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阅后即焚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学霸终结者最新章节!
“别急着散会吖——这才说了电邮领域的‘防止过度分享’招数,别的领域还没说完呢。”
就在众人以为顾莫杰抽烟散会的时候,陆文君一句话把大家的思想扯回会议桌前。
是啊,才说了一个电邮领域的防过度分享呢,急啥。
顾莫杰不吝亲自捧哏:“那么,还有别的什么社交产品领域,可以使用基于‘防止过度分享’思路的改良措施呢?”
陆文君不紧不慢地继续往下翻PPT。
“第二招,就是基于‘初见’本身的改良。针对圈子和群聊、私聊的过度分享,我们用户体验部经过这几个月的大数据分析和调查,策划了一个新功能,叫做‘阅后即焚’或者说‘私密模式’。”
“啥?啥叫阅后即焚?”王青明作为未来该功能的技术实现者,对于任何一丝听不懂的策划,自然是分外上心。要是不问清楚,回头做不出来,可就要承受老板的怒火了。
陆文君循循善诱的解释:“早年我们用QQ的时候,还在为没法更好地保存聊天记录而苦恼。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服务器成本的降低,再古老的聊天记录都可以被存储。我们已经进入了“过度分享”的阶段。
尤其对于那些渐渐习惯‘初见圈子’和群聊分享的人,拥有手机后的他们更加可以随时捕捉可分享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并不都是适合永存的,它们可能只是一些鬼脸或者无意义的照片,发的人就是图个乐呵,甚至根本不想让这些东西长久存留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已有的社交网络架构强制性地永久保存了这些记录和内容,想抹都抹不掉。这种感觉,让人有一种‘就像在用阿里旺旺聊天时,被告知阿里旺旺的聊天记录可以被用作法庭证据’的感觉,让人拘束,难受。”
“所以,我们可以基于初见的手机版本,开发一个可选择性的功能,叫做‘阅后即焚’模式。初见用户可以用普通带聊天记录的模式进行聊天,也可以发起一个阅后即焚式的临时性群聊——这个东西不同于初见群和QQ群,而是临时聊天组。甚至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点对点临时会话。
在这些聊天模式下,所有聊天记录都不会被保存下来,而且发送后只在对方屏幕上显示10秒——这个时间可以再商量——然后就消失了,擦除了,没有任何痕迹。对于通过这些渠道分享的照片,也会如此处理,看10秒,就消失。
为了确保私密性,初见在运行这个功能的时候要确保屏蔽截屏功能,也不许看的人手动保存任何收到的素材。鉴于在电脑上这个功能很难实现,我们可以把这个功能只放在手机初见上。”
相对于付费读邮件的提议,一开始就引起炸锅的反应而言。初见的“阅后即焚”计划,并没能第一时间激起大家的讨论。
所有人都在思忖:这个功能虽然没什么害处,但是真有这么大的意义么?
很难想像,哪类具体人群和情境,才会有这方面的强烈需求。
“呃,能说下这些功能的适用场景么?不然靠我们自己想一下子想不到。”叶维伦代表大家提了这个问题。
陆文君说久了也有些渴,喝了半杯水继续说道:
“当然可以。比如,某个男生要对女神表白,但是他不想留下聊天记录和示爱的表情图片,所以找借口开了一个阅后即焚的临时聊天,鼓起勇气把东西发了,女神想保存,都没法保存,看过就算了。男生也不用害怕将来表白失败流传出去被人嘲笑,甚至可以发了之后立刻关掉聊天窗口眼不见心不烦。
又比如,两个同事,都对某个领导不满,想组成推心置腹的小圈子,但是又不够了解对方是否会出卖自己。这时候,弄个无痕聊天,甚至是三五个朋友的无痕组聊,发一些对领导不满的话,别人也没法存下来或者告密,自然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个功能满足的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的行为数据被记录得太多太狠太详细了,想要挣脱束缚说一些不用负责任的话、发一些不用负责任的图……”
陆文君说到这儿,一个声音利落地打断了她。
“那恐怕这个功能,很快就沦落为一群人相互发福利发H图片的藏污纳垢之所了;要么就会变成分享负能量的相互告密投靠的东西。”
开口打断的,是顾莫杰本人。
陆文君有些愕然,不知道未婚夫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反对这么激烈。她也不得不就此作出解释。
“但这是没办法的,因为有历史记录,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分享。这是大势所趋,总要有人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迎合了,我们就能暂时又迎来一波用户增长的快速上升期。
而且这些功能,哪怕在外国也是有人做过一些数据调查的,我们从美国那边也买来不少相关大数据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确认了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还很不小。”
顾莫杰继续切中时弊地问:“为什么要用外国人的大数据来分析?我们也有两三亿用户了,我们自己的用户行为习惯数据,难道不够分析么?”
