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邕州军入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延和殿里,赵祯随手翻着案上的书籍,并没有说话。徐平坐在一边,屏息凝神。
赵祯有时会在延和殿里读书学习,这种时候常宣侍从大臣入殿答疑解惑。徐平做侍从已经有些年岁了,却是第一次被这样宣进宫来。在赵祯的印象里,徐平的经义一般,诗书粗通,还做不了他的老师。就是学《富国安民策》,也是让李觏来。
非正式会见的礼仪宽松许多,两人之间生了炭火,烧得正旺,不像白天那样寒冷。
正在徐平有些走神的时候,赵祯突然问道:“最近你在编历朝军制,像这两天禁军里发生的事情,若是在前朝会如何?是由御史还是军中自行审问?”
徐平打起精神,答道:“历朝都有不同,臣以为两汉之时制度最全。汉军之中设有军法正,如本朝御史,军中犯法,都是由军法正及其僚佐审讯。”
赵祯点头,过了一会又问道:“若是主将也犯法呢?”
“正如御史不受制于宰相,军法正一样不受制于主将。虽主将犯法,一样可以搜集罪证,直接上奏朝廷。如何裁决,自有朝廷决断。”
赵祯轻轻叹了口气:“与前朝相比,禁军委实是简陋了些,没有僚佐。”
这是徐平早就看不顺眼的事情,听了赵祯的话,心中赞同,不过没有说出来。
赵祯又道:“今日崇政殿议事之后,我召了高大全来,问了他你在邕州带军的事情。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
徐平道:“这种事情,臣怎么可以瞎猜?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高大全讲,在邕州军里,是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邕州的军法虽然比禁军来得宽松,却轻意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不像禁军这样上下视军法如儿戏。”
徐平不由笑了,对赵祯道:“高大全这话,也对也不对。邕州军法不是不严,只是不如禁军这样重而已。正是因为禁军军法不严,所以才用重典,而邕州军里凡有犯法的事,必定会依法处置,所以看起来刑罚轻了许多。违法必究,所以刑罚不必多重。”
赵祯又叹了口气:“禁军军法,不可谓不重,‘五杀’‘十杀’,还要如何?但此次上下相护,甚至于用军卒性命顶罪,视人命如儿戏,委实让朕心寒!”
因为军队结构简单,文化水平不高,制定军法的时候便就以简单为原则。但是为了从严治军,刑罚惟恐不重,动不动就要砍头。‘五杀’‘十杀’甚至到‘五十杀’,就是这种形势下出来的。这些法条简单明了,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一个‘杀’字结尾。看起来军法极为严酷,实际上可执行性不高。要是真按照法条去做,不等打仗,自己就把手下的人都杀光了。所以这些军法,最后都免不了有选择性地执行,反而成了主将排斥异己的工具。
军队的纪律性培养,关键在一个军法执行的严字上,而不是在重上。犯了小罪动不动就要打要杀的,反而很难带出纪律严明的军队来。最终的结果,军队的战斗力严重地依赖于主将。主将是军队能不能打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军队的战斗力系于主将一身,这样的军队也是担当不了重任的。说到底,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太过简单粗暴。
赵祯又叹了一口气:“几十年来,本朝武功之盛,以你前几年破交趾为最。我也常想从你当时的军队里选些人才,到禁军里来。只是军中将领不住进言,说自汉唐以来,军中历来都用北人从军,南人身子孱弱,披不了甲,持不了矛,事情便就耽搁了下来。此次军中弊案,让人警醒,选邕州军进京,势在必行!”
徐平只是静静听着,并不答话。不要以为只有文官里面有党争,禁军里面的党争也从来不少。只是武将的党争影响局限于军队,干扰不了国家大政,不那么明显而已。
自太宗朝之后,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特别跟边地禁军的矛盾便就不少,从杨业和杨延昭父子,到后来的陕西东西军之争,一直到北宋灭亡这党争便就没有停过。三衙的高级将领经常到地方任高级兵职,但从边疆以军功起来的将领,想进三衙却千难万难。历史上狄青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便就是从他开始打破了有军功的边将难进三衙为管军的惯例。而他能够成功,是因为文人统兵增多,得到了文人边帅的支持。
哪怕跟李用和交情非浅,徐平在三衙禁军中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赵祯现在说的,不是他可以随便插话的。要知道很多三衙将领跟皇室的关系千丝万缕,从皇帝自己,到太后和皇后,都是能够经常说上话的。暗箭难防,这种言论威力不得不小心。
赵祯道:“桑怿原是开封府进士,虽然落第,终究读过诗书,不是寻常武夫可比。朕想从邕州军里选几千人,别为一军,隶殿前司之下,由桑怿回朝为主将。你觉得如何?”
