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噶尔丹之祸(新书已开,今天这本会两更万字)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新书已开,这本要加速完本,今天会有至少两更万字)
小康十五年,就因为胡克发明了类似纽科门蒸汽机的玩意儿,诱发了大明一连串的科研文教新建设高潮、制度完善高潮。
这一年最终在忙乱的立法革新和行政部门机构调整革新中,匆忙结束了。
已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了六七年的大明朝廷,也再次变得算是能折腾起来,搞了一些新政推进的三把火,扫除了不少积弊。
而其他原本已经落实的新法,自然也有条不紊继续推进,没什么好赘述的。
一年多的制度革新忙乱期之后,随着时间来到1678年夏天,一个已经被大明久拖数年的边患问题,也终于严重了起来。
那就是位于大明西北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大明忙于内务的情况下,终于抓住了数年的窗口期,吞掉了一些周边的势力,变得渐渐有独霸西北的趋势。
大明方面,其实早在三五年前,就听说了噶尔丹的动向,但当时大明朝廷觉得噶尔丹还不成气候,适合再放养一下,便于将来“驱虎吞狼”。包括朱树人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他还劝住了皇帝儿子,最后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大明国力还没彻底恢复到巅峰状态,此前打趴缅、越和击败吕宋的西班牙人后,为了进一步改土归流、掌控南方领土,花了太多精力。
也就怕对外扩张太快消化不良,暂时隐忍先多消化消化。
五年前,大明第一次听说噶尔丹的威胁,是1673年、噶尔丹刚刚对罗刹国结好互市,并随后北征攻破了鞑靼蒙古的另一部“和硕特部”的时候。
具体年表时序大概是这样的:1670年的时候,噶尔丹的亲兄长、相对亲明的原准噶尔部汗、僧格台吉,被人暗杀了。准噶尔部发生了内乱,随后噶尔丹花了一年的时间,在1671年勉强自己称了准噶尔部的汗,开始接权继位。
当然,他要继位,也不是所有人都服他,所以从1671到1672,打了一年多的准噶尔部落内战,才算把反对派干掉了,统一了本部。
但是在他灭掉部内反叛者的同时,一部分反叛者也逃出准噶尔投靠了西鞑靼蒙古的另外一部,也就是和硕特部。
当时,准噶尔部就位于后世地理课教的“准噶尔盆地”附近,也就是后世的乌LU木齐周边盆地、草原。
而和硕特部的领地在准噶尔部西北边,位于天山以北,也就是后世的阿勒泰、克拉玛依这些地方。甚至还往西延伸到了后世哈萨克境内、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一带(从汉代开始汉语称巴尔喀什湖为“夷播海”,一直是汉唐等时期西域都护的天然边界,后来晚清才被割的。)
噶尔丹为了追杀准噶尔部逃出去的叛徒,在1673年就开始跟和硕特部分分合合,有时谈判有时厮杀,后来因为直接打打不过,噶尔丹就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心,当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汗王——
噶尔丹选择了和罗刹国联盟通商,并且约定跟罗刹国南北夹击和硕特部,还许诺一旦能灭掉和硕特,就跟罗刹人共分其土地人口牲畜。
罗刹人当时也正想在天山以北的中亚草原上扩张,就跟噶尔丹一拍即合,卖给了噶尔丹很多新式火枪,还包括罗刹射击军的最新制式装备,甚至还帮助噶尔丹武装了一支用骆驼驮着小型火炮的驼炮兵。
而同时期和硕特部等其他鞑靼人,显然缺乏“开眼看世界”的远见。原本大家实力差不多,都是骑射立国,准噶尔部突然开挂有了火枪骑兵和骆驼炮兵,和硕特人还怎么打得过?
