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绕指柔,争锋相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骁骑最新章节!
————————————
眼看刘璋迟疑半晌一声不吭,李利鄙夷一笑,不紧不慢地缓声道:“事情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或许季玉执掌益州之后就会刻意忘掉为兄当初所做的一切,甚至认为我所做的事根本不值一提,亦或是自作多情,怨不得旁人。
季玉对此根本不会领情,更不会心存感激,甚至曾经暗自嘲笑我愚昧幼稚,聪明反被聪明误,咎由自取。然则,贤弟当知愚兄出身贫寒,自幼父母早逝,自食其力,勤俭持家。一直以来,我从不占别人一点便宜,不愿亏欠别人的人情,做任何事但求问心无愧,不惧人言。
此外,我还有点小家子气。我不愿占别人的便宜,不欠人情,别人欠我的早晚都要还,不管他是否还记得旧债,我一直都记得。实不相瞒,今日我便是登门要债,贤弟昔日的承诺此番该兑现了。”这番话软中带硬,肉中带刺,于平声静气中显峥嵘,俨然拨开迷雾见真章了。
刘璋闻声惊悚,霍然抬头看着李利,恼羞成怒道:“兑现承诺?此话从何说起,益州乃我刘氏基业,与大将军何干?何况,时下大将军麾下近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我益州已然危如累卵,事已至此,大将军何必惺惺作态?将军若要取益州,直接攻城便是,刘某誓与成都共存亡!”此话一出,就意味着刘璋彻底撕掉伪善面孔,再不想与李利虚以委蛇。不再顾左右而言其他,直入主题,真刀真枪地与李利争锋相对。
由此可见。刘璋此刻已经恍然大悟,彻底醒悟到他一直自以为得计的得意之举,其实不过是李利有意为之,蓄意赚他入彀。
当初他在青楼与李利相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须知李利府上娇妻美妾众多,加之其本身权势滔天。想要什么样的美女佳人没有,何须亲身前往青楼寻花问柳。因此那次相遇本身这就是一个局,一个故意让他刘璋主动钻进去的局。但这个局并不是骗局,因为他当时一无所有,根本没有被骗的价值。
随后,刘璋刻意高攀。试图与李利攀上关系。借此保全性命。殊不知李利亦有此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走动频繁,来往甚密,交情日益深厚。而后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李利向他许诺,助他坐上益州牧之位,而刘璋则随口应和。承诺事成之后听命于李利,唯李利马首是瞻。紧接着。李利便兑现了诺言,放他返回益州,派遣精锐甲士沿途护送,并帮他坐稳益州牧的位子。
提领益州之后,刘璋一度以为自己谋划缜密,技高一筹,骗取李利的信任,并借助李利的势力,成功承袭其父刘焉留下的州牧之位,坐镇益州,割据一方。六年以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执掌益州乃是顺天应人,理应如此,而李利对他的帮助只是微末之功,根本不值一提;即便没有李利出手相助,他刘璋照样能坐上益州牧之位,依旧能够执掌益州。
是以刘璋并不觉得自己愧对李利,不欠李利什么,即使有亏欠,也仅限于一点人情债而已。然则这点人情债对于牧守一方的诸侯而言又算得什么呢,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谁会把这点人情债放在心上。正是抱着这种念头,六年来刘璋心安理得地坐镇益州,手握十余万兵马,坐享荣华富贵,悠哉乐哉,浑然忘却了自己曾经对李利有过郑重承诺。
六年光景弹指而过,赵韪叛乱让刘璋首次意识到自己这个州牧之位坐得并不安稳,稍有不慎就会被心怀不轨者取而代之。这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危机,真正深刻体会到益州即使没有他刘璋,仍有无数人可以提领州郡,并不是非他不可。因此他在平定赵韪叛乱时终于意识到,当初李利为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不值一提,其潜在作用无法估量;正是由于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的强大威慑,才使得他能安安稳稳地执掌益州。
与之相对的是,自从益州军驰援张鲁、参与汉中之战后,益州境内便匪患肆虐,暗流涌动,再不像之前那样稳定了。这种现象,起初并没有引起刘璋的重视,自然也不会知道其中隐藏的原因。直到赵韪公然反叛之后,刘璋方才后知后觉地领悟到,益州混乱的源头是因为他失去了李利的支持,使得某些心怀不轨之人再无忌惮之心,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悍然发动叛乱,明目张胆地反叛夺权。
赵韪叛乱尚未平息,刘璋便得到密报,得知李利麾下大军趁着益州内乱之际偷袭蜀道,兵分两路攻打益州。那一刻,刘璋心中的惶恐无以复加,平生第二次感到危机的到来,意识到赵韪叛乱与西凉军入川必然存在着必然联系,否则世间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情。只是他却想不明白两者之间到底有何渊源,总不至于赵韪发动叛乱是李利暗中指使的吧?
