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中星大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之商海惊涛最新章节!
双方既然是旧识,杨星明显又有结交关子平之意,谈起来气氛就十分融洽。杨星也没说多少客套话,关子平和他谈起希望中星在上海的投资多多益善,他就立即拿出了几份大项目的意向书让关子平过目。
其中头一桩就是杨星曾答应前任市长参与建设的上海洋山港码头,前任市长虽然失势下狱,但关子平仍希望杨星能继续合作。因为洋山港一旦建成,将会使得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大幅翻倍,对上海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和进军国际大都会至关重要。何况现在洋山港一二期码头和配套区域都已建成,对于参与建设的中星集团来说也很有吸引力,他当然希望杨星不要半途而废。
此外杨星想摆脱中星和上海的冷战局面,就希望能像香港那样,重点在上海开发几个有标志性的项目。杨星心知肚明,像这样即将步入〖中〗央领导层的人物,一般的礼物他是看不上眼的。想得到他青睐,最直接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为他在上海执政时的政绩增光添彩。
当初他和前任市长虚与委蛇,就是用洋山港做饵稳住了对方。如今想巴结别人关子平当然不能只有洋山港这一个大礼包,他可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为关子平准备了几张大礼单。第一份礼单他就提出如今上海作为中星集团大中华区总部,可最近的东方星城规模上已沦为九大星城之末,连后起的东北星城和海南星城的面积都不如,实在辜负上海〖中〗国经济中心的名声,他希望上海政府提供地段,他打包票,可以把东方星城规模扩大十倍!
东方星城的建设好还要和上海市政府商量后才能拍板,但这第一份礼单的核心最出乎关子平预料的是杨星指出,要扩大产业基地不难,但难在如何吸引高技术制造业人才前来,于是他提出中星愿意协助上海市做这个筑巢引凤的工作。长期投资建设上海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和工程师。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曾经一度也是制造中心。改革开放前。上海拥有的众多轻重工业品牌一度作为登上了国内第一,中星曾收购合作过的上海轻工业著名品牌包括凤凰自行车、中华牙膏等都是驰名全国著名品牌的老字号,可以是中星品牌的奠基石。即使现在,上海工业制造能力依旧名列前茅。杨星发家之地九都虽然如今引领中西部制造业潮流,但和上海比起来仍相差不可以道计。
即使是作为国内高端制造业翘楚的星辰制造,虽然领先国内同行快上一些一步,但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仍有许多课要补。这都涉及到高端制造人才的差距上。西方制造大国英、德、美、日等都拥有上百年工业史,制造传统一脉相承,有很深的技术积淀。就是俄罗斯师承原苏联,韩国偷师〖日〗本,在制造行业也开拓出一片擅长领域。反观国内,前三十年学苏联,近二十年转头学日美西方,即使很刻苦。在低端制造方面有一定人力和规模优势。但在高端和精密制造方面,缺口依然很大。
而且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扩招严重挤占了以往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资源,许多大学生四体不勤,动手能力很差,还心高气傲。许多时候宁可跑到北上广去当蚁族,也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造成国内高级技工和专业工程师数目匮乏,同国外高端制造业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扩大趋势。
当初杨星在中原时就建议星空人力出资,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批专业性强的高级职业教育学校,如今几年过去,成效相当显著。这几年中原省外出务工人数连年下降,年递减10%左右。而省内新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许多人经过学习培训,进入就近市镇工厂工作,这既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又提高了中原省制造实力,还拥有了大批技术骨干,创造出极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其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居功至伟。
而星空人力也从中提拔了大批合适人才走上集团各个关键岗位,中星各制造企业实力也自然水涨船高,对同行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不少有实力企业也开始和地方政府联手,培养对口人才,即使实力相当不够不足,许多企业联合起来聘请星空人力这样的教育企业代为培训,也成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原省的职业教育改革之所以搞得风风火火,还有一个意想不到优势。由于省内人口众多,又缺乏知名大学。许多本省考生原来深造只有高考这一条独木桥可走,想上好大学还需要跨省报名,竞争异常激烈。
