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与子同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红楼医疗系统最新章节!
元春一时想不明白,水霄为何要自动请缨去江南。
且不说江南现在就是一个大水坑,天灾*必定无数,他那些好哥哥们暗中使绊子、下黑手是必然的。他就那么有把握,可以从那个大水坑里全身而退吗?
更重要的是,此去江南,少则两三月,多则小半年。他一走,他在朝中笼络的那些势力群龙无首,会不会被他那些好哥哥们团灭啊?若当真如此不幸,他回来之后,难道要从头开始吗?
“十七,”隆正皇帝皱起了眉,视线扫过了元春,沉声问,“你可想清楚了:你当真要去江南吗?”
“是!”水霄朗声说,声音平静而清越,并不怎么慷慨激昂,却给人一种异常真诚可信的感觉,“诚如儿臣所言,贾尚医对江山社稷至关重要,绝不可以去江南涉险。但此番江南受灾,牵连甚广,若是救灾不力,必使江南元气大伤。若有一名皇子巡视江南,督办赈灾和防疫之事。一可安民心,使百姓得知朝廷重视之意,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二可震慑宵小,使之少作些孽,以免天灾之外又添*。”
直郡王水霍与孝恭亲王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转头向皇帝跪倒:“父皇,十七弟言之有理。还请父皇恩准,派十七弟巡视江南,督办赈灾和防疫之事!十七弟与贾尚医素日里来往密切,耳濡目染,想必也略懂一些医理。派十七弟去江南,再合适不过了!”
孝恭亲王和义忠亲王也连忙附和,请皇帝允许十七皇子巡视江南,以免如此大灾之下,朝廷有失江南民心。随即,又有一些大臣附和此言。
十七皇子去江南,已经骑虎难下,势在必行。
在许多人跪下时,元春越发觉得自己站在殿下有点鹤立鸡群。
她看了看跪下领旨、神情恬淡的十七皇子,微微叹息,向皇帝一躬身,朗声说道:“皇上,臣也请缨前往江南,协助防疫,救治百姓。”
首先,她不能让自己一贯维持的形象垮塌掉,不能留给人一个“对江南灾民置若罔闻”的话柄。这世上有些人,真的是不讲道理!还有一些人,更是居心叵测。他们黑白都能颠倒,自然也能抓住自己的这个话柄,将之不断放大并脑补出许多故事来,把自己抹黑成一个沽名钓誉、十足恶心的伪君子。然后得意洋洋地说一句:瞧,相比于伪君子,我更喜欢那些真小人!全然不在乎自己是在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君子,以强盗的逻辑开脱小人。
其次,她也是真心想为江南的受灾百姓尽一份心力。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她也不会为难自己;可如果自己做都不去做,她会有白领了薪水不干活的负罪感。毕竟,皇帝给她的那些赏赐、她领的薪水俸禄,都算是民脂民膏、纳税人的钱。虽然她也有些小心机,但总体来说,她还算是一个cj的人,尚未成为《厚黑学》的信徒。
第三,水霄是她目前最合适的老公人选,她不放心他独自一人去趟江南的浑水——如果水霄不能从江南全身而退,并不符合她的利益。要在古代社会找到这么一个合心意的老公人选,是很不容易的!若是眼睁睁看着他死了,难道自己以后真要往女神棍的方向发展吗?她对于混宗`教界真的不感兴趣啊!
所以,她只能祈祷自己身上那座看不见的莲台力量够强大,能够护佑她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最后带着水霄顺利地从水坑里爬出来,顺便捞一点值钱的漂浮物。
听到了她的话,原本神情恬淡的十七皇子,猛然一扭头看向她,脸上的神色出现了一点焦急。
他朝元春微微摇头,尽量宁神静气地说:“贾尚医,小王刚才已经说过了。尚医对对江山社稷至关重要,绝不可以去江南涉险!不管尚医如何忧心江南百姓,还请体察这一点,不要鲁莽行事。”
元春心想:看来,水霄阻止自己去江南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坚定!
为什么?担心他那些好哥哥们把自己杀了?他们敢吗?就看今日临敬殿里的情形,直郡王先前的确想把自己往江南送,可水霄一阻止,一自动请缨,他们立马就放弃了原本计划,不再提派自己到江南的事了……
想到这里,她脑中突然升起了一个念头:水霄主动请缨去江南,不会是为了把自己留在京城吧?!这么让人感动?
