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上饶稼轩,幼安先生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无相心法最新章节!
却说裘穷二人一路马不停蹄直接来到了上饶,只见这里名山胜迹众多,山水秀丽春色宜人,实在是个宜居养生之所啊。 ≥
所谓上饶位于现在的浙J省,这时还叫信州,处于江浙之西、挺福建之北、接安徽之南。自古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辛弃疾被罢官之后便一直在此地归隐。
辛弃疾这两年也很是感慨,当年孝宗时未能出兵中原,错过了机会,哪知道这一等,就到了开禧年间,这时候因朝中有名的文武大臣快要没有了,而他也已经老了。
正如他诗中所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年事已高,但雄心如故。
这日,裘穷二人来到上饶城边,正巧路过带湖,只见远远的,一个老者,双手背负,指着正在兴建的庄园,说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这带湖庄园便取名‘稼轩’吧。”
裘穷一听,哪里还不知道这老者就是辛弃疾?
原来,这带湖原为一狭长形的无名天然湖泊,辛弃疾落职罢官隐居在此后,因其‘枕澄湖如宝带’而名之曰‘带湖’。
如果说山脉具有的是无与伦比的阳刚之美,湖水就是达到极至的阴柔之美。而带湖,就好比是这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上饶所书写的一片雄章丽词,无声低诉着千年来的风霜雨雪。
湖是大地的眼睛,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是生活中不会被剥夺的奇妙,湖泊是最美的自然形态之一,它所具有的形、影、声、色,以及它与日月相辉映、与山石相配合所形成和谐之美,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风采。
而带湖四周的地形起伏不平,湖边很近就是连绵的小山丘,更是秀丽无双,辛弃疾依此亲自提出并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这时正在指着工匠,兴建新居和庄园。
裘穷这时闻言,不由高声赞道,“好一个‘稼轩’,好一个‘人生在勤’。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幼安先生果然学识不凡。”
辛弃疾闻声望去,只见两个满头白的人,飞身而来,眨眼间就到了眼前,两人都是一身青衫,都是鹤童颜,除了头,胡须和眉毛还都是黑色的,只不过略高些的那人看起来还很年轻,另一个虽然也是身轻体健,但眉目间依稀还是能看出年龄不小了。
辛弃疾只道是二人武功凡,驻颜有术,这时不由拱手施礼道,“见过两位前辈,幼安先生之称,愧不敢当,前辈直呼幼安便是了。”
裘穷连忙还礼,口中连连道,“使不得使不得,小子只是最近因故头变白而已,幼安先生误会了,误会了。”
而周伯通见状,笑嘻嘻的假装施礼,口中也道,“是啊,是啊,我也是头因故变白了而已,幼安先生误会了,误会了。”
辛弃疾不由一脸迷茫,这一个人因故头变白也就罢了,两个人都是如此,还结伴而行,这……
裘穷知道周伯通这厮属于你越搭理他,他就越胡闹的那种人,当下干脆当作没他这个人,直接施礼道,“在下裘穷,见过幼安先生,久闻幼安先生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辛弃疾听了口音,知道刚才高声称赞的就是他,本就对他有些好感,这时听他自称裘穷,不由仔细看了看,又瞥了眼周伯通,这才不确定的问道,“阁下真的是名动朝野的逍遥琅琊候?”
毕竟在他的印象中,相传逍遥侯裘穷可不是满头白的,这时形象不符,当然会有所怀疑。
直到裘穷无奈拿出身份的证明,御赐金牌,辛弃疾这才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道,“草民见过侯爷,刚才多有得罪,不知侯爷来此,有失远迎,草民失礼了。”
裘穷这时也仔细打量了辛弃疾几眼,只见他一身粗布书生袍,虽然满头银,却依然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直,眉目中透出一股英气。
不由暗自钦佩,相传这辛弃疾的性格豪迈倔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个世界上除了黄老邪,裘穷还真没见过几个有如此气度之人。
这是一个人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的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正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之后裘穷介绍了周伯通的身份,辛弃疾这才恍然,原来是老顽童啊,这人他倒是早耳闻,当年他高举义旗,投宋抗金,还是和王重阳有过几面之缘的,所以对于周伯通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
几人寒暄一番,来到了辛弃疾的住处,几杯茶水下肚,裘穷也不客气,直奔主题,开始介绍起自己对天下大势的一些看法。
目前,金、宋、蒙、三国鼎立,其余小国则不足为虑,而蒙古近年来反战迅猛,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手下更是能人无数,更兼得蒙古骑兵天下无双,所以几乎势不可挡,几年内连破吐蕃,突厥等周边国家,最近更是几乎扫平了东欧,西亚大6。
而金国不仅金主金章宗完颜璟是个无能之辈,金国的出手的名臣武将也是屈指可数,是故与蒙古交战几乎全线战败,内忧外患已是岌岌可危了。
而大宋宁宗赵扩则是改革创新,从善如流,不拘一格降人才,近来更是与金国达成了同盟,正可以坐山观虎斗,修养生机,而现在赵扩手下缺的就是像辛弃疾这样的有识之士,所以裘穷邀辛弃疾重新出山。
辛弃疾闻言不由一呆,虽然他素有此志,但裘穷一个年不过二十许的年轻人又是如何找到他的呢?莫非这其实是赵扩的意思?只不过赵扩怕自己性子莽撞,闹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才派了裘穷前来试探?
