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潼关失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圣唐之天策神将最新章节!
潼关之中,哥舒翰整军完毕,
“将军,真的要出兵吗?”手下的副将问道。
哥舒翰长叹一声道:“无可奈何,皇上已经连颁三道军令让我出兵,如果我按兵不动,陛下一定以为我有二心,想想高仙芝的下场吧。”
副将道:“眼下敌情尚不明了,虽然探子来报都是敌军老弱病残没有战力,但是末将觉得敌军精锐必定在伺机埋伏。”
哥舒翰道:“我又何尝不知,不过就算是叛军气焰正盛,怎么说我手中也有二十万雄兵,就算是与他的精锐决战也不至于败得太惨。如果不行,咱们再退守潼关,也算是对陛下有个交代。这样一来陛下应该就不会再催我出兵了。”
二十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根据探子的报告,目前叛军有一部分屯于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由叛军的副将崔乾佑将军带领。
日前,探子来报,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所以此番哥舒翰想要进军陕郡,毕竟捏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不过哥舒翰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毕竟李承威其实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好勇斗狠的纨绔子弟了。
此人虽然被李善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却也因此发愤图强,却不想他再军中也有用武之地。此人生性狠毒阴险,做事果决,不留情面,倒是很有枭雄风范。再出任节度使的几年中以雷霆手段整顿河北局势,将汉族与少数民资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得不说李承威也成长了不少。
如今李承威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哥舒翰料想李承威八成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他,如若贸然进兵,正好中计。所以哥舒翰使了个计策,他将军队分成三路,第一路万人组成的轻骑,前去陕郡打探敌情,第二路中军十五万,第三路才是他自己亲自率领的四万大军压阵
这样一来,即使他的一万先锋被埋伏他还可以有中军后援,如果中军中伏他也可以以后军驰援,至少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
“报,启禀将军,前方发现叛军似乎是要往陕郡方向去的。人数大约有三五万已经与我军先锋交战,是否驰援。”
哥舒翰大喜,命令中军派出十万人出击,将叛军包围。而他自己却不进军,反倒是率领后军坐镇,以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捷报连连,叛军被唐军杀的落荒而逃,哥舒翰见机不可失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大好的机会。这三五万可是叛军精锐,从战斗力和装备上已经看得出来,如果将其歼灭那将会是此战以来最大的胜利。虽然哥舒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眼看着到手的功劳岂能就这么让他溜走。
“全军听令,全速前进,务必将叛军围杀殆尽。”哥舒翰拔出长剑,兴奋的都有些发抖了,没想到我哥舒翰有生之年还有这样的机会建功立业,真是上天眷顾。
勤政殿中,唐肃宗现在非常紧张的的等待着前放的战报。
在洛阳失守之后,杨国忠派去的宦官监军进谗言导唐肃宗将大将封常清、高仙芝斩杀。以至于现在朝中无将可用,只能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万,镇守潼关。
高仙芝的死对唐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李善与高仙芝相熟,对高仙芝的兵法自然是了解。本来如果由高仙芝镇守潼关,说不定真的可以在潼关就有机会与叛军一决胜负的。但是哥舒翰本来就是病废在家,没有战斗力,守城尚且捉襟见肘,跟别说伺机反击了。
不过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长安的门户,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迫使劳师远征的叛军撤退。哥舒翰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绝对不可能有机会建功立业,因此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与此同时郭子仪带领一队人马在河南等地与叛军的支部也发生了冲突,相继几次的遭遇战都是郭子仪取胜,一时间朝中为之一振纷纷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李承威从起兵以来一直高歌猛进未尝一败,所到之处更是群雄束手。因此对也没把潼关放在眼里,直接率兵攻潼关。但是潼关毕竟为天下雄关,李承威轻敌冒进,被哥舒翰击退。叛军军主力被阻于潼关,不能西进。
眼看李承威的派军已经被阻止在潼关之前几个月的时间了,因为劳师远征再加上粮草不足,根基不深,胡兵水土不服等问题。相继爆出了叛军暴乱,四散奔逃的事件。
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唐肃宗大喜,杨国忠建议唐肃宗命令哥舒翰出兵进攻。唐肃宗也是急于平叛,毕竟潼关之中有精兵二十万,而叛军总计十五万,经过几次事变相比已经兵力大减,怎么想都不可能输。
“报,陛下,潼关战报。”
唐肃宗身形一凛,道:“赶快拿来我看。”
战报还是密封的,别人没有看过。唐肃宗手都有些颤抖了,打开战报一看,一下子瘫坐在龙椅上。
杨国忠也有些颤抖的道:“陛下,难道哥舒翰败了?”
唐肃宗将战报递给杨国忠,一句话不说,杨国忠接过战报,上面写道:哥舒翰领兵出关在灵宝西原与李承威的精兵相遇,被埋伏,二十万兵马只剩八千,逃回潼关。眼下潼关已经无兵可守,请陛下速做决断。
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其实一开始遇到的三万多精兵只不过是李承威放出来的诱饵,为的就是哥舒翰引到这个埋伏圈之中。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
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潼关,潼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过去。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杨国忠不可思议的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二十万人就这么没了?”
