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不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继妻最新章节!
“荣郡王持身躬正,自朕登基以来,辅佐朕整肃朝纲,侦办大案,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倦怠。如今就因为他上了一封许会损害你们利益的折子,你们竟然就对朕进这些诛心之言,该当何罪!”
泰昌帝站在御座一旁,看着阶下几个跪着的朝臣,也不管他们额泛冷汗,冷哼一声说道:“即便是政见有所不同,就事论事便可,为何要扯上所谓血脉不同?你们瞧瞧,你们的弹劾奏章上都说了些什么?荣郡王有外族血统,所以他就对大魏、对朕,有不臣之心,言外之意还暗示朕,荣郡王希望大魏内乱,西域趁此机会自治,然后呢?荣郡王好去西域整合西域各国,并立国为皇吗?啊?!”
泰昌帝将他们的奏折摔了出去,怒道:“荣郡王母妃出自西域,乃是事实,从无遮掩。但西域早已归顺我大魏,你们口口声声说荣郡王妄图使西域自治,朕倒是疑惑了,这对荣郡王有何好处?大魏内乱,对荣郡王又有何好处?难道他还能趁此机会,兴兵造反吗?!漫说他手上毫无兵权,便是他有兵权,你们就能这样随心揣测,毫无证据时,就敢红口白牙地在朕面前,挑拨朕与荣郡王兄弟情义,你们该当何罪?!”
“陛下恕罪!”
“陛下饶命!臣等只是……只是一时心急……”
“一时心急?”泰昌帝又笑了:“身为臣子,君前奏对没有丝毫谨慎严肃之心,就区区‘一时心急’四字,就能随意攀咬当朝郡王?你们胆子可不小啊,是瞧着朕登基以来,一直虚怀纳谏,认定朕好说话,不会责罚你们不成?”
“陛下……”
“来人!”
“在!”
“御史秦召、蒙泉,中书舍人曹毅,光禄大夫李平山,归德将军赵昕,正议大夫周归正,通议大夫陈庸,为官不严,言行不规,令,降官一等,罚俸一年,闭门一月,小惩大诫。”
“臣等……遵旨。”
泰昌帝火速地料理完了这些事儿,让他们下去之后,方才又继续提到荣郡王的上书谏言。
“荣郡王之言,你们反对得厉害,今日荣郡王也在,就让他针对你们所反对的论点,说说他的想法。”
众臣此事都不敢吭声。
明摆着皇上这是要力保荣郡王啊!说不得,荣郡王这个谏言,皇上心里已经是定了的。
无非是因为现在朝臣们施压,所以皇上才暂时留中不发。
而等到荣郡王一一反驳了他们的反对点之后,他们再无反对的理由,那这道上疏,怕是就要成为可能了。
然而现在他们敢拦着荣郡王说话吗?
自然是不敢的。
先前皇上就说了,“政见有所不同,就事论事即可”。他们若是拦着荣郡王不让他说话,这岂非是在打皇上的脸?
种种思虑下,没人出来拦着荣郡王。
荣郡王出列拱手,语句清晰地道:“皇上,臣已知悉众位大人对臣的怀疑。针对大人们怀疑的点,臣请一一回复。”
“可。”泰昌帝颔首道。
“谢陛下。”
刘桐再次躬身道谢,道:“其一,称臣禁闭数年,对朝政已疏忽荒废。此言,不妥。先帝时,臣虽被禁于中官胡同不得出,亦不曾参与朝政,更不知道朝堂中事,但自臣解除禁闭,回归朝堂,便一直没有停下手中差事。从先帝在时,到先帝薨逝,陛下登基至今,臣手中经办差事大小共有一百三十七件,其中大差事三十五件,大差事中因办差得力,受过先帝和陛下夸赞奖赏的,有十八件。先帝朝时不说,陛下登基至今已有三年,臣自认为,差事办得不错,并无任何疏漏错处。这是臣归纳整理出的,臣经办的大概差事和结果,请陛下览阅。”
内侍接过刘桐递上来的厚重奏疏,放到了泰昌御案上。
刘桐接着道:“其二,称臣欲笼络天下寒门学子,居心不良的。此言,也不妥。陛下宏图广志,欲使天下太平安顺,臣虽不才,亦希望辅佐陛下,共创盛世。然盛世,非皇族、贵族一方之事,皇族贵族之人数,比于天下百姓,乃是小数,如何能以小数之浅薄之见,理大数之宏大之事?臣以为,寒门学子,见多,识广,比自小娇养长大的贵族子弟更心系百姓,更寄情江山,出外任官时,寒门子弟更能因地制宜,创一乡、一镇、一城、一州之富贵。”
刘桐说第一点时,还没人出声反驳,说第二点时,便有人忍不住道:“荣郡王切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老臣不才,虽政绩平平,却也不愿意承认老臣犬子比不过寒门那些书生。若要论治下之道,犬子曾随老臣之妻入乡间,与农伯农夫谈论农事。”
插话的并非是反对刘桐上书的臣子,而是一位出身勋贵的老大人。
刘桐恭敬地对他行了一礼,道:“孙大人勿怪,本王也并非针对贵族子弟。诚然,贵族子弟里,不乏斗鸡走狗的纨绔,寒门学子中,也有那沽名钓誉之徒。所以,本王建议皇上广开恩科,并没有要只录用寒门子弟,而弃用贵族子弟的意思。本王只是希望,寒门子弟能与贵族子弟拥有同样的机会报效朝廷。”
孙老大人皱眉道:“那这与从前,又有何区别?”
