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钢铁行业要两化和五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
章丘县继续加大劳力投入到修建小高炉、冶炼铁水之中。整个全县都轰动了起来,麦子、高粱、地瓜,已经没人顾得上了,冶炼钢铁才是正经事情,也划算得多。
随着铁水的不断出产,陈万新等人更是势若疯狂。相继的,章丘县又投入6万来人,建造了两千多个小高炉。
但好景不长,等这么多的小高炉建立起来之后,章丘县长陈万新等人猛地接报,因为小高炉太多,原先四处收集的铁矿等炼铁的原材料严重不足了!
无奈之下,陈万新只能调动全县数万人四处寻找矿产,所有人白天黑夜发疯一般地找矿、找煤,也发现了许多新矿源,但更多的是不能使用的劣质铁矿。眼见数千座已经建设起来的小高炉无法运转,陈万新只得发动更多的百姓四处道旷野中寻找矿源,同时紧急向济南知府求援,要求调运铁矿石以便继续维持炼铁。
他以要铁不要命的精神向百姓提出了一些超越现实的口号和做法,宁可不睡觉、不吃饭,完不成钢铁生产任务、找不到矿石原材料不罢休。如今的他,不得不这样做,他发现他没有退路了。
因为奋战炼铁之事,加上要四处修建高炉,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水泥,便用泥土代替,他们将已经快要开花的麦苗直接给踏平了,将这些地方让出来用来修建小高炉,而麦苗则用来和泥筑墙。而就算有部分麦苗没有被践踏,也因为无人照看打理而杂草丛生,更是有不少地瓜因为被四处寻找栖身之地的百姓用来临时充饥。更多的田地被荒芜,因为没人去打理照料,几乎能劳作的人都被抽调集中去大炼钢铁了。
章丘县除了小麦和地瓜之外,还有不少的棉田,这个时候正是将棉花苗种植到田间的时候,但因为大部分的精壮劳动力都进了钢铁团,家中留下了些老弱病残支撑着,自然无法顾及,这便一下形成了章丘的棉田地里无人刨、棉苗无人种的情况,棉苗一天天长大,已经错过了移植的最好时节,注定今年章丘的棉花是近乎绝收了。
而除了寻找铁矿之外,有些炼铁兵团过于激进,认为部分人全家都来炼铁,由兵团提供吃住,已经用不着家里开火或者做其他营生了,便将凡是“姓”铁的东西,几乎都专门收集起来,包括百姓家中的废铁锅、铲子还有铁锁等认为不要的铁器,都被拉至小高炉融成铁水,以便增加产量。
而在四处寻找矿源的同时,各炼铁军团也出现很多拼命的人物来,有些苦战4昼夜没一刻合眼的,有备小高炉的铁水伤到的,还有寻找矿源摔进山沟内重伤的。
不过,也就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一个多月之后,突然有一天,章丘县长陈万新接到济南知府的紧急通知,命令在大炼钢铁的同时,要实行“两化”和“五定”。
“两化”,也就是所有大炼铁运动都必须工厂化和基地化。“五定”,是指所有炼铁运动都必须从规模、资金、设备、人员、数量上进行规范,不能一哄而上地搞集中运动,不能将全体百姓都压上,撤军团建工厂,以现有能搜集到的铁矿数量为根据,核定炼铁规模,不能不顾实际地盲目兴建小高炉,浪费人力物力而实际无法生产。
于是,章丘县很快便撤销原有6个钢铁团,并在此基础上,在明水镇建立“章丘县第一炼铁厂”,在普集县建立了“章丘第二炼铁厂”,而在两者之间的胡山张家庄建立了“章丘铁矿”,县城城北建立了“章丘煤矿”,以此相互配合,正好实现原材料的供应。
只不过,留下的小高炉总共只有30座,并且,两个炼铁厂还准备整合各自的小高炉变成稍大一些的高炉,同时还准备建立一个炼钢的小型平炉,以达到节约燃料和铁矿石消耗的目的。
尽管从数据算账上,章丘县的铁产量,从原本期望的年产10万吨,降低到只有年产1000吨的水平,等于是缩小了一百倍,但却能炼出300吨钢材了,比原本全是生铁要合理不少。而且,原本期望的10万吨是建立在没有铁矿石不限量供应的情况,而实际上,章丘县铁矿石很是缺少,若从遥远的地方运输过来,倒还不如不要在这里炼铁,直接在铁矿石产地呢。
不过,就此以后,章丘参与大炼钢铁的二十万百姓,也纷纷回到了老家,抢着补种农作物,总算挽回些损失。章丘的大炼钢铁运动,也就此告一个段落。
而引起这一切改变的,其实是五天前,山东巡抚衙门接到来自圣京电报局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报,正是皇帝冯云山的一道紧急手谕。
.........