但她也没有时间细想这个问题,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多说多问什么,便对水霄福了福,说道:“多谢昭王殿下抬爱!但最珍贵的医书,臣早已全数呈献给了皇上。太医院的大人们纵然一时领悟不了,但只要有书在,只要太医院广纳天下有志于医道之俊才,代代传承,终有一日可以将这套医术发扬光大。有没有微臣,不过是一时的影响,无关大局。”
她不能贬低自己的存在的重要性,就十分谦虚地说着实质上十分自矜的话:记住了喔!没有我,“一时”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而这个“一时影响”,恐怕需要代代传承才能抵销。
“至于牛痘疫苗的制法问题等。臣所献医书之中,也早有记载。现在痘种已经找到了,太医院的大人们只要照猫画虎,纵有不足之处,也出不了大岔子……”
她话未说完,水霄已打断了她:“贾尚医可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没有尚医指点迷津,太医院的大人们在研习医术时,不慎误入歧途,岂不是要流毒千里、遗祸无穷?”
他朝元春深深一揖:“尚医对小王有救命之恩,尚医的品性,小王也略知一二。纵然尚医有大慈恻隐之心,愿普救含灵之苦,但请尚医看在自己的医术尚无后继之人的份上,忍一时之痛,保重自身。至于江南之事,小王会带太医院的众位大人前去处置,尚医也可派一二个比较得力的宫女襄助……”
元春微微一笑,也打断了水霄的话:“殿下所言虽然有理,但臣若对江南之事袖手旁观,终究有违师门训诫。”
水霄有水霄的想法,但她有她的考量,她可从来不是对男人言听计从的人。再说,水霄现在还不是她男人!
她提到了“师门训诫”,从皇帝到那些王爷们,再到哪些大臣,都不好再劝她什么了。她的“师门”是什么?人人皆知她的医术得自神仙。她的“师门训诫”,跟“神谕”也差不多了。谁还能认真反对呢?
隆正皇帝有些忐忑,又有些苦中作乐地想:贾瀛洲的师门,必定是给了她保命之物的吧?是吧是吧是吧?!当然是!必定是!这样也好,有她同行,十七的危险就降低很多了!
水霄一脸无奈地看着她,心里却有一种难言的感动,又似有什么难以言表的情绪在酝酿、在暗涌,让他的心绪难以平静。
直郡王再次与孝恭亲王对视一眼,又迅速移开了视线,有些不甘心地说:“适才本王问尚医的时候,尚医为何没有答应?”
元春淡淡地说:“臣第一次到临敬殿来,没有想到诸位王爷、大臣议事之时,竟是这般针锋相对、火星四溅,有些被吓着了!”
孝恭亲王却上前一步,躬身对皇帝说:“父皇,既然贾尚医执意要去,儿臣也不便反对。但十七弟所虑,也极有道理,还请父皇为贾尚医多调遣些护卫。另外,儿臣之子水澜这些年勤读兵书、苦练武艺,略有小成,又蒙父皇恩典封为康郡王。还请父皇恩准:派康郡王水澜护送贾尚医去江南。由一名郡王护送贾尚医,一则能显出朝廷对尚医的器重,二则若有急难之事,也好就近调遣人力物力处置。”
元春不由得心里大骂:玛蛋!原来孝恭亲王在这里等着我啊?!
她心里豁然开朗:看来,孝恭亲王见水澜对自己的“追求”一直没什么进展,走了一步险棋!他想让自己不得不在患难之地,与水澜结伴同行,最后跟水澜来个“患难见真情”神马的!
这媒人做得,也是拼了!
可惜,他那个儿子太不给力!水澜那副从精神到体形都像弱鸡的样子,不管孝恭亲王怎么吹嘘,充其量也只是个绣花枕头。这样一个人跟她去江南,不添乱、不拖后腿就不错了,还想保护她?!呵呵!
还有,今天直郡王一直在给孝恭亲王打前阵,想必已经投靠孝恭亲王了吧?!这直郡王也真是能屈能伸。唔,孝恭亲王也很有“容人之量”——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藏弓烹狗的小爱好。
不等元春想出理由来反对孝恭亲王的提议,隆正皇帝就直接说:“多调遣些护卫是应当的。让魏至诚在御前侍卫和京营之中挑人,品级低于他的人,他可随意征用。将贾尚医的护卫人数,提升到四百人左右。至于让水澜护送贾尚医之事,让水澜明日进宫面圣,朕看看再定。”
元春十分郑重地向隆正皇帝行了一礼,说道:“皇上,此去江南,危险重重,跟随臣的护卫死伤难免。而因为防疫的原因,死难者的遗骨也必须就地安葬,不可以运回京城。臣不知道自己可以带多少人回来,也不知道何人将埋骨江南,因此……”
她语气一顿,克制了一下心中的情绪,续道:“因此,臣恳请皇上恩准:跟随臣的护卫里……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以免他们一去不返,臣愧对其父母宗祠……”
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
隆正皇帝和众王公大臣都这两句话惊呆了!这……这……这完全就是军中挑选敢死之士的标准啊!
