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盛世荣华之神医世子妃 > 我欲将心托明月(赵洛熙番外十一)
我欲将心托明月(赵洛熙番外十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盛世荣华之神医世子妃最新章节!
看到这个名字,赵洛熙的食欲一下子全没了,闷闷不乐地拿筷子戳着稀饭,目光却还是不自觉地落在牌位上,落在那个微微闪着金粉光泽的名字上。
见赵洛熙的目光,老樵夫忙解释道:“小娃娃别怕,这是我给恩人立的长生牌位。”
“恩人?”赵洛熙问道,“他对老爷爷您有什么恩情?难道是老爷爷您遇到什么冤屈,申告无门,结果刚好遇到林……他,然后他帮您伸冤了?”
老樵夫笑呵呵地道:“小娃娃你是话本听多了吧?哪那么多清官伸冤的事儿!再说,这位老爷是当朝的丞相,我糟老头子可没那份福气,能遇到他老人家给我伸冤。”
“那老爷爷您为什么给他立长生牌位?”赵洛熙来了点好奇心。
老樵夫给他夹了筷子野菜,看着他笑得和蔼:“因为林相推行新政这些年,地里的粮食收得多了,交的税却少了,丰年有余粮,逢年过节还能吃上白面,荒年也饿不死人啦。村子里老李头还能攒下钱把孙子送到镇上去读书,快要读成秀才了。这可不就是老百姓的大恩人吗?”
“这就算是大恩人?别的官员也能做到。”赵洛熙不解,“而且老爷爷你吃的还是粗粮,还是野菜,连肉都没有!”
老樵夫笑了笑,也不在意他的童言童语:“小娃娃你是有钱人家的小孩,不愁吃不愁穿,哪知道老百姓的难,挨饿的苦。”
“老爷爷,有那么难吗?”听他这么说,赵洛熙不由得有些困惑。
这些年他跟着隆平姑姑走了不少地方,也的确知道老百姓日子难,但那也都是有豪绅列强横行乡里,或者遇到贪官污吏欺压,大多数地方,老百姓们勤勤恳恳地种地,做小营生,吃饱饭根本不算什么难处。
老樵夫叹道:“难哪!”
被这话勾起了思绪,老樵夫眼睛越发浑浊了:“老头子我年轻时候家里有六亩地,可是每次收成了给官府交税就得去掉七八,剩下的换了粗粮,也不够家里人顿顿能吃稠的。一遇上收成不好,官府又不减税,日子就没法国,我大儿子就是遇上荒年,饿死了,那时候他才六岁!”
听着老人家唏嘘的语气,赵洛熙也不由得有些难过起来,他从来没想过会有饿死人的事情。
“就这还是太平年岁,还是好的,要是大华建国前那段荒年又打仗的日子,都没法活。”老樵夫顿了顿,看着赵洛熙,吓唬道,“那时候你这样白白嫩嫩的小公子,别说大晚上,就是大白天一个人跑出来,指不定就被人抓住,剁成块煮煮吃了。”
赵洛熙吓得说话都有些结巴:“吃……吃人?”
“咋不吃?没粮食,连树皮观音土都吃光了,人人都饿得眼睛发绿,跟冬天里饿极了的狼似的,啥事儿干不出来呀!还有也不知道是兵还是强盗的,到处抓壮丁,抓女人!”老樵夫回想往事,感慨道,“地也不是你的,钱也不是你的,连命都不是你自个的,都得看老天爷。”
老樵夫说着,竖起了四根手指头:“我两个儿子,一个闺女,还有我老伴儿,都死啦,都死啦!”
赵洛熙沉默了,许久才困惑地问道:“老人家,林相的新政真的有那么好,对老百姓就那么重要吗?”
“当然好啊!”老樵夫颤巍巍地道,“这老百姓啊,能吃饱饭就行,要能再有点富裕就更好啦,可是,我老头子活了六十二岁啦,前朝也经历过,乱世也经历过,就属现在日子过得最好!要是我老伴儿、我闺女,还有我那三个儿子活在现在就好啦,就都不用死啦,都能活着!”
