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五十六章 周国之亡

第五十六章 周国之亡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  上传错了,修改好了,大家看得到吗?

    原凉州刺史魏辙晋升为太尉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有人愕然,有人惊喜,有人不知其所以然,有人老怀欣慰。

    燕、赵、齐、楚四国听闻后,怅然若失。秦国听闻后,苦笑连连。论出身,魏辙也是关中人,只是后来因父辈受秦昭王猜忌才远走关中,前往魏国隐居。有了这个经历在里面,魏辙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最多称得上不偏不倚。

    秦国妄想白起成为韩国太尉继而交好自己的愿望落空后,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心思。虽然早就知道白起成为韩国太尉的希望渺茫,但消息传来的时候,秦国还是很失望。

    秦国只是失望,燕、赵、齐、楚四国则是失望中夹杂着愤怒。尤其是自己离间韩国君臣的计划也没有成功,无论是当事人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还是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全都出声表示对韩王命令的服从与支持。

    当然,燕、赵、齐、楚四国起初绝不相信李牧、蒙骜就这么心悦诚服地看着魏辙越过他们,成为三千石的太尉。但当韩王下令,削减太尉的职权,太尉再无统兵之权,而只负责为韩王参赞军事,制定作战计划后,燕、赵、齐、楚四国知道,李牧、蒙骜心中的一丝芥蒂也消失了。

    很明显,三公之中,不同于手握实权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成了一个虚衔。国家的军事大权重新掌握在韩王手中。太尉这个职位,更多的是对臣子的一种激励,也许到了以后,一些功劳甚大的老臣也能加太尉衔。不过,就现在来看。太尉这个职位还是很吸引人的,毕竟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无比。像是魏辙,不过不惑之年,如果今后辅佐韩王立下什么大功,说不定还能晋升成为御史大夫、丞相的高位上。毕竟张平的年龄越来越大。不用十年,就要让位于范睢。群臣心中都很是清楚明白。

    太尉之争告一段落后,天下趋于平静。只是,在太尉之争爆发出来的党派苗头令韩王忌惮不已。

    公元前二六零年二月,韩王下令,选派御史三十二人前往全国各地。每名御史负责一个郡,以调查民风的名义行监察之实。

    三月,新任太尉魏辙向韩王上书,请求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于洛阳,韩王不置可否,交由群臣商议。这直接引爆了韩国的朝堂,九鼎乃是社稷重器,夏、商、周将其视为传国之宝,能够占有的,必然是天下共主。这也是为何秦、楚两国强大的时候,都有派遣大军前往洛阳。向周王“求鼎”。

    如今的韩国天下莫能与之匹敌,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等于继承周朝的正统,接下来韩王称帝也好,称天子也好,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自己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有从龙之功。所以。很多大臣在看到韩王模棱两可的态度后,就联系交好的同朝大臣,打算在三日后的朝会上支持去周王王爵,收九鼎于洛阳。

    当然,一些稳重的大臣有不同的看法。毕竟。燕、赵、秦、齐、楚五国尚存,堂而皇之地灭掉周国的祭祀会让各国惶恐,甚至有可能再次联合起来。周国只剩下河南一城之地,只要韩国愿意,随时可以覆灭,完全不必急于一时,暴露韩国的野心。是不是等到消灭五国中的两三个国家后,再吞并周国较为合适,他们有这样的担忧。

    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联袂拜访太尉魏辙,想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在他们看来,诸国联合起来,也不过是韩国实力的一半,已经不足为虑。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无关紧要,各国心里面即使有意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示出来。但接下来是不是要称帝,就值得商榷了。

    魏辙在听清楚张平、范睢的来意后,笑着回道:“秦、赵两国刚刚罢战,燕国、齐国困守一方,楚国士气正盛,却偏安一隅。此时称帝,岂不正合时宜?!昔年,秦、齐国力最强。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天下各国无敢有不服者,今韩国的国力远胜当初的秦、齐两国,又有什么不合适的?”

    范睢点了点头,齐国经过威王、宣王两代人的发展,等到齐湣王时,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齐国的威势一时无两,就连秦国也难以望其背。

    秦、齐两国称帝之后,改对抗为联合,意图兼并其他诸侯国,令天下诸侯惶恐不安。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秦、齐两国平分天下也未尝没有可能。可惜,在苏代的游说下,齐湣王放弃帝号,重新交好山东各国,一同伐秦。如果作为山东各国的霸主,齐国可以身先士卒,未尝不能重创秦国。但齐国怀有私心,并非真心伐秦,而是希望借此来牵制秦国,自己趁机继续攻打宋国。即使如此,秦昭王也摄于联军的威势被迫放弃帝号。

