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教学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之阎王爱种田最新章节!
第四十二章:
既然来到这个时空,就得遵循这个时空的规矩,而且作为来学艺的人,更应该自律谨慎,勤勤恳恳。虽然,卫洋很想一闭眼一睁眼,自己就学成回家。甚至他还郁闷着孙思邈孙神医为什么投胎那么早,要是晚点的话,自己只需要抽取对方一部分的灵识就搞定了。哪里需要千里迢迢跨越千年来唐朝啊。
早饭卫洋本想做个陕西油泼面,但想到正宗油泼面需要自己做面条,而李丰吃过饭后还要赶早进山,所以最后干脆改成臊子面了。
反正面条是现成的,臊子的话,油泼辣子加羊肉,再来一些香菇木耳,青菜和野葱之类的作料就搞定了。
干粮,卫洋给李丰做了土豆丝鸡蛋卷。就是先把土豆丝做成清脆的酸辣土豆丝,然后再卷入鸡蛋煎饼中。
这样吃起来酸辣可口,很开胃不说,也耐饿。
切土豆的时候,卫洋忽然想起,这土豆唐朝似乎没有。
仔细想想,犹记得以前看过的一本关于唐朝的历史小说,上面写美食的时候,主人公将唐朝初期的美食批的一无是处。
因为现代的各种蔬菜这个时代没有就不说了,唐朝还没有玉米,没有红薯,连南瓜和西瓜都没有,冬瓜倒是有,可它老人家这会儿还在南方丛林里呢。
除了各种引进的名为番菜的蔬菜,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小麦和粟米之类。
呃!于是当时卫洋就郁闷了,读书的时候他没怎么仔细想过,看到小说上写的,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以为的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其实一开始是很穷的?
想想要是红薯,土豆和玉米这样的具有粮食作物功能,又各种不太选择土地质量的农作物早点出现,那么历史很有可能就要改写了。
切完五个土豆,确定今天连午饭想吃的土豆丝鸡蛋卷都够了,卫洋依然的将剩下的装回了空间,这东西不属于这个时代,自己借着空间的便利能带过来就不错了,还是别太圣母的贡献出去让人种植。万一历史改变什么的,那他就是罪大恶极。
在这个时代的烹饪水平太贫瘠的情况下,早饭卫洋又以他三流的水平赢得了各种赞叹,不管是孙思邈还是李丰都拿出牛人两个胃袋儿的架势,将半锅面条给吃了个干净。就这还一人又来了两个土豆丝卷饼才叫够。
“这个什么土豆丝卷饼很不错。”孙神医拍拍肚子摸摸嘴,一脸的满足,完了又看向正装干粮的李丰,“小丰啊,一会儿别都带走了,老道今天还要上山采药。”
“啊,先生,你不是说今天在家晾晒昨天采的吗?”李丰拿着荷叶包,说话间已经装了五六个卷饼了,那速度,生怕晚一点别人就给抢住了。
孙思邈眼盯着李丰的动作没有阻拦,但身体已经不由自主的往橱柜方向去了。不一会儿也拿出一个荷叶包来,走过去要给自己装干粮。
李丰看到孙思邈的样子,知道自己想要将盆里的十几个卷都带走是不可能了。留念的看了一眼,才笑呵呵的对卫洋道:“洋洋,今天哥哥一定给你打一只又肥又大的野猪回来。”
卫洋:-_-!小爷看着是那么想吃野猪肉的人吗?╭(╯^╰)╮哼!不过,别说,小爷做人的这些年还真没吃过野猪肉。
“小卫,上午你就跟着我去采药吧。”孙思邈将五个鸡蛋卷小心翼翼的包好。虽然他的医术很好,但作为平民吃细粮的时候还是很少的,再加上时常要接济一些穷苦人家,孙老道对于吃细粮很是仔细。
并且他发现卫洋拿出的东西,总是特别的香甜,吃了之后似乎还对他的修为有帮助。至于卫洋能莫名其妙的拿出东西,这个他想想就不那么惊奇了,毕竟对方是一个能穿越时空的修道者,身上有件传说的储物神器也不为过。
卫洋对于孙老道的提议没有意见,况且根据他吸收的灵识记忆,中医更讲究和注重实地教学,要真坐家里拿本书,弄几个教案什么的,就算到时候满腹经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现代的时候,人们常说,找中医就要找年纪大的,这其实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自古以来中医都是越老越香,越老给病人看病治病也越是老道。毕竟中医不像西医那样,会用仪器就行,各种仪器齐上,然后再来个对号入座就搞定了。
别的不说,我们就拿诊脉来说,这个在现代人所谓的常识里,应该是中医的首门功夫,可惜,就是这个首门功夫,很多行医了好多年的中医,也不一定能手到病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脉象,不同的病,不同的脉象,光这一点,就够很多人用一辈子来学了。
虽然有句话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可治之病。
但不还有一句话不是也说了:行医三年,天下无可治病之方吗?