不止能活着,还能活得挺好。
只要他好好干,年年都能给老伴儿买她喜欢的包银簪子,给闺女买头花,再攥攥劲儿,说不定能跟老李头一样,也能把儿子送到镇上去读书,那可以真的出人头地了。
“可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山脚下村子里,我那群老伙计们都这么说,谁不念着林相的好?谁不在家里立着林相的长生牌位,天天祈祷菩萨保佑林相多活两年,让老百姓多两年的安稳日子!”老樵夫看着窗外黑沉沉的夜,喃喃地道。
突然间,他像是从梦中惊醒一样,猛地一拍头:“我跟你个小孩说这些干嘛?你活在安稳年月,看起来又是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哪懂这些?赶紧吃饭,吃完睡一觉,明儿个天亮,我就送你下山,去找你家人!一晚上不见人,你家里人肯定急坏了!”
赵洛熙怔怔的,食不知味地往嘴里塞着东西。
一路走来,他看着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原来,这事儿这么难吗?还是因为林相推行新政才能有这样的局面?
赵洛熙之前虽然很崇拜林咏泉,也知道他的新政,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对那些枯燥的民生国计并不是很懂,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只是知道这些东西,却并不知道到底意味着什么。
要不明儿个回去找些史书看看,再让师父或者姑姑好好讲解一下这个新政?
赵洛熙一边吃着饭一边想着。
第二天一大早,赵洛熙才刚起床,就看到找他找了一夜的隆平长公主眼睛里的血丝,不由得低下了头。
隆平长公主也没说他什么,摸了摸他的头:“回去吧!”
赵洛熙点点头,临了老樵夫:“老爷爷,您也没别的亲人了,要不跟我下山吧!”
不管怎么说,老爷爷一番话,还是让他对林咏泉的看法又好了一点,不像之前那么难以接受。就凭这点,他都应该好好感激老人家。老人家年纪大了,却孤身一人住在这林子边上,这哪儿行啊?还不如跟他回去,他会妥善安置老人家的。
再说老人家经历的事情,知道的道理,都跟他身边这些人不一样,都是百姓们的看法,也挺新鲜。
老樵夫一下子笑了:“小娃娃你倒是心好!可是谁说我没别的亲人啦?我还有个儿子在边关当兵呢,还有我儿媳妇,仨孙子,都过得好着呢!我大孙子都读书啦,那长生牌位上的字还是他给我写的呢!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睁眼瞎,总算出了个能识文断字的人,不容易哪!”
言语之中满是自豪之意。
“那您儿子为什么不接您去住,让您一个人住在这儿呢?”赵洛熙不解,“是不是您儿子不孝顺您,给您气受?您跟我说,我叫姑姑去收拾他!”
老樵夫越发笑得欢畅了:“你这小娃娃,怎么脑子里净想这些歪歪道道的?我儿子孝顺着呢,他驻边走不开,我儿媳妇年年带着仨孙子来看我!”
“那您怎么不去儿子那里住呢?”赵洛熙更不解了。
老樵夫长长地叹了口气,转头看着山上,目光悠远:“是我自个不去的!我老伴儿、我闺女,还有我仨儿子都埋在这儿。都是跟着我,一辈子啥福也没享过,所以,我哪也不去,就在这守着他们!等我百年了,也埋在这儿,跟他们娘儿五个一起!”
赵洛熙和隆平长公主也没能劝动这位老人,留的银子也被老人推回去了,连连说不值这些,最后,只能道了声谢,便下山了。
从那之后,赵洛熙越发变得沉稳了,开始主动去翻史书,读那些枯燥的、没有任何传奇英雄的民生资料。
隆平长公主见他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找个了这方面的大儒专门教他。
读得越多,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赵洛熙就越知道林相的新政到底意味着什么,却也越困惑了。
那个在大殿上舌战群雄,说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林咏泉;那个提出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良策并全力推行的林相;那个在谢叔叔和秦氏旧人里背叛秦氏、出卖秦氏,甚至亲手斩下昔日兄弟头颅的秦氏叛徒……种种的形象混合在一起,让赵洛熙再也分辨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林咏泉。
林相啊林相,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困惑,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深了,但是赵洛熙只能把它深埋在心底,不能去问隆平姑姑,更不能去问谢叔叔和秦氏的旧人。直到他再度见到冥焰,两人相交日深,赵洛熙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小伙伴,一股脑地全说了,然后询问小伙伴的意见。
听完他的话,小冥焰转头看着他。
虽然戴着藤木面具,但小赵洛熙发誓,他绝对从小伙伴的眼睛里读出了“你这个蠢货”之类的信息。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看到这个名字,赵洛熙的食欲一下子全没了,闷闷不乐地拿筷子戳着稀饭,目光却还是不自觉地落在牌位上,落在那个微微闪着金粉光泽的名字上。
见赵洛熙的目光,老樵夫忙解释道:“小娃娃别怕,这是我给恩人立的长生牌位。”
“恩人?”赵洛熙问道,“他对老爷爷您有什么恩情?难道是老爷爷您遇到什么冤屈,申告无门,结果刚好遇到林……他,然后他帮您伸冤了?”
