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地图封公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如何确保公爵这项完全新创设的制度,不会对帝国的行政和财务产生不良影响,又能起到酬勋的效果、促成双赢的长期成长。
这里面的很多政策设计,都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磨合,不是几次朝会就可以完全想清楚的。
毕竟,刘备一朝的公爵,跟古代周朝的公爵已经完全不同了,只是借了古人的名字。秦汉都没有公,如何在帝制时代搞好公爵,完全是从头摸索的。
除了诸葛亮对那天第一次朝会的解读以外,后来在198年这最后几个月里,随着李素正式受封、开始整顿封地,许多小细节又被挖掘出来,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制度。
比如,后来君臣们都注意到,对先汉后汉国家经济崩溃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豪强庄园的崛起和土地兼并。
那么公爵既然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民间经济建设,如何防止公爵成长成最大的豪强庄园寡头、土地兼并到崩坏的程度呢?
毕竟不是每一代公爵都满足于“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只问自耕农收那么一点点钱粮的。如果公爵希望既收三十税一,同时还把自耕农兼并成佃户,再收四到五成的地主地租,那也是挡不住的。
这些问题很复杂,几年都不一定想得明白。不过在初期执行中,刘备和钟繇就总结出一个尽量缓解这个问题的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这些有食租税权但无治权的公爵,往边境郡封。
道理也很简单:大汉的腹地,都是已经人口稠密,开发相对完善的熟地了,人口增长极限摆在那儿。
公爵们既然可以靠发展人口拆县延长子孙受益的代数,他们自己肯定也乐于封到目前还相对地广人稀的边郡,将来往边疆开垦荒地增加人口,让爵位受益延长。
对朝廷来说,公爵们肯在不插手政治治权和不干涉驻军的大前提下,在边境搞纯经济性的对外拓荒殖民,朝廷也是乐于看到的。毕竟这样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大汉文明往外殖民扩张,增加国家的田地拓荒。
如果公爵们都是从目前的无人区或者蛮夷区兼并新土地,社会矛盾也就没那么严重。而且每一代朝廷收回一个县,就等于是公爵代际的“遗产税”。
以后每过一代人优先从与内地接壤的县往回收,公爵们再往边境开拓新地增加人口设新县,土地兼并社会矛盾的累积速度就会减缓。
当然,根治土地兼并是做不到的,这个大问题还得指望将来别的政策配合。
按照这个思路,刘备眼下虽然还没有其他功臣可以封公,却已经在心里一个人暗暗想好了以后给弟兄们的封地选什么地方。
关羽是河东本地人,按说如果封祖籍,以后就是河东郡公了。但河东与雒阳所在的河南尹接壤,而且是连接雒阳和长安两京的要害,过于靠近首都,所以肯定不能封出去。
哪怕是关羽也不行。
