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八面对敌(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铁血帝国最新章节!
当南太平洋的第一缕晨光透入闪雷号舰桥时,马莱塔岛的绿色轮廓依然处于袁锋手中高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内。
眼中布满血丝的袁锋接过首席参谋贺予廷递过的馒头夹咸菜,啃了两口又放了下来,脑海中还满是昨夜交织如网的弹痕与光柱。
经过已经不重要了,昨夜的战斗犹如一场稀里糊涂的噩梦,先是炮击部队旗舰闪雷号右舷发生爆炸,导致第一轮机舱进水,一具螺旋桨停转。
厄运接踵而来:日军的榛名号舰艏被炸坏;榛名号之后的奉华号触礁进水;闪雷号之前的礼华号被己方炮弹击中起火······
混乱之中,袁锋一边下令各舰一起转向正东,加速朝外海退避,一边下令打开探照灯,朝海面上任何可疑的踪影开火——短短五分钟内至少将四艘鱼雷艇或小型驱逐舰炸开了花。
然而这并未能避免闪雷号舰尾发生的第二次爆炸,这次致命的爆炸,不但导致剩下三具螺旋桨中的两具失去作用,两面主舵更是一并卡死,庞大的舰体眼看就要在海面上划起了圈圈,幸好备用操舵系统得以成功启动,有限度地恢复了左舵面的操控,这才勉强控制住航向。
经此大劫,闪雷号只能以6节即每小时6海里的龟速蹒跚行进,袁锋只得下令全队取西北航向,沿所罗门群岛以东近海退向拉包尔,同时致电公里(约合92海里)外的主力部队代理指挥官山屋他人中将,命他率队南下,尽快与自己的炮击部队汇合。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小时,袁锋这支伤痕累累的小舰队,正背朝马莱塔岛,向着西北方的圣伊莎贝尔岛谨慎前行,渐渐明亮起来的北方海天线上,主力部队的舰影已经清晰可见。
袁锋与贺予廷不约而同地舒了口气没等袁锋开口下令,值班的通讯参谋风急火紧地闯进了舰桥。
“司令官,第一潜艇警戒线上的鲨二十四号来电:今晨五时三十分,在马莱塔岛东南六十海里外发现敌航母机动部队航母两艘、巡洋舰六艘,航向西北,航速二十二节。”
贺予廷接过电报扫了一眼,迅速拾起海图桌上的工具测量起来。
“离我们还有一百八十海里,不过以当前的速度差,敌机动部队完全可能在中午之前,把我们纳入舰载机打击范围。”
袁锋咬咬牙拄刀不动:“你有什么主意?”
“首先,我们不能放弃闪雷号。”
贺予廷显然是在试探。
袁锋侧脸瞪了他一眼:“废话。”
贺予廷低了低头,立即收回了最坏的打算。
“其次,我们距离拉包尔基地还有五百四十海里的航程,以我们当前的编队速度,至少要航行四天三夜,在此期间,我们只能被动应付敌机动部队可能的追击并且很有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然后呢?”袁锋的脸色既疲惫又沮丧,他知道,这趟活他搞砸了但他并不认为这全是自己的责任。
贺予廷仲手点了点海图:“减少损失的惟一出路,就是尽可能在昼间向我军设在所罗门群岛的航空基地靠拢,寻求岸基航空兵的保护
“你的意思,是穿过马莱塔岛与圣伊莎贝尔岛之间的海峡,进入槽海,向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航空基地靠近?”袁锋还算清醒——所谓槽海,乃是夹在所罗门群岛两条岛链之间的狭长海域,因形似马槽而得名。
贺予廷的手指在海图上划过一条直线:“正是,我们现在跟蒙达基地的直线距离是一百五十海里,超出了我军战斗机的正常作战半径如果我们现在就朝蒙达基地转进,中午之前至少能把这个距离拉近三十海里,足以让蒙达基地的战斗机中队以定时轮替方式,为我们提供不间断的护航。”
“就这么办。”
袁锋倒也干脆。
没等贺予廷草拟好命令,电讯室又传来了第二潜艇警戒线上鲨-15号的报告:五时四十五分,在马莱塔岛东南一百一十海里外发现敌主力部队,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七艘,航向西北偏北,航速十四节。
