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自我感觉良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三国之雄霸天下最新章节!
王炎知道自己成功勾起了李儒的兴趣,不急不缓的道:“丞相入洛阳之前,仅仅是执掌一地的太守,虽然是封疆大吏,但天下各州各郡,封疆大吏一抓一大把。入洛阳后,丞相挟天子虎踞天下,摄令百官,何等威风?”
“莫非,挥军入洛阳不是大人的谋划?”
王炎眼神锐利,话语笃定无比。
李儒的脸上,流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董卓挥军入洛阳,的确是他建议董卓进行的,王炎直接说中了李儒的得意处。李儒挥了挥手,自谦道:“挥军入洛阳,是我的谋划。不过,这更是丞相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能完美成功。
王炎轻轻一笑,继续说道:“初入洛阳,百官不服。这些官员中,尤其以袁绍为甚,他仗着袁家的出身,公然和丞相作对。丞相大怒之下,要斩杀袁绍,是大人劝谏,才让袁绍留得一命。”
“在下官看来,大人之所以劝谏,不是为了袁绍的命,而是为了袁绍背后的世家大族。杀死袁绍容易,但世家大族必定疯狂反扑,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这劝谏看似简单,却内有深意,这难道不是大人的心血?”
王炎自信睿智,挥洒自如,气度不凡。
李儒听后,看向王炎的眼神,多了一丝欣赏和忌惮。他认为王炎的洞察力太锐利了,一眼便洞穿了他的想法,更剖析清楚了当时的局势。
“这样的人能留则留,不能留则杀,绝不能放任自流。”
李儒的心中,对王炎的重视甚至比王允更高。
他脸上尽量露出和善的笑容,说道:“袁绍一事,是我一力劝谏。但这更是丞相从谏如流,否则不可能让袁绍逃得一命。”
王炎继续道:“丞相入洛阳,百官不服,丞相对朝政的影响力很弱。在这时候,朝廷拔擢名流,启用经历了党锢之祸的清流名士。这些经历过党锢之祸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名士,威望、能力兼备,他们入朝为官,轻易压下了朝中反对的声音,丞相对朝政的掌握才能更进一步。”
“这,难道不是大人的谋划?”
王炎眼中精光闪烁,语气中更透着一丝不容置疑。
李儒深吸口气,看向王炎的目光不仅是欣赏,更有了一丝知己的眼神。能看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更明白他的用心良苦,很不简单
“生子当如王炎”李儒心中赞叹一声,点头说道:“拔擢名流的计策,的确是我提出的建议。”
王炎话锋一转,道:“前面概说了三件事,应该还有更多的事情。不过,在下官看来,真正让丞相立足的根本,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扶持皇子刘协登基为帝,虽然惹得无数官员诟病,但这一计策,让丞相站稳了脚跟。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棋。”
王炎断然道:“遍观丞相麾下谋士,能提出这一计策的,唯有大人一人而已。”
一句话,李儒心中更是得意。
他捋着颌下的长须,朗声道:“好一个王炎,真是虎父无犬子。”
王炎心中冷笑,这时候,他心中想到了另外一人。后世被人称作毒士的贾诩,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现在的贾诩,也在董卓麾下任职。
不过,王炎不可能提出贾诩。
王炎面带笑容,不卑不亢的说道:“大人谬赞,下官只是陈述事实而已。大人为丞相的基业谋划无数,付出了心血。一旦家父被罢黜,士人离心,朝政涣散,对丞相来说,是一大败笔,很可能引发无数的变数。如此一来,大人的谋划也付诸流水了。”
李儒说道:“好一张利口,真是辩才无双啊。你王炎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能力,担任一县之长太屈才了。”
王炎闻言,心中咯噔一下。
莫非,李儒要调他入洛阳为官,这不是王炎愿意的。
正当王炎思考的时候,李儒直接说道:“你的才华留在阳都县屈才了,留在洛阳吧。至于具体的官职,本官向丞相请示后,再给你答复。”
王炎避而不答,问道:“大人说罢黜家父的事情,又当如何?”
