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举1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穿越之再造大明最新章节!
龙翔二年二月二十八,这是一个对很多人来说都很特别的日子,因为皇上前不久下诏重开科举,时间就在这一天。 据说从现在开始科举和原来就不一样了,取消了乡试省试,想考试的直接去太学院。自从这个规定出来以后大家都很兴奋,想想看,以前可是有多少人都没有资格去京城参加考试的,现在这样子搞,就算考不上也可以找个理由来京城玩一回不是?再说了,这时间还能赶上三月三呢,那时候据说达官贵人都会出门踏青顺便选女婿,要是被选上了不是比那劳什子状元还要来得实在些?至少不必当个县太爷都要等着排队。
“皇上,你看看,报名多积极啊。”黄子澄春风满面地拿着一本报名册子站在朱允文对面,那欢喜藏都藏不住,确实,自从朱允文宣布废除科举以后他就一直很低调,他是很小心翼翼,很显然的,朱允文是很不喜欢他们儒家的,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黄子澄只能低调。现在朱允文要重开科举,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他们儒家要再次登上舞台了呢?嗯,是了,沉寂了一年,是要爆一回了。
朱允文厌恶地看了他一样,没有说话,这个家伙实在是讨厌得很,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那么来的话,黄子澄应该被朱棣给杀掉了,但是很不幸,现在的朱棣被朱允文给解决掉了,所以黄子澄也就留了下来,当时朱允文就在后悔,为什么朱棣刚开始造反的时候不把这群儒生送过去给他砍了,搞得现在都没理由把他们弄走。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用得着那么兴奋吗?既然那么积极,那就去安排他们考试吧。”朱允文头也不抬,他现在是越来越讨厌这个叫黄子澄的家伙了,别的东西不会,说起那些腐朽的道理来是一套一套的,最可笑的是,这个家伙居然还想参与朝政。记得以前有个什么人说过,世界上最可恶的人不是什么都不会的人,而是明明什么都不会还要装作什么都会的人。
黄子澄很明显地感觉到皇上对他的厌恶,他叹了一口气,转身向外面走去,朱允文看着他有些佝偻的背,说:“黄先生老了。”黄子澄身子一震,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走出去,顺便把门带上。朱允文的意思他很明白,他是要赶自己走了。但是……黄子澄苦笑了一下, 自己实在是不能走啊,至少不能现在走,按照朱允文现在的做法,如果他现在离开了,或许第二天儒学就会被废除,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儒学,如果现在儒学被废除,那就真的算得上是晚节不保了。
他必须赖在朝廷,必须赖在朱允文的身边,即使是他厌恶自己也好,就像是明星一样,他必须要保持曝光,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群众是健忘的,只有经常在他们眼前跳来跳去,他们才不会把你忘记。
朱允文扯出一张纸来在上面划拉着,就算科举的报名已经开始了,但是他还没有想好科举到底要什么题目才好,如果又从什么古籍里面弄几个字下来显然不符合他的宗旨,又不能像高考一样出很多填空选择题,所以,他很纠结。
这么久以来他还是不喜欢用毛笔,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去明铅笔钢笔之类的东西,那个虽然对朱允文来说是方便了,但是它却能让毛笔地位下降,毛笔这么有艺术的东西朱允文是不可能让它落后的,好歹前世也是狂热的毛笔字爱好者。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 太学,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o人,汉昭帝时增至1oo人,王莽时增至1oooo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按照这样的说法,太学就跟那什么清华北大性质差不多,不过比清华北大还要高级那么一点点毕竟清华北大有两所,太学就一个,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还是没有错的。
这一天一大早,黄子澄就来到太学门口,像个迎宾一样站在那里,等着学生的到来,今天是考试的第一天。
“黄大人,你怎么来了?”一个官员见到黄子澄站在台阶上,赶紧快步走了过来,黄子澄可是太子太保,越了一品官的存在,怎么能亲自站在太学门口来迎接学生进入考场呢?这显然是不符合规矩的。就像你高考的时候绝对不可能在考场上看到国家教育部部长一样。
黄子澄笑呵呵地说:“这个有什么不和规矩的,皇上要我来管,我就舍了这个身子也要来啊。倒是你张又廷来得早啊,这还不到卯时吧。”
张又廷说:“看黄大人说的,您都来了,咱们这些跑腿的能不过来沾点儿仙气?”
两人说话的功夫,其他的几个监考老师也过来了,这里黄子澄是官最大的,大家都来给他行礼,大家围在一起说着话儿,有一个监考问道:“黄大人,不知道这次的题目是什么?”以往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给主考官一笔客观的润笔费,让他泄漏一下考题或者提供一写有价值的线索,这也是他们赚外快的主要方式。他们不像外官一样可以捞钱,又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获得孝敬,只有从考试上面下功夫了,要是得了考题出去卖给哪位公子哥儿,那利润就大了。
黄子澄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垮塌下来了,这不是因为官员说了不该说的话,因为以往他们也会这么问,自己也会“不小心”地说漏嘴,但是今天他严肃的原因是,一直到现在皇上都没有告诉他考题。当时自己去问朱允文的时候,他说的是:“你先去吧,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题目朕会亲自带过去的。”这话让黄子澄认识到自己是真的被排挤了。
“黄大人,是不是我说错话了?”那个官员见了黄子澄的表情,还以为是自己刚才那句话说错了,不过想来想去还是不明白错在哪里,以往不都是这样的么?
