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黄袍加身”(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新宋英烈最新章节!
显德九年阴历三月初六(西元962年4月12日)午后申时正(下午四点),一场注定会被载入史书、注定会被后来的军事历史学者研究的战斗打响了。分成两派的后周禁军在开封北部封丘门下,展开了这个时空、这个时代第一次装备热兵器军队之间的对决。与将近三年前火器在这个时空、这个时代首次登场、展现出热兵器对冷兵器绝对优势的幽云之战的战场上,那种纯粹一边倒的结果不同的是,封丘门下的这场大战既展示了热兵器军队之间作战所特有炽热与滚烫,也展示出了两支素质与装备相当、武器处于同一档次的精锐之师之间作战的残酷与惨烈。
从申时正(下午四点)到戌时初(下午七点),整整三个小时,封丘门下炮声轰轰、枪声阵阵、喊杀连天。由于麾下“神机军”左军所属的攻城重炮营在出发之前被朝廷以防备李重进为名留在了京城,使得赵匡胤无法采取以攻城重炮击毁城门、击塌城墙,之后再以步卒冲击、夺取突破口的惯常战法,而只能在己方霹雳炮、弩炮的炮火和火枪兵弹幕的掩护下,仗着己方步卒人多势众的优势,对封丘门及其两侧城墙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击。而城上的开封守军则在许新生的指挥下,充分发挥己方在火炮和火枪兵数量上的优势、利用架设在城头上的火炮较之城下火炮在射程上的优势,以密集火力对攻城的叛军进行压制,并给予其重大杀伤。一时间,开封城北封丘门内外,硝烟弥漫、火光四起,炮声、枪声、爆炸声、士兵们的呐喊声、惨叫声彼伏此起,令人不忍目睹、不愿耳闻。
随着天色渐暗,眼见己方虽人数战上风,但守军却利用其在火器数量上的优势,不但对己方攻城步卒造成了重大杀伤,而且还利用其火器居于高处所具备的射程上的优势,对己方的火炮和弩炮阵地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短短一个半时辰的攻城战,己方便已经损失了两千步卒、三百火枪兵和近一成左右的火炮和弩炮。尽管很想在双方的第一次较量中拔得头筹、占得先机,以激励士气、增强信心。可考虑到人马特别是火器损失过大,不但影响麾下将士的军心士气,更会增加后续进攻的困难,且天黑之后扎营于己也非常不利。因此,在最近的一次进攻再次以失败告终后,赵匡胤不得不下令停止攻城,全军后撤五里安营扎寨。
显德九年阴历三月初六亥时末,赵匡胤军大营中军大帐内,面对赵匡胤要大家就破城之法提出意见的指示,其一众心腹亲信一个个眉头紧蹙、沉默不语。虽说众人都清楚如今自己除了拿下京城、弑君篡位之外已无别的选择,可亲眼目睹了下午那场激烈而残酷的攻城战、意识到原本被己方视为“撒手锏”和“必胜手段”的火器优势不但已经荡然无存,而且还变成了己方的劣势后,大家现下还无法适应这种被对手火力压制、要用人命去和火药、铅丸进行对抗的不利局面,一时间竟无一人能想出克敌制胜的办法来。
眼见一众手下皆沉默不语,赵匡胤不由得有些恼火。可就在他准备向众人发泄怒气时,坐于末席,并不为其所注意的张飞突然起身施礼道:“太尉大人,卑职有些想法,或对破城有所帮助。只是,卑职并非知兵之人,所以这想法多少有些不够光明磊落,不知当讲不当讲。”——说起来,张飞于兵事上虽不至于一窍不通,可面对当前局面,要他就攻城之战略战术说出个所以然来,还真是没有任何可能。他之所以当这个出头鸟,主要还是希望通过在攻克京城的过程中立下功劳,来冲抵自己在北平军动向这方面工作上的失误,以便日后能够保住乃至提升自己在赵氏集团中的地位。
虽说从来不认为张飞这个只会暗地里搞些见不得光勾当、对兵事几乎一窍不通的密谍头子能说出什么作战良策来,可在其他在场心腹亲信无人答言的情况下,赵匡胤也只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听一听对方的所谓想法是什么——更何况对方已然言明要说的办法并不光明磊落,想必并不是什么常规的战术、战法,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没准儿真能解决自己现在的难题。因此,他立即摆出一副重视的表情,说道:“此番将大家召来,便是为了商议这破城之策。张堂主既有良策,只管说出来,不必有什么顾虑。”
