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行辕(求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帝国的朝阳最新章节!
“这唐子然之才果然远出你我所料啊!”
待晚宴结束之后,几乎是刚与书房坐定,仆人方才端上一碗参汤,李鸿章便禁不住道出了一声赞言。
而之所以会发出如此感叹,却是因为先前唐浩然于席间的一句话。
别说是李鸿章,便是自许才负五车于式枚,熟知洋务的马建忠以及张佩纶、张士珩等人无不是被唐浩然言语“惊到”了,便是府间利益交错,这会听着中堂的感叹,虽说心下颇不是味道,但却也只能点头想赞。
如此这般,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那唐子然确实颇有大才,其经世之才更远非他们所能及。
一声感叹之后,李鸿章端起参茶,慢腾腾的喝着,他的眼睛半眯着,似仍在回忆先前于宴上唐浩然的那番话。
“朝鲜钱制漏弊丛生,欲于朝鲜行以新政,非行新钱法不可!以西洋机器制当十铜元,推行银洋……”
初时唐浩然于席间所言,于朝鲜推行新政时谈及的“以钱法为先”时,虽明知朝鲜钱制漏弊,可李鸿章还不以为意,但随着话题慢慢展于国朝,李鸿章却有些做不住了,尤其是在其提及国朝的钱荒时,李鸿章更是一字不落的完全听于心底。
“国朝自发匪乱起,各省先后停铸制钱,先有同治钱荒引小民之危,现今铜价翔贵,民间私毁制银,几难禁止,各省钱荒愈演愈烈,钱日少而价日昂,百货腾涌,商民交困,几不聊生……”
唐浩然全无一丝夸张之词,自同治年间开始的钱荒数十年间不解,原因之是滇铜不旺而洋铜日贵,另一个原因则是钱商私毁制钱以铸小钱牟利,或与洋人勾结,私运制钱出洋,高价卖于洋人,由洋人毁钱取铜,以获利差。从光绪初年起,这钱荒便愈演愈烈,可众臣谁都没有办法。铸钱千文亏三百文,如此以往便是朝廷也亏不起,更何况,朝廷和地方都没那个银子去亏,这铸钱一停,市间钱荒自然愈演愈烈。可在席间,似有些醉意的唐浩然却点了条路——铜元。
“市面制钱重一钱,铜元重二钱七,“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
简单的一句话,看似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铸以大钱”,不过唐浩然的法子,倒与其它人不同,他提的法子是“仿洋式铜元”而非简单的“铸以大钱”。念叨着唐浩然在席间谈着的法子,李鸿章眉头时皱时紧,至于其于席间提到“铜元”、“银元”以及金本位、银行之类的话语,他倒是并没有完全上心,他上心的却是“仿洋式铜元”的“八文之利”,这才是他真正看重的。
和其它地方大员一样,李鸿章甚至他的幕府之中诸人对财政金融知识历来贫乏。而倡办洋务时所需要的投资借款,都是下边人以他的名字鼓动操盘,李鸿章在等靠要朝廷拨款或利用地方税收之外,从没有提出过自己的金融主张。
办了近三十年洋务,一直苦于银钱不足的李鸿章亦不知从何开源,此番听了唐浩然那番的“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又岂能不动心,甚至于早在席间的时候,便已经盘算起了,推行于直隶所获的钱利。
“中堂大人,子然此法甚佳,若行以直隶,日铸三十万,日获利可达两千四百元之多,若日铸百万,年获利岂止百万两!”
说着制铜元的利润,张士珩更是一阵心动,瞧着娘舅又急忙说道。
“所以,这机器局里的铸船机器断不能售于唐子然!若是售予其,不定这利全让他给谋走了!”
张士珩所指是两年前,朝廷为维持制钱之制,决定用机器铸造制钱,因而令李鸿章全套购进英国伯明翰工厂制造机器,于天津机器局先行铸造,可在铸造期间,却发现用机器铸造亏损严重,成本远高过土法制钱,由此这机器局内的设备一直闲置。
甚至于席间唐浩然之所以会提及铜元一事,便是因其开口索要那设价值十二万三千两的设备,虽说在席间李鸿章对铜元之利大为心动,可却依然以四万两低价许给了唐浩然。
“士珩,你不懂!”