从这就可以看出,学习中医或许纸上谈兵,只沾皮毛很容易,但想要深入懂得中医,并非一朝一夕的。
所以很多时候,中医弟子都用经年累月的给病人看病积累经验,从而慢慢成就一代神医。
不管怎么样,对卫洋来说,他现在肚里是有点中医知识,但想要出神入化到可以为他自己看病,进而炼丹,却是需要在眼前的这位经过历史验证的药王孙神医这里深造一番。
送走李丰,孙思邈给卫洋找个了背篓,就领着人出门了。
四月的暮春时节,其实很多草药都还没到采摘时节,但孙神医的药一向是他自己亲手采摘,晾晒到配置,所以药材几乎从来都是紧缺的。
不过今天这一趟主要在于对卫洋进行一番医药知识的考察,进而教学。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事实上,就算孙思邈是位慈善厚道的神医,也不可能这样收徒的第二天就快速进行教学的,更别说卫洋还是个外时空的来者。
之所以有这么一出,更多的或许昨晚事件之后的愧疚。
从山脚采了一根,紫白色花骨朵,长得跟排队的铃铛似的野草,孙神医转身将其递给卫洋。
卫洋一开始还不明白这位神医这是个什么一样,路边的狗尾巴草也比这个好看吧。
走在前面的孙思邈,三步之后见背后还是人说话,回头一看,呵!他的小徒弟还在纠结那花好不好看呢。一巴掌拍过去,忍笑道:“你当是出来春游啊,赶紧给为师说说,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哦!原来是要考他啊。卫洋恍然。
不得不说偷来的中医学问,就是没自己学的更加深刻,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抛到脑后面。
不过,还算这灵识一旦融合,就算是卫洋自己的记忆了,所以盯着那花骨朵半晌,就笑道:“这个在我们那边叫半边莲,并头草,或者牙刷草,韩信草。开花时节在五月或者十月,果实期是六月,十一月。常生于田间地头,夏秋二季可采摘。
此药性寒,味辛还苦。”
“功效呢?”
“功效,哦,它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像是喉咙肿疼,毒蛇咬伤,跌扑伤疼,水肿,黄疸和疔疮肿毒都可以用它入药。”
“恩,不错,不错。”孙思邈赞赏的看了一眼卫洋,随即又问道,“那如何用它治疗疔疮肿毒?”
