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有难同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战隋最新章节!
四月初三,辽东怀远镇,东征统帅部。
宇文述、郭荣接到了安东远征军的急报。
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于三月二十五抵达扶余城后,遂以与副都护李浑联名之名义,向东征统帅部报告安东远征军的东进行程,并把安东远征军的现有规模、预定行军路线以及面临的钱粮武器严重短缺等问题,详细告知。
综合当前现状,李平原和李浑预估,如果一切顺利,怀远镇又大量提供粮草补给,安东远征军最早也要到四月下才能抵达怀远,而最迟可能要到五月初,如果出现不可预料之意外,或怀远镇未能确保安东远征军的军需供给,甚至可能会延误到五月中,这必将严重贻误东征战机,所以李平原和李浑向统帅部提出两个建议。
一个是坚决遵从圣主诏令,依预定之策南下怀远会合,但安东方面已经把自身困难解释清楚了,另外安东远征军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抵达怀远,还受制于怀远镇能否及时迅速提供粮草辎重,所以一旦安东远征军未能在预定时间内抵达怀远,责任就是大家的,人人有份。
为此李平原和李浑提出了第二个建议,安东远征军自成一路,由扶余城方向攻打平壤,与怀远镇方向的远征主力形成两路夹攻之势,如此两路大军互为声援、齐头并进,只待会师于平壤城下,则胜券在握,大局可定。
这个建议正合统帅部之意。
对李景、薛世雄等卫府大将军来说,安东大军是个不确定变数,这个变数严重影响到了第三次东征的结果,严重影响到了十二卫府和他们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百般阻挠安东大军南下怀远会合,而对宇文述和郭荣两位正副统帅来说,他们不但需要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更需要借刀杀人,需要借助高句丽的力量来打击和削弱安东实力,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安东大军在第三次东征战场上冲锋陷阵。
李平原和李浑的第二个建议,恰好满足了统帅部决策层的全部需要,可谓皆大欢喜。</>
但是,此策违背了圣主诏令,一旦实施,李平原和李浑不但抗旨,还擅权,罪责太大,功过都不能相抵,所以李平原和李浑的态度非常明确,我可以满足你统帅部的意愿,但你统帅部必须给我授权,让我名正言顺地自成一路攻打平壤,否则我就继续执行预定之策,只是何时才能抵达怀远,那就要看你给我提供多少军需了,毕竟我安东远征军有二十多万人的规模,你就算竭尽全力给我运送粮草辎重也难以让我满意。当然,你也可以敷衍了事甚至阳奉阴违,只是如此一来后果就远比你想像的严重了。
宇文述和郭荣看完这份急报,且喜且忧。
高兴的是李平原兑现了承诺,率领安东主力大军千里迢迢赶到了扶余城,进入了高句丽战场,并且与统帅部达成默契,不再南下怀远会合,以免与卫府方面发生激烈冲突,愿意自成一路攻打平壤。
担忧的是,圣主和中枢是否会同意统帅部所拟的“水陆并进、三路同攻”之策?
如果没有齐王北上会合李平原的突发变故,如果不积极拯救由这一变故而导致的一系列恶劣后果,统帅部根本不会理睬李平原的要挟,你不来怀远会合那是你的罪责,你背信弃义不参加第三次东征更是自寻死路,统帅部代表的是圣主和中枢,绝无可能向安东妥协,向李平原让步。
当然了,你李平原向统帅部阐明自己的困难,表明自己的态度,试图为自己的抗旨和擅权之罪推脱,这可以,但若想统帅部因此改变决策,授权你自成一路攻打平壤,这肯定不行,毕竟圣主和中枢的目标正是要铲除你这个隐患,如今好不容易给你套上绞索,又岂能手下留情?
然而,齐王北上会合李平原骤然改变了局势。齐王和李平原这两股力量的联合,不但危害到第三次东征,还将危及到中土安全,所以统帅部别无选择,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向安东妥协,向李平原让步。
只是,圣主和中枢是否会同统帅部的决策?
