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初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永和宫主最新章节!
●康熙欲带着除了太子之外的七位皇子再次亲征葛尔丹的事他自己已然在心里定了大半了,该预备的也已然预备得差不多了,因此头一次在大朝会上提及此事,征讨葛尔丹本是大事,这种事早就在南书房里议论得差不多了,大朝会上提及此事,多半是大事已定,却不曾想第一个出来反对他出兵的是胤。
胤在朝堂上轻易不吭声,若是对康熙或太子、大阿哥、三阿哥的话有疑问,多半是私底下父子们在一处议论朝政的时候才会说出口,康熙也多半会耐心地讲给他听,也能听出他对朝政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只是自觉年轻,怕当众出丑这才不肯多言。
可是这次胤却开口说话了,“儿子以为皇阿玛不宜亲征葛尔丹。”
康熙略一皱眉,“胤你可有论述?你若只是逞小儿女意气,仔细朕要罚你。”
胤斜眼看了一眼胤嘴角微微一扯,“皇阿玛,四弟想必是舍不得皇阿玛您亲征劳顿,请皇阿玛勿要怪罪,他岂知我大清虎狼之师,定能马到功成。”
太子也上前了一步道,“是啊,皇阿玛,四弟必是忆及上次皇阿玛身染小恙,忧心皇阿玛的身子骨……”他明知道大阿哥是在显摆自己的长兄风范,心里也只得暗暗咒骂两句,亦替胤求情。
康熙则道,“你们俩个不必急着替他说话,你们让他自己说吧。”
满朝文武又将目光集中在了每日临朝,话却不多的少年胤身上,这两三年他们品度着他,只觉得他不苟言笑,少言寡语,眼睛却是晶亮晶亮的,也是将“临朝听政”这四个字做得最到位的,果然每次只是听政·轻易不肯说话,却不是傻愣愣的听着,有时能瞧出他有话说,却悄悄忍住了·多半是私下里说了。
所谓君心难恻,可为臣子的哪个不想自己能明了皇上的喜好,在皇子们中间多头下注?太子虽好,可惜身边早被索额图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大阿哥身边有明珠一党,那些有本事有野心却不得索额图和明珠喜欢或者只是边缘人物,哪个心里不想着再“图谋”上进赌上一赌·便是不赌出个泼天的富贵来,能晓得皇子们的本事和皇上喜欢哪个,也是于前程大大有益的。
胤趁着众人议论此事,悄悄地拟好了腹稿,“儿子以为皇阿玛今年亲征葛尔丹有两不宜,头一宗不宜是师出无名,葛尔丹虽不识好歹不肯来木兰猎场与皇阿玛您会盟,却未有什么大罪·皇阿玛以此为由征讨,恐蒙古诸王不服;二一宗不宜是蒙古连着两年大旱,今年是难得的水草丰美之年·蒙古人心思定,想借此休养生息,皇阿玛此时兴兵,恐蒙八旗不肯用全力;三则前两年不止关外大旱,关内年景也不甚好,户部所屯粮草虽够大军出征之后,后续粮草却要等秋粮入库。若皇阿玛肯缓一年,正好趁着今年风调雨顺,关内粮食入京屯积粮草,秣兵厉马静待葛尔丹之变。”
康熙听到胤讲到户部时微微皱了眉·“马齐,四阿哥所言可确有其事?”
马齐也是主张今年不要征讨葛尔丹的,听见四阿哥把他想说的全说了出来正在奇怪四阿哥怎么知道户部的家底,忽然听见皇上指着他问话,连忙施了一礼道,“四阿哥所言非虚·奴才所备粮草,的确只够大军半旬之用,多了便要等秋粮了……”
“胤你与蒙古诸王最是要好,怎么你说得与老四说得全然不同?”
胤本来与蒙古诸王便多是酒肉朋友,酒桌上一个个大拍胸脯说起葛尔丹来都恨不得立时食吃肉啃其骨,“儿子与蒙古诸王议论葛尔丹时,他们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便平定了葛尔丹之乱……康熙听见两个儿子说得完全不同,又问太子,“胤你又如何看?”