徐平道:“桑怿忠诚可靠,勇力过人,特别是临敌不惧,头脑清醒,非常难得。他回朝入禁军历练自然是好事,不过选邕州军入京,臣不敢妄度圣意。禁军不用南人是惯例,如果选了这么几千人回来,只怕难免受排挤,而且水服水土。”
“没有什么不服水土的事!你当年军里最多的是福建人,那里一年出多少进士,也没听说哪个不服水土在北方做不了官!这次选邕州军入京,编伍不必学现在的禁军,还是按你当年在邕州时的办法来。到底是要看一看,他们跟现在的禁军有什么不一样!”
徐平这才明白赵祯的意思,看来这次禁军出的事情真刺激到他了,终于下定决心,吸收邕州军的经验。只调几个人回来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真要看出差别来,只能整建制地调他们入京。本来以破交趾的军功,这种事情早就应该做了。
禁军里有契丹直,有归明渤海,有吐谷浑小底,有夏州厅子,都是打了胜仗后吸收的异族军队。破了交趾,为了彰响武功,按例应该有交趾人选进禁军的,更不要说立下军功的邕州军。只是由于被三衙将领阻挠,先说交趾小邦,南部蕃国跟北方强敌不能比,打破交趾算不上什么大功,又说南人的身体不行,只怕很难挑出几个符合兵样的来,让这些人入禁军会成为笑话。总之一句话,打败交趾没什么了不起的,南人更加当不了禁军。
有皇城司的密报,赵祯对禁军里情况比徐平知道得多得多,也更加急迫。他可以对禁军不能打仗不当一回事,但成了京城的一个大毒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延和殿里,赵祯随手翻着案上的书籍,并没有说话。徐平坐在一边,屏息凝神。
赵祯有时会在延和殿里读书学习,这种时候常宣侍从大臣入殿答疑解惑。徐平做侍从已经有些年岁了,却是第一次被这样宣进宫来。在赵祯的印象里,徐平的经义一般,诗书粗通,还做不了他的老师。就是学《富国安民策》,也是让李觏来。
非正式会见的礼仪宽松许多,两人之间生了炭火,烧得正旺,不像白天那样寒冷。
正在徐平有些走神的时候,赵祯突然问道:“最近你在编历朝军制,像这两天禁军里发生的事情,若是在前朝会如何?是由御史还是军中自行审问?”
徐平打起精神,答道:“历朝都有不同,臣以为两汉之时制度最全。汉军之中设有军法正,如本朝御史,军中犯法,都是由军法正及其僚佐审讯。”
赵祯点头,过了一会又问道:“若是主将也犯法呢?”
“正如御史不受制于宰相,军法正一样不受制于主将。虽主将犯法,一样可以搜集罪证,直接上奏朝廷。如何裁决,自有朝廷决断。”
赵祯轻轻叹了口气:“与前朝相比,禁军委实是简陋了些,没有僚佐。”
这是徐平早就看不顺眼的事情,听了赵祯的话,心中赞同,不过没有说出来。
赵祯又道:“今日崇政殿议事之后,我召了高大全来,问了他你在邕州带军的事情。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
徐平道:“这种事情,臣怎么可以瞎猜?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高大全讲,在邕州军里,是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邕州的军法虽然比禁军来得宽松,却轻意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不像禁军这样上下视军法如儿戏。”
徐平不由笑了,对赵祯道:“高大全这话,也对也不对。邕州军法不是不严,只是不如禁军这样重而已。正是因为禁军军法不严,所以才用重典,而邕州军里凡有犯法的事,必定会依法处置,所以看起来刑罚轻了许多。违法必究,所以刑罚不必多重。”
赵祯又叹了口气:“禁军军法,不可谓不重,‘五杀’‘十杀’,还要如何?但此次上下相护,甚至于用军卒性命顶罪,视人命如儿戏,委实让朕心寒!”