摇摇头,李鸿章放中手中的茶不,真到今日有了唐浩然于席间的一番话,他才算是明白“富国强兵”的道理,不能仅难只盯住军事与实业,必须要睁大眼睛盯住财钱,办了这么多年洋务,始终苦于银钱不足,不正是因为没盯住财钱吗?
与朝廷办洋务不同,唐浩然一上来所盯着的便是钱,按他的说法是朝鲜新政先推行新“钱法”,以铜元代制钱,并推行银元,建立银行以为融资、发行纸币官帖,再以制铜元之利,创办实业、操练新军。
按他的说法是“欲掌控朝鲜,须先掌控其经济”,而这铜元也好、银元也罢,最终都是为“朝鲜银行”掌握其经济铺垫,有了数百万钱利,自然可谋以新政,并操练新军。
“国朝办事,敢为人先者,并不见得能够成事,国朝行以制钱数千年,焉是一时能废?直隶近畿要地,若无成例于先,此事又岂能擅行?”
有些事情,李鸿章想办却不能办,便如那禁烟之策,有了湖北的先例,现在两江、闽浙以及两广那边都欲行“禁烟”,于此事朝中尚存争执,更何况是涉及银钱之制的国体要事。
“大人所言极是,铜元之事涉及国朝钱制,不能不慎,且先让其于朝鲜办行,若朝鲜事成,大人自可以北洋之名义上奉朝廷,着此事于直隶推行!”
倒是张佩纶更了解李鸿章的心思,在宫中其之所以将唐浩然荐往朝鲜,除去挖翁常熟的墙角外,未尝没有招揽的心思,毕竟朝鲜总归还是由北洋署理。若是他日朝鲜之事皆由北洋代奏,唐浩然于朝鲜事成,北洋可居其功,事败则可尽推之,毕竟他唐浩然在朝鲜享以“全权”。
“幼樵此言甚是!”
略点下头,在“试办新政”上略胜翁常熟一局,得新政之名利,却不得其弊的李鸿章心情大好下,瞧着众人说道。
“这几日,把唐子然的事情办好了,别让旁人说咱们欺负后辈,那几所学堂人随他差,他欲练兵可于直隶检丁募勇,以衙门发个函于各地责他们务需配合,至于饷嘛,咱们帮不上忙,这械倒是能帮上些许,”
说着他又特意对张士珩吩咐道。
“士珩,就从军械局里头,把前几年与法国人打仗前,刚撤下来的枪炮交予他吧!”
像是有些不放心时似的,李鸿章又不无不认真的说叮嘱道。
“此事不能办差了,明白吗?”
“此事小侄绝不会让舅父失望!”
李鸿章的话听在张士珩的耳中,却完全变成了敲打,只让他心头微微一颤,主持军械局的这几年,他可没少捞银子,而捞银子的方式除去收取回购外,更重要的怕就是倒卖军需了,而倒卖军需差额,最重要的便是从配发中扣取。
“明白就好!”
微微点头,看着诚惶诚恐的张士珩,李鸿章却在心下叹着一声,这北洋幕气之沉,远甚当年啊!只是这唐浩然却还不是北洋中人,若不然,倒也能……
当李鸿章于心间感叹的时候,那边一辆马车却正往东局子走着,坐在敞篷的西式马车上,凉凉的晚风吹来,倒是让喝了不少酒的唐浩然顿时清醒许多,于席间被连灌数碗的李光泽,那带着酒意的脸上,却显得有些严肃,他偶尔会把视线投向唐浩然,就这般反复瞧着,却是一言未发。
“崇山兄,这又是为何?”
已经没多少醉意的唐浩然,笑瞧着欲言又止的李光泽。
“大人,这,那铜元,原本不是咱们去朝鲜的根本吗?”
李光泽想不通的便是这一点,推行铜元、铸造银元,谋以钱利,这是来天津之前定下的主意,虽说谋出唐浩然自身,可毕竟要靠银元、铜元打下基业,至于天津机器局内伯明瀚的机器,原本就是要花钱买下来的。可现在到好,一场酒喝的,却把那点一点即透的门道尽道于他人。
“你的意思是这事,咱们要敝帚自珍?”