唐肃宗道:“是朕的错,当时哥舒翰、郭子仪等人都上书阻止朕让潼关出兵。如果潼关不失守,说不定郭子仪真的可以在河南等地打败叛军。但是眼下潼关不保,大势已去了。”
杨国忠道:“陛下,眼下潼关已经不保了。长安并没有潼关的险地,如今京中兵马只有一万,陛下,臣建议移驾吧。”
唐肃宗神情悲痛的道:“先皇励精图治创建这大好河山,如今就要葬送在我的手中,我有何颜面面见列祖列宗啊。”
杨国忠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陛下还在就一定可以重整山河。虽然叛军现在气焰嚣张但是必定不能久持,三军所在不过是河北河南之地,眼下长安太过危险,只要陛下迁都蜀中厉兵秣马必定可以重整旗鼓平定叛乱。陛下千万不可灰心啊。”
李辅国也来劝谏道:“陛下,现在长安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请陛下早日决断,再晚就来不及了。陛下也要想想皇室血脉啊,切不可金额玉石俱焚啊。”
唐肃宗缓缓的站起来,似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整个人都显得苍老了几分道:“国忠啊,你马山去召集文武百官,朕还有话要说。”
杨国忠支支吾吾的,半天不肯去。
唐肃宗道:“难道朕的话你们都不听了吗?还不快去?”
杨国忠没有办法,只能下去传令。
但是事实再一次让唐肃宗感到了残酷,潼关失守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不知怎么的,各处都传来潼关失守的消息,文武百官已经人心惶惶,唐肃宗的诏令根本就没有任何效力,文武百官已经纷纷逃命去了。
唐肃宗独自站在城门之上,遥想当年,他意气风发,指挥着手下将士击退大皇子李琮的十万大军,可是眼下确实一片萧索。他已经不复当年的英勇,再也没有勇气独自出城面对敌军了。
这时候他才忽然发现,原来李善是那么的强大,似乎在任何时候李善总是谈笑自若。当年的大皇子之危,如果不是李善前来相助,或许自己真的不可能继位大统。当年的强大只是一时的错觉,真正强大的不识他自己,而是李善。
“陛下,车驾已经准备好了,请陛下赶紧上车吧。”李辅国道。
唐肃宗指着残阳道:“让朕再最后看一眼这长安。”(未完待续。)
潼关之中,哥舒翰整军完毕,
“将军,真的要出兵吗?”手下的副将问道。
哥舒翰长叹一声道:“无可奈何,皇上已经连颁三道军令让我出兵,如果我按兵不动,陛下一定以为我有二心,想想高仙芝的下场吧。”
副将道:“眼下敌情尚不明了,虽然探子来报都是敌军老弱病残没有战力,但是末将觉得敌军精锐必定在伺机埋伏。”
哥舒翰道:“我又何尝不知,不过就算是叛军气焰正盛,怎么说我手中也有二十万雄兵,就算是与他的精锐决战也不至于败得太惨。如果不行,咱们再退守潼关,也算是对陛下有个交代。这样一来陛下应该就不会再催我出兵了。”
二十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根据探子的报告,目前叛军有一部分屯于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由叛军的副将崔乾佑将军带领。
日前,探子来报,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所以此番哥舒翰想要进军陕郡,毕竟捏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不过哥舒翰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毕竟李承威其实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好勇斗狠的纨绔子弟了。
此人虽然被李善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却也因此发愤图强,却不想他再军中也有用武之地。此人生性狠毒阴险,做事果决,不留情面,倒是很有枭雄风范。再出任节度使的几年中以雷霆手段整顿河北局势,将汉族与少数民资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得不说李承威也成长了不少。
如今李承威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哥舒翰料想李承威八成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他,如若贸然进兵,正好中计。所以哥舒翰使了个计策,他将军队分成三路,第一路万人组成的轻骑,前去陕郡打探敌情,第二路中军十五万,第三路才是他自己亲自率领的四万大军压阵
这样一来,即使他的一万先锋被埋伏他还可以有中军后援,如果中军中伏他也可以以后军驰援,至少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
“报,启禀将军,前方发现叛军似乎是要往陕郡方向去的。人数大约有三五万已经与我军先锋交战,是否驰援。”
哥舒翰大喜,命令中军派出十万人出击,将叛军包围。而他自己却不进军,反倒是率领后军坐镇,以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捷报连连,叛军被唐军杀的落荒而逃,哥舒翰见机不可失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大好的机会。这三五万可是叛军精锐,从战斗力和装备上已经看得出来,如果将其歼灭那将会是此战以来最大的胜利。虽然哥舒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眼看着到手的功劳岂能就这么让他溜走。
“全军听令,全速前进,务必将叛军围杀殆尽。”哥舒翰拔出长剑,兴奋的都有些发抖了,没想到我哥舒翰有生之年还有这样的机会建功立业,真是上天眷顾。