受到赵匡胤鼓励的张飞信心大增,重重点了点头,这才说道:“太尉此番起兵举事,乃顺天应民、大势所趁、众望所归,朝中支持太尉登极称帝、取周而代之的文臣武将并不在少数。只因**太后、太妃及朝廷之中韩通、王薄、范质等一干祸乱朝纲、干涉朝政的奸佞怕太尉进京后清算其罪恶,为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这才以京城文武百官、士绅百姓为质,胁迫城中禁军将领及兵士负隅顽抗,极力阻止太尉进京。而在这些奸佞之中,太后、太妃不过一介女流,不足为虑。那些个文臣亦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让他们引经据典、舞文弄墨或许尚可,于兵事战争一道,却个个一窍不通。唯一一个精通兵事、誓死效忠柴周朝廷、有能力与太尉抗衡、有能力掌控城中禁军者,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若是没了韩通这个支柱,一来,不但城中禁军会因为失去统帅,群龙无首,再无军心士气与太尉为敌。而且,禁军中拥护太尉的将士亦会群起响应,对柴周朝廷倒戈一击。二来,朝中那些个奸佞之臣也会因失去武力支持而抛却所谓‘风骨’,转而明哲保身、见风使舵,主动投效于太尉驾前。如此一来,不但京城指日可破,而且太尉位居九五、取周而代之也会顺理成章、易如反掌。”
“张堂主所言虽有一些道理,但如今那韩通身在京城之内,破城之前我等对其又如之奈何?”赵匡胤的首席谋士赵普闻言先是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问道。
“韩通人虽然在京城之内,却并不代表自家便拿他没有办法。”张飞胸有成竹的答道,“眼下,我军虽尚未破城,但并不代表城中便没有可为自家所用的力量。想当初,作为根本之地,‘飞燕堂’开封分堂的实力乃为‘飞燕堂’所有分堂之首。期间,虽因张永德谋反而略受影响,实力有些许下降,但随着在下近段时间的收服与整顿,现在与张永德谋反之前相比也毫不逊色。在‘飞燕党’开封分堂的探子之中,精通技击、暗杀之术者亦不在少数。在下可派身边武艺高强、擅于潜行匿踪的手下潜入城内与开封分堂的探子接头,命其派高手刺杀韩通,务必取了这个佞臣贼子的性命。”
派人刺杀韩通——这一计策在如今这一局面下似乎是最简单、最有效、同时也是最轻松的拿下开封城、结束这场改朝换代、颠覆社稷的战争的方法。因此,虽然内心里多少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够光明磊落、不是大丈夫作为,可对正处于僵局的开封之战来说,却不失为剑走偏锋、克敌制胜的妙法。特别是考虑到这样做对开封城造成的附带损失最小,更有利于自己入主开封之后京城局势的稳定与恢复。所以,在权衡了一番利弊后,赵匡胤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问道:“那以张堂主看来,‘飞燕堂’开封分堂刺杀韩通有几分把握,又需要多长时间准备方可动手?”——由于对兵不血刃入主开封过于自信,赵匡胤麾下大军自澶州返京时所带粮草有限,至多只能支持七万人马使用十五天。因此,赵匡胤不得不对实施刺杀计划所需时间表示关注。
张飞见自己的建设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可,心中不由欣喜不已,连忙答道:“如今那韩通一门心思皆在如何将太尉拒之于开封城外,绝想不到太尉会暗中派人刺杀于他。‘飞燕堂’开封分堂以明击暗、以有备打无备,刺杀成功的机率应在九成以上。至于刺杀的时间,则要看‘飞燕堂’开封分堂做各种准备所需时间长短。不过,以卑职对开封分堂的了解,从开始准备到完成刺杀,至多不会超过五天。”
对于只有十五天存粮的赵匡胤大军来说,五天时间虽然不算短,但考虑到城内“飞燕堂”开封分堂需要为刺杀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特别是要掌握韩通外出的时间和路线、选择最佳刺杀地点等等,这样一个时间限定还是能够被赵匡胤接受的。于是,在与在场其他心腹亲信仔细商量了一番,确认刺杀计划没有什么明显漏洞与不足后,赵匡胤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命张飞即刻着手,开始实施针对京城最高军事指挥官韩通的刺杀行动。