一刻钟后,鲨-5号的报告又更正为:“战列舰九艘、航母一艘、巡洋舰十艘,航向西北,航速十六节。”
“我草,大本营的情报害死人啊,不是说敌军主力还在澳洲海岸吗?坑死老子了……”
袁锋一边在心中问候大本营那帮坑爹参谋的女性家属,一边亲自在海图上测量起来。
稍顷,袁锋转向贺予廷,面色阴沉。
“看来我们真的无路可走了——第一,向拉包尔的张司令长官发电,请求派出战区全部可用的飞机,进驻新乔治亚岛及布干维尔岛各基地,全程保护我部退避拉包尔。第二,向支援部队的松村中将下令,命他率全部可用兵力向布干维尔岛以南海域集结,随时准备接应我部。第三,命令游击部队的全部可用潜艇向马莱塔岛及瓜岛以北集结,全力截击敌追击部队……”
烈日当空,马莱塔岛东岸近海,英美澳洲联合舰队第5特混舰队代旗舰——美军大型改装航母“巴拿马”号。
代理特混舰队司令官约瑟夫v马逊-里夫斯上校,遥望着南太平洋的澄净海天,陷入了不容打扰的沉思。
作为美军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木星”号的舰长,当年的里夫斯少校幸运地在珍珠港大空袭中保住了自己的军舰与绝大部分舰员,随后被派往英国学习考察。
孟加拉湾海战中,里夫斯作为美军观察员,在英军航空母舰部队旗舰光辉号上,亲眼目睹了又一场“不见面的海战”——不过这一次他就没那么幸运了,光辉号最终战沉,他不得不跳海逃生,还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损失了两根脚趾头。
回到美国后,里夫斯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海军航空兵战术研究室主任·全权负责海军航空战术的研究、吸纳、整理与培训,在他就任的短短四个月时间内,研究室就为美国海军制订了一套全新的海军航空兵作战与训练大纲,为这个爆发式发展的新兵种奠定了基础。
1916年1月·刚刚越级提拔为上校的里夫斯,接受了令他激动不已的新任命:美国海军第一艘全通甲板航空母舰“珍珠港”号的首任舰长。
虽然事先已经了解到,这不过是一艘由两万吨级大西洋邮轮应急改装而来的‘准舰队航母,,但当里夫斯第一次登上珍珠港号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巨大的落差:与专门建造的英国或中国舰队航母相比,这个“巨大的临时工棚”粗糙而丑陋,“随处可见暴露在外的支架与横梁”·24节的最大航速甚至不足以逃脱旧式防护巡洋舰的追杀,33架的载机量更是少得可怜——几乎无法组织起一支像样的舰载攻击力量。
意识到差距的里夫斯只能拼命强化训练,同时积极为母舰与舰载机中队制订标准的作业流程,在他“木星”号的老部下——原第1水上飞机中队中队长托尔斯少校——满怀激情的协助下,珍珠港号很快成为了海军舰载航空部队的实验室与练兵场。
然而,世事多变,三个月后,里夫斯又受命指挥脚下这条个头更大、航速稍快一些的“巴拿马”号·搭载托尔斯少校的第1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东海岸远涉一万多海里,来到这罕为人知的南太平洋·“向东亚军国主义集团索还珍珠港的血债”。
经过一个月前那场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海战(即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洗礼,巴拿马号及其第1舰载航空联队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了里夫斯的预期,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由这次海战的经验,加上对孟加拉湾海战中舰载航空兵作战的研究,里夫斯意识到,航空母舰之间“不见面海战”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攻击波次的规模,而攻击波次的规模,又与航空母舰的最大载机数量密切相关。
