生命,它们会怎么描述人呢?不过能飞、能走、能游泳基本会有吧。
对于龙的形象从多样化到一致化的转变相关人士说:“龙最初的形象并不统一,有各种说法,但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融合后,龙的形象被优化组合成为了相同的样式。”这样合情合理的解释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可如果是伏羲为了团结各部族而创造了龙的形象,那它怎会在最初有许多分歧,难道是龙图腾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形象记忆的错误。如果不是伏羲所创,那它又来自何方、何人。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龙图腾和蛇图腾的关系,都预示着龙蛇有非常亲密的联系。首先,蛇是龙主要的集合对象,蛇将自己悠长蜿转的身躯、神秘多变的色彩给了龙,龙最初的不同形象里都离不开蛇身;其次,民间广泛流传着蛇变成龙,龙化为蛇的传说,另外十二生肖里龙可以被称为大蛇,蛇也可以被称为小龙,这些都暗示着两者的相近性。最后从内涵上理解,蛇是龙的模版,龙是蛇的升华,蛇蜕变更新将自己贡献给了龙,而龙则回报给了蛇一个全新的开始。
以此来分析,说伏羲、女娲是“蛇身”、“蛇躯”、“蛇形”,也就等于说伏羲、女娲“是龙身”、“龙躯”、“龙形”。说龙是强大万能的,也就表示在远古人心里伏羲、女娲是强大万能的。如此,伏羲女娲被称为龙、其神性大增,身份更加的尊荣;龙因被伏羲、女娲所称,具有了更多人的气息,进而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伏羲、女娲以龙的形象被后世所追忆,并繁衍了古老的东方民族,使得人祖与龙祖之间画上了等号,人神互尊,相得益彰。
另外古人对龙的记载,还包括“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小者名蛟,大者称龙。”“龙生九子,??痢3の恰2牙巍9?怼7吟选1框蟆9?觥10♀ァ13吠肌薄傲?ξ逯福?闹覆晃??!焙芟晗福?埠苡幸馑迹?行巳さ呐笥芽梢匀タ聪孪喙氐淖柿稀a?魑?桓錾衩氐拇?砦铮?笪幕褂泄赜谒?哪谌荩???说墓适禄乖诩绦??p> 除去畜牧、八卦、龙图腾这三项伟大的发明外,伏羲被后人称道的还有如下几项功绩:
1,伏羲变革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提出并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极大的提高了远古人的人口素质,可算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优生优育。伏羲为什么要大搞婚姻改革呢?除去现实的需要,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太美丽的传说:“宇宙初开之时,(另为人类在遭到洪水后)天地间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住在昆仑山,因为当时的天下没有其它人,伏羲、女娲要想寻找繁衍婚嫁的对象就失去了选择权,于是两个人便产生了在一起的想法。可伏羲、女娲的才智见识都很高,羞于兄妹成亲,便登上昆仑山望着苍天说:“天若让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妇,那么就让烟悉合,若不让,就使烟散。”谁知两人话语放落,烟就悉合在了一起,兄妹二人见此即结为夫妇。”(这里的烟合烟散,笔者理解为云合云散。)
当然这则传说并不太可信,但以此笑谈的话,伏羲、女娲迫于无奈兄妹结亲,虽然上天准许了,可这势必成为两个人心里始终无法消失的痛,并会尽力阻止相似的惨剧上演,由此伏羲定制婚俗礼节便带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笑谈只是笑谈,尽管有伏羲、女娲兄妹成亲的相关考证,可这更像是后人编造的故事。
2、伏羲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的结绳记事。前文说过,结绳记事出自于燧人?m兹氏织女之手,在当时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结绳记事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于是到了伏羲氏这里,最早的系统的文字出现了。为什么说它有系统呢,因为有表述意义的符号很远古以前就有,但那时它只是孤立的、简单的,不能完整表述事物。到了伏羲这里,没说他造字,而说他造书契,这就暗含了伏羲将早期的符号、陶文进行整理后,归纳成了一个体系,使它能完整的记录所发生的事件。
3,伏羲发明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丰富了远古人的文化生活,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娱乐遗产。记得几年前曾经玩过轩辕剑这个游戏,游戏里面所称的中华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就是伏羲琴,说此琴是伏羲以玉石加天丝所制,琴身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琴音能使人感到宁静祥和,拥有支配万物心灵的神秘力量。游戏中对于伏羲琴的说法,充分展现了人的遐想能力,可此能力并不是今人所独有,古人同样会遐想。而古人的遐想比今人的遐想更可怕,它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已经接近真假难辨的水准,比如本文所列举的古代记载,谁敢确保它不是古人想出来的呢?