“单味内服外敷就可以了。”卫洋说着,“毒蛇咬伤的话,也可以这样用。但是它要治疗肾性水肿的话,则需要配于车前子等;黄疸炎症的话需要配以紫参,蒲公英等。”
“好,不错!”孙思邈满意的点头,然后继续像前走。
随后的一个小时,但凡是他老人家看得上的药草,都要拿来让卫洋解说了一遍。不过,由于卫洋脑袋的知识可谓是中西医结合,又有唐朝以后的众多中医大家的研究成果在内,一番下来,直接就把孙思邈孙神医给折服了。
“看来……”两个多小时后,孙思邈在山涧找个了石头上坐下,看着卫洋感叹道,“医药知识你是不缺的,要说缺的话,只缺一些门道而已。”
门道。卫洋在心里苦笑,可不就是这些门道,让华夏五千年中医文化最后沦落为骗子之流。
“既然你拜在我门下,那这门道为师也不会私藏。”孙思邈说着看向卫洋,“只是……”
卫洋接收到孙神医的眼神,心中似乎猛然明白了什么。
想了想道:“五年之内,不出意外的话,我不会离开这里。”
“好。”孙思邈呵呵笑着点头,“关于医药上的初级知识我也没什么教给你的,你现在的知识已经够用,若是还想深入,可以自己慢慢的研究。”
“是的师傅。”
“至于所谓的门道,我们就回去再说。”说着,指了指石头不远处的一片树丛道,“去吧,我刚刚看你看了那边半天,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今天你的表现不错,就当为师陪你出来春游吧。”
呃!卫洋尴尬的有些不知所措。要是被后世人知道,他拜在孙思邈的门下,还这么一心二用,恐怕用口水都得淹死他。
“呃,那个,我就是,就是刚刚看到几样比较熟悉的野菜而已。”
“……。”孙思邈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笑完又道,“小卫啊,看你的样子,或许以后在药膳上,会比炼丹上更有成就。”
卫洋:~~o(>_<)o ~~被调侃了!
“哈哈,真的如此,那为师可就口福了。去吧去吧,这一带我最近都转悠过了,能采摘的也都采了。万一你说的那什么到来的话,我们就下个月再来转一圈吧。”
“哦。”卫洋点头,“那师傅,您在这边坐一会儿,我去看看。”说着就往之前看的那片灌木丛边跑。
孙思邈在后面看他莽莽撞撞的,想到,果然还是个孩子,不得不出声提醒,以防里面有蛇。
卫洋后知后觉,虽然他知道不管什么蛇,见到他都得退避三尺,但别人不知道啊。他已经暴露了一些东西了,其他的还是隐蔽了点好。
在地上随便捡了跟棍子,对着前方的灌木丛一阵敲打。自然是除了各种草叶,树叶被他敲掉,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跨过那遮挡在外的灌木丛,卫洋找到自己灵识看到的东西。果然!
“呵呵!”卫洋看到眼前一大片朽木以及朽木上的东西,只差叉腰哈哈大笑了。传言这野生的银耳可是很少的,没想到运气这么好,第一天出门就被他碰到了这么一大片。而且看情况还很不错。估计也与最近的天气有关吧。
看到那一大片银耳,卫洋估计自己一个人采摘的话恐怕要耽搁不少时间,转身去叫了孙思邈。
孙神医原本看着自己小徒弟快快乐乐的,心里很有天伦之乐的愉快。忽然听见小徒弟叫他,以为出了什么事儿,赶紧过去。
只是让孙神医这么也没想到的话,他的小徒弟居然有这样的运道。
“这……”孙神医作为药王,见过最多的就是动物植物,一切可以用于药的东西,这白木耳他自然是也见过。但这样大面积的,野生的,却是第一次见到。“一下子长了这么多,恐怕也与最近十来天的炎热天气有关。”
“师傅,这些现在都可以采摘了。我们都摘回家吧,放在这边,万一天气变化,就得全毁了。”
“哦。摘!”孙神医一声令下,师傅二人就忙碌了起来。
腐木之地,又阴潮的情况下,很容易生长出菌类的东西。除了一大片犹如黄花一样的银耳;卫洋和孙思邈都在摘银耳的时候,从树干的夹缝里找到了猴头菌和几种无毒的菌类。
收获不错,至少这一通忙活下,他们的篓子里都被这银耳和菌类给占满了。
看到那些都是宝贝的东西,仰或是孙神医这样的神仙人物,也乐得见牙不见眼。
没办法,不说银耳,光是这猴头菌都是上供的御用之物。平常老百姓要是见到,那都是要拿出来上供的。可他们倒好师傅两人,一人都弄到十来朵。
第四十二章:
既然来到这个时空,就得遵循这个时空的规矩,而且作为来学艺的人,更应该自律谨慎,勤勤恳恳。虽然,卫洋很想一闭眼一睁眼,自己就学成回家。甚至他还郁闷着孙思邈孙神医为什么投胎那么早,要是晚点的话,自己只需要抽取对方一部分的灵识就搞定了。哪里需要千里迢迢跨越千年来唐朝啊。