靠在坐椅上,唐浩然抬头望着满天的繁星,面上却尽是一阵得意。
“即便是咱们不告诉李中堂,只要咱们于朝鲜推行时,又岂能瞒得住,与其让其心生不快,倒不如敞快些,再说,咱们想于朝鲜办成事,就得先同北洋打好关系,毕竟,咱们现在去朝鲜,还得靠着北洋,靠着北洋给咱们撑腰!”
提及北洋,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在席间除去择员募勇械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上任的方式——随同造访的北洋水师主力赴仁川上任,换句来说,自己是带着舰队上任的,这便是这个时代的“炮舰外交”。
凭着北洋舰队在一旁的助威,自己可以在短期内树立威信,趁着日本人实力不济时,先把朝鲜的事情收拾妥当,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离不开北洋的支持。
“但是……”
只要一起到制造铜元在未来数年间带来的上千万两的利润,李光泽便是一阵肉痛,那铜元表面上为朝鲜准备的,可朝鲜那地方能吸纳多少铜元?说到根上,铜元是要沿陆海路回流国内以挣取钱利。
“那铸钱之利可就可惜了!”
可不就是可惜了,朝鲜那边铸钱回流内地,再怎么着,也没有直隶这边自己铸钱兑的方便,而原本可是要靠这钱利办大事的。
“铸钱之利!”
唇角微微一扬,唐浩然只是默默不语的望着星空,李光泽他们只看到了铸钱之利,却没有看到铸利背后的陷阱,如历史上晚清的铜元泛滥一般——地方官员谁人能坐视八文钱利,无不是竞相争开铜元局日夜制钱。
这铜元,既是自己“投奔”李鸿章的“敲门砖”,可未尝又不是“毒计”,这铜元不过就是包着糖衣的穿肠毒药,一但李鸿章等地方官员为铜元铸利所引,势必将会一如历史上那般,各省为追逐余利竞铸铜元,势必将会导致铜元泛滥成灾。
而在这一过程中,铜元将会完全沦为病国病民的恶币,受损者却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终年辛苦所得,不过数月间便可为此恶政尽取,若论其惨烈来说,远甚于凶荒兵灾,可以说,在晚清灭亡上这铜元,也算是“出了一点力”——耗尽了满清最后一点“威信”。
若是搁几个月前,唐浩然或许会如禁烟一般,存在诸多的心理压力,但现在他甚至乐意看到铜元“坑民”的发生,并乐意于一旁推波助澜,这种心态上的变化,甚至就连同他个人都没有意识到。
虽说多少还是会有些许愧疚之意,但心里却总会响起另一个声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铸钱之利,不过只是微利罢了!”
随口道出这么一句话,唐浩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说到底,铸造银元也好,铜元也罢,不过只是解一时之急,想要拓源,还是那四个字——殖产兴业,不想办法在这四个字做文章,其它的一切皆是空谈!”
在说话的时候,唐浩然倒是没有瞒着车夫,这车夫是镖局里出来的,王五的徒弟。
“这殖产兴业,既能用自己的银子,也能用旁人的银子,咱们得把眼光放远些,崇山兄!”
话声稍顿,唐浩然手指着路边的钱庄、商铺笑道。
“别的地方不说,天津是通商要埠,国商林立,若要是筹款得力的,单是于此地,便能筹措不下千余万两,若是再加上海、广州以及南洋,这银钱自然不是事儿!”
虽说在心底依然为筹措银钱犯难,但对于“殖产兴业”唐浩然倒是不担心,这个时代的中国民间缺的并不是银子,而是可靠的投资渠道,而这恰恰就是唐浩然欲于朝鲜办的事情!
“子然,这些人就能平白把银子交给你?”
李光泽满面疑色的问了声,其有拓源的本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他还能平白让别人把银子掏出来?便是李鸿章也不敢拍这个胸脯吧!
面对李光泽的疑惑,唐浩然只是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崇山兄,现在这事还不急,先把眼前的事情办法再说!”,
“这唐子然之才果然远出你我所料啊!”