黄子澄叹了一口气说:“我也没有拿到考试题目,这一回是皇上直接来监考的。”
这句话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直接把大家都炸懵了,皇上亲自监考,有这个必要吗?自从建国以来,好像皇上都还没有直接监考的例子吧,不知道这个朱允文是想要干什么?上位才多长时间?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来,而且来拦都拦不住,实在是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黄大人,皇上是得到什么消息了吗?”一个大约四十岁的官员问道,他很担心是不是考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被朱允文察觉了,朱允文这次是来整顿考纪考风的。
黄子澄否认道:“应该不是,他成天在皇宫里面呆着,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情,我就经常在他身边转悠,没有听到这方面的事情,我想,这只不过是他心血来潮而已,大家不用担心的,就算是他亲自监考又怎么样?你们收敛点,不要做的太明显不是就可以了?”
大家都笑起来:“正是正是,我们只要小心一些就没问题了。”在他们的骨子里对这个朱允文还不是完全信服的。
“皇上来了。”不知道是谁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向这边走来的朱允文。大家听到这句话以后赶紧散开,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扎堆一样。
朱允文老远就看到他们那一群人围在一起说着什么了,其实不用去听也知道,他们一定是在说有关考题的事情。朱允文捏着自己手上一一张纸条,轻声笑着说:“嘿嘿,看这回你们还怎么作弊。”那上面,正是这回的考试题目。
“参见皇上。”等到朱允文走近了,大臣们都一起向他行礼,朱允文看了他们一眼,说:“行了,起来吧,学生马上就来了,看到你们这样跪着可不像话。”
大家都站起来,朱允文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就进屋去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辰时两刻是公布的封场时间,一道钟声响过,太学门口那厚重的大门缓缓关闭。朱允文把手里的纸张打开,对旁边那个人说:“这次的题目就用《论工业与国家的关系》。”在秦裕他们编纂的那本书里面,朱允文很详细地叙述了什么是工业,现在,他就要以这个为题目,让考生挥自己的见解了。
龙翔二年二月二十八,这是一个对很多人来说都很特别的日子,因为皇上前不久下诏重开科举,时间就在这一天。 据说从现在开始科举和原来就不一样了,取消了乡试省试,想考试的直接去太学院。自从这个规定出来以后大家都很兴奋,想想看,以前可是有多少人都没有资格去京城参加考试的,现在这样子搞,就算考不上也可以找个理由来京城玩一回不是?再说了,这时间还能赶上三月三呢,那时候据说达官贵人都会出门踏青顺便选女婿,要是被选上了不是比那劳什子状元还要来得实在些?至少不必当个县太爷都要等着排队。
“皇上,你看看,报名多积极啊。”黄子澄春风满面地拿着一本报名册子站在朱允文对面,那欢喜藏都藏不住,确实,自从朱允文宣布废除科举以后他就一直很低调,他是很小心翼翼,很显然的,朱允文是很不喜欢他们儒家的,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黄子澄只能低调。现在朱允文要重开科举,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他们儒家要再次登上舞台了呢?嗯,是了,沉寂了一年,是要爆一回了。
朱允文厌恶地看了他一样,没有说话,这个家伙实在是讨厌得很,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那么来的话,黄子澄应该被朱棣给杀掉了,但是很不幸,现在的朱棣被朱允文给解决掉了,所以黄子澄也就留了下来,当时朱允文就在后悔,为什么朱棣刚开始造反的时候不把这群儒生送过去给他砍了,搞得现在都没理由把他们弄走。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用得着那么兴奋吗?既然那么积极,那就去安排他们考试吧。”朱允文头也不抬,他现在是越来越讨厌这个叫黄子澄的家伙了,别的东西不会,说起那些腐朽的道理来是一套一套的,最可笑的是,这个家伙居然还想参与朝政。记得以前有个什么人说过,世界上最可恶的人不是什么都不会的人,而是明明什么都不会还要装作什么都会的人。
黄子澄很明显地感觉到皇上对他的厌恶,他叹了一口气,转身向外面走去,朱允文看着他有些佝偻的背,说:“黄先生老了。”黄子澄身子一震,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走出去,顺便把门带上。朱允文的意思他很明白,他是要赶自己走了。但是……黄子澄苦笑了一下, 自己实在是不能走啊,至少不能现在走,按照朱允文现在的做法,如果他现在离开了,或许第二天儒学就会被废除,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儒学,如果现在儒学被废除,那就真的算得上是晚节不保了。
他必须赖在朝廷,必须赖在朱允文的身边,即使是他厌恶自己也好,就像是明星一样,他必须要保持曝光,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群众是健忘的,只有经常在他们眼前跳来跳去,他们才不会把你忘记。
朱允文扯出一张纸来在上面划拉着,就算科举的报名已经开始了,但是他还没有想好科举到底要什么题目才好,如果又从什么古籍里面弄几个字下来显然不符合他的宗旨,又不能像高考一样出很多填空选择题,所以,他很纠结。