这种情况下,关羽就该从河东沿着大汉疆域往边境方向挪移。可以是上党郡也可以是太原郡,最好是太原,因为更靠近边境。
好在关羽今年正好是选择了先升大将军,来年或者等袁氏彻底灭了之后,再给公爵。那到时候吕布的地盘肯定已经收回来了,给关羽太原郡公毫无问题。
太原靠近北方,冬季山区也很寒冷,所以今年冬天是不会对太原动手的。不过刘备觉得,过年的时候他可以给二弟先透个风声,让关羽心里有准备。
这样关羽明年开春后拿下吕布的太原郡的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而且拿下的过程中也会注意保护百姓、不多作杀戮破坏。毕竟陛下都把这地方许诺封给你了,你自己的准封地怎么能破坏呢,那打烂的都是关羽自己的财产啊。
这事儿也没算彻底定下,主要是不知道北伐将来会打到什么程度。
如果能把关外的鲜卑盛乐王庭也拿下,刘备也考虑把太原郡北部的雁门和盛乐周边地区合并,继续叫“雁门郡”或者改名“大同郡”都行。取鲜卑被驱逐后、天下大同之意。
让关羽当大同郡公好了。
在内心安排好给二弟的预案后,刘备继续一个人在那儿谋划。
三弟张飞跟自己是老乡,都是涿郡人,涿郡虽然也比较靠近边境了,但毕竟北面还有地皮。而且那儿未来是帝乡,不可能封设郡公。
那就把张飞也往北稍稍挪一挪,可以是上谷郡公,也就是后世居庸关到张家口一带,可以掌握后世河北往北方草原的扩张隘口。
而且上谷郡广宁县(张家口)这地方未来也是长城隘口、河北与草原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明清三朝北京城需要的牛羊草原物资和外输货物都是走张家口贸易的。
另外,张飞的战功毕竟是比关羽和李素小一个台阶。
当然,这也跟刘备当初给他的规划有关:刘备当初对关东三军阀的覆灭计划,是未来打曹操时由张飞担任中路河南淮北的主帅,而关羽主河北、李素主江东。因为一直没跟曹操全面开战,所以张飞领兵处在相持状态的时候很多。
但即使张飞后续在对付曹操时带兵主攻了,他的功劳肯定是低于关、李的。上谷郡的县数也比较少,只有八个县。
如果张飞不会开拓,到张飞的第七代孙子地盘就扣完了,跟李素的二十一世孙才扣完不可同日而语。
按照这个逻辑,刘备把他觉得必然会要封的赵云也安排了一下。
究竟是让赵云当辽东郡公好,还是考虑到赵云平南伏波之功、对南方开拓熟悉,在交州百越之地弄个郡……
如果赵云封辽东,一直经营辽东的“早期投资人”糜竺,将来重新归顺之后,该如何安排?扣掉一半辖区,剩下的改为公爵?三韩郡公?
马超如果最后也够到公爵标准,是不是该封到最偏西最人烟稀少贫穷的敦煌以西?是敦煌郡公还是鄯善郡公?
一系列的问题,刘备一时也想不透彻,就只是偷偷在地图上乱画乱规划。颇有几分“地图开疆”的“无耻”意味,似乎浑然忘了上谷也好辽东也好,如今都还是袁绍的土地呢。
总之刘备心里估了一下,子龙以上是肯定要封的,其他人看功劳大小尺度。大汉彻底重新统一之后,至少要有“中兴四公”,多的话或许会有七公,应该不会再多了。
必须全部援引伯雅的先例,都放到边境地区,不能在内陆搞兼并土地。
凡是公爵要兼并耕地,必须靠边境拓荒殖民来获得!
而且抢掠接壤的蛮夷人口、归化为汉人并完成齐民编户后,也算是殖民成功增加的户数。
这一点东汉末的诸侯们也都是很认可的,所以不存在认知障碍。就像是历史上这段时期袁绍曹操归化乌桓等北方胡人让他们服役纳税。以及孙权拼命派贺齐步骘等人抓山越归化为汉人,都是这范畴。
边境殖民出两万户就多划一个县!童叟无欺!
