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5章 降维打击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打赢刚刚继承父业还不满周年的公孙康并不难,大汉的武力跟公孙康相比,那至少是数十倍的差距。
当然,实际上考虑到跨海作战的运力、后勤问题的制约,大汉能投入到三韩战场的兵力,肯定连大汉全局战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刘备在统一大汉后,经过最初两年半的休整和稳定,军队需求已经大减,暂时裁汰了一部分部队遣散归农,可以快速征召投入战斗的总兵力,大约减少到了五十万。
这五十万人里,大部分也转入了和平状态的军屯,每年就稍微训练几个月,跟百姓服徭役的时间差不多长,也都只占用冬夏农闲。而农忙的季节全部种田自给自足。
对于这部分部队,他们和平状态下当兵所能得到的好处,就仅仅是不用再给国家缴税缴田租也不用服徭役,生产劳动所得可以全归个人
(注:实际上有军官渐渐转化为地主,会问下面的士兵稍微抽点孝敬。剥削部曲喝兵血这种事情,在古代部队里肯定无法彻底杜绝。但王朝刚刚复兴不久,这种问题还很轻微,士兵也完全承受得了,暂时没什么感觉。)
转入军屯的士兵至少有三十万,所以最后的常备军规模,也就二十万人。
这二十万人需要承担对草原民族和四方蛮夷的威慑,还要负责内部的警备巡防、剿匪平叛、震慑不臣,已经不能再减了。
而这部分人吃的军粮都要从国家征收的官粮里出,还要额外发军饷,每人每年消耗二十石粮食,三千钱铜钱,还有若干武器耗材、被服帐篷类军需物资。
所以如今章武十年,朝廷一年养兵的开支,大约是四百万石军粮、六亿铜钱军饷、四亿铜钱军需耗材、折旧。
另外,因为关东地区税赋全免了两年,其他地区也全免至少一年,如今民间百姓都有了点余粮,再也没有发生成规模饿死人的饥荒事件。
如此一来,粮食价格普遍有所降低,朝廷也不存在付出额外高价买粮养兵的问题。全部折算下来,一年给士兵的总开支,也就控制在二十亿钱左右。
当初统一战争最炽烈的那几年,尤其是跟袁绍河内大决战、跟曹操大决战之年,刘备的军费开支那都是奔着一场跨年大战役、全军累计耗费一百五十亿去的。
所以,现在的军费,已经降低到战略决战时的不到七分之一,
光是这笔省下来的每年一百二三十亿开支,就可以抵消掉刘备战时平均每年发行近百亿钱的抄引国债,还能有二三十亿余额来还本付息、清偿之前欠的国债。
所处的地位一旦不同,考虑问题的立场当然也会随之改变。刘备现在的心态,是大汉都是属于他的,当然什么地方都不能随便打烂破坏。
一个零元购的家伙会把店里的东西砸烂,店老板保护自己店的时候可不会。
推而广之,刘备的朝廷,现在考虑军事问题时,也不再是“打赢就好”,还要兼顾“如何省钱地打赢”。
财政盈余、可以轻松进入还债周期,这种感觉是会上瘾的。
不打仗每年立省一百二十亿,这谁不想啊。
之前朝廷累计欠债本金五百亿、含利息能滚到七八百亿,后来好不容易靠着一些顶层勋贵减计债务换爵位、用债券换畜牧业和冶铁业的永久免税权,把总债务减计了一半左右。
剩下的三百五十亿到四百亿,按照每年还三十亿,那也得十几年还清呢。就算考虑到关东地区恢复生产、也跟着攀科技加大工业产能,总税源能增加三成以上,哪也不过是缩短四成还债时间。
算下来,刘备政府如果不发动任何战争、不搞任何大运河一类的基建工程,211到212年左右才能还清债务。今年已经还了第一年了,后续还有七年,总债期长达八年。