“尚医,你实话告诉朕:此去江南,你自己……可能平安回来?”隆正皇帝忍不住有些胆颤心惊。
元春微微躬身:“皇上不必忧心,臣会诸事小心的!”并不说自己能不能平安回来,却反而让隆正皇帝觉得她是在冒巨大风险。
隆正皇帝默了默,才缓缓说:“朕允了!跟随贾尚医南行的护卫,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
当天临敬殿议事结束后,元春回尚医局做准备。
没多久,水霄派人传话,约元春在驻春亭相会。元春正好有话问他,直接就去了。
驻春亭就在尚医局外不远处,周围种植着大量春季花木。如今已是盛夏,那里花尽叶茂,清凉而幽僻,是一处谈话的好场所。
“殿下为何要主动请缨去江南?”元春问水霄。
“尚医又为何执意选择去江南?”水霄反问。
“是我先问的,请殿下先答吧!”
水霄微微一叹,伸手示意元春在亭中坐下,自己也坐下了。
“我执意去江南,是做两手准备。如果尚医能够听从劝阻,不去江南,那自然最好。如果尚医不听劝阻,执意要去,我也可以与尚医有个照应。免得水澜那小子冒出来,白白恶心人。”他看向元春脸的方向,却只看到了一顶帷帽和帷帽下隐约的一张脸。帷帽的轻纱很薄,他可以看出她没有戴面罩,却看不清她的脸。
“这件事,跟康郡王有什么关系?”元春想印证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
“直郡王一开始挤兑尚医去江南,就是打着让水澜一路‘护送’尚医、患难见真情的主意。”水霄忍不住翘了翘嘴角,“孝恭亲王府算计尚医的婚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如今,尚医已经及笄,素来对水澜不假辞色,却又与我来往密切,他们自然要着急了,就想出了这样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主意。”
元春有些无语。这几年,孝恭亲王府的各种宴会、各种看戏、赏花、游春、作诗活动她参加了无数次,参加得烦不胜烦,基本上每次都会“遇到”水澜或别的什么年轻男子,自然知道孝恭亲王府对于娶她过门的事有多热切。
“殿下这个两手准备是不错,可如今这情形,不依然是水澜要护送我吗?”
“可父皇答应了吗?”
元春心道:还没有!这么说,水霄有把握皇帝不会答应了?这样也好。
“殿下可知此行凶险?”
水霄平静地说:“我自然知道。”
“殿下知道,为何还要冒此风险?若是殿下回不来怎么办?若是殿下回来后,发现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殿下又怎么办?”
水霄看着她头上的帷帽:“尚医能把帷帽摘下来吗?”接下来这番话,他不想对着一顶帷帽说。
元春伸手摘下了帷帽,定定地看着他。
水霄便道:“尚医与我,虽然尚无婚约,但尚医已经亲口向我许婚。在我心里,便已当尚医是我妻室。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许别人这般觊觎冒犯自己的妻室。尚医可明白?”
元春,竟有些无言以对。
“若我回不来……”水霄低低一叹,与元春对视一眼,眸光无比幽深,“我与尚医并无婚约,尚医自可另择良配。而我既然敢去江南,自然会对朝中的势力进行一些安排,或许会略有小损,但不至于伤筋动骨,尚医不必为此忧心。”
元春真的没话说了。
她现在真的难以判断水霄对她是什么感觉了。说他喜欢自己嘛,他又能轻易说出“尚医可另择良配”这样的话。说他不喜欢自己嘛,他似乎又表现出了对自己的独占欲……文化差异太大啊!沟通真的很不容易。
当天晚上,隆正皇帝在皇后宫中召见了元春,摒退左右单独问元春:“若由康郡王护送尚医,尚医觉得如何?”