因为军队结构简单,文化水平不高,制定军法的时候便就以简单为原则。但是为了从严治军,刑罚惟恐不重,动不动就要砍头。‘五杀’‘十杀’甚至到‘五十杀’,就是这种形势下出来的。这些法条简单明了,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一个‘杀’字结尾。看起来军法极为严酷,实际上可执行性不高。要是真按照法条去做,不等打仗,自己就把手下的人都杀光了。所以这些军法,最后都免不了有选择性地执行,反而成了主将排斥异己的工具。
军队的纪律性培养,关键在一个军法执行的严字上,而不是在重上。犯了小罪动不动就要打要杀的,反而很难带出纪律严明的军队来。最终的结果,军队的战斗力严重地依赖于主将。主将是军队能不能打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军队的战斗力系于主将一身,这样的军队也是担当不了重任的。说到底,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太过简单粗暴。
赵祯又叹了一口气:“几十年来,本朝武功之盛,以你前几年破交趾为最。我也常想从你当时的军队里选些人才,到禁军里来。只是军中将领不住进言,说自汉唐以来,军中历来都用北人从军,南人身子孱弱,披不了甲,持不了矛,事情便就耽搁了下来。此次军中弊案,让人警醒,选邕州军进京,势在必行!”
徐平只是静静听着,并不答话。不要以为只有文官里面有党争,禁军里面的党争也从来不少。只是武将的党争影响局限于军队,干扰不了国家大政,不那么明显而已。
自太宗朝之后,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特别跟边地禁军的矛盾便就不少,从杨业和杨延昭父子,到后来的陕西东西军之争,一直到北宋灭亡这党争便就没有停过。三衙的高级将领经常到地方任高级兵职,但从边疆以军功起来的将领,想进三衙却千难万难。历史上狄青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便就是从他开始打破了有军功的边将难进三衙为管军的惯例。而他能够成功,是因为文人统兵增多,得到了文人边帅的支持。
哪怕跟李用和交情非浅,徐平在三衙禁军中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赵祯现在说的,不是他可以随便插话的。要知道很多三衙将领跟皇室的关系千丝万缕,从皇帝自己,到太后和皇后,都是能够经常说上话的。暗箭难防,这种言论威力不得不小心。
赵祯道:“桑怿原是开封府进士,虽然落第,终究读过诗书,不是寻常武夫可比。朕想从邕州军里选几千人,别为一军,隶殿前司之下,由桑怿回朝为主将。你觉得如何?”
徐平道:“桑怿忠诚可靠,勇力过人,特别是临敌不惧,头脑清醒,非常难得。他回朝入禁军历练自然是好事,不过选邕州军入京,臣不敢妄度圣意。禁军不用南人是惯例,如果选了这么几千人回来,只怕难免受排挤,而且水服水土。”
“没有什么不服水土的事!你当年军里最多的是福建人,那里一年出多少进士,也没听说哪个不服水土在北方做不了官!这次选邕州军入京,编伍不必学现在的禁军,还是按你当年在邕州时的办法来。到底是要看一看,他们跟现在的禁军有什么不一样!”
徐平这才明白赵祯的意思,看来这次禁军出的事情真刺激到他了,终于下定决心,吸收邕州军的经验。只调几个人回来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真要看出差别来,只能整建制地调他们入京。本来以破交趾的军功,这种事情早就应该做了。
禁军里有契丹直,有归明渤海,有吐谷浑小底,有夏州厅子,都是打了胜仗后吸收的异族军队。破了交趾,为了彰响武功,按例应该有交趾人选进禁军的,更不要说立下军功的邕州军。只是由于被三衙将领阻挠,先说交趾小邦,南部蕃国跟北方强敌不能比,打破交趾算不上什么大功,又说南人的身体不行,只怕很难挑出几个符合兵样的来,让这些人入禁军会成为笑话。总之一句话,打败交趾没什么了不起的,南人更加当不了禁军。
有皇城司的密报,赵祯对禁军里情况比徐平知道得多得多,也更加急迫。他可以对禁军不能打仗不当一回事,但成了京城的一个大毒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