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邀战日,侯鉴之思】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汉之全球攻略最新章节!
ps:呃,现在在南京,可能还要在南京待两天!过完中元节再回家里,到时候就能稳定更新了!这一章是在网吧搞出来的,请大家见谅!明天也会有更新,就算泡网吧通宵也会搞出来的!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对了,可以的话,请给张票吧!
在冷兵器时代,指挥千军万马靠的可不是嗓门
每一个千人队就会有一面将旗大纛。在军中,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卒,正兵乃至辅兵役夫全靠大纛指挥进退。可以说,大纛就是一军之魂!
为了方便指挥,将领们通常都会站在大纛下,如果将领移动,则大纛也要跟着移动!当然,跟不允许前排士兵回头是一个道理,大纛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轻易移动的。因为大纛代表了中军稳固,一旦轻动,若是向前还好说,一不小心往后倒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大纛不可轻动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纛一般都由坚硬的铁衫木做旗杆,而且粗如海碗,高达两丈,重百二十斤,这样的旗帜若想要顺利移动,非两到三人一起扶持不可。在高速移动的军列中,大纛的移动极为麻烦,所以一般大纛都不会轻动的。
汉圣祖之后,大纛做了简单修改,特别是在骑兵军阵中,大纛不似之前那般笨重移动,主要设计在旗杆和旗帜升降上做了些改进,让整个大纛更显轻便和简单,但也没有轻省到哪里去。只要战争模式没有改变,大纛的指挥作用就无可替代。在圣祖之后,帝**队所向披靡,将领们也养成了执坚披锐,带着大纛冲锋在前的习惯。在之前的历次战役中。帝国将领们的这种行为无疑对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但在这一次……
“皎月浮海旗?!哼,原来是月氏王子亲军!”
军团大帐,军团长侯鉴望着眼前还带着血迹的月氏大纛旗帜,道,“看来这面旗帜的做工不咋滴啊,旗杆应该也非铁衫木做成,不然怎么会被四石力弓一箭射断?”说着,他又拿起另一面旗帜,却是大汉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第二镇的将旗大纛。不由轻叹一口气:“唉,将军百战死。第二镇也算不辱军威!总算是把将旗抢回来了!”
“殿帅,酉时之战,两军算是对攻,不过咱们后师那里并没有取得优势,反而折损了许多兵卒。第二镇这里倒是立下了战功。精骑两百便夺了月氏第六军团大纛,可第二镇镇帅被斩杀。就此一项。已经抵消了我军夺旗之举对敌军的士气打击。接下来的方略,该如何决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少校参谋,小心翼翼地看了侯鉴一眼,轻声问道。
侯鉴却是没有回答他,依旧看着两面军旗你说夺旗这么大的事儿,我们该怎么给他们叙功?”
八字胡参谋行礼道:“殿帅,以属下之见,叙功倒也简单。特编部乃是元帅心头肉,如今立下如此大功,总算在元帅那里多少能有所交代……”
侯鉴终于从军旗大纛上移开目光,看向他,沉声道:“仲贤,诸多参谋中,唯有你最懂我的心意。以你所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百里束,字仲贤,云州开城人氏。少智不学,十八岁以武入军旅,驻防度信州,后支援北海,转战千里,五载晋升中尉。战后,旋即加入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乃侯鉴麾下第一臂助。三十岁晋升少校,重入昭武大学参谋科进修。毕业后回到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入军团大帐参谋部至今。现年三十四岁,算是帝**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先入伍后学习的少校参谋。
百里束看着侯鉴的眼睛,深知这个让自己追随了十年之久的将军,此刻已经萌生退意。
事实上,在凌晨接到月氏敌军进攻之初,侯鉴便有了撤退打算。而作为大汉有名的“兔子将军”的参谋,百里束每到一个地方,就有设计和研究撤退方案的习惯。当得知月氏人突然向汉军发动进攻时,百里束便急匆匆赶到军团大帐向侯鉴进言撤退,依照之前的策划,第三军团至少可保证绝大部分物资和军队安全撤到离此地最近的飞云堡。
可在这时,参谋部的另一些从其他军团抽调而来的参谋们却对侯鉴行驶了“一次否决权”,不同意此时撤军。对此,侯鉴很是愤怒,可却没有办法,只能谨慎地选择固守。
帝**制的互相制约在这一刻明显的表露出来。百里束这才想起来,第三军团是战时临时组建的军团,参谋人员也是各个地方抽调过来,临时组建的参谋部。而在原来北海州第一军团的参谋部里,是绝对没有人会质疑侯鉴的命令的,更没有人会反对他百里束的建议。
话说回来,若是侯鉴在第一时间下达撤退命令,第三军团能不能够按照百里束的计划那样全部撤出呢?