还有,大宋与金国达成同盟这事儿他倒是略有耳闻,但是坐山观虎斗,这可能么,蒙古和大金又不都是傻子,怎么会让大宋隔岸观火呢?
再说,他现已花甲之年,虽然自夸老骥伏枥,但也知道自己精力不济了,若是再临朝政,不知自己是否还能支持的住啊。
这时心念电转,不由的面色犹豫,一时说不出话来。、
裘穷心里也是暗自纳罕,这不对啊,根据他的记忆,前世的辛弃疾,忠心为国,堪比岳飞的,以六十八岁的高龄,接受朝廷的再次启用,路上重病,卧床不起,最后一命呜呼,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而现在大宋的情况显然是要比前世的历史中好的多得多了,这辛弃疾怎么反而犹豫不决起来。
几人沉默良久,终于周伯通忍不住道,“我说幼安先生,有没有饭食啊,我们这一路用轻功跑过来的,累得半死,赏口饭吃吧。”
辛弃疾和裘穷都是一脸黑线,这叫什么话,什么叫赏口饭吃,堂堂大宋逍遥琅琊候,连口饭都吃不上了么?
裘穷不由尴尬一笑,正要解释,辛弃疾却是挥手道,“老顽童,你师兄王重阳当年说你,虽然年岁渐长,但却有如孩童一般纯真可爱,我原还将信将疑,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裘穷闻言不由掩嘴偷笑,这辛弃疾倒是词锋犀利,骂人都不带脏字。
而周伯通则是一脸懵逼,根本没听出辛弃疾其实是在暗讽他,还道他师兄当真如此说过呢,不由暗自思量,看来当年这个什么幼安和师兄他挺熟悉的啊,倒是不由对辛弃疾恭敬了许多。
裘穷二人见状,哑然失笑。
却说裘穷自从知道完颜洪烈之事,虽有些波折,但最终完美达成目标以后,就又恢复了以前不紧不慢,闯荡江湖的劲头。
这时在辛弃疾家中一连住了五六日,****与辛弃疾交流些时政方略,交流些军事战略,倒也自得其乐,只是这可把老顽童憋坏了。
平日里,裘穷和辛弃疾说的热火朝天,他却碍于自以为的辛弃疾和师兄的亲密关系,不好独自离开,只能在一边作陪。
这二人所说的东西,十句里总有九句,周伯通根本不知所云,完全听不懂,不由烦闷异常,要不是偶尔还能和辛弃疾家中的几个小孩玩耍一番,只怕早就自己跑路了。
与周伯通相反,辛弃疾却觉得裘穷的话给了他巨大的提点,裘穷的视角之开阔,眼光志高远,让他钦佩不已。
就比如说,自古人们都是认为秦之所以能一统中原,靠的合纵连横之计,都交口称赞,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然而裘穷的理解则是,先,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其次,秦**功制的实施使秦军士气旺盛,军队战斗方式完善成熟,战斗力强大,最后才是秦国的宏观战略思想正确,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而且这还是依靠秦国优越的地理条件位置才得以实现的,之后六国对秦国的畏惧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秦国的统一大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秦统一中原,是符合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意愿的,因为他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所以顺应了历史潮流的。
还有裘穷关于君民舟水的理解,也是让辛弃疾觉得震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失去了民心,则意味着国之将亡。
然而裘穷的理解却是,所谓民心,其实就是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物质需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展的基础,而生产物质的方式则是社会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展的历史,其实就是生产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展和更替的历史,这才是真正的水以载舟。
只有顺应了万民的利益需求,才能够国家长存,否则立刻便会有人揭竿而起。(未完待续。)
却说裘穷二人一路马不停蹄直接来到了上饶,只见这里名山胜迹众多,山水秀丽春色宜人,实在是个宜居养生之所啊。 ≥
所谓上饶位于现在的浙J省,这时还叫信州,处于江浙之西、挺福建之北、接安徽之南。自古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辛弃疾被罢官之后便一直在此地归隐。
辛弃疾这两年也很是感慨,当年孝宗时未能出兵中原,错过了机会,哪知道这一等,就到了开禧年间,这时候因朝中有名的文武大臣快要没有了,而他也已经老了。
正如他诗中所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年事已高,但雄心如故。
这日,裘穷二人来到上饶城边,正巧路过带湖,只见远远的,一个老者,双手背负,指着正在兴建的庄园,说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这带湖庄园便取名‘稼轩’吧。”
裘穷一听,哪里还不知道这老者就是辛弃疾?
