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西凉毒士贾文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在三国打直播最新章节!
从何韵房里出来,外面已经是日渐西斜,张帆吩咐公孙景,下令让茶司查一查关于史子眇的事情。
反正现在刘宏,刘辩都死了,即使查出些什么猛料……也无所谓了。
公孙趁机汇报:“主公,贾诩刚刚被带回来了……不过……”
张帆没好气的说:“快说!别婆婆妈妈的……”
公孙景支支吾吾的说:“嗯……这次咱们损失了13个金狼卫……”
金狼卫和银狼卫是茶司里面的顶级战力,尤其是金狼卫,层层选拨,千里挑一,每一个都经过了最严苛的试炼,花费了很多钱和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每一个都弥足珍贵。
张帆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公孙景惭愧的说:“那贾诩表面配合,却暗中捣鬼,沿途给西凉军留下记号,害的咱们的人被追捕围杀,为了掩护突围,这些金狼卫就……”
“贾诩呢?他没事吧?”
公孙景赶紧说:“他安然无恙。”
张帆沉吟片刻后吩咐:“罢了!牺牲的兄弟好好抚恤,相关负责人这次就从轻处理吧!毕竟十几个金狼卫换回一个贾诩,这买卖不亏……”
公孙景如蒙大赦,欣喜的说:
“多谢主公开恩……”
张帆微微颔首,吩咐道:“走,去会会贾诩……”
“诺。”公孙景替张帆掀开马车的帘子,等张帆坐稳之后下令:
“走吧。”
亲卫催动马车,一行人开始向议事厅的方向而去……
……
在马车上,张帆开始翻阅直播间里主播账号里保存的文件夹,调出贾诩的资料来看,这真的是一个极其个性的人。
要说三国谋士,那真是能人辈出,灿若星河,但长寿的并不多。要么心劳力竭,英年早逝,如周瑜;要么鸟尽弓藏,抑郁而终,如沮授;或者死于沙场(庞统)、疾病(郭嘉)……
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各种疫病横行,战乱不断,天灾人祸,随时死翘翘真的毫不夸张,而贾诩又身处政治权术漩涡当中,一朝不慎去阎王爷那儿报道随时都有可能。
真是应了那句“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拿荀彧来说,大半生为曹操鞠躬尽瘁、出谋划策,临了还是不得善终。
然而,曹操帐下有一人却得以77岁高龄寿终正寝,比医圣张仲景还多活了七年,死后还被谥为肃候。
在曹操这样一个出了名难伺候的“老板”身边,他又是如何做到善始善终、华丽谢幕的呢?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一并归降曹操。
忠臣不侍二主,然而这条定律在贾诩身上不大适用,我们无法用简单的道德眼光来评价这个传奇人物。
贾诩先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又献计李傕、郭汜,接而相继投靠段煨、张绣,最后来到曹操帐下。
无论他身处哪方势力,仿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就像一个权谋游戏者,冷眼看待天下沧桑浮沉。
他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甚至有人称:
三国始于贾诩一句话。
当初王允用反间计致使董卓被吕布所杀,此时大汉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为安定关东诸雄,按说此时首恶既除,理应协从不问,然而王允头脑一热,下达追杀令意欲清除余党——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打算认命,准备各自逃亡的时候,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进言道: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迟也。”
贾诩作为一个局外人给李傕、郭汜出了一个以进为退的主意。如其所言,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后而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遍长安。
正是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一句话致使汉帝漂泊,两京动荡,知其虽智谋超群,但非骨梗之臣也。
贾诩为李傕、郭汜等立下功劳,后者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
“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
如果要给他想句座右铭的话,“只要能活下去,其他什么都无所谓。”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史学家裴松严厉批判他这种行为:
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
曹操生平所吃败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赤壁之战,莫过于宛城之战了,这也是曹操输的最惨的一次,长子曹昂战死,猛将典韦阵亡,给了曹操沉痛的一击,然而曹操并不是输给了张绣,其实是输给了贾诩。
贾诩让张绣先投降后叛变曹操,差点杀死曹操,曹操折一堆心爱之人;让张绣先不追击曹军,张绣不听,后又让追击,结果先败一阵后又战胜,强行扳回一城。
彼时贾诩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
“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壑,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
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
年轻的贾诩需要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以自己最为狠毒的计策,让这个乱世开启。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他的舞台,青史才会记住他的名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不上好人,但是确是最好的谋士。
作为一个谋士,贾诩无疑是完美的,真正的算无遗策,陈寿评价: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可以与张良、陈平相比了。
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谁能想到“主忠履信,孝友温惠”的荀文若一生兢兢业业,结果不得善终——
反倒是贾文和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各种作妖,唯恐天下不乱,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贾诩作为一个谋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为己任,他紧随形势发展,审时度势,经权达变,顺天行事,选择明主。审时度势,懂得进退,堪称三国中真正的大智慧之一。
在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经权达变,直至善终,贾诩在权变与谋略方面的造诣,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一言以蔽之,所有点数全点到保命天赋上了。
他的一辈子都是为自己而活,至于这种处世方式对不对,就见仁见智了。(未完待续。)
从何韵房里出来,外面已经是日渐西斜,张帆吩咐公孙景,下令让茶司查一查关于史子眇的事情。
反正现在刘宏,刘辩都死了,即使查出些什么猛料……也无所谓了。
公孙趁机汇报:“主公,贾诩刚刚被带回来了……不过……”
张帆没好气的说:“快说!别婆婆妈妈的……”
公孙景支支吾吾的说:“嗯……这次咱们损失了13个金狼卫……”
金狼卫和银狼卫是茶司里面的顶级战力,尤其是金狼卫,层层选拨,千里挑一,每一个都经过了最严苛的试炼,花费了很多钱和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每一个都弥足珍贵。
张帆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公孙景惭愧的说:“那贾诩表面配合,却暗中捣鬼,沿途给西凉军留下记号,害的咱们的人被追捕围杀,为了掩护突围,这些金狼卫就……”
“贾诩呢?他没事吧?”