在百年之后,有人重新研究起这次战役时,对比了双方统帅的作战计划,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而且成功性非常大!
在月氏发起攻击之时,包围圈并不严密,若按照侯鉴和百里束的计划,第三军团完整撤出查干湖,移动到飞云堡是完全可能的。不得不说,侯鉴对于撤退的确有过人的天赋,他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月氏人敢于向汉军---而且是重兵集团的第三军团---发动进攻,必定是有所凭恃的。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但因为参谋部的“一次否决权”导致最佳的突围时机被耽误。在之后发起的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耽误了突围的时间,让月氏人有时间从容包围整个第三军团。根据这个判断,百年之后的国人甚至有把当时第三军团参谋部人员定位历史罪人的冲动。
当然,这是后人的研究。而历史往往是隐性的,就跟“主和者未必怯,主战者未必勇”是一个道理。后人能够全知全能地俯视整场战役。但在当时处在查干湖的汉军心里,其实未必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最起码在当时,整个军团大帐中,会选择撤退的只有侯鉴一人而已。就连百里束,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也未必同意撤退---所向披靡的汉军,什么时候连正经的仗都没打就撒丫子跑路了?他之所以会提早做好撤退计划,完全是出于对侯鉴这个将军的了解和尊重罢了。这点可以从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通过了参谋部一致同意并递交到侯鉴的案头可以证明,百里束从内心深处是渴望战斗,而并非撤退。
虽然后世将这次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称为“大汉帝国千年以来最愚蠢的作战计划之一”。但在当时,却是唯一符合全军意愿,连侯鉴这个军团长都无法阻止的最佳计划!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历史的真相总是这么出人意料的。
闲话少叙。总之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虽然有一定战果,也弄清楚了当面月氏军队的番号和编制。可越是这样。整个军团大帐的气氛就愈加沉重。
根据这次损兵折将的两场战役,第三军团参谋部得知南面之敌为月氏第六、第七军团,东面之敌为月氏第八军团,西面之敌为月氏第四军团,预计总兵力达十万人! 而在出征前,甘州与肃州军团在塔里木河河谷之战的战败报告早就经由暗卫整理。交到了所有将军的手里,其中就有提到这四支军团!
塔里木河河谷之战,月氏第六军团是率先突破汉军左翼防线的军团,更是它。第一次围杀了当时的甘州第一军团军团长秦文广。之后还是月氏第六军团突破轮台城,逼迫汉军匆忙突围,最后又一次斩杀肃州第一军团军团长祁漫。之后的追击战中,月氏第四、第七、第八军团是主力,其中第四军团在布宁城围杀了断后的肃州第二军团军团长查簧……可以说,眼前的这四支月氏军团对于汉军来说都不陌生,更有深仇大恨!而这四个军团也是最不畏惧汉军,最敢跟汉军正面搏杀的月氏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甘州第一军团的报告中着重指出,月氏第六军团的统帅叫贡昆?阿巴斯,乃是月氏伪帝张晟的儿子,兵员大都是早期跟随在张晟身边的,原大月州乙等军团的老卒,作战最是勇敢,数次率先突破汉军防线。不过伤亡也是最惨重,后来得到了补充。因为有贡昆?阿巴斯的存在,所以月氏第六军团又被称为王子亲军!所以侯鉴在看到军旗大纛时才会有那么一句感慨。
不过很显然,汉军的情报有了很大的偏差。月氏第六军团的名义统帅的确是贡昆?阿巴斯,但实际上指挥第六军团的却是罗马人斯里文森,而作为统帅的贡昆?阿巴斯,此刻却当作一名前线基层指挥官在使用---这点怕是连胡公殿下也不可能想到!
月氏第六军团的出现让侯鉴更加感觉到危险,但在打完了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后,侯鉴反而更加不能撤退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若说在申酉之战前月氏人还没有完成合围的话,在战后,月氏第六军团已经逼近军团大帐,合围已经完成,此时后撤只会酿成真正地溃败,第三军团将彻底覆灭!身为大汉帝国的将军,侯鉴当然不能做出这个选择。
但是不撤的话,第三军团又该怎么做?月氏人在东西南三面包围,故意留下北面,难道第三军团就往北面跑?