……
把公爵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想明白之后,刘备最后还为这项制度打了最后一个补丁,以防最后的尾大不掉,那就是试图把汉家故事的“推恩令”,跟公爵制度在特定情况下有限结合一下——
这个补丁是专门为李素设计的。就是因为封给李素的会稽郡,有可能是未来诸公爵中最大的一个郡。
刘备对李素没有任何保留,但他也得考虑李素的子孙,万一立功膨胀速度超出预期,为了双方都好,可以在福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多惠及李素的几个子孙。
推恩令的内容当然无需再多解释,无非是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拆分诸侯贵族的封地,分给几个儿子。有强制推恩令的,也有经臣子自己请求后实施分封推恩令的。
刘备当然不会搞强制推恩令,那样会损害兄弟义气感情。但留下了臣子主动请求推恩分封这个口子。
同时,推恩也不是无条件的,因为郡公一旦被推恩,就意味着封地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得至少都有独立设一个郡的面积,才能无损推。
否则就成了一个儿子保留郡公头衔、分出去的那个儿子成了县侯。
李素所在的会稽郡面积确实是太大,秦朝曾经单独在会稽南部设过闽中郡,汉朝因为那儿人实在少,才撤销了。
但李素的经营领地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刘备也对此印象极为深刻。他觉得以李素的本事,晚年把闽中地区发展成人间乐土也不是没可能。
要是李素主动请求的话,到时候就可以把会稽拆出闽中,两个儿子各继承一个。李素自己也能避嫌,免得自己的子孙某一支一家独大被怀疑威胁黄权。而且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一样疼也没问题,李素并没有损失。
……
促成刘备往“请求式推恩令”上花脑子琢磨的诱因,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素之前南下东征的时候,私下里跟刘备聊过想“娶”甄宓为妾。
妾多半是纳的,但女方家族地位也高的话,用娶也行。李素对这事儿还比较郑重,刘备自然也要帮他想办法体面。
毕竟刘备私下里跟他说,那是“灭孙策后,交还南方的总督兵权,给他封公娶妾”,办得不体面刘备自己也觉得对不起李素。
有了“请求式推恩令”这个制度后,对李素个别妾的地位提高也会变得好操作。
汉朝之前对公侯的纳妾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要求比照诸侯王逐级递减。
而诸侯王能纳多少妾,法律是有明文规定的,“小妻过四十人为逾制”,《汉书》上都记载过超额纳妾夺爵的惩罚案例。
连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号称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但账面上敢显示的“小妻”也只有三十七人,是卡了线没逾制的。(实际上还有很多“奴婢”给刘胜生了子女,但不能算纳妾)
现在刘备准备把这个法律也明确一下,公爵正式纳妾不得超过二十人,县侯正式纳妾不得超过十五人。
