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节 抓住这个人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生产铁甲舰?
朱敬伦有另外的想法,他不是没考虑过,美国工程师向他建议后,他立刻就跟其他一些顾问商讨了一下,他记忆中只知道军舰从木制到钢制是必然,但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他倒是没有研究过,军事史这种东西,太冷门,很少有人关注。
瑞典顾问们倒也知道铁甲舰这种东西,只不过太前沿,瑞典人是玩不起的,英法到时先后建造过,可是两国之间建造的铁甲舰也是大不一样,从他们给朱敬伦描画出来的草图来看,造型相当奇葩,前二十年甚至都没有铁甲舰这个名字,克里米亚战争中建造是铁甲炮台。
两年多前,英国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才问世,看起来有点舰船的样子。
美国人也是战争中才建造了第一艘铁甲舰,南北方各自建造了一艘,南方是用北方遗弃的军舰改装的,那样子真是惨不忍睹,直接给木制蒸汽船盖上一个铁壳子,而北方的军舰,更像一艘浮在水上的浮动炮台。
很明显,现在是铁甲舰刚刚出现的时代,朱敬伦没兴趣争一个第一之类的虚荣,因为开创技术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学费,他没有能力玩这个。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人为了建造莫尼特号铁甲舰,拨款50万美元,相当于30多万两银子,美国这种国家,也不过一南一北各建了一艘,这种东西还真的玩不起。
但是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朱敬伦还是决定建造一艘。
原因是放在他面前的一份简历。
是这个美国考察员的简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家伙在世界舰船历史上竟然是有一席之地的专家。
而且还是一个瑞典人。
他叫约翰·埃里克森,瑞典韦姆兰郡人,生于1803年,13岁时成为瑞典海军机械队的学员。1820年在陆军任测绘工程师。显然是瑞典军队培养了他。
1826年赴英国伦敦当工程师,开始研究各种工程设计规划工作,包括研究螺旋桨在船上的使用、大炮的改进和用热空气代替蒸汽驱动发动机等等。
1829年建成1台蒸汽机车,这时候火车也才刚刚发明不久,他就已经参与了进来。
真正让他出名的是,在1836年以澳大利亚人罗素使用的螺杆为基础,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推进工具螺旋桨,并取得螺旋桨发明专利。
朱敬伦这才知道,原来这家伙竟然是现代船用螺旋桨的发明人!
1837埃里克森在伦敦设计建造了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实用船。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海军立即派上尉罗伯特·斯托克顿前往英国,邀请埃里克森参加美国海军,埃里克森欣然同意。
1839年移居美国纽约。
1844年为美海军设计建成“普林斯顿”号军舰。该舰是第一艘在船体水线以下安装蒸汽发动机,并由螺旋桨驱动的铁甲蒸汽军舰。
1848年加入美国籍。
美国内战期间,为北部联邦海军建造了由蒸汽螺旋桨驱动、装有旋转炮塔的“莫尼特”号铁甲舰。
另外他还有一些诸如从海水提取盐的装置、通风扇、舰载测深仪,以及太阳能利用等发明技术。
显然这又是一个跟诺贝尔一样的发明家!
朱敬伦并不知道,埃里克森在海军史上,被评为19世纪富有创造力的舰船工程师。
他有些感慨,瑞典这样的小国家,竟然在本世纪能涌现出这么多人才来。
首先是普及的义务教育,让埃里克森、诺贝尔这样的人物至少能够接收到最基本的教育,从而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如果是一个文盲,即便再有潜力,估计也只能去种地,另外可能就跟这个工业革命的大时代有关吧。
瑞典地处北欧,跟英国海路相通,又因为国家小,人口少,生产结构单一,不可能独自生产所有物资,必须坚持自由贸易,因此跟西北欧各国的技术、人才交流始终不曾中断,这让他们总是能够接触到来自英国的最先进技术。
因此尽管他们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在技术上却并不是一个落后国家。而狭小的国内市场,却无法给方方面面的人才提供一个一展身手的平台,因此他们的技术人才,只能不断的移民到其他国家寻找借口,比如诺贝尔去俄国,埃里克森去美国。
根据历史统计,瑞典在185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移民,在半个世纪中,他们向美国移民了100万人,其中大概就是无数埃里克森和诺贝尔这样的人才。
看过埃里克森的简历,尽管他的瑞典同胞并没有吹嘘他的资历,但朱敬伦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的价值,什么都不提,光说他是被美国海军部挖到美国取得,就足以证明他是个人才。