宇文述和郭荣均是忐忑不安,虽然他们有相当大的把握,但圣主和中枢势必迁怒于他们,把齐王擅自北上会合李平原、把辽东局势的不利变化,统统归于他们处置不当,而事实是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夹在这对明争暗斗的父子中间,他们又能怎么办?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敢招惹是非自取祸端。
但是自己受伤也要有限度,不能把小命送掉了,所以宇文述急召李景、薛世雄和崔弘升军议。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关键时刻,多拉上几个人分担罪责,肯定比自己一个人扛要好。
李景、薛世雄、崔弘升匆匆而来,看完李平原和李浑的急报,三位卫府大将军面面相觑,神情都很凝重。
安东远征军多达二十多万人,这个规模远远超出了大将军们的预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虚报,安东出于各种目的,比如骗取粮草辎重,比如故意向统帅部施压,等等,总之此事不可信。
但是,如果确有其事,如果安东远征军的确有二十余万人,将对第三次东征产生多大影响?
郭荣、李景、薛世雄都是久经战事、常年戍边的卫府大将,对此事的判断具有权威性,尤其薛世雄,去年冬天还曾远赴弱洛水下游作战,对东胡诸种和东北现状更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所以他们在仔细研读了李平原、李浑的联名书信,经过一番认真详尽的分析和推演后,最后得出结论,此事虽然虚张声势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它有真实性。
李风云、李子雄、韩世谔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安州和东北,没有实力不行;裴世矩、李浑都积极与安东合作,也可以证明安东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去年奚族与契丹互相征伐,损失很大,而两族若想迅速恢复实力发展壮大,借助中土东征大肆掳掠高句丽,不失为一个便捷有效的最好办法,所以奚族和契丹有倾巢而出的可能性;安东主力东征期间,李风云肯定不愿意把突厥人阿史那咄尔这个隐患留在东北,而阿史那咄尔也非常害怕裴世矩,所以阿史那咄尔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出现在此次东征队伍中;年初飞狐叛军北上出关进入安州,拖家携口有十几万人,而这支军队在攻占安东的过程中寸功未立,没有理由不参加第三次东征以巩固和加强自己在安东的利益。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统帅部可能严重低估了李风云、李子雄攻打高句丽的决心。
“以安东现有力量,如果大漠倾尽全力展开反攻,李风云、李子雄肯定守不住,毕竟他们为了生存,必须保存实力,绝无可能与突厥人打个两败俱伤,如此一来,不难看到,与其困在安东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攻打高句丽行险一搏。”薛世雄手抚长髯,不紧不慢地说道,“只要攻克平壤,大肆掳掠一番,李风云、李子雄首先就能以灭亡高句丽来壮大自己,牢牢占据主动,接下来若安东失陷,他们就可以盘驻辽东,徐图后计,若安东无恙,他们就能把自己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张到辽东,让自己的实力在最短时间内迎来一次飞跃发展。”
说到这里,薛世雄看了一眼神色严峻的宇文述,郑重说道,“如果我们分析正确,那么李平原做出不拿下平壤誓不退过鸭绿水的承诺,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那帮人的目标已经从安东转到了高句丽,开始图谋整个大辽东了。”
此言一出,众皆无语。
李平原是否图谋大辽东不重要,那是未来的事,当务之急是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是灭亡高句丽,如果薛世雄的分析正确无误,形势对统帅部就非常有利了。
目前怀远这边远征军有多少人?除了十几万远征将士,还有二十余万民夫、工匠等,总数将近四十万,规模很大,即便是日常屯驻,耗费也非常惊人,如果东征开始,连续数月激战不休,军需消耗更要翻几番。
然而,目前国内局势很恶劣,京畿和地方均是叛乱迭起,南北大运河的安全并没有绝对保障,甚至就连江南的稳定局面都难以保障,所以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东征统帅部不要说有决心和信心攻克平壤了,就连对安东远征军的粮草支持都难以确保。
于是问题来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如今统帅部既然都无法确保安东远征军的军需补给,如果还不满足李平原的要求,允许安东远征军自成一路攻打平壤,并授予李平原全部的战场指挥权,那在齐王已经北上与其会合的险恶局面下,任何不可预料之危机都有可能爆发。
宇文述沉吟良久,抬头望向薛世雄,问道,“舞阴公刚才所言,某能否理解为,即便没有圣主诏令和我们的决策,安东大军亦会倾尽全力攻打平壤?”