胤与蒙古诸王也是极相熟的,当下犹疑了一下道,“儿子听过几个人私下里讲,连着旱了两年,牛马都瘦得很,刚盼着今年能多牧些牛羊,朝庭又要兴兵······只是那些人不过是萤火之光······皇阿玛一声令下,岂有不出兵的道理。”胤说得几个理由,什么户部没准备好粮草啊,蒙古人不乐意啊,说起来都是枝节,这些枝节也不是不能解决的,最要紧的其实是师出无名四个字,大阿哥和胤说来说去,谁也未曾触及到这一点。
康熙最顾及的也是师出无名四个字,说起来自从清兵入关坐稳了汉着的江山,最不服气的便是蒙古,葛尔丹只是其中一个性情爆燥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中真有胆识也真有能力造反的一个,有些人根本是暗中赞成葛尔丹的,那些与葛尔丹为敌的,多半也是因私仇,葛尔丹虽未曾会盟,却也未曾明面上谋反,自己现下便亲征征讨,的确是师出无名。
“儿子以为征葛尔丹宜缓不宜急,葛尔丹生性鲁莽、胆大包天,却是个有勇无谋的,皇阿玛您只需调动兵马,备齐粮草,葛尔丹经过这一年的休息生息,最迟来年定会兴兵,到时皇阿玛您再行征讨,正是师出有名。
康熙想了想,又看了一眼众大臣,征讨葛尔丹的事本来就是他一力主张,只是这些年他乾纲独断,在几件大事上都是力排众议,先是平定了三藩后又平定了台湾,便是头一次征葛尔丹也是大胜,大臣里已然少有人站出来反对他,没想到出来反对的是胤,让他有些犹疑的也是胤,“你们怎么看?”
康熙的话一出口,大臣们这才晓得皇上的心思竟被四阿哥说得活络了,憋了许久的众人开始说话了,头一个站出来的就是马齐,马齐刚才只是粗略的说了户部粮草有些不足,现在雄辩滔滔说起此事出征不宜头头是道,末尾说道,“皇上若是来年出征,奴才必定保皇上兵马粮草充足,若是后年出征,奴才定能保皇上绝无后顾之忧。”说起来就是今年若是勉强出征是可行的,但是粮草上实在有些不足。
后来又是几位汉臣,说得也是师出无名这件事,有几位在京里的蒙古王公说法虽隐晦,也说出了若是今年出兵,蒙古怕是多有为难。
当然也有力主出征的,这些人多半是八旗将领了,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大阿哥。
康熙想了想,“此事再议,你们都拟出个章程来,明个儿再行议论。”接着又留了几位内大臣商议此事。
胤则是坐在永和宫里低头瞧着自己的手,竟是微微发颤的,他头一会在大朝会上长篇大论,所说之事又是违逆了皇阿玛的意思的,虽说当场是极镇定的,散了朝却只觉得腿有些发软,勉强支撑着自己往永和宫而来给额娘请安,坐下来却只觉得腿有千斤重。
秀儿自是听说了胤在大朝会上大出风头的事,忧心之余又有我家有儿初长成的感慨,胤的性格说起来是有些像她的,遇事若无把握从来都是引而不发的,年纪轻轻有这样的性子说起来不算是好事,若是不知道他的人,必会以为他无有什么主张,这次能在大朝会上颇有条理的劝皇上不要在今年用兵,无论成与不成,都是极好的,秀儿招了招手让他过来,胤勉力站了起来,走到秀儿身侧,坐到了脚踏上,“儿子累……”胤枕到秀儿的腿上说道。
秀儿摸着他的头,“你对这事儿想了多久?”
“儿子皇阿玛说要征讨葛尔丹始,便觉有些不对,听着那些大臣只知附和皇阿玛,太子只知想要立战功,太子想着皇阿玛走了他能监国,一个个都在旁边鼓动着,皇阿玛也是雄心勃勃,儿子却是越想越不对,让多尔济与几位蒙古台吉探听消息,又与顾师傅商议许久,更去户部要了这两年的库存,这才在今日朝堂之上禀告了皇阿玛······”胤抬头看向母亲,“额娘……儿子做得可对?”
“为臣子的要为君分忧,为君尽忠,为人子的要孝顺正直,你若只是一心为国为了你皇阿玛,便是说错了亦没有什么不对的。”秀儿摸着他的头道,“难为你为了今日之事,肯去问人,肯去动心思,这人在世上没别的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凡事不用脑子想,偏听偏信只用耳朵听,眼睛看,不求甚解。”
“皇阿玛不会生儿子的气吗?”
“你皇阿玛岂是那种会因旁人说了实话而生气的昏君?他更不会只因你几句话便将真得不出兵了,必定是要与众大臣商讨一番,他们自有章程。”
“他们若是自有章程,为何当初不与皇阿玛说?”
