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农业印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宋新梦最新章节!
三辆四轮马车跑在土质的马路上,中间的那辆最是豪华,老丘陪同朱熹大佬,就坐在中间这辆马车上,同坐这辆马车的还有黄干,黄干的任务是随时照顾老师兼岳丈。
张海三坐在前面的马车上引路,这辆马车和跟在后面的马车坐着一票朱门弟子,为了安全起见,还特意安排了两个护卫。
这是要去田间考察红薯这个新奇作物。
朱熹已经不是第一次坐这辆马车了,初次乘坐,就感觉这马车乘坐的感觉真是太舒适了,完全不是过往那种坐马车的感觉,话说平日里出远门坐的那种双轮马车,朱熹算是坐够了,一路颠簸,若是坐的时间长一些,一把老骨头差点都要散架,简直有一种受虐的感觉。相比起来,这个四轮马车跑在水泥路上,平稳如风,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颠簸,当时朱熹就想,这多半是要归功于人家水泥路修得好的缘故,但这种路大宋能修得起吗!
但现在,马车就跑在一条比大宋官道还简陋的泥土路上,感觉只是比跑在水泥马路上略微颠簸了一些,比两轮马车好太多了,所以朱熹还可以好整以暇地观看一路的风景。这已是秋天了,沿途还是一片绿色,四周草木葱绿,看不到秋叶凋零,看不到红叶飘飘。
东一拐,西一拐,越往后,道路就越是狭窄,路况越来越差,但马车虽然颠簸的幅度大了许多,朱熹还是觉得远远不能与双轮马车的暴力颠簸相提并论。
于是朱熹就有意请教旁边的老丘,朱熹心道这个老丘好为人师,且看他就这马车能说出一些什么道道来。朱熹就说了:
“丘先生呐,老夫老矣,平常坐马车耐不住颠簸,还是茅特首造的这四轮马车乘坐舒适,不知其中有何奥妙,丘先生能为老夫解惑一二么?”
老丘心道这是特区专门用来接待的高档马车,它能不舒适吗!
“元晦先生,这台马车吧,有一些与寻常马车不同之处。它集成了这时代很多先进技术,嗯,这么说吧,茅特首在这辆车上花了很多心思。其一,这马车有四个轮子,四个轮子比两个轮子的平稳性要好得多。不过,元晦先生可别小看,加两个轮子也大有诀窍,这辆车前面两个轮子特别做了一个转向机构,前面两个轮子可以自由转向,别小看这个前轮转向,有了这个转向机构,马车在转弯的时候就非常顺畅,若是没有这个转向机构,逢上转弯之时,若是转得急了,没准会翻车呢,就算不翻车,由于不能很好地克服离心力,哦,反正转弯不灵,多半一边车轮会离地,人坐在上面也很不舒服。这是其一。”
老丘随口一说,就扯到了离心力,心道又以后可要格外注意了,别一不小心就抖落出后世的各种技术概念词汇来。
临了老丘又发挥了一下:
“若是春秋战国就懂得造这种前轮转向的四轮马车,车战恐怕就要换一种战法了,还不知道秦国最后能不能一统天下呢!”
老丘这时候联想到了自己前世的那辆四轮驱动的suv,什么破路都敢跑,要是开到战国的战场上,嘿嘿,那不是天下无敌吗!不过随即又想,白起那厮会挖坑,四驱suv估计对韩魏赵好使,对付秦国还是不靠谱。
朱熹笑笑:
“我们不能要求古人。”
人家朱熹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啊!
不过说起这事,老丘就有点纠结。按说,咱中国人聪明吧,怎么直到大宋还没有造出有前轮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呢!貌似西方在古罗马的时候就造出来了。
这时,四轮马车无法再往前行了,只好在此停下。朱熹在黄干和老丘的搀扶下下了车,张海三招呼着,一行人朝红薯地走去。前面还要走好一段路,才能到得地头。
老丘一下车就径自往前走,黄干本来要搀着朱熹,但朱熹感觉腿脚差不多好了,执意要自己走。
“彭大夫的医术甚为高明,老夫这条腿已无大碍。呵呵!”
“那就好!那就好!先生年纪大了,也不要太累着。”老丘心道老彭的医术真是给力,不服不行。
“丘先生继续说,方才说到其一,还有其二其三呢?”
