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三国之江山美人最新章节!
韩遂初降,马腾面临着全面收编的劳碌,各种调动频繁,人员变化复杂,使得治安戒备极差。
如此情况下,王旭、周智和向天三人的离开就非常顺利,沿途几乎连哨卡都没遇到,就顺利经过汉阳郡,回到武都。
可没想到的是,在回到楚国境内后,反而走得有些艰难,或许是因为西凉的乱局,这边关卡守备非常严密,盘查繁多,当真是花了好些功夫绕来绕去,用了二十多天才穿过汉中、上庸等地,最终返回襄阳,在原先那隐蔽的草庐住了下来。
此后,王旭便再也很少离开草庐,除了看书、习武,便是研究军政策略,算是多年来,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除此以外,他最多也就偶尔与向天、周智一起去游游山川,散散心。
期间,郭嘉和单怀倒是时常秘密前来探望,但主要目的都是汇报最新情况,说不了多久就匆匆而去。
本来,自九月末回到襄阳,王旭就以为距离楚国的二次北伐已经不需多久。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清苦和寂寞的日子,一过却是整整一年有余!
究其主要原因,却是郭嘉和诸葛亮二人的三次劝阻。
公元206年11月,也就是王旭从西凉返回襄阳的两个多月后,他就有心展开北伐,可在将心意告知郭嘉后不久,郭嘉便带来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可谓倾力死谏。
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言楚国各部军力尚未完全恢复。新兵还需加以操练,战事的准备也不是完全充分,既然已经付出巨大代价,何不再谋取更好的时机,若草率出击,乃是舍本逐末,难以尽全功。
这一次。王旭只考虑了一天,就答应了诸葛亮。也是在这一天,王旭偷偷易容回到襄阳城,在楚王宫外驻足良久,望着那高耸的宫城城墙。默然无语!
他将对家人的所有思念藏在心中,悄然而去……
公元207年3月,又过了五个月后,楚国各部军团分别进行的补充,终于全面结束,假借名目而做的战事筹备也几近完善。
同时,表现在明处的内斗更是越加激烈,可称乱成一团。
朝中有田丰和沮授联合,形成团体。时刻与郭嘉为首的团体争权,徐淑为代表的王权,则是勉强压制他们。
其余刺史、太守、各军团将领也是各自选择支持者。互相争斗。
天下人都认为,自王旭死后,楚国幼主无力,楚国长期的内斗已经象征着日落西山,不再具备侵略性,早晚自取灭亡。
此时的曹操。趁着这等良机,大肆对内改革。全面取缔名义上的天子,从军队到内政,足可谓大刀阔斧。
这也招来了极大阻力,为此殒命的汉室老臣繁多,各地频现叛乱,但对于如今大势已成的曹操来说,都已构不成实质威胁。在其治下,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方式反抗,无不遭到干脆利落的清洗,那些叛乱的地方太守和汉室旧将,极其艰难。
就连跟随曹操多年,执掌整个内政大权的荀彧,也逐渐遭到架空,他一直以为曹操是“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也就是说兴兵平定天下后,最终还是要秉持忠义,让权给帝室的。
这当然与曹操如今的想法大相径庭,可荀彧毕竟是曹操深为器重之人,再加上功劳卓著,名望极高,曹操也只能逐步削弱其权利,孤离他和文武的距离,一则是警告,二则是为彻底决裂后做准备。
一国之地,形势何其复杂,当然不是三五几个月就能轻松完成整顿,可因为失去楚国这个巨大威胁,曹操已经不再过多担心,只管逐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做着,魏国在他的带领下,渐渐走向崭新的强盛之路。
此外,孙坚也开始在内部做出改革,吴国的问题虽然没有魏国多,可劣势在于起步晚,根基弱,多年来被曹操和王旭压得喘不过气,如今吴国正式建立,曹操忙于自身整顿,楚国看上去江河日下,当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发展良机。
因此,在这个时候,吴国仍然是处于快速的内政改革中,虽然日渐强大,却并没有兴兵的准备和意图。
这样的局面也就是王旭想要的,因此与郭嘉密议,决定兴兵北伐。
可没想到,这次却是郭嘉诚恳劝阻,告知楚国虽然已经准备充分,可西凉马家却蠢蠢欲动,集结兵力,意图攻打雍州。
其意思是,先稳一稳,待做好应对西凉的安排,并设法进一步麻痹曹操后,再行北伐之事。
这一次,王旭足足思考了三天,才批准其策略。
同日,他也再度易容潜回楚王宫外,静静徘徊了半天,最终在一声无奈的叹息后,悄然离去……
随后,郭嘉亲自奔赴武都,调集黄忠的西方军团、高顺的玄武军团各一半人马,再加上魏延的整个西方军团,合计十六万精兵,严防以待,并对边关防御进行了重新部署。
紧接着,郭嘉在朝中的权利被架空,徐淑代表的王室和田丰、沮授组成的权利集团,分别瓜分了他的权利。
结果就是郭嘉被剥夺太尉之职,改任西北大都督,总镇边关战事。
这件事传开,果真让曹操、孙坚、马腾都更加掉以轻心,觉得楚国已经自毁长城,距离内部分裂不远。
一时间,各方皆遣能言善辩之人进入楚国,细作活动频繁,意图进一步挑拨和拉拢,加速楚国的分裂。
可惜,他们所有的一切注定是无用功。因为几个所谓权利集团的首脑,根本就是做戏,总是愤怒地表达自己不满。可又始终约束住依靠自己的下属,虽摇摆不定,让人觉得有机可趁,却终究不做实质的分裂或背叛举动。
这几个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哪个不是人精,现在都一心憧憬着大计实现,天下平定。哪里能被那些言语所动?