薛世雄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这种可能性很大,就如去年冬天他们突然出塞攻打安州一样,虽然出人意料,九死一生,但事后再看,亦是必然,殊死一搏的代价就是他们赢得了最大利益。东征亦然,一旦安东大军抢在我们前面攻克平壤,拿到了灭亡高句丽的最大功劳,那么可想而知,他们不但成功粉碎了所有针对他们的阴谋诡计,还成为了三年东征的最大赢家,而我们三年来的流血流汗却为别人做了嫁衣,白辛苦一场。”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卫府的功劳不能给安东抢去了,退一万步说,就算薛世雄的推测不幸变成现实,首要功劳也是统帅部的正确决策,卫府依旧可以凭此功劳维护自身利益。
宇文述看看郭荣、李景和崔弘升。
郭、李、崔三人很清楚宇文述的心思,无非就是拉着大家一起共担责任,虽然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也别无选择了。
如今齐王已经北上会合李平原去了,统帅部亦已做出“水陆并进、三路同攻”之策,此时此刻,继续等待圣主下达同意统帅部决策之诏令并无太大意义,如果圣主固执已见,一门心思打击和削弱安东,迟迟不予答复,怎么办?难道就任由齐王和李平原在失控的道路上狂飙突进?
李景率先表态,立即回复李平原和李浑,同意安东远征军自成一路攻打平壤,并授予李平原全部战场指挥权,允许其在与主力会师平壤之前,便宜行事,临机处置,依据战局发展果断决策,切不可瞻前顾后贻误战机。
接着郭荣和崔弘升也表态支持。
宇文述迟疑稍许,对薛世雄说道,“今日所议,事无巨细,详尽写于奏章之中。”然后转目望向郭荣、李景和崔弘升,说道,“你我五人联名报奏,以表卫府之态度。”
郭、李、薛、崔四人一口答应。
=
四月初三,辽东怀远镇,东征统帅部。
宇文述、郭荣接到了安东远征军的急报。
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于三月二十五抵达扶余城后,遂以与副都护李浑联名之名义,向东征统帅部报告安东远征军的东进行程,并把安东远征军的现有规模、预定行军路线以及面临的钱粮武器严重短缺等问题,详细告知。
综合当前现状,李平原和李浑预估,如果一切顺利,怀远镇又大量提供粮草补给,安东远征军最早也要到四月下才能抵达怀远,而最迟可能要到五月初,如果出现不可预料之意外,或怀远镇未能确保安东远征军的军需供给,甚至可能会延误到五月中,这必将严重贻误东征战机,所以李平原和李浑向统帅部提出两个建议。
一个是坚决遵从圣主诏令,依预定之策南下怀远会合,但安东方面已经把自身困难解释清楚了,另外安东远征军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抵达怀远,还受制于怀远镇能否及时迅速提供粮草辎重,所以一旦安东远征军未能在预定时间内抵达怀远,责任就是大家的,人人有份。
为此李平原和李浑提出了第二个建议,安东远征军自成一路,由扶余城方向攻打平壤,与怀远镇方向的远征主力形成两路夹攻之势,如此两路大军互为声援、齐头并进,只待会师于平壤城下,则胜券在握,大局可定。
这个建议正合统帅部之意。
对李景、薛世雄等卫府大将军来说,安东大军是个不确定变数,这个变数严重影响到了第三次东征的结果,严重影响到了十二卫府和他们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百般阻挠安东大军南下怀远会合,而对宇文述和郭荣两位正副统帅来说,他们不但需要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更需要借刀杀人,需要借助高句丽的力量来打击和削弱安东实力,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安东大军在第三次东征战场上冲锋陷阵。
李平原和李浑的第二个建议,恰好满足了统帅部决策层的全部需要,可谓皆大欢喜。</>
但是,此策违背了圣主诏令,一旦实施,李平原和李浑不但抗旨,还擅权,罪责太大,功过都不能相抵,所以李平原和李浑的态度非常明确,我可以满足你统帅部的意愿,但你统帅部必须给我授权,让我名正言顺地自成一路攻打平壤,否则我就继续执行预定之策,只是何时才能抵达怀远,那就要看你给我提供多少军需了,毕竟我安东远征军有二十多万人的规模,你就算竭尽全力给我运送粮草辎重也难以让我满意。当然,你也可以敷衍了事甚至阳奉阴违,只是如此一来后果就远比你想像的严重了。
宇文述和郭荣看完这份急报,且喜且忧。
高兴的是李平原兑现了承诺,率领安东主力大军千里迢迢赶到了扶余城,进入了高句丽战场,并且与统帅部达成默契,不再南下怀远会合,以免与卫府方面发生激烈冲突,愿意自成一路攻打平壤。
担忧的是,圣主和中枢是否会同意统帅部所拟的“水陆并进、三路同攻”之策?
