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重回燕塘(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吉诺弯刀最新章节!
(一)
为刘申守丧三年之后,我终于在花甲之年的前夕恢复了自由之身。这是人生第二个最轻松自在的阶段。完成了人生种种义务,卸下了肩上重担的我,终于可以有时间和行动的自由,来实现一些自己的心愿。
除去丧服的第二天,皇帝来到上阳宫给我请安,询问我想要如何庆祝花甲之年的整数寿诞。我说:“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寿,这次也便照例办理吧。”
皇帝劝说道:“虽然母后的寿诞便是外祖母的忌日,但母后恪守孝道了一辈子,整整59年都未有给自己庆祝过生日,也应该是对外祖母尽到孝心了。花甲之寿,乃是人生的第一大喜寿,儿子媳妇们都希望母后能够破例一次,也让儿子媳妇们对母后尽尽孝心,这也是外朝百官的共同心愿。儿子恳请母后允准,做这一次寿诞,与天下年满花甲的母亲共同接受儿女们的感谢。”
听皇帝说到了“天下年满花甲的母亲”,我心里动了一下。
皇帝看到我的表情有些微的变动,便接着劝说道:“母亲这个寿诞,并非只是我们皇家自己的事情,也是为天下臣民做一个感恩母爱的榜样。儿子如今身为皇帝,天下承平富庶,国家没有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连自己母亲的六十大寿都不加庆贺,难免让天下庶民有所非议。愿母亲暂时放弃律己之心,从倡行孝道的角度来考虑,给儿子们一个今生还不曾有过的机会。”
听皇帝说得这样言辞恳请,又头头是道,我便点头说:“那好吧。非是我老了,改变初衷,贪图虚荣奢华,既然皇帝说是为了倡行天下孝道,我也不能不成全皇帝的仁孝之心。那,就随你们去安排这一次吧,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不过,这只是一个仪式而已,你们千万不要铺张浪费,折损母亲的福分啊。”
皇帝听我同意了,非常高兴,赶紧说:“当然的,当然的。儿子谨遵懿旨,一定按母亲的心意去办。”
皇帝说:“母亲花甲大寿不久将临,不知道母亲还有什么心愿,可以让儿子效力的。”
我说:“寿诞嘛,只是为国事而不得不为的仪式,母亲倒是并不怎样在意。母亲,倒是有个小小的心愿,一直想要实现,你父皇在日,诸多不方便,一直没有向你父皇提出过。”
皇帝说:“母后请讲,但凡儿子能做到的,儿子无不尽力。”
我说:“母亲的娘家早已埋葬在背头山下的泥石流中,不能再回去了。对母亲来说,故乡毁灭之后,生活过较长时间的燕塘关,就等同于自己的娘家。自从你舅舅带着我离开燕塘关,在金风寨嫁给你父皇之后,四十年的时间,我再也没有回去过燕塘关。如今,年纪大了,心里常常想念。那也是我初次遇到你父皇的地方。你父皇在那里从刺客手中救了我的性命。那里有着母亲太多太多的青春回忆。你父皇在日,宫中事务繁多,千头万绪,无法抽身,也没有中宫离开皇帝回家省亲的规矩,现在,母亲非常想重回燕塘关,去看看那些过去的地方,不知道是否妥当,皇帝可否同意?”
皇帝说:“原来如此,这有何难!这是儿子的不孝,母亲嫁入皇家这么多年,都没有回乡省亲过,理应回去一次!儿子来安排吧。”
我说:“只是我的一个私人心愿,也不用大张旗鼓,劳动一路的地方官员为此事分心操劳。”
皇帝说:“母后的意思是.......?”
我说:“我的意思,皇帝你就派岭南王崔承志来安排此事好了,让他和媳妇随我同行,对外,就说是崔家的长辈要回燕塘关去给丁友仁夫妻扫墓,只让怀州府节度使和燕塘关的知府、总兵知道是我回去就可以了。”
皇帝说:“这样倒是省事节俭,可是,规制上,对母亲就太不恭敬了。”
我说:“岭南王府的眷属,沿途驿站官邸也是会恭敬接待的,旅途照料都没有问题,又何必弄得前呼后拥、惊天动地呢。我只是想安静地回去看看,缅怀一下往事,地方官要操心当地的民生政事,已经很辛苦了,为我这个老太婆再忙碌操持,我怎么能够安心呢。”
我说:“皇帝写一道旨意,交给岭南王,路上有事,让他出面去斡旋接洽也就可以了。”
皇帝说:“既然母亲已经都想好了,那儿子就谨遵母亲的懿旨。儿子也会沿途安排好,暗中保护母亲的安全。”
我说:“如今天下太平,一路上有什么不安全的呢,皇帝尽管放心。”
皇帝说:“本来儿子理应护卫母亲前往,可是,这样一来,就更加惊天动地,不惟扰民,而且,破坏了母亲的心境。但是,儿子若不随行,也实在是心有牵挂,不如,让儿子新封授的宜嫔、安平公主和岭南王妃一起随同母亲前往吧,宜嫔是武将门第出身,身上有点功夫,为人机警,处事冷静,安平公主是母亲最喜欢的女儿,温柔体贴,心细周到,有她们和岭南王妃一起伺候着,儿子方能稍稍宽心。”
我说:“其实也用不着这么多人。不过,宜嫔是个好孩子,安平一直长在深宫,都没有出过宫城的大门,带她们两个出去玩玩,散散心,看看岭南封地的风景,见见我母家的亲戚,也是好的,想必她们会欢天喜地。那就按照皇帝说的办吧。”
皇帝说:“上阳宫的贴身内侍,伺候得周到齐全的,母亲也带几个路上使唤吧。儿子再遴选御林军宫中带刀侍卫中几个能干可靠的人,跟着母亲一起去。”
我点头说:“皇帝考虑得很周到。”
皇帝说:“母亲打算何时启程呢?”