元春眉毛微动,很高兴皇帝来征求自己的意见。
便道:“臣在孝恭王府见过康郡王爷多次,康郡王爷……似乎略显单薄了些。若由康郡王爷护送臣去江南,臣怕王爷难耐沿途辛苦,耽误行程事小,若有个闪失,臣怕难以向皇上、向孝恭王府交待。因此,臣恳请皇上,就不要让康郡王爷去江南涉险了!”我说得够清楚、够明白了吧?我真的不要那小子“护送”啊!
隆正皇帝默了默,又问:“若由昭王护送尚医呢?”
元春心道:你究竟是在问我想由谁护送?还是在问我想嫁谁啊?
但不管皇帝真正想问的是什么,在此关键时刻,最好都不要含糊其辞:“臣不懂武艺,但单从脉象和体魄来说,昭王殿下的确要比康郡王爷更健壮些。派昭王殿下去江南,的确比派康郡王爷更合适。只是,昭王似乎要巡视江南,督察赈灾和防疫之事,若只作我的护卫未免太屈才了。皇上既已下旨增加了我的护卫,只需请昭王殿下照应臣一二,就已足够了。实在不必委屈堂堂郡王,来做我一个小女子的护卫。”
隆正皇帝要笑不笑地说了句:“朕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康郡王水澜入宫面圣。隆正皇帝命侍卫试探水澜的武艺,结果水澜被打得溃不成军、毫无招架之力。皇帝便让水澜回去了。
随后,隆正皇帝在临敬殿当众下旨:命水霄为钦差,巡视江南,督察赈灾防疫之事。命一品尚医贾瀛洲率太医院及民间征召的一些医士,赴江南主持防疫及救治百姓之事。
旨意已下,元春回府准备。
荣宁二府和各府亲眷已经知道了元春要下江南之事,也知道了皇帝将她的护卫增派到了400人左右,挑选护卫时,还有一个“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的原则。
就是因为这条原则,在众亲眷看来,元春此时下江南,几与赴死没什么区别了!
贾母和王氏都哭成了泪人儿,贾珠、贾琏和匆匆赶过来给元春送行的王家人、林家人等,也都是一脸凝重,迎春、贾瑛、贾珂等小朋友似懂非懂,看着大人们都是这副样子,一个个也吓得大气不敢出,不明白大姐姐这是要怎么了。
“你非去不可吗?”贾母抹着眼泪说。旨意已下,她再怎么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也不敢置疑皇帝的旨意,只能这么含糊地问一句。
元春叹息一声,拍了拍贾母的肩:“老太太不必担心,我会平安回来的。”又看看眼睛都哭红肿了的王氏,再次叹息一声,“太太也不必担心。”
环视了一圈:“我此去江南,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大家多多保重自己才好。别叫我身在江南,还要忧心家里。”
贾珠咬了咬唇,在代善面前跪下:“求祖父允许孙儿与大妹妹一同去江南吧!”
元春微微一笑:“大哥哥说什么傻话。我有几百护卫随侍,大哥哥去做什么?”
“元丫头说得是,你跟着去裹什么乱?没得反要元丫头来照顾你!”贾代善直接拍死了贾珠的提议,也是一声叹息。又安抚大家:“元丫头吉人自有天相,自会平安归来的。大家不必这副样子,反叫元丫头更增忧心。”
王熙凤眼睛红红地,紧紧抓住了元春的手,带着哭腔说:“元姐姐,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放心吧!”元春握了握她的手,“你若有空,帮我指点一下迎丫头的功课吧!”
王熙凤用力地点头,无比认真地答应了。
对于自己的那些丫头和宫女,元春只打算带徐飞萤和秋凝霜、秦桢。徐飞萤是学医学得最好的一个,可以作自己的帮手。秋凝霜和秦桢是细作出身,在乱局中生存能力更强,也能派上更多用场。
抱琴和燕婉眼泪汪汪地跪在地上也想跟去,元春却道:“你们俩留在家里,替我照顾一下一家大小吧!”
阿悟和阿真早已商量过这件事,对元春说:“姑娘,让我们姐妹也跟你去吧!姑娘放心,我们已写了亲笔信函,传给了家里,说明是我们自愿跟姑娘去江南的。就算我们在江南出了事,那也是我们命数不济,怪不到姑娘头上的。我们原本就是苦命之人,若能随姑娘在江南救些人,积攒一点功德,或许来生不至于如此。”
元春叹息:“那就多谢你们了!”阿悟和阿真都是良民,不是贾家的奴婢。只可惜,自己帮不了她们。
元春一时想不明白,水霄为何要自动请缨去江南。
且不说江南现在就是一个大水坑,天灾*必定无数,他那些好哥哥们暗中使绊子、下黑手是必然的。他就那么有把握,可以从那个大水坑里全身而退吗?