“你皇阿玛前几次乾纲独断,开疆拓土平定四野,那些个大臣们他们都是吃了亏的,就算晓得不妥,又岂会再出头?你今个儿开了个头,你皇阿玛未曾当面驳了你,他们必定会趁势而起,到时你皇阿玛自有公断。”RS
●康熙欲带着除了太子之外的七位皇子再次亲征葛尔丹的事他自己已然在心里定了大半了,该预备的也已然预备得差不多了,因此头一次在大朝会上提及此事,征讨葛尔丹本是大事,这种事早就在南书房里议论得差不多了,大朝会上提及此事,多半是大事已定,却不曾想第一个出来反对他出兵的是胤。
胤在朝堂上轻易不吭声,若是对康熙或太子、大阿哥、三阿哥的话有疑问,多半是私底下父子们在一处议论朝政的时候才会说出口,康熙也多半会耐心地讲给他听,也能听出他对朝政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只是自觉年轻,怕当众出丑这才不肯多言。
可是这次胤却开口说话了,“儿子以为皇阿玛不宜亲征葛尔丹。”
康熙略一皱眉,“胤你可有论述?你若只是逞小儿女意气,仔细朕要罚你。”
胤斜眼看了一眼胤嘴角微微一扯,“皇阿玛,四弟想必是舍不得皇阿玛您亲征劳顿,请皇阿玛勿要怪罪,他岂知我大清虎狼之师,定能马到功成。”
太子也上前了一步道,“是啊,皇阿玛,四弟必是忆及上次皇阿玛身染小恙,忧心皇阿玛的身子骨……”他明知道大阿哥是在显摆自己的长兄风范,心里也只得暗暗咒骂两句,亦替胤求情。
康熙则道,“你们俩个不必急着替他说话,你们让他自己说吧。”
满朝文武又将目光集中在了每日临朝,话却不多的少年胤身上,这两三年他们品度着他,只觉得他不苟言笑,少言寡语,眼睛却是晶亮晶亮的,也是将“临朝听政”这四个字做得最到位的,果然每次只是听政·轻易不肯说话,却不是傻愣愣的听着,有时能瞧出他有话说,却悄悄忍住了·多半是私下里说了。
所谓君心难恻,可为臣子的哪个不想自己能明了皇上的喜好,在皇子们中间多头下注?太子虽好,可惜身边早被索额图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大阿哥身边有明珠一党,那些有本事有野心却不得索额图和明珠喜欢或者只是边缘人物,哪个心里不想着再“图谋”上进赌上一赌·便是不赌出个泼天的富贵来,能晓得皇子们的本事和皇上喜欢哪个,也是于前程大大有益的。
胤趁着众人议论此事,悄悄地拟好了腹稿,“儿子以为皇阿玛今年亲征葛尔丹有两不宜,头一宗不宜是师出无名,葛尔丹虽不识好歹不肯来木兰猎场与皇阿玛您会盟,却未有什么大罪·皇阿玛以此为由征讨,恐蒙古诸王不服;二一宗不宜是蒙古连着两年大旱,今年是难得的水草丰美之年·蒙古人心思定,想借此休养生息,皇阿玛此时兴兵,恐蒙八旗不肯用全力;三则前两年不止关外大旱,关内年景也不甚好,户部所屯粮草虽够大军出征之后,后续粮草却要等秋粮入库。若皇阿玛肯缓一年,正好趁着今年风调雨顺,关内粮食入京屯积粮草,秣兵厉马静待葛尔丹之变。”
康熙听到胤讲到户部时微微皱了眉·“马齐,四阿哥所言可确有其事?”
马齐也是主张今年不要征讨葛尔丹的,听见四阿哥把他想说的全说了出来正在奇怪四阿哥怎么知道户部的家底,忽然听见皇上指着他问话,连忙施了一礼道,“四阿哥所言非虚·奴才所备粮草,的确只够大军半旬之用,多了便要等秋粮了……”
“胤你与蒙古诸王最是要好,怎么你说得与老四说得全然不同?”
胤本来与蒙古诸王便多是酒肉朋友,酒桌上一个个大拍胸脯说起葛尔丹来都恨不得立时食吃肉啃其骨,“儿子与蒙古诸王议论葛尔丹时,他们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便平定了葛尔丹之乱……康熙听见两个儿子说得完全不同,又问太子,“胤你又如何看?”
