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欢乐土匪闹民国 > 四零零章 “九一八”前

四零零章 “九一八”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欢乐土匪闹民国最新章节!

    “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张学良近来对这句话体会深刻。

    前些日子去宋子文家做客,看见芒果一吃上瘾,生生吃出来个肠胃炎,结结实实地大病一场。要搁在旁人身上,在床上躺几天也就算了,但是张学良身份重要,病倒后各方角色纷纷趁机而动,北中国一时暗流涌动。

    在各种各样纷杂的事件中,背后都有日本人的影子,石友三叛乱,万宝山中朝冲突,中村间谍案……东北当局和日本的关系日趋紧张。虽然大家早就习惯了日本的挑衅,但是面对日本人在情报、舆论和军事方面全方位的积极准备,已有明眼人指出了爆发战争的危险。

    这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肖林。

    待得少帅病体稍愈,肖林就来到北京,试图说服张学良做好应对准备。

    八月末的一天,张学良官邸的一间静室中,肖张二人正在促膝而谈。

    “汉公,日本人这次与以往不同,他们真打算下手。”肖林郑重说道:“日军在中朝边境集结了三万多人,这么大的军事调动可不是武装游行。”

    与二战后期不同,此时的关东军兵力有限,一个挽马师团,六个独立守备营,一个炮营加上宪兵队,虽然借着石友三叛乱的机会从本土几次增兵,但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万多人。

    以三万对三十万,日本军方虽然狂妄,却还是不敢如此托大,不管怎么说东北军都刚刚打败了苏联人,这样的对手不是关东军独自能解决的。

    既然打不过,就得再派援兵,但是日本政界高层对华态度并不统一,无法从本土调动大军来华,一心挑起战争的日本军方少壮派只好另想办法。

    朝鲜在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军在朝鲜北部罗南设第19师团。朝鲜南部龙山设第20师团,日本军方瞒着国内,从这两个师团各抽部分兵力组成混成第39旅团,准备进入东北作战。

    张学良已经收到这个消息,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没关系的。日本人就是这个样子。虚张声势,咋咋呼呼的,没什么了不起。”张学良微微有些不快。这么多年日本人一直都是武力威胁加讹诈,东北不还是好好的。

    咋咋呼呼的?听出张学良话里带着骨头,肖林却仍是苦口婆心的劝说:“汉公,日军的战斗力比东北军强了太多,这三万多日军摆在鸭绿江边,中日双方的军事平衡已经被打破,必须得加以提放呀!”

    在日后的“八一三抗战”中,装备精良的中央军与日军兵力比达到3:1,却被打得溃不成军。换做战斗力低下的东北军,这个比例还得扩大。日军在东北集结的兵力已经达到六万人,黑吉辽却只有十万东北军二线部队,一旦战事爆发,后果不言而喻。

    黑吉辽三省都是东北军传统地盘,绿脚兵根本插不进手。虽然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肖林却没有办法直接干预,有心无力之下,只能一再劝说张学良。

    “肖林兄,你打仗在行。经济也在行,政治就差了太多啦。”张学良揉了揉肚子,感觉还算舒服,不会影响今天晚上的舞会,又对肖林解释道:“日本人在济南事变中就搞得很被动,最后不得不承认东北易帜的现实,无论英美还是苏俄,都不会坐视日本人染指东三省,他们不过是想兜售所谓的“新五路”,不会真的和咱们开战的。还有,日本高层不断释放对中国的善意,和我方频繁接触,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所谓某些日本政客的善意,只是侵略方式的不同罢了,张学良打赢了中东路战争后,整日里飘飘然以民族英雄自居,真的以为绵羊变成了雄狮。

    肖林心中气恼不已,却不能发作,耐着性子接着说道:“日本军方一向有下克上的传统,就算政府没有开战的准备,也会被军中少壮派绑上战车……”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后,兵力单薄无法占领广裘的东北,直到和军方关系密切的犬养毅内阁上台,才不断增兵,大举南犯北进,于次年1月占领东三省全境。

    “至于英美列强和苏联更不能指望,英国已是暮气沉沉,对远东局势麻木不仁;美国却在东亚搞平衡,对日本暗中支持;苏联则一心进行经济建设,只要日本人不主动挑衅,他们就不会插手干预……”

    此时的英国首相为麦克唐纳,他曾说过:“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切,今后的目标是保持我们的东西并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英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南方,对东北并不关心,出卖中国的利益换来日本的合作,大英帝国求之不得。

    此时的美国总统为胡佛,他一向推崇孤立主义,认为除非本土遭到袭击,否则没有理由冒战争风险。

    斯大林则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为了苏联的利益甚至可以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个乐于与虎谋皮的国家怎么可能主持公义。

    以夷制夷,不过是个幻想。

    “肖林兄,你这种想法太偏激了。”张学良很是不以为然:“中国是个弱国,必须在夹缝中寻求平衡,借助国际力量制约日本是不得已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出路。东北局势不稳,华北局势不稳,中国的政治形势非常复杂,不借助外力,只凭东北军怎么对抗日本人?”