而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比大学学期短,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中原省教育机构承认高职教育学历,即使参加工作,依旧能再参加大学学习,这让许多中原学子砰然心动。这几年中原省的职业教育生源不但满足省内需要,还向周围几省发展。中原高职学校中星空人力重点培养的几所学校学生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毕业后能迅速马上上岗,不少还成为技术骨干,是许多企业争抢的人才。中原省职业教育招牌也算是在全国打响,受到了〖中〗央嘉奖,要求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上海对中原高职教育改革也是暗自羡慕,相比中原缺乏名校,上海名校众多反而成了劣势。本地人既然能轻松上名校,对于像父辈那样在生产一线流汗当一工人自然没劲头,现在上海许多工厂里都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才人员做生产主力,因此对于加强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本土专业人才的想法很强烈。
杨星就提议想在上海复制中原的成功模式,成立一个连锁高职教育机构,特别是中星将要建设一所属于自己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大学——中星大学,中星大学没有放在集团总部所在的香港,而是设在上海这里,还将作为上海高职教育连锁机构的代表,仅这一点就表明中星植根上海的意思了。
用杨星的话说,中星大学并不是普通大学,形式类似于麦当劳的汉堡大学,只对内部员工开放,主要用来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经营管理及领导力发展培训,确保中星在运营管理、服务管理、产品质量及清洁度方面坚守统一标准,这也是韦尔奇主政中星后一直强调的一点。
员工内部培训是几乎所有大跨国公司都要面临的核心问题,特别经过多次收购后,公司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连日常语言交流都成问题,又怎样形成凝聚力和接受共同的企业文化呢?中星此前一直在这方面下大功夫琢磨摸索,从“十方俱灭”表面无为而治,实际互相分工互相制约,到现在韦尔奇又提出制定标准、统一标准和执行标准,杨星经过股市动荡和私有化后,最终决定还是走〖中〗央集权的路子。
同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驻扎在世界各处的企业和门店对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储备和培养必须对此作出准备,以前简单的员工培训班已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总部考虑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既然是自己的企业大学,以杨星对人才的重视和一向大手笔投入的习惯,他一下子就拿出20亿美元,打算在全球建设5所中星大学,第一所就设在上海。
4亿美元的中星大学外加承诺未来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美元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杨星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让关子平非常感动,要知道06年上海教育经费预算只有150亿人民币出头,杨星的投入换成人民币有40多亿,相当于全市教育经费四分之一,实在是雪中送炭。
除了投资上海高职教育外,杨星还愿意为上海市树立城市新形象出一份力,那就是在东方之星大楼旁,协助上海市建设一所全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政府的多年夙愿,当初上海浦东刚开发,市里就在核心区域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留出了地方,要建设几幢作为上海新地标的摩天大厦,拉高上海城市天际线,让外人看了叹为观止。这就是如今的上海金茂大厦、东方之星大楼和规划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
这三幢大楼呈“品”字型排列,金茂大厦曾当过一段时间全国第一高楼,而杨星挤掉〖日〗本人把上海金融中心改成东方之星,高度也一度压过台湾101大楼,做过一段时间世界第一高楼。要不是香港摘星楼横空出世,以超过千米的总体建筑高度夺得世界第一高楼冠军,东方之星还能作更长的世界第一高楼。即使这样,放眼全球,能在一个如此狭小地域内云集每座高度都超过四百米超高摩天大楼的,也只有上海了。
双方既然是旧识,杨星明显又有结交关子平之意,谈起来气氛就十分融洽。杨星也没说多少客套话,关子平和他谈起希望中星在上海的投资多多益善,他就立即拿出了几份大项目的意向书让关子平过目。
其中头一桩就是杨星曾答应前任市长参与建设的上海洋山港码头,前任市长虽然失势下狱,但关子平仍希望杨星能继续合作。因为洋山港一旦建成,将会使得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大幅翻倍,对上海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和进军国际大都会至关重要。何况现在洋山港一二期码头和配套区域都已建成,对于参与建设的中星集团来说也很有吸引力,他当然希望杨星不要半途而废。
此外杨星想摆脱中星和上海的冷战局面,就希望能像香港那样,重点在上海开发几个有标志性的项目。杨星心知肚明,像这样即将步入〖中〗央领导层的人物,一般的礼物他是看不上眼的。想得到他青睐,最直接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为他在上海执政时的政绩增光添彩。
当初他和前任市长虚与委蛇,就是用洋山港做饵稳住了对方。如今想巴结别人关子平当然不能只有洋山港这一个大礼包,他可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为关子平准备了几张大礼单。第一份礼单他就提出如今上海作为中星集团大中华区总部,可最近的东方星城规模上已沦为九大星城之末,连后起的东北星城和海南星城的面积都不如,实在辜负上海〖中〗国经济中心的名声,他希望上海政府提供地段,他打包票,可以把东方星城规模扩大十倍!
