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南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胜利之星照耀着我们最新章节!
“保卫苏维埃政权”号装甲列车扑哧扑哧吐着浓烟奔驰在铁轨上,蒋玉成倚着半开的窗户,欣赏着尤克托巴尼亚特有的辽远景致——坐火车,蒋玉成早就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了,但是坐着窗户可以拉开的蒸汽机车,这却是他的父辈才有的经历。而坐火车行驶在这样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更是对龙的传人完全新鲜的事情——除了西部的少数几个省份,本朝的绝多数平地和大部分山地都少不了人的踪迹,不是村庄,城市就是农地,工厂,像这样完全没有文明活动踪迹的荒原,在令人震惊之余,还隐隐浮现出一种野性的美感。
这么广大的土地,要是能够都种上粮食,哪还用在乎什么吃饭问题?——蒋玉成在心里这般想到。当然,要种粮食,首先要解决劳动力问题,尤克托巴尼亚的人口受到了重创,而且因为比例失衡,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难以恢复,看来以后只能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来解决了——想到自己这支部队不仅仅是新一代战争方式的先驱,而且也很可能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起点,蒋玉成就感觉十分自豪。
在彼得格勒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蒋玉成有幸能够再次与“保卫苏维埃政权”号作伴,不过这一次不再是一个人了——他的试验装甲部队也与之同行,奔赴南方前线。一路上除了能够明显地看出随着纬度逐渐降低,chun色越发浓郁。不过更加明显的可能是后勤补给上的差别——离大城市越远,则粮食补给也就越是充裕,反之,当送上车的只有土豆而没有面包,白菜汤也越发稀寡的时候,瓦莲娜就用肯定的语气对蒋玉成说:
“莫斯科快到了。”
可惜的是,现在的“保卫苏维埃政权”号因为加上了太多的负重,没法跑得像原来一样轻快,这也是当然的:装甲旅满打满算得有2000人,,还要算上重型榴弹炮和坦克之类的大家伙。机械化部队需要的后勤物资当然比步骑兵要多得多,最突出的两点就是弹药和柴油。蒋玉成到处忙乎为新部队筹集兵源和装备的时候,瓦莲娜和她的别动队则在满彼得格勒搜刮柴油。尤克托巴尼亚主要的油田和炼油设施位于高加索,那里现在是邓尼金匪帮横行的区域,因此一时半会是没法恢复生产的,只能在就有的储备上下功夫。凭着瓦莲娜的横征暴敛,装甲旅现在终于有了几车宝贵的燃料储备。
理论上讲,柴油这东西比汽油安全得多,明火也是点不着的。但是托洛斯卡娅提醒:尤克托巴尼亚的炼油水平不高,这些柴油又是七零八碎来历不明,没准里面会不会混有汽油成分,还是小心为上。所以蒋玉成还是让油罐车另行编组,不跟“保卫苏维埃政权”号在一起了——这东西要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该是一团多么壮观的烟花啊,不但列车要遭殃,恐怕铁路也得被炸断,那样一来瓦莲娜恐怕就不得不行使契卡职能(契卡也负责交通运输秩序的)对直接责任人执行革命纪律了···
彼得格勒“先驱”坦克旅不但是蒋玉成推行机械化战争方式的工具,也是蒋玉成应用本朝军队管理制度的一次尝试:布尔什维克的部队,因为干部缺少,职务分配大抵是实用主义,一切都从简考虑。而蒋玉成却按照pla的原则,好好地设计了“作战”“政工”“后勤”“内务”四套体系,结果在实际实行的时候又得妥协:同志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了政委还需要政治部主任,而旅参谋长的职务也只能由叶卡捷琳娜自己担任,至于内务部门,似乎每个人都基于时代精神将它理解成了保卫部门,于是蒋玉成那套官僚主义的东西只好“收起”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偏向实用的机构。