“其二吗,这辆马车用了轴承,现在是滑动轴承,将来滚动轴承出来了,那就更胜一筹。不过这跟乘坐舒适性关系不大。”
朱熹又记住了一个新名词“轴承”,至于什么是滑动轴承什么是滚动轴承,朱熹也不深问。
“其三,这辆马车用了弹性悬挂装置,用了板簧和弹簧,板簧和弹簧的功能就是减少震动。”老丘心说,这辆马车真是一点不带吹牛的高档配置,板簧减震和弹簧减震都一起上了。
关于弹簧,朱熹倒也是知道的,至于“弹性悬挂”、“板簧”什么的,那是啥?
“其四,元晦先生注意到这辆马车的轮缘没有,那外面的一层是牛皮外胎,里面包裹的是海绵,那海绵是海底所生,极有弹性,得来十分不易,有了这海绵轮胎,加上板簧弹簧,乘坐性能便大为改善。”老丘估计,这年月海底资源开发基本为零,天然海绵的数量应该不少,就是一下子难以找到大量繁殖的海域。
“受教!”朱熹想不到一辆车竟然有这么多道道。
老丘说到兴奋处,又显摆道:
“元晦先生,跟您说吧,这还不是最好的马车,您知道吗,茅特首一直在试制一种空心充气轮胎,那原理就象大宋蹴鞠用的吹气足球一样,到时弹性更足,乘坐更加舒适。只是试制过程中颇多周折,轮胎不能耐久,弄不好就会漏气,不过最近进展不错,九月间应可投入实用。若是充气轮胎过关,那就差不多赶上哈唐国的水平了。”
“哦,真的么?”
“哈唐国最有名的马车,品牌叫做‘劳死累死’,就是用的充气轮胎,为甚么叫‘劳死累死’呢?说的是那马车造得无可挑剔,马儿跑到累死也不会出甚么毛病。”
实际是,参与充气轮胎的顾永强有一天发牢骚,抱怨没有橡胶,却要强行上充气轮胎,三个多月下来,人差不多都要劳死累死了。可不是要造什么“劳斯莱斯”。
“哦。”朱熹笑笑,心说这姓丘的真是喜欢胡吹海侃,不过那充气轮胎倒是挺令人期待的。
一行人来到地头,其实地头上已经在收红薯了,没有必要对朱熹也搞面子工程。
朱熹饶有兴趣地看了红薯生在土中的模样,这玩意跟芋头一样的长法,但个头比芋头大多了。
张海三早就准备好了马扎,朱熹便让弟子们多看多问,自己坐在马扎上盯着,年纪毕竟大了,用不着跟年轻人一样傻站着。
张海三准备充分,还随身带了一杆秤,等到一块土收完红薯,便一担担过秤,最后统计的结果是:
“两亩四分地,产红薯两千一百斤,亩产合875斤,合525公斤。”
张海三报完数,朱熹心说红薯的产量看来真的很高,想想又问道:
“施肥了吗?施的甚么肥?”
黄干在一旁答道:
“据那农人说,也就施了些草木灰。”
“并未施那鸟粪石么?”
“并未。”
张海三在一旁解释道:
“这个农户初时不舍得用那鸟粪石,担心白费钱,到得后来知道了鸟粪石的功用,季节已错过,便不再想那鸟粪石之事。”
“原来如此。”朱熹点点头。
张海三顺势便道:
“当日精耕细作,红薯一亩能打一千五百斤,那是国公见证了的,这里是寻常土地,不比那水田,如今也能产**百斤之多,足见这红薯乃是一种上好的农家作物。”
朱熹的弟子黄义勇亲眼目睹地中所出,心中颇感震撼,于是雀跃道:
“不知这红薯种引种到江西那面,也能如此高产么?”黄义勇是江西人,立时便想到引种回家乡,造福乡梓。
这回老丘不会再让张海三抢镜了,笑道:
“红薯适应各种土地,就能辽东、夏裔岛那样寒冷的地方也能种植一季红薯,稍稍打理一下,一季产六七百斤红薯,当是毫无问题,将来还可慢慢选种,育出良种之后,亩产轻松就能上到一两千斤。”
朱熹一听到夏裔岛,顿时来了兴趣,便问:
“那夏裔岛据说是苦寒之地,亦能高产么?”