当天,圣京皇宫内西北角的一处占地二十多亩的皇家科学院内,原本有些安静,忽地一声轰鸣声传开,将科学院内的树林上方大片鸟儿惊走。紧跟着,一片欢呼声传来:“成功了!”
冯云山正在隔壁闲坐,同交通部副部长程恒生在商议铁路之事,忽听一片喧哗,正纳闷呢,忽地见科技部副部长徐寿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向他禀报道:“大喜啊,陛下,大喜啊!”
“科学院内的那批技师们,还有那几名洋工程师一道奋战几月,终于将陛下说的那个像永动机一样的内燃机给造出来了!刚才测试过了,机器的引擎转速能超过200转!”
冯云山虽然很是喜悦,不过却没有太过意外。事实上,他心中早有预料了。
半年前,他突发奇想,便在皇宫的西北角,将二十多亩的园林单独划了出来,与皇宫和京城独立隔离开来,造了几座阁楼和作坊,全封闭砌上围墙,建立了一座所谓的皇家科学院。又从西欧和整个中华帝国收集了他所能知道的一些这个时代的科技人才,全部请了过来,安排吃住生活都在科学院中,罗列出一些课题项目,让这个时代的一些科学发明家们在其中进行研究。
当然,其实最大的依仗,还是他自己脑袋中所知道的超乎这个时代的知识,所谓的科学院,一方面可以借助的力量,另一方面,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而已。否则的话,他一个皇帝,整天发明研究东西,岂不是要被人注意?
而科学院的建立之后,倒也不算丢脸,在他的“不经意”地提点启发之下,接连发明数项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和设备,让冯云山惊喜不断。冯云山也因此几乎不怎么理会帝国的政务,一直沉心在科学院之中。而这个让徐寿兴奋之极前来禀报的内燃机的发明,便是最近冯云山让人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冯云山早已经料定这个内燃机近期内便能成功。
想想也是,若是再不成功,冯云山只怕直接自己交亲自上阵指点了。原来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冯云山都已经通过询问请教的方式“透露”给了那几名洋人,而这几名洋人之中,就有历史上曾经发明过四冲程内燃机的普鲁士人奥托,再经过指点,还不能造出来,那才奇怪呢。
章丘县继续加大劳力投入到修建小高炉、冶炼铁水之中。整个全县都轰动了起来,麦子、高粱、地瓜,已经没人顾得上了,冶炼钢铁才是正经事情,也划算得多。
随着铁水的不断出产,陈万新等人更是势若疯狂。相继的,章丘县又投入6万来人,建造了两千多个小高炉。
但好景不长,等这么多的小高炉建立起来之后,章丘县长陈万新等人猛地接报,因为小高炉太多,原先四处收集的铁矿等炼铁的原材料严重不足了!
无奈之下,陈万新只能调动全县数万人四处寻找矿产,所有人白天黑夜发疯一般地找矿、找煤,也发现了许多新矿源,但更多的是不能使用的劣质铁矿。眼见数千座已经建设起来的小高炉无法运转,陈万新只得发动更多的百姓四处道旷野中寻找矿源,同时紧急向济南知府求援,要求调运铁矿石以便继续维持炼铁。
他以要铁不要命的精神向百姓提出了一些超越现实的口号和做法,宁可不睡觉、不吃饭,完不成钢铁生产任务、找不到矿石原材料不罢休。如今的他,不得不这样做,他发现他没有退路了。
因为奋战炼铁之事,加上要四处修建高炉,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水泥,便用泥土代替,他们将已经快要开花的麦苗直接给踏平了,将这些地方让出来用来修建小高炉,而麦苗则用来和泥筑墙。而就算有部分麦苗没有被践踏,也因为无人照看打理而杂草丛生,更是有不少地瓜因为被四处寻找栖身之地的百姓用来临时充饥。更多的田地被荒芜,因为没人去打理照料,几乎能劳作的人都被抽调集中去大炼钢铁了。
章丘县除了小麦和地瓜之外,还有不少的棉田,这个时候正是将棉花苗种植到田间的时候,但因为大部分的精壮劳动力都进了钢铁团,家中留下了些老弱病残支撑着,自然无法顾及,这便一下形成了章丘的棉田地里无人刨、棉苗无人种的情况,棉苗一天天长大,已经错过了移植的最好时节,注定今年章丘的棉花是近乎绝收了。
而除了寻找铁矿之外,有些炼铁兵团过于激进,认为部分人全家都来炼铁,由兵团提供吃住,已经用不着家里开火或者做其他营生了,便将凡是“姓”铁的东西,几乎都专门收集起来,包括百姓家中的废铁锅、铲子还有铁锁等认为不要的铁器,都被拉至小高炉融成铁水,以便增加产量。
