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夜未央,梦魇流连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骁骑最新章节!
明月悬空,星汉灿烂。夤夜子时,中军大帐仍然闪烁着灯火,幔帐中周瑜与军师贾诩相对而坐,屏退了侍从,把酒叙谈。
“天色不早了,明日公瑾还要领兵出征,为兄便不叨扰了。”眼见夜已深沉,贾诩放下酒盏,起身说道。
周瑜此刻已微醺,闻言后摇头笑道:“文和兄不忙离开,且坐下。明日出征事宜,小弟早已准备妥当,不打紧的。”说话间,周瑜起身扶着贾诩的肩膀,盛情挽留。
贾诩当即落座,笑道:“看来公瑾与为兄一样,今夜注定无法安枕。既如此,我二人把酒夜谈,一醉方休。”再为周瑜斟上一盏酒,二人举盏同饮。
饮罢,周瑜拂袖拭去嘴角上的酒渍,欣然说道:“文和兄所言极是。今日是主公亲率大军与十余万蛮军决战的日子,想必此刻战事仍未结束,还在浴血拼杀。而我等身为臣子却置身事外,享受安逸,想及这些,我等情何以堪?”
说到这儿,周瑜语气一顿,庆幸道:“好在小弟明日也要领军出征冀州了。临行前,能与文和兄开怀畅饮一番,亦是生平一大幸事!”
听出周瑜心里有些苦闷,贾诩微微一笑,直言道:“公瑾所言不无道理。以我军今日之强盛,武将云集,谋士众多,兵强马壮。此番东征,主公完全可以择一上将挂帅出征,确实无须主公亲自领军征讨。故此,公瑾心中忧郁。担心沙场厮杀刀枪无眼,主公不该亲身赴险。然则,公瑾当知。我军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局面,全仗主公雄才伟略之功。每逢战事,但凡主公亲临战场,我军将士人人奋勇,刀斧加身不皱眉头,骁勇善战之名冠绝天下。此一节,无人可替代。惟主公一人耳。
时下卢龙塞决战,我东征兵马远不如蛮军强盛,以弱旅对战强蛮。若无主公亲率大军出战。将毫无胜算,或者说取胜渺茫。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次征战印证的事实。昔日青狼谷一役,想必公瑾仍是记忆犹新吧。若无主公坐镇后方。为公瑾压阵。想来北伐战事不会如此顺利。这一点,公瑾应是心知肚明?”
周瑜欣然点头:“确如文和兄所言,若无主公坐镇,小弟恐怕连大军都指挥不了,更不会有随后的北伐大捷。但是,小弟始终认为主公没有必要亲自领军征战,须知眼前中原战局才是重中之重,幽州边塞不过是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犯不上如此兴师动众。大动干戈。文和兄以为然否?”
贾诩闻声色变,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起来,一双眸子深邃地注视着周瑜,神情肃然道:“公瑾此言,为兄不敢苟同。此番与我说过便罢,日后切不可再提,尤其不能在主公面前提起,否则”
话音稍顿,贾诩语重心长地道:“或许公瑾还不了解主公的处世秉性。对主公而言,不管诸侯争斗如何剧烈,哪怕是打得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却终究是汉人内部争斗。就像自家兄弟打架斗殴一般,再怎么打都不要紧,即便打得头破血流,也不会让外人占便宜,最终大汉疆域还在汉人手里。然而,一旦外敌肆虐或蛮夷入侵,不管其他诸侯态度如何,主公都不会袖手旁观,一贯主张先攘外后安内,对诸多蛮夷从不手软。眼前局势便是如此。
冀州袁绍与幽州公孙瓒争斗多年,无形中大大削弱了幽州军对周边蛮夷的威慑力,使得盘踞在幽州边境的乌桓、鲜卑等蛮夷伺机而动,为祸边郡,肆意烧杀劫掠,为所欲为。如今公孙瓒势弱,冀州袁绍为图自保,更是不惜重金拉拢蛮夷,勾结蛮夷大军共同举兵,平分幽州。
局势如此恶劣,主公原本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取幽州,而后挥师南下,直取冀州。可主公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分兵两路,一路抵御冀州军的强攻,另一路则由主公亲自领军征讨蛮军。这就是我等主公与其他诸侯截然不同之处,也是我贾诩最敬重主公的地方,甘愿一生追随,誓死无悔!”说到这里,贾诩一脸钦佩之色,神情颇为激动,竭力平复心神后,他微笑道:“只有生活在边郡的百姓才知道边境不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有多么可怕,其他人或许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刻骨铭心的疾苦。为兄失态了,公瑾切莫见笑。”
听了贾诩一席话,周瑜当真笑不起来,反而心头十分沉重,甚为自责。沉重的是,大汉边境从未安宁过,一直盘踞着诸多蛮夷部落,至今已有数百年了,可大汉境内却群雄割据,争斗不止。自责的是,他感觉自己太过急功近利,眼睛始终盯着大汉各州各郡和各镇诸侯,却从未将眼光投向大汉之外,那里同样有着极其广博的疆域和肥沃的土地,还有凶狠彪悍、饿狼一样的诸多部族。
眼见周瑜似有所悟,贾诩会心一笑,顾自颔首。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有些话点到即止,周瑜绝顶聪明,只是一时被眼前的利益遮住了眼睛,但是只要稍稍提醒,他就能迅速清醒过来,从而全面地看待整个战局,这其中就包括正对大汉疆域虎视眈眈的边郡蛮夷。
沉思半晌后,周瑜对贾诩拱手一揖,以示谢意。大恩不言谢,这一揖就够了。随即,他神色平静地道:“据说孔明此次替代奉孝担任军师,不知文和兄对他了解多少?”