更重要的是,此去江南,少则两三月,多则小半年。他一走,他在朝中笼络的那些势力群龙无首,会不会被他那些好哥哥们团灭啊?若当真如此不幸,他回来之后,难道要从头开始吗?
“十七,”隆正皇帝皱起了眉,视线扫过了元春,沉声问,“你可想清楚了:你当真要去江南吗?”
“是!”水霄朗声说,声音平静而清越,并不怎么慷慨激昂,却给人一种异常真诚可信的感觉,“诚如儿臣所言,贾尚医对江山社稷至关重要,绝不可以去江南涉险。但此番江南受灾,牵连甚广,若是救灾不力,必使江南元气大伤。若有一名皇子巡视江南,督办赈灾和防疫之事。一可安民心,使百姓得知朝廷重视之意,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二可震慑宵小,使之少作些孽,以免天灾之外又添*。”
直郡王水霍与孝恭亲王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转头向皇帝跪倒:“父皇,十七弟言之有理。还请父皇恩准,派十七弟巡视江南,督办赈灾和防疫之事!十七弟与贾尚医素日里来往密切,耳濡目染,想必也略懂一些医理。派十七弟去江南,再合适不过了!”
孝恭亲王和义忠亲王也连忙附和,请皇帝允许十七皇子巡视江南,以免如此大灾之下,朝廷有失江南民心。随即,又有一些大臣附和此言。
十七皇子去江南,已经骑虎难下,势在必行。
在许多人跪下时,元春越发觉得自己站在殿下有点鹤立鸡群。
她看了看跪下领旨、神情恬淡的十七皇子,微微叹息,向皇帝一躬身,朗声说道:“皇上,臣也请缨前往江南,协助防疫,救治百姓。”
首先,她不能让自己一贯维持的形象垮塌掉,不能留给人一个“对江南灾民置若罔闻”的话柄。这世上有些人,真的是不讲道理!还有一些人,更是居心叵测。他们黑白都能颠倒,自然也能抓住自己的这个话柄,将之不断放大并脑补出许多故事来,把自己抹黑成一个沽名钓誉、十足恶心的伪君子。然后得意洋洋地说一句:瞧,相比于伪君子,我更喜欢那些真小人!全然不在乎自己是在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君子,以强盗的逻辑开脱小人。
其次,她也是真心想为江南的受灾百姓尽一份心力。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她也不会为难自己;可如果自己做都不去做,她会有白领了薪水不干活的负罪感。毕竟,皇帝给她的那些赏赐、她领的薪水俸禄,都算是民脂民膏、纳税人的钱。虽然她也有些小心机,但总体来说,她还算是一个cj的人,尚未成为《厚黑学》的信徒。
第三,水霄是她目前最合适的老公人选,她不放心他独自一人去趟江南的浑水——如果水霄不能从江南全身而退,并不符合她的利益。要在古代社会找到这么一个合心意的老公人选,是很不容易的!若是眼睁睁看着他死了,难道自己以后真要往女神棍的方向发展吗?她对于混宗`教界真的不感兴趣啊!
所以,她只能祈祷自己身上那座看不见的莲台力量够强大,能够护佑她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最后带着水霄顺利地从水坑里爬出来,顺便捞一点值钱的漂浮物。
听到了她的话,原本神情恬淡的十七皇子,猛然一扭头看向她,脸上的神色出现了一点焦急。
他朝元春微微摇头,尽量宁神静气地说:“贾尚医,小王刚才已经说过了。尚医对对江山社稷至关重要,绝不可以去江南涉险!不管尚医如何忧心江南百姓,还请体察这一点,不要鲁莽行事。”
元春心想:看来,水霄阻止自己去江南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坚定!
为什么?担心他那些好哥哥们把自己杀了?他们敢吗?就看今日临敬殿里的情形,直郡王先前的确想把自己往江南送,可水霄一阻止,一自动请缨,他们立马就放弃了原本计划,不再提派自己到江南的事了……
想到这里,她脑中突然升起了一个念头:水霄主动请缨去江南,不会是为了把自己留在京城吧?!这么让人感动?