    东北易帜之后,中日之间的外交关系日益复杂化,双方都不愿进行正常的国与国之间交涉,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葫芦状畸形外交。

    日本方面不愿和南京政府打交道,却喜欢和东北当局进行地方交涉,企图压迫张学良让步,扩大日方利益。中国方面却努力将两国争端尽量国际化,通过英美列强和国联与日本周旋。

    张学良更是这种葫芦外交的积极拥护者,这几年来不断向欧美引资开港筑路,以图打破日本对东北的控制,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日本的利益受损严重。这也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搞死了老张,小张更不听话,只好开打。

    “汉公,求人不如求己,关键时刻挺不住。外交努力改变不了结果的!”肖林苦劝不下。仍在苦劝。

    “不用担心!无论日本人提出什么条件,我都不会轻易让步。”张学良抬起胳膊看了看腕表,又说道:“这两年你还没看清我是怎么做的吗?杀父之仇。我不会和日本人合作的。”

    不理会张学良这个明显的送客暗示,肖林提高声音说道:“问题是日本人也不想和咱们合作,他们要直接抢了东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不会这么严重吧?”张学良的神色有些变化:“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有可能,甚至强占一两个城市也有可能,但要吞下整个东三省还不至于……日本人不会动真格的,咱们东北军也不是吃干饭的。”

    与真实的历史不同,因为打败了苏联人,这个时空的张学良信心极度爆棚。东北军这一年来积极整顿改革,日本人如果真的大举进攻,少帅也有敢于一战的胆量。

    有了张学良的这个承诺,肖林的心里先放下了一半,自己也算不白穿越一回,哪怕无法阻止“九一八事变”。也不能任日军一枪不放就占领了东三省。

    (肖林在这里的记忆出现了偏差,真实的“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虽然奉行不抵抗政策,但在局部还是发生了一些战斗,尤其是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还有黑龙江的马占山。都是一片黯然中的难得亮点。

    不抵抗政策的真正责任人,还是少帅张学良,稍微推敲一番就可知道,当时东北军自成体系,南京政府根本指挥不动,所谓奉旨逃命,不过是一块遮羞布罢了。

    如果说“九一八事变”猝不及防情有可原,张学良主动弃守锦州就是纯粹的保存实力,锦州一丢,仍在坚持抵抗的黑龙江马占山也成了一支孤军,东三省随即全部被日军占领。

    根据资料记载,南京政府当时的态度是“外交斡旋,准备抵抗。”这和不抵抗有本质的区别。)

    “肖林兄,你觉得日本人如果真地挑起冲突,胃口到底会有多大?他们难道真想霸占东三省?”张学良发问,然后又自问自答道:“在我看来,日本人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修筑新五路”,二,继续租借旅顺大连,维护关东州的既得利益……”

    这番话代表了此时很多人的观点。

    东北军一年前对苏发动中东路事变,收回了中东路路权,让日本朝野颇为震动,日本强占的“关东州”,也就是旅顺大连,是日本在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据点。按照条约,旅大的租借即将在1932年到达租期,预料国民政府不会同意继续租借,这个问题是中日之间、东北和日本之间的重要矛盾。

    想继续租借旅大,甚至据为己有,这就是日本人打的算盘,一口吃掉东三省,料他们没那么大胃口。

    “汉公,预则立,不预则废,日本人虽有虚张声势的嫌疑,但已经在边境集结重兵,一旦战事爆发,借着东北发达的铁路交通,日军可以轻松地长驱直入,如果丢失的国土太多,再怎么谈判也难以挽回,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到了那个时候,咱们东北军就会成为国家的罪人!”看到张学良仍然不相信,肖林只好接着劝道:“小心无大错,还是要早做准备,做好打仗,打大仗的准备,万一战事爆发,我们能在战场上取得一场胜利,才有和日本人谈判的本钱。”

    张学良就是不信,还能怎么办?

