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非常的棘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未来接收器最新章节!
单良坤的问题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地下水严重超采,以至于将地下采空的情况,可不仅仅是石门市一个地方的问题,范围也不是仅仅局限在拱天省,而是一个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获得圆满的解决,那么石门市的这次地陷事故就有可能波及到全国。
刘士卿也很担心这个问题,早在银河实业建立之初,因为大规模生产强体饮料的原因,水资源的问题,就曾经引起了刘士卿的注意,捎带着对武灵市地下水的开采情况,也略微有了一些了解。武灵市绝对属于地下水超采的城市,部分地方的地下水基本上已经被采空,也就是说是存在着突然发生地陷的可能性的。
刘士卿的家人,一大半的资产可全都在武灵市,要是武灵市不小心发生了地陷,而且正巧发生在他的家人或者公司、工厂,刘士卿可就没有办法接受了,财产损失,他倒是不在乎,就怕的是人出问题。
拱天省地质局前局长一脸严肃,“从理论上来讲,地陷的成因是因为地下水被严重超采,从源头上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实现地下水回填。具体一点来讲,就是把地表的干净的、无污染的淡水重新倒灌到地下,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那么有可能从根子上解决地陷事故的成因。”
单良坤说道:“既然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那就回填吧。”
前局长摇了摇头,“单副总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地下水在地下的分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小池塘,它被开采的数量是要用万吨来计算的。咱们打个比方,加入一个三口之家,每个月需要用水三吨,那么一年就需要用水三十六吨。一百户三口之家就要用水三百六十吨,一万户就是三十六万吨,如果再算上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再算上从第一口井打下,一直到现在,又过了多少年?咱们就可以算出来是个什么样的数字了?”
单良坤、叶松仁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按照地质局前局长的说法,那就不是几万吨,而是几千万吨、甚至是几十亿吨的事情了。这么大的水量,从什么地方找?只怕把黄河的水全部引过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把石门市一个城市超采的地下水给补上。
郭倩蓉问道:“老局长,每年下雨、下雪的时候,雨水和雪水不是都可以渗透到地下,对地下水层进行补充吗?而且江河湖泊的水也可以对地下水层进行一定的补充呀?”
地质局前局长叹了口气,“问题就在这里。雨水雪水以及江河湖泊的水确实能够通过渗透的方式,把一部分的水补充到地下水层。但是这个补充的量是有限度的,不是说老天降落下来多少雨雪,最后都可以渗透到地下,真正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层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雨水和雪水,要么蒸发掉了,回到大气之中,形成云彩,等着做下一次降雨、降雪的水源,要么就是汇聚到江河湖泊中,顺着大江大河,滚滚东去,汇入大海。
再说江河湖泊,流到大海中的咱们不说,单说河道里面的水,这些年,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河道进行整顿,一个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大石块对河道的底部以及两边进行加固,而且还用水泥将大石块之间的缝隙给涂抹上,这种做法虽然加固了河道,但是同时也减少了江河的水流,对地下水的渗透效应,没有加固前,渗透的值说成是一百的话,那么加固之后,这个值可能只有十几个点,甚至几个点。
这个问题也存在于雨水和雪水的渗透之中。如今城市化加剧,即便是在乡村,人们也追求生活的舒适卫生干净,农村的庭院用混凝土浇汁、铺上砖石等等,大量的柏油路、混凝土路修建出来,城市之中,几乎见不到一丁点的泥土地面,像采用现代手段修建出来的公路以及城市,对雨水、雪水渗透到地下的贡献,几乎就是零。你们可以算一算,如今修建了有多少的路,城市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就可以算出来有多少地下水因为这些的存在,而不能回渗到地下了。
其实地下水超采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现在我们打井的时候,井深是越来越深了,以前可能只需要几米,甚至有的地方,随便拿个铁锹挖上几下,就可以挖一口井出来,就可以得到地下水,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在我们北方基本上绝迹了,我们要想用到地下水,就得打深井。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几百米深,这样做,才有可能把地下水开采出来。可是这个深度的水,是大自然几千年前,甚至是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才积攒下来的水,我们现在把这些水采走了,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没有地下水可以饮用了。”
地质局前局长的话让众人默然,他说的这些话,在座的各位不是不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地下水超采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水井、机井越打越深的现象,单良坤、叶松仁等人也都是知道的,他们也明白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可是不打井,不往深了打,又能够怎么样呢?人们生活要用水,工农业生产要用水,没有水,人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什么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对地下水的超采也是迫不得已为之的事情,毕竟很多地方,除了开采地下水之外,就寻找不到别的可以找到水的法子了,有可能是没有相应的技术,也有可能是本地就没有除了地下水之外的水源。而即便是又有技术,又有水源,对地下水的依赖也是存在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燕京。燕京的常住人口有一千六七百万,而外来和流动人口,差不多有一个亿,这些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围绕着他们所形成的工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已经严重的超出了燕京自身所具有的水资源的量,燕京市除了采用包括开采地下水在内的多种渠道筹集水源之外,每年拱天省还需要调集大量的淡水资源,支援燕京,为此,拱天省临近燕京的部分县市,原本有很多地方都是种植水稻的,也都被逼无奈,只能改种玉米、小麦之类的对水条件要求不是那么高的农作物了。