幸好李利不在这里,否则他听到周瑜这番话后一定会有无限感慨:周瑜和诸葛亮可谓是天生的冤家对头,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流传千古,让人唏嘘感叹千年。然而随着李利的横空出世,如今这对天生的对手竟然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真是世事无常的最好诠释。
尽管如此,但有些人和事该来的早晚都会来,最终还是会碰到一起。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刚刚崭露头角。便立刻引起周瑜的注意。所幸他现在对诸葛亮并无敌意,恰恰相反,他此刻提起诸葛亮更多的是好奇与关心。好奇的是,诸葛亮乍一进入军旅便被委以重任,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关心的是,诸葛亮实在是过于年轻,却担任军师这么重要的职务。周瑜替他担心,担心他扛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贾诩听出了周瑜话语中的担忧与关怀,轻轻捋着颌下长髯。笑声道:“诸葛亮是南阳太守诸葛瑾的胞弟,也是主公夫人诸葛玲的亲弟弟。其人虽是一介书生,却能甘守清贫,勤于农事。殊为难得。至于他才学谋略如何。为兄也不甚了解,但奉孝对诸葛亮可是推崇备至,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自认弗如。此外,他既是主公的内弟,却又被主公认作义弟。由此不难看出,诸葛亮之谋略绝对是非比寻常。定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士。
要知道,主公的识人之术冠绝天下。世人皆知。寻常文士根本进不了主公的视线,更不可能屈尊降贵,折节下交,并将其认作结义兄弟。如此礼遇厚待,可见诸葛亮才能之高、谋略之深,即便是我等恐怕也是犹有不及呀!”这番话是贾诩有感而发,语气极为真诚,绝无半分挑拨怂恿之意。
周瑜闻言后,神色微变,看向贾诩的眼神甚是疑惑,直到确认贾诩是有感而发之后,他随即释然了,微微皱起的眉头彻底松弛下来。显然,如果诸葛亮不是被李利和贾诩都认可的人,不是同僚的话,周瑜听到贾诩这番话后一定很不服气,事后一定会与诸葛亮较量一番。但此刻,他却没有半分争强斗胜之心,反而怀疑贾诩是不是对诸葛亮有什么看法。直至确认贾诩并无恶意之后,他才彻底安心了。
乱世争雄,最忌同僚之间勾心斗角,内部不和,何以成事?在这一点上,周瑜绝对不含糊,否则他就不是周瑜周公瑾了。
同一个天空下,同一片夜色下,邺城丞相府内堂中同样是灯火通明。
位列三公的大司空、兼领丞相事的袁绍,此刻忧心忡忡地伫立在窗前,透过撑起的窗口凝望着夜幕下的东面群山,良久不语。
一个月前,讨袁联盟因为荆州刘表突然撤兵而遭遇重挫,河北和淮南两大主战场相继息兵罢战,陷入对峙相持的僵局。当时,袁绍认为讨袁联盟已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就像他曾经两次联合诸侯会盟的情形一样,一旦哪路诸侯率先退出,整个联盟随即就会土崩瓦解,就地解散。
对此,袁绍可谓是深有体会。毕竟他曾经担任过两次诸侯盟主,两次率领盟军讨伐西凉军,但两次讨伐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首次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尽管有些不尽人意,但那一战终归还是胜了;因为盟军最终达到了目的,逼走董卓及其麾下的西凉军,顺利夺取了帝都洛阳。