这么久以来他还是不喜欢用毛笔,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去明铅笔钢笔之类的东西,那个虽然对朱允文来说是方便了,但是它却能让毛笔地位下降,毛笔这么有艺术的东西朱允文是不可能让它落后的,好歹前世也是狂热的毛笔字爱好者。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 太学,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o人,汉昭帝时增至1oo人,王莽时增至1oooo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按照这样的说法,太学就跟那什么清华北大性质差不多,不过比清华北大还要高级那么一点点毕竟清华北大有两所,太学就一个,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还是没有错的。
这一天一大早,黄子澄就来到太学门口,像个迎宾一样站在那里,等着学生的到来,今天是考试的第一天。
“黄大人,你怎么来了?”一个官员见到黄子澄站在台阶上,赶紧快步走了过来,黄子澄可是太子太保,越了一品官的存在,怎么能亲自站在太学门口来迎接学生进入考场呢?这显然是不符合规矩的。就像你高考的时候绝对不可能在考场上看到国家教育部部长一样。
黄子澄笑呵呵地说:“这个有什么不和规矩的,皇上要我来管,我就舍了这个身子也要来啊。倒是你张又廷来得早啊,这还不到卯时吧。”
张又廷说:“看黄大人说的,您都来了,咱们这些跑腿的能不过来沾点儿仙气?”
两人说话的功夫,其他的几个监考老师也过来了,这里黄子澄是官最大的,大家都来给他行礼,大家围在一起说着话儿,有一个监考问道:“黄大人,不知道这次的题目是什么?”以往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给主考官一笔客观的润笔费,让他泄漏一下考题或者提供一写有价值的线索,这也是他们赚外快的主要方式。他们不像外官一样可以捞钱,又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获得孝敬,只有从考试上面下功夫了,要是得了考题出去卖给哪位公子哥儿,那利润就大了。
黄子澄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垮塌下来了,这不是因为官员说了不该说的话,因为以往他们也会这么问,自己也会“不小心”地说漏嘴,但是今天他严肃的原因是,一直到现在皇上都没有告诉他考题。当时自己去问朱允文的时候,他说的是:“你先去吧,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题目朕会亲自带过去的。”这话让黄子澄认识到自己是真的被排挤了。
“黄大人,是不是我说错话了?”那个官员见了黄子澄的表情,还以为是自己刚才那句话说错了,不过想来想去还是不明白错在哪里,以往不都是这样的么?
黄子澄叹了一口气说:“我也没有拿到考试题目,这一回是皇上直接来监考的。”
这句话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直接把大家都炸懵了,皇上亲自监考,有这个必要吗?自从建国以来,好像皇上都还没有直接监考的例子吧,不知道这个朱允文是想要干什么?上位才多长时间?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来,而且来拦都拦不住,实在是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黄大人,皇上是得到什么消息了吗?”一个大约四十岁的官员问道,他很担心是不是考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被朱允文察觉了,朱允文这次是来整顿考纪考风的。
黄子澄否认道:“应该不是,他成天在皇宫里面呆着,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情,我就经常在他身边转悠,没有听到这方面的事情,我想,这只不过是他心血来潮而已,大家不用担心的,就算是他亲自监考又怎么样?你们收敛点,不要做的太明显不是就可以了?”
大家都笑起来:“正是正是,我们只要小心一些就没问题了。”在他们的骨子里对这个朱允文还不是完全信服的。
“皇上来了。”不知道是谁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向这边走来的朱允文。大家听到这句话以后赶紧散开,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扎堆一样。
朱允文老远就看到他们那一群人围在一起说着什么了,其实不用去听也知道,他们一定是在说有关考题的事情。朱允文捏着自己手上一一张纸条,轻声笑着说:“嘿嘿,看这回你们还怎么作弊。”那上面,正是这回的考试题目。
“参见皇上。”等到朱允文走近了,大臣们都一起向他行礼,朱允文看了他们一眼,说:“行了,起来吧,学生马上就来了,看到你们这样跪着可不像话。”
大家都站起来,朱允文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就进屋去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辰时两刻是公布的封场时间,一道钟声响过,太学门口那厚重的大门缓缓关闭。朱允文把手里的纸张打开,对旁边那个人说:“这次的题目就用《论工业与国家的关系》。”在秦裕他们编纂的那本书里面,朱允文很详细地叙述了什么是工业,现在,他就要以这个为题目,让考生挥自己的见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