如果没有齐王北上会合李平原的突发变故,如果不积极拯救由这一变故而导致的一系列恶劣后果,统帅部根本不会理睬李平原的要挟,你不来怀远会合那是你的罪责,你背信弃义不参加第三次东征更是自寻死路,统帅部代表的是圣主和中枢,绝无可能向安东妥协,向李平原让步。
当然了,你李平原向统帅部阐明自己的困难,表明自己的态度,试图为自己的抗旨和擅权之罪推脱,这可以,但若想统帅部因此改变决策,授权你自成一路攻打平壤,这肯定不行,毕竟圣主和中枢的目标正是要铲除你这个隐患,如今好不容易给你套上绞索,又岂能手下留情?
然而,齐王北上会合李平原骤然改变了局势。齐王和李平原这两股力量的联合,不但危害到第三次东征,还将危及到中土安全,所以统帅部别无选择,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向安东妥协,向李平原让步。
只是,圣主和中枢是否会同统帅部的决策?
宇文述和郭荣均是忐忑不安,虽然他们有相当大的把握,但圣主和中枢势必迁怒于他们,把齐王擅自北上会合李平原、把辽东局势的不利变化,统统归于他们处置不当,而事实是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夹在这对明争暗斗的父子中间,他们又能怎么办?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敢招惹是非自取祸端。
但是自己受伤也要有限度,不能把小命送掉了,所以宇文述急召李景、薛世雄和崔弘升军议。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关键时刻,多拉上几个人分担罪责,肯定比自己一个人扛要好。
李景、薛世雄、崔弘升匆匆而来,看完李平原和李浑的急报,三位卫府大将军面面相觑,神情都很凝重。
安东远征军多达二十多万人,这个规模远远超出了大将军们的预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虚报,安东出于各种目的,比如骗取粮草辎重,比如故意向统帅部施压,等等,总之此事不可信。
但是,如果确有其事,如果安东远征军的确有二十余万人,将对第三次东征产生多大影响?