东方星城的建设好还要和上海市政府商量后才能拍板,但这第一份礼单的核心最出乎关子平预料的是杨星指出,要扩大产业基地不难,但难在如何吸引高技术制造业人才前来,于是他提出中星愿意协助上海市做这个筑巢引凤的工作。长期投资建设上海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和工程师。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曾经一度也是制造中心。改革开放前。上海拥有的众多轻重工业品牌一度作为登上了国内第一,中星曾收购合作过的上海轻工业著名品牌包括凤凰自行车、中华牙膏等都是驰名全国著名品牌的老字号,可以是中星品牌的奠基石。即使现在,上海工业制造能力依旧名列前茅。杨星发家之地九都虽然如今引领中西部制造业潮流,但和上海比起来仍相差不可以道计。
即使是作为国内高端制造业翘楚的星辰制造,虽然领先国内同行快上一些一步,但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仍有许多课要补。这都涉及到高端制造人才的差距上。西方制造大国英、德、美、日等都拥有上百年工业史,制造传统一脉相承,有很深的技术积淀。就是俄罗斯师承原苏联,韩国偷师〖日〗本,在制造行业也开拓出一片擅长领域。反观国内,前三十年学苏联,近二十年转头学日美西方,即使很刻苦。在低端制造方面有一定人力和规模优势。但在高端和精密制造方面,缺口依然很大。
而且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扩招严重挤占了以往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资源,许多大学生四体不勤,动手能力很差,还心高气傲。许多时候宁可跑到北上广去当蚁族,也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造成国内高级技工和专业工程师数目匮乏,同国外高端制造业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扩大趋势。
当初杨星在中原时就建议星空人力出资,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批专业性强的高级职业教育学校,如今几年过去,成效相当显著。这几年中原省外出务工人数连年下降,年递减10%左右。而省内新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许多人经过学习培训,进入就近市镇工厂工作,这既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又提高了中原省制造实力,还拥有了大批技术骨干,创造出极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其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居功至伟。
而星空人力也从中提拔了大批合适人才走上集团各个关键岗位,中星各制造企业实力也自然水涨船高,对同行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不少有实力企业也开始和地方政府联手,培养对口人才,即使实力相当不够不足,许多企业联合起来聘请星空人力这样的教育企业代为培训,也成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原省的职业教育改革之所以搞得风风火火,还有一个意想不到优势。由于省内人口众多,又缺乏知名大学。许多本省考生原来深造只有高考这一条独木桥可走,想上好大学还需要跨省报名,竞争异常激烈。
而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比大学学期短,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中原省教育机构承认高职教育学历,即使参加工作,依旧能再参加大学学习,这让许多中原学子砰然心动。这几年中原省的职业教育生源不但满足省内需要,还向周围几省发展。中原高职学校中星空人力重点培养的几所学校学生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毕业后能迅速马上上岗,不少还成为技术骨干,是许多企业争抢的人才。中原省职业教育招牌也算是在全国打响,受到了〖中〗央嘉奖,要求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上海对中原高职教育改革也是暗自羡慕,相比中原缺乏名校,上海名校众多反而成了劣势。本地人既然能轻松上名校,对于像父辈那样在生产一线流汗当一工人自然没劲头,现在上海许多工厂里都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才人员做生产主力,因此对于加强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本土专业人才的想法很强烈。
杨星就提议想在上海复制中原的成功模式,成立一个连锁高职教育机构,特别是中星将要建设一所属于自己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大学——中星大学,中星大学没有放在集团总部所在的香港,而是设在上海这里,还将作为上海高职教育连锁机构的代表,仅这一点就表明中星植根上海的意思了。
用杨星的话说,中星大学并不是普通大学,形式类似于麦当劳的汉堡大学,只对内部员工开放,主要用来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经营管理及领导力发展培训,确保中星在运营管理、服务管理、产品质量及清洁度方面坚守统一标准,这也是韦尔奇主政中星后一直强调的一点。
员工内部培训是几乎所有大跨国公司都要面临的核心问题,特别经过多次收购后,公司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连日常语言交流都成问题,又怎样形成凝聚力和接受共同的企业文化呢?中星此前一直在这方面下大功夫琢磨摸索,从“十方俱灭”表面无为而治,实际互相分工互相制约,到现在韦尔奇又提出制定标准、统一标准和执行标准,杨星经过股市动荡和私有化后,最终决定还是走〖中〗央集权的路子。
同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驻扎在世界各处的企业和门店对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储备和培养必须对此作出准备,以前简单的员工培训班已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总部考虑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既然是自己的企业大学,以杨星对人才的重视和一向大手笔投入的习惯,他一下子就拿出20亿美元,打算在全球建设5所中星大学,第一所就设在上海。
4亿美元的中星大学外加承诺未来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美元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杨星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让关子平非常感动,要知道06年上海教育经费预算只有150亿人民币出头,杨星的投入换成人民币有40多亿,相当于全市教育经费四分之一,实在是雪中送炭。
除了投资上海高职教育外,杨星还愿意为上海市树立城市新形象出一份力,那就是在东方之星大楼旁,协助上海市建设一所全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政府的多年夙愿,当初上海浦东刚开发,市里就在核心区域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留出了地方,要建设几幢作为上海新地标的摩天大厦,拉高上海城市天际线,让外人看了叹为观止。这就是如今的上海金茂大厦、东方之星大楼和规划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
这三幢大楼呈“品”字型排列,金茂大厦曾当过一段时间全国第一高楼,而杨星挤掉〖日〗本人把上海金融中心改成东方之星,高度也一度压过台湾101大楼,做过一段时间世界第一高楼。要不是香港摘星楼横空出世,以超过千米的总体建筑高度夺得世界第一高楼冠军,东方之星还能作更长的世界第一高楼。即使这样,放眼全球,能在一个如此狭小地域内云集每座高度都超过四百米超高摩天大楼的,也只有上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