这也就是说如果人们的生活想改善,国家还要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要增强国力,那么对地下水的开采就不可能停止。如此一来,地下水被超采的现象就会越来越普遍,地下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悬空区,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悬空区都是有可能塌陷的。
地质局前局长接着说道:“回填地下水是解决地陷现象的最好办法,但是采用这种办法有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大量的回填的淡水从何而来,用海水肯定是不行的。如果用海水的话,地下的所有淡水资源都会被污染,至少要变咸,如果海水是污染过的,那么地下水也会被污染。如果地下水被污染了,那么在这片地下水上空的土地,就有可能变得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花草树木,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最好就是用淡水回填,最好还是纯净淡水。
第二,就是回填的技术怎么解决?想用雨雪渗透的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慢了,比蜗牛的速度还要慢上几千几万倍,而且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实在太差,很不现实。另外把淡水直接倾注到水井之中,这种方法也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这里面的问题就是渗透的速度太慢,毕竟绝大多数地下水都不是以河流湖泊这样的形势存在的,而是以地下含水层的方式存在的,这样的话,水要想重新回到地下含水层之中,就不像流入江河湖泊那么简单了。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监测的问题,地下水回填多少,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数字,至少也是差不多的,多了,还好说,要是少了,回填的淡水数量不够,就没有办法重新恢复对地表土地的支撑作用,到时候,回填了,也是白搭。
好了,各位首长,我的话说完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该怎么做,就请各位首长指示吧。”
会议室内没有人说话,地质局前局长说的话把地陷现象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办法,全都说了出来,而且也说得很明白。但是也正因为他说的太明白、太清楚了,单良坤、叶松仁等人才募然发现地陷现象看似简单,但是真正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的棘手,非常的难办。
难呢,难以上青天。
单良坤的问题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地下水严重超采,以至于将地下采空的情况,可不仅仅是石门市一个地方的问题,范围也不是仅仅局限在拱天省,而是一个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获得圆满的解决,那么石门市的这次地陷事故就有可能波及到全国。
刘士卿也很担心这个问题,早在银河实业建立之初,因为大规模生产强体饮料的原因,水资源的问题,就曾经引起了刘士卿的注意,捎带着对武灵市地下水的开采情况,也略微有了一些了解。武灵市绝对属于地下水超采的城市,部分地方的地下水基本上已经被采空,也就是说是存在着突然发生地陷的可能性的。
刘士卿的家人,一大半的资产可全都在武灵市,要是武灵市不小心发生了地陷,而且正巧发生在他的家人或者公司、工厂,刘士卿可就没有办法接受了,财产损失,他倒是不在乎,就怕的是人出问题。
拱天省地质局前局长一脸严肃,“从理论上来讲,地陷的成因是因为地下水被严重超采,从源头上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实现地下水回填。具体一点来讲,就是把地表的干净的、无污染的淡水重新倒灌到地下,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那么有可能从根子上解决地陷事故的成因。”
单良坤说道:“既然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那就回填吧。”
前局长摇了摇头,“单副总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地下水在地下的分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小池塘,它被开采的数量是要用万吨来计算的。咱们打个比方,加入一个三口之家,每个月需要用水三吨,那么一年就需要用水三十六吨。一百户三口之家就要用水三百六十吨,一万户就是三十六万吨,如果再算上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再算上从第一口井打下,一直到现在,又过了多少年?咱们就可以算出来是个什么样的数字了?”
单良坤、叶松仁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按照地质局前局长的说法,那就不是几万吨,而是几千万吨、甚至是几十亿吨的事情了。这么大的水量,从什么地方找?只怕把黄河的水全部引过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把石门市一个城市超采的地下水给补上。
郭倩蓉问道:“老局长,每年下雨、下雪的时候,雨水和雪水不是都可以渗透到地下,对地下水层进行补充吗?而且江河湖泊的水也可以对地下水层进行一定的补充呀?”