前门打狼后门进虎。
最近三个月来,刘璋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以致几盏酒下肚便已微醺,不成想一睁眼便看到李利坐在身边。
浑浑噩噩之中,听了李利一席话后,刘璋彻底醒酒了,头脑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此刻李利声称“登门讨债”,刘璋顿时怒火中烧,毫不示弱地严词驳斥。
然而就在话音落下的一瞬间,刘璋心中隐隐有一丝明悟:“自己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眼下时机已经成熟,李利不再需要他坐镇益州,此番便是前来从他手里收回代管权,真正收取益州。”
他之所以有这种念头,或者说觉悟,是因为他感觉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替李利“看守后院”,以至于李利根本不用担心凉州腹地的安全,常年领兵在外征战,毫无后顾之忧。
在他坐镇益州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次主动出兵进犯凉州,侵扰李利的后方根基。不仅如此,他还替李利牵制汉中张鲁,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直到李利腾出手来,收复汉中。在失去汉中之后,他刘璋非但没有起到牵制西凉军的作用,反而按兵不动,无形中又替李利看守着西南门户。
正是由于他的存在,使得李利治下的西凉后方得以安享太平,长期稳定,没有后顾之忧。以至于,中原大战时李利可以毫无顾忌地抽调数十万大军前往中原参战,相继剿灭淮南袁术、徐州吕布和其他小股诸侯势力,并在冀州惨败的情况下,后方依然安稳。
换言之,除了他刘璋之外,换做任何一个诸侯坐镇益州都不会像他这样安分守己。六年间,如果是其他诸侯坐镇益州,那么李利时刻都将面临巨大压力。无论是早期的司隶大战,还是随后的中原大战,尤其是河北兵败之际,坐镇益州的诸侯都会伺机出兵,大举进攻凉州,侵扰李利的大后方,使其首尾难顾,腹背受敌。果真如此的话,即便无法攻占西凉腹地,也必定能够牵制李利麾下的很大一部分兵力,迫使李利始终无法摆脱益州军的钳制,捉襟见肘,断然无法取得今日之辉煌战绩,更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夺取半壁江山。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璋坐镇益州六年多来,虽然名义上并没有纳入李利治下,实际上却是替李利“看门护院”,解除了李利的后顾之忧,使其得以放开手脚,肆意征伐中原诸侯。
反之,如果刘璋有意与李利争锋相对,执意与之为敌的话,那么天下局势都将随之改变。
即使在张鲁占据汉中之时,刘璋也能说服张鲁联合出兵,侵扰西凉后方,纵然无法夺取凉州,也能搅得西凉二州鸡犬不宁,让李利焦头烂额,无暇他顾。即便李利有心出兵剿灭他,凭借千里蜀道,益州军完全有能力将西凉军挡在蜀道之外,致使西凉铁骑根本无法踏入益州半步。须知,如果益州军正面与西凉军作战,仗着蜀道无以伦比的地利优势,与西凉军僵持三年五载完全不是问题。
然而事实却是,刘璋坐镇益州之后对西凉军完全没有威胁,说是安分守己亦不为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刘璋执掌益州之后不再进献钱粮辎重;否则的话,与彻底归降李利没有什么区别。
想清楚这一点,刘璋方才意识到他自以为得计,实际上是被李利算计了。他自以为技高一筹,利用了李利一回,殊不知他一直都在被李利利用。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有愧于李利,却在内心深处敬畏李利,不想与他为敌,从而间接地替李利稳固后方、镇守益州,为李利率领大军征战天下赢得了宝贵的六年时间。
刘璋想清楚其中关键环节之后,一通而百通,所有脉络都呈现在脑海里。顿时他心中一片凄然,颓败而沮丧,百感交集。
然而当他慢慢地冷静下来,压在心里长达六年的内疚和最近几个月所担负的巨大压力,却随之消失殆尽,充斥在心头的落寞与凄凉亦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
眼看刘璋迟疑半晌一声不吭,李利鄙夷一笑,不紧不慢地缓声道:“事情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或许季玉执掌益州之后就会刻意忘掉为兄当初所做的一切,甚至认为我所做的事根本不值一提,亦或是自作多情,怨不得旁人。