公孙景赶紧说:“他安然无恙。”
张帆沉吟片刻后吩咐:“罢了!牺牲的兄弟好好抚恤,相关负责人这次就从轻处理吧!毕竟十几个金狼卫换回一个贾诩,这买卖不亏……”
公孙景如蒙大赦,欣喜的说:
“多谢主公开恩……”
张帆微微颔首,吩咐道:“走,去会会贾诩……”
“诺。”公孙景替张帆掀开马车的帘子,等张帆坐稳之后下令:
“走吧。”
亲卫催动马车,一行人开始向议事厅的方向而去……
……
在马车上,张帆开始翻阅直播间里主播账号里保存的文件夹,调出贾诩的资料来看,这真的是一个极其个性的人。
要说三国谋士,那真是能人辈出,灿若星河,但长寿的并不多。要么心劳力竭,英年早逝,如周瑜;要么鸟尽弓藏,抑郁而终,如沮授;或者死于沙场(庞统)、疾病(郭嘉)……
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各种疫病横行,战乱不断,天灾人祸,随时死翘翘真的毫不夸张,而贾诩又身处政治权术漩涡当中,一朝不慎去阎王爷那儿报道随时都有可能。
真是应了那句“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拿荀彧来说,大半生为曹操鞠躬尽瘁、出谋划策,临了还是不得善终。
然而,曹操帐下有一人却得以77岁高龄寿终正寝,比医圣张仲景还多活了七年,死后还被谥为肃候。
在曹操这样一个出了名难伺候的“老板”身边,他又是如何做到善始善终、华丽谢幕的呢?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一并归降曹操。
忠臣不侍二主,然而这条定律在贾诩身上不大适用,我们无法用简单的道德眼光来评价这个传奇人物。
贾诩先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又献计李傕、郭汜,接而相继投靠段煨、张绣,最后来到曹操帐下。
无论他身处哪方势力,仿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就像一个权谋游戏者,冷眼看待天下沧桑浮沉。
他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甚至有人称:
三国始于贾诩一句话。
当初王允用反间计致使董卓被吕布所杀,此时大汉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为安定关东诸雄,按说此时首恶既除,理应协从不问,然而王允头脑一热,下达追杀令意欲清除余党——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打算认命,准备各自逃亡的时候,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进言道: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迟也。”
贾诩作为一个局外人给李傕、郭汜出了一个以进为退的主意。如其所言,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后而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遍长安。
正是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一句话致使汉帝漂泊,两京动荡,知其虽智谋超群,但非骨梗之臣也。
贾诩为李傕、郭汜等立下功劳,后者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
“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
如果要给他想句座右铭的话,“只要能活下去,其他什么都无所谓。”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史学家裴松严厉批判他这种行为:
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
曹操生平所吃败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赤壁之战,莫过于宛城之战了,这也是曹操输的最惨的一次,长子曹昂战死,猛将典韦阵亡,给了曹操沉痛的一击,然而曹操并不是输给了张绣,其实是输给了贾诩。
贾诩让张绣先投降后叛变曹操,差点杀死曹操,曹操折一堆心爱之人;让张绣先不追击曹军,张绣不听,后又让追击,结果先败一阵后又战胜,强行扳回一城。
彼时贾诩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
“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壑,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
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
年轻的贾诩需要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以自己最为狠毒的计策,让这个乱世开启。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他的舞台,青史才会记住他的名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不上好人,但是确是最好的谋士。
作为一个谋士,贾诩无疑是完美的,真正的算无遗策,陈寿评价: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可以与张良、陈平相比了。
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谁能想到“主忠履信,孝友温惠”的荀文若一生兢兢业业,结果不得善终——
反倒是贾文和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各种作妖,唯恐天下不乱,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贾诩作为一个谋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为己任,他紧随形势发展,审时度势,经权达变,顺天行事,选择明主。审时度势,懂得进退,堪称三国中真正的大智慧之一。
在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经权达变,直至善终,贾诩在权变与谋略方面的造诣,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一言以蔽之,所有点数全点到保命天赋上了。
他的一辈子都是为自己而活,至于这种处世方式对不对,就见仁见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