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袁大头治朝鲜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甲午之军工霸世最新章节!
“北边的土地还给中国是作为咱们帮助其驱逐日军恢复独立的酬谢,与现在的支援有什么关系?”,李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呵呵冷笑,“真是好了疮疤忘了痛,对他们稍微好一点就忘了自己其实只是候补选择......”
李晖给予朝鲜有限的支援其实也并非全是出于好心,关键在于朝鲜如果太穷、就肯定会有难民往中国跑,朝鲜如果太弱、就无法有效地平衡日本。不过朝鲜政府如此不识抬举,还是让李晖非常生气,他一生气,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于是,曾经在朝鲜作威作福很多年的袁世凯再次来到了朝鲜,由于自认为是带头劝进触怒了李晖而被发配至此,袁大头的心情非常不好,不自觉地就将朝鲜王室视为了出气筒,后者的日子顿时就不好过了......
来到朝鲜之后的第二天,之前各种作死的朝鲜国王李熙就“主动”退位,由当时(1896年初)还不满22岁的王太子李坧继位,此子性格比他老爹还要懦弱,小时候就很怕袁世凯,而且脑子也比李熙清楚,知道分寸不会找死,这一点更加重要。
另外,此子还有一个好处,他身体有缺陷,不会有子嗣后代,而且体弱多病,也活不了太久,这样只要袁世凯先做些铺垫工作将朝鲜国王变成完全的橡皮图章,等这位过渡性的国王一死,朝鲜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过渡到共和制了。意识到李晖对帝制的厌恶后,袁世凯马上就见风使舵,转而高调拥护共和制度,来到朝鲜也不忘鼓吹,希望以此重获圣眷,尽管他心里其实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做了总有希望,不做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不过对朝鲜极为了解的袁世凯深知,朝鲜国王其实只是小问题,真正难以解决的是和清末中国类似的缺乏新式人才的难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朝鲜这方面的问题比中国还要难以解决,因为这儿还有一个阶级固化的痼疾......
朝鲜虽然很早就仿效中国搞起了科举,但是上升的通道实际上仍为所谓的“两班贵族”所垄断,平民子弟就算有机会读书,也很难成为官吏,更不要说是身居高位了,这跟同期的中国虽然也有暗箱操作,但还是能有很多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而飞黄腾达有很大的不同。也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朝鲜有限的人才几乎都出自于那几个大族,而那几个大族却又恰恰是阻止朝鲜改革的主要力量,可想而知要在朝鲜完成开化改革有多么困难。
好在李晖也了解这些,特意将国内大部分会朝鲜语的干部(基本都是当初准备用于对付侵朝日军的生化兵)都派了过来,虽然数量也就万把人,却还是给了袁世凯很大的帮助,至少局部的试点可以先搞起来了。
袁世凯选定的试点地区分别为城市的样板仁川和农村的样板全罗道,仁川在甲午战争之前是朝鲜境内最西化的城市,市民相对来说较易接受那些新制度和新观念,而全罗道则是东学党起义的策源地,经过甲午战争期间的长时间战乱,当地秩序已经几乎被完全摧毁,正有利于建立新的秩序,而经济惨遭战乱荼毒,又令改革更易见到成效。
等到两个试验区取得成功,一方面有了实例增强了说服力,一方面多少发现和培养了一些可用的人才,再向全国推广就容易多了。
除了试点之外,袁世凯还以反腐为名清洗朝鲜官场,将那些顽固派免官的免官、杀头的杀头、灭族的灭族,以清除改革的阻力,反正不是国内,袁大头下起手来毫无顾忌。只是即便下了如此狠手,未来朝鲜的高层依然还是以金、李、朴、全等大姓为主,让人不得不感慨两班贵族的遗毒之深,倒是李晖对此早有预料,他可知道历史上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朝韩两国的政体也还是残留有历史的痕迹,那些高官显贵也无不是出身大族......
另外,袁世凯还响应国内的要求,从朝鲜征召了不少劳工去中国从事高度危险性的工作,以满足劳改犯数量迅速减少后产生的劳动力缺口,这样做虽然有些不太厚道,但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朝鲜人死伤总比中国人死伤要好,何况以目前朝鲜的贫穷落后,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的朝鲜人想去中国赚钱,也只能干这类工作了,危险是危险,但是门槛低、工资高(当然是相对朝鲜贫民的收入来说),每次招工都是应者如云。
袁世凯之所以要大力推动此事,一方面是希望以此获得国内的嘉奖,但更直接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够给朝鲜开辟一条新的财源。朝鲜除了劳动力和价值有限(结合市场容量来看)的土特产,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商品,而普及近代教育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让朝鲜早日实现贸易收支平衡,短期之内也只有劳务输出这个办法了。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还可以借中国的资源来让那些朝鲜劳工初步了解工业化,他们将来回国之后,总会比国内的那些愚民更支持改革吧?
虽然袁世凯没有等到朝鲜完全开化就回国了,但是朝鲜基本制度却基本都出自袁大头之手,后来朝鲜的工业化也都是沿着袁大头制定的路线逐步完成的,朝鲜人对于袁大头的评价,就如同历史上的日本人对麦克阿瑟的态度那样......
华夏对盟国的内政干涉如此之深,直接就派大量军队和干部过去,只有朝鲜和夏威夷这两个例子,其根源在于两者的复国全靠中国帮助,自然中国也就有“好人做到底”的义务和相应的权利。而对于其他的盟国,中国政府就不会管这么多了,哪怕他们发生内乱,就算该国政府求助,中国政府也未必会就一定会介入其中......(未完待续。)
“北边的土地还给中国是作为咱们帮助其驱逐日军恢复独立的酬谢,与现在的支援有什么关系?”,李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呵呵冷笑,“真是好了疮疤忘了痛,对他们稍微好一点就忘了自己其实只是候补选择......”