关内侯以下、原本刘备称帝改革时置换为伯、子、男的这些爵位,就递减十人、八人、六人……
反正爵位最低的,法定妻妾总和不超过七个人。
刘备在法律明确各级爵位纳妾人数上限之后,就准备跟随推出一个类似于后世“兼祧妾”的封号夫人制度。
众所周知,汉朝大臣和诸侯贵族的妻妾当中,原本只有正妻可以有封号,妾如果有封号,那只能是“母以子贵”。
要靠生出的儿子争气,继承发扬光大了家业,或者是另外立功受爵,那么生出这个庶出得爵儿子的母亲,才能得到“某某夫人”之类的封君诰命。
不过,在汉武帝最初开始搞推恩令的时候,因为很多诸侯王受宠爱的庶出子都封侯了,所以生出那些推恩为侯的儿子的妾,也得到了诰命夫人的身份。
李素家里的妻妾,蔡琰的地位当然是绝对最高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她给李素生的那个已经三岁的儿子,肯定要继承会稽郡公的爵位。
但如果李素主动在生前请求推恩,把他的家族分祧,让甄姬未来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闽中的封地,那么甄姬也可以立刻在被他娶过门的时候,就得到“闽中郡公夫人”的封诰,拥有“比照公爵夫人待遇”。
这样甄家也无话可说了,已经给他们家小妹足够大的重视和礼遇了。虽然是妾,至少是按公爵夫人的礼遇娶过去的,称呼上也是称夫人。
至于李素的子孙真的限制自己势力范围之后,具体的利弊,其实也是有好有坏,总的来说是不亏的——
拆分之后,好处是这两支不管子孙如何不肖,只要不犯大罪,彻底世减一县减完了,最后好歹还要剩下两个县没法减了。而如果不拆分的话,减到最后下限只有一个县。所以拆分可以让下限变高一倍。
坏处也很明显,因为以后每一代子孙传袭,会稽这边要减一个县,闽中也要减一个县,等于事实上是“世减两县”,减的速度也翻倍了。
不过,考虑到浙闽之地在有了航海技术之后,目前的发展潜力明显是低估的,要是一直不拆分,而且变得越来越富庶,不用十代人就会被朝廷忌惮,其他朝臣当权者也会嫉妒。
每二十年交出去两个县,只要种田速度跟得上,殖民扩张够快,还是可以抵消掉的,还降低了仇恨值。
刘备觉得李素要是知道了这个家国两利、自降嫌疑的方案后,应该也是会选择的。
如何确保公爵这项完全新创设的制度,不会对帝国的行政和财务产生不良影响,又能起到酬勋的效果、促成双赢的长期成长。
这里面的很多政策设计,都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磨合,不是几次朝会就可以完全想清楚的。
毕竟,刘备一朝的公爵,跟古代周朝的公爵已经完全不同了,只是借了古人的名字。秦汉都没有公,如何在帝制时代搞好公爵,完全是从头摸索的。
除了诸葛亮对那天第一次朝会的解读以外,后来在198年这最后几个月里,随着李素正式受封、开始整顿封地,许多小细节又被挖掘出来,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制度。
比如,后来君臣们都注意到,对先汉后汉国家经济崩溃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豪强庄园的崛起和土地兼并。
那么公爵既然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民间经济建设,如何防止公爵成长成最大的豪强庄园寡头、土地兼并到崩坏的程度呢?