    “嗯,小心准备是不错的,按道理应该调一支部队出关,应对日军的部署。”张学良说到一半,突然话风一转:“但是现在华北局势不稳,石友三刚刚叛乱,晋军和西北军其他余部也不太老实,这个时候调兵出关,华北就太空虚了。”

    好容易重新夺回华北地盘,又占领了富庶的山西,张学良岂肯轻易撤兵。

    说了半天还是没用。肖林的心里也渐渐有气,不过事先他就知道这是一场艰苦的谈话,早有各种应对准备:“汉公,就算不能向关外大举撤兵,起码也得派一支部队回防营口。确保我军关内关外联系畅通。一旦有变可以及时回援。”

    守住营口,就守住了关内和关外之间的桥梁,这是绿脚兵高层反复推演的结果。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按照肖林的意思,最好派绿脚兵去承担这个重要的任务。

    “这个可以考虑,嗯,王树常那里可以抽一个师,增援营口。”张学良的目光闪到了一旁,他何尝不知道肖林有自荐之意,但他实在不愿放绿脚兵进入辽宁。

    也行,王树常的部队也是东北军精锐,刚刚完成军改。有他们守在营口,真要是战事危急,绿脚兵再赶去支援不迟。

    “还有,还应增强丹东守军的防御兵力,如果关东军发动战事,丹东守军负责拦阻朝鲜日军入境增援。”肖林又提出一条建议。

    “这个太敏感了吧。”张学良有些犹豫。

    “汉公。日军在鸭绿江对岸集结,敌意非常明显,我军增援丹东是正常应对,无论谁都挑不着理!”

    “也罢,就按你说的办吧。从于学忠那里抽一个师,增援丹东。”

    “汉公,还有沈阳,沈阳是东三省之心脏,却在关东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也必须增派援兵,确保沈阳指挥部不失。”

    张学良虽然入关,东北军的一套班子却留在沈阳,那里与其说是东三省的心脏,还不如说是东三省东北军的大脑,如果被日军攻克占领,东三省必定群龙无首。

    “哎——,沈阳就不必了。”张学良终于失去了耐心,沈阳是东北首府之地,他实在不愿肖林对此指手划脚。

    “汉公,蛇无头不行,沈阳一旦有变,天下震动,影响恶劣,我们如何向国人交待……”肖林明知犯了张学良的忌讳,仍是苦苦相劝。

    “嗯……,这样吧。”张学良考虑了片刻,说道:“ 让辅臣辛苦一趟,回沈阳坐镇指挥,那里驻军不少,足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经过调停中原大战和平定石友三叛乱,东北军将近二十万精锐入关,留在东三省的都是些地方保安部队,握在各个地方大佬手中,能把他们捏合在一起的,只有一个人。

    张辅臣,张作相,东北军中的二号人物,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官兼任吉林省主席,以他的威望坐镇沈阳,自然可以调动那些不听话的地方保安部队,确保沈阳不失。

    “好的,汉公果然算无遗策,东三省必定固若金汤。”

    守住沈阳、丹东和营口,这是肖林能够接受的最后底线,只要确保这几处不失,日军就绝对逃不了好去……

    。。。。。。

    十多天后,中日之间吵吵嚷嚷始终不见冲突爆发,大家都有些疲惫和麻木,觉得日本人无非又是一场虚张声势的恐吓,最后却碰了一个软钉子。

    从北京到沈阳,再到哈尔滨和长春,虽然日本人还在不断调动演戏,中*队却仿佛习惯了,紧张的空气也渐渐松弛下来,平平常常的日本一天一天向前淌着。

    这天早上,长春张作相官邸突然换上了白孝,府中所有人也带上了黑纱,有消息灵通的早已打听清楚,张作相的父亲刚刚去世,张辅臣也刚刚从沈阳赶回长春,准备回锦州为父奔丧。

    张作相在吉林一手遮天,他要带着家眷出门,吉林有些头脸的军政要员一起来到火车站相送。

    “辅公,还有什么需要嘱咐的,你尽管安排,卑职一定都办得妥妥当当。”说话的是吉林公署参谋长熙洽。

    “我不在的时候,吉林一省的军务政务都压在你的身上,一定要小心处理。”

    张作相嘱咐了几句,转身登上火车,一声长笛之后,缓缓离开了站台,熙洽一直目送列车远去,脸上带笑,挥手不断。

    熙洽,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只因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标准的正蓝旗人。

    作为满期遗少,熙洽自小接受的却是现代教育,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与日军第2师团司令多门二郎是师生关系,曾任东北讲武堂教育长。

    顺着往上推二百多年,熙洽的祖宗莫尔哈齐是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的亲兄弟,所以熙洽在内心深处,总是念念不忘恢复大清祖业,对效力国民政府,却未必心甘情愿。

    最近日本人闹得厉害,熙洽已和自己的老师多门二郎取得了联系,想借着日本人一臂之力重新寻回大清的荣光。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和日本人合作,熙洽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本站推荐:修仙高手混花都重生之都市仙尊神级龙卫官场局中局权路迷局总裁爹地惹不起闪婚试爱,家有天价影后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灵剑尊惊世医妃,腹黑九皇叔

欢乐土匪闹民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八一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半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渡并收藏欢乐土匪闹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