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杀与不杀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乱唐最新章节!
叛军先后两次遭受重创,在秦晋看来已经再没有实力对神武军做出有效的反击,大军只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就会将这股被包围在方圆五十里的叛军彻底歼灭。此战一旦大功告成,便成了自安禄山起兵造反以来,唐兵第一次在野战中取得的全面大胜。
然而,此时的神武军众将却没了应有的兴奋,在神武军的历次大战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大战小战,几乎都以胜利而告终,纵使现在击败的是尹子琦,那种本该有的激动也早就被冲淡了。
杨行本与秦晋上了战马,开始加速赶路,他们需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既定位置,把叛军逃走的退路进一步封死。
叛军返回洛阳的通路已经被薛焕和秦瑞彻底堵死,向北是滔滔黄河,无路可走,向西又有浩浩荡荡的大军虎视眈眈,唯有向南撤进广阔的熊耳山中,才能得以喘息之机。而他们所堵住的正是通往熊耳山的必经之地。
熊耳山位于三崤山的余脉,秦晋当年逃离新安时就曾接着茫茫大山掩护行踪,自然对山中形势极为了解。如果被叛军先一步窜了进去,再想全歼他们便绝非易事。
“大夫,大可不必如此急着赶路,留在后方也能避免万一不测。”
秦晋与杨行本走在人马的最前面,杨行本有点担心他的安危。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遭遇突袭,万一出了意外,对全军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秦晋却对杨行本的劝说表示不以为然。
“秦某又不是没在第一线打过仗,就算上阵厮杀的经历用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就不必这么婆婆妈妈了。”
“大夫,绝非末将啰嗦,困兽之斗才更可怕,叛军求死一战,前锋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还要分心照顾大夫的安危,难免……”
秦晋却眉毛一挑。
“你是高估尹子琦这头困兽了,仗打到这个份上,你以为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领兵作战向来重在士气二字,叛军士气早就消磨殆尽,就算迎面遇上,也如必将烂泥一般,轻易的就可以了解他们。”
杨行本知道自己无法说服秦晋,便只好听之任之,但还是加派了一营的人马随扈在左右。
事实上,也果如秦晋的预料一般。当行进到熊耳山北麓以后,他们遇到的叛军就越来越多,但多是些散兵游勇,规模最大的也不过千余人。仅仅派出两支马队就能将其轻易的击溃,剿杀!
随着太阳落到山下,天色彻底黑透,出现在此地的叛军也越来越多,杨行本终于可以确定,尹子琦叛军的确是在沿着他们预想的路线向熊耳山撤退。
有了这种判断,他将人马分置两路,将叛军的通路彻底堵死,但有撞上来的就像飞蛾破获一般。仅仅一夜的功夫,斩首竟已经高达两千人。
这个数字已经赶上了此前激战之后的斩首数量。
“看来大夫猜测的没错,叛军已经彻底散了。”
期待中的决战并没有出现,所有现象中的激战和惨烈战况都无一例外的落空的,虽然这个结果对神武军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可他还是觉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天色大亮,陆续又有叛军撞了上来,神武军再一次轻松的将其击溃。
见到如此状况,杨行本打算尽起扎营之兵以雷霆万钧之势碾压上去,秦晋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何妨以一支偏师冲过去,只做驱赶与击溃,不出三日功夫,被困的叛军将彻底成为一盘散沙。”
天过午时,磨延啜罗带着千人卫队抵达了杨行本与秦晋所在的大营,他这次亲自回来,是打算求见秦晋的。
“禀大夫,尹子琦叛军已经被回纥部勇士分割包围在三河庙一带,他们现在已经断水断粮,用不了几日,就得统统饿死。”
听到磨延啜罗的禀报,杨行本这才明白,因何在这里没有遭遇到大股的叛军。原来叛军主力都已经被回纥部马步军围在了三河庙。
“既然如此,磨延头领何不一鼓作气将其全歼呢?”
磨延啜罗并不去看杨行本,目光不曾有一刻离开过秦晋。
“小人的确有全歼的打算,但就在近日一早,叛军派员来商谈,打算投降。小人想着,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非更好,可又不能擅自做决定,因此才亲自赶来向大夫请示!”
“叛军要投降?是尹子琦吗?”
