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116章 粮谷储备和“存粮制”(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千古大明最新章节!
计划书中写到官府会根据每年的行情,定下一个基础的粮食收购价格,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CD的浮动,由官方设立的统管所有粮仓体系的粮食局,收购治下所有田地出产的粮食。
当然这个价格是一定会给农民留有足够的利润的,甚至对于粮商来说,他们如果自认为有利可图,他们也可以自行收购然后再转卖给粮食局,甚至可以从外地收购再转卖过来。
这样对于地主官绅们来说,是旱涝保收的,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粮食的价格都不会因为粮商的参与,产生过大的波动。
所以可以预见,地主官绅们对于此事的反对之声,必然不会太激烈,甚至有些有远见的还会站在朱由校这边,毕竟从长远来看,稳定的收益才更符合他们需求。
这样一来地主官绅和粮商这两类储粮大户,就被分化开了,这个计划所面对的阻力也就小了很多。
但是对于粮商们也不能一味的只是打压,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有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才能让他们老实听话,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人手不够,也管理不过来,所以在粮食的零售贩卖阶段,是万万离不开这些粮商们的参与的,但是为了稳定粮价,不让其暴涨暴跌。
粮商们贩卖的粮食,只能从粮食局购买,外地运来的粮食,在当地是禁止贩卖的禁止倒卖囤积,只能以浮动的收购价格卖给粮食局。
而粮食局每周都会公布一个统一的粮食收购价格,用来收购粮商们从外地运来的粮食,同时也会公布一个粮食批发价格,以及零售的封顶价。
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中间,留有足够的利润,能够确保粮商们的利润空间,让他们能够良好的经营下去,只不过今后的粮价就不会在掌控在他们的手中了,他们也不能通过操纵粮价来牟取暴利了。
同时就算粮商们用批发价格购买了足够的粮食,他们也不能一次性的把粮食都提出粮仓,只能按照每周的销量,一次性最多提取两周的粮食,这样能确保任何时候粮食都掌握在粮食局的管辖,掌握在朱由校的手中。
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可抗的天灾或是战乱,朱由校就有足够的粮食物资可以调配。
至于粮商们,他们何尝看不出来,就算他们买到再多的粮食,他们也提不出来,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寄存在粮仓的粮食,不还是王爷说的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要说想法吧,他们都有想法,没有人真心的赞同这个提议,但是那又能怎样,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就算心中再有不满现在也没人敢表露出来。
只能用虚伪的笑容夸赞王爷的天纵之才,夸赞想出这个绝(阴)妙(损)主意的一定是国家(龟)栋梁(孙),他们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至于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其实朱由校也早就看穿了,无非就是先应付过去,然后在看情况伺机而动而已。
如果他的这个计划能够很好的施行,能够按照计划预期的那样,留给他们足够的利润,也拉拢到了地主官绅,让他们独木难支,那他们只能勉强同意,按着这个方法经营下去。
但是如果计划有所纰漏,或是他这个王爷出了什么变数,那他们自然就有着他们的小九九了,到时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等他们看的都差不多了,朱由校朗声说道:
“这个计划草定,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和纰漏,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提议,也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有道理本王会加以采纳的。”
台下的粮商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反正就是推诿着没人敢主动站出来。
这帮人还真是懒驴啊,不抽不动啊,朱由校心中想到。
“本王可提前跟你们说好,这个计划书,一旦确定下来,明日就会张贴在城门和官府门前,就连安置营也会派人去宣传讲读,会让整个广州府的百姓都知道,现在本王给你们机会让你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们要是不珍惜可就不怪本王了。”
“等到告示张贴之后,再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阴奉阳违,可就只能按照章法办事了!”