作为美国海军在建的第一批正规舰队航空母舰的母型,英国皇家海军现役的舰队航母首先是以在北大西洋作战为前提而设计的·为抵御北大西洋尤其是北海的恶劣海况,采用了封闭式机库与较低的干舷,而后者又限制了机库的高度,以至不得不因此而取消了存放备用飞机拆解部件的备用机仓库。
即便如此,凭借双层机库的设计,标准排水量两万吨的光辉级航空母舰仍可搭载72架舰载机·其中包括36架双座鱼雷攻击机——几个月来,第5特混舰队中一直起着支柱作用的荣耀号正属于此级。
里夫斯知道,要让缺乏经验的美国工程师,短时间内从头设计一级更适合太平洋作战的航母,绝非易事。
他想要突破的,乃是英国航母的标准作业流程。
通常情况下,英军航母的大部分舰载机,都被视若珍宝地储放在飞行甲板下方的两层机库中,只在飞行甲板上系留少数几架值班战斗机或侦察巡逻机。
空出来的大部分飞行甲板,被用来确保在空中执行任务的舰载机在返回航母时能够“以最大的安全冗余”降落,而着降成功的舰载机也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穿透飞行甲板与下方两层机库甲板的飞机升降机,被送回指定的机库。
当指挥官下令出动攻击波次的时候,飞机升降机才会从机库中一架架地提升出攻击所需的全部飞机,由地勤人员在飞行甲板上按战斗机在前、鱼雷机在后的次序排列完毕。
由于所有舰载机在进入战场后,都会根据可能执行的任务在机库中加满燃油并挂装好鱼雷和炸弹,因此排列完毕的机群通常无须在甲板上进行整备,便可根据相应的信号指示依次起飞。
以起飞一个由12架战斗机与18架鱼雷机组成的攻击波次为例,从提升第一架飞机到最后一架飞机离开飞行甲板,随着海况、天候、飞机保养程度、人员训练水平的各不相同,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不等。
里夫斯能够理解英国人的做法:在北大西洋犹如家常便饭的狂风巨浪中,暴露在飞行甲板上的木质结构飞机很容易受损,甚至有可能被直接掀入海中,在这种情况下,留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当然是越少越好。
然而·在南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虽然威力巨大的台风在特定季节时有出现,但更多时间里,海面风平浪静、潮湿闷热·即使下起暴雨,随之而来的风浪也远不能与北大西洋相提并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平时就把大部分飞机摆在飞行甲板上呢?
正当里夫斯苦于无暇尝试的时候,机会很快就来了:在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战中,临时承担飞机运输任务的“珍珠港”号改装航母与其姊妹舰“马尼拉号”先后战沉,两舰配备的第2和第飞载机联队成了无巢之鸟,留在维拉港无所事事·而巴拿马号的第1舰载机联队却在海战中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舰载机。
为了补充巴拿马号的损失,里夫斯申请将第2和第飞载机联队所属的各中队,临时划归巴拿马号的第1舰载机联队指挥,这样一来,托尔斯少校手中可用的飞机就远远超出了巴拿马号的额定载机量。
美国海军对航母额定载机量的概念设置,完全参照英国皇家海军,指的的是设计时规定的,机库内可容纳的最大飞机数。
由于邮轮船体的限·加上改造工期的紧迫,标准排水量达两万七千吨的巴拿马号只设置了单层简易机库,可搭载两个中队共24架战斗机·两个中队共18架鱼雷机,外加3架拆解存放的备用机(战斗机2鱼雷机1),合计。
标准排水量一万八千吨的珍珠港号,同样设置了单层简易机库,但由于船体较小,机库也随之缩水,其标准的舰载机联队比巴拿马号少了一个鱼雷机中队,而且没有备用机,因此总载机数只有33架。
第1舰载机联队在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战中损失了20架飞机·包括备用机在内还剩25架,并入第2和第飞载机联队后,总机数竟达到91架!