毕竟不是每一代公爵都满足于“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只问自耕农收那么一点点钱粮的。如果公爵希望既收三十税一,同时还把自耕农兼并成佃户,再收四到五成的地主地租,那也是挡不住的。
这些问题很复杂,几年都不一定想得明白。不过在初期执行中,刘备和钟繇就总结出一个尽量缓解这个问题的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这些有食租税权但无治权的公爵,往边境郡封。
道理也很简单:大汉的腹地,都是已经人口稠密,开发相对完善的熟地了,人口增长极限摆在那儿。
公爵们既然可以靠发展人口拆县延长子孙受益的代数,他们自己肯定也乐于封到目前还相对地广人稀的边郡,将来往边疆开垦荒地增加人口,让爵位受益延长。
对朝廷来说,公爵们肯在不插手政治治权和不干涉驻军的大前提下,在边境搞纯经济性的对外拓荒殖民,朝廷也是乐于看到的。毕竟这样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大汉文明往外殖民扩张,增加国家的田地拓荒。
如果公爵们都是从目前的无人区或者蛮夷区兼并新土地,社会矛盾也就没那么严重。而且每一代朝廷收回一个县,就等于是公爵代际的“遗产税”。
以后每过一代人优先从与内地接壤的县往回收,公爵们再往边境开拓新地增加人口设新县,土地兼并社会矛盾的累积速度就会减缓。
当然,根治土地兼并是做不到的,这个大问题还得指望将来别的政策配合。
按照这个思路,刘备眼下虽然还没有其他功臣可以封公,却已经在心里一个人暗暗想好了以后给弟兄们的封地选什么地方。
关羽是河东本地人,按说如果封祖籍,以后就是河东郡公了。但河东与雒阳所在的河南尹接壤,而且是连接雒阳和长安两京的要害,过于靠近首都,所以肯定不能封出去。
哪怕是关羽也不行。
这种情况下,关羽就该从河东沿着大汉疆域往边境方向挪移。可以是上党郡也可以是太原郡,最好是太原,因为更靠近边境。
好在关羽今年正好是选择了先升大将军,来年或者等袁氏彻底灭了之后,再给公爵。那到时候吕布的地盘肯定已经收回来了,给关羽太原郡公毫无问题。
太原靠近北方,冬季山区也很寒冷,所以今年冬天是不会对太原动手的。不过刘备觉得,过年的时候他可以给二弟先透个风声,让关羽心里有准备。
这样关羽明年开春后拿下吕布的太原郡的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而且拿下的过程中也会注意保护百姓、不多作杀戮破坏。毕竟陛下都把这地方许诺封给你了,你自己的准封地怎么能破坏呢,那打烂的都是关羽自己的财产啊。
这事儿也没算彻底定下,主要是不知道北伐将来会打到什么程度。
如果能把关外的鲜卑盛乐王庭也拿下,刘备也考虑把太原郡北部的雁门和盛乐周边地区合并,继续叫“雁门郡”或者改名“大同郡”都行。取鲜卑被驱逐后、天下大同之意。
让关羽当大同郡公好了。
在内心安排好给二弟的预案后,刘备继续一个人在那儿谋划。
三弟张飞跟自己是老乡,都是涿郡人,涿郡虽然也比较靠近边境了,但毕竟北面还有地皮。而且那儿未来是帝乡,不可能封设郡公。
那就把张飞也往北稍稍挪一挪,可以是上谷郡公,也就是后世居庸关到张家口一带,可以掌握后世河北往北方草原的扩张隘口。
而且上谷郡广宁县(张家口)这地方未来也是长城隘口、河北与草原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明清三朝北京城需要的牛羊草原物资和外输货物都是走张家口贸易的。
另外,张飞的战功毕竟是比关羽和李素小一个台阶。
当然,这也跟刘备当初给他的规划有关:刘备当初对关东三军阀的覆灭计划,是未来打曹操时由张飞担任中路河南淮北的主帅,而关羽主河北、李素主江东。因为一直没跟曹操全面开战,所以张飞领兵处在相持状态的时候很多。
但即使张飞后续在对付曹操时带兵主攻了,他的功劳肯定是低于关、李的。上谷郡的县数也比较少,只有八个县。
如果张飞不会开拓,到张飞的第七代孙子地盘就扣完了,跟李素的二十一世孙才扣完不可同日而语。
按照这个逻辑,刘备把他觉得必然会要封的赵云也安排了一下。
究竟是让赵云当辽东郡公好,还是考虑到赵云平南伏波之功、对南方开拓熟悉,在交州百越之地弄个郡……
如果赵云封辽东,一直经营辽东的“早期投资人”糜竺,将来重新归顺之后,该如何安排?扣掉一半辖区,剩下的改为公爵?三韩郡公?
马超如果最后也够到公爵标准,是不是该封到最偏西最人烟稀少贫穷的敦煌以西?是敦煌郡公还是鄯善郡公?
一系列的问题,刘备一时也想不透彻,就只是偷偷在地图上乱画乱规划。颇有几分“地图开疆”的“无耻”意味,似乎浑然忘了上谷也好辽东也好,如今都还是袁绍的土地呢。
总之刘备心里估了一下,子龙以上是肯定要封的,其他人看功劳大小尺度。大汉彻底重新统一之后,至少要有“中兴四公”,多的话或许会有七公,应该不会再多了。
必须全部援引伯雅的先例,都放到边境地区,不能在内陆搞兼并土地。
凡是公爵要兼并耕地,必须靠边境拓荒殖民来获得!
而且抢掠接壤的蛮夷人口、归化为汉人并完成齐民编户后,也算是殖民成功增加的户数。
这一点东汉末的诸侯们也都是很认可的,所以不存在认知障碍。就像是历史上这段时期袁绍曹操归化乌桓等北方胡人让他们服役纳税。以及孙权拼命派贺齐步骘等人抓山越归化为汉人,都是这范畴。
边境殖民出两万户就多划一个县!童叟无欺!