于是跟他谈了一番,朱敬伦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也希望建造铁甲舰,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如果埃里克森能够留下来帮忙建造,他愿意建造这样一艘军舰。
埃里克森表示他是美国政府的考察员,不止在中国考察,然后还要去英国、法国考察,考察的对象就是铁甲舰,看看能否引进英法的铁甲舰技术,毕竟美国的技术,还算不上最先进,论造船,这年代还是英国第一,法国第二,美国也就跟瑞典、丹麦、荷兰等过差不多。
朱敬伦立刻表现出一副对铁甲舰很感兴趣的样子,对埃里克森说,他在美国的职务,他可以想办法跟美国沟通,让他在广東也可以履职,相信美国政府十分愿意帮助他们的朋友,建造海军力量的。
埃里克森对自己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也不是很满意,根据与南方军的弗吉尼亚号海战的经验,埃里克森总结了很多经验,但是美国政府不给他改进的机会,因为铁甲舰造价高昂,他们现在还处于战争期间,政府打算以建造木制巡洋舰为主,主要目的是封锁南方,而不是跟南方海军决战,因为南方海军根本就没几艘军舰,有一艘铁甲舰就够用了。
对此念念不忘,埃里克森才会见谁就给谁推荐建造铁甲舰。
犹豫了一番后,埃里克森决定暂时留下来,然后跟美国政府联系,朱敬伦也帮他跟林肯联系,请求美国人,让埃里克森在广東能够以顾问的身份工作一段时间,表示一旦美国需要他,随时都可以放他离开。
朱敬伦记得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几乎肢解了自己的海军,因为政府欠下了一大笔债,连正在建造的军舰,都拆解了,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在发展海军了,直到罗斯福上台,马汉提出海权论,他们都没有重建自己的庞大海军,只维持了很小的一只海军力量。
也就是说,一旦战争结束,埃里克森在美国应该没有什么机会了,那时候估计他就更愿意留在广東了,待上两年,有了感情,把老婆孩子接过来,然后给他入籍,他就是一个中国人了。
一想到自己要挖一个人才,还要这么费劲,朱敬伦就不由觉得委屈,小小一个瑞典,四百来万人,都富裕的要出口诺贝尔、埃里克森这样的人才,而堂堂中国,唉,真是心酸。
别说这个发明家属性的家伙,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在等待美国政府回复期间,他继续考察朱敬伦的兵工厂,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比如他建议改进大炮铸造工艺,引入美国陆军少校托马斯丁·罗德曼,1860年发明的空心铸件工艺和达尔格伦铸造法。
罗德曼的空心铸造工艺,在铸造大炮过程中,在炮芯铸造过程中,使用流水进行冷却,使炮膛内部先行冷却硬化,外层金属依次冷却,这样不但让铸铁结晶更加均匀,而且外层金属冷却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内缩拢,向已经硬化的内层继续加压,等大炮铸好后,自然形成一种内向预应力。
当炮膛中火药爆炸的时候,跟这股预应力作用,抵消了一部分爆炸对炮膛的压力,结果就是同样的炮膛,用这种工艺制造的大炮,能承受更大的爆炸压力,那么自然就有更大的威力,更远的射程。
但最重要的是,由于采用流水控制冷却,让大炮的冷却更加均匀,发生脆裂的可能大大降低,罗德曼铸造工艺可以铸造更大口径的大炮。
而达尔格伦铸造法铸造出来的大炮,是一种前小后大的结构,看起来就如同一个啤酒瓶子,大炮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要粗了很多,这是因为后膛是爆炸的所在,承受的压力更大,因此在承压大的地方,增加壁厚,能够有效的增加大炮的性能。
两种方法的结合结果就是,达尔格伦大炮和罗德曼滑膛炮口径可以达到15英寸,也就是381毫米,相当夸张,威力也十分有力,经过美国内战检验,认为是性能最优良的重炮。
后世公认的是,美国内战期间,将滑膛炮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算是滑膛炮的巅峰,可惜的是滑膛炮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末路,英国人的锻钢钻孔大炮才是未来,克虏伯也是采用铸钢来生产大炮,铸铁已经过时了。
但对现在的中国軍队来说,这种大炮依然是很先进的,所以朱敬伦更加坚定要把这个人留住了。
不巧不成熟,他发现,发明家埃里克森跟发明家老诺贝尔竟然是好朋友,俩人工作之余常常在一起喝酒。朱敬伦不知道的是,早在俄国的时候,老诺贝尔就让他那个发明火药的儿子,去美国的埃里克森工场实习过一段时间。
瑞典毕竟是小国,作为发明家,他们的圈子真不大!
为了留住这个人才,朱敬伦找过老诺贝尔一次,告诉他,如果他能留住埃里克森在广東工作,朱敬伦就愿意给他提供一笔100万两的无息贷款,帮助他扩大工厂,他可是听说老诺贝尔正在拉资金,雄心勃勃的打算建设一座机械厂。(未完待续。)
生产铁甲舰?