有了足够的飞机,里夫斯便开始着手实施他的计划:彻底打破原来的航母作业流程,不再将绝大部分飞机随时收容在机库内,而是把尽可能多的飞机折叠机翼后摆放在飞行甲板上·实在摆不下的才留在机库中,同时还应在机库中保留足够的飞机腾挪转移空间。
当需要起飞少数侦察机、反潜巡逻机以及对空值班战斗机的时候,摆放在飞行甲板上的待命机群就要尽可能向舰尾腾挪,以空出甲板前部一小段区间作为起飞跑道。
当上述飞机需要着降时,再将待命机群向舰艏转移,以空出甲板后部一段区间作为降落跑道。
为了防止着降失败的飞机撞上前方挤成一团的机群而酿成重大事故,在降落区间尽头要拉起一到两道阻拦网,未能勾住甲板拦阻索的飞机将会一头扎入网中——虽然这很有可能会导致机头发动机部分甚至是整个机体的损坏,不过,损坏一架飞机,总比一下子撞坏好几架飞机,或是引发一场席卷全舰的大火,要合算得多。
在实施以上措施后,里夫斯往他的巴拿马号上足足塞进了3个战斗机中队和3个鱼雷机中队,共计63架舰载机,其中至少42架飞机作为待命机,随时摆放在飞行甲板上。
为了给多出来的21架飞机储存足够的备用零件,里夫斯还取消了巴拿马号原先配备的3架拆解状态备用机,将备用机库改为备件仓库。
飞机增加了,但航空汽油库和弹药库却没办法临时扩大,里夫斯的解决办法是冒险在士兵住舱中储放成百上千个1加仑容量的手提汽油罐,并减少高射炮的备弹,以便将部分高炮弹药库改为航空弹药库。
当里夫斯上校从富有经验的维特森少将手中接过第5特混舰队的指挥权,随即率队出航时,舰队的航母舰载机总数由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战时的117架,增加到了当前的135架——单座战斗机72架、双座鱼雷机63架
从拂晓到此时——当地时间上午11时,舰队已经派出了两批各9架鱼雷机,前往搜索昨天午夜炮击了马莱塔岛登陆场的华军特遣舰队,与此同时,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方面的“巨嘴鸟”航空队也分三批派出了总共二十七架岸基轰炸机,反复搜索马莱塔岛周边海域,却都还没有发现敌军的踪影。
据马莱塔岛方面的报告,华军特遣舰队在实施了5分钟的急速射击之后,闯入登陆场东南方的水雷阵地与暗礁群中,触发了至少两枚水雷,随即遭到留守鱼雷艇中队与潜艇分队的进一步打击,敌舰队猛烈还击,导致我军3艘鱼雷艇当场被毁,1艘重创后搁浅。
而根据留守潜艇分队的报告,敌舰队在击退鱼雷艇中队的突击后,以6到8节航速向北脱离,出于过分的谨慎,潜艇分队的4艘潜艇均未对撤退的敌舰队展开追踪。
综合以上情报,里夫斯认定,那支胆大妄为的中国特遣舰队,应该还没逃出他的手心。
“司令官,发现敌舰队!”
……rs
当南太平洋的第一缕晨光透入闪雷号舰桥时,马莱塔岛的绿色轮廓依然处于袁锋手中高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内。
眼中布满血丝的袁锋接过首席参谋贺予廷递过的馒头夹咸菜,啃了两口又放了下来,脑海中还满是昨夜交织如网的弹痕与光柱。
经过已经不重要了,昨夜的战斗犹如一场稀里糊涂的噩梦,先是炮击部队旗舰闪雷号右舷发生爆炸,导致第一轮机舱进水,一具螺旋桨停转。
厄运接踵而来:日军的榛名号舰艏被炸坏;榛名号之后的奉华号触礁进水;闪雷号之前的礼华号被己方炮弹击中起火······
混乱之中,袁锋一边下令各舰一起转向正东,加速朝外海退避,一边下令打开探照灯,朝海面上任何可疑的踪影开火——短短五分钟内至少将四艘鱼雷艇或小型驱逐舰炸开了花。
然而这并未能避免闪雷号舰尾发生的第二次爆炸,这次致命的爆炸,不但导致剩下三具螺旋桨中的两具失去作用,两面主舵更是一并卡死,庞大的舰体眼看就要在海面上划起了圈圈,幸好备用操舵系统得以成功启动,有限度地恢复了左舵面的操控,这才勉强控制住航向。
经此大劫,闪雷号只能以6节即每小时6海里的龟速蹒跚行进,袁锋只得下令全队取西北航向,沿所罗门群岛以东近海退向拉包尔,同时致电公里(约合92海里)外的主力部队代理指挥官山屋他人中将,命他率队南下,尽快与自己的炮击部队汇合。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小时,袁锋这支伤痕累累的小舰队,正背朝马莱塔岛,向着西北方的圣伊莎贝尔岛谨慎前行,渐渐明亮起来的北方海天线上,主力部队的舰影已经清晰可见。
袁锋与贺予廷不约而同地舒了口气没等袁锋开口下令,值班的通讯参谋风急火紧地闯进了舰桥。
“司令官,第一潜艇警戒线上的鲨二十四号来电:今晨五时三十分,在马莱塔岛东南六十海里外发现敌航母机动部队航母两艘、巡洋舰六艘,航向西北,航速二十二节。”
贺予廷接过电报扫了一眼,迅速拾起海图桌上的工具测量起来。
“离我们还有一百八十海里,不过以当前的速度差,敌机动部队完全可能在中午之前,把我们纳入舰载机打击范围。”
袁锋咬咬牙拄刀不动:“你有什么主意?”