    此后的几年,由于齐湣王的骄傲自大,将周边的国家得罪了光,灭宋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搞得天怒人怨。以至于天下各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湣王如果指挥大家依托济水死守,胜败尚未可知,但骄傲如齐湣王自以为以齐国之强,就算天下与自己为敌,自己也不用担心,居然放弃济水天险,与联军相争,结果大败而归。燕军趁胜追击,几乎将齐国灭国。

    范睢自然清楚,如今韩国南败楚国,收淮泗之地,设荆州;东灭魏国,齐国请服,置青州;西退秦国,收关中,设凉州;北驱燕、赵,设冀州。天下各国,再无一个国家是韩国的敌手。韩王又是谦逊,不是骄傲自大的齐湣王可以比拟的。称帝无可非议。

    只有丞相张平,总觉得称帝太早。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韩国已经算是继承了周朝的国祚,何必为了一个名义而将韩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呢!不称帝,韩国还能拉拢其中的某些国家。打压其他国家。称帝后,其他国家无形中就矮了一截,对韩国的忌惮之意将无法消弭。

    得知了张平的担心,魏辙解释道:“丞相勿忧!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于洛阳,正好是对天下各国的试探。如果有人跳出来反对,为周王鸣不平,我们刚好可以拿来立威。如果各国默不作声,我们顺势而为。请王上称帝,天下又有谁敢阻之?!”

    范睢亦是说道:“王上称帝之后,我们韩国就占据了大义。诸国若是不入朝请服,我们就派大军讨伐不臣。以燕、赵、秦、齐、楚五国的实力,无论对上哪一个国家,我们只需派出十万大军,就足以令他们惶恐不安。”

    张平想了想,觉得这样缓一缓称帝也未尝不可。于是答应下来。三日后,司隶州刺史韩英上书。言称有凤凰在韩国起家的阳翟出现,停留甚久,三公九卿以为祥瑞,联合上书,请求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于洛阳。继承周朝的国祚。韩王大悦,乃派太尉魏辙将八千羽林军,前往河南,向周王索取九鼎。

    听到韩国八千大军包围河南城的消息,周王起初还不相信。毕竟,自己侍奉韩国甚是恭敬,河南方圆不过二十里,三千户百姓而已,对韩国而言可有可无。为了表示自己忠诚于韩王,整个河南城,不过有两千士卒。在周王看来,韩国实在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动用近万大军对付自己。

    周王立即召集左右心腹商议对策,同时派出老臣嬴允出城问询韩军来意。但河南实在太小,周王等人也知道,如果韩国真心想要对付自己,自己是如何也抵挡不住的。君臣商议来商议去,还是束手无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依托大义,像之前的几次一样,说服韩国不要灭掉自己。

    嬴允去时一个人,回来时却是带着三百披甲执戈的羽林精锐,更准确的说,是被羽林军护卫的韩国太尉魏辙。

    魏辙之所以有“深入虎穴”的勇气,一方面是魏辙发现,看到韩国大军抵达后,城头上的不少周国士神情慌张,不知所措,自己派出去喊话的士卒距离城墙不过数十步的距离,可周军不敢放出一支箭矢,兵无战意,将无战心,魏辙毫不怀疑,河南经不起一次羽林军的冲锋。另一方面是魏辙有所依仗,周王手下虽然有两千士卒,但究竟有多少真心效忠周王的,很是难说。至少,城中两名掌管五百士卒的司马早就投靠了韩国。

    嬴允当然知道韩军来意不善,但却无力阻挡韩军进入河南城。因为周王担心得罪死韩国,更早之前下令,在韩军没有攻城前,不得主动伤害韩军士卒。至于韩军强攻河南,周军要不要反击,周王都不敢交代。

    河南虽然在周国手中,但命运却掌控在韩国的一念之间。出城后就被韩军“挟持”——也可以称之为保护的嬴允,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带领魏辙返回寒酸的王宫。区区数十名王宫守军完全挡不住羽林军进入王宫的决心。僵持的局面,周王连忙派出心腹制止了可能的冲突。

    周王很清楚,无论自己愿不愿意承认,整个河南城的军士都失去了斗志。人往高处走,他们怕是盼着自己早点投降韩国,然后为韩国效力吧?!

    神色复杂地望着魏辙,周王很明白,自己的命运很可能取决于这个韩王面前的红人。如果他愿意为自己说一句好话,也许社稷就可以保全,即使社稷不能保全,自己的处境也会好很多。

    所以,当着左右心腹的面,周王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谄媚,极其恭敬、讨好地问道:“不知太尉驾到,寡人有失远迎,实在是罪过罪过!”