公元207年5月,马义连续书信十余封。并派遣使者去往陈仓见郭嘉,只求说服其转投西凉。
其言辞之恳切,所说之动人,就连郭嘉在多年后。也忍不住笑着说:若当时的情况属实而非计谋,若非主公还在,当时我恐怕也真的会有些心动!
可事实上的结果却是,在耗费了马义无数的心血后,郭嘉确实回信,还答应了其盛情之邀,表示愿意率领自己掌控的兵士投降,并做了周密安排。
马腾、马义等人大喜过望,觉得以现在的情况。不可能有假,便亲自带兵接应,结果迎来了悲惨一役。
他们前往接应的路上。遭到早已埋伏好的魏延、张任、吴懿等分三路杀出,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紧接着,黄忠、高顺等将亲率精骑,连夜突袭西凉军各营,各部紧密配合,打得西凉军蒙头转向。什么战力都没发挥出来就全线溃退,伤亡惨重。粮草军械更是损失无数。
只是郭嘉因为楚国面临的问题,再加上西凉本身的强大,也不敢深入进军,连克数座重要城池,给西凉军带去巨大损失后,果断退回。西凉经此一败,虽未伤及筋骨,可也大伤元气,收敛起气焰,驻守险要,静待时机。
这戏剧性的一战过后,郭嘉也没忘做些面子功夫,大张旗鼓地指使依附他的那些文臣武将上奏,尽言其功,请奏恢复其太尉之职。
坐镇襄阳的徐淑心知肚明,当然很配合,不但在朝议时当着文武怒摔奏折不说,还以愤恨而无奈的语气宣布恢复其太尉一职,只不过仍以西凉战事不稳为名,令其继续驻守陈仓。
如此一来,郭嘉费尽心机的诈降,也就变成了以功劳逼宫的手段。
这样的争斗,也就这样一直持续地表演着,继续着,迷惑着所有人,没人能够拆穿,因为那些人根本不知道王旭没死!
此后又过了两月,西凉那边再无出兵的举动,似乎是吸取教训,暗中筹备,等着更好的机会。
公元207年8月,王旭经过认真分析,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再度准备展开北伐。
因为郭嘉在西凉,他只能召来诸葛亮商议,这也是自当初召见诸葛亮深谈,并告知全盘计划后,两人的第一次相见。
结果却再一次让王旭失望,诸葛亮似乎早猜到他召见的意图,刚刚见面,没等他开口,就已出声阻止:“主公,越王勾践可忍数载春秋,而终灭吴国,如今虽万事俱备,可此计却还有进一步的余地,恳求主公再忍耐下去,必有所获!”
“等到何时?”
“曹军调动之时!”
“没有缘由,其为何调动?”
“升官!”
随着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自若地说出升官两个字,王旭明白了,也沉默了!
次日,王旭又一次易容潜往楚王宫外,默默地凝视着那熟悉,却又似乎已经显得陌生的宏伟宫殿……
三过家门而不能入,经年累月地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饱受着孤独的煎熬和折磨,王旭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然不仅仅是他,周智和向天两人同样是苦不堪言,周智也有忍不下去,易容回到自己家门外徘徊的时候。
这不是隐居,隐居还可以四处走动,召集好友和周边的乡里乡亲谈天说地,他们根本就是与世隔绝。
三个难兄难弟,是用成功的信念来坚持,甚至到了后来,彼此间都找不到新鲜的话来说,天天沉默着,你望我,我望你!