这种情况下,刘备对李素消灭公孙度的要求,远不是打赢那么简单,还要他少花钱,能少用点军队渡海就把问题搞定,那是最好的。
……
五月初十,雒阳。
刘备是在五天之前,从坐镇青州的诸葛亮那边,首次收到对三韩地区变故的汇报的。
当然,刘备收到汇报,便意味着在青徐当地,太史慈早已经开始战争调度筹集工作了,毕竟雒阳距离东海之滨又远了那么多。
刘备对于这个机会倒也不是很着急,他相信李素可以处理好,青、徐、扬三州的前线军队,自行调度组织进攻,就能把问题搞定。
所以刘备只是跟荀攸鲁肃二人稍微聊了聊这个情报,问问他们的看法,然后也没有把这个情报拿到大朝会上集议。
蛮夷之地死了个诸侯、发生了父子传位,这只是个自然事件,又不代表立刻会有军事动作,还不配被拿到大汉的朝议上郑重讨论。
于是,又过了五天之后的初十这天,李素的一份奏表,在诸葛亮的情报之后,也算是接踵抵达雒阳。
刘备一开始以为是出战前的准备情况汇报,但接见了李素派来的信使张松后,刘备发现不是那么简单,李素居然还请求刘备从别的方向调集援军夹击三韩战场。
这让刘备很诧异,也第一次觉得丞相过于慎重了,那只是公孙度死后剩下个公孙康啊!青徐扬三州的汉军还搞不定?现在大汉不仅要打胜仗,还要省钱地大胜仗!
刘备的战略思路倾向,可谓是跟原本历史上后世的隋炀帝杨广,截然相反。
杨广对付高句丽时,那是恨不得倾国117万大军全堆上去,后勤压力爆表,运粮修河征用民夫超两百万,自己一方死的运粮民夫都赶得上高句丽人的军队规模了。
刘备则是就想不打断休养生息的节奏,能七八万人搞定就七八万,要是能五六万就更好了。
好在张松还算能说会道,也知道保守机密,他把李素初步的设想,详细跟皇帝解释了一下,随后才指出丞相需要的花费并不多:
“……陛下,丞相的目的,也是希望尽量少靡费军资,就把问题解决了。正因为如此,他需要骠骑将军率领骑兵数千、从乐浪郡南下,沿汉江逡巡威慑公孙康。
骠骑将军这数千人的粮道,完全可以靠海路维持,也不用深入带方腹地,就沿着三韩半岛的西海岸南进即可,有沿海与浿水的水道可用,骠骑将军的后勤耗费不会太高。
只要把公孙康的主力全部吸引到汉江南岸,提防骠骑将军渡河,太史将军和甘将军自然能以更少的兵力便切断公孙康后路。”
刘备这时也回过味儿来了,他知道李素这并没有增加总的用兵成本。
而且,李素作为丞相,虽然统领百官,但是对于目前还暂时驻防在辽东的赵云,并没有直接调度的权力。请旨让皇帝出面调度,也是对朝廷体统的维护。
另一方面,刘备估摸着,李素这也是在避嫌,不希望只有他的人马出现在数千里之外的三韩。
毕竟偏远地区要提防割据,有两个互不统属的朝廷顶层文武,各带一部分部队,进入新征服地区,这样也好名义上互相有个监督和牵制。
所以说,事实上根本不用赵云的人打什么仗,赵云就是本人露个脸吸引一下敌军注意力,同时后续占领期间,也好做个见证。
“即使如此,丞相如此往复请示,不怕耽误了战机?”刘备既然觉得李素上道,反而有些惋惜,怕错过了最佳的进攻节点。
幸好张松也进一步详细解释:李素和诸葛亮都推测,公孙度死了有段时间了,公孙康接权应该已经接稳了,所以也不差这两三个月。
丞相本就没打算盛夏酷暑用兵,而是要拖到秋收初步结束,所以慢慢绸缪请示也不耽误。
“那就好,朕自会给子龙旨意,让他带个三五千骑也就够了。”刘备最终拍板。
……
从扬州到雒阳,朝廷使臣不比那些快马加急的邮驿,怎么也得走个十几天。而要从雒阳到辽东,就更是要一个月以上了。
相隔千里远程调度配合,整个过程磨合准备下来,可不就至少三个多月过去了。
李素诸葛亮四月份做好的准备,到赵云那边也筹备妥当开始出兵,已经是七月过半。按照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收获庆典来算,可不是秋收时分了。
