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开源有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明贼最新章节!
李信暗自纳闷,自己干了什么好事让这位向来和颜悦色的孙部堂如此勃然作色。他打开孙鉁摔过来的那张《公报》,但见黄宗羲亲笔署名的文章赫然于醒目处。题目为“三问南京工部!”矛头竟是直指熊明遇。
熊明遇自从被李信以甄淑案敲山震虎后,一改以往立场,全面倒向了三卫军,而让他看重的是此人的确很有些办事的能力,而这也正是三卫军所稀缺的官员。尽管此人私德不佳,但总需要人来办差,只要差事办的有板有眼,李信便也睁眼闭眼了。
再看下去,李信却大吃一惊,原来熊明遇以南京工部名义发布政令,因为江南战事频仍,须优待抚恤士卒,赐予酒肉,但府库捉襟见肘,只好于三月内在南直隶收取“窗户税”以补足缺项。说的义正词严,却怎么咂摸都不对味。而正是这个“窗户税”让黄宗羲对他口诛笔伐,让孙鉁大光其火。他也暗暗心惊,这熊明遇的胆子可以用包天来形容了,若是太平光景,不奏请朝廷便私自加税,
李信仔细读了一遍,这才弄明白这个窗户税究竟是什么名目,这不就是后世的房产税嘛?只不过收税的标准粗放暴力了一些,凡有房产者以窗户数目计算收取税金。更要命的是,政令还有补充条款,自此以后建议每年按照此等标准,酌情差额征收。也正是这个每年征收,让拥有大量房产的南京士林觉得无法忍受,黄宗羲以南雷先生的名号亲自操刀口诛笔伐也就不奇怪了。
看到最后李信禁不住笑了起来,熊明遇在政令中不厌其烦云云收“窗户税”的合理之立论,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也真是难为这厮了。如果不是早知熊某人的底细,他还要怀疑这厮是不是穿越来的,无愧于巧立名目这个成语。
无声的一笑,让孙鉁怒不可遏!
“你还能笑的出来?南京工部的这道政令一出,你我在南京人心尽失!这种自觉根基的事,怎么能是出自你李信的手笔?”孙鉁越说越激动,最后竟一口气没喘匀,猛烈的咳嗽了起来。
李信赶忙过来帮孙鉁拍打后背,以使他平静下来,谁知孙鉁却不领情,一把甩开了李信的手,显然是气急了。半晌之后喘的气匀了,才又以苦口婆心的语气说着:“自古以来,巧立名目盘剥百姓,有几个得好下场了?你李信忝为公侯,不想着为百姓们谋福祉,却只想着在衣食父母身上捞钱,榨油。孙鉁已经糊涂了,不明白你究竟是为天下之安危,还是为了你一家一姓的一己之私?如果是后者,如果你不迷途知返,自今日始,你我便分道扬镳吧!”
这番话将李信噎的愣了半晌,就连他旁边的高时明都啧啧了两声。
“咱家虽然孤陋寡闻,但也听说过类似的名目,唐朝德宗年间,藩镇割据,朝廷无能,连年征战之下国库空虚如也,德宗就便以“架间税”的名义,向长安凡有房屋者收取税金。结果引起长安驻军哗变,德宗最后只能被迫取消这“架间税”。除此之外,便不曾再闻用这等名目收取税金的之事。”
连高时明这阉货居然都对自己有所微词,居然还搬出了唐朝德宗的典故做反面例子。李信连声称冤枉,熊明遇搞“窗户税”,自己的确不知情,如果此事属实,他会和熊明遇交涉,取消这“窗户税”。
李信连起誓带赌咒,孙鉁这才将信将疑,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不是你就好!孙鉁实在不希望鱼肉百姓的事出自镇虏侯之手。”
李信暗暗叫趣,就算自己真弄出这“窗户税”来,和当今圣上搞出来的“三饷”相比也是半斤八两,也不见你孙鉁说一个不字。这时,高时明将报纸抢了过去,上下扫了几眼便拍手叫绝。
“熊尚书当真妙人也!‘窗户税’按窗户数目收取税金,一旦开征,那些深宅大屋的富户们可要遭殃喽!”这一招也的确厉害,不论贫富一刀宰下去那叫一个鲜血淋漓。
高时明说到此处突然一拍脑门,笑道:“有了!这名目其实还是大有漏洞可循,将自家的窗户全部砌死,让那些皂隶啬夫收个鸟税!”
