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西夏瓷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都市藏真最新章节!
“说的也是,看看外面的瓷器,他们连普通的瓷碗也抢,就不要说这么漂亮的马首浮雕了。”韩孔雀道。
“西夏的瓷器还真是不错。”刚才金妖也参与了所有瓷器的发掘,所以他也看到了一些西夏瓷器的精美。
韩孔雀道:“西夏瓷器生产是在中原北方诸窑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出些精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所生产的瓷器,毕竟与中原瓷器有所区别。”
这个时候黄山已经拿出工具,开始小心翼翼的破除外围的金刚墙,金刚墙不要看是泥土铸成的,但十分结实,如果不用暴力破解,还是不容易挖开的。
所以韩孔雀也做好了准备,这里既然发现了那么精美的马首浮雕,韩孔雀干脆把刚才找到的瓷器,全都拿出来整理了一下。
这一整理不要紧,韩孔雀发现,在这座内城之中发现的瓷器,居然都是西夏瓷器。
西夏瓷器跟中原瓷器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西夏瓷器当中的常见瓷器,局部造型和装饰处理与中原不同,另一方面不少瓷器表现出浓厚的民族属性。
查看这些带着明显西夏风的瓷器,韩孔雀就好像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他们的发展,崛起,直到灭亡。
可以说,蒙@古人抢劫来的这些瓷器,就代表了西夏民族整个的历史进程,里面有各种瓷碗、瓷瓶,也有瓷砖、壁画,上面有西夏的历史,有西夏的文字,而又西夏的风俗。
发现了这么多西夏瓷器,让韩孔雀对这座内城又有了兴趣,刚才他们走马观花,只是清理了看得见的东西,一些隐藏在建筑之中的文物,韩孔雀并没有动,因为需要暴力破解。
韩孔雀不想破坏这座地下城市,所以就没有太过贪婪的索取,但是现在发现了那么多西夏瓷器,韩孔雀又有了其他心思。
所以在黄山他们去对付金刚墙的时候,韩孔雀再次进了周围的建筑,这座内城就是按照城市的格局来建造的,所以这里什么设施都有,比如在韩孔雀发现的那群博尔赤,也就是那群做厨子的金帐怯薛跟前,就发现了一座瓷窑。
当然,其他地方也有发现,比如掌管马车的那群金帐怯薛旁边就有一座木器厂和马棚,掌酒器的那边,发现了大量酒器,当然那里也有制作酒器的手工作坊和窑口。
韩孔雀小心的拆除了几座建筑,立即发现了大量瓷器和金银器,瓷器大多数是锅碗瓢盆,金银器大多数是酒器,当然,酒器之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瓷器。
看着这些代表西夏文明的文物,韩孔雀感觉西夏人十分有意思,西夏人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因为在甘@肃这一片,靠西边,所以叫西夏,它自己称大夏王国。
西夏很有意思,它先后和辽、金对峙,后来被元朝所灭。
西夏的政策也很有意思,不强烈,不攻也不守,就把着自己这块地。
它享国时间也还算长,189年,一个朝代能扛住189年,也算不容易。
西夏没有修史,几近湮灭,很多中国人过去也不知道,甚至很多字典后面排的历史年表里都不排西夏。
西夏有自己的文字,据说全国能认识西夏文字的不超过十个人,所以西夏文被称为绝学。
西夏和其他政权冲突不激烈,西夏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且这个生存的时间并不短。
西夏跟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他们对抗中原,但又十分羡慕中原文化,所以就表现出来了追求汉文化这一特性上来。
体现在瓷器上,即它的瓷器跟磁@州窑非常接近,只是显得粗糙一些。
西夏瓷器的主要特征就是粗枝大叶,当然,今天从另一种审美角度来看,这种粗枝大叶的感觉可能是另一种味道。
过去看多了磁@州窑的很细致的优良品种,这个稍微有点粗糙的反而更有一种韵味。
历史上记载西夏烧过陶瓷制的瓷帐钩,但没有看到过实物,但是今天在这里,在这座掩埋在地下的陵墓之中,韩孔雀发掘出来了各种生活用品,这里面就有瓷帐钩。
当然,除了这些特殊之处外,西夏总体上没什么太新鲜的瓷器出现。
只是一会儿,韩孔雀就清理出来了112件西夏瓷,这些器物多为白釉瓷,有白瓷碗、白瓷盘和白瓷碟等,内壁光滑,外壁较粗糙,胎细壁薄,很有代表性。
剔刻花瓷的剔刻花纹一般采用开光构图,巧妙地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主题纹饰和地纹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
