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会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武侠世界自由行最新章节!
到得端午时节,明教各地教众纷纷到达,在一个被厚土旗临时开辟的大大的广场之上一一参拜光明教主,接受教主训导。
广场之上燃起熊熊圣火,各地分舵首领人物端坐于地,聆听教主圣诲。
杨逍重新宣读了明教的新教规:禁止滥杀无辜,禁止奸淫掳掠,不得强人钱财,不得欺扰百姓……等等一系列规矩,这都是杨易将后世赤军的纪律操守稍作改编,化用而来,要求之严格,惩罚之严重,直追先秦。好在明教教规本来就是严格,只是如今教众散乱,方才有行事不检点的教徒。
如今律典虽然严格,但较之于明教教规倒也相差不大,底下教众倒也不难接受。更何况杨易又废除了不得饮酒吃肉的禁令,这对他们可说是不胜之喜,俱都没有异议。
到了中午时分,总坛执事拿出煮好的粽子交由众人分食,杨易带领大家来到附近的大河河边,大声道:“昔日屈原跳江,乃是爱国之举,才使得千百年来,我中华子民包粽投河而念,先人有此爱国之心,我等后辈又岂能辱没先人?如今山河凋零,草木蒙羞,我中原大地沦陷日久,蒙元残暴,视我等汉民如同猪狗!更兼天灾人祸不断,导致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我明教怜我世人,怎能无动于衷?此时正是举事抗元的最佳时期,我等誓要驱除鞑虏,还我山河,使我圣教圣火,照耀九州,遍布天下!”
众教徒听了之后,心中一阵火热,齐声喊道:“驱除鞑虏,还我山河!”“驱除鞑虏,还我山河!”
…………
一连喊了好多遍,方才停歇。
杨易将手中第一个粽子投进河中,对众人道:“粮食不易。这粽子由我代替大家投进河里便是,诸位手中的粽子还是自己吃了为好。”
众人都是大笑。
此时明教势力大涨,众教徒中,朱元璋、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聚众抗元,颇有声望。
杨易吩咐众人商量好举事之机,同时起事,趁如今蒙元大都朝纲不稳,汝阳王被囚教内之时。务须使蒙元自顾不暇,耗其兵力,磨其精神,让其疲于奔命,首尾不得相顾。
朱元璋最有计谋,也富有远见,向光明圣教主请示道:“教主,我等举事之际,不知还要喊出什么口号来,方才合适?”
杨易想了想道:“除了驱除鞑虏。还我中华之外,再加上‘均田地,少赋税’六个字罢!”
朱元璋连连叩谢,躬身退下。
又有教众请示问道:“教主,我等起事,总得有一个章程,还请教主赐下!”
杨易笑道:“如今教众根基虽稳,但鞑子兵多将广,人强马壮,仍需小心谨慎。我等须得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方才是正理。待到时机已至,不妨再做打算!”
众人心悦诚服。齐齐赞道:“圣教主英明!”
参加大会之人都是一方首领,胸中自有谋略,来之前早就听闻教主大发神威,单枪匹马杀的鞑子闻之失声,一路直行,天下无人胆敢相阻。后又听他率众大闹京都。将汝阳王也给劫掠而来,都是暗暗心惊,再不敢有半点不敬之心,此刻见到教主本人,见他英风锐气,智珠在握,虽然年纪尚轻,但自有一股气度,一眼扫来,似乎能将人心看透一般,都是心中敬畏非常。
众人一直商讨了一天,方才将大致方略商讨完毕,至于细节方面,就要看情势而稍作调整,到时候还得相邻分舵互相支援,随机应变,倒是不急在一时。
大会直到次日清晨方才结束,众人商议已定,想到此次大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抗元御敌,征战沙场,现场也不知能有几人幸存此身,虽然心中无惧,但也各自伤感。
此时大火熊熊燃烧,映的四野通明,有教徒盘坐于地,口中唱起圣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此情此景,极是染人,更多教众坐地而唱,那句“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词句不断响起,歌声之中,众教徒白衣而起,一一走到圣教主身前,躬身下拜,杨易身前已经摆满了酒碗,每一个教徒到他身前拜别之际,杨易便向他敬酒一碗,以作壮行。
辞别之人将一碗酒水喝干之后,转身昂首而立,大踏步前行,再不回头。
上百教内首领,每一个人前来辞别,杨易都是与他共饮一碗,待到教众们走了几十个人时,杨易身遭已经雾气弥漫,酒气升腾,周身裹于酒雾之中,他喝酒太多,此时酒液已经悉数从毛孔中排出,方才有此异象。
教内门徒见到此种景象,对教主更是敬畏。
教众们越走越少,而杨易身边的酒坛却是越堆越多,等到众人悉数离开之后,杨易身边的酒坛已经堆成小山了。
此时广场逐渐冷清下来,杨易身边只剩下杨逍、殷天正等人。
杨易环顾四周,见本来热闹的广场,猛然静寂下来,微风吹过,残纸飘飞,陡然一股寂寥之情涌上心头,将最后一碗酒喝掉之后,对众人叹道:“只是不知大业功成之后,还能有多少子弟再能与我共饮!”