最后从彼得格勒拉出来的坦克旅编成是:步兵一个营,是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团抽调来的,营长是崔科娃,虽然预计他们会搭乘坦克,但是实在不能确定在混乱的战况中他们能不能有幸找到代步工具。骑兵一个营,由原来巴拉莱卡和叶卡捷琳娜各自的营合编而成才凑够了正常编制三分之二的人马(看得出来他们在战斗中的损失已经很大了),营长是巴拉莱卡·柯察金娜。坦克支队,由列娃·托洛斯卡娅任主任——这个支队和其他的部队不大一样,因为是街垒厂工人的队伍,所以保留了工厂内的一系列工会和自治组织,甚至下面没有坦克连和连长,只有五个“车间”和“车间主任”。炮兵营营长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炮手,耳朵不大灵便,蒋玉成跟他不大熟。瓦莲娜担任保卫处长带着她的别动队,负责这支部队的保卫工作
至于后勤部长,蒋玉成想了半天还是自己担任好了。装甲旅有并行的两套后勤体系,一套是保障坦克营和炮兵营的,用的是汽车和坦克底盘改装的抢修车,人员都是轮不着坦克开的工人。另一套是保障步兵和骑兵的,用的是受了战伤不能骑乘的独角兽,成员当然还是原来那些驭手,自己虽然不擅长对付那些脑门上长着猥琐物的牲口,至少有很多能够参考的技术资料。
叶卡捷琳娜当了旅长已经板上钉钉,在争论了半天之后,最后决定政委由列娃兼任——旅长都是骑兵了,政委当然最好来个懂机械化装备的····懂点机械化装备的。至于另一个原因,就有点难以启齿了:可以负责政委职务的可靠党员实在太少,满打满算就列娃和瓦莲娜两个人,其他像崔科娃和巴拉莱卡都才是共青团员。这两个人里面瓦莲娜又得负责肃反工作,于是就只剩下列娃一个。蒋玉成可不希望里面那位谢尔盖政委钻营到自己的部队里,所以宁可紧张点也得让可靠的人物上马。
不过,在这台装甲列车上拥有最后决定权的恐怕不是列娃这个旅政委,而是方面军政委斯坦琳——蒋玉成为她和她的随员们安排了煤水车后第一节车厢,这个位置受到前面几节武装车厢的保护,要跑路也很方便,理论上最安全,而且离电台车最近,方便她与正在南方前线的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联系。除了斯坦琳之外,还有看上去至少得有300岁的老军人,须发灰白,相貌清瘦,非常精干,而且留着堪比布琼尼的大胡子——就是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高级顾问布鲁希洛夫,前沙俄元帅。这位老骑兵曾经跟着苏沃洛夫一起翻阅过阿尔卑斯山,有着从排队枪毙时代到堑壕枪毙时代的丰富大兵团作战经验,不过蒋玉成还没有跟他说过话。
在叶卡捷琳娜作为旅指挥部的车厢里面,挂着许多标示敌我形势的地图,从地图上画的的红蓝箭头上,可以了解到了南线战斗的大致情况:邓尼金匪帮攻占了察里津,正在往北方进犯,力图占领莫斯科,而从乌法转兵的红军则正往南边打,力图收复高加索。除此之外,乌克兰还有尤金尼奇,弗兰格尔和彼得留拉在活动,这些七零八碎的牛鬼蛇神凑在一起能攒出50万人马,比红军要多得多。而且他们有的受到哥萨克部队支持,有的受到维斯瓦军团1的支持,机动兵力(骑兵)也较之红军要强大,因此在战斗中能够机动灵活地寻找战机。而红军只能靠铁路来弥补少了两条腿的差距。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活动的弗兰格尔和尤金尼奇,名义上虽然与邓尼金是一伙的,其实却是近似duli的山头,就像高尔查克理论上是邓尼金的领导,但是他的部队被红军暴打圈踢的时候,大统领却只顾着进攻莫斯科,并不给最高领袖中心开花的机会。至于在西乌克兰活跃的彼得留拉,处境就很微妙:他算是乌克兰duli运动的首脑,既打“红尤”,又打“白尤”——也就是说,既跟苏维埃政权作对,也同邓尼金匪帮交火。这如果以前朝故事作比,高尔查克是千古万人空一格,那么邓尼金就要算何应钦了,而说尤金尼奇是白崇禧也毫不为过,至于彼得留拉,根本就是盛世才,或者不如说是伪满洲国。