这段准备期间,太史慈和甘宁等将领,一开始也不知道丞相的具体布局,统筹战略的事儿都是李素本人和诸葛亮在盘算,武将只负责具体带兵作战。
七月初,李素觉得时机合适了,才把他那套通盘考虑、兼顾了“如何防止公孙康被击败后继续逃亡”的方略,对主要将领彻底交底:
“三韩公孙康,可常备战兵也不下四五万人,若纠合三韩、扶余部众,战时强征民兵入伍,估计总数可达十五万。不过多出来的十万,也就是乌合之众、辅兵之属,除攻城战外,不足为惧。
此番我军打算兵分两路,子义、兴霸,你们各领三万人马渡海。
子义从东莱至带方南部登陆,抵达后卸下士卒,还可分一些船只,沿着乐浪至带方的沿海,从乐浪运粮至军前,维系本部人马与赵骠骑的骑兵所需。
遇到公孙康敢野战,那就击灭之,若遇公孙康死守城池,那就围而不攻,犯不着跟那些乌合之众多耗人命。
而这个战术的关键,便是兴霸这一路,兴霸,你带上公瑾为向导,从会稽甬东列岛启航而东。船队里会带上足够的经过额外训练的导航员,一直往着正东行驶。
可以按照公瑾提供的海图,找到几个属于流虬列岛的小岛,然后以罗盘导航、依据海图和星轨定位,可以抵达邪马台以南的熊袭。
再沿岛北上,可至邪马台,切断对马海峡。这一路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断绝公孙康战败后,继续东逃的退路!把他关门打狗杀在三韩之地,使之不得蔓延!”
太史慈和甘宁乍一听,觉得李素的策略有些过于激进了。
当然,结合大汉朝如今的航海导航技术,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是一年半之前,让大汉的海军直接往东行驶、穿过岛屿稀疏的流虬群岛,那肯定是不敢的,航行技术不过关,容易错过岛屿,从岛和岛之间传过去,然后一路就到太平洋上了,那很容易饿死渴死在海上。
但是,这一年半的种田准备期里,李素也没让周瑜这颗棋子闲着。
自从知道周瑜学了波里尼西亚南岛民族的航海找岛术,李素一直在甘宁麾下的海军里面,大量训练领航员。将近二十个月的训练下来,汉人水手初步掌握波里尼西亚探险找岛术的,也有好几百人之多了。
这些人如今都算高级人才,学成后朝廷每人每年至少给几十万钱的俸禄呢,还有几百汉亩的免税田。
有了人才保障和装备保障,李素就不担心“抵达第一岛链时,从岛链的各岛之间穿过,错过了岛屿”这种低级错误了。
这时候,从会稽直航三韩,和直航曰本,其实难度就没什么差别了。只要避开台风季,风浪、水文其实是一样的。
之所以古人不能直航曰本,技术短板就在导航上,而非船只硬件。
历史上曰本人一直到遣隋使和早期遣唐使,基本上还是走贴岸航线,先到三韩再到东莱再登陆。到唐中晚期,曰本人才学会了沿着流虬岛链到明州登陆的航线。
正因为如此,李素现在使用的是一项至少超前了四五百年的航行术,那公孙康就绝对不可能想到,也不可能提防甘宁直接从他后方出现、断他后路。
因为在公孙康心里,要到邪马台,只有先到三韩、再到对马、再到邪马台,没有第二条路的,这是一段一夫当关的线性路程。
所以,甘宁只要从公孙康后方出现,那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从二维平面世界打击一维线性世界,公孙康以为只要守住一条线即可,实际上自然法则却是可以绕的。
这是再一次的技术与认知碾压带来的优势,公孙康怎么挡。
太史慈和甘宁把思路琢磨明白后,也是信心大振。虽然路没走过,但也正是自己之前都不会走,才更出其不意嘛!