于是短短三年,从1674年开始,准噶尔一转此前对和硕特的颓势,打到1676年,竟将和硕特人和其他一些部族都推平了,彻底掌握了后世整个疆地和一直到巴尔喀什湖的哈萨克斯坦一部分。
当然,前年和硕特部被灭的消息、最后在次年上半年传回南京时,大明方面对此并不担心。
因为大明朝中重臣普遍还觉得,如果大明无缘无故去征服西北,那么肯定会引得所有鞑靼人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对抗大明,那样大明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现在准噶尔部肯拉这个仇恨,先把其他部杀得惨不忍睹、让其他部的亡部遗民心怀怨恨,那么当大明打过去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感谢大明解救了他们,也就能跟东部地区的蒙古部落如察哈尔、科尔沁一样,臣服于大明,接受统治。
所以,大明就任由准噶尔部去演白脸、让鞑靼人自相残杀、拉仇恨,并不担心。
大明要担心,起码得等到准噶尔部扩张都扩得差不多了,扩无可扩没有更多敌人可以得罪了。
这时候再来得罪大明,大明再名正言顺同仇敌忾对外反击,把刚刚久战多年疲惫不堪的准噶尔人灭了,收获对其他部族遗民的恩惠。
反正,只要准噶尔还在扩张,还在征战,还在得罪更多人,大明就不用急。
1676年那一波警告,大明选择了按捺,如今又两年多过去了,准噶尔部终于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又多招惹了几个敌人。
而且噶尔丹在两年的连续征战中,靠着罗刹火枪和骆驼炮,又很快就即将把一个个只用原始冷兵器的敌对部族干掉了。什么鞑靼杜尔伯特部、辉特部等漠西蒙古小部,全部被灭。
今年,也就是1678年,噶尔丹再次疯狂地开启新一阶段扩张:他想起六年前跟他争夺位置的敌人中,有一个叫卓特巴巴图尔的,以及他背后的鄂齐尔图汗,在当年兵败后逃去了青海,在那里联合当地势力重新休养生息,试图东山再起。
噶尔丹就先下手为强,在统一疆地和东哈萨克后,兵锋调转南下,开始进入青藏高原。他横扫了南疆与青海交界的叶尔羌汗国,又转攻疆地与青、藏接壤的一些小部落,追杀鄂齐尔图汗。
被他灭掉的那个叶尔羌汗国,据说还是当年跟元朝并列的“察合台汗国”的正统后裔,成吉思汗时的四大汗国之一的后裔,如今也被准噶尔部摧枯拉朽干掉。
而从青藏疆交界地带传回的军事情报,当然不可能立刻就送到大明这边,因为大明在当地也没有建立统治。
明朝时,在青海是有一定的行政力量的,但也仅限于河湟一带,也就是黄河上游和支流湟水,最西的实际统治不超过青海湖,其实汉唐的时候也是这样。再往西那都是名义上的羁縻。
噶尔丹入寇青藏的消息,足足花了三个月,到这年六月份时,才传到大明实际控制的西宁卫(西宁卫再往西,到青海湖沿岸,在明朝时就属于“乌斯藏”的范围了,不是大明流官直辖)
而到了西宁卫之后,后续的路倒是快了一些,按照每日三四百里的正常加急军情往回送,一个多月就到了南京。
……
然而,噶尔丹入寇青藏的消息传回时,时机却是非常不好,大明朝廷根本腾不出手去对付他。
原因无他,只因小康十六年,大明刚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旱灾,自顾不暇。
如前所述,历史上康熙十七年、十八年的时候,就发生过全国性大旱灾,而且是连着两年的“南北皆大旱”。其中康熙十八年还出现了河北地区的大地震,造成水量不算多的黄河仍然决堤了,死伤损失无数。
毕竟哪怕是小冰期最炽烈的时期过去了,但天灾也不会连着十年八年不出现的。
历史上康熙前期,基本上还是每个地方平均有两成的年份有大灾,剩下八成的年份能勉强过得去,或者风调雨顺,也就算很不错了。
而这些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并不能被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改变,所以对应到如今的大明,小康十六年和十七年这两年,也就应了康熙十七十八年的连续灾害,堪称朱慈煜登基以来最严重的年份。
考虑到古人多多少少有点迷信,大明就算普及数理教育、推广新学,但是从南京大学建校算起,至今也不过才第九年。全国的数理人才缺口依然巨大。
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能不下罪己诏、不把天灾往身上揽就不错了,但哪里还能对外用兵、穷兵黩武呢?
于是,听说叶尔羌汗国覆灭、乌斯藏地区其他一些部族汗国被噶尔丹侵扰,大明也只能先忍了。
最后经过合计,只是让顾炎武派藩部的人去“调解和谈”,本着“乌斯藏地区,不少汗国、部族是对大明称臣的,希望准噶尔不要不知好歹,不要把追杀鄂齐尔图汗的打击面扩大化”,去劝准噶尔人好自为之。
否则,大明作为天下共主,肯定要为向大明藩属朝贡的小弟出头!就像八十年前倭寇侵朝、大明为朝鲜出头一样!