听到计划书还要张贴成告示,粮商们的脸色又难看了三分,这个计划一公布,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不用想也知道是欢迎的,囤粮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用,而且灾年的粮价也不会暴涨,丰年的粮价也不会暴跌,对他们来说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到时候普罗百姓的都赞成的事情,他们要是反对,那他们就会变成人们最终口诛笔伐,逐利忘义的奸商。
虽然他们确实是奸商,但是这是私底下的秘密,见不得光的,面对普通百姓,他们还是要伪装出一副诚信第一,忧国忧民的姿态来的。
一旦奸商这个不好的名声传出去了,那他们的生意也不用做了,没人会跟所有人都知道的奸商做生意,也没人会去一个明知道是奸商的店里买东西。
终于在朱由校的压力之下,在众人的推举之中,陆续有几人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于这个计划的不同意见。
公平的来说,这些人提到的各种见解和提议还是很中肯,很有用的,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点,简直是一针见血。
这些人最在意的第一点,就是人员的任命和管理,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能够不违法乱纪,不从中克扣。
这一点朱由校向众人保证了,粮食局的管理人员将不会从现有的官史任命,将秉承着任人为能的原则,会从当地熟悉农业生产的普通百姓中选拔。
同时也欢迎这些粮商他们的家人或者,他们举荐的帐房掌柜参加粮食局人员的选拔,他会一视同仁,而粮食局将由他这个王爷亲自统辖,杜绝贪腐的源头。
计划书中写到官府会根据每年的行情,定下一个基础的粮食收购价格,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CD的浮动,由官方设立的统管所有粮仓体系的粮食局,收购治下所有田地出产的粮食。
当然这个价格是一定会给农民留有足够的利润的,甚至对于粮商来说,他们如果自认为有利可图,他们也可以自行收购然后再转卖给粮食局,甚至可以从外地收购再转卖过来。
这样对于地主官绅们来说,是旱涝保收的,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粮食的价格都不会因为粮商的参与,产生过大的波动。
所以可以预见,地主官绅们对于此事的反对之声,必然不会太激烈,甚至有些有远见的还会站在朱由校这边,毕竟从长远来看,稳定的收益才更符合他们需求。
这样一来地主官绅和粮商这两类储粮大户,就被分化开了,这个计划所面对的阻力也就小了很多。
但是对于粮商们也不能一味的只是打压,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有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才能让他们老实听话,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人手不够,也管理不过来,所以在粮食的零售贩卖阶段,是万万离不开这些粮商们的参与的,但是为了稳定粮价,不让其暴涨暴跌。
粮商们贩卖的粮食,只能从粮食局购买,外地运来的粮食,在当地是禁止贩卖的禁止倒卖囤积,只能以浮动的收购价格卖给粮食局。
而粮食局每周都会公布一个统一的粮食收购价格,用来收购粮商们从外地运来的粮食,同时也会公布一个粮食批发价格,以及零售的封顶价。
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中间,留有足够的利润,能够确保粮商们的利润空间,让他们能够良好的经营下去,只不过今后的粮价就不会在掌控在他们的手中了,他们也不能通过操纵粮价来牟取暴利了。
同时就算粮商们用批发价格购买了足够的粮食,他们也不能一次性的把粮食都提出粮仓,只能按照每周的销量,一次性最多提取两周的粮食,这样能确保任何时候粮食都掌握在粮食局的管辖,掌握在朱由校的手中。
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可抗的天灾或是战乱,朱由校就有足够的粮食物资可以调配。
至于粮商们,他们何尝看不出来,就算他们买到再多的粮食,他们也提不出来,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寄存在粮仓的粮食,不还是王爷说的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要说想法吧,他们都有想法,没有人真心的赞同这个提议,但是那又能怎样,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就算心中再有不满现在也没人敢表露出来。
只能用虚伪的笑容夸赞王爷的天纵之才,夸赞想出这个绝(阴)妙(损)主意的一定是国家(龟)栋梁(孙),他们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至于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其实朱由校也早就看穿了,无非就是先应付过去,然后在看情况伺机而动而已。
如果他的这个计划能够很好的施行,能够按照计划预期的那样,留给他们足够的利润,也拉拢到了地主官绅,让他们独木难支,那他们只能勉强同意,按着这个方法经营下去。
但是如果计划有所纰漏,或是他这个王爷出了什么变数,那他们自然就有着他们的小九九了,到时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等他们看的都差不多了,朱由校朗声说道:
“这个计划草定,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和纰漏,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提议,也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有道理本王会加以采纳的。”
台下的粮商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反正就是推诿着没人敢主动站出来。
这帮人还真是懒驴啊,不抽不动啊,朱由校心中想到。
“本王可提前跟你们说好,这个计划书,一旦确定下来,明日就会张贴在城门和官府门前,就连安置营也会派人去宣传讲读,会让整个广州府的百姓都知道,现在本王给你们机会让你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们要是不珍惜可就不怪本王了。”
“等到告示张贴之后,再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阴奉阳违,可就只能按照章法办事了!”
听到计划书还要张贴成告示,粮商们的脸色又难看了三分,这个计划一公布,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不用想也知道是欢迎的,囤粮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用,而且灾年的粮价也不会暴涨,丰年的粮价也不会暴跌,对他们来说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到时候普罗百姓的都赞成的事情,他们要是反对,那他们就会变成人们最终口诛笔伐,逐利忘义的奸商。
虽然他们确实是奸商,但是这是私底下的秘密,见不得光的,面对普通百姓,他们还是要伪装出一副诚信第一,忧国忧民的姿态来的。
一旦奸商这个不好的名声传出去了,那他们的生意也不用做了,没人会跟所有人都知道的奸商做生意,也没人会去一个明知道是奸商的店里买东西。
终于在朱由校的压力之下,在众人的推举之中,陆续有几人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于这个计划的不同意见。
公平的来说,这些人提到的各种见解和提议还是很中肯,很有用的,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点,简直是一针见血。
这些人最在意的第一点,就是人员的任命和管理,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能够不违法乱纪,不从中克扣。
这一点朱由校向众人保证了,粮食局的管理人员将不会从现有的官史任命,将秉承着任人为能的原则,会从当地熟悉农业生产的普通百姓中选拔。
同时也欢迎这些粮商他们的家人或者,他们举荐的帐房掌柜参加粮食局人员的选拔,他会一视同仁,而粮食局将由他这个王爷亲自统辖,杜绝贪腐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