打赢刚刚继承父业还不满周年的公孙康并不难,大汉的武力跟公孙康相比,那至少是数十倍的差距。
当然,实际上考虑到跨海作战的运力、后勤问题的制约,大汉能投入到三韩战场的兵力,肯定连大汉全局战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刘备在统一大汉后,经过最初两年半的休整和稳定,军队需求已经大减,暂时裁汰了一部分部队遣散归农,可以快速征召投入战斗的总兵力,大约减少到了五十万。
这五十万人里,大部分也转入了和平状态的军屯,每年就稍微训练几个月,跟百姓服徭役的时间差不多长,也都只占用冬夏农闲。而农忙的季节全部种田自给自足。
对于这部分部队,他们和平状态下当兵所能得到的好处,就仅仅是不用再给国家缴税缴田租也不用服徭役,生产劳动所得可以全归个人
(注:实际上有军官渐渐转化为地主,会问下面的士兵稍微抽点孝敬。剥削部曲喝兵血这种事情,在古代部队里肯定无法彻底杜绝。但王朝刚刚复兴不久,这种问题还很轻微,士兵也完全承受得了,暂时没什么感觉。)
转入军屯的士兵至少有三十万,所以最后的常备军规模,也就二十万人。
这二十万人需要承担对草原民族和四方蛮夷的威慑,还要负责内部的警备巡防、剿匪平叛、震慑不臣,已经不能再减了。
而这部分人吃的军粮都要从国家征收的官粮里出,还要额外发军饷,每人每年消耗二十石粮食,三千钱铜钱,还有若干武器耗材、被服帐篷类军需物资。
所以如今章武十年,朝廷一年养兵的开支,大约是四百万石军粮、六亿铜钱军饷、四亿铜钱军需耗材、折旧。
另外,因为关东地区税赋全免了两年,其他地区也全免至少一年,如今民间百姓都有了点余粮,再也没有发生成规模饿死人的饥荒事件。
如此一来,粮食价格普遍有所降低,朝廷也不存在付出额外高价买粮养兵的问题。全部折算下来,一年给士兵的总开支,也就控制在二十亿钱左右。
当初统一战争最炽烈的那几年,尤其是跟袁绍河内大决战、跟曹操大决战之年,刘备的军费开支那都是奔着一场跨年大战役、全军累计耗费一百五十亿去的。
所以,现在的军费,已经降低到战略决战时的不到七分之一,
光是这笔省下来的每年一百二三十亿开支,就可以抵消掉刘备战时平均每年发行近百亿钱的抄引国债,还能有二三十亿余额来还本付息、清偿之前欠的国债。
所处的地位一旦不同,考虑问题的立场当然也会随之改变。刘备现在的心态,是大汉都是属于他的,当然什么地方都不能随便打烂破坏。
一个零元购的家伙会把店里的东西砸烂,店老板保护自己店的时候可不会。
推而广之,刘备的朝廷,现在考虑军事问题时,也不再是“打赢就好”,还要兼顾“如何省钱地打赢”。
财政盈余、可以轻松进入还债周期,这种感觉是会上瘾的。
不打仗每年立省一百二十亿,这谁不想啊。
之前朝廷累计欠债本金五百亿、含利息能滚到七八百亿,后来好不容易靠着一些顶层勋贵减计债务换爵位、用债券换畜牧业和冶铁业的永久免税权,把总债务减计了一半左右。
剩下的三百五十亿到四百亿,按照每年还三十亿,那也得十几年还清呢。就算考虑到关东地区恢复生产、也跟着攀科技加大工业产能,总税源能增加三成以上,哪也不过是缩短四成还债时间。
算下来,刘备政府如果不发动任何战争、不搞任何大运河一类的基建工程,211到212年左右才能还清债务。今年已经还了第一年了,后续还有七年,总债期长达八年。
这种情况下,刘备对李素消灭公孙度的要求,远不是打赢那么简单,还要他少花钱,能少用点军队渡海就把问题搞定,那是最好的。
……
五月初十,雒阳。
刘备是在五天之前,从坐镇青州的诸葛亮那边,首次收到对三韩地区变故的汇报的。
