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日俄对上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铁汉子最新章节!
国际间交往,若去相信所谓的“承诺”而承担责任,那只能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英国政府在无力阻止〖日〗本疯狂扩军四十万的情况下,只得由窦纳乐向杨格“承诺”:清日两国如因朝鲜问题而交战,英国将严守中立。杨格没把这句屁话当成一回事儿,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英国主张的“清国陆军加〖日〗本海军阻止俄国”的念头,满脑子想得都是借用俄国东进野心和〖日〗本大陆政策在朝鲜的“交汇点”制造矛盾。
〖日〗本人发现的茂山铁矿脉就在长白山东麓,距离“山貂营地”只有一百五十多里的山路,距离图们江左岸的“俄国领地”也只有三百里。铁矿要开发利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清津,在俄国人的势力范围之内,〖日〗本人必须要在清津建立矿石码头,实现清津港与〖日〗本本土港口的直航才能达成在茂山开矿并运到〖日〗本加以利用,解决〖日〗本国缺乏优质铁矿石资源的问题。
在朝鲜的清国总领事唐绍仪不小心就把“茂山铁矿”的消息透露给俄国人,俄国人立即向朝鲜王国政府提出开矿的要求,朝鲜王国政府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当然的予以拒绝。可是,〖日〗本人想要利用清津港也是困难重重。
甲午战后,〖日〗本人最为急切的需要是建立、壮大本土的军工体系,八幡制铁所是〖日〗本在军工体系再投入的重头戏,八幡制铁所依赖“海外铁矿石或者生铁”的局面无法改变,就势必牵引〖日〗本的国策向“海外寻求低廉铁矿石供应”转移。可是,〖日〗本在海外拥有“特权”的地区,一为台湾,台湾本身有磁铁矿藏,可高山人不予开放,清国台湾巡抚衙门一方面承认《马关条约》规定的〖日〗本在台特殊利益,一方面以实际困难婉转劝告〖日〗本的资本慎入“高山地区”。品位低、储量少、开发难度极大的台湾铁显然不符合〖日〗本的需要。二为朝鲜,在《马关条约》中,清国政府承认朝鲜自主,而〖日〗本在朝鲜事变后一直有一个旅团的兵力留驻朝鲜,在清俄边境冲突后又加派了一个旅团,造成事实上“军事控制”朝鲜的现状。可惜,控制只是在亲日地区才能达成,在俄国势力相对强大的地区。〖日〗本人寸步难行,例如茂山地区。
〖日〗本人增兵朝鲜的理由是“朝鲜政府对清俄边境冲突的不安”本来,增兵朝鲜应该进驻咸镜北道的,可偏偏就开不进去!从边境冲突中脱身的俄国人给朝鲜地方官员撑腰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是清俄达成约束军事。东清铁路开建和二十万俄军源源开到远东。
〖日〗本人不得不三思啊!
为了茂山铁矿,是否值得在清国新军的虎视下与俄国开战?从获得廉价铁矿石和焦煤、褐煤的利益需求出发,从国家工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一战视乎无可避免。可是,是与俄国人在朝鲜打一仗吗?未必,〖日〗本人也可以选择与清国新军再次在辽东开战!不过嘛,英国人未必同意。一旦〖日〗本的举动深刻的触及英国人的利益,就可以招致海洋的封锁,这是灭顶之灾!岛国不是陆上大国。岛国的资源和产出完全依赖海洋运输,对海上强权就只能讨好,直到自己也变成海上强权。
故而,〖日〗本人的三思最具体表现在陆海军之争上。
〖日〗本陆军对铁矿石的依赖不那么直接,在大陆政策的影响下,更愿意直接打趴清国新军,在庞大的清国予取予求。〖日〗本海军要在购舰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自造战舰,奠定海上强国的基础,就必须解决大量钢铁来源的问题。如今。俄国在远东的海上力量薄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海军对俄国控制茂山地区铁矿的态度就异常的强硬。与此相比。陆军对击败清国新军的底气不那么充足,只能依赖于扩军十三个师团,以期形成二十万正规军对清国东三省地区十万正规军的优势。
在此关乎〖日〗本国家气运的问题上,〖日〗本人对英国人不痛不痒的“劝告”非常重视,最后得出“〖日〗本必须在遏制俄国的战略中表现得清国新军集团更为强硬”才能加强与英国的关系,让英国在〖日〗本和清国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日〗本海陆军的竞争中,〖日〗本政治是折中的,最终形成的战略是略偏重于海军的“对俄强硬、对清提防”。何解?积极谋求茂山铁矿和〖日〗本在朝鲜的独霸利益是重点,扩大陆军满足陆军的要求,应付可能的陆战,特别是对清国新军的陆战,是次重点。两者都是重点,实践起来有先就有后。
11月28日,一群〖日〗本浪人和一群朝鲜浪人在清津港“冲突”祸及了一间俄国商业机构和两间〖日〗本商社。
30日,〖日〗本国政府宣布“派出军舰运送陆军第四师团一部到清津登陆,协助朝鲜王国政府维持当地治安秩序”。同日,俄国人也照会〖日〗本驻俄公使,宣布“为保护俄国在朝鲜侨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将派出一个团的兵力越过图们江进驻咸境北道。
朝鲜王国政府没有就日俄两国的调兵进驻发出任何声音。
这一天的清国也不安静,皇帝和军方重臣之间的矛盾,因为荣禄的回京而在突然间激化,几欲爆发。
钦差大臣在王八泡子的第12旅旅部被侨民给打了,这不是公开打皇帝的脸嘛?!