“首先,我们不能放弃闪雷号。”
贺予廷显然是在试探。
袁锋侧脸瞪了他一眼:“废话。”
贺予廷低了低头,立即收回了最坏的打算。
“其次,我们距离拉包尔基地还有五百四十海里的航程,以我们当前的编队速度,至少要航行四天三夜,在此期间,我们只能被动应付敌机动部队可能的追击并且很有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然后呢?”袁锋的脸色既疲惫又沮丧,他知道,这趟活他搞砸了但他并不认为这全是自己的责任。
贺予廷仲手点了点海图:“减少损失的惟一出路,就是尽可能在昼间向我军设在所罗门群岛的航空基地靠拢,寻求岸基航空兵的保护
“你的意思,是穿过马莱塔岛与圣伊莎贝尔岛之间的海峡,进入槽海,向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航空基地靠近?”袁锋还算清醒——所谓槽海,乃是夹在所罗门群岛两条岛链之间的狭长海域,因形似马槽而得名。
贺予廷的手指在海图上划过一条直线:“正是,我们现在跟蒙达基地的直线距离是一百五十海里,超出了我军战斗机的正常作战半径如果我们现在就朝蒙达基地转进,中午之前至少能把这个距离拉近三十海里,足以让蒙达基地的战斗机中队以定时轮替方式,为我们提供不间断的护航。”
“就这么办。”
袁锋倒也干脆。
没等贺予廷草拟好命令,电讯室又传来了第二潜艇警戒线上鲨-15号的报告:五时四十五分,在马莱塔岛东南一百一十海里外发现敌主力部队,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七艘,航向西北偏北,航速十四节。
一刻钟后,鲨-5号的报告又更正为:“战列舰九艘、航母一艘、巡洋舰十艘,航向西北,航速十六节。”
“我草,大本营的情报害死人啊,不是说敌军主力还在澳洲海岸吗?坑死老子了……”
袁锋一边在心中问候大本营那帮坑爹参谋的女性家属,一边亲自在海图上测量起来。
稍顷,袁锋转向贺予廷,面色阴沉。
“看来我们真的无路可走了——第一,向拉包尔的张司令长官发电,请求派出战区全部可用的飞机,进驻新乔治亚岛及布干维尔岛各基地,全程保护我部退避拉包尔。第二,向支援部队的松村中将下令,命他率全部可用兵力向布干维尔岛以南海域集结,随时准备接应我部。第三,命令游击部队的全部可用潜艇向马莱塔岛及瓜岛以北集结,全力截击敌追击部队……”
烈日当空,马莱塔岛东岸近海,英美澳洲联合舰队第5特混舰队代旗舰——美军大型改装航母“巴拿马”号。
代理特混舰队司令官约瑟夫v马逊-里夫斯上校,遥望着南太平洋的澄净海天,陷入了不容打扰的沉思。
作为美军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木星”号的舰长,当年的里夫斯少校幸运地在珍珠港大空袭中保住了自己的军舰与绝大部分舰员,随后被派往英国学习考察。
孟加拉湾海战中,里夫斯作为美军观察员,在英军航空母舰部队旗舰光辉号上,亲眼目睹了又一场“不见面的海战”——不过这一次他就没那么幸运了,光辉号最终战沉,他不得不跳海逃生,还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损失了两根脚趾头。
回到美国后,里夫斯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海军航空兵战术研究室主任·全权负责海军航空战术的研究、吸纳、整理与培训,在他就任的短短四个月时间内,研究室就为美国海军制订了一套全新的海军航空兵作战与训练大纲,为这个爆发式发展的新兵种奠定了基础。
1916年1月·刚刚越级提拔为上校的里夫斯,接受了令他激动不已的新任命:美国海军第一艘全通甲板航空母舰“珍珠港”号的首任舰长。
虽然事先已经了解到,这不过是一艘由两万吨级大西洋邮轮应急改装而来的‘准舰队航母,,但当里夫斯第一次登上珍珠港号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巨大的落差:与专门建造的英国或中国舰队航母相比,这个“巨大的临时工棚”粗糙而丑陋,“随处可见暴露在外的支架与横梁”·24节的最大航速甚至不足以逃脱旧式防护巡洋舰的追杀,33架的载机量更是少得可怜——几乎无法组织起一支像样的舰载攻击力量。