西夏瓷器中的碗、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俗称“挖足过肩”),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底则更薄,这是因为碗、盘等主要用顶碗覆烧法烧制而造成的。
顶碗覆烧法支撑点在圈足部,为了能撑住整个坯体,不至于坯体变形,所以近底处的器壁是最厚的地方。
同时,为了减轻坯体的压力,近口处器壁略薄,器底最薄。
器物外壁多挂半釉,施釉较薄。白釉碗、盘内底有沙圈,其他釉色则为涩圈。
白釉瓷和剔刻花瓷在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西夏瓷胎色多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故白釉瓷均施化妆土,盖住胎色,然后挂釉。
既然有瓷器,那么肯定就有陶器,先前韩孔雀就发现了大批的陶制建筑构件,而现在在瓷窑之中,韩孔雀又有新发现。
成吉思汗陵墓真可谓是一座宝库,在那座瓷窑当中,韩孔雀还捡到了不少宋、西夏的陶瓷标本,包括一批难得的刻花、剔花、划花、印花标本以及窑具,而更为难得的是一批大型陶瓷建筑构件。
这批陶瓷构件十分罕见,其中孔雀蓝釉和素三彩构件尤为珍贵,它们应是西夏晚期的宫廷大型建筑使用的陶瓷构件的残件。
同时,韩孔雀还发现了一枚黄色琉璃瓦当,据此,韩孔雀推测,这个瓷窑应是当年西夏国宫廷用瓷,和宫廷建筑用瓷构件的烧造窑口,而蒙@古人是把人家的宫廷御用窑口整体搬迁进了这里。
这个发现可把韩孔雀高兴坏了,要知道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的繁荣时期,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争奇斗妍,八大窑系遍布全国,后人对宋瓷的研究硕果累累。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地处祖国西北的磁@窑堡,西夏古瓷窑址和西夏制瓷工艺知之甚少,以至于1980年前后编写大型巨著《中国陶瓷史》时,苦于没有可靠资料,未能将西夏瓷写入其中,留下一个莫大的遗憾。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西夏陵区进行发掘;八十年代,又对灵武磁窑堡进行了发掘,两次发掘才出土了大量西夏瓷器。
西夏陶瓷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先前没有多少西夏瓷器供人研究,所以进展缓慢。
不过,所有考古学家都认为,如果要想有所发现,肯定要在蒙@古人占据的地方寻找,因为最后西夏就是被蒙古人灭绝的,他们最后的财富,全都落入了蒙@古人的手中。
这一观点在五十年代被证实,1956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敏盖乡,发现两件黑釉剔刻花瓶,最初被定为元代,后又归入宋代。
这两件经瓶为非发掘品,没有地层关系和可靠年代的实物佐证,但最后认为“可能与西夏有关”。
如果这个是可能的话,那么在1982、1986年,内蒙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发现多处窖藏,再次出土一批西夏瓷,这次就比较肯定了。
所以,当时就有人猜测,当年蒙古人从西夏掠夺的文物,不止是这么一点,应该还有更多的文物被藏了起来,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历代蒙古帝王的陵墓,其中成吉思汗陵又是最有可能出现西夏文物的地方。
现在这一观点算是被韩孔雀证实了,但是他却不能广而告之。
发现宝贝,研究宝贝,是韩孔雀的爱好,现在没事,韩孔雀也不介意多研究一下这次宝贝。
玉壶春瓶、碗、罐、人头像,一件件的过手,这些瓷器,只有上面带有铭文的,韩孔雀才会仔细研究,如果没有什么特点,韩孔雀就立即收起来。
也许这批瓷器是出自西夏王宫,所以带有铭文的还有不少,比如一件黑釉小口瓶,本来韩孔雀没有重视,但是拿在手里,韩孔雀就摸到了上面的铭文,仔细查看,韩孔雀发现这件小口瓶的腹部刻有西夏文。
就连这么一件小型瓷器上面,都有着西夏文,那么其他瓷器,韩孔雀就不得不更加重视了,所以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少带有铭文的瓷器。
韩孔雀发现,瓶子、罐子和小碗上面,往往都有西夏文。
有了这个发现,韩孔雀再次清理了一边他发现的小碗,果然,这里面还真有不少带有铭文。
韩孔雀还真没有想到,西夏人居然有在小碗、小口瓶上面刻录铭文的习惯,要不是无意之中在那件小口瓶上发现了铭文,韩孔雀还真会错过不少带有铭文的小碗。(未完待续。)