1哈布斯堡帝国在世界大战中建立起来的一支部队,维斯瓦共和国建国之后成为其zhèngfu军的主力。
“保卫苏维埃政权”号装甲列车扑哧扑哧吐着浓烟奔驰在铁轨上,蒋玉成倚着半开的窗户,欣赏着尤克托巴尼亚特有的辽远景致——坐火车,蒋玉成早就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了,但是坐着窗户可以拉开的蒸汽机车,这却是他的父辈才有的经历。而坐火车行驶在这样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更是对龙的传人完全新鲜的事情——除了西部的少数几个省份,本朝的绝多数平地和大部分山地都少不了人的踪迹,不是村庄,城市就是农地,工厂,像这样完全没有文明活动踪迹的荒原,在令人震惊之余,还隐隐浮现出一种野性的美感。
这么广大的土地,要是能够都种上粮食,哪还用在乎什么吃饭问题?——蒋玉成在心里这般想到。当然,要种粮食,首先要解决劳动力问题,尤克托巴尼亚的人口受到了重创,而且因为比例失衡,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难以恢复,看来以后只能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来解决了——想到自己这支部队不仅仅是新一代战争方式的先驱,而且也很可能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起点,蒋玉成就感觉十分自豪。
在彼得格勒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蒋玉成有幸能够再次与“保卫苏维埃政权”号作伴,不过这一次不再是一个人了——他的试验装甲部队也与之同行,奔赴南方前线。一路上除了能够明显地看出随着纬度逐渐降低,chun色越发浓郁。不过更加明显的可能是后勤补给上的差别——离大城市越远,则粮食补给也就越是充裕,反之,当送上车的只有土豆而没有面包,白菜汤也越发稀寡的时候,瓦莲娜就用肯定的语气对蒋玉成说:
“莫斯科快到了。”
可惜的是,现在的“保卫苏维埃政权”号因为加上了太多的负重,没法跑得像原来一样轻快,这也是当然的:装甲旅满打满算得有2000人,,还要算上重型榴弹炮和坦克之类的大家伙。机械化部队需要的后勤物资当然比步骑兵要多得多,最突出的两点就是弹药和柴油。蒋玉成到处忙乎为新部队筹集兵源和装备的时候,瓦莲娜和她的别动队则在满彼得格勒搜刮柴油。尤克托巴尼亚主要的油田和炼油设施位于高加索,那里现在是邓尼金匪帮横行的区域,因此一时半会是没法恢复生产的,只能在就有的储备上下功夫。凭着瓦莲娜的横征暴敛,装甲旅现在终于有了几车宝贵的燃料储备。
理论上讲,柴油这东西比汽油安全得多,明火也是点不着的。但是托洛斯卡娅提醒:尤克托巴尼亚的炼油水平不高,这些柴油又是七零八碎来历不明,没准里面会不会混有汽油成分,还是小心为上。所以蒋玉成还是让油罐车另行编组,不跟“保卫苏维埃政权”号在一起了——这东西要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该是一团多么壮观的烟花啊,不但列车要遭殃,恐怕铁路也得被炸断,那样一来瓦莲娜恐怕就不得不行使契卡职能(契卡也负责交通运输秩序的)对直接责任人执行革命纪律了···
彼得格勒“先驱”坦克旅不但是蒋玉成推行机械化战争方式的工具,也是蒋玉成应用本朝军队管理制度的一次尝试:布尔什维克的部队,因为干部缺少,职务分配大抵是实用主义,一切都从简考虑。而蒋玉成却按照pla的原则,好好地设计了“作战”“政工”“后勤”“内务”四套体系,结果在实际实行的时候又得妥协:同志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了政委还需要政治部主任,而旅参谋长的职务也只能由叶卡捷琳娜自己担任,至于内务部门,似乎每个人都基于时代精神将它理解成了保卫部门,于是蒋玉成那套官僚主义的东西只好“收起”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偏向实用的机构。