李儒笑道:“这不是问题,我向丞相谏言后就可以解决。”
事实上,所谓罢黜王允的事情,是李儒用来吓唬王炎的。王允身为司徒,身为朝廷重臣,李儒不可能轻易谏言董卓罢黜。
顿了顿,李儒追问道:“你父亲官职无忧,你怎么考虑?”
王炎心思转动,道:“大人美意,下官自然愿意留下。毕竟留在洛阳,等于踏上了一条青云之路。只是,下官认为丞相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个入洛阳为官的官员。相反,丞相需要的是布局天下,布局天下的各州各郡,甚至各县
“哦,什么意思?”李儒问道。
王炎解释道:“下官在阳都县为官,更兼任琅琊国督军,有调动琅琊国各县军队的权利。一旦朝中亦或是天下各州郡有风吹草动,下官便可以为丞相分忧。”
李儒闻言,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王炎的一番话,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
对王炎、王允的安排,他也有了更得意的计策。
李儒轻轻一笑,不急不缓的道:“你担任阳都县令兼任琅琊国的督军,官职低微,对大局无足轻重。不过,你的安排,我有了新的想法。你官职不变,但要留在洛阳学习治国之术为官之道,这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你的父亲,我打算谏言丞相外放为官,让他担任青州刺史。”
一瞬间,王炎瞪大了眸子。
李儒见王炎惊讶,心中一阵高兴,自我感觉非常好。
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的这一计策,精妙无比。
其一,王炎留在洛阳,王允担任青州刺史,就不得不听从董卓的调遣;其二,李儒认为王炎必须掌握在手中,不能放任自流,所以把王炎留在洛阳正好合适;其三,王炎的官职保留着,自然有了冠冕堂皇留下王炎的理由,能避免王炎心中不舒服。
此刻,王炎心中却乐开了花。
这一次来洛阳,就是要带王允离开。只要王允离开洛阳,王炎就没有了顾忌。想离开洛阳,有的是办法。王炎的难题在于怎么说服王允离开,现在一切都因为李儒而迎刃而解。
王炎知道自己成功勾起了李儒的兴趣,不急不缓的道:“丞相入洛阳之前,仅仅是执掌一地的太守,虽然是封疆大吏,但天下各州各郡,封疆大吏一抓一大把。入洛阳后,丞相挟天子虎踞天下,摄令百官,何等威风?”
“莫非,挥军入洛阳不是大人的谋划?”
王炎眼神锐利,话语笃定无比。
李儒的脸上,流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董卓挥军入洛阳,的确是他建议董卓进行的,王炎直接说中了李儒的得意处。李儒挥了挥手,自谦道:“挥军入洛阳,是我的谋划。不过,这更是丞相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能完美成功。
王炎轻轻一笑,继续说道:“初入洛阳,百官不服。这些官员中,尤其以袁绍为甚,他仗着袁家的出身,公然和丞相作对。丞相大怒之下,要斩杀袁绍,是大人劝谏,才让袁绍留得一命。”
“在下官看来,大人之所以劝谏,不是为了袁绍的命,而是为了袁绍背后的世家大族。杀死袁绍容易,但世家大族必定疯狂反扑,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这劝谏看似简单,却内有深意,这难道不是大人的心血?”
王炎自信睿智,挥洒自如,气度不凡。
李儒听后,看向王炎的眼神,多了一丝欣赏和忌惮。他认为王炎的洞察力太锐利了,一眼便洞穿了他的想法,更剖析清楚了当时的局势。
“这样的人能留则留,不能留则杀,绝不能放任自流。”
李儒的心中,对王炎的重视甚至比王允更高。
他脸上尽量露出和善的笑容,说道:“袁绍一事,是我一力劝谏。但这更是丞相从谏如流,否则不可能让袁绍逃得一命。”
王炎继续道:“丞相入洛阳,百官不服,丞相对朝政的影响力很弱。在这时候,朝廷拔擢名流,启用经历了党锢之祸的清流名士。这些经历过党锢之祸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名士,威望、能力兼备,他们入朝为官,轻易压下了朝中反对的声音,丞相对朝政的掌握才能更进一步。”
“这,难道不是大人的谋划?”