“说的也是,看看外面的瓷器,他们连普通的瓷碗也抢,就不要说这么漂亮的马首浮雕了。”韩孔雀道。
“西夏的瓷器还真是不错。”刚才金妖也参与了所有瓷器的发掘,所以他也看到了一些西夏瓷器的精美。
韩孔雀道:“西夏瓷器生产是在中原北方诸窑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出些精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所生产的瓷器,毕竟与中原瓷器有所区别。”
这个时候黄山已经拿出工具,开始小心翼翼的破除外围的金刚墙,金刚墙不要看是泥土铸成的,但十分结实,如果不用暴力破解,还是不容易挖开的。
所以韩孔雀也做好了准备,这里既然发现了那么精美的马首浮雕,韩孔雀干脆把刚才找到的瓷器,全都拿出来整理了一下。
这一整理不要紧,韩孔雀发现,在这座内城之中发现的瓷器,居然都是西夏瓷器。
西夏瓷器跟中原瓷器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西夏瓷器当中的常见瓷器,局部造型和装饰处理与中原不同,另一方面不少瓷器表现出浓厚的民族属性。
查看这些带着明显西夏风的瓷器,韩孔雀就好像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他们的发展,崛起,直到灭亡。
可以说,蒙@古人抢劫来的这些瓷器,就代表了西夏民族整个的历史进程,里面有各种瓷碗、瓷瓶,也有瓷砖、壁画,上面有西夏的历史,有西夏的文字,而又西夏的风俗。
发现了这么多西夏瓷器,让韩孔雀对这座内城又有了兴趣,刚才他们走马观花,只是清理了看得见的东西,一些隐藏在建筑之中的文物,韩孔雀并没有动,因为需要暴力破解。
韩孔雀不想破坏这座地下城市,所以就没有太过贪婪的索取,但是现在发现了那么多西夏瓷器,韩孔雀又有了其他心思。
所以在黄山他们去对付金刚墙的时候,韩孔雀再次进了周围的建筑,这座内城就是按照城市的格局来建造的,所以这里什么设施都有,比如在韩孔雀发现的那群博尔赤,也就是那群做厨子的金帐怯薛跟前,就发现了一座瓷窑。
当然,其他地方也有发现,比如掌管马车的那群金帐怯薛旁边就有一座木器厂和马棚,掌酒器的那边,发现了大量酒器,当然那里也有制作酒器的手工作坊和窑口。
韩孔雀小心的拆除了几座建筑,立即发现了大量瓷器和金银器,瓷器大多数是锅碗瓢盆,金银器大多数是酒器,当然,酒器之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瓷器。
看着这些代表西夏文明的文物,韩孔雀感觉西夏人十分有意思,西夏人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因为在甘@肃这一片,靠西边,所以叫西夏,它自己称大夏王国。
西夏很有意思,它先后和辽、金对峙,后来被元朝所灭。
西夏的政策也很有意思,不强烈,不攻也不守,就把着自己这块地。
它享国时间也还算长,189年,一个朝代能扛住189年,也算不容易。
西夏没有修史,几近湮灭,很多中国人过去也不知道,甚至很多字典后面排的历史年表里都不排西夏。
西夏有自己的文字,据说全国能认识西夏文字的不超过十个人,所以西夏文被称为绝学。
西夏和其他政权冲突不激烈,西夏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且这个生存的时间并不短。
西夏跟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他们对抗中原,但又十分羡慕中原文化,所以就表现出来了追求汉文化这一特性上来。
体现在瓷器上,即它的瓷器跟磁@州窑非常接近,只是显得粗糙一些。
西夏瓷器的主要特征就是粗枝大叶,当然,今天从另一种审美角度来看,这种粗枝大叶的感觉可能是另一种味道。
过去看多了磁@州窑的很细致的优良品种,这个稍微有点粗糙的反而更有一种韵味。
历史上记载西夏烧过陶瓷制的瓷帐钩,但没有看到过实物,但是今天在这里,在这座掩埋在地下的陵墓之中,韩孔雀发掘出来了各种生活用品,这里面就有瓷帐钩。
当然,除了这些特殊之处外,西夏总体上没什么太新鲜的瓷器出现。
只是一会儿,韩孔雀就清理出来了112件西夏瓷,这些器物多为白釉瓷,有白瓷碗、白瓷盘和白瓷碟等,内壁光滑,外壁较粗糙,胎细壁薄,很有代表性。
剔刻花瓷的剔刻花纹一般采用开光构图,巧妙地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主题纹饰和地纹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