勤政殿中,唐肃宗现在非常紧张的的等待着前放的战报。
在洛阳失守之后,杨国忠派去的宦官监军进谗言导唐肃宗将大将封常清、高仙芝斩杀。以至于现在朝中无将可用,只能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万,镇守潼关。
高仙芝的死对唐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李善与高仙芝相熟,对高仙芝的兵法自然是了解。本来如果由高仙芝镇守潼关,说不定真的可以在潼关就有机会与叛军一决胜负的。但是哥舒翰本来就是病废在家,没有战斗力,守城尚且捉襟见肘,跟别说伺机反击了。
不过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长安的门户,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迫使劳师远征的叛军撤退。哥舒翰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绝对不可能有机会建功立业,因此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与此同时郭子仪带领一队人马在河南等地与叛军的支部也发生了冲突,相继几次的遭遇战都是郭子仪取胜,一时间朝中为之一振纷纷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李承威从起兵以来一直高歌猛进未尝一败,所到之处更是群雄束手。因此对也没把潼关放在眼里,直接率兵攻潼关。但是潼关毕竟为天下雄关,李承威轻敌冒进,被哥舒翰击退。叛军军主力被阻于潼关,不能西进。
眼看李承威的派军已经被阻止在潼关之前几个月的时间了,因为劳师远征再加上粮草不足,根基不深,胡兵水土不服等问题。相继爆出了叛军暴乱,四散奔逃的事件。
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唐肃宗大喜,杨国忠建议唐肃宗命令哥舒翰出兵进攻。唐肃宗也是急于平叛,毕竟潼关之中有精兵二十万,而叛军总计十五万,经过几次事变相比已经兵力大减,怎么想都不可能输。
“报,陛下,潼关战报。”
唐肃宗身形一凛,道:“赶快拿来我看。”
战报还是密封的,别人没有看过。唐肃宗手都有些颤抖了,打开战报一看,一下子瘫坐在龙椅上。
杨国忠也有些颤抖的道:“陛下,难道哥舒翰败了?”
唐肃宗将战报递给杨国忠,一句话不说,杨国忠接过战报,上面写道:哥舒翰领兵出关在灵宝西原与李承威的精兵相遇,被埋伏,二十万兵马只剩八千,逃回潼关。眼下潼关已经无兵可守,请陛下速做决断。
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其实一开始遇到的三万多精兵只不过是李承威放出来的诱饵,为的就是哥舒翰引到这个埋伏圈之中。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
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潼关,潼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过去。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杨国忠不可思议的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二十万人就这么没了?”
唐肃宗道:“是朕的错,当时哥舒翰、郭子仪等人都上书阻止朕让潼关出兵。如果潼关不失守,说不定郭子仪真的可以在河南等地打败叛军。但是眼下潼关不保,大势已去了。”
杨国忠道:“陛下,眼下潼关已经不保了。长安并没有潼关的险地,如今京中兵马只有一万,陛下,臣建议移驾吧。”
唐肃宗神情悲痛的道:“先皇励精图治创建这大好河山,如今就要葬送在我的手中,我有何颜面面见列祖列宗啊。”
杨国忠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陛下还在就一定可以重整山河。虽然叛军现在气焰嚣张但是必定不能久持,三军所在不过是河北河南之地,眼下长安太过危险,只要陛下迁都蜀中厉兵秣马必定可以重整旗鼓平定叛乱。陛下千万不可灰心啊。”
李辅国也来劝谏道:“陛下,现在长安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请陛下早日决断,再晚就来不及了。陛下也要想想皇室血脉啊,切不可金额玉石俱焚啊。”
唐肃宗缓缓的站起来,似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整个人都显得苍老了几分道:“国忠啊,你马山去召集文武百官,朕还有话要说。”
杨国忠支支吾吾的,半天不肯去。
唐肃宗道:“难道朕的话你们都不听了吗?还不快去?”
杨国忠没有办法,只能下去传令。
但是事实再一次让唐肃宗感到了残酷,潼关失守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不知怎么的,各处都传来潼关失守的消息,文武百官已经人心惶惶,唐肃宗的诏令根本就没有任何效力,文武百官已经纷纷逃命去了。
唐肃宗独自站在城门之上,遥想当年,他意气风发,指挥着手下将士击退大皇子李琮的十万大军,可是眼下确实一片萧索。他已经不复当年的英勇,再也没有勇气独自出城面对敌军了。
这时候他才忽然发现,原来李善是那么的强大,似乎在任何时候李善总是谈笑自若。当年的大皇子之危,如果不是李善前来相助,或许自己真的不可能继位大统。当年的强大只是一时的错觉,真正强大的不识他自己,而是李善。
“陛下,车驾已经准备好了,请陛下赶紧上车吧。”李辅国道。
唐肃宗指着残阳道:“让朕再最后看一眼这长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