我说:“下个月吧。你父皇守灵期刚过,母亲不忍就此暂别皇陵。下面各种准备,也需要时间。”
皇帝说:“好的。儿子去安排。母后也很久没有见过岭南王夫妇了,不如儿子明天传召他们入宫来上阳宫坐坐,一来陪陪母后说话,二来也一起商量一下路上的事情。儿子明天晚上下朝之后,和皇后、贵妃同来母亲这边晚饭,兄弟妯娌们也聚一下。”
我说:“皇帝想得很周到。我是很久没有见过他们了。上次相见,还是在你父皇的葬礼上,彼此相隔好远好远,我连他们的模样都没有看得清楚。”
皇帝说:“这次,让岭南王夫妇陪母后前往,母后不妨和他们在那边小住一段。岭南王是母后最喜欢的儿子,母后这些年一定非常思念他,让他们夫妇多多承欢母亲膝下,也好安慰母亲失去父皇后的哀恸。”
我说:“多谢皇帝的孝心,也谢谢皇帝不计前嫌,对岭南王还以兄弟相待。”
皇帝说:“这都是儿子的本分,应该做的。大家同父同母,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始终是手足,休戚相关,应该相亲相爱,这样,母亲看了,心里才会欢喜,父皇九泉之下,也才得以安心。”
我心里一酸,心里浮现出刘言的尸体和景云怨毒的眼神。
我低头拭泪道:“是啊,兄弟就应该像是这样,相亲相爱,有如一体。所以,圣人才会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未完待续。)
(一)
为刘申守丧三年之后,我终于在花甲之年的前夕恢复了自由之身。这是人生第二个最轻松自在的阶段。完成了人生种种义务,卸下了肩上重担的我,终于可以有时间和行动的自由,来实现一些自己的心愿。
除去丧服的第二天,皇帝来到上阳宫给我请安,询问我想要如何庆祝花甲之年的整数寿诞。我说:“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寿,这次也便照例办理吧。”
皇帝劝说道:“虽然母后的寿诞便是外祖母的忌日,但母后恪守孝道了一辈子,整整59年都未有给自己庆祝过生日,也应该是对外祖母尽到孝心了。花甲之寿,乃是人生的第一大喜寿,儿子媳妇们都希望母后能够破例一次,也让儿子媳妇们对母后尽尽孝心,这也是外朝百官的共同心愿。儿子恳请母后允准,做这一次寿诞,与天下年满花甲的母亲共同接受儿女们的感谢。”
听皇帝说到了“天下年满花甲的母亲”,我心里动了一下。
皇帝看到我的表情有些微的变动,便接着劝说道:“母亲这个寿诞,并非只是我们皇家自己的事情,也是为天下臣民做一个感恩母爱的榜样。儿子如今身为皇帝,天下承平富庶,国家没有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连自己母亲的六十大寿都不加庆贺,难免让天下庶民有所非议。愿母亲暂时放弃律己之心,从倡行孝道的角度来考虑,给儿子们一个今生还不曾有过的机会。”
听皇帝说得这样言辞恳请,又头头是道,我便点头说:“那好吧。非是我老了,改变初衷,贪图虚荣奢华,既然皇帝说是为了倡行天下孝道,我也不能不成全皇帝的仁孝之心。那,就随你们去安排这一次吧,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不过,这只是一个仪式而已,你们千万不要铺张浪费,折损母亲的福分啊。”
皇帝听我同意了,非常高兴,赶紧说:“当然的,当然的。儿子谨遵懿旨,一定按母亲的心意去办。”
皇帝说:“母亲花甲大寿不久将临,不知道母亲还有什么心愿,可以让儿子效力的。”
我说:“寿诞嘛,只是为国事而不得不为的仪式,母亲倒是并不怎样在意。母亲,倒是有个小小的心愿,一直想要实现,你父皇在日,诸多不方便,一直没有向你父皇提出过。”
皇帝说:“母后请讲,但凡儿子能做到的,儿子无不尽力。”
我说:“母亲的娘家早已埋葬在背头山下的泥石流中,不能再回去了。对母亲来说,故乡毁灭之后,生活过较长时间的燕塘关,就等同于自己的娘家。自从你舅舅带着我离开燕塘关,在金风寨嫁给你父皇之后,四十年的时间,我再也没有回去过燕塘关。如今,年纪大了,心里常常想念。那也是我初次遇到你父皇的地方。你父皇在那里从刺客手中救了我的性命。那里有着母亲太多太多的青春回忆。你父皇在日,宫中事务繁多,千头万绪,无法抽身,也没有中宫离开皇帝回家省亲的规矩,现在,母亲非常想重回燕塘关,去看看那些过去的地方,不知道是否妥当,皇帝可否同意?”