朱敬伦有另外的想法,他不是没考虑过,美国工程师向他建议后,他立刻就跟其他一些顾问商讨了一下,他记忆中只知道军舰从木制到钢制是必然,但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他倒是没有研究过,军事史这种东西,太冷门,很少有人关注。
瑞典顾问们倒也知道铁甲舰这种东西,只不过太前沿,瑞典人是玩不起的,英法到时先后建造过,可是两国之间建造的铁甲舰也是大不一样,从他们给朱敬伦描画出来的草图来看,造型相当奇葩,前二十年甚至都没有铁甲舰这个名字,克里米亚战争中建造是铁甲炮台。
两年多前,英国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才问世,看起来有点舰船的样子。
美国人也是战争中才建造了第一艘铁甲舰,南北方各自建造了一艘,南方是用北方遗弃的军舰改装的,那样子真是惨不忍睹,直接给木制蒸汽船盖上一个铁壳子,而北方的军舰,更像一艘浮在水上的浮动炮台。
很明显,现在是铁甲舰刚刚出现的时代,朱敬伦没兴趣争一个第一之类的虚荣,因为开创技术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学费,他没有能力玩这个。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人为了建造莫尼特号铁甲舰,拨款50万美元,相当于30多万两银子,美国这种国家,也不过一南一北各建了一艘,这种东西还真的玩不起。
但是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朱敬伦还是决定建造一艘。
原因是放在他面前的一份简历。
是这个美国考察员的简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家伙在世界舰船历史上竟然是有一席之地的专家。
而且还是一个瑞典人。
他叫约翰·埃里克森,瑞典韦姆兰郡人,生于1803年,13岁时成为瑞典海军机械队的学员。1820年在陆军任测绘工程师。显然是瑞典军队培养了他。
1826年赴英国伦敦当工程师,开始研究各种工程设计规划工作,包括研究螺旋桨在船上的使用、大炮的改进和用热空气代替蒸汽驱动发动机等等。
1829年建成1台蒸汽机车,这时候火车也才刚刚发明不久,他就已经参与了进来。
真正让他出名的是,在1836年以澳大利亚人罗素使用的螺杆为基础,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推进工具螺旋桨,并取得螺旋桨发明专利。
朱敬伦这才知道,原来这家伙竟然是现代船用螺旋桨的发明人!
1837埃里克森在伦敦设计建造了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实用船。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海军立即派上尉罗伯特·斯托克顿前往英国,邀请埃里克森参加美国海军,埃里克森欣然同意。
1839年移居美国纽约。
1844年为美海军设计建成“普林斯顿”号军舰。该舰是第一艘在船体水线以下安装蒸汽发动机,并由螺旋桨驱动的铁甲蒸汽军舰。
1848年加入美国籍。
美国内战期间,为北部联邦海军建造了由蒸汽螺旋桨驱动、装有旋转炮塔的“莫尼特”号铁甲舰。
另外他还有一些诸如从海水提取盐的装置、通风扇、舰载测深仪,以及太阳能利用等发明技术。
显然这又是一个跟诺贝尔一样的发明家!
朱敬伦并不知道,埃里克森在海军史上,被评为19世纪富有创造力的舰船工程师。
他有些感慨,瑞典这样的小国家,竟然在本世纪能涌现出这么多人才来。
首先是普及的义务教育,让埃里克森、诺贝尔这样的人物至少能够接收到最基本的教育,从而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如果是一个文盲,即便再有潜力,估计也只能去种地,另外可能就跟这个工业革命的大时代有关吧。
瑞典地处北欧,跟英国海路相通,又因为国家小,人口少,生产结构单一,不可能独自生产所有物资,必须坚持自由贸易,因此跟西北欧各国的技术、人才交流始终不曾中断,这让他们总是能够接触到来自英国的最先进技术。
因此尽管他们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在技术上却并不是一个落后国家。而狭小的国内市场,却无法给方方面面的人才提供一个一展身手的平台,因此他们的技术人才,只能不断的移民到其他国家寻找借口,比如诺贝尔去俄国,埃里克森去美国。
根据历史统计,瑞典在185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移民,在半个世纪中,他们向美国移民了100万人,其中大概就是无数埃里克森和诺贝尔这样的人才。
看过埃里克森的简历,尽管他的瑞典同胞并没有吹嘘他的资历,但朱敬伦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的价值,什么都不提,光说他是被美国海军部挖到美国取得,就足以证明他是个人才。