第二次联合诸侯讨伐李利,虽然参与会盟的诸侯数量远不及陈留会盟的诸侯多,但是兵马却远胜于第一次会盟。可是司隶大战的结果却让袁绍不堪回首,盟军败了败得彻底,败得干净,一败涂地。会盟的九路诸侯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五个,五十余万盟军最终活着逃出司隶的不到一半,那是一场真正的惨败。
时至今日,袁绍仍然忘不了司隶大战的惨状,午夜梦回时总被噩梦吓醒,浑身虚脱。那十几万被坑杀在陷坑里的冤魂一直缠着他,徘徊在他的脑海里,驱之不散挥之不去,令他寝食不安,痛苦不堪。所以他一直试图忘记司隶大战的场景,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最好永远也不要再想起,就让它随着时间一起湮灭在尘埃里。然而伴随讨袁联盟的成立,那段被他刻意忘却的记忆再次浮现在心头,以致他睡梦之中再次被吓醒,遂披上锦袍走进内堂,站在窗前眺望东方。
两天前,那边就传来消息,乌桓大首领蹋顿将率领十三万铁骑与李利大军正面决战。为此,袁绍这两天几乎没闭过眼睛,心里一直牵挂着卢龙塞战事;或者说,从他得知李利出现在幽州的那一刻起,他就寝室难安,坐卧不宁,一颗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儿上。
“李利竟然到了幽州,这可怎么得了?一旦幽州落到李利手里,冀州再无宁日,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危在旦夕呀!”正是有着这种顾虑,这两天袁绍一直都在担惊受怕中等待时间一点点的流逝,今夜实在是熬不住了,好不容易闭上眼睛安寝,却又在半夜里被噩梦吓醒。
站在窗前,袁绍估摸着:此刻卢龙塞决战应该已经结束了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ps: 【衷心感谢:梓莘、书友510114921月票支持,谢谢!】
虎贲诚谢书友们支持,月底求月票!
明月悬空,星汉灿烂。夤夜子时,中军大帐仍然闪烁着灯火,幔帐中周瑜与军师贾诩相对而坐,屏退了侍从,把酒叙谈。
“天色不早了,明日公瑾还要领兵出征,为兄便不叨扰了。”眼见夜已深沉,贾诩放下酒盏,起身说道。
周瑜此刻已微醺,闻言后摇头笑道:“文和兄不忙离开,且坐下。明日出征事宜,小弟早已准备妥当,不打紧的。”说话间,周瑜起身扶着贾诩的肩膀,盛情挽留。
贾诩当即落座,笑道:“看来公瑾与为兄一样,今夜注定无法安枕。既如此,我二人把酒夜谈,一醉方休。”再为周瑜斟上一盏酒,二人举盏同饮。
饮罢,周瑜拂袖拭去嘴角上的酒渍,欣然说道:“文和兄所言极是。今日是主公亲率大军与十余万蛮军决战的日子,想必此刻战事仍未结束,还在浴血拼杀。而我等身为臣子却置身事外,享受安逸,想及这些,我等情何以堪?”
说到这儿,周瑜语气一顿,庆幸道:“好在小弟明日也要领军出征冀州了。临行前,能与文和兄开怀畅饮一番,亦是生平一大幸事!”
听出周瑜心里有些苦闷,贾诩微微一笑,直言道:“公瑾所言不无道理。以我军今日之强盛,武将云集,谋士众多,兵强马壮。此番东征,主公完全可以择一上将挂帅出征,确实无须主公亲自领军征讨。故此,公瑾心中忧郁。担心沙场厮杀刀枪无眼,主公不该亲身赴险。然则,公瑾当知。我军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局面,全仗主公雄才伟略之功。每逢战事,但凡主公亲临战场,我军将士人人奋勇,刀斧加身不皱眉头,骁勇善战之名冠绝天下。此一节,无人可替代。惟主公一人耳。
时下卢龙塞决战,我东征兵马远不如蛮军强盛,以弱旅对战强蛮。若无主公亲率大军出战。将毫无胜算,或者说取胜渺茫。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次征战印证的事实。昔日青狼谷一役,想必公瑾仍是记忆犹新吧。若无主公坐镇后方。为公瑾压阵。想来北伐战事不会如此顺利。这一点,公瑾应是心知肚明?”