大明这边,得到乌斯藏出事的消息,是这年八月份,讨论出结果,最后派出使者,已经是十月份了。而考虑到冬季高原的严寒,使者也不可能冬天上青藏高原。
所以最后使者走到兰州卫时,就已经是隆冬腊月。来年开春后才继续西进在这一年的初夏才跟准噶尔部的人接洽上。
大明使者把狠话一撂,好在如今的噶尔丹倒也不傻,他也知道不能同时树敌太多,就欺骗明使、虚与委蛇,
表示他一定不会侵略无辜的乌斯藏地区小国,只要他能追杀杀掉鄂齐尔图汗本人以及他的家人,他就会收手,不再穷兵黩武扩张祸害无辜。
大明使者暂时也抓不到他其他罪证,看着噶尔丹都肯白纸黑字盟誓保证,也就只能先信了他,拿了噶尔丹的保证书重新回南京复命。
……
以噶尔丹这种完全讲丛林法则、拳头硬就是道理的蛮夷脾性,
他对大明赌咒许诺发誓的保证,最终当然是毫无价值,简直就像是放了一个屁,比司马懿指洛水放屁都更没信用。
所以明国使者走了之后,他在1679年当年年底之前,就追杀成功了鄂齐尔图汗本人,还杀掉了他所有有名的、成年的儿子,按说已经把鞑靼人内部之间的派系彻底统一整合了。
然而,因为在追杀鄂齐尔图汗的过程中,鄂齐尔图汗肯定也有拉拢一些乌斯藏当地的小国、部族跟他联手,或是拿出最后的重金财物收买当地人。
因此当鄂齐尔图汗死时,肯定还会产生新的跟噶尔丹有恩怨矛盾的新势力新汗国。就像是沾染扩散一样。
噶尔丹正在国势蒸蒸日上的上升期,他怎么肯就此停手?
所以他当然选择了继续扩大化侵占,继续烧杀掳掠征服,在短短一年之内,把西边半个青海都完全收入了囊中,
还往雪区渗透征服、收臣服小弟,至少逼迫得几个乌斯藏小国部族改为向准噶尔称臣,而不再是向大明称臣。
……
事情到了这一步,噶尔丹背信弃义、赌咒发誓如放屁的嘴脸也算是彻底暴露出来了。
只不过1679年这一年,大明刚好是“连续南北皆旱”的第二年,还碰上了河北地区的震灾,情况比前一年更恶化,大明仍然腾不出手。
此前小康十六年1678的灾害,好歹还能靠大明比历史同期清朝强得多的水利设施,稍微扛过去一波。
因为再前一年雨水是比较多的,大明各处疏浚灌既的池湖好歹有丰富的蓄水,能保证1678年的夏粮至少能收上来一大半,只是那年的秋粮,因为蓄水彻底用光了,没办法,才出现了一半以上的减收,部分省份甚至绝收。
幸亏大明此前底子厚,百姓也有余粮,才没出现成规模的饿死人问题。
但是到了1679年,因为前一年也大旱,连着旱,那就不是水利设施能救的了,北方部分省夏粮就绝收了,南方则是减产严重。反而靠着最后入秋时开始下雨,勉强靠补种抢种越冬作物,能有一口吃的。
而最严重的还是河北,因为有震灾并发和黄河被震决口的问题,震死淹死十余万人(历史上康熙时统计地震和决口直接死亡就有二十多万),因为局部地区行政体系的崩溃,没法组织有效的开常平仓赈灾,饿死的也有二十来万。
整个河北全境加上河南北部濒临黄河的地区,一年死了三十多万人,这已经是大明尽力挽救的状态了,占到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平行时空的康熙至少死了河北百分之十几的人口)
只能说生产力太不发达,面对连续天灾确实没法抵抗。大明已经比清朝同期做得好很多了,至少往年小灾都顺利应付过去了。
连续的灾害,让大明自顾不暇,朝廷不得不下诏施恩,连续两年免除全国的田赋。这对于朝廷养兵的军粮支出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等于两年内朝廷一颗无偿的粮米都没征收,只靠陈年存粮和话丁税银钱买来的粮食给军队、服徭役人员和官吏发口粮。
最后,为了减轻压力,军队也不得不减少了一半的训练量,减少了巡逻。
让军队自己屯田多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耗水量不多的耐旱短平快蔬菜,补贴口粮需要。而朝廷的存粮,只能用来优先保证官吏和徭役人口的口粮了。