于是跟他谈了一番,朱敬伦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也希望建造铁甲舰,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如果埃里克森能够留下来帮忙建造,他愿意建造这样一艘军舰。
埃里克森表示他是美国政府的考察员,不止在中国考察,然后还要去英国、法国考察,考察的对象就是铁甲舰,看看能否引进英法的铁甲舰技术,毕竟美国的技术,还算不上最先进,论造船,这年代还是英国第一,法国第二,美国也就跟瑞典、丹麦、荷兰等过差不多。
朱敬伦立刻表现出一副对铁甲舰很感兴趣的样子,对埃里克森说,他在美国的职务,他可以想办法跟美国沟通,让他在广東也可以履职,相信美国政府十分愿意帮助他们的朋友,建造海军力量的。
埃里克森对自己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也不是很满意,根据与南方军的弗吉尼亚号海战的经验,埃里克森总结了很多经验,但是美国政府不给他改进的机会,因为铁甲舰造价高昂,他们现在还处于战争期间,政府打算以建造木制巡洋舰为主,主要目的是封锁南方,而不是跟南方海军决战,因为南方海军根本就没几艘军舰,有一艘铁甲舰就够用了。
对此念念不忘,埃里克森才会见谁就给谁推荐建造铁甲舰。
犹豫了一番后,埃里克森决定暂时留下来,然后跟美国政府联系,朱敬伦也帮他跟林肯联系,请求美国人,让埃里克森在广東能够以顾问的身份工作一段时间,表示一旦美国需要他,随时都可以放他离开。
朱敬伦记得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几乎肢解了自己的海军,因为政府欠下了一大笔债,连正在建造的军舰,都拆解了,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在发展海军了,直到罗斯福上台,马汉提出海权论,他们都没有重建自己的庞大海军,只维持了很小的一只海军力量。
也就是说,一旦战争结束,埃里克森在美国应该没有什么机会了,那时候估计他就更愿意留在广東了,待上两年,有了感情,把老婆孩子接过来,然后给他入籍,他就是一个中国人了。
一想到自己要挖一个人才,还要这么费劲,朱敬伦就不由觉得委屈,小小一个瑞典,四百来万人,都富裕的要出口诺贝尔、埃里克森这样的人才,而堂堂中国,唉,真是心酸。
别说这个发明家属性的家伙,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在等待美国政府回复期间,他继续考察朱敬伦的兵工厂,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比如他建议改进大炮铸造工艺,引入美国陆军少校托马斯丁·罗德曼,1860年发明的空心铸件工艺和达尔格伦铸造法。
罗德曼的空心铸造工艺,在铸造大炮过程中,在炮芯铸造过程中,使用流水进行冷却,使炮膛内部先行冷却硬化,外层金属依次冷却,这样不但让铸铁结晶更加均匀,而且外层金属冷却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内缩拢,向已经硬化的内层继续加压,等大炮铸好后,自然形成一种内向预应力。
当炮膛中火药爆炸的时候,跟这股预应力作用,抵消了一部分爆炸对炮膛的压力,结果就是同样的炮膛,用这种工艺制造的大炮,能承受更大的爆炸压力,那么自然就有更大的威力,更远的射程。
但最重要的是,由于采用流水控制冷却,让大炮的冷却更加均匀,发生脆裂的可能大大降低,罗德曼铸造工艺可以铸造更大口径的大炮。
而达尔格伦铸造法铸造出来的大炮,是一种前小后大的结构,看起来就如同一个啤酒瓶子,大炮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要粗了很多,这是因为后膛是爆炸的所在,承受的压力更大,因此在承压大的地方,增加壁厚,能够有效的增加大炮的性能。
两种方法的结合结果就是,达尔格伦大炮和罗德曼滑膛炮口径可以达到15英寸,也就是381毫米,相当夸张,威力也十分有力,经过美国内战检验,认为是性能最优良的重炮。
后世公认的是,美国内战期间,将滑膛炮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算是滑膛炮的巅峰,可惜的是滑膛炮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末路,英国人的锻钢钻孔大炮才是未来,克虏伯也是采用铸钢来生产大炮,铸铁已经过时了。
但对现在的中国軍队来说,这种大炮依然是很先进的,所以朱敬伦更加坚定要把这个人留住了。
不巧不成熟,他发现,发明家埃里克森跟发明家老诺贝尔竟然是好朋友,俩人工作之余常常在一起喝酒。朱敬伦不知道的是,早在俄国的时候,老诺贝尔就让他那个发明火药的儿子,去美国的埃里克森工场实习过一段时间。
瑞典毕竟是小国,作为发明家,他们的圈子真不大!
为了留住这个人才,朱敬伦找过老诺贝尔一次,告诉他,如果他能留住埃里克森在广東工作,朱敬伦就愿意给他提供一笔100万两的无息贷款,帮助他扩大工厂,他可是听说老诺贝尔正在拉资金,雄心勃勃的打算建设一座机械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