磨延啜罗表示叛军中究竟是谁在做主他也不敢肯定,毕竟缴获尹子琦的纛旗以后,各种传言都曾被说的有鼻子有眼,绝大多数的叛军俘虏都声称尹子琦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代替尹子琦指挥的乃是一个叫李忠国的契丹人。
“如果叛军不是耍花招,倒不妨答应下来,但有一则,确保这些人放下武器之后才能有所动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磨延啜罗自觉在这一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语间也是颇为自得,他拍着胸口向秦晋保证着:
‘大夫放心好了,接收降兵还能比打硬仗更费时费力了?但有不轨者,一律斩杀就是!’
“大夫,末将建议,这些人彻底投降之后,应该一举斩杀!”
磨延啜罗也觉得杨行本的话有道理,罕见的附和着:
“杨将军的话切中要害,小人以为十分在理,这些叛军都是幽燕边军的老底子,只知道有节帅而不知道有天子,对安禄山的忠心远远甚过大唐天子,若不杀的干干净净,早晚必会为祸!”
磨延啜罗在长安生活了近十年,不但学会了汉人的文化,还学会了汉人的思考方式,之所以一再的提出来这些所谓的忠心不忠心,为得就是斩草除根。
来自幽燕的叛军军不但给唐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样也是草原各部恨之入骨的对象,提起来没有一个不胆颤忌惮的。
“在草原上,不少部落征服死敌以后,往往会斩杀掉所有高于车轮的男丁,为的就是不使这些人将来有恢复的机会,为以往的失败报仇!大夫绝不能妇人之仁,留下后患。”
秦晋笑了。
“叛军投降是件好事,可如果一开始就不想让他们活,又何必多此一举?直接杀进重围中痛歼就是!”
“大夫这么说就有些想当然了,只要叛军一天没放下武器,一天便有着超常的战斗力,如此斩杀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杨行本与磨延啜罗很快就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试图彻底说服秦晋接受他的杀降计划。
战场之上,所谓的道义并不是他优先考虑的要素,只有不择手段的以最小代价谋求胜利才是终极目标。
秦晋却道:
“秦某也还听说,草原上未必每次都会杀光敌对部落的所有男丁,当敌人放弃抵抗选择投降的时候,会给他们一次得到宽恕的机会。”
“这……确实有这种情况,可,可安贼叛军毕竟不是寻常小不落可比!”
秦晋则想的更久远,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杀降只会激起叛军余部的抵死抗击之心,到头来这种看似合适的办法就会起到了反效果,会给将来的平乱之战,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最终,秦晋抢粮磨延啜罗返回战场,接受他们的投降,并派出了大量的民营骨干随行,只等接收俘虏后,就按照以往的惯例将其打散分割重组,然后再参杂近本地的战俘,建成一支战俘营。
至于后续的处置办法,秦晋绝没有打算白白养活这些人的打算。
除了维持战俘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会派给他们繁重的劳动,挖掘壕沟,修整城墙,掩埋死尸,清理荒田,无论哪一样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这些俘虏便是上好的免费劳力。一旦条件允许,就算把这些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俘虏再一次投入战场也未必不能。
打发走了磨延啜罗以后,杨行本留下来,打算继续劝说秦晋。
他觉得秦晋在处置叛军俘虏的时候,表现的有些过于妇人之仁。如此优待俘虏,这和他的认知有了不小的偏差。
“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大夫对它们施舍以仁慈,又让都畿道的百姓何以看到我神武军呢?”
秦晋笑了,他知道杨行本是个倔脾气的人,认准的事也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
“百姓们在意的是衣食住行,仇恨并非他们活下去的基础,二郎啊,有时候杀戮未必是震慑人心最有效的办法!”
杨行本大不以为然。
“不杀何以震慑叛逆?杀的轻描淡写了,都会被叛逆嗤之以鼻!”
“的确,不杀不足以震慑叛逆的造反之心。但现在,神武军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应对的办法也不是简单的可以归类于杀与不杀这两种。咱们一方面要杀人,一方面也要收服人心。只有收服了人心,才是从根子上彻底解决叛逆的根本之道!”