西夏瓷器中的碗、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俗称“挖足过肩”),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底则更薄,这是因为碗、盘等主要用顶碗覆烧法烧制而造成的。
顶碗覆烧法支撑点在圈足部,为了能撑住整个坯体,不至于坯体变形,所以近底处的器壁是最厚的地方。
同时,为了减轻坯体的压力,近口处器壁略薄,器底最薄。
器物外壁多挂半釉,施釉较薄。白釉碗、盘内底有沙圈,其他釉色则为涩圈。
白釉瓷和剔刻花瓷在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西夏瓷胎色多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故白釉瓷均施化妆土,盖住胎色,然后挂釉。
既然有瓷器,那么肯定就有陶器,先前韩孔雀就发现了大批的陶制建筑构件,而现在在瓷窑之中,韩孔雀又有新发现。
成吉思汗陵墓真可谓是一座宝库,在那座瓷窑当中,韩孔雀还捡到了不少宋、西夏的陶瓷标本,包括一批难得的刻花、剔花、划花、印花标本以及窑具,而更为难得的是一批大型陶瓷建筑构件。
这批陶瓷构件十分罕见,其中孔雀蓝釉和素三彩构件尤为珍贵,它们应是西夏晚期的宫廷大型建筑使用的陶瓷构件的残件。
同时,韩孔雀还发现了一枚黄色琉璃瓦当,据此,韩孔雀推测,这个瓷窑应是当年西夏国宫廷用瓷,和宫廷建筑用瓷构件的烧造窑口,而蒙@古人是把人家的宫廷御用窑口整体搬迁进了这里。
这个发现可把韩孔雀高兴坏了,要知道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的繁荣时期,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争奇斗妍,八大窑系遍布全国,后人对宋瓷的研究硕果累累。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地处祖国西北的磁@窑堡,西夏古瓷窑址和西夏制瓷工艺知之甚少,以至于1980年前后编写大型巨著《中国陶瓷史》时,苦于没有可靠资料,未能将西夏瓷写入其中,留下一个莫大的遗憾。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西夏陵区进行发掘;八十年代,又对灵武磁窑堡进行了发掘,两次发掘才出土了大量西夏瓷器。
西夏陶瓷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先前没有多少西夏瓷器供人研究,所以进展缓慢。
不过,所有考古学家都认为,如果要想有所发现,肯定要在蒙@古人占据的地方寻找,因为最后西夏就是被蒙古人灭绝的,他们最后的财富,全都落入了蒙@古人的手中。
这一观点在五十年代被证实,1956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敏盖乡,发现两件黑釉剔刻花瓶,最初被定为元代,后又归入宋代。
这两件经瓶为非发掘品,没有地层关系和可靠年代的实物佐证,但最后认为“可能与西夏有关”。
如果这个是可能的话,那么在1982、1986年,内蒙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发现多处窖藏,再次出土一批西夏瓷,这次就比较肯定了。
所以,当时就有人猜测,当年蒙古人从西夏掠夺的文物,不止是这么一点,应该还有更多的文物被藏了起来,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历代蒙古帝王的陵墓,其中成吉思汗陵又是最有可能出现西夏文物的地方。
现在这一观点算是被韩孔雀证实了,但是他却不能广而告之。
发现宝贝,研究宝贝,是韩孔雀的爱好,现在没事,韩孔雀也不介意多研究一下这次宝贝。
玉壶春瓶、碗、罐、人头像,一件件的过手,这些瓷器,只有上面带有铭文的,韩孔雀才会仔细研究,如果没有什么特点,韩孔雀就立即收起来。
也许这批瓷器是出自西夏王宫,所以带有铭文的还有不少,比如一件黑釉小口瓶,本来韩孔雀没有重视,但是拿在手里,韩孔雀就摸到了上面的铭文,仔细查看,韩孔雀发现这件小口瓶的腹部刻有西夏文。
就连这么一件小型瓷器上面,都有着西夏文,那么其他瓷器,韩孔雀就不得不更加重视了,所以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少带有铭文的瓷器。
韩孔雀发现,瓶子、罐子和小碗上面,往往都有西夏文。
有了这个发现,韩孔雀再次清理了一边他发现的小碗,果然,这里面还真有不少带有铭文。
韩孔雀还真没有想到,西夏人居然有在小碗、小口瓶上面刻录铭文的习惯,要不是无意之中在那件小口瓶上发现了铭文,韩孔雀还真会错过不少带有铭文的小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