老樵夫笑呵呵地道:“小娃娃你是话本听多了吧?哪那么多清官伸冤的事儿!再说,这位老爷是当朝的丞相,我糟老头子可没那份福气,能遇到他老人家给我伸冤。”
“那老爷爷您为什么给他立长生牌位?”赵洛熙来了点好奇心。
老樵夫给他夹了筷子野菜,看着他笑得和蔼:“因为林相推行新政这些年,地里的粮食收得多了,交的税却少了,丰年有余粮,逢年过节还能吃上白面,荒年也饿不死人啦。村子里老李头还能攒下钱把孙子送到镇上去读书,快要读成秀才了。这可不就是老百姓的大恩人吗?”
“这就算是大恩人?别的官员也能做到。”赵洛熙不解,“而且老爷爷你吃的还是粗粮,还是野菜,连肉都没有!”
老樵夫笑了笑,也不在意他的童言童语:“小娃娃你是有钱人家的小孩,不愁吃不愁穿,哪知道老百姓的难,挨饿的苦。”
“老爷爷,有那么难吗?”听他这么说,赵洛熙不由得有些困惑。
这些年他跟着隆平姑姑走了不少地方,也的确知道老百姓日子难,但那也都是有豪绅列强横行乡里,或者遇到贪官污吏欺压,大多数地方,老百姓们勤勤恳恳地种地,做小营生,吃饱饭根本不算什么难处。
老樵夫叹道:“难哪!”
被这话勾起了思绪,老樵夫眼睛越发浑浊了:“老头子我年轻时候家里有六亩地,可是每次收成了给官府交税就得去掉七八,剩下的换了粗粮,也不够家里人顿顿能吃稠的。一遇上收成不好,官府又不减税,日子就没法国,我大儿子就是遇上荒年,饿死了,那时候他才六岁!”
听着老人家唏嘘的语气,赵洛熙也不由得有些难过起来,他从来没想过会有饿死人的事情。
“就这还是太平年岁,还是好的,要是大华建国前那段荒年又打仗的日子,都没法活。”老樵夫顿了顿,看着赵洛熙,吓唬道,“那时候你这样白白嫩嫩的小公子,别说大晚上,就是大白天一个人跑出来,指不定就被人抓住,剁成块煮煮吃了。”
赵洛熙吓得说话都有些结巴:“吃……吃人?”
“咋不吃?没粮食,连树皮观音土都吃光了,人人都饿得眼睛发绿,跟冬天里饿极了的狼似的,啥事儿干不出来呀!还有也不知道是兵还是强盗的,到处抓壮丁,抓女人!”老樵夫回想往事,感慨道,“地也不是你的,钱也不是你的,连命都不是你自个的,都得看老天爷。”
老樵夫说着,竖起了四根手指头:“我两个儿子,一个闺女,还有我老伴儿,都死啦,都死啦!”
赵洛熙沉默了,许久才困惑地问道:“老人家,林相的新政真的有那么好,对老百姓就那么重要吗?”
“当然好啊!”老樵夫颤巍巍地道,“这老百姓啊,能吃饱饭就行,要能再有点富裕就更好啦,可是,我老头子活了六十二岁啦,前朝也经历过,乱世也经历过,就属现在日子过得最好!要是我老伴儿、我闺女,还有我那三个儿子活在现在就好啦,就都不用死啦,都能活着!”