但她也没有时间细想这个问题,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多说多问什么,便对水霄福了福,说道:“多谢昭王殿下抬爱!但最珍贵的医书,臣早已全数呈献给了皇上。太医院的大人们纵然一时领悟不了,但只要有书在,只要太医院广纳天下有志于医道之俊才,代代传承,终有一日可以将这套医术发扬光大。有没有微臣,不过是一时的影响,无关大局。”
她不能贬低自己的存在的重要性,就十分谦虚地说着实质上十分自矜的话:记住了喔!没有我,“一时”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而这个“一时影响”,恐怕需要代代传承才能抵销。
“至于牛痘疫苗的制法问题等。臣所献医书之中,也早有记载。现在痘种已经找到了,太医院的大人们只要照猫画虎,纵有不足之处,也出不了大岔子……”
她话未说完,水霄已打断了她:“贾尚医可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没有尚医指点迷津,太医院的大人们在研习医术时,不慎误入歧途,岂不是要流毒千里、遗祸无穷?”
他朝元春深深一揖:“尚医对小王有救命之恩,尚医的品性,小王也略知一二。纵然尚医有大慈恻隐之心,愿普救含灵之苦,但请尚医看在自己的医术尚无后继之人的份上,忍一时之痛,保重自身。至于江南之事,小王会带太医院的众位大人前去处置,尚医也可派一二个比较得力的宫女襄助……”
元春微微一笑,也打断了水霄的话:“殿下所言虽然有理,但臣若对江南之事袖手旁观,终究有违师门训诫。”
水霄有水霄的想法,但她有她的考量,她可从来不是对男人言听计从的人。再说,水霄现在还不是她男人!
她提到了“师门训诫”,从皇帝到那些王爷们,再到哪些大臣,都不好再劝她什么了。她的“师门”是什么?人人皆知她的医术得自神仙。她的“师门训诫”,跟“神谕”也差不多了。谁还能认真反对呢?
隆正皇帝有些忐忑,又有些苦中作乐地想:贾瀛洲的师门,必定是给了她保命之物的吧?是吧是吧是吧?!当然是!必定是!这样也好,有她同行,十七的危险就降低很多了!
水霄一脸无奈地看着她,心里却有一种难言的感动,又似有什么难以言表的情绪在酝酿、在暗涌,让他的心绪难以平静。
直郡王再次与孝恭亲王对视一眼,又迅速移开了视线,有些不甘心地说:“适才本王问尚医的时候,尚医为何没有答应?”
元春淡淡地说:“臣第一次到临敬殿来,没有想到诸位王爷、大臣议事之时,竟是这般针锋相对、火星四溅,有些被吓着了!”
孝恭亲王却上前一步,躬身对皇帝说:“父皇,既然贾尚医执意要去,儿臣也不便反对。但十七弟所虑,也极有道理,还请父皇为贾尚医多调遣些护卫。另外,儿臣之子水澜这些年勤读兵书、苦练武艺,略有小成,又蒙父皇恩典封为康郡王。还请父皇恩准:派康郡王水澜护送贾尚医去江南。由一名郡王护送贾尚医,一则能显出朝廷对尚医的器重,二则若有急难之事,也好就近调遣人力物力处置。”
元春不由得心里大骂:玛蛋!原来孝恭亲王在这里等着我啊?!
她心里豁然开朗:看来,孝恭亲王见水澜对自己的“追求”一直没什么进展,走了一步险棋!他想让自己不得不在患难之地,与水澜结伴同行,最后跟水澜来个“患难见真情”神马的!
这媒人做得,也是拼了!
可惜,他那个儿子太不给力!水澜那副从精神到体形都像弱鸡的样子,不管孝恭亲王怎么吹嘘,充其量也只是个绣花枕头。这样一个人跟她去江南,不添乱、不拖后腿就不错了,还想保护她?!呵呵!
还有,今天直郡王一直在给孝恭亲王打前阵,想必已经投靠孝恭亲王了吧?!这直郡王也真是能屈能伸。唔,孝恭亲王也很有“容人之量”——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藏弓烹狗的小爱好。
不等元春想出理由来反对孝恭亲王的提议,隆正皇帝就直接说:“多调遣些护卫是应当的。让魏至诚在御前侍卫和京营之中挑人,品级低于他的人,他可随意征用。将贾尚医的护卫人数,提升到四百人左右。至于让水澜护送贾尚医之事,让水澜明日进宫面圣,朕看看再定。”
元春十分郑重地向隆正皇帝行了一礼,说道:“皇上,此去江南,危险重重,跟随臣的护卫死伤难免。而因为防疫的原因,死难者的遗骨也必须就地安葬,不可以运回京城。臣不知道自己可以带多少人回来,也不知道何人将埋骨江南,因此……”
她语气一顿,克制了一下心中的情绪,续道:“因此,臣恳请皇上恩准:跟随臣的护卫里……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以免他们一去不返,臣愧对其父母宗祠……”
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
隆正皇帝和众王公大臣都这两句话惊呆了!这……这……这完全就是军中挑选敢死之士的标准啊!