军队的营养水平下降,半粮半菜地扛了两年,训练也稍稍废弛了一些。
(新书已开,这本要加速完本,今天会有至少两更万字)
小康十五年,就因为胡克发明了类似纽科门蒸汽机的玩意儿,诱发了大明一连串的科研文教新建设高潮、制度完善高潮。
这一年最终在忙乱的立法革新和行政部门机构调整革新中,匆忙结束了。
已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了六七年的大明朝廷,也再次变得算是能折腾起来,搞了一些新政推进的三把火,扫除了不少积弊。
而其他原本已经落实的新法,自然也有条不紊继续推进,没什么好赘述的。
一年多的制度革新忙乱期之后,随着时间来到1678年夏天,一个已经被大明久拖数年的边患问题,也终于严重了起来。
那就是位于大明西北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大明忙于内务的情况下,终于抓住了数年的窗口期,吞掉了一些周边的势力,变得渐渐有独霸西北的趋势。
大明方面,其实早在三五年前,就听说了噶尔丹的动向,但当时大明朝廷觉得噶尔丹还不成气候,适合再放养一下,便于将来“驱虎吞狼”。包括朱树人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他还劝住了皇帝儿子,最后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大明国力还没彻底恢复到巅峰状态,此前打趴缅、越和击败吕宋的西班牙人后,为了进一步改土归流、掌控南方领土,花了太多精力。
也就怕对外扩张太快消化不良,暂时隐忍先多消化消化。
五年前,大明第一次听说噶尔丹的威胁,是1673年、噶尔丹刚刚对罗刹国结好互市,并随后北征攻破了鞑靼蒙古的另一部“和硕特部”的时候。
具体年表时序大概是这样的:1670年的时候,噶尔丹的亲兄长、相对亲明的原准噶尔部汗、僧格台吉,被人暗杀了。准噶尔部发生了内乱,随后噶尔丹花了一年的时间,在1671年勉强自己称了准噶尔部的汗,开始接权继位。
当然,他要继位,也不是所有人都服他,所以从1671到1672,打了一年多的准噶尔部落内战,才算把反对派干掉了,统一了本部。
但是在他灭掉部内反叛者的同时,一部分反叛者也逃出准噶尔投靠了西鞑靼蒙古的另外一部,也就是和硕特部。
当时,准噶尔部就位于后世地理课教的“准噶尔盆地”附近,也就是后世的乌LU木齐周边盆地、草原。
而和硕特部的领地在准噶尔部西北边,位于天山以北,也就是后世的阿勒泰、克拉玛依这些地方。甚至还往西延伸到了后世哈萨克境内、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一带(从汉代开始汉语称巴尔喀什湖为“夷播海”,一直是汉唐等时期西域都护的天然边界,后来晚清才被割的。)
噶尔丹为了追杀准噶尔部逃出去的叛徒,在1673年就开始跟和硕特部分分合合,有时谈判有时厮杀,后来因为直接打打不过,噶尔丹就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心,当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汗王——
噶尔丹选择了和罗刹国联盟通商,并且约定跟罗刹国南北夹击和硕特部,还许诺一旦能灭掉和硕特,就跟罗刹人共分其土地人口牲畜。
罗刹人当时也正想在天山以北的中亚草原上扩张,就跟噶尔丹一拍即合,卖给了噶尔丹很多新式火枪,还包括罗刹射击军的最新制式装备,甚至还帮助噶尔丹武装了一支用骆驼驮着小型火炮的驼炮兵。
而同时期和硕特部等其他鞑靼人,显然缺乏“开眼看世界”的远见。原本大家实力差不多,都是骑射立国,准噶尔部突然开挂有了火枪骑兵和骆驼炮兵,和硕特人还怎么打得过?