当然,刘备收到汇报,便意味着在青徐当地,太史慈早已经开始战争调度筹集工作了,毕竟雒阳距离东海之滨又远了那么多。
刘备对于这个机会倒也不是很着急,他相信李素可以处理好,青、徐、扬三州的前线军队,自行调度组织进攻,就能把问题搞定。
所以刘备只是跟荀攸鲁肃二人稍微聊了聊这个情报,问问他们的看法,然后也没有把这个情报拿到大朝会上集议。
蛮夷之地死了个诸侯、发生了父子传位,这只是个自然事件,又不代表立刻会有军事动作,还不配被拿到大汉的朝议上郑重讨论。
于是,又过了五天之后的初十这天,李素的一份奏表,在诸葛亮的情报之后,也算是接踵抵达雒阳。
刘备一开始以为是出战前的准备情况汇报,但接见了李素派来的信使张松后,刘备发现不是那么简单,李素居然还请求刘备从别的方向调集援军夹击三韩战场。
这让刘备很诧异,也第一次觉得丞相过于慎重了,那只是公孙度死后剩下个公孙康啊!青徐扬三州的汉军还搞不定?现在大汉不仅要打胜仗,还要省钱地大胜仗!
刘备的战略思路倾向,可谓是跟原本历史上后世的隋炀帝杨广,截然相反。
杨广对付高句丽时,那是恨不得倾国117万大军全堆上去,后勤压力爆表,运粮修河征用民夫超两百万,自己一方死的运粮民夫都赶得上高句丽人的军队规模了。
刘备则是就想不打断休养生息的节奏,能七八万人搞定就七八万,要是能五六万就更好了。
好在张松还算能说会道,也知道保守机密,他把李素初步的设想,详细跟皇帝解释了一下,随后才指出丞相需要的花费并不多:
“……陛下,丞相的目的,也是希望尽量少靡费军资,就把问题解决了。正因为如此,他需要骠骑将军率领骑兵数千、从乐浪郡南下,沿汉江逡巡威慑公孙康。
骠骑将军这数千人的粮道,完全可以靠海路维持,也不用深入带方腹地,就沿着三韩半岛的西海岸南进即可,有沿海与浿水的水道可用,骠骑将军的后勤耗费不会太高。
只要把公孙康的主力全部吸引到汉江南岸,提防骠骑将军渡河,太史将军和甘将军自然能以更少的兵力便切断公孙康后路。”
刘备这时也回过味儿来了,他知道李素这并没有增加总的用兵成本。
而且,李素作为丞相,虽然统领百官,但是对于目前还暂时驻防在辽东的赵云,并没有直接调度的权力。请旨让皇帝出面调度,也是对朝廷体统的维护。
另一方面,刘备估摸着,李素这也是在避嫌,不希望只有他的人马出现在数千里之外的三韩。
毕竟偏远地区要提防割据,有两个互不统属的朝廷顶层文武,各带一部分部队,进入新征服地区,这样也好名义上互相有个监督和牵制。
所以说,事实上根本不用赵云的人打什么仗,赵云就是本人露个脸吸引一下敌军注意力,同时后续占领期间,也好做个见证。
“即使如此,丞相如此往复请示,不怕耽误了战机?”刘备既然觉得李素上道,反而有些惋惜,怕错过了最佳的进攻节点。
幸好张松也进一步详细解释:李素和诸葛亮都推测,公孙度死了有段时间了,公孙康接权应该已经接稳了,所以也不差这两三个月。
丞相本就没打算盛夏酷暑用兵,而是要拖到秋收初步结束,所以慢慢绸缪请示也不耽误。
“那就好,朕自会给子龙旨意,让他带个三五千骑也就够了。”刘备最终拍板。
……
从扬州到雒阳,朝廷使臣不比那些快马加急的邮驿,怎么也得走个十几天。而要从雒阳到辽东,就更是要一个月以上了。
相隔千里远程调度配合,整个过程磨合准备下来,可不就至少三个多月过去了。
李素诸葛亮四月份做好的准备,到赵云那边也筹备妥当开始出兵,已经是七月过半。按照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收获庆典来算,可不是秋收时分了。