现代人需要娱乐,远古人同样需要娱乐,如果生活只包括工作、睡觉、制造小生命、吃饭,那我想就算是猿人也会疯掉的。因此伏羲创造乐器、歌谣并不奇怪,有需求就会有产生,就算伏羲没有发明,后人也会发明。
4,伏羲在自己统治的域上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伏羲之前的有巢氏、燧人氏等都是以部落联盟首领的身份出现,他们直接的下属就是各个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的产生由自己的部落选举、拥立,和部落联盟首领关系不大,各部落互相间的协调性、分工合作能力近乎为零,极大的制约了原始社会的发展。
而伏羲首创的任命制不但能让一些不是部落首领的人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更好的明确了各级领导的权责,增加了相互间的协调性,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人力资源整合。
5,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被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始祖。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已经深入了人心,可伏羲氏味百药却很少有人知道,但细想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远古人也是人,也会生病受伤,他们生病受伤后同样需要治疗。笔者比较喜欢看动物世界,记得有一期动物世界介绍的就是动物受伤后利用什么方法来治愈伤口,它们有的把自己泡在泥潭里,有的嚼烂树叶放在受伤的部位,还有的会被同伴不停的用舌头舔伤口,虽然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可颇为有实效。
另外笔者也喜欢养猫养狗,在饲养的过程中有两件事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是笔者养的猫有次突然得了重病,经过治疗无效,只好遗憾的将它放在阳台上等死。可到了晚上这只猫的母亲突然来了(笔者家原先是平房,猫为邻居所赠。),接下来第二天早晨,这只猫竟然活蹦乱跳的康复了。时至今日笔者也想不清楚那只猫的母亲用什么方法治疗了让兽医都无能为力的病症,神奇的很,从此以后笔者对这只时常来家串门的老母猫比较善待,经常喂些鱼肉之类的东西。
第二就是一只已经过世的狗,这只狗还没断奶时就来到笔者的家,足足生活了五六年。在这其中的某一年春节,此狗因为服用了过多的肉类而出现了非健康症状,也正是因为这个非健康症状,笔者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狗吃树叶,绪而吃草。观察了几天这只狗的反常行为后,笔者排除了它想从肉食动物转变为素食动物的可能,震惊的发现这只狗竟然是带有目的性的食用树叶、草根来给自己治病,看来笔者对动物的了解真是远远不够。
插一句题外话,几年前笔者在一条小路上与一只流浪狗狭路相遇,无意中笔者发现流浪狗的眼神里似是带有无尽的悲哀,像是对过去的回忆,也像是对现状的无奈,更是有一种对未来的绝望。从体形、品种看,这只狗以前的身份绝对是只宠物狗,但不知道是它的主人遗弃了它,还是它自己走失了,总之它从一个宠儿变成了一个弃儿。失去了为它梳洗毛发的主人,狗的毛从洁白变成了乌黑;失去了为它预备食物的主人,狗开始在垃圾堆里觅食;这是怎样的转变,几年过去了笔者仍然忘不了那只流浪狗的眼神,动物也有情感,请不要随便的伤害。
写这些有关动物的事情,是为了说明疗伤治病是生物界的一种天性,并不是人类所独有。远古人甚至是猿人也有为自己治疗的方法,只不过这些方法并不成系统,很难流传和普遍应用。伏羲‘味百药“跟伏羲”造书契“非常相似,都是将前人零星的发明,归纳整合在一起,为后世留下了一批完整的财富。细加分析伏羲氏的‘味百药“和神农氏的”尝百草“有其本质的区别,对此后文会继续探讨,但针灸是否伏羲所创却值得好好的研究一下。
)《风俗通义》简称《风俗通》,为东汉汝南郡南顿县学士应劭所著,全书原有二十三卷,由于种种原因现只有黄霸、正失、衍礼、过誉、坂、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十卷,及附录一卷存世,甚为可惜。《风俗通义》一书中所著的大部分内容为应劭对前人流传记录的神话异闻归纳整理,并加上了自己的评议所成,是后世有相关兴趣的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女娲造人”有迹可寻的首次出现就是在这本书中。
从《风俗通义》的性质分析,应劭并不像是“女娲造人”的创造者,当然这也不排除他在记录古代神话传说之余,一时兴起自己编造一则故事加入其中的可能,总之应劭创造“女娲造人”的几率接近百分之五十。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否定,是因为应劭自幼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应奉官至司隶校尉为桓帝时名臣;如此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得应劭在青少年时期可以遍览群书、四处周游而不用为生计发愁,在这其中应劭就有可能看过或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