敌人越希望我做得事,就越不能做。这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准则。任何一个粗懂军事的军人都明白这一点。侯鉴自然不能选择全军向北,不过已经派了游骑斥候团向北侦察,如果敌人有埋伏就派人回来通知,同时游骑斥候还担负着通报元帅大帐的使命。
在进退不得的情况下,侯鉴能选择的只能应战,或者说固守!但对于战场嗅觉敏锐的侯鉴来说,申酉之战已经完全证明,当面的月氏四个军团有击败第三军团的实力,他不得不考虑最后撤退或者突围的事情。可是一旦撤退或者突围,第三军团无疑就会收到重创,甚至导致整个北疆方面军的大危机,这个责任足以让侯鉴被押上枢密院的军事审判院,然后判一个死刑,千百年后还会由人唾骂,他的恩师诸葛老元帅也将背负识人不明的骂名---侯鉴不想担,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如何摆脱这个责任,就是侯鉴现在要想的最重要问题。而他问百里束的,也是这个。
作为跟随侯鉴十年的老人,百里束在看着侯鉴眼睛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他的想法,所以才会说“特编部乃是元帅心头肉,且立下大功”之类的话,目的无非就是想提醒和告诉侯鉴,此时此刻,想要不承担责任只有一个人能帮他,那就是胡公殿下!整个北疆方面军的最高统帅就是他!如果有他下令,那么第三军团的一切决定都可以推到胡公身上,到时候就算战败了,也没有人能够责怪侯鉴,这就是所谓的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
至于如何能够让胡公同意做这个“冤大头”,百里束也谏言了:“唯特编部耳!”
意思很明确,在随后的作战中,特编部这块胡公的心头肉务必不能再有损伤,立下夺旗大功已经足够,看在这个份上,胡公也不会过多难为侯鉴。一旦事不可为,所有部队都能抛弃,唯独特编部不能。还是那句话,特编部是胡公的心头肉---至于原因,前面已经说过,胡公担任昭武大学祭酒时间不长,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子都是他以后与英公、智公、凉公等公爵大族争雄的资本,万万是不能有失的!
除了特编部,侯鉴还有一个顾忌,那就是随军的百万石后勤粮草补给。这些补给也是重中之重。若是第三军团败了,这些辎重补给又被月氏拿去,那侯鉴他不背责任都不行了。所以为了拿到这些后勤辎重补给的处理权,他还必须从胡公那里要到“临阵处置之权力”!
为了这点,百里束甚至建议侯鉴在给元帅大帐的军报上夸大战损,特别是后师的战损,以此来获得胡公的批准。当然,这些都是后面发生的事。
在四月二十五日的申酉之战后,月氏人虽然损失了一面大纛,但斩杀了汉军一名镇帅,并且东面击退了第三军团后师的进攻,南面逼近了第三军团军团大帐二十里之地,可谓大胜!不过月氏第六军团的真正统帅斯里文森受惊不小,在接下来的二十六、二十七整整两天时间里居然只命令军队包围,却不敢下令进攻。这两天时间里月氏人的毫无作为,也是后世研究者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在时间冲散了一切的百年后,更加没人知道为何月氏四支军团会整整两天无所作为……
月氏人无所作为,却不代表汉军无所作为。本来打算第二天迎来恶战的侯鉴惊喜地发现敌军居然没有进攻,大喜之余立即下令全军靠拢,舍弃查干湖东岸之所有营盘,全军向军团大帐靠拢,集结在查干湖西岸,加强防卫力量。同时,向北侦察的游骑斥候也有了报告,月氏人在北面五十里的扎布河沙海处果然有埋伏,游骑斥候向西绕道十里,从一处小峡谷北上才跟扎布汗河的元帅大帐联系上。那处小峡谷可能是不熟悉地形的月氏人包围圈中的一个小漏洞。当然,如果第三军团大张旗鼓的想从那里突围,很快这个小峡谷就会被锁死,数万人的大军是不可能通过这个小峡谷跑掉的。不过在月氏人没反应过来之时,以这个小峡谷作为联系元帅大帐的秘密通道却是不错。
就这样,两军在查干湖度过了最为不平静的平静两天,直到四月二十八日,月氏人突然向汉军送来一封邀战书信,才让整个安静的局面起了变化。(未完待续。。。)
ps:呃,现在在南京,可能还要在南京待两天!过完中元节再回家里,到时候就能稳定更新了!这一章是在网吧搞出来的,请大家见谅!明天也会有更新,就算泡网吧通宵也会搞出来的!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对了,可以的话,请给张票吧!
