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我的三国我当家 > 第七十四章 卫觊建言

第七十四章 卫觊建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的三国我当家最新章节!

    卫觊微一点头,道:“刘将军在河内连推数策,设立专署收置难民安定人心,建立联防维护治安,实施屯田恢复生产,卫觊以为,这是尽快稳定民心,促进发展,抵御外敌不二之法。下官以为,关内外也皆可照此施行。只是屯田之策虽好,所费银两却颇多,短时也难见成效,恐生变故。”

    刘墉在富义推行屯田有大量的产业做支撑,并不觉有多大的困难。而这里却大是不同,不仅缺人缺钱,而且各地豪强虎视眈眈,弄不好便会再生刀兵之灾。刘墉正忧此事,闻听卫觊此言心中大喜,忙问道:“伯觎兄定有良策,请快快讲来。”

    卫觊侃侃而谈道:“盐、铁乃国家税赋之重,关乎社稷安稳、民心安定。可自董卓之乱后,朝廷对盐铁税便再没收取,尽皆流失,此大谬也。下官以为,朝廷应即刻颁行诏告,重设盐、铁司,恢复盐、铁专营,由州县官府接管,设专人监卖,其他任何人不得私采私卖,如此一来,短时间内朝廷便可征收到大量的税银。朝廷从上交的税银中抽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粮种、牛马、农具等,如有百姓归来,便提供米粮及工具,对辛勤耕作者予以奖励。若是如此,远在异乡的百姓听说此事,必会日夜兼程,争先恐后回来,这样粮食便会有积累,关中、关外便会重新繁荣起来。”

    刘墉频频点头赞同,只听卫觊又道:“朝廷再派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为主将,逐渐削弱各路地方豪强,而此时各州县库存充盈,力量壮大,百姓生活富足,便无须再担心有人会犯上作乱了!”

    刘墉赞道:“伯觎兄之策循序渐进,思虑周详,刘墉心悦诚服。”旋即又轻叹一声,说道:“伯觎兄,关中、关外经十年战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而今域宇方平,人心思定,切不能再行荼毒之策。刘墉以为,朝廷应施以轻徭薄税甚至免除洛阳、长安一带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将养生息,方是正道。不知伯觎兄以为如何?”

    卫觊听刘墉说出这番话喜极而泣,激动道:“卫某早有此意,刘将军体恤百姓之苦,卫某代众百姓多谢将军了。”

    “惭愧!刘墉位卑职低,只能尽此绵薄之力。伯觎兄若再无意见,烦劳拟文出来,你我呈报丞相如何?”

    卫觊见刘墉所行主张与自己如此类似,更难得的是如此亲民爱民,当真是喜出望外,躬身说道:“下官领命。不知将军对呈文有何要求?”

    刘墉沉思一会儿方道:“刘墉不善文章,建议这奏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关中关外如今的现状;二是建议推行的措施;三是百姓的期盼;四是实施这些措施的好处以及不推行的后果。伯觎兄以为如何?”

    “刘将军考虑极是周详缜密,下官赞同。下官这便去拟文。”

    “伯觎兄,请等一等。敢问蔡中郎府上可安好?”

    卫觊拱手答道:“禀将军,帝都先有十常侍之祸,后又逢董卓之乱。董贼裹胁圣上、百官,并驱赶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之时,一把大火将洛阳城及周边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房屋全都纵火焚毁。昔日繁华兴盛的洛阳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足痛惜,至今思之后怕。”

    刘墉想着自己进城时所见,此事虽已过近十年,然而整个洛阳城仍是处处残垣断壁,一遍狼藉,不用说也知道是怎么情况了。刘墉叹了口气,道:“国家不幸啊。刘墉明白了,伯觎兄请。”

    刘墉还在考虑如何对蔡文姬回复呢,卫觊已经将拟写的奏章呈送了上来。刘墉不禁感慨卫觊办事效率之高,也证明他的确是个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好官。

    刘墉展开竹简,逐条细看。虽然刘墉在高中、大学时也学过文言文,在富义也假模假样的读过几天,可真正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只得又向蔡文姬请教。

    蔡文姬先浏览了一遍,口中赞道:“卫伯觎不愧为当今名士,此文引经据典,有论有据,字字珠玑,尽展其才。”见刘墉在一旁似懂非懂,便逐条解释给他听。

    刘墉听后,点点头道:“卫伯觎好文采啊!只是烦劳小姐,为刘墉改上一改?”

    “公子要如何修改?”

    “就说卫觊卫伯觎献计给刘墉,刘墉觉得治书侍御史之策甚好,故转呈丞相,望丞相采纳之。”

    蔡文姬吃了一惊,诧异道:“公子何故推辞,此中大部亦是你的主张啊。”

    刘墉笑了笑道:“小姐只管照此修改便是,刘墉自有道理。”

    蔡文姬摇了摇头,心中大是不解,不过还是按刘墉的意思重新修改抄录了一份。刘墉在文上加盖自己的印信,吩咐快马急呈许都丞相府。

    刘墉刚舒口长气,却听蔡文姬问道:“公子可知奴家故宅还在否?”