老丘心说,朱熹也跑题啊,不过我喜欢,当时便显摆道:
“那夏裔岛的气候,其实跟辽东大体相似,冬天固然冷,春夏秋季也有一段气候适宜的时光,慢说种植红薯,就是种植水稻,产出也不俗。那里气候当然不如台湾,不过胜在地盘比台湾还大,最令人称道的是,那里盛产鲸鱼,渔群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况且还是不可多得的养马宝地,想象一下万马奔腾的情境吧!元晦先生,丘某有闲时,极想去夏裔岛看看,到时不知道元晦先生愿否同往?”
朱熹笑了起来,看样子真的很开心,摇摇头,道:
“老夫倒是想去那里看看,不过老夫年纪大了,不耐风寒,也耐不了长途海上航行,要不然老夫倒真的是想去看看。”
实地看过收红薯,又去看了收割水稻,高雄这边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随时都能种下水稻去,朱熹家乡福建就主要种植水稻,一看稻穗,就知道产量不比福建低。
最后走马观花看了看成片的甘蔗,长势也不错,朱熹考察特区农业便告一段落。
其实茅庚对于农业倾注的心血不多,也就是给了个三年免税的政策,但大宋的农民种地的热情无法阻挡,要不是传言台湾瘴气盛行,人多地少的福建一定会有无数农民蜂拥拥入特区。
朱熹心说,我殚精竭虑推行《经界法》,想重新丈量土地,结果愣是丈量不成。如今台湾有了成片土地,夏裔岛那边土地更多,农民都出来跨海种地后,福建的土地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到时丈量土地或许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了吧。
朱熹将这个想法跟老丘一说,老丘心道,丈量土地这事儿要是摆到后世那阵,有了手持gps(手持gps面积丈量仪),丈量土地就是一简单活儿。后世的农村干部只须找个晴好的天气,不费什么力气就能丈量出权威的土地面积,想瞒报,门都没有!不过后世的农民不在乎那几亩地,你爱怎么量就怎么量。
老丘心道,这老头还真有一股执着的劲头啊,认准的事儿就是不放弃。话说漳州知州大小也相当于地市级领导了,没听说后世当了地市级领导还会自己辞官!
这老头坚持儒家的理想,这便是儒家的人格么?嗯,反正挺有追求的样子。要是搁在后世,恐怕要被讥笑为傻冒了。
三辆四轮马车跑在土质的马路上,中间的那辆最是豪华,老丘陪同朱熹大佬,就坐在中间这辆马车上,同坐这辆马车的还有黄干,黄干的任务是随时照顾老师兼岳丈。
张海三坐在前面的马车上引路,这辆马车和跟在后面的马车坐着一票朱门弟子,为了安全起见,还特意安排了两个护卫。
这是要去田间考察红薯这个新奇作物。
朱熹已经不是第一次坐这辆马车了,初次乘坐,就感觉这马车乘坐的感觉真是太舒适了,完全不是过往那种坐马车的感觉,话说平日里出远门坐的那种双轮马车,朱熹算是坐够了,一路颠簸,若是坐的时间长一些,一把老骨头差点都要散架,简直有一种受虐的感觉。相比起来,这个四轮马车跑在水泥路上,平稳如风,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颠簸,当时朱熹就想,这多半是要归功于人家水泥路修得好的缘故,但这种路大宋能修得起吗!
但现在,马车就跑在一条比大宋官道还简陋的泥土路上,感觉只是比跑在水泥马路上略微颠簸了一些,比两轮马车好太多了,所以朱熹还可以好整以暇地观看一路的风景。这已是秋天了,沿途还是一片绿色,四周草木葱绿,看不到秋叶凋零,看不到红叶飘飘。
东一拐,西一拐,越往后,道路就越是狭窄,路况越来越差,但马车虽然颠簸的幅度大了许多,朱熹还是觉得远远不能与双轮马车的暴力颠簸相提并论。
于是朱熹就有意请教旁边的老丘,朱熹心道这个老丘好为人师,且看他就这马车能说出一些什么道道来。朱熹就说了:
“丘先生呐,老夫老矣,平常坐马车耐不住颠簸,还是茅特首造的这四轮马车乘坐舒适,不知其中有何奥妙,丘先生能为老夫解惑一二么?”
老丘心道这是特区专门用来接待的高档马车,它能不舒适吗!