周瑜欣然点头:“确如文和兄所言,若无主公坐镇,小弟恐怕连大军都指挥不了,更不会有随后的北伐大捷。但是,小弟始终认为主公没有必要亲自领军征战,须知眼前中原战局才是重中之重,幽州边塞不过是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犯不上如此兴师动众。大动干戈。文和兄以为然否?”
贾诩闻声色变,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起来,一双眸子深邃地注视着周瑜,神情肃然道:“公瑾此言,为兄不敢苟同。此番与我说过便罢,日后切不可再提,尤其不能在主公面前提起,否则”
话音稍顿,贾诩语重心长地道:“或许公瑾还不了解主公的处世秉性。对主公而言,不管诸侯争斗如何剧烈,哪怕是打得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却终究是汉人内部争斗。就像自家兄弟打架斗殴一般,再怎么打都不要紧,即便打得头破血流,也不会让外人占便宜,最终大汉疆域还在汉人手里。然而,一旦外敌肆虐或蛮夷入侵,不管其他诸侯态度如何,主公都不会袖手旁观,一贯主张先攘外后安内,对诸多蛮夷从不手软。眼前局势便是如此。
冀州袁绍与幽州公孙瓒争斗多年,无形中大大削弱了幽州军对周边蛮夷的威慑力,使得盘踞在幽州边境的乌桓、鲜卑等蛮夷伺机而动,为祸边郡,肆意烧杀劫掠,为所欲为。如今公孙瓒势弱,冀州袁绍为图自保,更是不惜重金拉拢蛮夷,勾结蛮夷大军共同举兵,平分幽州。
局势如此恶劣,主公原本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取幽州,而后挥师南下,直取冀州。可主公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分兵两路,一路抵御冀州军的强攻,另一路则由主公亲自领军征讨蛮军。这就是我等主公与其他诸侯截然不同之处,也是我贾诩最敬重主公的地方,甘愿一生追随,誓死无悔!”说到这里,贾诩一脸钦佩之色,神情颇为激动,竭力平复心神后,他微笑道:“只有生活在边郡的百姓才知道边境不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有多么可怕,其他人或许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刻骨铭心的疾苦。为兄失态了,公瑾切莫见笑。”
听了贾诩一席话,周瑜当真笑不起来,反而心头十分沉重,甚为自责。沉重的是,大汉边境从未安宁过,一直盘踞着诸多蛮夷部落,至今已有数百年了,可大汉境内却群雄割据,争斗不止。自责的是,他感觉自己太过急功近利,眼睛始终盯着大汉各州各郡和各镇诸侯,却从未将眼光投向大汉之外,那里同样有着极其广博的疆域和肥沃的土地,还有凶狠彪悍、饿狼一样的诸多部族。
眼见周瑜似有所悟,贾诩会心一笑,顾自颔首。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有些话点到即止,周瑜绝顶聪明,只是一时被眼前的利益遮住了眼睛,但是只要稍稍提醒,他就能迅速清醒过来,从而全面地看待整个战局,这其中就包括正对大汉疆域虎视眈眈的边郡蛮夷。
沉思半晌后,周瑜对贾诩拱手一揖,以示谢意。大恩不言谢,这一揖就够了。随即,他神色平静地道:“据说孔明此次替代奉孝担任军师,不知文和兄对他了解多少?”