最后从彼得格勒拉出来的坦克旅编成是:步兵一个营,是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团抽调来的,营长是崔科娃,虽然预计他们会搭乘坦克,但是实在不能确定在混乱的战况中他们能不能有幸找到代步工具。骑兵一个营,由原来巴拉莱卡和叶卡捷琳娜各自的营合编而成才凑够了正常编制三分之二的人马(看得出来他们在战斗中的损失已经很大了),营长是巴拉莱卡·柯察金娜。坦克支队,由列娃·托洛斯卡娅任主任——这个支队和其他的部队不大一样,因为是街垒厂工人的队伍,所以保留了工厂内的一系列工会和自治组织,甚至下面没有坦克连和连长,只有五个“车间”和“车间主任”。炮兵营营长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炮手,耳朵不大灵便,蒋玉成跟他不大熟。瓦莲娜担任保卫处长带着她的别动队,负责这支部队的保卫工作
至于后勤部长,蒋玉成想了半天还是自己担任好了。装甲旅有并行的两套后勤体系,一套是保障坦克营和炮兵营的,用的是汽车和坦克底盘改装的抢修车,人员都是轮不着坦克开的工人。另一套是保障步兵和骑兵的,用的是受了战伤不能骑乘的独角兽,成员当然还是原来那些驭手,自己虽然不擅长对付那些脑门上长着猥琐物的牲口,至少有很多能够参考的技术资料。
叶卡捷琳娜当了旅长已经板上钉钉,在争论了半天之后,最后决定政委由列娃兼任——旅长都是骑兵了,政委当然最好来个懂机械化装备的····懂点机械化装备的。至于另一个原因,就有点难以启齿了:可以负责政委职务的可靠党员实在太少,满打满算就列娃和瓦莲娜两个人,其他像崔科娃和巴拉莱卡都才是共青团员。这两个人里面瓦莲娜又得负责肃反工作,于是就只剩下列娃一个。蒋玉成可不希望里面那位谢尔盖政委钻营到自己的部队里,所以宁可紧张点也得让可靠的人物上马。
不过,在这台装甲列车上拥有最后决定权的恐怕不是列娃这个旅政委,而是方面军政委斯坦琳——蒋玉成为她和她的随员们安排了煤水车后第一节车厢,这个位置受到前面几节武装车厢的保护,要跑路也很方便,理论上最安全,而且离电台车最近,方便她与正在南方前线的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联系。除了斯坦琳之外,还有看上去至少得有300岁的老军人,须发灰白,相貌清瘦,非常精干,而且留着堪比布琼尼的大胡子——就是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高级顾问布鲁希洛夫,前沙俄元帅。这位老骑兵曾经跟着苏沃洛夫一起翻阅过阿尔卑斯山,有着从排队枪毙时代到堑壕枪毙时代的丰富大兵团作战经验,不过蒋玉成还没有跟他说过话。
在叶卡捷琳娜作为旅指挥部的车厢里面,挂着许多标示敌我形势的地图,从地图上画的的红蓝箭头上,可以了解到了南线战斗的大致情况:邓尼金匪帮攻占了察里津,正在往北方进犯,力图占领莫斯科,而从乌法转兵的红军则正往南边打,力图收复高加索。除此之外,乌克兰还有尤金尼奇,弗兰格尔和彼得留拉在活动,这些七零八碎的牛鬼蛇神凑在一起能攒出50万人马,比红军要多得多。而且他们有的受到哥萨克部队支持,有的受到维斯瓦军团1的支持,机动兵力(骑兵)也较之红军要强大,因此在战斗中能够机动灵活地寻找战机。而红军只能靠铁路来弥补少了两条腿的差距。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活动的弗兰格尔和尤金尼奇,名义上虽然与邓尼金是一伙的,其实却是近似duli的山头,就像高尔查克理论上是邓尼金的领导,但是他的部队被红军暴打圈踢的时候,大统领却只顾着进攻莫斯科,并不给最高领袖中心开花的机会。至于在西乌克兰活跃的彼得留拉,处境就很微妙:他算是乌克兰duli运动的首脑,既打“红尤”,又打“白尤”——也就是说,既跟苏维埃政权作对,也同邓尼金匪帮交火。这如果以前朝故事作比,高尔查克是千古万人空一格,那么邓尼金就要算何应钦了,而说尤金尼奇是白崇禧也毫不为过,至于彼得留拉,根本就是盛世才,或者不如说是伪满洲国。
1哈布斯堡帝国在世界大战中建立起来的一支部队,维斯瓦共和国建国之后成为其zhèngfu军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