“元晦先生,这台马车吧,有一些与寻常马车不同之处。它集成了这时代很多先进技术,嗯,这么说吧,茅特首在这辆车上花了很多心思。其一,这马车有四个轮子,四个轮子比两个轮子的平稳性要好得多。不过,元晦先生可别小看,加两个轮子也大有诀窍,这辆车前面两个轮子特别做了一个转向机构,前面两个轮子可以自由转向,别小看这个前轮转向,有了这个转向机构,马车在转弯的时候就非常顺畅,若是没有这个转向机构,逢上转弯之时,若是转得急了,没准会翻车呢,就算不翻车,由于不能很好地克服离心力,哦,反正转弯不灵,多半一边车轮会离地,人坐在上面也很不舒服。这是其一。”
老丘随口一说,就扯到了离心力,心道又以后可要格外注意了,别一不小心就抖落出后世的各种技术概念词汇来。
临了老丘又发挥了一下:
“若是春秋战国就懂得造这种前轮转向的四轮马车,车战恐怕就要换一种战法了,还不知道秦国最后能不能一统天下呢!”
老丘这时候联想到了自己前世的那辆四轮驱动的suv,什么破路都敢跑,要是开到战国的战场上,嘿嘿,那不是天下无敌吗!不过随即又想,白起那厮会挖坑,四驱suv估计对韩魏赵好使,对付秦国还是不靠谱。
朱熹笑笑:
“我们不能要求古人。”
人家朱熹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啊!
不过说起这事,老丘就有点纠结。按说,咱中国人聪明吧,怎么直到大宋还没有造出有前轮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呢!貌似西方在古罗马的时候就造出来了。
这时,四轮马车无法再往前行了,只好在此停下。朱熹在黄干和老丘的搀扶下下了车,张海三招呼着,一行人朝红薯地走去。前面还要走好一段路,才能到得地头。
老丘一下车就径自往前走,黄干本来要搀着朱熹,但朱熹感觉腿脚差不多好了,执意要自己走。
“彭大夫的医术甚为高明,老夫这条腿已无大碍。呵呵!”
“那就好!那就好!先生年纪大了,也不要太累着。”老丘心道老彭的医术真是给力,不服不行。
“丘先生继续说,方才说到其一,还有其二其三呢?”
“其二吗,这辆马车用了轴承,现在是滑动轴承,将来滚动轴承出来了,那就更胜一筹。不过这跟乘坐舒适性关系不大。”
朱熹又记住了一个新名词“轴承”,至于什么是滑动轴承什么是滚动轴承,朱熹也不深问。
“其三,这辆马车用了弹性悬挂装置,用了板簧和弹簧,板簧和弹簧的功能就是减少震动。”老丘心说,这辆马车真是一点不带吹牛的高档配置,板簧减震和弹簧减震都一起上了。
关于弹簧,朱熹倒也是知道的,至于“弹性悬挂”、“板簧”什么的,那是啥?
“其四,元晦先生注意到这辆马车的轮缘没有,那外面的一层是牛皮外胎,里面包裹的是海绵,那海绵是海底所生,极有弹性,得来十分不易,有了这海绵轮胎,加上板簧弹簧,乘坐性能便大为改善。”老丘估计,这年月海底资源开发基本为零,天然海绵的数量应该不少,就是一下子难以找到大量繁殖的海域。
“受教!”朱熹想不到一辆车竟然有这么多道道。
老丘说到兴奋处,又显摆道:
“元晦先生,跟您说吧,这还不是最好的马车,您知道吗,茅特首一直在试制一种空心充气轮胎,那原理就象大宋蹴鞠用的吹气足球一样,到时弹性更足,乘坐更加舒适。只是试制过程中颇多周折,轮胎不能耐久,弄不好就会漏气,不过最近进展不错,九月间应可投入实用。若是充气轮胎过关,那就差不多赶上哈唐国的水平了。”
“哦,真的么?”