于是短短三年,从1674年开始,准噶尔一转此前对和硕特的颓势,打到1676年,竟将和硕特人和其他一些部族都推平了,彻底掌握了后世整个疆地和一直到巴尔喀什湖的哈萨克斯坦一部分。
当然,前年和硕特部被灭的消息、最后在次年上半年传回南京时,大明方面对此并不担心。
因为大明朝中重臣普遍还觉得,如果大明无缘无故去征服西北,那么肯定会引得所有鞑靼人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对抗大明,那样大明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现在准噶尔部肯拉这个仇恨,先把其他部杀得惨不忍睹、让其他部的亡部遗民心怀怨恨,那么当大明打过去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感谢大明解救了他们,也就能跟东部地区的蒙古部落如察哈尔、科尔沁一样,臣服于大明,接受统治。
所以,大明就任由准噶尔部去演白脸、让鞑靼人自相残杀、拉仇恨,并不担心。
大明要担心,起码得等到准噶尔部扩张都扩得差不多了,扩无可扩没有更多敌人可以得罪了。
这时候再来得罪大明,大明再名正言顺同仇敌忾对外反击,把刚刚久战多年疲惫不堪的准噶尔人灭了,收获对其他部族遗民的恩惠。
反正,只要准噶尔还在扩张,还在征战,还在得罪更多人,大明就不用急。
1676年那一波警告,大明选择了按捺,如今又两年多过去了,准噶尔部终于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又多招惹了几个敌人。
而且噶尔丹在两年的连续征战中,靠着罗刹火枪和骆驼炮,又很快就即将把一个个只用原始冷兵器的敌对部族干掉了。什么鞑靼杜尔伯特部、辉特部等漠西蒙古小部,全部被灭。
今年,也就是1678年,噶尔丹再次疯狂地开启新一阶段扩张:他想起六年前跟他争夺位置的敌人中,有一个叫卓特巴巴图尔的,以及他背后的鄂齐尔图汗,在当年兵败后逃去了青海,在那里联合当地势力重新休养生息,试图东山再起。
噶尔丹就先下手为强,在统一疆地和东哈萨克后,兵锋调转南下,开始进入青藏高原。他横扫了南疆与青海交界的叶尔羌汗国,又转攻疆地与青、藏接壤的一些小部落,追杀鄂齐尔图汗。
被他灭掉的那个叶尔羌汗国,据说还是当年跟元朝并列的“察合台汗国”的正统后裔,成吉思汗时的四大汗国之一的后裔,如今也被准噶尔部摧枯拉朽干掉。
而从青藏疆交界地带传回的军事情报,当然不可能立刻就送到大明这边,因为大明在当地也没有建立统治。
明朝时,在青海是有一定的行政力量的,但也仅限于河湟一带,也就是黄河上游和支流湟水,最西的实际统治不超过青海湖,其实汉唐的时候也是这样。再往西那都是名义上的羁縻。
噶尔丹入寇青藏的消息,足足花了三个月,到这年六月份时,才传到大明实际控制的西宁卫(西宁卫再往西,到青海湖沿岸,在明朝时就属于“乌斯藏”的范围了,不是大明流官直辖)
而到了西宁卫之后,后续的路倒是快了一些,按照每日三四百里的正常加急军情往回送,一个多月就到了南京。
……
然而,噶尔丹入寇青藏的消息传回时,时机却是非常不好,大明朝廷根本腾不出手去对付他。
原因无他,只因小康十六年,大明刚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旱灾,自顾不暇。
如前所述,历史上康熙十七年、十八年的时候,就发生过全国性大旱灾,而且是连着两年的“南北皆大旱”。其中康熙十八年还出现了河北地区的大地震,造成水量不算多的黄河仍然决堤了,死伤损失无数。
毕竟哪怕是小冰期最炽烈的时期过去了,但天灾也不会连着十年八年不出现的。
历史上康熙前期,基本上还是每个地方平均有两成的年份有大灾,剩下八成的年份能勉强过得去,或者风调雨顺,也就算很不错了。
而这些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并不能被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改变,所以对应到如今的大明,小康十六年和十七年这两年,也就应了康熙十七十八年的连续灾害,堪称朱慈煜登基以来最严重的年份。
考虑到古人多多少少有点迷信,大明就算普及数理教育、推广新学,但是从南京大学建校算起,至今也不过才第九年。全国的数理人才缺口依然巨大。
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能不下罪己诏、不把天灾往身上揽就不错了,但哪里还能对外用兵、穷兵黩武呢?
于是,听说叶尔羌汗国覆灭、乌斯藏地区其他一些部族汗国被噶尔丹侵扰,大明也只能先忍了。
最后经过合计,只是让顾炎武派藩部的人去“调解和谈”,本着“乌斯藏地区,不少汗国、部族是对大明称臣的,希望准噶尔不要不知好歹,不要把追杀鄂齐尔图汗的打击面扩大化”,去劝准噶尔人好自为之。
否则,大明作为天下共主,肯定要为向大明藩属朝贡的小弟出头!就像八十年前倭寇侵朝、大明为朝鲜出头一样!