不止能活着,还能活得挺好。
只要他好好干,年年都能给老伴儿买她喜欢的包银簪子,给闺女买头花,再攥攥劲儿,说不定能跟老李头一样,也能把儿子送到镇上去读书,那可以真的出人头地了。
“可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山脚下村子里,我那群老伙计们都这么说,谁不念着林相的好?谁不在家里立着林相的长生牌位,天天祈祷菩萨保佑林相多活两年,让老百姓多两年的安稳日子!”老樵夫看着窗外黑沉沉的夜,喃喃地道。
突然间,他像是从梦中惊醒一样,猛地一拍头:“我跟你个小孩说这些干嘛?你活在安稳年月,看起来又是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哪懂这些?赶紧吃饭,吃完睡一觉,明儿个天亮,我就送你下山,去找你家人!一晚上不见人,你家里人肯定急坏了!”
赵洛熙怔怔的,食不知味地往嘴里塞着东西。
一路走来,他看着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原来,这事儿这么难吗?还是因为林相推行新政才能有这样的局面?
赵洛熙之前虽然很崇拜林咏泉,也知道他的新政,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对那些枯燥的民生国计并不是很懂,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只是知道这些东西,却并不知道到底意味着什么。
要不明儿个回去找些史书看看,再让师父或者姑姑好好讲解一下这个新政?
赵洛熙一边吃着饭一边想着。
第二天一大早,赵洛熙才刚起床,就看到找他找了一夜的隆平长公主眼睛里的血丝,不由得低下了头。
隆平长公主也没说他什么,摸了摸他的头:“回去吧!”
赵洛熙点点头,临了老樵夫:“老爷爷,您也没别的亲人了,要不跟我下山吧!”
不管怎么说,老爷爷一番话,还是让他对林咏泉的看法又好了一点,不像之前那么难以接受。就凭这点,他都应该好好感激老人家。老人家年纪大了,却孤身一人住在这林子边上,这哪儿行啊?还不如跟他回去,他会妥善安置老人家的。
再说老人家经历的事情,知道的道理,都跟他身边这些人不一样,都是百姓们的看法,也挺新鲜。
老樵夫一下子笑了:“小娃娃你倒是心好!可是谁说我没别的亲人啦?我还有个儿子在边关当兵呢,还有我儿媳妇,仨孙子,都过得好着呢!我大孙子都读书啦,那长生牌位上的字还是他给我写的呢!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睁眼瞎,总算出了个能识文断字的人,不容易哪!”
言语之中满是自豪之意。
“那您儿子为什么不接您去住,让您一个人住在这儿呢?”赵洛熙不解,“是不是您儿子不孝顺您,给您气受?您跟我说,我叫姑姑去收拾他!”
老樵夫越发笑得欢畅了:“你这小娃娃,怎么脑子里净想这些歪歪道道的?我儿子孝顺着呢,他驻边走不开,我儿媳妇年年带着仨孙子来看我!”
“那您怎么不去儿子那里住呢?”赵洛熙更不解了。
老樵夫长长地叹了口气,转头看着山上,目光悠远:“是我自个不去的!我老伴儿、我闺女,还有我仨儿子都埋在这儿。都是跟着我,一辈子啥福也没享过,所以,我哪也不去,就在这守着他们!等我百年了,也埋在这儿,跟他们娘儿五个一起!”
赵洛熙和隆平长公主也没能劝动这位老人,留的银子也被老人推回去了,连连说不值这些,最后,只能道了声谢,便下山了。
从那之后,赵洛熙越发变得沉稳了,开始主动去翻史书,读那些枯燥的、没有任何传奇英雄的民生资料。
隆平长公主见他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找个了这方面的大儒专门教他。
读得越多,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赵洛熙就越知道林相的新政到底意味着什么,却也越困惑了。
那个在大殿上舌战群雄,说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林咏泉;那个提出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良策并全力推行的林相;那个在谢叔叔和秦氏旧人里背叛秦氏、出卖秦氏,甚至亲手斩下昔日兄弟头颅的秦氏叛徒……种种的形象混合在一起,让赵洛熙再也分辨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林咏泉。
林相啊林相,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困惑,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深了,但是赵洛熙只能把它深埋在心底,不能去问隆平姑姑,更不能去问谢叔叔和秦氏的旧人。直到他再度见到冥焰,两人相交日深,赵洛熙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小伙伴,一股脑地全说了,然后询问小伙伴的意见。
听完他的话,小冥焰转头看着他。
虽然戴着藤木面具,但小赵洛熙发誓,他绝对从小伙伴的眼睛里读出了“你这个蠢货”之类的信息。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