光绪对此大为光火,一方面严辞斥责12旅旅长随昌毅保护不力,一方面利用清俄共同修路的机会,向海参崴派出了领事,另一方面则是等待着,等待荣禄回京之时再向“纵容军民殴打钦差”的新军东方支队司令官延山和12旅旅长随昌毅发难。不过,光绪还是看在永山筹组蒙古骑兵师,而该部力量有可能为皇家所争取的面子上,放过了延山而专责随昌毅,意图以严责随昌毅打击新军这群“骄兵悍将”重塑朝廷和天子的威严,在30日电谕关外军团司令官依克唐阿“着即褫夺随昌毅及相关人等一切军政职务和顶戴荣衔,永不叙用”。
杨格接到“上谕电报”是在大辽河入海口的田庄台水面北洋舰队交通快船“快马”号上,快马刚刚起锚就与从上游下来的挖泥船“导海”号相遇,两船互鸣汽笛致意。
“导海”号看到快马号的桅杆上飘着按照北洋舰队未获批准,却依然实行的《海军军制定则》悬挂的“陆军中将”旗,主动让出主航道,十几名舰员在左舷站坡致礼。
“回信号,导海号的弟兄们辛苦了。”
管驾黎开翼命令信号兵打出旗号,又引来导海号一阵汽笛长鸣。
快马是内河、近海快船,排水量25吨,最高航速能达到19节,巡航经济航速也有13节。导海号是港口或内河挖泥船,肚量大、平底、航速缓慢,整个夏季几乎都在奉天一带疏浚浑河,眼看着隆冬将至才撤出内河,准备在营口靠港。
“回头,不去奉天了,沿着海岸线瞎转悠到补煤就成。”
“是!“黎开翼不明所以,只能在执行命令的同时暗估与方才田庄台码头送来的电报有关。究竟是什么事儿,就不是1892年从水师学堂毕业的小小快船管驾能够知晓的了。
杨格随手撕碎了电报纸,纸屑随着寒风飘散在河海相交的水面上。他刚刚下令就生出悔意来,觉着自己不能在皇帝“电谕褫夺部下将领职务”之时以躲避的心态应对之。
“算了,还是去奉天!”
“是!”黎开翼打轮转舵,快马号渐渐加速,以15节的高速向上游而去。
宽阔的江面和两岸因为水位降低而露出的河滩淤泥,大辽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处,逐渐堆积形成的三角洲,略经整理就是良田,或者是田庄台——营口城市的一部分。
杨格的心思没有过多的纠缠在河口城市的发展上,皇帝已经出招了,时机很是正确,由此爆发出来的皇帝、权臣之争,有助于让〖日〗本人更加放心的在朝鲜对付俄国人设置的障碍,攫取朝鲜的铁矿资源。清津的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人故意鼓捣出来的,背后也有英国人的影子。
当然,现在不能指望着日俄就此开战,对〖日〗本人来说,与俄国决战而定朝鲜,需要完成陆军、海军的扩军计划。对俄国人来说,调到远东的二十万军队还未完全到位,在大铁路还不能给军队提供充足的补给之前,全面战争也是不可想象的。两个国家在清津事件发生后作出的反应,都有点“虚张声势”后观各方动静而定战略的架势。
日俄都在关注大清国的反应。
在关注的目光下,皇帝要拿随昌毅开刀,以维护皇权的威严,也是杀鸡给猴看,打击杨某人的声望。杨格则要维护自己在新军中树立的形象和威望,也要让日俄看到大清国因为君臣矛盾激化而无暇他顾的“机会”。所以,对光绪的“电谕”杨格打算来个置之不理,还需准备着迎接因此而来的激烈风暴。
国际间交往,若去相信所谓的“承诺”而承担责任,那只能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英国政府在无力阻止〖日〗本疯狂扩军四十万的情况下,只得由窦纳乐向杨格“承诺”:清日两国如因朝鲜问题而交战,英国将严守中立。杨格没把这句屁话当成一回事儿,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英国主张的“清国陆军加〖日〗本海军阻止俄国”的念头,满脑子想得都是借用俄国东进野心和〖日〗本大陆政策在朝鲜的“交汇点”制造矛盾。
〖日〗本人发现的茂山铁矿脉就在长白山东麓,距离“山貂营地”只有一百五十多里的山路,距离图们江左岸的“俄国领地”也只有三百里。铁矿要开发利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清津,在俄国人的势力范围之内,〖日〗本人必须要在清津建立矿石码头,实现清津港与〖日〗本本土港口的直航才能达成在茂山开矿并运到〖日〗本加以利用,解决〖日〗本国缺乏优质铁矿石资源的问题。