一直绷着脸的孙鉁被高时明如此一番插科打诨反而逗笑了,但也是一闪而逝,随即叹道:“穷苦人家固然罢了,砌死了窗户,终年不见天日。那乡绅富户呢?又岂肯甘心引头挨刀?”
一句话让李信如梦方醒,顿时就冷汗淋漓。他来自后世,时人重田地产业深入骨髓的心境,并不了解。但言及具体情况,这“窗户税”的本意是,越有钱,税收的便越狠,但当代士大夫不正是有钱阶层们?贫苦百姓和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权贵阶层都恨透了自己,三卫军在南京还何以立足?靠武力解决吗?他还没那么天真,也不想这么做。
由此李信也没了游山玩水的性质,辞别高时明返回南京城,径自去南京工部衙门寻熊明遇,却被部中的司官告知熊尚书去了元宝山铁厂。李信又马不停蹄的出了城南聚宝门,直奔元宝山铁厂。
熊明遇果然在铁厂,在他身边的还有副将海森堡。海森堡一副聚精会神的模样,熊明遇却发现了镇虏侯,赶忙紧走几步上前见礼。
李信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开门见山询问南京工部要征收“窗户税”的事情。熊明遇闻言之后,还挺得意,看了一眼他身后的海森堡。
“下官听海将军说起骡子马国的收税名目,觉得可以搬过来施行,正好可以解决当下燃眉之急。”
“海森堡?”李信一愣,心道这事怎么还扯到海森堡身上去了?熊明遇却没注意李信眼睛里的阴云,连连点头道:“正是海将军,其实骡子马国的很多税收名目,都是咱们大明所没有的。比如,西洋还有教皇,连骡子马国的皇帝都得乖乖听话。听海将军说,骡子马国曾有个皇帝挑战教皇权威,教皇就号召西洋诸侯讨伐之,叫……对了,叫绝罚令。硬是逼得骡子马国的皇帝翻山越岭负荆请罪!”
熊明遇啰哩啰唆将李信说的一头雾水,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
“教皇大体相当于周天子,专门发行了一种叫做“赎罪劵”的东西,有罪之人可缴罚款赎买,以后便再无罪孽,用西洋人的话说,就是精神肉体一同解脱,死后可上天堂。”
熊明遇啧啧称赞,“这比卖官鬻爵要强多了,赎买罪孽,引人向善,实在是一举两得之事。只可惜,我大明却受不得这赎罪劵!”
李信这才明白,闹了半西方中世纪的苛捐杂税的各种名目竟使熊明遇大为叹服。赎罪劵?李信暗暗冷笑,这种名目在中国如何行不通?一百多年以后,一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不久发明了一个议罪银嘛,犯了罪的官员可以缴罚款赎罪,没犯罪的官员可以找些无伤大雅的小借口谢罪公然贿赂皇帝。
“‘窗户税’要立即取消,绝不能收!西洋收税那些法子不适用我大明,用了只能适得其反,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就不怕南京士林骂你祖宗吗?”
熊明遇立即腆着脸笑道:“下官不惧流言蜚语,只一心为镇虏侯办差!”
在这厮面前,李信想严肃也严肃不起来,忽而笑道:“你不怕流言蜚语,我还怕呢,三卫军不差这点钱,开源节流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从百姓身上开源。”
李信并没发火气,而是将其中利害阐述一番,熊明遇马上就明白了,自己这一记马屁拍倒镇虏侯的马腿上去了,只好讪讪道:“是下官思虑不周……”
“说起开源,的确还有件要紧的事去办,此事若成,那点‘窗户税’与之相比,判若云泥!”
闻听李信如此说,熊明遇一扫颓丧之气,立刻就意识到镇虏侯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倒想看看镇虏侯究竟有什么法子比收税来钱还要快,还要多。
“镇虏侯但请吩咐,下官自当鞠躬尽瘁,竭尽全力!”
李信摆手笑道:“此事不难,于熊尚书而言易如反掌!”
“请镇虏侯明言!”李信卖起了关子,让熊明遇大觉奇怪,说及此事与自己易如反掌,莫不是?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心中不免一沉。
李信盯着熊明遇的眼睛,一字一顿道:“浙江市舶司!”