意识到差距的里夫斯只能拼命强化训练,同时积极为母舰与舰载机中队制订标准的作业流程,在他“木星”号的老部下——原第1水上飞机中队中队长托尔斯少校——满怀激情的协助下,珍珠港号很快成为了海军舰载航空部队的实验室与练兵场。
然而,世事多变,三个月后,里夫斯又受命指挥脚下这条个头更大、航速稍快一些的“巴拿马”号·搭载托尔斯少校的第1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东海岸远涉一万多海里,来到这罕为人知的南太平洋·“向东亚军国主义集团索还珍珠港的血债”。
经过一个月前那场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海战(即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洗礼,巴拿马号及其第1舰载航空联队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了里夫斯的预期,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由这次海战的经验,加上对孟加拉湾海战中舰载航空兵作战的研究,里夫斯意识到,航空母舰之间“不见面海战”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攻击波次的规模,而攻击波次的规模,又与航空母舰的最大载机数量密切相关。
作为美国海军在建的第一批正规舰队航空母舰的母型,英国皇家海军现役的舰队航母首先是以在北大西洋作战为前提而设计的·为抵御北大西洋尤其是北海的恶劣海况,采用了封闭式机库与较低的干舷,而后者又限制了机库的高度,以至不得不因此而取消了存放备用飞机拆解部件的备用机仓库。
即便如此,凭借双层机库的设计,标准排水量两万吨的光辉级航空母舰仍可搭载72架舰载机·其中包括36架双座鱼雷攻击机——几个月来,第5特混舰队中一直起着支柱作用的荣耀号正属于此级。
里夫斯知道,要让缺乏经验的美国工程师,短时间内从头设计一级更适合太平洋作战的航母,绝非易事。
他想要突破的,乃是英国航母的标准作业流程。
通常情况下,英军航母的大部分舰载机,都被视若珍宝地储放在飞行甲板下方的两层机库中,只在飞行甲板上系留少数几架值班战斗机或侦察巡逻机。
空出来的大部分飞行甲板,被用来确保在空中执行任务的舰载机在返回航母时能够“以最大的安全冗余”降落,而着降成功的舰载机也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穿透飞行甲板与下方两层机库甲板的飞机升降机,被送回指定的机库。
当指挥官下令出动攻击波次的时候,飞机升降机才会从机库中一架架地提升出攻击所需的全部飞机,由地勤人员在飞行甲板上按战斗机在前、鱼雷机在后的次序排列完毕。
由于所有舰载机在进入战场后,都会根据可能执行的任务在机库中加满燃油并挂装好鱼雷和炸弹,因此排列完毕的机群通常无须在甲板上进行整备,便可根据相应的信号指示依次起飞。
以起飞一个由12架战斗机与18架鱼雷机组成的攻击波次为例,从提升第一架飞机到最后一架飞机离开飞行甲板,随着海况、天候、飞机保养程度、人员训练水平的各不相同,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不等。
里夫斯能够理解英国人的做法:在北大西洋犹如家常便饭的狂风巨浪中,暴露在飞行甲板上的木质结构飞机很容易受损,甚至有可能被直接掀入海中,在这种情况下,留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当然是越少越好。
然而·在南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虽然威力巨大的台风在特定季节时有出现,但更多时间里,海面风平浪静、潮湿闷热·即使下起暴雨,随之而来的风浪也远不能与北大西洋相提并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平时就把大部分飞机摆在飞行甲板上呢?