皇帝说:“原来如此,这有何难!这是儿子的不孝,母亲嫁入皇家这么多年,都没有回乡省亲过,理应回去一次!儿子来安排吧。”
我说:“只是我的一个私人心愿,也不用大张旗鼓,劳动一路的地方官员为此事分心操劳。”
皇帝说:“母后的意思是.......?”
我说:“我的意思,皇帝你就派岭南王崔承志来安排此事好了,让他和媳妇随我同行,对外,就说是崔家的长辈要回燕塘关去给丁友仁夫妻扫墓,只让怀州府节度使和燕塘关的知府、总兵知道是我回去就可以了。”
皇帝说:“这样倒是省事节俭,可是,规制上,对母亲就太不恭敬了。”
我说:“岭南王府的眷属,沿途驿站官邸也是会恭敬接待的,旅途照料都没有问题,又何必弄得前呼后拥、惊天动地呢。我只是想安静地回去看看,缅怀一下往事,地方官要操心当地的民生政事,已经很辛苦了,为我这个老太婆再忙碌操持,我怎么能够安心呢。”
我说:“皇帝写一道旨意,交给岭南王,路上有事,让他出面去斡旋接洽也就可以了。”
皇帝说:“既然母亲已经都想好了,那儿子就谨遵母亲的懿旨。儿子也会沿途安排好,暗中保护母亲的安全。”
我说:“如今天下太平,一路上有什么不安全的呢,皇帝尽管放心。”
皇帝说:“本来儿子理应护卫母亲前往,可是,这样一来,就更加惊天动地,不惟扰民,而且,破坏了母亲的心境。但是,儿子若不随行,也实在是心有牵挂,不如,让儿子新封授的宜嫔、安平公主和岭南王妃一起随同母亲前往吧,宜嫔是武将门第出身,身上有点功夫,为人机警,处事冷静,安平公主是母亲最喜欢的女儿,温柔体贴,心细周到,有她们和岭南王妃一起伺候着,儿子方能稍稍宽心。”
我说:“其实也用不着这么多人。不过,宜嫔是个好孩子,安平一直长在深宫,都没有出过宫城的大门,带她们两个出去玩玩,散散心,看看岭南封地的风景,见见我母家的亲戚,也是好的,想必她们会欢天喜地。那就按照皇帝说的办吧。”
皇帝说:“上阳宫的贴身内侍,伺候得周到齐全的,母亲也带几个路上使唤吧。儿子再遴选御林军宫中带刀侍卫中几个能干可靠的人,跟着母亲一起去。”
我点头说:“皇帝考虑得很周到。”
皇帝说:“母亲打算何时启程呢?”
我说:“下个月吧。你父皇守灵期刚过,母亲不忍就此暂别皇陵。下面各种准备,也需要时间。”
皇帝说:“好的。儿子去安排。母后也很久没有见过岭南王夫妇了,不如儿子明天传召他们入宫来上阳宫坐坐,一来陪陪母后说话,二来也一起商量一下路上的事情。儿子明天晚上下朝之后,和皇后、贵妃同来母亲这边晚饭,兄弟妯娌们也聚一下。”
我说:“皇帝想得很周到。我是很久没有见过他们了。上次相见,还是在你父皇的葬礼上,彼此相隔好远好远,我连他们的模样都没有看得清楚。”
皇帝说:“这次,让岭南王夫妇陪母后前往,母后不妨和他们在那边小住一段。岭南王是母后最喜欢的儿子,母后这些年一定非常思念他,让他们夫妇多多承欢母亲膝下,也好安慰母亲失去父皇后的哀恸。”
我说:“多谢皇帝的孝心,也谢谢皇帝不计前嫌,对岭南王还以兄弟相待。”
皇帝说:“这都是儿子的本分,应该做的。大家同父同母,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始终是手足,休戚相关,应该相亲相爱,这样,母亲看了,心里才会欢喜,父皇九泉之下,也才得以安心。”
我心里一酸,心里浮现出刘言的尸体和景云怨毒的眼神。
我低头拭泪道:“是啊,兄弟就应该像是这样,相亲相爱,有如一体。所以,圣人才会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