季玉对此根本不会领情,更不会心存感激,甚至曾经暗自嘲笑我愚昧幼稚,聪明反被聪明误,咎由自取。然则,贤弟当知愚兄出身贫寒,自幼父母早逝,自食其力,勤俭持家。一直以来,我从不占别人一点便宜,不愿亏欠别人的人情,做任何事但求问心无愧,不惧人言。
此外,我还有点小家子气。我不愿占别人的便宜,不欠人情,别人欠我的早晚都要还,不管他是否还记得旧债,我一直都记得。实不相瞒,今日我便是登门要债,贤弟昔日的承诺此番该兑现了。”这番话软中带硬,肉中带刺,于平声静气中显峥嵘,俨然拨开迷雾见真章了。
刘璋闻声惊悚,霍然抬头看着李利,恼羞成怒道:“兑现承诺?此话从何说起,益州乃我刘氏基业,与大将军何干?何况,时下大将军麾下近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我益州已然危如累卵,事已至此,大将军何必惺惺作态?将军若要取益州,直接攻城便是,刘某誓与成都共存亡!”此话一出,就意味着刘璋彻底撕掉伪善面孔,再不想与李利虚以委蛇。不再顾左右而言其他,直入主题,真刀真枪地与李利争锋相对。
由此可见。刘璋此刻已经恍然大悟,彻底醒悟到他一直自以为得计的得意之举,其实不过是李利有意为之,蓄意赚他入彀。
当初他在青楼与李利相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须知李利府上娇妻美妾众多,加之其本身权势滔天。想要什么样的美女佳人没有,何须亲身前往青楼寻花问柳。因此那次相遇本身这就是一个局,一个故意让他刘璋主动钻进去的局。但这个局并不是骗局,因为他当时一无所有,根本没有被骗的价值。
随后,刘璋刻意高攀。试图与李利攀上关系。借此保全性命。殊不知李利亦有此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走动频繁,来往甚密,交情日益深厚。而后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李利向他许诺,助他坐上益州牧之位,而刘璋则随口应和。承诺事成之后听命于李利,唯李利马首是瞻。紧接着。李利便兑现了诺言,放他返回益州,派遣精锐甲士沿途护送,并帮他坐稳益州牧的位子。
提领益州之后,刘璋一度以为自己谋划缜密,技高一筹,骗取李利的信任,并借助李利的势力,成功承袭其父刘焉留下的州牧之位,坐镇益州,割据一方。六年以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执掌益州乃是顺天应人,理应如此,而李利对他的帮助只是微末之功,根本不值一提;即便没有李利出手相助,他刘璋照样能坐上益州牧之位,依旧能够执掌益州。
是以刘璋并不觉得自己愧对李利,不欠李利什么,即使有亏欠,也仅限于一点人情债而已。然则这点人情债对于牧守一方的诸侯而言又算得什么呢,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谁会把这点人情债放在心上。正是抱着这种念头,六年来刘璋心安理得地坐镇益州,手握十余万兵马,坐享荣华富贵,悠哉乐哉,浑然忘却了自己曾经对李利有过郑重承诺。
六年光景弹指而过,赵韪叛乱让刘璋首次意识到自己这个州牧之位坐得并不安稳,稍有不慎就会被心怀不轨者取而代之。这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危机,真正深刻体会到益州即使没有他刘璋,仍有无数人可以提领州郡,并不是非他不可。因此他在平定赵韪叛乱时终于意识到,当初李利为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不值一提,其潜在作用无法估量;正是由于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的强大威慑,才使得他能安安稳稳地执掌益州。
与之相对的是,自从益州军驰援张鲁、参与汉中之战后,益州境内便匪患肆虐,暗流涌动,再不像之前那样稳定了。这种现象,起初并没有引起刘璋的重视,自然也不会知道其中隐藏的原因。直到赵韪公然反叛之后,刘璋方才后知后觉地领悟到,益州混乱的源头是因为他失去了李利的支持,使得某些心怀不轨之人再无忌惮之心,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悍然发动叛乱,明目张胆地反叛夺权。
赵韪叛乱尚未平息,刘璋便得到密报,得知李利麾下大军趁着益州内乱之际偷袭蜀道,兵分两路攻打益州。那一刻,刘璋心中的惶恐无以复加,平生第二次感到危机的到来,意识到赵韪叛乱与西凉军入川必然存在着必然联系,否则世间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情。只是他却想不明白两者之间到底有何渊源,总不至于赵韪发动叛乱是李利暗中指使的吧?