    魏辙也没失了礼仪,微微躬身笑道:“(魏)辙冒昧前来,没有事先通传,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周王连忙摆手,很是大度地说道:“无妨!无妨!太尉在凉州立下的赫赫功劳,令寡人心往久矣!今日得蒙见太尉一面。果真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周王说的很是真诚,实际上心里却是暗自苦笑,魏辙自认失礼,却没有失礼该有的道歉。自己除了指责,又能如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过,魏辙向自己躬身,态度还是比周王想象的要好些。也许,魏辙领兵前来不是想要绝了周国的社稷,周王自我安慰道。

    “不知韩王近日身体可好?太尉前来,可是奉了韩王的什么旨意?”周王有些不安地问道。不过,周王还是试图继续打感情牌,自己都已经对韩王嘘寒问暖了,对魏辙也是恭敬有加。韩国总不至于要和自己为难吧?!

    魏辙长叹了一口气,直接令周王更加惶恐不安。良久,魏辙才开口道:“辙奉韩王之命,特来取九鼎,收河南,王上可为周侯,食邑八百户。王上子子孙孙,只要忠于我们韩国。可世世代代为周侯,永不降爵。”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周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呆愣当场,片刻方才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着魏辙的衣袖,哀求道:“寡人侍奉韩王甚是忠心,从不敢有半分违逆,对列国诸侯敬而远之。不敢为乱。今寡人之国,不过一城之地,还请太尉为寡人周旋一二,城外之地,寡人悉数不要。只求韩王仁慈,保留周国的社稷,保全寡人的王号。哪怕三里之地,寡人也是感激不尽。此事必有重谢,请太尉代为周旋。”

    河南方圆二十里,为了保住自己的王爵,让名存实亡的周国保留下去,周王愿意将自己的封地缩小到三里。也就是一个城堡的大小,甚至赶不上一个村落大。

    但魏辙却是坚决而缓慢地摇了摇头,说道:“周国享国八百年,气数已尽。今颍川之地,祥瑞遍地,韩国取代周国,治理四海,乃是顺应天命。天命不可违,如果周侯不愿意献出九鼎,前外狐县就番,只能恕(魏)辙得罪了!”

    这个时候,周王的一个心腹再也看不下去了,出言据理力争道:“韩国以信义著称,周王侍奉韩王甚是殷勤、恭敬,韩国却要灭绝周国的社稷!这岂是仁义之君所为?!若是让天下列国得知,谁又肯与韩国交好?!周王之所想,不过是三里之城祭祀先祖,韩国方圆六千里,又岂差这区区三里之地?!以三里之地换得周国上下宣传韩国的仁义之名,为韩国计,窃以为远胜过灭掉周国的祭祀!”

    魏辙依然摇头,虽然周王已经是老泪纵横,虽然周王的心腹或愤怒或担忧,但依然不为所动。周国再小也是一个国家,以韩国之大,自然不差一座小小的河南城。但问题是,周王还是一国之君,只有将周王的王爵给削去,韩国才算是灭掉了又一个国家。韩国也好试探天下各国的态度。

    春秋以来,诸侯经常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行称霸、壮大自己之实。虽然从各国称王开始,周朝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周这个旗号还是深入人心的。只有周国灭亡后,才会让天下百姓知道,天下共主已经不属于周王室。

    所以,魏辙面无表情、毫不客气地说道:“周侯,你只有一个时辰。要么在一个时辰内交出九鼎、离开河南,要么关闭城门,和我们韩国堂堂一战。如果是前者,(魏)保证没有人敢为难你丝毫,无论多少细软、奴仆,你可悉数带走。周侯的爵位非谋反之罪不会剥夺。如果是后者,(魏)保证不伤了你的性命,但你会被囚禁在洛阳,永世不能外出。还请周侯好好思量!”

    从周王到周侯,魏辙已经代表韩国不再承认周王的地位。说完,魏辙头也不回地走了!一个时辰,周王即使想前去洛阳向韩王申诉也来不及!不答应是死路一条,答应还能保留性命。周王和心腹商议了一会,最终决定勉为其难接受韩国的第一个条件。

    如果列国听闻韩国夺到了九鼎,将自己贬为周侯,势必掀起轩然大波。如果燕、赵、齐、楚、秦可以联合起来,也许韩国会迫于压力,恢复自己的王爵。一时的荣辱算不上什么,三家分晋之后,历代的周王都清楚,想要恢复周王室的荣誉难度是多么的大。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又有耐心的人。

    一个时辰后,周王,不,应该是周侯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河南。最终愿意跟随周王前往狐县的的侍卫、随从不过七十余人。大多数人都清楚,周侯的食邑不过八百户,能够养护的人也是有限,更重要的是,继续追随周侯看不到任何的前途。改投韩国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魏辙分出一千羽林军护送周侯一路南下,自己则是亲自率领大军入城将九鼎搬出,运往洛阳。

本站推荐:快穿攻略:病娇哥哥,帅炸天!阴阳鬼术万界圣师最后一个捉鬼师吞噬星空阴气撩人:鬼夫夜来快穿:男神,有点燃!快穿女配:反派BOSS有毒快穿攻略:黑化BOSS,极致宠蛇妻美人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八一中文网只为原作者蚂蚱不吃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蚂蚱不吃鱼并收藏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