这样分析的话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应劭有可能看过或听过的“女娲造人”故事,怎么消失了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一下应劭在世时中华大地的局势。提起三国纷争,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华人都是知道的,中华历史上虽然也有如战国、楚汉、隋末、五代十国等战火纷飞、群雄割据的时期,但三国肯定是这其中最混乱也是最伟大的一个时代,魏、蜀、吴这三雄我们暂且不提,就董卓、袁绍、刘表、刘璋等失败者,无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从十常侍之乱到晋一统江山,三国风流百余年也混战了百余年,这对三国前文化的毁灭是巨大的。学者们走上了战场,传说的讲诉者客死它乡,古籍在狼烟中化成灰烬,几乎所有的人不是忙着打仗就是逃避打仗,就算存在“女娲造人”的传说,谁还有时间闲暇去传播。
由此笔者想到,中华现有的许多神话,都产生于汉末晋前,这是不是存在某些的必然性呢?顺便提一句应劭最先追随的主公是袁绍。由于各种原因应劭首创“女娲造人”很值得商榷,可以现有的资料也只能追寻到应劭这里。无数的战火和人为的因素,让中华的神话无法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尤其是远古的神话。
翻回头我们再来重温下“女娲造人”的故事,也顺便回忆下首听这个故事时那些天真的日子。
很久很久之前,大地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神名叫女娲,她独自一人在莽莽的原野上行走,望着山岭江河,丛林草木,女娲感到无比的孤单。山川载不走女娲心中的苦恼,岁月冲不尽女娲心中的寂寞,很长的日子过去了,有一天女娲茫然的坐在池塘旁边,凝视池水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使得静止的水面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女娲的影子随着涟漪也微微晃动了起来,这时一道灵光在女娲的脑海中闪过,为什么孤单,如何解开寂寞?女娲有了自己的答案。
想出答案的女娲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一个精致的和女娲差不多的物体便产生了,它有独立的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漂亮极了。女娲望着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可还是感觉它缺少了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后,女娲将行动和智慧的能力赋予了这个用泥捏成的物体。接下来奇迹诞生了,泥捏成的物体像女娲一样的行走了起来,这下女娲满心欢喜,又用泥捏了许多同样的物体,并把这些小东西命名为“人”。
这些仿照女娲的模样造出来的“人”,气概举动与其它的生物很是不同,随着数量的增多它们开始互相交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女娲身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人”慢慢的离开了,它们走向大地上不同的角落,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为了让大地更加的热闹,也为了彻底的赶走孤独的感觉,女娲不停工作着,她捏了一个又一个的人“。但世界太大了,女娲一直忙到了筋疲力尽,她捏出的小人仍然十分稀少。女娲想这样下去很难完成自己的心愿,便顺手从附近折下了一条藤蔓,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点点的泥浆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与女娲用手捏成的“人”模样相似,见这种新方法成功,女娲便越洒越多,很快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
记得小时候听完这个故事,笔者曾天真的问道:”泥捏成的“人”和藤蔓洒出来的“人”有什么区别。当时得到的答案很简单:泥捏成的“人”都是贵人,藤蔓洒出来的“人”都是普通人,这其中贵人的定义就是当官的。由此可见旧社会的统治阶级巧妙的利用各种方式让老百姓甘心被奴役的办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虽然老百姓并不是完全相信,但潜意识里已经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做官的人和普通人就是不同,人要信命。”这可以说是一种心里暗示,非常的高明,虽然不知道它从何时产生,但影响一直到了今日。
细想的话“泥捏成的“人”是贵人,藤蔓洒出来的“人”是普通人”这里面的漏洞非常多,首先人一代一代的迁移繁衍,最初就算有区别,也早就混淆了,无从算起。其次,贵人代表官员,但官员还分三六九等,这要怎么区分?难道是按被捏成的顺序,先成者官大,后成者官小,可还有皇帝呢。最后,那些通过武力或者文才当上官的普通人,是泥捏的还是藤蔓洒的?
这是笔者幼年时脑袋里曾经产生过的疑问,现在写出来觉得有些好笑,您是否也有过相同的疑问呢?幼年的时光总是让人怀念,随着慢慢的长大,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事过去了,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那种感觉。这就仿若曾经你躺在小床上听妈妈讲“女娲造人”的故事,随后孩子躺在小床上听你讲“女娲造人”,再随后孩子的孩子躺在小床上听已经不是孩子的孩子讲女娲的故事,这就是传承,一直会到世界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