……
把公爵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想明白之后,刘备最后还为这项制度打了最后一个补丁,以防最后的尾大不掉,那就是试图把汉家故事的“推恩令”,跟公爵制度在特定情况下有限结合一下——
这个补丁是专门为李素设计的。就是因为封给李素的会稽郡,有可能是未来诸公爵中最大的一个郡。
刘备对李素没有任何保留,但他也得考虑李素的子孙,万一立功膨胀速度超出预期,为了双方都好,可以在福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多惠及李素的几个子孙。
推恩令的内容当然无需再多解释,无非是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拆分诸侯贵族的封地,分给几个儿子。有强制推恩令的,也有经臣子自己请求后实施分封推恩令的。
刘备当然不会搞强制推恩令,那样会损害兄弟义气感情。但留下了臣子主动请求推恩分封这个口子。
同时,推恩也不是无条件的,因为郡公一旦被推恩,就意味着封地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得至少都有独立设一个郡的面积,才能无损推。
否则就成了一个儿子保留郡公头衔、分出去的那个儿子成了县侯。
李素所在的会稽郡面积确实是太大,秦朝曾经单独在会稽南部设过闽中郡,汉朝因为那儿人实在少,才撤销了。
但李素的经营领地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刘备也对此印象极为深刻。他觉得以李素的本事,晚年把闽中地区发展成人间乐土也不是没可能。
要是李素主动请求的话,到时候就可以把会稽拆出闽中,两个儿子各继承一个。李素自己也能避嫌,免得自己的子孙某一支一家独大被怀疑威胁黄权。而且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一样疼也没问题,李素并没有损失。
……
促成刘备往“请求式推恩令”上花脑子琢磨的诱因,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素之前南下东征的时候,私下里跟刘备聊过想“娶”甄宓为妾。
妾多半是纳的,但女方家族地位也高的话,用娶也行。李素对这事儿还比较郑重,刘备自然也要帮他想办法体面。
毕竟刘备私下里跟他说,那是“灭孙策后,交还南方的总督兵权,给他封公娶妾”,办得不体面刘备自己也觉得对不起李素。
有了“请求式推恩令”这个制度后,对李素个别妾的地位提高也会变得好操作。
汉朝之前对公侯的纳妾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要求比照诸侯王逐级递减。
而诸侯王能纳多少妾,法律是有明文规定的,“小妻过四十人为逾制”,《汉书》上都记载过超额纳妾夺爵的惩罚案例。
连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号称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但账面上敢显示的“小妻”也只有三十七人,是卡了线没逾制的。(实际上还有很多“奴婢”给刘胜生了子女,但不能算纳妾)
现在刘备准备把这个法律也明确一下,公爵正式纳妾不得超过二十人,县侯正式纳妾不得超过十五人。
关内侯以下、原本刘备称帝改革时置换为伯、子、男的这些爵位,就递减十人、八人、六人……
反正爵位最低的,法定妻妾总和不超过七个人。
刘备在法律明确各级爵位纳妾人数上限之后,就准备跟随推出一个类似于后世“兼祧妾”的封号夫人制度。
众所周知,汉朝大臣和诸侯贵族的妻妾当中,原本只有正妻可以有封号,妾如果有封号,那只能是“母以子贵”。
要靠生出的儿子争气,继承发扬光大了家业,或者是另外立功受爵,那么生出这个庶出得爵儿子的母亲,才能得到“某某夫人”之类的封君诰命。
不过,在汉武帝最初开始搞推恩令的时候,因为很多诸侯王受宠爱的庶出子都封侯了,所以生出那些推恩为侯的儿子的妾,也得到了诰命夫人的身份。
李素家里的妻妾,蔡琰的地位当然是绝对最高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她给李素生的那个已经三岁的儿子,肯定要继承会稽郡公的爵位。
但如果李素主动在生前请求推恩,把他的家族分祧,让甄姬未来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闽中的封地,那么甄姬也可以立刻在被他娶过门的时候,就得到“闽中郡公夫人”的封诰,拥有“比照公爵夫人待遇”。
这样甄家也无话可说了,已经给他们家小妹足够大的重视和礼遇了。虽然是妾,至少是按公爵夫人的礼遇娶过去的,称呼上也是称夫人。
至于李素的子孙真的限制自己势力范围之后,具体的利弊,其实也是有好有坏,总的来说是不亏的——
拆分之后,好处是这两支不管子孙如何不肖,只要不犯大罪,彻底世减一县减完了,最后好歹还要剩下两个县没法减了。而如果不拆分的话,减到最后下限只有一个县。所以拆分可以让下限变高一倍。
坏处也很明显,因为以后每一代子孙传袭,会稽这边要减一个县,闽中也要减一个县,等于事实上是“世减两县”,减的速度也翻倍了。
不过,考虑到浙闽之地在有了航海技术之后,目前的发展潜力明显是低估的,要是一直不拆分,而且变得越来越富庶,不用十代人就会被朝廷忌惮,其他朝臣当权者也会嫉妒。
每二十年交出去两个县,只要种田速度跟得上,殖民扩张够快,还是可以抵消掉的,还降低了仇恨值。
刘备觉得李素要是知道了这个家国两利、自降嫌疑的方案后,应该也是会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