“自然是有区别。”刘桐道:“从前,贵族子弟不论品性能力如何,只需要在家中受父母宠爱,便能靠着父荫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参与科考,不过是为贵族子弟助手,并不能单任一官,单独治下。但今后,若是实行科举并制,不再单独录用贵族子弟,而让贵族子弟与寒门子弟一起参与科举选拔,则有无才学,一目了然。”
刘桐诚恳道:“本王这也是为诸位贵族大家着想。子孙若无奋斗目标,长大凭父母宠爱便前途可望,那一代代传下来,岂不都成了不学无术,不知柴米油盐的草包?巍巍大家,莫要因溺爱子嗣,而使家族一代代败落。”
刘桐说完停顿了片刻,没有听到人出声,便继续道:“其三,称臣报复贵族高门的,听了臣前一段话,自然也知道,这种猜测不妥了。”
刘桐拱手向泰昌帝,道:“综上三点,臣之上书,绝无私心,请皇上明鉴。”(未完待续。)
“荣郡王持身躬正,自朕登基以来,辅佐朕整肃朝纲,侦办大案,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倦怠。如今就因为他上了一封许会损害你们利益的折子,你们竟然就对朕进这些诛心之言,该当何罪!”
泰昌帝站在御座一旁,看着阶下几个跪着的朝臣,也不管他们额泛冷汗,冷哼一声说道:“即便是政见有所不同,就事论事便可,为何要扯上所谓血脉不同?你们瞧瞧,你们的弹劾奏章上都说了些什么?荣郡王有外族血统,所以他就对大魏、对朕,有不臣之心,言外之意还暗示朕,荣郡王希望大魏内乱,西域趁此机会自治,然后呢?荣郡王好去西域整合西域各国,并立国为皇吗?啊?!”
泰昌帝将他们的奏折摔了出去,怒道:“荣郡王母妃出自西域,乃是事实,从无遮掩。但西域早已归顺我大魏,你们口口声声说荣郡王妄图使西域自治,朕倒是疑惑了,这对荣郡王有何好处?大魏内乱,对荣郡王又有何好处?难道他还能趁此机会,兴兵造反吗?!漫说他手上毫无兵权,便是他有兵权,你们就能这样随心揣测,毫无证据时,就敢红口白牙地在朕面前,挑拨朕与荣郡王兄弟情义,你们该当何罪?!”
“陛下恕罪!”
“陛下饶命!臣等只是……只是一时心急……”
“一时心急?”泰昌帝又笑了:“身为臣子,君前奏对没有丝毫谨慎严肃之心,就区区‘一时心急’四字,就能随意攀咬当朝郡王?你们胆子可不小啊,是瞧着朕登基以来,一直虚怀纳谏,认定朕好说话,不会责罚你们不成?”
“陛下……”
“来人!”
“在!”