陆文君双手一摊:“因为中国用户比较含蓄内敛,不会愿意就这种问题正面回答的……网调也好,别的渠道也好,很难搜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倾向。”
“所以啊!我觉得这东西在中国可以火一阵,但是火不久。”
陆文君不解:“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含蓄内敛,当社会发现这个功能就是一个传播负能量、说话不负责任、专门用来说领导坏话的东西之后。主流社会的资源掌控阶层就会排斥这个功能,并且用戴着有色眼镜的态度审视那些依然在用的人。
或许阅后即焚不会留下聊天记录,但是这阻止不了别人去侦查:谁用过阅后即焚功能。当一个老板可以知道他手下有几个员工在用阅后即焚功能后,哪怕他不知道这些员工有没有在阅后即焚上说他坏话,他都会倾向于有罪推定,在道德上一棍子打死地压制那些用了阅后即焚功能的员工。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爱打小报告、不爱背后议论人的正人君子,都会拒绝用阅后即焚。
这一点上,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有根本性区别的。美国人甚至欧洲人和日本人,不会干涉旁人的个人自由,他们没有那么强的防卫心理,他们自古习惯的是公民自治,或者诸侯割据。
而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秦皇开始就没有自由民的概念了。除了统治阶级之外,只有奴隶和反贼两个属性——不愿意当奴隶,就统统是反贼,没有自由民这个中间态。”
顾莫杰这番话一说,再无质疑之声。
在西方甚至日本,化外之民是可以存在的。美国早期,不愿意在十三州过,也可以自己西进屯垦。不愿意当奴隶,并不被认为就是谋反,或许人家只是想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可是在东方,可能么?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就饿死首阳山上,连山上的野菜松针都是周天子的。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愿为奴即为反。
这种有罪推定的文明习惯下,要老板去相信“手下的职员用了一个无痕说悄悄话的应用,但是不是为了说你坏话”。
老板会相信么?
只会宁枉勿纵,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谁用就堵死谁升职加薪的通道。
陆文君终究是个纯粹的理科生,想用户体验的问题,或许想得很美好,很成熟。但是终究不懂历史传承对文明的束缚。
陆文君泫然欲涕,有些不甘:“那……那这个功能就不能用了?这可是一个释放潜在需求的良机!”
顾莫杰让大家冷静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我也没说,完全不能用。但是这个功能,只能像微信的划词翻译功能一样,做得隐蔽一点。
咱只做不说,不宣传,不承认,不否认。可以用软文媒体稍微点拨一下,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自发发现’:‘原来这个功能可以拿来背后说人坏话和不负责表白,或者分享色-图’。
老板这种阶级么,一般在潮人社交软件上,肯定是比较迟钝的。升斗小民用了新软件三个月半年,已经玩嗨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老板们说不定才开始注意到这些功能背后的逻辑。等到他们开始排斥,开始组织有色眼镜,我们圈人也全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个东西可以和摇一摇约-泡功能一样,作为一个只用半年,或者最多一年的子功能点,一本正经地出,让用户自己找到它不正经的用途。然后在不正经的用途糜烂之前,我们再插手把功能引回正途、增设门槛。
如果到时候微信想学,我们就扶持两个专门传播负能量的同类产品,给点风投狙击微信,当白手套用。”
顾莫杰这番表态,总算让陆文君松了口气。
辛辛苦苦策划出来的阅后即焚功能,好歹是保住了。
只不过,顾莫杰对此的态度并不是严肃的,而是把阅后即焚当作一张卫生纸,擦擦完利用好就扔了。
糖衣吃掉,炮弹扔给马花藤去山寨。
短期红利收下,“做非严肃社交”的黑锅谁想背谁背。
堪称完美。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散会。”(未完待续。)
“别急着散会吖——这才说了电邮领域的‘防止过度分享’招数,别的领域还没说完呢。”
就在众人以为顾莫杰抽烟散会的时候,陆文君一句话把大家的思想扯回会议桌前。
是啊,才说了一个电邮领域的防过度分享呢,急啥。
顾莫杰不吝亲自捧哏:“那么,还有别的什么社交产品领域,可以使用基于‘防止过度分享’思路的改良措施呢?”