这段准备期间,太史慈和甘宁等将领,一开始也不知道丞相的具体布局,统筹战略的事儿都是李素本人和诸葛亮在盘算,武将只负责具体带兵作战。
七月初,李素觉得时机合适了,才把他那套通盘考虑、兼顾了“如何防止公孙康被击败后继续逃亡”的方略,对主要将领彻底交底:
“三韩公孙康,可常备战兵也不下四五万人,若纠合三韩、扶余部众,战时强征民兵入伍,估计总数可达十五万。不过多出来的十万,也就是乌合之众、辅兵之属,除攻城战外,不足为惧。
此番我军打算兵分两路,子义、兴霸,你们各领三万人马渡海。
子义从东莱至带方南部登陆,抵达后卸下士卒,还可分一些船只,沿着乐浪至带方的沿海,从乐浪运粮至军前,维系本部人马与赵骠骑的骑兵所需。
遇到公孙康敢野战,那就击灭之,若遇公孙康死守城池,那就围而不攻,犯不着跟那些乌合之众多耗人命。
而这个战术的关键,便是兴霸这一路,兴霸,你带上公瑾为向导,从会稽甬东列岛启航而东。船队里会带上足够的经过额外训练的导航员,一直往着正东行驶。
可以按照公瑾提供的海图,找到几个属于流虬列岛的小岛,然后以罗盘导航、依据海图和星轨定位,可以抵达邪马台以南的熊袭。
再沿岛北上,可至邪马台,切断对马海峡。这一路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断绝公孙康战败后,继续东逃的退路!把他关门打狗杀在三韩之地,使之不得蔓延!”
太史慈和甘宁乍一听,觉得李素的策略有些过于激进了。
当然,结合大汉朝如今的航海导航技术,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是一年半之前,让大汉的海军直接往东行驶、穿过岛屿稀疏的流虬群岛,那肯定是不敢的,航行技术不过关,容易错过岛屿,从岛和岛之间传过去,然后一路就到太平洋上了,那很容易饿死渴死在海上。
但是,这一年半的种田准备期里,李素也没让周瑜这颗棋子闲着。
自从知道周瑜学了波里尼西亚南岛民族的航海找岛术,李素一直在甘宁麾下的海军里面,大量训练领航员。将近二十个月的训练下来,汉人水手初步掌握波里尼西亚探险找岛术的,也有好几百人之多了。
这些人如今都算高级人才,学成后朝廷每人每年至少给几十万钱的俸禄呢,还有几百汉亩的免税田。
有了人才保障和装备保障,李素就不担心“抵达第一岛链时,从岛链的各岛之间穿过,错过了岛屿”这种低级错误了。
这时候,从会稽直航三韩,和直航曰本,其实难度就没什么差别了。只要避开台风季,风浪、水文其实是一样的。
之所以古人不能直航曰本,技术短板就在导航上,而非船只硬件。
历史上曰本人一直到遣隋使和早期遣唐使,基本上还是走贴岸航线,先到三韩再到东莱再登陆。到唐中晚期,曰本人才学会了沿着流虬岛链到明州登陆的航线。
正因为如此,李素现在使用的是一项至少超前了四五百年的航行术,那公孙康就绝对不可能想到,也不可能提防甘宁直接从他后方出现、断他后路。
因为在公孙康心里,要到邪马台,只有先到三韩、再到对马、再到邪马台,没有第二条路的,这是一段一夫当关的线性路程。
所以,甘宁只要从公孙康后方出现,那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从二维平面世界打击一维线性世界,公孙康以为只要守住一条线即可,实际上自然法则却是可以绕的。
这是再一次的技术与认知碾压带来的优势,公孙康怎么挡。
太史慈和甘宁把思路琢磨明白后,也是信心大振。虽然路没走过,但也正是自己之前都不会走,才更出其不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