杨逍道:“为使黎民百姓不再受苦,我教中子弟便是抛头颅、洒热血,又能算得甚么?只要成事,大伙儿便是殉教身死见了明尊,也是心甘情愿!”
范遥道:“说到圣教明尊之事,教主,咱们圣教的圣火令还没有迎回,镇教圣物流落他方,总不是个事情,教主,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将圣物取来?”
杨易沉吟道:“圣火令只是象征之物,原没有什么大用,有它没它对我教来说,其实无所谓。只是如同皇家玉玺,意义却是重大,事关我教颜面。这样吧,待安顿好教内事物,咱们去波斯总坛一趟,把总坛之人绑来询问一番,这圣火令总会找得到。”
杨逍汗道:“教主,咱们本是摩尼教的分教,去总坛非但不尽心侍奉,还要吊打总部之人,这是不是不太妥当?”
杨易道:“妥当不妥当,咱们说了算!塞外胡人,也配我等祭祀?这明尊形象早晚也得改上一改,改成我汉人形象,方才能深入人心,光大教廷。”
杨逍、殷天正等人面面相觑,此时方知杨易的肆无忌惮,无法无天,都不知如何回话。
良久,范遥道:“若是将我明尊改换成汉人形象,其实也无不妥,对外就说这汉人形象的明尊乃是明尊转世之身便是,这对我圣教的教义宣扬确实大有益处。”
杨逍问道:“改换形象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改成什么样子的形象方才合适呢?”
杨易道:“那就依照我的形象做一个罢!”(未完待续。)
到得端午时节,明教各地教众纷纷到达,在一个被厚土旗临时开辟的大大的广场之上一一参拜光明教主,接受教主训导。
广场之上燃起熊熊圣火,各地分舵首领人物端坐于地,聆听教主圣诲。
杨逍重新宣读了明教的新教规:禁止滥杀无辜,禁止奸淫掳掠,不得强人钱财,不得欺扰百姓……等等一系列规矩,这都是杨易将后世赤军的纪律操守稍作改编,化用而来,要求之严格,惩罚之严重,直追先秦。好在明教教规本来就是严格,只是如今教众散乱,方才有行事不检点的教徒。
如今律典虽然严格,但较之于明教教规倒也相差不大,底下教众倒也不难接受。更何况杨易又废除了不得饮酒吃肉的禁令,这对他们可说是不胜之喜,俱都没有异议。
到了中午时分,总坛执事拿出煮好的粽子交由众人分食,杨易带领大家来到附近的大河河边,大声道:“昔日屈原跳江,乃是爱国之举,才使得千百年来,我中华子民包粽投河而念,先人有此爱国之心,我等后辈又岂能辱没先人?如今山河凋零,草木蒙羞,我中原大地沦陷日久,蒙元残暴,视我等汉民如同猪狗!更兼天灾人祸不断,导致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我明教怜我世人,怎能无动于衷?此时正是举事抗元的最佳时期,我等誓要驱除鞑虏,还我山河,使我圣教圣火,照耀九州,遍布天下!”
众教徒听了之后,心中一阵火热,齐声喊道:“驱除鞑虏,还我山河!”“驱除鞑虏,还我山河!”
…………
一连喊了好多遍,方才停歇。
杨易将手中第一个粽子投进河中,对众人道:“粮食不易。这粽子由我代替大家投进河里便是,诸位手中的粽子还是自己吃了为好。”
众人都是大笑。
此时明教势力大涨,众教徒中,朱元璋、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聚众抗元,颇有声望。
杨易吩咐众人商量好举事之机,同时起事,趁如今蒙元大都朝纲不稳,汝阳王被囚教内之时。务须使蒙元自顾不暇,耗其兵力,磨其精神,让其疲于奔命,首尾不得相顾。
朱元璋最有计谋,也富有远见,向光明圣教主请示道:“教主,我等举事之际,不知还要喊出什么口号来,方才合适?”