陆文君不紧不慢地继续往下翻PPT。
“第二招,就是基于‘初见’本身的改良。针对圈子和群聊、私聊的过度分享,我们用户体验部经过这几个月的大数据分析和调查,策划了一个新功能,叫做‘阅后即焚’或者说‘私密模式’。”
“啥?啥叫阅后即焚?”王青明作为未来该功能的技术实现者,对于任何一丝听不懂的策划,自然是分外上心。要是不问清楚,回头做不出来,可就要承受老板的怒火了。
陆文君循循善诱的解释:“早年我们用QQ的时候,还在为没法更好地保存聊天记录而苦恼。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服务器成本的降低,再古老的聊天记录都可以被存储。我们已经进入了“过度分享”的阶段。
尤其对于那些渐渐习惯‘初见圈子’和群聊分享的人,拥有手机后的他们更加可以随时捕捉可分享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并不都是适合永存的,它们可能只是一些鬼脸或者无意义的照片,发的人就是图个乐呵,甚至根本不想让这些东西长久存留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已有的社交网络架构强制性地永久保存了这些记录和内容,想抹都抹不掉。这种感觉,让人有一种‘就像在用阿里旺旺聊天时,被告知阿里旺旺的聊天记录可以被用作法庭证据’的感觉,让人拘束,难受。”
“所以,我们可以基于初见的手机版本,开发一个可选择性的功能,叫做‘阅后即焚’模式。初见用户可以用普通带聊天记录的模式进行聊天,也可以发起一个阅后即焚式的临时性群聊——这个东西不同于初见群和QQ群,而是临时聊天组。甚至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点对点临时会话。
在这些聊天模式下,所有聊天记录都不会被保存下来,而且发送后只在对方屏幕上显示10秒——这个时间可以再商量——然后就消失了,擦除了,没有任何痕迹。对于通过这些渠道分享的照片,也会如此处理,看10秒,就消失。
为了确保私密性,初见在运行这个功能的时候要确保屏蔽截屏功能,也不许看的人手动保存任何收到的素材。鉴于在电脑上这个功能很难实现,我们可以把这个功能只放在手机初见上。”
相对于付费读邮件的提议,一开始就引起炸锅的反应而言。初见的“阅后即焚”计划,并没能第一时间激起大家的讨论。
所有人都在思忖:这个功能虽然没什么害处,但是真有这么大的意义么?
很难想像,哪类具体人群和情境,才会有这方面的强烈需求。
“呃,能说下这些功能的适用场景么?不然靠我们自己想一下子想不到。”叶维伦代表大家提了这个问题。
陆文君说久了也有些渴,喝了半杯水继续说道:
“当然可以。比如,某个男生要对女神表白,但是他不想留下聊天记录和示爱的表情图片,所以找借口开了一个阅后即焚的临时聊天,鼓起勇气把东西发了,女神想保存,都没法保存,看过就算了。男生也不用害怕将来表白失败流传出去被人嘲笑,甚至可以发了之后立刻关掉聊天窗口眼不见心不烦。
又比如,两个同事,都对某个领导不满,想组成推心置腹的小圈子,但是又不够了解对方是否会出卖自己。这时候,弄个无痕聊天,甚至是三五个朋友的无痕组聊,发一些对领导不满的话,别人也没法存下来或者告密,自然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个功能满足的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的行为数据被记录得太多太狠太详细了,想要挣脱束缚说一些不用负责任的话、发一些不用负责任的图……”
陆文君说到这儿,一个声音利落地打断了她。
“那恐怕这个功能,很快就沦落为一群人相互发福利发H图片的藏污纳垢之所了;要么就会变成分享负能量的相互告密投靠的东西。”
开口打断的,是顾莫杰本人。
陆文君有些愕然,不知道未婚夫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反对这么激烈。她也不得不就此作出解释。
“但这是没办法的,因为有历史记录,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分享。这是大势所趋,总要有人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迎合了,我们就能暂时又迎来一波用户增长的快速上升期。
而且这些功能,哪怕在外国也是有人做过一些数据调查的,我们从美国那边也买来不少相关大数据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确认了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还很不小。”
顾莫杰继续切中时弊地问:“为什么要用外国人的大数据来分析?我们也有两三亿用户了,我们自己的用户行为习惯数据,难道不够分析么?”