显德九年阴历三月初六(西元962年4月12日)午后申时正(下午四点),一场注定会被载入史书、注定会被后来的军事历史学者研究的战斗打响了。分成两派的后周禁军在开封北部封丘门下,展开了这个时空、这个时代第一次装备热兵器军队之间的对决。与将近三年前火器在这个时空、这个时代首次登场、展现出热兵器对冷兵器绝对优势的幽云之战的战场上,那种纯粹一边倒的结果不同的是,封丘门下的这场大战既展示了热兵器军队之间作战所特有炽热与滚烫,也展示出了两支素质与装备相当、武器处于同一档次的精锐之师之间作战的残酷与惨烈。
从申时正(下午四点)到戌时初(下午七点),整整三个小时,封丘门下炮声轰轰、枪声阵阵、喊杀连天。由于麾下“神机军”左军所属的攻城重炮营在出发之前被朝廷以防备李重进为名留在了京城,使得赵匡胤无法采取以攻城重炮击毁城门、击塌城墙,之后再以步卒冲击、夺取突破口的惯常战法,而只能在己方霹雳炮、弩炮的炮火和火枪兵弹幕的掩护下,仗着己方步卒人多势众的优势,对封丘门及其两侧城墙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击。而城上的开封守军则在许新生的指挥下,充分发挥己方在火炮和火枪兵数量上的优势、利用架设在城头上的火炮较之城下火炮在射程上的优势,以密集火力对攻城的叛军进行压制,并给予其重大杀伤。一时间,开封城北封丘门内外,硝烟弥漫、火光四起,炮声、枪声、爆炸声、士兵们的呐喊声、惨叫声彼伏此起,令人不忍目睹、不愿耳闻。
随着天色渐暗,眼见己方虽人数战上风,但守军却利用其在火器数量上的优势,不但对己方攻城步卒造成了重大杀伤,而且还利用其火器居于高处所具备的射程上的优势,对己方的火炮和弩炮阵地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短短一个半时辰的攻城战,己方便已经损失了两千步卒、三百火枪兵和近一成左右的火炮和弩炮。尽管很想在双方的第一次较量中拔得头筹、占得先机,以激励士气、增强信心。可考虑到人马特别是火器损失过大,不但影响麾下将士的军心士气,更会增加后续进攻的困难,且天黑之后扎营于己也非常不利。因此,在最近的一次进攻再次以失败告终后,赵匡胤不得不下令停止攻城,全军后撤五里安营扎寨。
显德九年阴历三月初六亥时末,赵匡胤军大营中军大帐内,面对赵匡胤要大家就破城之法提出意见的指示,其一众心腹亲信一个个眉头紧蹙、沉默不语。虽说众人都清楚如今自己除了拿下京城、弑君篡位之外已无别的选择,可亲眼目睹了下午那场激烈而残酷的攻城战、意识到原本被己方视为“撒手锏”和“必胜手段”的火器优势不但已经荡然无存,而且还变成了己方的劣势后,大家现下还无法适应这种被对手火力压制、要用人命去和火药、铅丸进行对抗的不利局面,一时间竟无一人能想出克敌制胜的办法来。
眼见一众手下皆沉默不语,赵匡胤不由得有些恼火。可就在他准备向众人发泄怒气时,坐于末席,并不为其所注意的张飞突然起身施礼道:“太尉大人,卑职有些想法,或对破城有所帮助。只是,卑职并非知兵之人,所以这想法多少有些不够光明磊落,不知当讲不当讲。”——说起来,张飞于兵事上虽不至于一窍不通,可面对当前局面,要他就攻城之战略战术说出个所以然来,还真是没有任何可能。他之所以当这个出头鸟,主要还是希望通过在攻克京城的过程中立下功劳,来冲抵自己在北平军动向这方面工作上的失误,以便日后能够保住乃至提升自己在赵氏集团中的地位。
虽说从来不认为张飞这个只会暗地里搞些见不得光勾当、对兵事几乎一窍不通的密谍头子能说出什么作战良策来,可在其他在场心腹亲信无人答言的情况下,赵匡胤也只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听一听对方的所谓想法是什么——更何况对方已然言明要说的办法并不光明磊落,想必并不是什么常规的战术、战法,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没准儿真能解决自己现在的难题。因此,他立即摆出一副重视的表情,说道:“此番将大家召来,便是为了商议这破城之策。张堂主既有良策,只管说出来,不必有什么顾虑。”