郭荣、李景、薛世雄都是久经战事、常年戍边的卫府大将,对此事的判断具有权威性,尤其薛世雄,去年冬天还曾远赴弱洛水下游作战,对东胡诸种和东北现状更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所以他们在仔细研读了李平原、李浑的联名书信,经过一番认真详尽的分析和推演后,最后得出结论,此事虽然虚张声势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它有真实性。
李风云、李子雄、韩世谔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安州和东北,没有实力不行;裴世矩、李浑都积极与安东合作,也可以证明安东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去年奚族与契丹互相征伐,损失很大,而两族若想迅速恢复实力发展壮大,借助中土东征大肆掳掠高句丽,不失为一个便捷有效的最好办法,所以奚族和契丹有倾巢而出的可能性;安东主力东征期间,李风云肯定不愿意把突厥人阿史那咄尔这个隐患留在东北,而阿史那咄尔也非常害怕裴世矩,所以阿史那咄尔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出现在此次东征队伍中;年初飞狐叛军北上出关进入安州,拖家携口有十几万人,而这支军队在攻占安东的过程中寸功未立,没有理由不参加第三次东征以巩固和加强自己在安东的利益。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统帅部可能严重低估了李风云、李子雄攻打高句丽的决心。
“以安东现有力量,如果大漠倾尽全力展开反攻,李风云、李子雄肯定守不住,毕竟他们为了生存,必须保存实力,绝无可能与突厥人打个两败俱伤,如此一来,不难看到,与其困在安东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攻打高句丽行险一搏。”薛世雄手抚长髯,不紧不慢地说道,“只要攻克平壤,大肆掳掠一番,李风云、李子雄首先就能以灭亡高句丽来壮大自己,牢牢占据主动,接下来若安东失陷,他们就可以盘驻辽东,徐图后计,若安东无恙,他们就能把自己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张到辽东,让自己的实力在最短时间内迎来一次飞跃发展。”
说到这里,薛世雄看了一眼神色严峻的宇文述,郑重说道,“如果我们分析正确,那么李平原做出不拿下平壤誓不退过鸭绿水的承诺,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那帮人的目标已经从安东转到了高句丽,开始图谋整个大辽东了。”
此言一出,众皆无语。
李平原是否图谋大辽东不重要,那是未来的事,当务之急是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是灭亡高句丽,如果薛世雄的分析正确无误,形势对统帅部就非常有利了。
目前怀远这边远征军有多少人?除了十几万远征将士,还有二十余万民夫、工匠等,总数将近四十万,规模很大,即便是日常屯驻,耗费也非常惊人,如果东征开始,连续数月激战不休,军需消耗更要翻几番。
然而,目前国内局势很恶劣,京畿和地方均是叛乱迭起,南北大运河的安全并没有绝对保障,甚至就连江南的稳定局面都难以保障,所以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东征统帅部不要说有决心和信心攻克平壤了,就连对安东远征军的粮草支持都难以确保。
于是问题来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如今统帅部既然都无法确保安东远征军的军需补给,如果还不满足李平原的要求,允许安东远征军自成一路攻打平壤,并授予李平原全部的战场指挥权,那在齐王已经北上与其会合的险恶局面下,任何不可预料之危机都有可能爆发。
宇文述沉吟良久,抬头望向薛世雄,问道,“舞阴公刚才所言,某能否理解为,即便没有圣主诏令和我们的决策,安东大军亦会倾尽全力攻打平壤?”
薛世雄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这种可能性很大,就如去年冬天他们突然出塞攻打安州一样,虽然出人意料,九死一生,但事后再看,亦是必然,殊死一搏的代价就是他们赢得了最大利益。东征亦然,一旦安东大军抢在我们前面攻克平壤,拿到了灭亡高句丽的最大功劳,那么可想而知,他们不但成功粉碎了所有针对他们的阴谋诡计,还成为了三年东征的最大赢家,而我们三年来的流血流汗却为别人做了嫁衣,白辛苦一场。”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卫府的功劳不能给安东抢去了,退一万步说,就算薛世雄的推测不幸变成现实,首要功劳也是统帅部的正确决策,卫府依旧可以凭此功劳维护自身利益。
宇文述看看郭荣、李景和崔弘升。
郭、李、崔三人很清楚宇文述的心思,无非就是拉着大家一起共担责任,虽然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也别无选择了。
如今齐王已经北上会合李平原去了,统帅部亦已做出“水陆并进、三路同攻”之策,此时此刻,继续等待圣主下达同意统帅部决策之诏令并无太大意义,如果圣主固执已见,一门心思打击和削弱安东,迟迟不予答复,怎么办?难道就任由齐王和李平原在失控的道路上狂飙突进?
李景率先表态,立即回复李平原和李浑,同意安东远征军自成一路攻打平壤,并授予李平原全部战场指挥权,允许其在与主力会师平壤之前,便宜行事,临机处置,依据战局发展果断决策,切不可瞻前顾后贻误战机。
接着郭荣和崔弘升也表态支持。
宇文述迟疑稍许,对薛世雄说道,“今日所议,事无巨细,详尽写于奏章之中。”然后转目望向郭荣、李景和崔弘升,说道,“你我五人联名报奏,以表卫府之态度。”
郭、李、薛、崔四人一口答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