地质局前局长叹了口气,“问题就在这里。雨水雪水以及江河湖泊的水确实能够通过渗透的方式,把一部分的水补充到地下水层。但是这个补充的量是有限度的,不是说老天降落下来多少雨雪,最后都可以渗透到地下,真正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层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雨水和雪水,要么蒸发掉了,回到大气之中,形成云彩,等着做下一次降雨、降雪的水源,要么就是汇聚到江河湖泊中,顺着大江大河,滚滚东去,汇入大海。
再说江河湖泊,流到大海中的咱们不说,单说河道里面的水,这些年,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河道进行整顿,一个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大石块对河道的底部以及两边进行加固,而且还用水泥将大石块之间的缝隙给涂抹上,这种做法虽然加固了河道,但是同时也减少了江河的水流,对地下水的渗透效应,没有加固前,渗透的值说成是一百的话,那么加固之后,这个值可能只有十几个点,甚至几个点。
这个问题也存在于雨水和雪水的渗透之中。如今城市化加剧,即便是在乡村,人们也追求生活的舒适卫生干净,农村的庭院用混凝土浇汁、铺上砖石等等,大量的柏油路、混凝土路修建出来,城市之中,几乎见不到一丁点的泥土地面,像采用现代手段修建出来的公路以及城市,对雨水、雪水渗透到地下的贡献,几乎就是零。你们可以算一算,如今修建了有多少的路,城市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就可以算出来有多少地下水因为这些的存在,而不能回渗到地下了。
其实地下水超采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现在我们打井的时候,井深是越来越深了,以前可能只需要几米,甚至有的地方,随便拿个铁锹挖上几下,就可以挖一口井出来,就可以得到地下水,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在我们北方基本上绝迹了,我们要想用到地下水,就得打深井。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几百米深,这样做,才有可能把地下水开采出来。可是这个深度的水,是大自然几千年前,甚至是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才积攒下来的水,我们现在把这些水采走了,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没有地下水可以饮用了。”
地质局前局长的话让众人默然,他说的这些话,在座的各位不是不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地下水超采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水井、机井越打越深的现象,单良坤、叶松仁等人也都是知道的,他们也明白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可是不打井,不往深了打,又能够怎么样呢?人们生活要用水,工农业生产要用水,没有水,人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什么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对地下水的超采也是迫不得已为之的事情,毕竟很多地方,除了开采地下水之外,就寻找不到别的可以找到水的法子了,有可能是没有相应的技术,也有可能是本地就没有除了地下水之外的水源。而即便是又有技术,又有水源,对地下水的依赖也是存在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燕京。燕京的常住人口有一千六七百万,而外来和流动人口,差不多有一个亿,这些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围绕着他们所形成的工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已经严重的超出了燕京自身所具有的水资源的量,燕京市除了采用包括开采地下水在内的多种渠道筹集水源之外,每年拱天省还需要调集大量的淡水资源,支援燕京,为此,拱天省临近燕京的部分县市,原本有很多地方都是种植水稻的,也都被逼无奈,只能改种玉米、小麦之类的对水条件要求不是那么高的农作物了。
这也就是说如果人们的生活想改善,国家还要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要增强国力,那么对地下水的开采就不可能停止。如此一来,地下水被超采的现象就会越来越普遍,地下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悬空区,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悬空区都是有可能塌陷的。
地质局前局长接着说道:“回填地下水是解决地陷现象的最好办法,但是采用这种办法有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大量的回填的淡水从何而来,用海水肯定是不行的。如果用海水的话,地下的所有淡水资源都会被污染,至少要变咸,如果海水是污染过的,那么地下水也会被污染。如果地下水被污染了,那么在这片地下水上空的土地,就有可能变得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花草树木,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最好就是用淡水回填,最好还是纯净淡水。
第二,就是回填的技术怎么解决?想用雨雪渗透的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慢了,比蜗牛的速度还要慢上几千几万倍,而且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实在太差,很不现实。另外把淡水直接倾注到水井之中,这种方法也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这里面的问题就是渗透的速度太慢,毕竟绝大多数地下水都不是以河流湖泊这样的形势存在的,而是以地下含水层的方式存在的,这样的话,水要想重新回到地下含水层之中,就不像流入江河湖泊那么简单了。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监测的问题,地下水回填多少,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数字,至少也是差不多的,多了,还好说,要是少了,回填的淡水数量不够,就没有办法重新恢复对地表土地的支撑作用,到时候,回填了,也是白搭。
好了,各位首长,我的话说完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该怎么做,就请各位首长指示吧。”
会议室内没有人说话,地质局前局长说的话把地陷现象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办法,全都说了出来,而且也说得很明白。但是也正因为他说的太明白、太清楚了,单良坤、叶松仁等人才募然发现地陷现象看似简单,但是真正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的棘手,非常的难办。
难呢,难以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