胡人大批迁徙进入河北道已经有百年的时间,这种迁徙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了河北彪悍的民风,除此以外,也使河北的百姓们对长安渐渐疏离。
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难道仅仅是一个杀字就能解决的吗?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叛军先后两次遭受重创,在秦晋看来已经再没有实力对神武军做出有效的反击,大军只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就会将这股被包围在方圆五十里的叛军彻底歼灭。此战一旦大功告成,便成了自安禄山起兵造反以来,唐兵第一次在野战中取得的全面大胜。
然而,此时的神武军众将却没了应有的兴奋,在神武军的历次大战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大战小战,几乎都以胜利而告终,纵使现在击败的是尹子琦,那种本该有的激动也早就被冲淡了。
杨行本与秦晋上了战马,开始加速赶路,他们需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既定位置,把叛军逃走的退路进一步封死。
叛军返回洛阳的通路已经被薛焕和秦瑞彻底堵死,向北是滔滔黄河,无路可走,向西又有浩浩荡荡的大军虎视眈眈,唯有向南撤进广阔的熊耳山中,才能得以喘息之机。而他们所堵住的正是通往熊耳山的必经之地。
熊耳山位于三崤山的余脉,秦晋当年逃离新安时就曾接着茫茫大山掩护行踪,自然对山中形势极为了解。如果被叛军先一步窜了进去,再想全歼他们便绝非易事。
“大夫,大可不必如此急着赶路,留在后方也能避免万一不测。”
秦晋与杨行本走在人马的最前面,杨行本有点担心他的安危。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遭遇突袭,万一出了意外,对全军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秦晋却对杨行本的劝说表示不以为然。
“秦某又不是没在第一线打过仗,就算上阵厮杀的经历用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就不必这么婆婆妈妈了。”
“大夫,绝非末将啰嗦,困兽之斗才更可怕,叛军求死一战,前锋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还要分心照顾大夫的安危,难免……”
秦晋却眉毛一挑。
“你是高估尹子琦这头困兽了,仗打到这个份上,你以为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领兵作战向来重在士气二字,叛军士气早就消磨殆尽,就算迎面遇上,也如必将烂泥一般,轻易的就可以了解他们。”
杨行本知道自己无法说服秦晋,便只好听之任之,但还是加派了一营的人马随扈在左右。
事实上,也果如秦晋的预料一般。当行进到熊耳山北麓以后,他们遇到的叛军就越来越多,但多是些散兵游勇,规模最大的也不过千余人。仅仅派出两支马队就能将其轻易的击溃,剿杀!
随着太阳落到山下,天色彻底黑透,出现在此地的叛军也越来越多,杨行本终于可以确定,尹子琦叛军的确是在沿着他们预想的路线向熊耳山撤退。
有了这种判断,他将人马分置两路,将叛军的通路彻底堵死,但有撞上来的就像飞蛾破获一般。仅仅一夜的功夫,斩首竟已经高达两千人。
这个数字已经赶上了此前激战之后的斩首数量。
“看来大夫猜测的没错,叛军已经彻底散了。”
期待中的决战并没有出现,所有现象中的激战和惨烈战况都无一例外的落空的,虽然这个结果对神武军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可他还是觉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天色大亮,陆续又有叛军撞了上来,神武军再一次轻松的将其击溃。
见到如此状况,杨行本打算尽起扎营之兵以雷霆万钧之势碾压上去,秦晋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何妨以一支偏师冲过去,只做驱赶与击溃,不出三日功夫,被困的叛军将彻底成为一盘散沙。”
天过午时,磨延啜罗带着千人卫队抵达了杨行本与秦晋所在的大营,他这次亲自回来,是打算求见秦晋的。
“禀大夫,尹子琦叛军已经被回纥部勇士分割包围在三河庙一带,他们现在已经断水断粮,用不了几日,就得统统饿死。”
听到磨延啜罗的禀报,杨行本这才明白,因何在这里没有遭遇到大股的叛军。原来叛军主力都已经被回纥部马步军围在了三河庙。
“既然如此,磨延头领何不一鼓作气将其全歼呢?”
磨延啜罗并不去看杨行本,目光不曾有一刻离开过秦晋。
“小人的确有全歼的打算,但就在近日一早,叛军派员来商谈,打算投降。小人想着,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非更好,可又不能擅自做决定,因此才亲自赶来向大夫请示!”
“叛军要投降?是尹子琦吗?”