早饭卫洋本想做个陕西油泼面,但想到正宗油泼面需要自己做面条,而李丰吃过饭后还要赶早进山,所以最后干脆改成臊子面了。
反正面条是现成的,臊子的话,油泼辣子加羊肉,再来一些香菇木耳,青菜和野葱之类的作料就搞定了。
干粮,卫洋给李丰做了土豆丝鸡蛋卷。就是先把土豆丝做成清脆的酸辣土豆丝,然后再卷入鸡蛋煎饼中。
这样吃起来酸辣可口,很开胃不说,也耐饿。
切土豆的时候,卫洋忽然想起,这土豆唐朝似乎没有。
仔细想想,犹记得以前看过的一本关于唐朝的历史小说,上面写美食的时候,主人公将唐朝初期的美食批的一无是处。
因为现代的各种蔬菜这个时代没有就不说了,唐朝还没有玉米,没有红薯,连南瓜和西瓜都没有,冬瓜倒是有,可它老人家这会儿还在南方丛林里呢。
除了各种引进的名为番菜的蔬菜,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小麦和粟米之类。
呃!于是当时卫洋就郁闷了,读书的时候他没怎么仔细想过,看到小说上写的,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以为的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其实一开始是很穷的?
想想要是红薯,土豆和玉米这样的具有粮食作物功能,又各种不太选择土地质量的农作物早点出现,那么历史很有可能就要改写了。
切完五个土豆,确定今天连午饭想吃的土豆丝鸡蛋卷都够了,卫洋依然的将剩下的装回了空间,这东西不属于这个时代,自己借着空间的便利能带过来就不错了,还是别太圣母的贡献出去让人种植。万一历史改变什么的,那他就是罪大恶极。
在这个时代的烹饪水平太贫瘠的情况下,早饭卫洋又以他三流的水平赢得了各种赞叹,不管是孙思邈还是李丰都拿出牛人两个胃袋儿的架势,将半锅面条给吃了个干净。就这还一人又来了两个土豆丝卷饼才叫够。
“这个什么土豆丝卷饼很不错。”孙神医拍拍肚子摸摸嘴,一脸的满足,完了又看向正装干粮的李丰,“小丰啊,一会儿别都带走了,老道今天还要上山采药。”
“啊,先生,你不是说今天在家晾晒昨天采的吗?”李丰拿着荷叶包,说话间已经装了五六个卷饼了,那速度,生怕晚一点别人就给抢住了。
孙思邈眼盯着李丰的动作没有阻拦,但身体已经不由自主的往橱柜方向去了。不一会儿也拿出一个荷叶包来,走过去要给自己装干粮。
李丰看到孙思邈的样子,知道自己想要将盆里的十几个卷都带走是不可能了。留念的看了一眼,才笑呵呵的对卫洋道:“洋洋,今天哥哥一定给你打一只又肥又大的野猪回来。”
卫洋:-_-!小爷看着是那么想吃野猪肉的人吗?╭(╯^╰)╮哼!不过,别说,小爷做人的这些年还真没吃过野猪肉。
“小卫,上午你就跟着我去采药吧。”孙思邈将五个鸡蛋卷小心翼翼的包好。虽然他的医术很好,但作为平民吃细粮的时候还是很少的,再加上时常要接济一些穷苦人家,孙老道对于吃细粮很是仔细。
并且他发现卫洋拿出的东西,总是特别的香甜,吃了之后似乎还对他的修为有帮助。至于卫洋能莫名其妙的拿出东西,这个他想想就不那么惊奇了,毕竟对方是一个能穿越时空的修道者,身上有件传说的储物神器也不为过。
卫洋对于孙老道的提议没有意见,况且根据他吸收的灵识记忆,中医更讲究和注重实地教学,要真坐家里拿本书,弄几个教案什么的,就算到时候满腹经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现代的时候,人们常说,找中医就要找年纪大的,这其实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自古以来中医都是越老越香,越老给病人看病治病也越是老道。毕竟中医不像西医那样,会用仪器就行,各种仪器齐上,然后再来个对号入座就搞定了。
别的不说,我们就拿诊脉来说,这个在现代人所谓的常识里,应该是中医的首门功夫,可惜,就是这个首门功夫,很多行医了好多年的中医,也不一定能手到病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脉象,不同的病,不同的脉象,光这一点,就够很多人用一辈子来学了。
虽然有句话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可治之病。
但不还有一句话不是也说了:行医三年,天下无可治病之方吗?