正当里夫斯苦于无暇尝试的时候,机会很快就来了:在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战中,临时承担飞机运输任务的“珍珠港”号改装航母与其姊妹舰“马尼拉号”先后战沉,两舰配备的第2和第飞载机联队成了无巢之鸟,留在维拉港无所事事·而巴拿马号的第1舰载机联队却在海战中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舰载机。
为了补充巴拿马号的损失,里夫斯申请将第2和第飞载机联队所属的各中队,临时划归巴拿马号的第1舰载机联队指挥,这样一来,托尔斯少校手中可用的飞机就远远超出了巴拿马号的额定载机量。
美国海军对航母额定载机量的概念设置,完全参照英国皇家海军,指的的是设计时规定的,机库内可容纳的最大飞机数。
由于邮轮船体的限·加上改造工期的紧迫,标准排水量达两万七千吨的巴拿马号只设置了单层简易机库,可搭载两个中队共24架战斗机·两个中队共18架鱼雷机,外加3架拆解存放的备用机(战斗机2鱼雷机1),合计。
标准排水量一万八千吨的珍珠港号,同样设置了单层简易机库,但由于船体较小,机库也随之缩水,其标准的舰载机联队比巴拿马号少了一个鱼雷机中队,而且没有备用机,因此总载机数只有33架。
第1舰载机联队在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战中损失了20架飞机·包括备用机在内还剩25架,并入第2和第飞载机联队后,总机数竟达到91架!
有了足够的飞机,里夫斯便开始着手实施他的计划:彻底打破原来的航母作业流程,不再将绝大部分飞机随时收容在机库内,而是把尽可能多的飞机折叠机翼后摆放在飞行甲板上·实在摆不下的才留在机库中,同时还应在机库中保留足够的飞机腾挪转移空间。
当需要起飞少数侦察机、反潜巡逻机以及对空值班战斗机的时候,摆放在飞行甲板上的待命机群就要尽可能向舰尾腾挪,以空出甲板前部一小段区间作为起飞跑道。
当上述飞机需要着降时,再将待命机群向舰艏转移,以空出甲板后部一段区间作为降落跑道。
为了防止着降失败的飞机撞上前方挤成一团的机群而酿成重大事故,在降落区间尽头要拉起一到两道阻拦网,未能勾住甲板拦阻索的飞机将会一头扎入网中——虽然这很有可能会导致机头发动机部分甚至是整个机体的损坏,不过,损坏一架飞机,总比一下子撞坏好几架飞机,或是引发一场席卷全舰的大火,要合算得多。
在实施以上措施后,里夫斯往他的巴拿马号上足足塞进了3个战斗机中队和3个鱼雷机中队,共计63架舰载机,其中至少42架飞机作为待命机,随时摆放在飞行甲板上。
为了给多出来的21架飞机储存足够的备用零件,里夫斯还取消了巴拿马号原先配备的3架拆解状态备用机,将备用机库改为备件仓库。
飞机增加了,但航空汽油库和弹药库却没办法临时扩大,里夫斯的解决办法是冒险在士兵住舱中储放成百上千个1加仑容量的手提汽油罐,并减少高射炮的备弹,以便将部分高炮弹药库改为航空弹药库。
当里夫斯上校从富有经验的维特森少将手中接过第5特混舰队的指挥权,随即率队出航时,舰队的航母舰载机总数由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战时的117架,增加到了当前的135架——单座战斗机72架、双座鱼雷机63架
从拂晓到此时——当地时间上午11时,舰队已经派出了两批各9架鱼雷机,前往搜索昨天午夜炮击了马莱塔岛登陆场的华军特遣舰队,与此同时,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方面的“巨嘴鸟”航空队也分三批派出了总共二十七架岸基轰炸机,反复搜索马莱塔岛周边海域,却都还没有发现敌军的踪影。
据马莱塔岛方面的报告,华军特遣舰队在实施了5分钟的急速射击之后,闯入登陆场东南方的水雷阵地与暗礁群中,触发了至少两枚水雷,随即遭到留守鱼雷艇中队与潜艇分队的进一步打击,敌舰队猛烈还击,导致我军3艘鱼雷艇当场被毁,1艘重创后搁浅。
而根据留守潜艇分队的报告,敌舰队在击退鱼雷艇中队的突击后,以6到8节航速向北脱离,出于过分的谨慎,潜艇分队的4艘潜艇均未对撤退的敌舰队展开追踪。
综合以上情报,里夫斯认定,那支胆大妄为的中国特遣舰队,应该还没逃出他的手心。
“司令官,发现敌舰队!”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