杨易想了想道:“除了驱除鞑虏。还我中华之外,再加上‘均田地,少赋税’六个字罢!”
朱元璋连连叩谢,躬身退下。
又有教众请示问道:“教主,我等起事,总得有一个章程,还请教主赐下!”
杨易笑道:“如今教众根基虽稳,但鞑子兵多将广,人强马壮,仍需小心谨慎。我等须得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方才是正理。待到时机已至,不妨再做打算!”
众人心悦诚服。齐齐赞道:“圣教主英明!”
参加大会之人都是一方首领,胸中自有谋略,来之前早就听闻教主大发神威,单枪匹马杀的鞑子闻之失声,一路直行,天下无人胆敢相阻。后又听他率众大闹京都。将汝阳王也给劫掠而来,都是暗暗心惊,再不敢有半点不敬之心,此刻见到教主本人,见他英风锐气,智珠在握,虽然年纪尚轻,但自有一股气度,一眼扫来,似乎能将人心看透一般,都是心中敬畏非常。
众人一直商讨了一天,方才将大致方略商讨完毕,至于细节方面,就要看情势而稍作调整,到时候还得相邻分舵互相支援,随机应变,倒是不急在一时。
大会直到次日清晨方才结束,众人商议已定,想到此次大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抗元御敌,征战沙场,现场也不知能有几人幸存此身,虽然心中无惧,但也各自伤感。
此时大火熊熊燃烧,映的四野通明,有教徒盘坐于地,口中唱起圣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此情此景,极是染人,更多教众坐地而唱,那句“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词句不断响起,歌声之中,众教徒白衣而起,一一走到圣教主身前,躬身下拜,杨易身前已经摆满了酒碗,每一个教徒到他身前拜别之际,杨易便向他敬酒一碗,以作壮行。
辞别之人将一碗酒水喝干之后,转身昂首而立,大踏步前行,再不回头。
上百教内首领,每一个人前来辞别,杨易都是与他共饮一碗,待到教众们走了几十个人时,杨易身遭已经雾气弥漫,酒气升腾,周身裹于酒雾之中,他喝酒太多,此时酒液已经悉数从毛孔中排出,方才有此异象。
教内门徒见到此种景象,对教主更是敬畏。
教众们越走越少,而杨易身边的酒坛却是越堆越多,等到众人悉数离开之后,杨易身边的酒坛已经堆成小山了。
此时广场逐渐冷清下来,杨易身边只剩下杨逍、殷天正等人。
杨易环顾四周,见本来热闹的广场,猛然静寂下来,微风吹过,残纸飘飞,陡然一股寂寥之情涌上心头,将最后一碗酒喝掉之后,对众人叹道:“只是不知大业功成之后,还能有多少子弟再能与我共饮!”
杨逍道:“为使黎民百姓不再受苦,我教中子弟便是抛头颅、洒热血,又能算得甚么?只要成事,大伙儿便是殉教身死见了明尊,也是心甘情愿!”
范遥道:“说到圣教明尊之事,教主,咱们圣教的圣火令还没有迎回,镇教圣物流落他方,总不是个事情,教主,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将圣物取来?”
杨易沉吟道:“圣火令只是象征之物,原没有什么大用,有它没它对我教来说,其实无所谓。只是如同皇家玉玺,意义却是重大,事关我教颜面。这样吧,待安顿好教内事物,咱们去波斯总坛一趟,把总坛之人绑来询问一番,这圣火令总会找得到。”
杨逍汗道:“教主,咱们本是摩尼教的分教,去总坛非但不尽心侍奉,还要吊打总部之人,这是不是不太妥当?”
杨易道:“妥当不妥当,咱们说了算!塞外胡人,也配我等祭祀?这明尊形象早晚也得改上一改,改成我汉人形象,方才能深入人心,光大教廷。”
杨逍、殷天正等人面面相觑,此时方知杨易的肆无忌惮,无法无天,都不知如何回话。
良久,范遥道:“若是将我明尊改换成汉人形象,其实也无不妥,对外就说这汉人形象的明尊乃是明尊转世之身便是,这对我圣教的教义宣扬确实大有益处。”
杨逍问道:“改换形象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改成什么样子的形象方才合适呢?”
杨易道:“那就依照我的形象做一个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