从这就可以看出,学习中医或许纸上谈兵,只沾皮毛很容易,但想要深入懂得中医,并非一朝一夕的。
所以很多时候,中医弟子都用经年累月的给病人看病积累经验,从而慢慢成就一代神医。
不管怎么样,对卫洋来说,他现在肚里是有点中医知识,但想要出神入化到可以为他自己看病,进而炼丹,却是需要在眼前的这位经过历史验证的药王孙神医这里深造一番。
送走李丰,孙思邈给卫洋找个了背篓,就领着人出门了。
四月的暮春时节,其实很多草药都还没到采摘时节,但孙神医的药一向是他自己亲手采摘,晾晒到配置,所以药材几乎从来都是紧缺的。
不过今天这一趟主要在于对卫洋进行一番医药知识的考察,进而教学。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事实上,就算孙思邈是位慈善厚道的神医,也不可能这样收徒的第二天就快速进行教学的,更别说卫洋还是个外时空的来者。
之所以有这么一出,更多的或许昨晚事件之后的愧疚。
从山脚采了一根,紫白色花骨朵,长得跟排队的铃铛似的野草,孙神医转身将其递给卫洋。
卫洋一开始还不明白这位神医这是个什么一样,路边的狗尾巴草也比这个好看吧。
走在前面的孙思邈,三步之后见背后还是人说话,回头一看,呵!他的小徒弟还在纠结那花好不好看呢。一巴掌拍过去,忍笑道:“你当是出来春游啊,赶紧给为师说说,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哦!原来是要考他啊。卫洋恍然。
不得不说偷来的中医学问,就是没自己学的更加深刻,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抛到脑后面。
不过,还算这灵识一旦融合,就算是卫洋自己的记忆了,所以盯着那花骨朵半晌,就笑道:“这个在我们那边叫半边莲,并头草,或者牙刷草,韩信草。开花时节在五月或者十月,果实期是六月,十一月。常生于田间地头,夏秋二季可采摘。
此药性寒,味辛还苦。”
“功效呢?”
“功效,哦,它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像是喉咙肿疼,毒蛇咬伤,跌扑伤疼,水肿,黄疸和疔疮肿毒都可以用它入药。”
“恩,不错,不错。”孙思邈赞赏的看了一眼卫洋,随即又问道,“那如何用它治疗疔疮肿毒?”