“哈唐国最有名的马车,品牌叫做‘劳死累死’,就是用的充气轮胎,为甚么叫‘劳死累死’呢?说的是那马车造得无可挑剔,马儿跑到累死也不会出甚么毛病。”
实际是,参与充气轮胎的顾永强有一天发牢骚,抱怨没有橡胶,却要强行上充气轮胎,三个多月下来,人差不多都要劳死累死了。可不是要造什么“劳斯莱斯”。
“哦。”朱熹笑笑,心说这姓丘的真是喜欢胡吹海侃,不过那充气轮胎倒是挺令人期待的。
一行人来到地头,其实地头上已经在收红薯了,没有必要对朱熹也搞面子工程。
朱熹饶有兴趣地看了红薯生在土中的模样,这玩意跟芋头一样的长法,但个头比芋头大多了。
张海三早就准备好了马扎,朱熹便让弟子们多看多问,自己坐在马扎上盯着,年纪毕竟大了,用不着跟年轻人一样傻站着。
张海三准备充分,还随身带了一杆秤,等到一块土收完红薯,便一担担过秤,最后统计的结果是:
“两亩四分地,产红薯两千一百斤,亩产合875斤,合525公斤。”
张海三报完数,朱熹心说红薯的产量看来真的很高,想想又问道:
“施肥了吗?施的甚么肥?”
黄干在一旁答道:
“据那农人说,也就施了些草木灰。”
“并未施那鸟粪石么?”
“并未。”
张海三在一旁解释道:
“这个农户初时不舍得用那鸟粪石,担心白费钱,到得后来知道了鸟粪石的功用,季节已错过,便不再想那鸟粪石之事。”
“原来如此。”朱熹点点头。
张海三顺势便道:
“当日精耕细作,红薯一亩能打一千五百斤,那是国公见证了的,这里是寻常土地,不比那水田,如今也能产**百斤之多,足见这红薯乃是一种上好的农家作物。”
朱熹的弟子黄义勇亲眼目睹地中所出,心中颇感震撼,于是雀跃道:
“不知这红薯种引种到江西那面,也能如此高产么?”黄义勇是江西人,立时便想到引种回家乡,造福乡梓。
这回老丘不会再让张海三抢镜了,笑道:
“红薯适应各种土地,就能辽东、夏裔岛那样寒冷的地方也能种植一季红薯,稍稍打理一下,一季产六七百斤红薯,当是毫无问题,将来还可慢慢选种,育出良种之后,亩产轻松就能上到一两千斤。”
朱熹一听到夏裔岛,顿时来了兴趣,便问:
“那夏裔岛据说是苦寒之地,亦能高产么?”
老丘心说,朱熹也跑题啊,不过我喜欢,当时便显摆道:
“那夏裔岛的气候,其实跟辽东大体相似,冬天固然冷,春夏秋季也有一段气候适宜的时光,慢说种植红薯,就是种植水稻,产出也不俗。那里气候当然不如台湾,不过胜在地盘比台湾还大,最令人称道的是,那里盛产鲸鱼,渔群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况且还是不可多得的养马宝地,想象一下万马奔腾的情境吧!元晦先生,丘某有闲时,极想去夏裔岛看看,到时不知道元晦先生愿否同往?”
朱熹笑了起来,看样子真的很开心,摇摇头,道:
“老夫倒是想去那里看看,不过老夫年纪大了,不耐风寒,也耐不了长途海上航行,要不然老夫倒真的是想去看看。”
实地看过收红薯,又去看了收割水稻,高雄这边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随时都能种下水稻去,朱熹家乡福建就主要种植水稻,一看稻穗,就知道产量不比福建低。
最后走马观花看了看成片的甘蔗,长势也不错,朱熹考察特区农业便告一段落。
其实茅庚对于农业倾注的心血不多,也就是给了个三年免税的政策,但大宋的农民种地的热情无法阻挡,要不是传言台湾瘴气盛行,人多地少的福建一定会有无数农民蜂拥拥入特区。
朱熹心说,我殚精竭虑推行《经界法》,想重新丈量土地,结果愣是丈量不成。如今台湾有了成片土地,夏裔岛那边土地更多,农民都出来跨海种地后,福建的土地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到时丈量土地或许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了吧。
朱熹将这个想法跟老丘一说,老丘心道,丈量土地这事儿要是摆到后世那阵,有了手持gps(手持gps面积丈量仪),丈量土地就是一简单活儿。后世的农村干部只须找个晴好的天气,不费什么力气就能丈量出权威的土地面积,想瞒报,门都没有!不过后世的农民不在乎那几亩地,你爱怎么量就怎么量。
老丘心道,这老头还真有一股执着的劲头啊,认准的事儿就是不放弃。话说漳州知州大小也相当于地市级领导了,没听说后世当了地市级领导还会自己辞官!
这老头坚持儒家的理想,这便是儒家的人格么?嗯,反正挺有追求的样子。要是搁在后世,恐怕要被讥笑为傻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