“御史秦召、蒙泉,中书舍人曹毅,光禄大夫李平山,归德将军赵昕,正议大夫周归正,通议大夫陈庸,为官不严,言行不规,令,降官一等,罚俸一年,闭门一月,小惩大诫。”
“臣等……遵旨。”
泰昌帝火速地料理完了这些事儿,让他们下去之后,方才又继续提到荣郡王的上书谏言。
“荣郡王之言,你们反对得厉害,今日荣郡王也在,就让他针对你们所反对的论点,说说他的想法。”
众臣此事都不敢吭声。
明摆着皇上这是要力保荣郡王啊!说不得,荣郡王这个谏言,皇上心里已经是定了的。
无非是因为现在朝臣们施压,所以皇上才暂时留中不发。
而等到荣郡王一一反驳了他们的反对点之后,他们再无反对的理由,那这道上疏,怕是就要成为可能了。
然而现在他们敢拦着荣郡王说话吗?
自然是不敢的。
先前皇上就说了,“政见有所不同,就事论事即可”。他们若是拦着荣郡王不让他说话,这岂非是在打皇上的脸?
种种思虑下,没人出来拦着荣郡王。
荣郡王出列拱手,语句清晰地道:“皇上,臣已知悉众位大人对臣的怀疑。针对大人们怀疑的点,臣请一一回复。”
“可。”泰昌帝颔首道。
“谢陛下。”
刘桐再次躬身道谢,道:“其一,称臣禁闭数年,对朝政已疏忽荒废。此言,不妥。先帝时,臣虽被禁于中官胡同不得出,亦不曾参与朝政,更不知道朝堂中事,但自臣解除禁闭,回归朝堂,便一直没有停下手中差事。从先帝在时,到先帝薨逝,陛下登基至今,臣手中经办差事大小共有一百三十七件,其中大差事三十五件,大差事中因办差得力,受过先帝和陛下夸赞奖赏的,有十八件。先帝朝时不说,陛下登基至今已有三年,臣自认为,差事办得不错,并无任何疏漏错处。这是臣归纳整理出的,臣经办的大概差事和结果,请陛下览阅。”
内侍接过刘桐递上来的厚重奏疏,放到了泰昌御案上。
刘桐接着道:“其二,称臣欲笼络天下寒门学子,居心不良的。此言,也不妥。陛下宏图广志,欲使天下太平安顺,臣虽不才,亦希望辅佐陛下,共创盛世。然盛世,非皇族、贵族一方之事,皇族贵族之人数,比于天下百姓,乃是小数,如何能以小数之浅薄之见,理大数之宏大之事?臣以为,寒门学子,见多,识广,比自小娇养长大的贵族子弟更心系百姓,更寄情江山,出外任官时,寒门子弟更能因地制宜,创一乡、一镇、一城、一州之富贵。”
刘桐说第一点时,还没人出声反驳,说第二点时,便有人忍不住道:“荣郡王切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老臣不才,虽政绩平平,却也不愿意承认老臣犬子比不过寒门那些书生。若要论治下之道,犬子曾随老臣之妻入乡间,与农伯农夫谈论农事。”
插话的并非是反对刘桐上书的臣子,而是一位出身勋贵的老大人。
刘桐恭敬地对他行了一礼,道:“孙大人勿怪,本王也并非针对贵族子弟。诚然,贵族子弟里,不乏斗鸡走狗的纨绔,寒门学子中,也有那沽名钓誉之徒。所以,本王建议皇上广开恩科,并没有要只录用寒门子弟,而弃用贵族子弟的意思。本王只是希望,寒门子弟能与贵族子弟拥有同样的机会报效朝廷。”
孙老大人皱眉道:“那这与从前,又有何区别?”
“自然是有区别。”刘桐道:“从前,贵族子弟不论品性能力如何,只需要在家中受父母宠爱,便能靠着父荫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参与科考,不过是为贵族子弟助手,并不能单任一官,单独治下。但今后,若是实行科举并制,不再单独录用贵族子弟,而让贵族子弟与寒门子弟一起参与科举选拔,则有无才学,一目了然。”
刘桐诚恳道:“本王这也是为诸位贵族大家着想。子孙若无奋斗目标,长大凭父母宠爱便前途可望,那一代代传下来,岂不都成了不学无术,不知柴米油盐的草包?巍巍大家,莫要因溺爱子嗣,而使家族一代代败落。”
刘桐说完停顿了片刻,没有听到人出声,便继续道:“其三,称臣报复贵族高门的,听了臣前一段话,自然也知道,这种猜测不妥了。”
刘桐拱手向泰昌帝,道:“综上三点,臣之上书,绝无私心,请皇上明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