待晚宴结束之后,几乎是刚与书房坐定,仆人方才端上一碗参汤,李鸿章便禁不住道出了一声赞言。
而之所以会发出如此感叹,却是因为先前唐浩然于席间的一句话。
别说是李鸿章,便是自许才负五车于式枚,熟知洋务的马建忠以及张佩纶、张士珩等人无不是被唐浩然言语“惊到”了,便是府间利益交错,这会听着中堂的感叹,虽说心下颇不是味道,但却也只能点头想赞。
如此这般,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那唐子然确实颇有大才,其经世之才更远非他们所能及。
一声感叹之后,李鸿章端起参茶,慢腾腾的喝着,他的眼睛半眯着,似仍在回忆先前于宴上唐浩然的那番话。
“朝鲜钱制漏弊丛生,欲于朝鲜行以新政,非行新钱法不可!以西洋机器制当十铜元,推行银洋……”
初时唐浩然于席间所言,于朝鲜推行新政时谈及的“以钱法为先”时,虽明知朝鲜钱制漏弊,可李鸿章还不以为意,但随着话题慢慢展于国朝,李鸿章却有些做不住了,尤其是在其提及国朝的钱荒时,李鸿章更是一字不落的完全听于心底。
“国朝自发匪乱起,各省先后停铸制钱,先有同治钱荒引小民之危,现今铜价翔贵,民间私毁制银,几难禁止,各省钱荒愈演愈烈,钱日少而价日昂,百货腾涌,商民交困,几不聊生……”
唐浩然全无一丝夸张之词,自同治年间开始的钱荒数十年间不解,原因之是滇铜不旺而洋铜日贵,另一个原因则是钱商私毁制钱以铸小钱牟利,或与洋人勾结,私运制钱出洋,高价卖于洋人,由洋人毁钱取铜,以获利差。从光绪初年起,这钱荒便愈演愈烈,可众臣谁都没有办法。铸钱千文亏三百文,如此以往便是朝廷也亏不起,更何况,朝廷和地方都没那个银子去亏,这铸钱一停,市间钱荒自然愈演愈烈。可在席间,似有些醉意的唐浩然却点了条路——铜元。
“市面制钱重一钱,铜元重二钱七,“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
简单的一句话,看似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铸以大钱”,不过唐浩然的法子,倒与其它人不同,他提的法子是“仿洋式铜元”而非简单的“铸以大钱”。念叨着唐浩然在席间谈着的法子,李鸿章眉头时皱时紧,至于其于席间提到“铜元”、“银元”以及金本位、银行之类的话语,他倒是并没有完全上心,他上心的却是“仿洋式铜元”的“八文之利”,这才是他真正看重的。
和其它地方大员一样,李鸿章甚至他的幕府之中诸人对财政金融知识历来贫乏。而倡办洋务时所需要的投资借款,都是下边人以他的名字鼓动操盘,李鸿章在等靠要朝廷拨款或利用地方税收之外,从没有提出过自己的金融主张。
办了近三十年洋务,一直苦于银钱不足的李鸿章亦不知从何开源,此番听了唐浩然那番的“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又岂能不动心,甚至于早在席间的时候,便已经盘算起了,推行于直隶所获的钱利。
“中堂大人,子然此法甚佳,若行以直隶,日铸三十万,日获利可达两千四百元之多,若日铸百万,年获利岂止百万两!”
说着制铜元的利润,张士珩更是一阵心动,瞧着娘舅又急忙说道。
“所以,这机器局里的铸船机器断不能售于唐子然!若是售予其,不定这利全让他给谋走了!”
张士珩所指是两年前,朝廷为维持制钱之制,决定用机器铸造制钱,因而令李鸿章全套购进英国伯明翰工厂制造机器,于天津机器局先行铸造,可在铸造期间,却发现用机器铸造亏损严重,成本远高过土法制钱,由此这机器局内的设备一直闲置。
甚至于席间唐浩然之所以会提及铜元一事,便是因其开口索要那设价值十二万三千两的设备,虽说在席间李鸿章对铜元之利大为心动,可却依然以四万两低价许给了唐浩然。
“士珩,你不懂!”