王炎眼中精光闪烁,语气中更透着一丝不容置疑。
李儒深吸口气,看向王炎的目光不仅是欣赏,更有了一丝知己的眼神。能看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更明白他的用心良苦,很不简单
“生子当如王炎”李儒心中赞叹一声,点头说道:“拔擢名流的计策,的确是我提出的建议。”
王炎话锋一转,道:“前面概说了三件事,应该还有更多的事情。不过,在下官看来,真正让丞相立足的根本,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扶持皇子刘协登基为帝,虽然惹得无数官员诟病,但这一计策,让丞相站稳了脚跟。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棋。”
王炎断然道:“遍观丞相麾下谋士,能提出这一计策的,唯有大人一人而已。”
一句话,李儒心中更是得意。
他捋着颌下的长须,朗声道:“好一个王炎,真是虎父无犬子。”
王炎心中冷笑,这时候,他心中想到了另外一人。后世被人称作毒士的贾诩,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现在的贾诩,也在董卓麾下任职。
不过,王炎不可能提出贾诩。
王炎面带笑容,不卑不亢的说道:“大人谬赞,下官只是陈述事实而已。大人为丞相的基业谋划无数,付出了心血。一旦家父被罢黜,士人离心,朝政涣散,对丞相来说,是一大败笔,很可能引发无数的变数。如此一来,大人的谋划也付诸流水了。”
李儒说道:“好一张利口,真是辩才无双啊。你王炎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能力,担任一县之长太屈才了。”
王炎闻言,心中咯噔一下。
莫非,李儒要调他入洛阳为官,这不是王炎愿意的。
正当王炎思考的时候,李儒直接说道:“你的才华留在阳都县屈才了,留在洛阳吧。至于具体的官职,本官向丞相请示后,再给你答复。”
王炎避而不答,问道:“大人说罢黜家父的事情,又当如何?”
李儒笑道:“这不是问题,我向丞相谏言后就可以解决。”
事实上,所谓罢黜王允的事情,是李儒用来吓唬王炎的。王允身为司徒,身为朝廷重臣,李儒不可能轻易谏言董卓罢黜。
顿了顿,李儒追问道:“你父亲官职无忧,你怎么考虑?”
王炎心思转动,道:“大人美意,下官自然愿意留下。毕竟留在洛阳,等于踏上了一条青云之路。只是,下官认为丞相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个入洛阳为官的官员。相反,丞相需要的是布局天下,布局天下的各州各郡,甚至各县
“哦,什么意思?”李儒问道。
王炎解释道:“下官在阳都县为官,更兼任琅琊国督军,有调动琅琊国各县军队的权利。一旦朝中亦或是天下各州郡有风吹草动,下官便可以为丞相分忧。”
李儒闻言,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王炎的一番话,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
对王炎、王允的安排,他也有了更得意的计策。
李儒轻轻一笑,不急不缓的道:“你担任阳都县令兼任琅琊国的督军,官职低微,对大局无足轻重。不过,你的安排,我有了新的想法。你官职不变,但要留在洛阳学习治国之术为官之道,这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你的父亲,我打算谏言丞相外放为官,让他担任青州刺史。”
一瞬间,王炎瞪大了眸子。
李儒见王炎惊讶,心中一阵高兴,自我感觉非常好。
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的这一计策,精妙无比。
其一,王炎留在洛阳,王允担任青州刺史,就不得不听从董卓的调遣;其二,李儒认为王炎必须掌握在手中,不能放任自流,所以把王炎留在洛阳正好合适;其三,王炎的官职保留着,自然有了冠冕堂皇留下王炎的理由,能避免王炎心中不舒服。
此刻,王炎心中却乐开了花。
这一次来洛阳,就是要带王允离开。只要王允离开洛阳,王炎就没有了顾忌。想离开洛阳,有的是办法。王炎的难题在于怎么说服王允离开,现在一切都因为李儒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