受到赵匡胤鼓励的张飞信心大增,重重点了点头,这才说道:“太尉此番起兵举事,乃顺天应民、大势所趁、众望所归,朝中支持太尉登极称帝、取周而代之的文臣武将并不在少数。只因**太后、太妃及朝廷之中韩通、王薄、范质等一干祸乱朝纲、干涉朝政的奸佞怕太尉进京后清算其罪恶,为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这才以京城文武百官、士绅百姓为质,胁迫城中禁军将领及兵士负隅顽抗,极力阻止太尉进京。而在这些奸佞之中,太后、太妃不过一介女流,不足为虑。那些个文臣亦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让他们引经据典、舞文弄墨或许尚可,于兵事战争一道,却个个一窍不通。唯一一个精通兵事、誓死效忠柴周朝廷、有能力与太尉抗衡、有能力掌控城中禁军者,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若是没了韩通这个支柱,一来,不但城中禁军会因为失去统帅,群龙无首,再无军心士气与太尉为敌。而且,禁军中拥护太尉的将士亦会群起响应,对柴周朝廷倒戈一击。二来,朝中那些个奸佞之臣也会因失去武力支持而抛却所谓‘风骨’,转而明哲保身、见风使舵,主动投效于太尉驾前。如此一来,不但京城指日可破,而且太尉位居九五、取周而代之也会顺理成章、易如反掌。”
“张堂主所言虽有一些道理,但如今那韩通身在京城之内,破城之前我等对其又如之奈何?”赵匡胤的首席谋士赵普闻言先是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问道。
“韩通人虽然在京城之内,却并不代表自家便拿他没有办法。”张飞胸有成竹的答道,“眼下,我军虽尚未破城,但并不代表城中便没有可为自家所用的力量。想当初,作为根本之地,‘飞燕堂’开封分堂的实力乃为‘飞燕堂’所有分堂之首。期间,虽因张永德谋反而略受影响,实力有些许下降,但随着在下近段时间的收服与整顿,现在与张永德谋反之前相比也毫不逊色。在‘飞燕党’开封分堂的探子之中,精通技击、暗杀之术者亦不在少数。在下可派身边武艺高强、擅于潜行匿踪的手下潜入城内与开封分堂的探子接头,命其派高手刺杀韩通,务必取了这个佞臣贼子的性命。”
派人刺杀韩通——这一计策在如今这一局面下似乎是最简单、最有效、同时也是最轻松的拿下开封城、结束这场改朝换代、颠覆社稷的战争的方法。因此,虽然内心里多少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够光明磊落、不是大丈夫作为,可对正处于僵局的开封之战来说,却不失为剑走偏锋、克敌制胜的妙法。特别是考虑到这样做对开封城造成的附带损失最小,更有利于自己入主开封之后京城局势的稳定与恢复。所以,在权衡了一番利弊后,赵匡胤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问道:“那以张堂主看来,‘飞燕堂’开封分堂刺杀韩通有几分把握,又需要多长时间准备方可动手?”——由于对兵不血刃入主开封过于自信,赵匡胤麾下大军自澶州返京时所带粮草有限,至多只能支持七万人马使用十五天。因此,赵匡胤不得不对实施刺杀计划所需时间表示关注。
张飞见自己的建设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可,心中不由欣喜不已,连忙答道:“如今那韩通一门心思皆在如何将太尉拒之于开封城外,绝想不到太尉会暗中派人刺杀于他。‘飞燕堂’开封分堂以明击暗、以有备打无备,刺杀成功的机率应在九成以上。至于刺杀的时间,则要看‘飞燕堂’开封分堂做各种准备所需时间长短。不过,以卑职对开封分堂的了解,从开始准备到完成刺杀,至多不会超过五天。”
对于只有十五天存粮的赵匡胤大军来说,五天时间虽然不算短,但考虑到城内“飞燕堂”开封分堂需要为刺杀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特别是要掌握韩通外出的时间和路线、选择最佳刺杀地点等等,这样一个时间限定还是能够被赵匡胤接受的。于是,在与在场其他心腹亲信仔细商量了一番,确认刺杀计划没有什么明显漏洞与不足后,赵匡胤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命张飞即刻着手,开始实施针对京城最高军事指挥官韩通的刺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