在冷兵器时代,指挥千军万马靠的可不是嗓门
每一个千人队就会有一面将旗大纛。在军中,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卒,正兵乃至辅兵役夫全靠大纛指挥进退。可以说,大纛就是一军之魂!
为了方便指挥,将领们通常都会站在大纛下,如果将领移动,则大纛也要跟着移动!当然,跟不允许前排士兵回头是一个道理,大纛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轻易移动的。因为大纛代表了中军稳固,一旦轻动,若是向前还好说,一不小心往后倒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大纛不可轻动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纛一般都由坚硬的铁衫木做旗杆,而且粗如海碗,高达两丈,重百二十斤,这样的旗帜若想要顺利移动,非两到三人一起扶持不可。在高速移动的军列中,大纛的移动极为麻烦,所以一般大纛都不会轻动的。
汉圣祖之后,大纛做了简单修改,特别是在骑兵军阵中,大纛不似之前那般笨重移动,主要设计在旗杆和旗帜升降上做了些改进,让整个大纛更显轻便和简单,但也没有轻省到哪里去。只要战争模式没有改变,大纛的指挥作用就无可替代。在圣祖之后,帝**队所向披靡,将领们也养成了执坚披锐,带着大纛冲锋在前的习惯。在之前的历次战役中。帝国将领们的这种行为无疑对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但在这一次……
“皎月浮海旗?!哼,原来是月氏王子亲军!”
军团大帐,军团长侯鉴望着眼前还带着血迹的月氏大纛旗帜,道,“看来这面旗帜的做工不咋滴啊,旗杆应该也非铁衫木做成,不然怎么会被四石力弓一箭射断?”说着,他又拿起另一面旗帜,却是大汉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第二镇的将旗大纛。不由轻叹一口气:“唉,将军百战死。第二镇也算不辱军威!总算是把将旗抢回来了!”
“殿帅,酉时之战,两军算是对攻,不过咱们后师那里并没有取得优势,反而折损了许多兵卒。第二镇这里倒是立下了战功。精骑两百便夺了月氏第六军团大纛,可第二镇镇帅被斩杀。就此一项。已经抵消了我军夺旗之举对敌军的士气打击。接下来的方略,该如何决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少校参谋,小心翼翼地看了侯鉴一眼,轻声问道。
侯鉴却是没有回答他,依旧看着两面军旗你说夺旗这么大的事儿,我们该怎么给他们叙功?”
八字胡参谋行礼道:“殿帅,以属下之见,叙功倒也简单。特编部乃是元帅心头肉,如今立下如此大功,总算在元帅那里多少能有所交代……”
侯鉴终于从军旗大纛上移开目光,看向他,沉声道:“仲贤,诸多参谋中,唯有你最懂我的心意。以你所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百里束,字仲贤,云州开城人氏。少智不学,十八岁以武入军旅,驻防度信州,后支援北海,转战千里,五载晋升中尉。战后,旋即加入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乃侯鉴麾下第一臂助。三十岁晋升少校,重入昭武大学参谋科进修。毕业后回到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入军团大帐参谋部至今。现年三十四岁,算是帝**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先入伍后学习的少校参谋。
百里束看着侯鉴的眼睛,深知这个让自己追随了十年之久的将军,此刻已经萌生退意。
事实上,在凌晨接到月氏敌军进攻之初,侯鉴便有了撤退打算。而作为大汉有名的“兔子将军”的参谋,百里束每到一个地方,就有设计和研究撤退方案的习惯。当得知月氏人突然向汉军发动进攻时,百里束便急匆匆赶到军团大帐向侯鉴进言撤退,依照之前的策划,第三军团至少可保证绝大部分物资和军队安全撤到离此地最近的飞云堡。
可在这时,参谋部的另一些从其他军团抽调而来的参谋们却对侯鉴行驶了“一次否决权”,不同意此时撤军。对此,侯鉴很是愤怒,可却没有办法,只能谨慎地选择固守。
帝**制的互相制约在这一刻明显的表露出来。百里束这才想起来,第三军团是战时临时组建的军团,参谋人员也是各个地方抽调过来,临时组建的参谋部。而在原来北海州第一军团的参谋部里,是绝对没有人会质疑侯鉴的命令的,更没有人会反对他百里束的建议。
话说回来,若是侯鉴在第一时间下达撤退命令,第三军团能不能够按照百里束的计划那样全部撤出呢?