李晖给予朝鲜有限的支援其实也并非全是出于好心,关键在于朝鲜如果太穷、就肯定会有难民往中国跑,朝鲜如果太弱、就无法有效地平衡日本。不过朝鲜政府如此不识抬举,还是让李晖非常生气,他一生气,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于是,曾经在朝鲜作威作福很多年的袁世凯再次来到了朝鲜,由于自认为是带头劝进触怒了李晖而被发配至此,袁大头的心情非常不好,不自觉地就将朝鲜王室视为了出气筒,后者的日子顿时就不好过了......
来到朝鲜之后的第二天,之前各种作死的朝鲜国王李熙就“主动”退位,由当时(1896年初)还不满22岁的王太子李坧继位,此子性格比他老爹还要懦弱,小时候就很怕袁世凯,而且脑子也比李熙清楚,知道分寸不会找死,这一点更加重要。
另外,此子还有一个好处,他身体有缺陷,不会有子嗣后代,而且体弱多病,也活不了太久,这样只要袁世凯先做些铺垫工作将朝鲜国王变成完全的橡皮图章,等这位过渡性的国王一死,朝鲜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过渡到共和制了。意识到李晖对帝制的厌恶后,袁世凯马上就见风使舵,转而高调拥护共和制度,来到朝鲜也不忘鼓吹,希望以此重获圣眷,尽管他心里其实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做了总有希望,不做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不过对朝鲜极为了解的袁世凯深知,朝鲜国王其实只是小问题,真正难以解决的是和清末中国类似的缺乏新式人才的难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朝鲜这方面的问题比中国还要难以解决,因为这儿还有一个阶级固化的痼疾......
朝鲜虽然很早就仿效中国搞起了科举,但是上升的通道实际上仍为所谓的“两班贵族”所垄断,平民子弟就算有机会读书,也很难成为官吏,更不要说是身居高位了,这跟同期的中国虽然也有暗箱操作,但还是能有很多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而飞黄腾达有很大的不同。也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朝鲜有限的人才几乎都出自于那几个大族,而那几个大族却又恰恰是阻止朝鲜改革的主要力量,可想而知要在朝鲜完成开化改革有多么困难。
好在李晖也了解这些,特意将国内大部分会朝鲜语的干部(基本都是当初准备用于对付侵朝日军的生化兵)都派了过来,虽然数量也就万把人,却还是给了袁世凯很大的帮助,至少局部的试点可以先搞起来了。
袁世凯选定的试点地区分别为城市的样板仁川和农村的样板全罗道,仁川在甲午战争之前是朝鲜境内最西化的城市,市民相对来说较易接受那些新制度和新观念,而全罗道则是东学党起义的策源地,经过甲午战争期间的长时间战乱,当地秩序已经几乎被完全摧毁,正有利于建立新的秩序,而经济惨遭战乱荼毒,又令改革更易见到成效。
等到两个试验区取得成功,一方面有了实例增强了说服力,一方面多少发现和培养了一些可用的人才,再向全国推广就容易多了。
除了试点之外,袁世凯还以反腐为名清洗朝鲜官场,将那些顽固派免官的免官、杀头的杀头、灭族的灭族,以清除改革的阻力,反正不是国内,袁大头下起手来毫无顾忌。只是即便下了如此狠手,未来朝鲜的高层依然还是以金、李、朴、全等大姓为主,让人不得不感慨两班贵族的遗毒之深,倒是李晖对此早有预料,他可知道历史上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朝韩两国的政体也还是残留有历史的痕迹,那些高官显贵也无不是出身大族......
另外,袁世凯还响应国内的要求,从朝鲜征召了不少劳工去中国从事高度危险性的工作,以满足劳改犯数量迅速减少后产生的劳动力缺口,这样做虽然有些不太厚道,但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朝鲜人死伤总比中国人死伤要好,何况以目前朝鲜的贫穷落后,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的朝鲜人想去中国赚钱,也只能干这类工作了,危险是危险,但是门槛低、工资高(当然是相对朝鲜贫民的收入来说),每次招工都是应者如云。
袁世凯之所以要大力推动此事,一方面是希望以此获得国内的嘉奖,但更直接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够给朝鲜开辟一条新的财源。朝鲜除了劳动力和价值有限(结合市场容量来看)的土特产,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商品,而普及近代教育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让朝鲜早日实现贸易收支平衡,短期之内也只有劳务输出这个办法了。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还可以借中国的资源来让那些朝鲜劳工初步了解工业化,他们将来回国之后,总会比国内的那些愚民更支持改革吧?
虽然袁世凯没有等到朝鲜完全开化就回国了,但是朝鲜基本制度却基本都出自袁大头之手,后来朝鲜的工业化也都是沿着袁大头制定的路线逐步完成的,朝鲜人对于袁大头的评价,就如同历史上的日本人对麦克阿瑟的态度那样......
华夏对盟国的内政干涉如此之深,直接就派大量军队和干部过去,只有朝鲜和夏威夷这两个例子,其根源在于两者的复国全靠中国帮助,自然中国也就有“好人做到底”的义务和相应的权利。而对于其他的盟国,中国政府就不会管这么多了,哪怕他们发生内乱,就算该国政府求助,中国政府也未必会就一定会介入其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