    刘墉一呆,踌躇着不敢应答。蔡文姬进城时便已见洛阳的凄凉模样,本就心神不宁,如今见刘墉这般模样,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心里酸楚难耐,眼泪便串珠般坠落下来。

    刘墉暗暗叹了口气,嘴里喃喃念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哭吧,哭出来或许还好受些。”这诗乃去年曹操所作《蒿里行》中最后四句,真实地再现了汉末长期的群雄纷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蔡文姬闻听此诗,更是泪如泉涌。

    好一会儿,蔡文姬方停止哭泣,用丝帕拭去泪痕,对刘墉道:“奴家想明日前往故宅看看,不知公子可否相陪?”

    “刘墉定当陪同。”刘墉急忙答应。

    次日,刘墉带十余名亲兵陪蔡文姬回蔡家老宅。虽早知结果,然而见到早已化为一堆瓦砾的宅院,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珍贵竹简也已化作了灰渍,蔡文姬还是跪倒在地,失声痛哭起来。刘墉在旁陪着哀伤了良久,蔡文姬方停止哭泣,叹道:“家父生前积有四千多卷珍贵典籍,没想到经过此乱,竟一卷也没留下来。可惜那里面还有许多珍本、孤本,哎……”

    刘墉柔声安慰道:“事已至此,小姐切莫过于悲痛。”又劝道:“听闻小姐博闻强记,一目十行,不如将记得的书默写出来,也能挽回一些损失,弥补一些缺憾。”

    蔡文姬听闻眼睛一亮,欣喜道:“公子所言极是。妾身如今还记得八百来篇,这便写将出来。”据史书记载,蔡文姬归汉时虽已离家十数载,却仍能记得其中四百多篇,真是记忆力惊人。

    “可要刘墉派人协助小姐。”

    蔡文姬笑道:“这些只有妾身记得,别人又如何帮得了我?”蔡文姬嘴角上翘,脸露俏皮之色,似是戏谑刘墉平日里聪明异常,怎么说出这样无知的话。

    刘墉道:“小姐误会在下的意思了,我是想这些典籍如此珍贵,不如找几个文字漂亮的人将小姐默写出来的文章再抄录几份,岂不最好。”

    蔡文姬心中方知刘墉本意,脸上飞起几朵红晕,晒晒地道:“难得公子用心。妾身默写的进度怕是不快,此事还等以后再办吧。不过还得烦劳公子为妾身准备大量的竹简才是。”

    刘墉笑道:“何需竹简,刘墉处纸张颇多,小姐尽管用便是。”

    蔡文姬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这纸虽好却极易被虫蛀,不耐保存,还是用竹简最好。”

    刘墉笑道:“小姐所虑若放在以往确有道理,不过刘墉的纸却颇不一般,即便放上百年也无需担心。”

    蔡文姬又喜又疑,赶快催促着回府要刘墉将纸拿出来。

    看着那白净、坚韧而厚实的纸,蔡文姬欣喜不已,却仍有些怀疑地道:“这纸虽大不相同,不过真的可以防蛀?”

    “小姐且放宽心。”刘墉笑道:“这纸中加了防虫的药物,故能长久存放。”

    蔡文姬啧啧称奇,叹道:“不知公子从何处得到的,不想妾身离开长安才约一年,天下竟出了这么多好事物。”

    刘墉含笑道:“小姐还需刘墉准备何物,尽管吩咐便是。”

    “公子客气了,只需为妾身准备一间静室即可。”

    刘墉点了点头,在太守府中专门划了个小院让蔡文姬在里面安心写书,除两个丫头定期送些茶水和点心外,任何人不得打扰,自己则带着卫觊四处体察民情,安抚百姓。

    数日后,刘墉回到洛阳,招小怜小爱两小丫头问道:“小怜小爱,你家小姐还好吗?”

    小怜笑道:“公子,我俩改名了。我叫子衿,她叫子佩。”

    “你们为何改名了?”刘墉疑道。

    “小姐嫌我俩的名字不好听,就另取了一个。出自《诗经》,叫什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对不住,公子,婢子只记得住这两句。”小丫头嘴里叽里呱啦,止不住抚嘴轻笑起来。

    刘墉也笑道:“我也只知道这两句。”又问道,“你家小姐写书可有什么困难?”

    小怜(子衿)想了一会儿方道:“小姐每日吃得很少,写得却多。”

    小爱(子佩)也担忧道:“小姐每日屈膝写上好几个时辰,婢子担心长久下来,小姐的膝盖和腿可承受不了。”

    刘墉深有同感。汉代人席地而坐,其实和跪差不多,大半个身子的重量全压在膝盖和腿上,不一会儿便会腰酸背痛,何况还是伏案写上几个时辰。刘墉点点头,沉吟道:“是该想个法子。我知道了,你们先去吧。”

    刘墉下定决心,拿出笔在纸上画了张草图,又吩咐将木匠叫来。那木匠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式样的东西,疑惑地问道:“公子这是何物?”

本站推荐: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神医毒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神医嫡女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明朝败家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嫂子的诱惑

我的三国我当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八一中文网只为原作者绿野布熙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绿野布熙阳并收藏我的三国我当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