原来,这带湖原为一狭长形的无名天然湖泊,辛弃疾落职罢官隐居在此后,因其‘枕澄湖如宝带’而名之曰‘带湖’。
如果说山脉具有的是无与伦比的阳刚之美,湖水就是达到极至的阴柔之美。而带湖,就好比是这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上饶所书写的一片雄章丽词,无声低诉着千年来的风霜雨雪。
湖是大地的眼睛,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是生活中不会被剥夺的奇妙,湖泊是最美的自然形态之一,它所具有的形、影、声、色,以及它与日月相辉映、与山石相配合所形成和谐之美,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风采。
而带湖四周的地形起伏不平,湖边很近就是连绵的小山丘,更是秀丽无双,辛弃疾依此亲自提出并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这时正在指着工匠,兴建新居和庄园。
裘穷这时闻言,不由高声赞道,“好一个‘稼轩’,好一个‘人生在勤’。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幼安先生果然学识不凡。”
辛弃疾闻声望去,只见两个满头白的人,飞身而来,眨眼间就到了眼前,两人都是一身青衫,都是鹤童颜,除了头,胡须和眉毛还都是黑色的,只不过略高些的那人看起来还很年轻,另一个虽然也是身轻体健,但眉目间依稀还是能看出年龄不小了。
辛弃疾只道是二人武功凡,驻颜有术,这时不由拱手施礼道,“见过两位前辈,幼安先生之称,愧不敢当,前辈直呼幼安便是了。”
裘穷连忙还礼,口中连连道,“使不得使不得,小子只是最近因故头变白而已,幼安先生误会了,误会了。”
而周伯通见状,笑嘻嘻的假装施礼,口中也道,“是啊,是啊,我也是头因故变白了而已,幼安先生误会了,误会了。”
辛弃疾不由一脸迷茫,这一个人因故头变白也就罢了,两个人都是如此,还结伴而行,这……
裘穷知道周伯通这厮属于你越搭理他,他就越胡闹的那种人,当下干脆当作没他这个人,直接施礼道,“在下裘穷,见过幼安先生,久闻幼安先生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辛弃疾听了口音,知道刚才高声称赞的就是他,本就对他有些好感,这时听他自称裘穷,不由仔细看了看,又瞥了眼周伯通,这才不确定的问道,“阁下真的是名动朝野的逍遥琅琊候?”
毕竟在他的印象中,相传逍遥侯裘穷可不是满头白的,这时形象不符,当然会有所怀疑。
直到裘穷无奈拿出身份的证明,御赐金牌,辛弃疾这才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道,“草民见过侯爷,刚才多有得罪,不知侯爷来此,有失远迎,草民失礼了。”
裘穷这时也仔细打量了辛弃疾几眼,只见他一身粗布书生袍,虽然满头银,却依然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直,眉目中透出一股英气。
不由暗自钦佩,相传这辛弃疾的性格豪迈倔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个世界上除了黄老邪,裘穷还真没见过几个有如此气度之人。
这是一个人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的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正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之后裘穷介绍了周伯通的身份,辛弃疾这才恍然,原来是老顽童啊,这人他倒是早耳闻,当年他高举义旗,投宋抗金,还是和王重阳有过几面之缘的,所以对于周伯通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
几人寒暄一番,来到了辛弃疾的住处,几杯茶水下肚,裘穷也不客气,直奔主题,开始介绍起自己对天下大势的一些看法。
目前,金、宋、蒙、三国鼎立,其余小国则不足为虑,而蒙古近年来反战迅猛,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手下更是能人无数,更兼得蒙古骑兵天下无双,所以几乎势不可挡,几年内连破吐蕃,突厥等周边国家,最近更是几乎扫平了东欧,西亚大6。
而金国不仅金主金章宗完颜璟是个无能之辈,金国的出手的名臣武将也是屈指可数,是故与蒙古交战几乎全线战败,内忧外患已是岌岌可危了。
而大宋宁宗赵扩则是改革创新,从善如流,不拘一格降人才,近来更是与金国达成了同盟,正可以坐山观虎斗,修养生机,而现在赵扩手下缺的就是像辛弃疾这样的有识之士,所以裘穷邀辛弃疾重新出山。
辛弃疾闻言不由一呆,虽然他素有此志,但裘穷一个年不过二十许的年轻人又是如何找到他的呢?莫非这其实是赵扩的意思?只不过赵扩怕自己性子莽撞,闹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才派了裘穷前来试探?