或许一天不说话没什么,三天不说话也没什么,可人若是长达一两个月都无话可说,那种痛苦是致命的。
到最后,他们三个彼此能听到的最多话语,便是各自的默默念叨,仿似鼓励对方,又仿似在鼓励自己。
这句话很短,短到只有十三个字。
“为了天下!为了并肩奋战的兄弟!”(未完待续)
韩遂初降,马腾面临着全面收编的劳碌,各种调动频繁,人员变化复杂,使得治安戒备极差。
如此情况下,王旭、周智和向天三人的离开就非常顺利,沿途几乎连哨卡都没遇到,就顺利经过汉阳郡,回到武都。
可没想到的是,在回到楚国境内后,反而走得有些艰难,或许是因为西凉的乱局,这边关卡守备非常严密,盘查繁多,当真是花了好些功夫绕来绕去,用了二十多天才穿过汉中、上庸等地,最终返回襄阳,在原先那隐蔽的草庐住了下来。
此后,王旭便再也很少离开草庐,除了看书、习武,便是研究军政策略,算是多年来,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除此以外,他最多也就偶尔与向天、周智一起去游游山川,散散心。
期间,郭嘉和单怀倒是时常秘密前来探望,但主要目的都是汇报最新情况,说不了多久就匆匆而去。
本来,自九月末回到襄阳,王旭就以为距离楚国的二次北伐已经不需多久。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清苦和寂寞的日子,一过却是整整一年有余!
究其主要原因,却是郭嘉和诸葛亮二人的三次劝阻。
公元206年11月,也就是王旭从西凉返回襄阳的两个多月后,他就有心展开北伐,可在将心意告知郭嘉后不久,郭嘉便带来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可谓倾力死谏。
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言楚国各部军力尚未完全恢复。新兵还需加以操练,战事的准备也不是完全充分,既然已经付出巨大代价,何不再谋取更好的时机,若草率出击,乃是舍本逐末,难以尽全功。
这一次。王旭只考虑了一天,就答应了诸葛亮。也是在这一天,王旭偷偷易容回到襄阳城,在楚王宫外驻足良久,望着那高耸的宫城城墙。默然无语!
他将对家人的所有思念藏在心中,悄然而去……
公元207年3月,又过了五个月后,楚国各部军团分别进行的补充,终于全面结束,假借名目而做的战事筹备也几近完善。
同时,表现在明处的内斗更是越加激烈,可称乱成一团。
朝中有田丰和沮授联合,形成团体。时刻与郭嘉为首的团体争权,徐淑为代表的王权,则是勉强压制他们。
其余刺史、太守、各军团将领也是各自选择支持者。互相争斗。
天下人都认为,自王旭死后,楚国幼主无力,楚国长期的内斗已经象征着日落西山,不再具备侵略性,早晚自取灭亡。
此时的曹操。趁着这等良机,大肆对内改革。全面取缔名义上的天子,从军队到内政,足可谓大刀阔斧。
这也招来了极大阻力,为此殒命的汉室老臣繁多,各地频现叛乱,但对于如今大势已成的曹操来说,都已构不成实质威胁。在其治下,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方式反抗,无不遭到干脆利落的清洗,那些叛乱的地方太守和汉室旧将,极其艰难。
就连跟随曹操多年,执掌整个内政大权的荀彧,也逐渐遭到架空,他一直以为曹操是“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也就是说兴兵平定天下后,最终还是要秉持忠义,让权给帝室的。
这当然与曹操如今的想法大相径庭,可荀彧毕竟是曹操深为器重之人,再加上功劳卓著,名望极高,曹操也只能逐步削弱其权利,孤离他和文武的距离,一则是警告,二则是为彻底决裂后做准备。
一国之地,形势何其复杂,当然不是三五几个月就能轻松完成整顿,可因为失去楚国这个巨大威胁,曹操已经不再过多担心,只管逐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做着,魏国在他的带领下,渐渐走向崭新的强盛之路。
此外,孙坚也开始在内部做出改革,吴国的问题虽然没有魏国多,可劣势在于起步晚,根基弱,多年来被曹操和王旭压得喘不过气,如今吴国正式建立,曹操忙于自身整顿,楚国看上去江河日下,当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发展良机。
因此,在这个时候,吴国仍然是处于快速的内政改革中,虽然日渐强大,却并没有兴兵的准备和意图。
这样的局面也就是王旭想要的,因此与郭嘉密议,决定兴兵北伐。
可没想到,这次却是郭嘉诚恳劝阻,告知楚国虽然已经准备充分,可西凉马家却蠢蠢欲动,集结兵力,意图攻打雍州。
其意思是,先稳一稳,待做好应对西凉的安排,并设法进一步麻痹曹操后,再行北伐之事。
这一次,王旭足足思考了三天,才批准其策略。
同日,他也再度易容潜回楚王宫外,静静徘徊了半天,最终在一声无奈的叹息后,悄然离去……
随后,郭嘉亲自奔赴武都,调集黄忠的西方军团、高顺的玄武军团各一半人马,再加上魏延的整个西方军团,合计十六万精兵,严防以待,并对边关防御进行了重新部署。
紧接着,郭嘉在朝中的权利被架空,徐淑代表的王室和田丰、沮授组成的权利集团,分别瓜分了他的权利。
结果就是郭嘉被剥夺太尉之职,改任西北大都督,总镇边关战事。
这件事传开,果真让曹操、孙坚、马腾都更加掉以轻心,觉得楚国已经自毁长城,距离内部分裂不远。
一时间,各方皆遣能言善辩之人进入楚国,细作活动频繁,意图进一步挑拨和拉拢,加速楚国的分裂。
可惜,他们所有的一切注定是无用功。因为几个所谓权利集团的首脑,根本就是做戏,总是愤怒地表达自己不满。可又始终约束住依靠自己的下属,虽摇摆不定,让人觉得有机可趁,却终究不做实质的分裂或背叛举动。
这几个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哪个不是人精,现在都一心憧憬着大计实现,天下平定。哪里能被那些言语所动?