前门打狼后门进虎。
最近三个月来,刘璋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以致几盏酒下肚便已微醺,不成想一睁眼便看到李利坐在身边。
浑浑噩噩之中,听了李利一席话后,刘璋彻底醒酒了,头脑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此刻李利声称“登门讨债”,刘璋顿时怒火中烧,毫不示弱地严词驳斥。
然而就在话音落下的一瞬间,刘璋心中隐隐有一丝明悟:“自己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眼下时机已经成熟,李利不再需要他坐镇益州,此番便是前来从他手里收回代管权,真正收取益州。”
他之所以有这种念头,或者说觉悟,是因为他感觉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替李利“看守后院”,以至于李利根本不用担心凉州腹地的安全,常年领兵在外征战,毫无后顾之忧。
在他坐镇益州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次主动出兵进犯凉州,侵扰李利的后方根基。不仅如此,他还替李利牵制汉中张鲁,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直到李利腾出手来,收复汉中。在失去汉中之后,他刘璋非但没有起到牵制西凉军的作用,反而按兵不动,无形中又替李利看守着西南门户。
正是由于他的存在,使得李利治下的西凉后方得以安享太平,长期稳定,没有后顾之忧。以至于,中原大战时李利可以毫无顾忌地抽调数十万大军前往中原参战,相继剿灭淮南袁术、徐州吕布和其他小股诸侯势力,并在冀州惨败的情况下,后方依然安稳。
换言之,除了他刘璋之外,换做任何一个诸侯坐镇益州都不会像他这样安分守己。六年间,如果是其他诸侯坐镇益州,那么李利时刻都将面临巨大压力。无论是早期的司隶大战,还是随后的中原大战,尤其是河北兵败之际,坐镇益州的诸侯都会伺机出兵,大举进攻凉州,侵扰李利的大后方,使其首尾难顾,腹背受敌。果真如此的话,即便无法攻占西凉腹地,也必定能够牵制李利麾下的很大一部分兵力,迫使李利始终无法摆脱益州军的钳制,捉襟见肘,断然无法取得今日之辉煌战绩,更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夺取半壁江山。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璋坐镇益州六年多来,虽然名义上并没有纳入李利治下,实际上却是替李利“看门护院”,解除了李利的后顾之忧,使其得以放开手脚,肆意征伐中原诸侯。
反之,如果刘璋有意与李利争锋相对,执意与之为敌的话,那么天下局势都将随之改变。
即使在张鲁占据汉中之时,刘璋也能说服张鲁联合出兵,侵扰西凉后方,纵然无法夺取凉州,也能搅得西凉二州鸡犬不宁,让李利焦头烂额,无暇他顾。即便李利有心出兵剿灭他,凭借千里蜀道,益州军完全有能力将西凉军挡在蜀道之外,致使西凉铁骑根本无法踏入益州半步。须知,如果益州军正面与西凉军作战,仗着蜀道无以伦比的地利优势,与西凉军僵持三年五载完全不是问题。
然而事实却是,刘璋坐镇益州之后对西凉军完全没有威胁,说是安分守己亦不为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刘璋执掌益州之后不再进献钱粮辎重;否则的话,与彻底归降李利没有什么区别。
想清楚这一点,刘璋方才意识到他自以为得计,实际上是被李利算计了。他自以为技高一筹,利用了李利一回,殊不知他一直都在被李利利用。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有愧于李利,却在内心深处敬畏李利,不想与他为敌,从而间接地替李利稳固后方、镇守益州,为李利率领大军征战天下赢得了宝贵的六年时间。
刘璋想清楚其中关键环节之后,一通而百通,所有脉络都呈现在脑海里。顿时他心中一片凄然,颓败而沮丧,百感交集。
然而当他慢慢地冷静下来,压在心里长达六年的内疚和最近几个月所担负的巨大压力,却随之消失殆尽,充斥在心头的落寞与凄凉亦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