在朝鲜的清国总领事唐绍仪不小心就把“茂山铁矿”的消息透露给俄国人,俄国人立即向朝鲜王国政府提出开矿的要求,朝鲜王国政府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当然的予以拒绝。可是,〖日〗本人想要利用清津港也是困难重重。
甲午战后,〖日〗本人最为急切的需要是建立、壮大本土的军工体系,八幡制铁所是〖日〗本在军工体系再投入的重头戏,八幡制铁所依赖“海外铁矿石或者生铁”的局面无法改变,就势必牵引〖日〗本的国策向“海外寻求低廉铁矿石供应”转移。可是,〖日〗本在海外拥有“特权”的地区,一为台湾,台湾本身有磁铁矿藏,可高山人不予开放,清国台湾巡抚衙门一方面承认《马关条约》规定的〖日〗本在台特殊利益,一方面以实际困难婉转劝告〖日〗本的资本慎入“高山地区”。品位低、储量少、开发难度极大的台湾铁显然不符合〖日〗本的需要。二为朝鲜,在《马关条约》中,清国政府承认朝鲜自主,而〖日〗本在朝鲜事变后一直有一个旅团的兵力留驻朝鲜,在清俄边境冲突后又加派了一个旅团,造成事实上“军事控制”朝鲜的现状。可惜,控制只是在亲日地区才能达成,在俄国势力相对强大的地区。〖日〗本人寸步难行,例如茂山地区。
〖日〗本人增兵朝鲜的理由是“朝鲜政府对清俄边境冲突的不安”本来,增兵朝鲜应该进驻咸镜北道的,可偏偏就开不进去!从边境冲突中脱身的俄国人给朝鲜地方官员撑腰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是清俄达成约束军事。东清铁路开建和二十万俄军源源开到远东。
〖日〗本人不得不三思啊!
为了茂山铁矿,是否值得在清国新军的虎视下与俄国开战?从获得廉价铁矿石和焦煤、褐煤的利益需求出发,从国家工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一战视乎无可避免。可是,是与俄国人在朝鲜打一仗吗?未必,〖日〗本人也可以选择与清国新军再次在辽东开战!不过嘛,英国人未必同意。一旦〖日〗本的举动深刻的触及英国人的利益,就可以招致海洋的封锁,这是灭顶之灾!岛国不是陆上大国。岛国的资源和产出完全依赖海洋运输,对海上强权就只能讨好,直到自己也变成海上强权。
故而,〖日〗本人的三思最具体表现在陆海军之争上。
〖日〗本陆军对铁矿石的依赖不那么直接,在大陆政策的影响下,更愿意直接打趴清国新军,在庞大的清国予取予求。〖日〗本海军要在购舰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自造战舰,奠定海上强国的基础,就必须解决大量钢铁来源的问题。如今。俄国在远东的海上力量薄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海军对俄国控制茂山地区铁矿的态度就异常的强硬。与此相比。陆军对击败清国新军的底气不那么充足,只能依赖于扩军十三个师团,以期形成二十万正规军对清国东三省地区十万正规军的优势。
在此关乎〖日〗本国家气运的问题上,〖日〗本人对英国人不痛不痒的“劝告”非常重视,最后得出“〖日〗本必须在遏制俄国的战略中表现得清国新军集团更为强硬”才能加强与英国的关系,让英国在〖日〗本和清国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日〗本海陆军的竞争中,〖日〗本政治是折中的,最终形成的战略是略偏重于海军的“对俄强硬、对清提防”。何解?积极谋求茂山铁矿和〖日〗本在朝鲜的独霸利益是重点,扩大陆军满足陆军的要求,应付可能的陆战,特别是对清国新军的陆战,是次重点。两者都是重点,实践起来有先就有后。
11月28日,一群〖日〗本浪人和一群朝鲜浪人在清津港“冲突”祸及了一间俄国商业机构和两间〖日〗本商社。
30日,〖日〗本国政府宣布“派出军舰运送陆军第四师团一部到清津登陆,协助朝鲜王国政府维持当地治安秩序”。同日,俄国人也照会〖日〗本驻俄公使,宣布“为保护俄国在朝鲜侨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将派出一个团的兵力越过图们江进驻咸境北道。
朝鲜王国政府没有就日俄两国的调兵进驻发出任何声音。
这一天的清国也不安静,皇帝和军方重臣之间的矛盾,因为荣禄的回京而在突然间激化,几欲爆发。
钦差大臣在王八泡子的第12旅旅部被侨民给打了,这不是公开打皇帝的脸嘛?!