还有,大宋与金国达成同盟这事儿他倒是略有耳闻,但是坐山观虎斗,这可能么,蒙古和大金又不都是傻子,怎么会让大宋隔岸观火呢?
再说,他现已花甲之年,虽然自夸老骥伏枥,但也知道自己精力不济了,若是再临朝政,不知自己是否还能支持的住啊。
这时心念电转,不由的面色犹豫,一时说不出话来。、
裘穷心里也是暗自纳罕,这不对啊,根据他的记忆,前世的辛弃疾,忠心为国,堪比岳飞的,以六十八岁的高龄,接受朝廷的再次启用,路上重病,卧床不起,最后一命呜呼,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而现在大宋的情况显然是要比前世的历史中好的多得多了,这辛弃疾怎么反而犹豫不决起来。
几人沉默良久,终于周伯通忍不住道,“我说幼安先生,有没有饭食啊,我们这一路用轻功跑过来的,累得半死,赏口饭吃吧。”
辛弃疾和裘穷都是一脸黑线,这叫什么话,什么叫赏口饭吃,堂堂大宋逍遥琅琊候,连口饭都吃不上了么?
裘穷不由尴尬一笑,正要解释,辛弃疾却是挥手道,“老顽童,你师兄王重阳当年说你,虽然年岁渐长,但却有如孩童一般纯真可爱,我原还将信将疑,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裘穷闻言不由掩嘴偷笑,这辛弃疾倒是词锋犀利,骂人都不带脏字。
而周伯通则是一脸懵逼,根本没听出辛弃疾其实是在暗讽他,还道他师兄当真如此说过呢,不由暗自思量,看来当年这个什么幼安和师兄他挺熟悉的啊,倒是不由对辛弃疾恭敬了许多。
裘穷二人见状,哑然失笑。
却说裘穷自从知道完颜洪烈之事,虽有些波折,但最终完美达成目标以后,就又恢复了以前不紧不慢,闯荡江湖的劲头。
这时在辛弃疾家中一连住了五六日,****与辛弃疾交流些时政方略,交流些军事战略,倒也自得其乐,只是这可把老顽童憋坏了。
平日里,裘穷和辛弃疾说的热火朝天,他却碍于自以为的辛弃疾和师兄的亲密关系,不好独自离开,只能在一边作陪。
这二人所说的东西,十句里总有九句,周伯通根本不知所云,完全听不懂,不由烦闷异常,要不是偶尔还能和辛弃疾家中的几个小孩玩耍一番,只怕早就自己跑路了。
与周伯通相反,辛弃疾却觉得裘穷的话给了他巨大的提点,裘穷的视角之开阔,眼光志高远,让他钦佩不已。
就比如说,自古人们都是认为秦之所以能一统中原,靠的合纵连横之计,都交口称赞,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然而裘穷的理解则是,先,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其次,秦**功制的实施使秦军士气旺盛,军队战斗方式完善成熟,战斗力强大,最后才是秦国的宏观战略思想正确,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而且这还是依靠秦国优越的地理条件位置才得以实现的,之后六国对秦国的畏惧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秦国的统一大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秦统一中原,是符合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意愿的,因为他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所以顺应了历史潮流的。
还有裘穷关于君民舟水的理解,也是让辛弃疾觉得震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失去了民心,则意味着国之将亡。
然而裘穷的理解却是,所谓民心,其实就是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物质需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展的基础,而生产物质的方式则是社会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展的历史,其实就是生产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展和更替的历史,这才是真正的水以载舟。
只有顺应了万民的利益需求,才能够国家长存,否则立刻便会有人揭竿而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