果然如熊明遇所料,听到浙江市舶司五个字从镇虏侯的口中说出来,他暗暗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是时候和老友们做个了断了。但他叹息中隐含的并不惋惜,而是一种对机会到来的难以置信和喜悦。
要知道浙江市舶司在朝臣眼中是个与麻烦打交道的衙门,但在熊明遇这等熟知内情之人眼中,却是个能生财的聚宝盆。如果能将浙江市舶司掌握在手中,那就是个生银子的聚宝盆啊。
李信暗自纳闷,自己干了什么好事让这位向来和颜悦色的孙部堂如此勃然作色。他打开孙鉁摔过来的那张《公报》,但见黄宗羲亲笔署名的文章赫然于醒目处。题目为“三问南京工部!”矛头竟是直指熊明遇。
熊明遇自从被李信以甄淑案敲山震虎后,一改以往立场,全面倒向了三卫军,而让他看重的是此人的确很有些办事的能力,而这也正是三卫军所稀缺的官员。尽管此人私德不佳,但总需要人来办差,只要差事办的有板有眼,李信便也睁眼闭眼了。
再看下去,李信却大吃一惊,原来熊明遇以南京工部名义发布政令,因为江南战事频仍,须优待抚恤士卒,赐予酒肉,但府库捉襟见肘,只好于三月内在南直隶收取“窗户税”以补足缺项。说的义正词严,却怎么咂摸都不对味。而正是这个“窗户税”让黄宗羲对他口诛笔伐,让孙鉁大光其火。他也暗暗心惊,这熊明遇的胆子可以用包天来形容了,若是太平光景,不奏请朝廷便私自加税,
李信仔细读了一遍,这才弄明白这个窗户税究竟是什么名目,这不就是后世的房产税嘛?只不过收税的标准粗放暴力了一些,凡有房产者以窗户数目计算收取税金。更要命的是,政令还有补充条款,自此以后建议每年按照此等标准,酌情差额征收。也正是这个每年征收,让拥有大量房产的南京士林觉得无法忍受,黄宗羲以南雷先生的名号亲自操刀口诛笔伐也就不奇怪了。
看到最后李信禁不住笑了起来,熊明遇在政令中不厌其烦云云收“窗户税”的合理之立论,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也真是难为这厮了。如果不是早知熊某人的底细,他还要怀疑这厮是不是穿越来的,无愧于巧立名目这个成语。
无声的一笑,让孙鉁怒不可遏!
“你还能笑的出来?南京工部的这道政令一出,你我在南京人心尽失!这种自觉根基的事,怎么能是出自你李信的手笔?”孙鉁越说越激动,最后竟一口气没喘匀,猛烈的咳嗽了起来。
李信赶忙过来帮孙鉁拍打后背,以使他平静下来,谁知孙鉁却不领情,一把甩开了李信的手,显然是气急了。半晌之后喘的气匀了,才又以苦口婆心的语气说着:“自古以来,巧立名目盘剥百姓,有几个得好下场了?你李信忝为公侯,不想着为百姓们谋福祉,却只想着在衣食父母身上捞钱,榨油。孙鉁已经糊涂了,不明白你究竟是为天下之安危,还是为了你一家一姓的一己之私?如果是后者,如果你不迷途知返,自今日始,你我便分道扬镳吧!”
这番话将李信噎的愣了半晌,就连他旁边的高时明都啧啧了两声。
“咱家虽然孤陋寡闻,但也听说过类似的名目,唐朝德宗年间,藩镇割据,朝廷无能,连年征战之下国库空虚如也,德宗就便以“架间税”的名义,向长安凡有房屋者收取税金。结果引起长安驻军哗变,德宗最后只能被迫取消这“架间税”。除此之外,便不曾再闻用这等名目收取税金的之事。”
连高时明这阉货居然都对自己有所微词,居然还搬出了唐朝德宗的典故做反面例子。李信连声称冤枉,熊明遇搞“窗户税”,自己的确不知情,如果此事属实,他会和熊明遇交涉,取消这“窗户税”。
李信连起誓带赌咒,孙鉁这才将信将疑,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不是你就好!孙鉁实在不希望鱼肉百姓的事出自镇虏侯之手。”
李信暗暗叫趣,就算自己真弄出这“窗户税”来,和当今圣上搞出来的“三饷”相比也是半斤八两,也不见你孙鉁说一个不字。这时,高时明将报纸抢了过去,上下扫了几眼便拍手叫绝。
“熊尚书当真妙人也!‘窗户税’按窗户数目收取税金,一旦开征,那些深宅大屋的富户们可要遭殃喽!”这一招也的确厉害,不论贫富一刀宰下去那叫一个鲜血淋漓。
高时明说到此处突然一拍脑门,笑道:“有了!这名目其实还是大有漏洞可循,将自家的窗户全部砌死,让那些皂隶啬夫收个鸟税!”
一直绷着脸的孙鉁被高时明如此一番插科打诨反而逗笑了,但也是一闪而逝,随即叹道:“穷苦人家固然罢了,砌死了窗户,终年不见天日。那乡绅富户呢?又岂肯甘心引头挨刀?”