“尚医,你实话告诉朕:此去江南,你自己……可能平安回来?”隆正皇帝忍不住有些胆颤心惊。
元春微微躬身:“皇上不必忧心,臣会诸事小心的!”并不说自己能不能平安回来,却反而让隆正皇帝觉得她是在冒巨大风险。
隆正皇帝默了默,才缓缓说:“朕允了!跟随贾尚医南行的护卫,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
当天临敬殿议事结束后,元春回尚医局做准备。
没多久,水霄派人传话,约元春在驻春亭相会。元春正好有话问他,直接就去了。
驻春亭就在尚医局外不远处,周围种植着大量春季花木。如今已是盛夏,那里花尽叶茂,清凉而幽僻,是一处谈话的好场所。
“殿下为何要主动请缨去江南?”元春问水霄。
“尚医又为何执意选择去江南?”水霄反问。
“是我先问的,请殿下先答吧!”
水霄微微一叹,伸手示意元春在亭中坐下,自己也坐下了。
“我执意去江南,是做两手准备。如果尚医能够听从劝阻,不去江南,那自然最好。如果尚医不听劝阻,执意要去,我也可以与尚医有个照应。免得水澜那小子冒出来,白白恶心人。”他看向元春脸的方向,却只看到了一顶帷帽和帷帽下隐约的一张脸。帷帽的轻纱很薄,他可以看出她没有戴面罩,却看不清她的脸。
“这件事,跟康郡王有什么关系?”元春想印证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
“直郡王一开始挤兑尚医去江南,就是打着让水澜一路‘护送’尚医、患难见真情的主意。”水霄忍不住翘了翘嘴角,“孝恭亲王府算计尚医的婚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如今,尚医已经及笄,素来对水澜不假辞色,却又与我来往密切,他们自然要着急了,就想出了这样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主意。”
元春有些无语。这几年,孝恭亲王府的各种宴会、各种看戏、赏花、游春、作诗活动她参加了无数次,参加得烦不胜烦,基本上每次都会“遇到”水澜或别的什么年轻男子,自然知道孝恭亲王府对于娶她过门的事有多热切。
“殿下这个两手准备是不错,可如今这情形,不依然是水澜要护送我吗?”
“可父皇答应了吗?”
元春心道:还没有!这么说,水霄有把握皇帝不会答应了?这样也好。
“殿下可知此行凶险?”
水霄平静地说:“我自然知道。”
“殿下知道,为何还要冒此风险?若是殿下回不来怎么办?若是殿下回来后,发现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殿下又怎么办?”
水霄看着她头上的帷帽:“尚医能把帷帽摘下来吗?”接下来这番话,他不想对着一顶帷帽说。
元春伸手摘下了帷帽,定定地看着他。
水霄便道:“尚医与我,虽然尚无婚约,但尚医已经亲口向我许婚。在我心里,便已当尚医是我妻室。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许别人这般觊觎冒犯自己的妻室。尚医可明白?”
元春,竟有些无言以对。
“若我回不来……”水霄低低一叹,与元春对视一眼,眸光无比幽深,“我与尚医并无婚约,尚医自可另择良配。而我既然敢去江南,自然会对朝中的势力进行一些安排,或许会略有小损,但不至于伤筋动骨,尚医不必为此忧心。”
元春真的没话说了。
她现在真的难以判断水霄对她是什么感觉了。说他喜欢自己嘛,他又能轻易说出“尚医可另择良配”这样的话。说他不喜欢自己嘛,他似乎又表现出了对自己的独占欲……文化差异太大啊!沟通真的很不容易。
当天晚上,隆正皇帝在皇后宫中召见了元春,摒退左右单独问元春:“若由康郡王护送尚医,尚医觉得如何?”