胤与蒙古诸王也是极相熟的,当下犹疑了一下道,“儿子听过几个人私下里讲,连着旱了两年,牛马都瘦得很,刚盼着今年能多牧些牛羊,朝庭又要兴兵······只是那些人不过是萤火之光······皇阿玛一声令下,岂有不出兵的道理。”胤说得几个理由,什么户部没准备好粮草啊,蒙古人不乐意啊,说起来都是枝节,这些枝节也不是不能解决的,最要紧的其实是师出无名四个字,大阿哥和胤说来说去,谁也未曾触及到这一点。
康熙最顾及的也是师出无名四个字,说起来自从清兵入关坐稳了汉着的江山,最不服气的便是蒙古,葛尔丹只是其中一个性情爆燥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中真有胆识也真有能力造反的一个,有些人根本是暗中赞成葛尔丹的,那些与葛尔丹为敌的,多半也是因私仇,葛尔丹虽未曾会盟,却也未曾明面上谋反,自己现下便亲征征讨,的确是师出无名。
“儿子以为征葛尔丹宜缓不宜急,葛尔丹生性鲁莽、胆大包天,却是个有勇无谋的,皇阿玛您只需调动兵马,备齐粮草,葛尔丹经过这一年的休息生息,最迟来年定会兴兵,到时皇阿玛您再行征讨,正是师出有名。
康熙想了想,又看了一眼众大臣,征讨葛尔丹的事本来就是他一力主张,只是这些年他乾纲独断,在几件大事上都是力排众议,先是平定了三藩后又平定了台湾,便是头一次征葛尔丹也是大胜,大臣里已然少有人站出来反对他,没想到出来反对的是胤,让他有些犹疑的也是胤,“你们怎么看?”
康熙的话一出口,大臣们这才晓得皇上的心思竟被四阿哥说得活络了,憋了许久的众人开始说话了,头一个站出来的就是马齐,马齐刚才只是粗略的说了户部粮草有些不足,现在雄辩滔滔说起此事出征不宜头头是道,末尾说道,“皇上若是来年出征,奴才必定保皇上兵马粮草充足,若是后年出征,奴才定能保皇上绝无后顾之忧。”说起来就是今年若是勉强出征是可行的,但是粮草上实在有些不足。
后来又是几位汉臣,说得也是师出无名这件事,有几位在京里的蒙古王公说法虽隐晦,也说出了若是今年出兵,蒙古怕是多有为难。
当然也有力主出征的,这些人多半是八旗将领了,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大阿哥。
康熙想了想,“此事再议,你们都拟出个章程来,明个儿再行议论。”接着又留了几位内大臣商议此事。
胤则是坐在永和宫里低头瞧着自己的手,竟是微微发颤的,他头一会在大朝会上长篇大论,所说之事又是违逆了皇阿玛的意思的,虽说当场是极镇定的,散了朝却只觉得腿有些发软,勉强支撑着自己往永和宫而来给额娘请安,坐下来却只觉得腿有千斤重。
秀儿自是听说了胤在大朝会上大出风头的事,忧心之余又有我家有儿初长成的感慨,胤的性格说起来是有些像她的,遇事若无把握从来都是引而不发的,年纪轻轻有这样的性子说起来不算是好事,若是不知道他的人,必会以为他无有什么主张,这次能在大朝会上颇有条理的劝皇上不要在今年用兵,无论成与不成,都是极好的,秀儿招了招手让他过来,胤勉力站了起来,走到秀儿身侧,坐到了脚踏上,“儿子累……”胤枕到秀儿的腿上说道。
秀儿摸着他的头,“你对这事儿想了多久?”
“儿子皇阿玛说要征讨葛尔丹始,便觉有些不对,听着那些大臣只知附和皇阿玛,太子只知想要立战功,太子想着皇阿玛走了他能监国,一个个都在旁边鼓动着,皇阿玛也是雄心勃勃,儿子却是越想越不对,让多尔济与几位蒙古台吉探听消息,又与顾师傅商议许久,更去户部要了这两年的库存,这才在今日朝堂之上禀告了皇阿玛······”胤抬头看向母亲,“额娘……儿子做得可对?”
“为臣子的要为君分忧,为君尽忠,为人子的要孝顺正直,你若只是一心为国为了你皇阿玛,便是说错了亦没有什么不对的。”秀儿摸着他的头道,“难为你为了今日之事,肯去问人,肯去动心思,这人在世上没别的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凡事不用脑子想,偏听偏信只用耳朵听,眼睛看,不求甚解。”
“皇阿玛不会生儿子的气吗?”
“你皇阿玛岂是那种会因旁人说了实话而生气的昏君?他更不会只因你几句话便将真得不出兵了,必定是要与众大臣商讨一番,他们自有章程。”
“他们若是自有章程,为何当初不与皇阿玛说?”
“你皇阿玛前几次乾纲独断,开疆拓土平定四野,那些个大臣们他们都是吃了亏的,就算晓得不妥,又岂会再出头?你今个儿开了个头,你皇阿玛未曾当面驳了你,他们必定会趁势而起,到时你皇阿玛自有公断。”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