公元207年5月,马义连续书信十余封。并派遣使者去往陈仓见郭嘉,只求说服其转投西凉。
其言辞之恳切,所说之动人,就连郭嘉在多年后。也忍不住笑着说:若当时的情况属实而非计谋,若非主公还在,当时我恐怕也真的会有些心动!
可事实上的结果却是,在耗费了马义无数的心血后,郭嘉确实回信,还答应了其盛情之邀,表示愿意率领自己掌控的兵士投降,并做了周密安排。
马腾、马义等人大喜过望,觉得以现在的情况。不可能有假,便亲自带兵接应,结果迎来了悲惨一役。
他们前往接应的路上。遭到早已埋伏好的魏延、张任、吴懿等分三路杀出,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紧接着,黄忠、高顺等将亲率精骑,连夜突袭西凉军各营,各部紧密配合,打得西凉军蒙头转向。什么战力都没发挥出来就全线溃退,伤亡惨重。粮草军械更是损失无数。
只是郭嘉因为楚国面临的问题,再加上西凉本身的强大,也不敢深入进军,连克数座重要城池,给西凉军带去巨大损失后,果断退回。西凉经此一败,虽未伤及筋骨,可也大伤元气,收敛起气焰,驻守险要,静待时机。
这戏剧性的一战过后,郭嘉也没忘做些面子功夫,大张旗鼓地指使依附他的那些文臣武将上奏,尽言其功,请奏恢复其太尉之职。
坐镇襄阳的徐淑心知肚明,当然很配合,不但在朝议时当着文武怒摔奏折不说,还以愤恨而无奈的语气宣布恢复其太尉一职,只不过仍以西凉战事不稳为名,令其继续驻守陈仓。
如此一来,郭嘉费尽心机的诈降,也就变成了以功劳逼宫的手段。
这样的争斗,也就这样一直持续地表演着,继续着,迷惑着所有人,没人能够拆穿,因为那些人根本不知道王旭没死!
此后又过了两月,西凉那边再无出兵的举动,似乎是吸取教训,暗中筹备,等着更好的机会。
公元207年8月,王旭经过认真分析,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再度准备展开北伐。
因为郭嘉在西凉,他只能召来诸葛亮商议,这也是自当初召见诸葛亮深谈,并告知全盘计划后,两人的第一次相见。
结果却再一次让王旭失望,诸葛亮似乎早猜到他召见的意图,刚刚见面,没等他开口,就已出声阻止:“主公,越王勾践可忍数载春秋,而终灭吴国,如今虽万事俱备,可此计却还有进一步的余地,恳求主公再忍耐下去,必有所获!”
“等到何时?”
“曹军调动之时!”
“没有缘由,其为何调动?”
“升官!”
随着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自若地说出升官两个字,王旭明白了,也沉默了!
次日,王旭又一次易容潜往楚王宫外,默默地凝视着那熟悉,却又似乎已经显得陌生的宏伟宫殿……
三过家门而不能入,经年累月地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饱受着孤独的煎熬和折磨,王旭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然不仅仅是他,周智和向天两人同样是苦不堪言,周智也有忍不下去,易容回到自己家门外徘徊的时候。
这不是隐居,隐居还可以四处走动,召集好友和周边的乡里乡亲谈天说地,他们根本就是与世隔绝。
三个难兄难弟,是用成功的信念来坚持,甚至到了后来,彼此间都找不到新鲜的话来说,天天沉默着,你望我,我望你!
或许一天不说话没什么,三天不说话也没什么,可人若是长达一两个月都无话可说,那种痛苦是致命的。
到最后,他们三个彼此能听到的最多话语,便是各自的默默念叨,仿似鼓励对方,又仿似在鼓励自己。
这句话很短,短到只有十三个字。
“为了天下!为了并肩奋战的兄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