一句话让李信如梦方醒,顿时就冷汗淋漓。他来自后世,时人重田地产业深入骨髓的心境,并不了解。但言及具体情况,这“窗户税”的本意是,越有钱,税收的便越狠,但当代士大夫不正是有钱阶层们?贫苦百姓和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权贵阶层都恨透了自己,三卫军在南京还何以立足?靠武力解决吗?他还没那么天真,也不想这么做。
由此李信也没了游山玩水的性质,辞别高时明返回南京城,径自去南京工部衙门寻熊明遇,却被部中的司官告知熊尚书去了元宝山铁厂。李信又马不停蹄的出了城南聚宝门,直奔元宝山铁厂。
熊明遇果然在铁厂,在他身边的还有副将海森堡。海森堡一副聚精会神的模样,熊明遇却发现了镇虏侯,赶忙紧走几步上前见礼。
李信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开门见山询问南京工部要征收“窗户税”的事情。熊明遇闻言之后,还挺得意,看了一眼他身后的海森堡。
“下官听海将军说起骡子马国的收税名目,觉得可以搬过来施行,正好可以解决当下燃眉之急。”
“海森堡?”李信一愣,心道这事怎么还扯到海森堡身上去了?熊明遇却没注意李信眼睛里的阴云,连连点头道:“正是海将军,其实骡子马国的很多税收名目,都是咱们大明所没有的。比如,西洋还有教皇,连骡子马国的皇帝都得乖乖听话。听海将军说,骡子马国曾有个皇帝挑战教皇权威,教皇就号召西洋诸侯讨伐之,叫……对了,叫绝罚令。硬是逼得骡子马国的皇帝翻山越岭负荆请罪!”
熊明遇啰哩啰唆将李信说的一头雾水,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
“教皇大体相当于周天子,专门发行了一种叫做“赎罪劵”的东西,有罪之人可缴罚款赎买,以后便再无罪孽,用西洋人的话说,就是精神肉体一同解脱,死后可上天堂。”
熊明遇啧啧称赞,“这比卖官鬻爵要强多了,赎买罪孽,引人向善,实在是一举两得之事。只可惜,我大明却受不得这赎罪劵!”
李信这才明白,闹了半西方中世纪的苛捐杂税的各种名目竟使熊明遇大为叹服。赎罪劵?李信暗暗冷笑,这种名目在中国如何行不通?一百多年以后,一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不久发明了一个议罪银嘛,犯了罪的官员可以缴罚款赎罪,没犯罪的官员可以找些无伤大雅的小借口谢罪公然贿赂皇帝。
“‘窗户税’要立即取消,绝不能收!西洋收税那些法子不适用我大明,用了只能适得其反,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就不怕南京士林骂你祖宗吗?”
熊明遇立即腆着脸笑道:“下官不惧流言蜚语,只一心为镇虏侯办差!”
在这厮面前,李信想严肃也严肃不起来,忽而笑道:“你不怕流言蜚语,我还怕呢,三卫军不差这点钱,开源节流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从百姓身上开源。”
李信并没发火气,而是将其中利害阐述一番,熊明遇马上就明白了,自己这一记马屁拍倒镇虏侯的马腿上去了,只好讪讪道:“是下官思虑不周……”
“说起开源,的确还有件要紧的事去办,此事若成,那点‘窗户税’与之相比,判若云泥!”
闻听李信如此说,熊明遇一扫颓丧之气,立刻就意识到镇虏侯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倒想看看镇虏侯究竟有什么法子比收税来钱还要快,还要多。
“镇虏侯但请吩咐,下官自当鞠躬尽瘁,竭尽全力!”
李信摆手笑道:“此事不难,于熊尚书而言易如反掌!”
“请镇虏侯明言!”李信卖起了关子,让熊明遇大觉奇怪,说及此事与自己易如反掌,莫不是?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心中不免一沉。
李信盯着熊明遇的眼睛,一字一顿道:“浙江市舶司!”
果然如熊明遇所料,听到浙江市舶司五个字从镇虏侯的口中说出来,他暗暗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是时候和老友们做个了断了。但他叹息中隐含的并不惋惜,而是一种对机会到来的难以置信和喜悦。
要知道浙江市舶司在朝臣眼中是个与麻烦打交道的衙门,但在熊明遇这等熟知内情之人眼中,却是个能生财的聚宝盆。如果能将浙江市舶司掌握在手中,那就是个生银子的聚宝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