元春眉毛微动,很高兴皇帝来征求自己的意见。
便道:“臣在孝恭王府见过康郡王爷多次,康郡王爷……似乎略显单薄了些。若由康郡王爷护送臣去江南,臣怕王爷难耐沿途辛苦,耽误行程事小,若有个闪失,臣怕难以向皇上、向孝恭王府交待。因此,臣恳请皇上,就不要让康郡王爷去江南涉险了!”我说得够清楚、够明白了吧?我真的不要那小子“护送”啊!
隆正皇帝默了默,又问:“若由昭王护送尚医呢?”
元春心道:你究竟是在问我想由谁护送?还是在问我想嫁谁啊?
但不管皇帝真正想问的是什么,在此关键时刻,最好都不要含糊其辞:“臣不懂武艺,但单从脉象和体魄来说,昭王殿下的确要比康郡王爷更健壮些。派昭王殿下去江南,的确比派康郡王爷更合适。只是,昭王似乎要巡视江南,督察赈灾和防疫之事,若只作我的护卫未免太屈才了。皇上既已下旨增加了我的护卫,只需请昭王殿下照应臣一二,就已足够了。实在不必委屈堂堂郡王,来做我一个小女子的护卫。”
隆正皇帝要笑不笑地说了句:“朕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康郡王水澜入宫面圣。隆正皇帝命侍卫试探水澜的武艺,结果水澜被打得溃不成军、毫无招架之力。皇帝便让水澜回去了。
随后,隆正皇帝在临敬殿当众下旨:命水霄为钦差,巡视江南,督察赈灾防疫之事。命一品尚医贾瀛洲率太医院及民间征召的一些医士,赴江南主持防疫及救治百姓之事。
旨意已下,元春回府准备。
荣宁二府和各府亲眷已经知道了元春要下江南之事,也知道了皇帝将她的护卫增派到了400人左右,挑选护卫时,还有一个“家中独子不去!无后嗣者不去!”的原则。
就是因为这条原则,在众亲眷看来,元春此时下江南,几与赴死没什么区别了!
贾母和王氏都哭成了泪人儿,贾珠、贾琏和匆匆赶过来给元春送行的王家人、林家人等,也都是一脸凝重,迎春、贾瑛、贾珂等小朋友似懂非懂,看着大人们都是这副样子,一个个也吓得大气不敢出,不明白大姐姐这是要怎么了。
“你非去不可吗?”贾母抹着眼泪说。旨意已下,她再怎么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也不敢置疑皇帝的旨意,只能这么含糊地问一句。
元春叹息一声,拍了拍贾母的肩:“老太太不必担心,我会平安回来的。”又看看眼睛都哭红肿了的王氏,再次叹息一声,“太太也不必担心。”
环视了一圈:“我此去江南,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大家多多保重自己才好。别叫我身在江南,还要忧心家里。”
贾珠咬了咬唇,在代善面前跪下:“求祖父允许孙儿与大妹妹一同去江南吧!”
元春微微一笑:“大哥哥说什么傻话。我有几百护卫随侍,大哥哥去做什么?”
“元丫头说得是,你跟着去裹什么乱?没得反要元丫头来照顾你!”贾代善直接拍死了贾珠的提议,也是一声叹息。又安抚大家:“元丫头吉人自有天相,自会平安归来的。大家不必这副样子,反叫元丫头更增忧心。”
王熙凤眼睛红红地,紧紧抓住了元春的手,带着哭腔说:“元姐姐,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放心吧!”元春握了握她的手,“你若有空,帮我指点一下迎丫头的功课吧!”
王熙凤用力地点头,无比认真地答应了。
对于自己的那些丫头和宫女,元春只打算带徐飞萤和秋凝霜、秦桢。徐飞萤是学医学得最好的一个,可以作自己的帮手。秋凝霜和秦桢是细作出身,在乱局中生存能力更强,也能派上更多用场。
抱琴和燕婉眼泪汪汪地跪在地上也想跟去,元春却道:“你们俩留在家里,替我照顾一下一家大小吧!”
阿悟和阿真早已商量过这件事,对元春说:“姑娘,让我们姐妹也跟你去吧!姑娘放心,我们已写了亲笔信函,传给了家里,说明是我们自愿跟姑娘去江南的。就算我们在江南出了事,那也是我们命数不济,怪不到姑娘头上的。我们原本就是苦命之人,若能随姑娘在江南救些人,积攒一点功德,或许来生不至于如此。”
元春叹息:“那就多谢你们了!”阿悟和阿真都是良民,不是贾家的奴婢。只可惜,自己帮不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