大明这边,得到乌斯藏出事的消息,是这年八月份,讨论出结果,最后派出使者,已经是十月份了。而考虑到冬季高原的严寒,使者也不可能冬天上青藏高原。
所以最后使者走到兰州卫时,就已经是隆冬腊月。来年开春后才继续西进在这一年的初夏才跟准噶尔部的人接洽上。
大明使者把狠话一撂,好在如今的噶尔丹倒也不傻,他也知道不能同时树敌太多,就欺骗明使、虚与委蛇,
表示他一定不会侵略无辜的乌斯藏地区小国,只要他能追杀杀掉鄂齐尔图汗本人以及他的家人,他就会收手,不再穷兵黩武扩张祸害无辜。
大明使者暂时也抓不到他其他罪证,看着噶尔丹都肯白纸黑字盟誓保证,也就只能先信了他,拿了噶尔丹的保证书重新回南京复命。
……
以噶尔丹这种完全讲丛林法则、拳头硬就是道理的蛮夷脾性,
他对大明赌咒许诺发誓的保证,最终当然是毫无价值,简直就像是放了一个屁,比司马懿指洛水放屁都更没信用。
所以明国使者走了之后,他在1679年当年年底之前,就追杀成功了鄂齐尔图汗本人,还杀掉了他所有有名的、成年的儿子,按说已经把鞑靼人内部之间的派系彻底统一整合了。
然而,因为在追杀鄂齐尔图汗的过程中,鄂齐尔图汗肯定也有拉拢一些乌斯藏当地的小国、部族跟他联手,或是拿出最后的重金财物收买当地人。
因此当鄂齐尔图汗死时,肯定还会产生新的跟噶尔丹有恩怨矛盾的新势力新汗国。就像是沾染扩散一样。
噶尔丹正在国势蒸蒸日上的上升期,他怎么肯就此停手?
所以他当然选择了继续扩大化侵占,继续烧杀掳掠征服,在短短一年之内,把西边半个青海都完全收入了囊中,
还往雪区渗透征服、收臣服小弟,至少逼迫得几个乌斯藏小国部族改为向准噶尔称臣,而不再是向大明称臣。
……
事情到了这一步,噶尔丹背信弃义、赌咒发誓如放屁的嘴脸也算是彻底暴露出来了。
只不过1679年这一年,大明刚好是“连续南北皆旱”的第二年,还碰上了河北地区的震灾,情况比前一年更恶化,大明仍然腾不出手。
此前小康十六年1678的灾害,好歹还能靠大明比历史同期清朝强得多的水利设施,稍微扛过去一波。
因为再前一年雨水是比较多的,大明各处疏浚灌既的池湖好歹有丰富的蓄水,能保证1678年的夏粮至少能收上来一大半,只是那年的秋粮,因为蓄水彻底用光了,没办法,才出现了一半以上的减收,部分省份甚至绝收。
幸亏大明此前底子厚,百姓也有余粮,才没出现成规模的饿死人问题。
但是到了1679年,因为前一年也大旱,连着旱,那就不是水利设施能救的了,北方部分省夏粮就绝收了,南方则是减产严重。反而靠着最后入秋时开始下雨,勉强靠补种抢种越冬作物,能有一口吃的。
而最严重的还是河北,因为有震灾并发和黄河被震决口的问题,震死淹死十余万人(历史上康熙时统计地震和决口直接死亡就有二十多万),因为局部地区行政体系的崩溃,没法组织有效的开常平仓赈灾,饿死的也有二十来万。
整个河北全境加上河南北部濒临黄河的地区,一年死了三十多万人,这已经是大明尽力挽救的状态了,占到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平行时空的康熙至少死了河北百分之十几的人口)
只能说生产力太不发达,面对连续天灾确实没法抵抗。大明已经比清朝同期做得好很多了,至少往年小灾都顺利应付过去了。
连续的灾害,让大明自顾不暇,朝廷不得不下诏施恩,连续两年免除全国的田赋。这对于朝廷养兵的军粮支出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等于两年内朝廷一颗无偿的粮米都没征收,只靠陈年存粮和话丁税银钱买来的粮食给军队、服徭役人员和官吏发口粮。
最后,为了减轻压力,军队也不得不减少了一半的训练量,减少了巡逻。
让军队自己屯田多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耗水量不多的耐旱短平快蔬菜,补贴口粮需要。而朝廷的存粮,只能用来优先保证官吏和徭役人口的口粮了。
军队的营养水平下降,半粮半菜地扛了两年,训练也稍稍废弛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