光绪对此大为光火,一方面严辞斥责12旅旅长随昌毅保护不力,一方面利用清俄共同修路的机会,向海参崴派出了领事,另一方面则是等待着,等待荣禄回京之时再向“纵容军民殴打钦差”的新军东方支队司令官延山和12旅旅长随昌毅发难。不过,光绪还是看在永山筹组蒙古骑兵师,而该部力量有可能为皇家所争取的面子上,放过了延山而专责随昌毅,意图以严责随昌毅打击新军这群“骄兵悍将”重塑朝廷和天子的威严,在30日电谕关外军团司令官依克唐阿“着即褫夺随昌毅及相关人等一切军政职务和顶戴荣衔,永不叙用”。
杨格接到“上谕电报”是在大辽河入海口的田庄台水面北洋舰队交通快船“快马”号上,快马刚刚起锚就与从上游下来的挖泥船“导海”号相遇,两船互鸣汽笛致意。
“导海”号看到快马号的桅杆上飘着按照北洋舰队未获批准,却依然实行的《海军军制定则》悬挂的“陆军中将”旗,主动让出主航道,十几名舰员在左舷站坡致礼。
“回信号,导海号的弟兄们辛苦了。”
管驾黎开翼命令信号兵打出旗号,又引来导海号一阵汽笛长鸣。
快马是内河、近海快船,排水量25吨,最高航速能达到19节,巡航经济航速也有13节。导海号是港口或内河挖泥船,肚量大、平底、航速缓慢,整个夏季几乎都在奉天一带疏浚浑河,眼看着隆冬将至才撤出内河,准备在营口靠港。
“回头,不去奉天了,沿着海岸线瞎转悠到补煤就成。”
“是!“黎开翼不明所以,只能在执行命令的同时暗估与方才田庄台码头送来的电报有关。究竟是什么事儿,就不是1892年从水师学堂毕业的小小快船管驾能够知晓的了。
杨格随手撕碎了电报纸,纸屑随着寒风飘散在河海相交的水面上。他刚刚下令就生出悔意来,觉着自己不能在皇帝“电谕褫夺部下将领职务”之时以躲避的心态应对之。
“算了,还是去奉天!”
“是!”黎开翼打轮转舵,快马号渐渐加速,以15节的高速向上游而去。
宽阔的江面和两岸因为水位降低而露出的河滩淤泥,大辽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处,逐渐堆积形成的三角洲,略经整理就是良田,或者是田庄台——营口城市的一部分。
杨格的心思没有过多的纠缠在河口城市的发展上,皇帝已经出招了,时机很是正确,由此爆发出来的皇帝、权臣之争,有助于让〖日〗本人更加放心的在朝鲜对付俄国人设置的障碍,攫取朝鲜的铁矿资源。清津的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人故意鼓捣出来的,背后也有英国人的影子。
当然,现在不能指望着日俄就此开战,对〖日〗本人来说,与俄国决战而定朝鲜,需要完成陆军、海军的扩军计划。对俄国人来说,调到远东的二十万军队还未完全到位,在大铁路还不能给军队提供充足的补给之前,全面战争也是不可想象的。两个国家在清津事件发生后作出的反应,都有点“虚张声势”后观各方动静而定战略的架势。
日俄都在关注大清国的反应。
在关注的目光下,皇帝要拿随昌毅开刀,以维护皇权的威严,也是杀鸡给猴看,打击杨某人的声望。杨格则要维护自己在新军中树立的形象和威望,也要让日俄看到大清国因为君臣矛盾激化而无暇他顾的“机会”。所以,对光绪的“电谕”杨格打算来个置之不理,还需准备着迎接因此而来的激烈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