在百年之后,有人重新研究起这次战役时,对比了双方统帅的作战计划,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而且成功性非常大!
在月氏发起攻击之时,包围圈并不严密,若按照侯鉴和百里束的计划,第三军团完整撤出查干湖,移动到飞云堡是完全可能的。不得不说,侯鉴对于撤退的确有过人的天赋,他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月氏人敢于向汉军---而且是重兵集团的第三军团---发动进攻,必定是有所凭恃的。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但因为参谋部的“一次否决权”导致最佳的突围时机被耽误。在之后发起的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耽误了突围的时间,让月氏人有时间从容包围整个第三军团。根据这个判断,百年之后的国人甚至有把当时第三军团参谋部人员定位历史罪人的冲动。
当然,这是后人的研究。而历史往往是隐性的,就跟“主和者未必怯,主战者未必勇”是一个道理。后人能够全知全能地俯视整场战役。但在当时处在查干湖的汉军心里,其实未必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最起码在当时,整个军团大帐中,会选择撤退的只有侯鉴一人而已。就连百里束,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也未必同意撤退---所向披靡的汉军,什么时候连正经的仗都没打就撒丫子跑路了?他之所以会提早做好撤退计划,完全是出于对侯鉴这个将军的了解和尊重罢了。这点可以从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通过了参谋部一致同意并递交到侯鉴的案头可以证明,百里束从内心深处是渴望战斗,而并非撤退。
虽然后世将这次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称为“大汉帝国千年以来最愚蠢的作战计划之一”。但在当时,却是唯一符合全军意愿,连侯鉴这个军团长都无法阻止的最佳计划!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历史的真相总是这么出人意料的。
闲话少叙。总之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虽然有一定战果,也弄清楚了当面月氏军队的番号和编制。可越是这样。整个军团大帐的气氛就愈加沉重。
根据这次损兵折将的两场战役,第三军团参谋部得知南面之敌为月氏第六、第七军团,东面之敌为月氏第八军团,西面之敌为月氏第四军团,预计总兵力达十万人! 而在出征前,甘州与肃州军团在塔里木河河谷之战的战败报告早就经由暗卫整理。交到了所有将军的手里,其中就有提到这四支军团!
塔里木河河谷之战,月氏第六军团是率先突破汉军左翼防线的军团,更是它。第一次围杀了当时的甘州第一军团军团长秦文广。之后还是月氏第六军团突破轮台城,逼迫汉军匆忙突围,最后又一次斩杀肃州第一军团军团长祁漫。之后的追击战中,月氏第四、第七、第八军团是主力,其中第四军团在布宁城围杀了断后的肃州第二军团军团长查簧……可以说,眼前的这四支月氏军团对于汉军来说都不陌生,更有深仇大恨!而这四个军团也是最不畏惧汉军,最敢跟汉军正面搏杀的月氏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甘州第一军团的报告中着重指出,月氏第六军团的统帅叫贡昆?阿巴斯,乃是月氏伪帝张晟的儿子,兵员大都是早期跟随在张晟身边的,原大月州乙等军团的老卒,作战最是勇敢,数次率先突破汉军防线。不过伤亡也是最惨重,后来得到了补充。因为有贡昆?阿巴斯的存在,所以月氏第六军团又被称为王子亲军!所以侯鉴在看到军旗大纛时才会有那么一句感慨。
不过很显然,汉军的情报有了很大的偏差。月氏第六军团的名义统帅的确是贡昆?阿巴斯,但实际上指挥第六军团的却是罗马人斯里文森,而作为统帅的贡昆?阿巴斯,此刻却当作一名前线基层指挥官在使用---这点怕是连胡公殿下也不可能想到!
月氏第六军团的出现让侯鉴更加感觉到危险,但在打完了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后,侯鉴反而更加不能撤退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若说在申酉之战前月氏人还没有完成合围的话,在战后,月氏第六军团已经逼近军团大帐,合围已经完成,此时后撤只会酿成真正地溃败,第三军团将彻底覆灭!身为大汉帝国的将军,侯鉴当然不能做出这个选择。
但是不撤的话,第三军团又该怎么做?月氏人在东西南三面包围,故意留下北面,难道第三军团就往北面跑?