摇摇头,李鸿章放中手中的茶不,真到今日有了唐浩然于席间的一番话,他才算是明白“富国强兵”的道理,不能仅难只盯住军事与实业,必须要睁大眼睛盯住财钱,办了这么多年洋务,始终苦于银钱不足,不正是因为没盯住财钱吗?
与朝廷办洋务不同,唐浩然一上来所盯着的便是钱,按他的说法是朝鲜新政先推行新“钱法”,以铜元代制钱,并推行银元,建立银行以为融资、发行纸币官帖,再以制铜元之利,创办实业、操练新军。
按他的说法是“欲掌控朝鲜,须先掌控其经济”,而这铜元也好、银元也罢,最终都是为“朝鲜银行”掌握其经济铺垫,有了数百万钱利,自然可谋以新政,并操练新军。
“国朝办事,敢为人先者,并不见得能够成事,国朝行以制钱数千年,焉是一时能废?直隶近畿要地,若无成例于先,此事又岂能擅行?”
有些事情,李鸿章想办却不能办,便如那禁烟之策,有了湖北的先例,现在两江、闽浙以及两广那边都欲行“禁烟”,于此事朝中尚存争执,更何况是涉及银钱之制的国体要事。
“大人所言极是,铜元之事涉及国朝钱制,不能不慎,且先让其于朝鲜办行,若朝鲜事成,大人自可以北洋之名义上奉朝廷,着此事于直隶推行!”
倒是张佩纶更了解李鸿章的心思,在宫中其之所以将唐浩然荐往朝鲜,除去挖翁常熟的墙角外,未尝没有招揽的心思,毕竟朝鲜总归还是由北洋署理。若是他日朝鲜之事皆由北洋代奏,唐浩然于朝鲜事成,北洋可居其功,事败则可尽推之,毕竟他唐浩然在朝鲜享以“全权”。
“幼樵此言甚是!”
略点下头,在“试办新政”上略胜翁常熟一局,得新政之名利,却不得其弊的李鸿章心情大好下,瞧着众人说道。
“这几日,把唐子然的事情办好了,别让旁人说咱们欺负后辈,那几所学堂人随他差,他欲练兵可于直隶检丁募勇,以衙门发个函于各地责他们务需配合,至于饷嘛,咱们帮不上忙,这械倒是能帮上些许,”
说着他又特意对张士珩吩咐道。
“士珩,就从军械局里头,把前几年与法国人打仗前,刚撤下来的枪炮交予他吧!”
像是有些不放心时似的,李鸿章又不无不认真的说叮嘱道。
“此事不能办差了,明白吗?”
“此事小侄绝不会让舅父失望!”
李鸿章的话听在张士珩的耳中,却完全变成了敲打,只让他心头微微一颤,主持军械局的这几年,他可没少捞银子,而捞银子的方式除去收取回购外,更重要的怕就是倒卖军需了,而倒卖军需差额,最重要的便是从配发中扣取。
“明白就好!”
微微点头,看着诚惶诚恐的张士珩,李鸿章却在心下叹着一声,这北洋幕气之沉,远甚当年啊!只是这唐浩然却还不是北洋中人,若不然,倒也能……
当李鸿章于心间感叹的时候,那边一辆马车却正往东局子走着,坐在敞篷的西式马车上,凉凉的晚风吹来,倒是让喝了不少酒的唐浩然顿时清醒许多,于席间被连灌数碗的李光泽,那带着酒意的脸上,却显得有些严肃,他偶尔会把视线投向唐浩然,就这般反复瞧着,却是一言未发。
“崇山兄,这又是为何?”
已经没多少醉意的唐浩然,笑瞧着欲言又止的李光泽。
“大人,这,那铜元,原本不是咱们去朝鲜的根本吗?”
李光泽想不通的便是这一点,推行铜元、铸造银元,谋以钱利,这是来天津之前定下的主意,虽说谋出唐浩然自身,可毕竟要靠银元、铜元打下基业,至于天津机器局内伯明瀚的机器,原本就是要花钱买下来的。可现在到好,一场酒喝的,却把那点一点即透的门道尽道于他人。
“你的意思是这事,咱们要敝帚自珍?”