磨延啜罗表示叛军中究竟是谁在做主他也不敢肯定,毕竟缴获尹子琦的纛旗以后,各种传言都曾被说的有鼻子有眼,绝大多数的叛军俘虏都声称尹子琦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代替尹子琦指挥的乃是一个叫李忠国的契丹人。
“如果叛军不是耍花招,倒不妨答应下来,但有一则,确保这些人放下武器之后才能有所动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磨延啜罗自觉在这一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语间也是颇为自得,他拍着胸口向秦晋保证着:
‘大夫放心好了,接收降兵还能比打硬仗更费时费力了?但有不轨者,一律斩杀就是!’
“大夫,末将建议,这些人彻底投降之后,应该一举斩杀!”
磨延啜罗也觉得杨行本的话有道理,罕见的附和着:
“杨将军的话切中要害,小人以为十分在理,这些叛军都是幽燕边军的老底子,只知道有节帅而不知道有天子,对安禄山的忠心远远甚过大唐天子,若不杀的干干净净,早晚必会为祸!”
磨延啜罗在长安生活了近十年,不但学会了汉人的文化,还学会了汉人的思考方式,之所以一再的提出来这些所谓的忠心不忠心,为得就是斩草除根。
来自幽燕的叛军军不但给唐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样也是草原各部恨之入骨的对象,提起来没有一个不胆颤忌惮的。
“在草原上,不少部落征服死敌以后,往往会斩杀掉所有高于车轮的男丁,为的就是不使这些人将来有恢复的机会,为以往的失败报仇!大夫绝不能妇人之仁,留下后患。”
秦晋笑了。
“叛军投降是件好事,可如果一开始就不想让他们活,又何必多此一举?直接杀进重围中痛歼就是!”
“大夫这么说就有些想当然了,只要叛军一天没放下武器,一天便有着超常的战斗力,如此斩杀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杨行本与磨延啜罗很快就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试图彻底说服秦晋接受他的杀降计划。
战场之上,所谓的道义并不是他优先考虑的要素,只有不择手段的以最小代价谋求胜利才是终极目标。
秦晋却道:
“秦某也还听说,草原上未必每次都会杀光敌对部落的所有男丁,当敌人放弃抵抗选择投降的时候,会给他们一次得到宽恕的机会。”
“这……确实有这种情况,可,可安贼叛军毕竟不是寻常小不落可比!”
秦晋则想的更久远,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杀降只会激起叛军余部的抵死抗击之心,到头来这种看似合适的办法就会起到了反效果,会给将来的平乱之战,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最终,秦晋抢粮磨延啜罗返回战场,接受他们的投降,并派出了大量的民营骨干随行,只等接收俘虏后,就按照以往的惯例将其打散分割重组,然后再参杂近本地的战俘,建成一支战俘营。
至于后续的处置办法,秦晋绝没有打算白白养活这些人的打算。
除了维持战俘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会派给他们繁重的劳动,挖掘壕沟,修整城墙,掩埋死尸,清理荒田,无论哪一样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这些俘虏便是上好的免费劳力。一旦条件允许,就算把这些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俘虏再一次投入战场也未必不能。
打发走了磨延啜罗以后,杨行本留下来,打算继续劝说秦晋。
他觉得秦晋在处置叛军俘虏的时候,表现的有些过于妇人之仁。如此优待俘虏,这和他的认知有了不小的偏差。
“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大夫对它们施舍以仁慈,又让都畿道的百姓何以看到我神武军呢?”
秦晋笑了,他知道杨行本是个倔脾气的人,认准的事也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
“百姓们在意的是衣食住行,仇恨并非他们活下去的基础,二郎啊,有时候杀戮未必是震慑人心最有效的办法!”
杨行本大不以为然。
“不杀何以震慑叛逆?杀的轻描淡写了,都会被叛逆嗤之以鼻!”
“的确,不杀不足以震慑叛逆的造反之心。但现在,神武军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应对的办法也不是简单的可以归类于杀与不杀这两种。咱们一方面要杀人,一方面也要收服人心。只有收服了人心,才是从根子上彻底解决叛逆的根本之道!”
胡人大批迁徙进入河北道已经有百年的时间,这种迁徙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了河北彪悍的民风,除此以外,也使河北的百姓们对长安渐渐疏离。
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难道仅仅是一个杀字就能解决的吗?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