敌人越希望我做得事,就越不能做。这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准则。任何一个粗懂军事的军人都明白这一点。侯鉴自然不能选择全军向北,不过已经派了游骑斥候团向北侦察,如果敌人有埋伏就派人回来通知,同时游骑斥候还担负着通报元帅大帐的使命。
在进退不得的情况下,侯鉴能选择的只能应战,或者说固守!但对于战场嗅觉敏锐的侯鉴来说,申酉之战已经完全证明,当面的月氏四个军团有击败第三军团的实力,他不得不考虑最后撤退或者突围的事情。可是一旦撤退或者突围,第三军团无疑就会收到重创,甚至导致整个北疆方面军的大危机,这个责任足以让侯鉴被押上枢密院的军事审判院,然后判一个死刑,千百年后还会由人唾骂,他的恩师诸葛老元帅也将背负识人不明的骂名---侯鉴不想担,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如何摆脱这个责任,就是侯鉴现在要想的最重要问题。而他问百里束的,也是这个。
作为跟随侯鉴十年的老人,百里束在看着侯鉴眼睛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他的想法,所以才会说“特编部乃是元帅心头肉,且立下大功”之类的话,目的无非就是想提醒和告诉侯鉴,此时此刻,想要不承担责任只有一个人能帮他,那就是胡公殿下!整个北疆方面军的最高统帅就是他!如果有他下令,那么第三军团的一切决定都可以推到胡公身上,到时候就算战败了,也没有人能够责怪侯鉴,这就是所谓的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
至于如何能够让胡公同意做这个“冤大头”,百里束也谏言了:“唯特编部耳!”
意思很明确,在随后的作战中,特编部这块胡公的心头肉务必不能再有损伤,立下夺旗大功已经足够,看在这个份上,胡公也不会过多难为侯鉴。一旦事不可为,所有部队都能抛弃,唯独特编部不能。还是那句话,特编部是胡公的心头肉---至于原因,前面已经说过,胡公担任昭武大学祭酒时间不长,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子都是他以后与英公、智公、凉公等公爵大族争雄的资本,万万是不能有失的!
除了特编部,侯鉴还有一个顾忌,那就是随军的百万石后勤粮草补给。这些补给也是重中之重。若是第三军团败了,这些辎重补给又被月氏拿去,那侯鉴他不背责任都不行了。所以为了拿到这些后勤辎重补给的处理权,他还必须从胡公那里要到“临阵处置之权力”!
为了这点,百里束甚至建议侯鉴在给元帅大帐的军报上夸大战损,特别是后师的战损,以此来获得胡公的批准。当然,这些都是后面发生的事。
在四月二十五日的申酉之战后,月氏人虽然损失了一面大纛,但斩杀了汉军一名镇帅,并且东面击退了第三军团后师的进攻,南面逼近了第三军团军团大帐二十里之地,可谓大胜!不过月氏第六军团的真正统帅斯里文森受惊不小,在接下来的二十六、二十七整整两天时间里居然只命令军队包围,却不敢下令进攻。这两天时间里月氏人的毫无作为,也是后世研究者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在时间冲散了一切的百年后,更加没人知道为何月氏四支军团会整整两天无所作为……
月氏人无所作为,却不代表汉军无所作为。本来打算第二天迎来恶战的侯鉴惊喜地发现敌军居然没有进攻,大喜之余立即下令全军靠拢,舍弃查干湖东岸之所有营盘,全军向军团大帐靠拢,集结在查干湖西岸,加强防卫力量。同时,向北侦察的游骑斥候也有了报告,月氏人在北面五十里的扎布河沙海处果然有埋伏,游骑斥候向西绕道十里,从一处小峡谷北上才跟扎布汗河的元帅大帐联系上。那处小峡谷可能是不熟悉地形的月氏人包围圈中的一个小漏洞。当然,如果第三军团大张旗鼓的想从那里突围,很快这个小峡谷就会被锁死,数万人的大军是不可能通过这个小峡谷跑掉的。不过在月氏人没反应过来之时,以这个小峡谷作为联系元帅大帐的秘密通道却是不错。
就这样,两军在查干湖度过了最为不平静的平静两天,直到四月二十八日,月氏人突然向汉军送来一封邀战书信,才让整个安静的局面起了变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