靠在坐椅上,唐浩然抬头望着满天的繁星,面上却尽是一阵得意。
“即便是咱们不告诉李中堂,只要咱们于朝鲜推行时,又岂能瞒得住,与其让其心生不快,倒不如敞快些,再说,咱们想于朝鲜办成事,就得先同北洋打好关系,毕竟,咱们现在去朝鲜,还得靠着北洋,靠着北洋给咱们撑腰!”
提及北洋,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在席间除去择员募勇械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上任的方式——随同造访的北洋水师主力赴仁川上任,换句来说,自己是带着舰队上任的,这便是这个时代的“炮舰外交”。
凭着北洋舰队在一旁的助威,自己可以在短期内树立威信,趁着日本人实力不济时,先把朝鲜的事情收拾妥当,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离不开北洋的支持。
“但是……”
只要一起到制造铜元在未来数年间带来的上千万两的利润,李光泽便是一阵肉痛,那铜元表面上为朝鲜准备的,可朝鲜那地方能吸纳多少铜元?说到根上,铜元是要沿陆海路回流国内以挣取钱利。
“那铸钱之利可就可惜了!”
可不就是可惜了,朝鲜那边铸钱回流内地,再怎么着,也没有直隶这边自己铸钱兑的方便,而原本可是要靠这钱利办大事的。
“铸钱之利!”
唇角微微一扬,唐浩然只是默默不语的望着星空,李光泽他们只看到了铸钱之利,却没有看到铸利背后的陷阱,如历史上晚清的铜元泛滥一般——地方官员谁人能坐视八文钱利,无不是竞相争开铜元局日夜制钱。
这铜元,既是自己“投奔”李鸿章的“敲门砖”,可未尝又不是“毒计”,这铜元不过就是包着糖衣的穿肠毒药,一但李鸿章等地方官员为铜元铸利所引,势必将会一如历史上那般,各省为追逐余利竞铸铜元,势必将会导致铜元泛滥成灾。
而在这一过程中,铜元将会完全沦为病国病民的恶币,受损者却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终年辛苦所得,不过数月间便可为此恶政尽取,若论其惨烈来说,远甚于凶荒兵灾,可以说,在晚清灭亡上这铜元,也算是“出了一点力”——耗尽了满清最后一点“威信”。
若是搁几个月前,唐浩然或许会如禁烟一般,存在诸多的心理压力,但现在他甚至乐意看到铜元“坑民”的发生,并乐意于一旁推波助澜,这种心态上的变化,甚至就连同他个人都没有意识到。
虽说多少还是会有些许愧疚之意,但心里却总会响起另一个声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铸钱之利,不过只是微利罢了!”
随口道出这么一句话,唐浩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说到底,铸造银元也好,铜元也罢,不过只是解一时之急,想要拓源,还是那四个字——殖产兴业,不想办法在这四个字做文章,其它的一切皆是空谈!”
在说话的时候,唐浩然倒是没有瞒着车夫,这车夫是镖局里出来的,王五的徒弟。
“这殖产兴业,既能用自己的银子,也能用旁人的银子,咱们得把眼光放远些,崇山兄!”
话声稍顿,唐浩然手指着路边的钱庄、商铺笑道。
“别的地方不说,天津是通商要埠,国商林立,若要是筹款得力的,单是于此地,便能筹措不下千余万两,若是再加上海、广州以及南洋,这银钱自然不是事儿!”
虽说在心底依然为筹措银钱犯难,但对于“殖产兴业”唐浩然倒是不担心,这个时代的中国民间缺的并不是银子,而是可靠的投资渠道,而这恰恰就是唐浩然欲于朝鲜办的事情!
“子然,这些人就能平白把银子交给你?”
李光泽满面疑色的问了声,其有拓源的本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他还能平白让别人把银子掏出来?便是李鸿章也不敢拍这个胸脯吧!
面对李光泽的疑惑,唐浩然只是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崇山兄,现在这事还不急,先把眼前的事情办法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