陆文君双手一摊:“因为中国用户比较含蓄内敛,不会愿意就这种问题正面回答的……网调也好,别的渠道也好,很难搜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倾向。”
“所以啊!我觉得这东西在中国可以火一阵,但是火不久。”
陆文君不解:“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含蓄内敛,当社会发现这个功能就是一个传播负能量、说话不负责任、专门用来说领导坏话的东西之后。主流社会的资源掌控阶层就会排斥这个功能,并且用戴着有色眼镜的态度审视那些依然在用的人。
或许阅后即焚不会留下聊天记录,但是这阻止不了别人去侦查:谁用过阅后即焚功能。当一个老板可以知道他手下有几个员工在用阅后即焚功能后,哪怕他不知道这些员工有没有在阅后即焚上说他坏话,他都会倾向于有罪推定,在道德上一棍子打死地压制那些用了阅后即焚功能的员工。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爱打小报告、不爱背后议论人的正人君子,都会拒绝用阅后即焚。
这一点上,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有根本性区别的。美国人甚至欧洲人和日本人,不会干涉旁人的个人自由,他们没有那么强的防卫心理,他们自古习惯的是公民自治,或者诸侯割据。
而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秦皇开始就没有自由民的概念了。除了统治阶级之外,只有奴隶和反贼两个属性——不愿意当奴隶,就统统是反贼,没有自由民这个中间态。”
顾莫杰这番话一说,再无质疑之声。
在西方甚至日本,化外之民是可以存在的。美国早期,不愿意在十三州过,也可以自己西进屯垦。不愿意当奴隶,并不被认为就是谋反,或许人家只是想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可是在东方,可能么?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就饿死首阳山上,连山上的野菜松针都是周天子的。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愿为奴即为反。
这种有罪推定的文明习惯下,要老板去相信“手下的职员用了一个无痕说悄悄话的应用,但是不是为了说你坏话”。
老板会相信么?
只会宁枉勿纵,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谁用就堵死谁升职加薪的通道。
陆文君终究是个纯粹的理科生,想用户体验的问题,或许想得很美好,很成熟。但是终究不懂历史传承对文明的束缚。
陆文君泫然欲涕,有些不甘:“那……那这个功能就不能用了?这可是一个释放潜在需求的良机!”
顾莫杰让大家冷静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我也没说,完全不能用。但是这个功能,只能像微信的划词翻译功能一样,做得隐蔽一点。
咱只做不说,不宣传,不承认,不否认。可以用软文媒体稍微点拨一下,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自发发现’:‘原来这个功能可以拿来背后说人坏话和不负责表白,或者分享色-图’。
老板这种阶级么,一般在潮人社交软件上,肯定是比较迟钝的。升斗小民用了新软件三个月半年,已经玩嗨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老板们说不定才开始注意到这些功能背后的逻辑。等到他们开始排斥,开始组织有色眼镜,我们圈人也全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个东西可以和摇一摇约-泡功能一样,作为一个只用半年,或者最多一年的子功能点,一本正经地出,让用户自己找到它不正经的用途。然后在不正经的用途糜烂之前,我们再插手把功能引回正途、增设门槛。
如果到时候微信想学,我们就扶持两个专门传播负能量的同类产品,给点风投狙击微信,当白手套用。”
顾莫杰这番表态,总算让陆文君松了口气。
辛辛苦苦策划出来的阅后即焚功能,好歹是保住了。
只不过,顾莫杰对此的态度并不是严肃的,而是把阅后即焚当作一张卫生纸,擦擦完利用好就扔了。
糖衣吃掉,炮弹扔给马花藤去山寨。
短期红利收下,“做非严肃社交”的黑锅谁想背谁背。
堪称完美。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散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