而在四处寻找矿源的同时,各炼铁军团也出现很多拼命的人物来,有些苦战4昼夜没一刻合眼的,有备小高炉的铁水伤到的,还有寻找矿源摔进山沟内重伤的。
不过,也就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一个多月之后,突然有一天,章丘县长陈万新接到济南知府的紧急通知,命令在大炼钢铁的同时,要实行“两化”和“五定”。
“两化”,也就是所有大炼铁运动都必须工厂化和基地化。“五定”,是指所有炼铁运动都必须从规模、资金、设备、人员、数量上进行规范,不能一哄而上地搞集中运动,不能将全体百姓都压上,撤军团建工厂,以现有能搜集到的铁矿数量为根据,核定炼铁规模,不能不顾实际地盲目兴建小高炉,浪费人力物力而实际无法生产。
于是,章丘县很快便撤销原有6个钢铁团,并在此基础上,在明水镇建立“章丘县第一炼铁厂”,在普集县建立了“章丘第二炼铁厂”,而在两者之间的胡山张家庄建立了“章丘铁矿”,县城城北建立了“章丘煤矿”,以此相互配合,正好实现原材料的供应。
只不过,留下的小高炉总共只有30座,并且,两个炼铁厂还准备整合各自的小高炉变成稍大一些的高炉,同时还准备建立一个炼钢的小型平炉,以达到节约燃料和铁矿石消耗的目的。
尽管从数据算账上,章丘县的铁产量,从原本期望的年产10万吨,降低到只有年产1000吨的水平,等于是缩小了一百倍,但却能炼出300吨钢材了,比原本全是生铁要合理不少。而且,原本期望的10万吨是建立在没有铁矿石不限量供应的情况,而实际上,章丘县铁矿石很是缺少,若从遥远的地方运输过来,倒还不如不要在这里炼铁,直接在铁矿石产地呢。
不过,就此以后,章丘参与大炼钢铁的二十万百姓,也纷纷回到了老家,抢着补种农作物,总算挽回些损失。章丘的大炼钢铁运动,也就此告一个段落。
而引起这一切改变的,其实是五天前,山东巡抚衙门接到来自圣京电报局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报,正是皇帝冯云山的一道紧急手谕。
.........
当天,圣京皇宫内西北角的一处占地二十多亩的皇家科学院内,原本有些安静,忽地一声轰鸣声传开,将科学院内的树林上方大片鸟儿惊走。紧跟着,一片欢呼声传来:“成功了!”
冯云山正在隔壁闲坐,同交通部副部长程恒生在商议铁路之事,忽听一片喧哗,正纳闷呢,忽地见科技部副部长徐寿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向他禀报道:“大喜啊,陛下,大喜啊!”
“科学院内的那批技师们,还有那几名洋工程师一道奋战几月,终于将陛下说的那个像永动机一样的内燃机给造出来了!刚才测试过了,机器的引擎转速能超过200转!”
冯云山虽然很是喜悦,不过却没有太过意外。事实上,他心中早有预料了。
半年前,他突发奇想,便在皇宫的西北角,将二十多亩的园林单独划了出来,与皇宫和京城独立隔离开来,造了几座阁楼和作坊,全封闭砌上围墙,建立了一座所谓的皇家科学院。又从西欧和整个中华帝国收集了他所能知道的一些这个时代的科技人才,全部请了过来,安排吃住生活都在科学院中,罗列出一些课题项目,让这个时代的一些科学发明家们在其中进行研究。
当然,其实最大的依仗,还是他自己脑袋中所知道的超乎这个时代的知识,所谓的科学院,一方面可以借助的力量,另一方面,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而已。否则的话,他一个皇帝,整天发明研究东西,岂不是要被人注意?
而科学院的建立之后,倒也不算丢脸,在他的“不经意”地提点启发之下,接连发明数项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和设备,让冯云山惊喜不断。冯云山也因此几乎不怎么理会帝国的政务,一直沉心在科学院之中。而这个让徐寿兴奋之极前来禀报的内燃机的发明,便是最近冯云山让人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冯云山早已经料定这个内燃机近期内便能成功。
想想也是,若是再不成功,冯云山只怕直接自己交亲自上阵指点了。原来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冯云山都已经通过询问请教的方式“透露”给了那几名洋人,而这几名洋人之中,就有历史上曾经发明过四冲程内燃机的普鲁士人奥托,再经过指点,还不能造出来,那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