“单味内服外敷就可以了。”卫洋说着,“毒蛇咬伤的话,也可以这样用。但是它要治疗肾性水肿的话,则需要配于车前子等;黄疸炎症的话需要配以紫参,蒲公英等。”
“好,不错!”孙思邈满意的点头,然后继续像前走。
随后的一个小时,但凡是他老人家看得上的药草,都要拿来让卫洋解说了一遍。不过,由于卫洋脑袋的知识可谓是中西医结合,又有唐朝以后的众多中医大家的研究成果在内,一番下来,直接就把孙思邈孙神医给折服了。
“看来……”两个多小时后,孙思邈在山涧找个了石头上坐下,看着卫洋感叹道,“医药知识你是不缺的,要说缺的话,只缺一些门道而已。”
门道。卫洋在心里苦笑,可不就是这些门道,让华夏五千年中医文化最后沦落为骗子之流。
“既然你拜在我门下,那这门道为师也不会私藏。”孙思邈说着看向卫洋,“只是……”
卫洋接收到孙神医的眼神,心中似乎猛然明白了什么。
想了想道:“五年之内,不出意外的话,我不会离开这里。”
“好。”孙思邈呵呵笑着点头,“关于医药上的初级知识我也没什么教给你的,你现在的知识已经够用,若是还想深入,可以自己慢慢的研究。”
“是的师傅。”
“至于所谓的门道,我们就回去再说。”说着,指了指石头不远处的一片树丛道,“去吧,我刚刚看你看了那边半天,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今天你的表现不错,就当为师陪你出来春游吧。”
呃!卫洋尴尬的有些不知所措。要是被后世人知道,他拜在孙思邈的门下,还这么一心二用,恐怕用口水都得淹死他。
“呃,那个,我就是,就是刚刚看到几样比较熟悉的野菜而已。”
“……。”孙思邈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笑完又道,“小卫啊,看你的样子,或许以后在药膳上,会比炼丹上更有成就。”
卫洋:~~o(>_<)o ~~被调侃了!
“哈哈,真的如此,那为师可就口福了。去吧去吧,这一带我最近都转悠过了,能采摘的也都采了。万一你说的那什么到来的话,我们就下个月再来转一圈吧。”
“哦。”卫洋点头,“那师傅,您在这边坐一会儿,我去看看。”说着就往之前看的那片灌木丛边跑。
孙思邈在后面看他莽莽撞撞的,想到,果然还是个孩子,不得不出声提醒,以防里面有蛇。
卫洋后知后觉,虽然他知道不管什么蛇,见到他都得退避三尺,但别人不知道啊。他已经暴露了一些东西了,其他的还是隐蔽了点好。
在地上随便捡了跟棍子,对着前方的灌木丛一阵敲打。自然是除了各种草叶,树叶被他敲掉,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跨过那遮挡在外的灌木丛,卫洋找到自己灵识看到的东西。果然!
“呵呵!”卫洋看到眼前一大片朽木以及朽木上的东西,只差叉腰哈哈大笑了。传言这野生的银耳可是很少的,没想到运气这么好,第一天出门就被他碰到了这么一大片。而且看情况还很不错。估计也与最近的天气有关吧。
看到那一大片银耳,卫洋估计自己一个人采摘的话恐怕要耽搁不少时间,转身去叫了孙思邈。
孙神医原本看着自己小徒弟快快乐乐的,心里很有天伦之乐的愉快。忽然听见小徒弟叫他,以为出了什么事儿,赶紧过去。
只是让孙神医这么也没想到的话,他的小徒弟居然有这样的运道。
“这……”孙神医作为药王,见过最多的就是动物植物,一切可以用于药的东西,这白木耳他自然是也见过。但这样大面积的,野生的,却是第一次见到。“一下子长了这么多,恐怕也与最近十来天的炎热天气有关。”
“师傅,这些现在都可以采摘了。我们都摘回家吧,放在这边,万一天气变化,就得全毁了。”
“哦。摘!”孙神医一声令下,师傅二人就忙碌了起来。
腐木之地,又阴潮的情况下,很容易生长出菌类的东西。除了一大片犹如黄花一样的银耳;卫洋和孙思邈都在摘银耳的时候,从树干的夹缝里找到了猴头菌和几种无毒的菌类。
收获不错,至少这一通忙活下,他们的篓子里都被这银耳和菌类给占满了。
看到那些都是宝贝的东西,仰或是孙神医这样的神仙人物,也乐得见牙不见眼。
没办法,不说银耳,光是这猴头菌都是上供的御用之物。平常老百姓要是见到,那都是要拿出来上供的。可他们倒好师傅两人,一人都弄到十来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