幸好李利不在这里,否则他听到周瑜这番话后一定会有无限感慨:周瑜和诸葛亮可谓是天生的冤家对头,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流传千古,让人唏嘘感叹千年。然而随着李利的横空出世,如今这对天生的对手竟然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真是世事无常的最好诠释。
尽管如此,但有些人和事该来的早晚都会来,最终还是会碰到一起。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刚刚崭露头角。便立刻引起周瑜的注意。所幸他现在对诸葛亮并无敌意,恰恰相反,他此刻提起诸葛亮更多的是好奇与关心。好奇的是,诸葛亮乍一进入军旅便被委以重任,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关心的是,诸葛亮实在是过于年轻,却担任军师这么重要的职务。周瑜替他担心,担心他扛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贾诩听出了周瑜话语中的担忧与关怀,轻轻捋着颌下长髯。笑声道:“诸葛亮是南阳太守诸葛瑾的胞弟,也是主公夫人诸葛玲的亲弟弟。其人虽是一介书生,却能甘守清贫,勤于农事。殊为难得。至于他才学谋略如何。为兄也不甚了解,但奉孝对诸葛亮可是推崇备至,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自认弗如。此外,他既是主公的内弟,却又被主公认作义弟。由此不难看出,诸葛亮之谋略绝对是非比寻常。定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士。
要知道,主公的识人之术冠绝天下。世人皆知。寻常文士根本进不了主公的视线,更不可能屈尊降贵,折节下交,并将其认作结义兄弟。如此礼遇厚待,可见诸葛亮才能之高、谋略之深,即便是我等恐怕也是犹有不及呀!”这番话是贾诩有感而发,语气极为真诚,绝无半分挑拨怂恿之意。
周瑜闻言后,神色微变,看向贾诩的眼神甚是疑惑,直到确认贾诩是有感而发之后,他随即释然了,微微皱起的眉头彻底松弛下来。显然,如果诸葛亮不是被李利和贾诩都认可的人,不是同僚的话,周瑜听到贾诩这番话后一定很不服气,事后一定会与诸葛亮较量一番。但此刻,他却没有半分争强斗胜之心,反而怀疑贾诩是不是对诸葛亮有什么看法。直至确认贾诩并无恶意之后,他才彻底安心了。
乱世争雄,最忌同僚之间勾心斗角,内部不和,何以成事?在这一点上,周瑜绝对不含糊,否则他就不是周瑜周公瑾了。
同一个天空下,同一片夜色下,邺城丞相府内堂中同样是灯火通明。
位列三公的大司空、兼领丞相事的袁绍,此刻忧心忡忡地伫立在窗前,透过撑起的窗口凝望着夜幕下的东面群山,良久不语。
一个月前,讨袁联盟因为荆州刘表突然撤兵而遭遇重挫,河北和淮南两大主战场相继息兵罢战,陷入对峙相持的僵局。当时,袁绍认为讨袁联盟已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就像他曾经两次联合诸侯会盟的情形一样,一旦哪路诸侯率先退出,整个联盟随即就会土崩瓦解,就地解散。
对此,袁绍可谓是深有体会。毕竟他曾经担任过两次诸侯盟主,两次率领盟军讨伐西凉军,但两次讨伐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首次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尽管有些不尽人意,但那一战终归还是胜了;因为盟军最终达到了目的,逼走董卓及其麾下的西凉军,顺利夺取了帝都洛阳。
第二次联合诸侯讨伐李利,虽然参与会盟的诸侯数量远不及陈留会盟的诸侯多,但是兵马却远胜于第一次会盟。可是司隶大战的结果却让袁绍不堪回首,盟军败了败得彻底,败得干净,一败涂地。会盟的九路诸侯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五个,五十余万盟军最终活着逃出司隶的不到一半,那是一场真正的惨败。
时至今日,袁绍仍然忘不了司隶大战的惨状,午夜梦回时总被噩梦吓醒,浑身虚脱。那十几万被坑杀在陷坑里的冤魂一直缠着他,徘徊在他的脑海里,驱之不散挥之不去,令他寝食不安,痛苦不堪。所以他一直试图忘记司隶大战的场景,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最好永远也不要再想起,就让它随着时间一起湮灭在尘埃里。然而伴随讨袁联盟的成立,那段被他刻意忘却的记忆再次浮现在心头,以致他睡梦之中再次被吓醒,遂披上锦袍走进内堂,站在窗前眺望东方。
两天前,那边就传来消息,乌桓大首领蹋顿将率领十三万铁骑与李利大军正面决战。为此,袁绍这两天几乎没闭过眼睛,心里一直牵挂着卢龙塞战事;或者说,从他得知李利出现在幽州的那一刻起,他就寝室难安,坐卧不宁,一颗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儿上。
“李利竟然到了幽州,这可怎么得了?一旦幽州落到李利手里,冀州再无宁日,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危在旦夕呀!”正是有着这种顾虑,这两天袁绍一直都在担惊受怕中等待时间一点点的流逝,今夜实在是熬不住了,好不容易闭上眼睛安寝,却又在半夜里被噩梦吓醒。
站在窗前,袁绍估摸着:此刻卢龙塞决战应该已经结束了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ps: 【衷心感谢:梓莘、书友510114921月票支持,谢谢!】
虎贲诚谢书友们支持,月底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